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文化强市

时间:2019-05-13 17:2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文化强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文化强市》。

第一篇: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文化强市

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文化强市

应代明

2010年第1期 ——文化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荆州市将积极推进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努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中心。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学习“10·24英雄集体”为切入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感动全国的“10·24英雄集体”,是荆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具体体现。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领导的批示要求,大力组织“学英雄、见行动、树正气、促发展”和以“热爱祖国、热爱荆州、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体现到“三大文明创建”的各项活动之中,坚持和完善“荆州好人”、“十佳公仆”等评选活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力争用两年的时间,把荆州建设成“卫生城市”、“文明城市”。

二、以构建现代传媒新格局为着力点,巩固和发展主流思想舆论。一方面,支持主流媒体做大做强。支持荆州报业集团办好《楚网》、《手机报》,实施报业印务产业园、名人馆等项目建设,做强主业,做大产业。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在全市形成以市县为中心、乡镇为依托、服务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网络。加大《垄上行》、《江汉风》等品牌栏目的开发力度,加快广电数字化和高清化进程,着力提升荆州电视台在鄂西生态圈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媒体。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使广播影视节目通过多种网络传入千家万户。加大荆州新闻网等门户网站的建设力度,充实拓展网上外宣内容,打造一批对外宣传的网络文化精品,全面展现新荆州的独特魅力。积极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加强网络管理,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三、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落脚点,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文化内涵和文化形象。加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等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络、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组织“春秋垄上行”、“消夏文化月”、“荆江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满足城乡居民对教育、科技致富信息、文化娱乐生活等基本文化需求。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项扶持基金,加强鼓盆歌、马山民歌、荆河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加强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的研究,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促进荆州文学、美术等文艺创作发展壮大,不断提升文化荆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以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点,增强文化发展实力。积极开展与北京华力集团、北京锦辉集团、鄂西圈投公司和文物部门的合作,继续抓紧抓好十大项目:①熊家冢楚墓遗址博物馆。此馆要按照省领导提出的“国家一流、湖北品牌、地方珍宝”的要求建成建好。②荆州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力争把荆州博物馆打造成鄂西生态圈内历史文化的地标。③楚故都纪南城遗址公园。高起点规划,使之成为中国楚文化的遗址参观区、精品展示区和考古体验区。④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努力把八岭山公园打造成休闲娱乐、探奇观光的旅游胜地。目前,已完成了三通一平、山门等基础工程,修建起仿古长城、餐饮、住宿和娱乐等旅游休闲设施。⑤海子湖旅游目的地。依托海子湖生态景观资源,以江汉民风民俗为基础,把海子湖建成集食、住、娱、购、游于一体的一流度假胜地。⑥洪湖岸边是家乡。努力把洪湖岸边建设成为休闲度假区、湿地生态体验区、中高档生态宜居区、生态农业产业区、新农村建设样板区等多样性的湿地生态旅游新城。目前,规划设计、征地等工作已全面启动。⑦荆州关公文化园。合作双方已组建开发公司,完成了旅游规划设计。⑧长江水文化园。目前已完成了移民搬迁、土地收购,正在与投资方中国水务集团作更深入的项目洽谈。⑨川主宫水上民众乐园。目前正在与澳门崇源国际拍卖公司洽谈投资事宜。⑩游客集散中心。此项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正在着手征地、建设。同时,在剧目方面,着力打造 《荆楚风情》、《楚庄王》等一批具有浓厚荆风楚韵特色的精品剧目,促进旅游与楚乐楚舞、民间曲艺、现代演艺等艺术形式的结合,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

五、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点,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一是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二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投资扶持政策、文化税收扶持政策和文化用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三是设立四个基金,即文艺创作基金、新闻奖励基金、旅游发展基金和文物保护基金,奖励先进典型和项目,培植发展后劲。四是坚持“三个结合”,即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相结合、自主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科学管理与大胆使用相结合,推行“双聘制”,完善“公开招考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作者系中共荆州市委书记)

第二篇: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产业化建设

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产业化建设

――关于乐清巿智仁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的思考

温州医学院金彬明

在今年省科技特派员和农村指导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夏宝龙副书记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机构, 工作人员要真正地和老百姓走在一起。入驻智仁乡以来的经历增强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在智仁期间,我在查阅档案资料、偕同驻村干部入村考察、参加座谈会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和当地农民语言相通的有利条件,跟着竹农爬山岭,傍着药农走田间,跟着茶农到茶园,看着山农进巿场,努力从农民那里增补第一手资料,从而使我对制约智仁农村发展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有了直接的认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最直接地感受农民的所思所想所担忧所希望,尽力多帮他们出点子、通渠道、做事情。现将调研了解到的基本情况、主要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汇报如下:

一、智仁特色农业的基本情况

智仁乡位于乐清市北部,距乐清市区43.5公里, 属革命山老区之一,为乐清市经济欠发达乡镇,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37元。全乡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19,245人,总土地面积46.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47,246亩,耕地5,103亩,园林12,257亩,未利用土地4,000亩。天然植被主要有毛竹、松树、杉木等;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薯类、芋艿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竹笋、智仁早茶、杨梅、银杏、莳药、板栗及盘菜等;药材作物主要有厚朴、铁皮石斛、温郁金、葛

根等。近年来,智仁乡立足山区实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扩大了竹笋、早茶、杨梅、银杏、莳药、板栗和温郁金等生产面积,总面积已超过10,000多亩。同时,以生猪,蛋鸡养殖为主的智仁家畜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以利条村为代表的数个养殖专业村。

智仁乡近年来十分重视品牌建设。智仁是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竹笋之乡”,竹林遍布全乡21个行政村,现有竹林面积8,000亩, 年产毛竹600余吨;食用笋栽培面积4,500亩,所产竹笋肉白鲜美,远近闻名;智仁早茶具有外形扁平光滑,色泽嫩绿,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嫩爽等特征,1990年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优等早茶,1994年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评审,认为符合“浙江龙井”的特点,1998年荣获第二届“中茶杯”名茶评比一等奖,2002以来在各级精品名茶博览会上也屡次获奖,多个品牌通过QS和有机茶认证。目前智仁早茶基地面积1,120亩。

智仁乡的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自然人文风光旅游景点主要有大台门义烈祠、小坑岙龙游洞、乌芦岙百丈岩等;另外还有太湖山岩板里、大树岗观日出、水坑头观光农业等休闲旅游景点,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智仁特色农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生产方式传统,产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处经济不发达的山老区,智仁特色农业的种植及管理方式大多沿袭传统,基本以户为单位,分散栽培,栽培主要靠传统经验,技术水平较低,随意性强,参差度高,难以形成统一的优

质农作物生产模式和规范管理。龙头企业很难发展,反过来又难以有效带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导致农业生产难以上规模上档次,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不健全,又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举步维艰,严重制约着特色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生产管理盲目,市场化程度不高

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农民群众受再教育的机会有限,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的传统意识改变较慢,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要求差距不小,许多农民从事农产品开发只随季节转,不跟市场走,自产自销,产品单一,以致出现了普通物价与当地发展水平严重不相称的偏高(因为主要靠外地运进),但在当地主宗农产品成熟时,本地农产品价格却大大偏低,如温州巿场上蕃莳价格尚2.0元以上/公斤的时候,当地均价只有0.6元/公斤。由于农副产品销售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销售缺乏信息引导,缺乏销售服务,往往出现抓生产多、抓流通少;抓项目多,抓效益少;抓计划多、抓服务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如近年来兴起的温郁金种植业,面积已有数百亩,但我于10月18日在当地田间走访时,却发现农民对生长正常与否的判断、何时可收割、入冬后田间管理及销往何地等一无所知,更对目前的行情走向及价格一脸茫然.这种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为其家庭经济收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因素。

(三)资金支持渠道有限,自然灾害影响不小

农业生产周期长,利润偏低,资金回收慢,很难到信贷的支持,资金短缺的农户在发展特色农业时思想负担很重,畏首畏尾,风险承

受能力低;另一方面,智仁由于地理位置及地质构造的关系,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今年的“韦帕”台风在苍南霞关登陆,但在智仁的短期降雨量却很大,泥石流肆虐、公路塌方、河床阻塞、洪水毁田毁地等现象十分严重,当地老百姓告诉我,本来今年的毛竹每斤比去年贵了二角多,但是由于通往黄岩的公路至今还没开通(注:当地和黄岩经济来往较为密切),大量毛竹运不出去而在山上坏掉。

(四)科学管理水平低,资源优势难挖掘

智仁农业产业化发展偏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科学的管理水平确是严重影响智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智仁乡基地开发建设已历经10年,但至今仍未有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基地,哪怕是支柱产业的茶叶和竹笋,也是基地不成片,加工各管各,营销无定点。坐拥丰富的农业资源而不能充分利用和开发,没能充分用足用活各级政府部门支持欠发达山老区建设的优惠政策,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五)村委领导有待加强,乡级干部多点真情

笔者在智仁走访期间,发现很多村最主要的村干部往往都是在外经商的,有的甚至长年在外,群众对这些“拉票走读官”意见很大,这对村镇日常工作的开展、规划及建设是非常不利的,会使乡村工作无序,流于形式、并会滋生许多不安定不和谐因素,也会影响党和政府在基层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不可不引起重视。另外,乡级干部尤其是驻村干部要多下基层,多帮老百姓出谋划策,这也是农村和谐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对智仁特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原则,发展特色农业

一是坚持资源合理利用,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特色农业的发展,要坚持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区域生产优势。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培育适合本地种植特色产品。三是坚持保护农业生产资源和环境的原则,2005年制定的《乐清市智仁生态乡建设实施方案》要确实落实下去。四是坚持农业产业化的原则,区域特色农业结构调整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

(二)调整结构,有机结合当地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是产业发展的最有力的保障之一,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只在面积增减上做文章,而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确定当地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三)规模经营,努力培植示范性龙头企业

智仁乡基地开发建设已历经10年,但至今未有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产业基地,以智仁早茶产业为例,以“早”、“香”闻名的智仁早茶的品质在乐清本地有口皆碑,但迄今除乐清外,在温州的知名度都没打开,在智仁本地,至今早茶种植、采摘及加工均还各自为政,不统一不规范,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无法发展订单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极为缓慢,另外,智仁乡人均耕地面积仅0.26亩,现有农户耕地面积还在细分,极不利于农业规模经营及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此,政府应努力做好规范引导工作,努力扶持规模经营典型,努力培

植示范性龙头企业,真正挖掘资源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四)产业化经营,加强信息引导和市场服务

政府要帮助建立现代营销渠道,如建立智仁农网,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智仁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信息网推向广阔的巿场。要打响智仁自己的品牌,如智仁早茶、智仁竹笋;帮助农户申请注册“智仁”商标,对智仁猪肉、土酒、本地鸡等特色农副产品实行统一商标保护;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树立智仁产品形象,要鼓励引导组建农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加强信息交流。

(五)加强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分流,是促进欠发达山老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特色农业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条件。

(六)发挥优势,发展智仁休闲农业

智仁乡位于风景秀丽的雁荡山东麓,大台门牌坊、小坑岙龙游洞、乌芦岙百丈岩等自然人文风光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太湖山岩板里、大树岗日出、水坑头则是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开发的良好基地,智仁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充分发挥“雁荡东麓,台州南苑”的区位特点,吸引更多的温州、台州及其他各地游客来此观光休闲

另外,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和管理、发展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抗灾设施建设、坚持生态农业发展等,对智仁新农村的和谐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2007年10月19日

第三篇:建设海洋文化强市

建设海洋文化强市,增强文化竞争力

王文洪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3年),所谓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要素资源,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被称为文化竞争力。舟山是我国唯一的海上群岛城市,发展海洋文化,不仅仅是舟山“建海洋经济强市、创海洋文化名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建设海洋文化强市增强文化竞争力”,来提升舟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具体地说,有以下三方面作为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把海洋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先导。

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城市,也就缺少竞争能力。要在竞争中体现出城市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取决于城市文化功能的定位、取决于科学的文化发展规划。在国外,伦敦提出:发展文化战略和创造新的文化多样性能够巩固伦敦作为世界都市的地位。英国老牌的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的文化战略是:让曼彻斯特成为“创意之都”或“文化之都”,并明确提出“21世纪的成功城市将是文化城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在世纪之交制订了新世纪第一次十年的文化战略,在报告中开篇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城市即人化,文化即城市”。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的《文艺复兴城市》明确提出:要将新加坡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艺复兴城市,要成为亚洲的核心城市之一。

在我国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城市文化的定位和建设备受关注。广州提出“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定位于文化,要建设文化山水城市。武汉市提出城市环境创新要面向世界,张扬城市个性,突出文化底蕴,营造新的城市亮点,建成“文化武汉”。浙江省的城市建设也十分重视文化战略,“实力杭州、活力杭州、魅力杭州”已成为经营杭州、发展杭州的文化理念;宁波“三江文化长廊”等文化设施建设凸现了文化内涵和现代气息;绍兴在城市建设中做好“水”字文章,突出“江南水乡”特色。

今天,在城市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关心舟山发展的人都在思考:舟山凭什么在新世纪城市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应该用什么作为实现舟山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用什么来增创新优势,增强舟山在沿海地区的竞争力?用什么来营造舟山这座城市的个性与特色,扩大其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我们想到了海洋文化,并把它作为“舟山新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可以说“海洋文化繁荣之日,就是舟山经济振兴之时。”

第二、把海洋文化产业作为突破口。

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其含义是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进行工业化、信息化、商业化加工与运作,其范围涉及文学艺术、影视音像、新闻出版、体育娱乐、信息咨询、设计策划、文物工艺等领域。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不但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利于加快地方文化走向世界,而且可以引导大多数文化行业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以解放和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文化产业在新世纪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舟山市民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问题在于舟山海洋文化的发展长期以来不是以产业形态而是以事业形态出现,走的是政府办文化的路子,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原始积累和投入机制,导致产业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比如舟山“小百花”越剧团还没有完全面向市场;新兴的“沙雕工艺作品”尚未形成集生产、销售、展览、收藏于一体的产业;文化产业更多地集中在见效较快的旅游业上,还没有向其他行业拓展。

要建立起实力雄厚、具有鲜明的舟山地方特色的现代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必须首先实现思想观念转变。应更新“文不经商,士不理财”,“主业靠政府,副业靠产业”,以及“富余人员搞三产”等落后观念,科学认识文化的产业属性,确立正确的文化产业观。比如舟山国际沙雕节,以市场化手段进行运作;舟山渔民画经历了“市场冲击”低谷之后,借产业化机会将重新繁荣。其次应尽快出台有关扶持海洋文化产业政策,在资金投入、税收减免、价格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支持和鼓励社会资金、私人资金和外资投入海洋文化产业。以普陀为例,自2001年以来共吸纳民间资本4亿多,用于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的综合开发。最后在海洋文化产业规模上,要把现有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把产业做大。实现从“弱、小、散”向集约化转变,以形成集团化、集约化的规模效应,比如海洋艺术演出业、海洋图书信息业、海洋文博展示业、海洋休闲健身业、海洋影视基地、海洋文化网站等等。

第三、把海洋文化旅游业作为落脚点。

当今社会,文化在旅游经济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旅游业的内在特性——文化性,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文化旅游在所有旅游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37%,近几年将以15%的年增长速度向前发展。海洋文化与佛教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了普陀山旅游热长年不衰。信仰是一种精神文化,它对僧侣和信徒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人们来普陀山的目的主要在于朝山拜佛,信仰观音文化。普陀山在我国及国际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日本、法国、印度、东南亚(称为佛教国家)各国僧人和信徒,来普陀山朝拜历代不绝,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2003年11月,举行了首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体现了自然、文化与生命的结合。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都市人的历史记忆。近年来文化遗产已成为一大旅游热点,并形成了这样一个公式:“世界遗产=世界名片=注意力经济。”现代人旅游追求新奇(求新),渴望到大都市如上海、深圳、香港等感受现代生活,后现代人或当代人期盼“回家”(怀旧),去海边,去森林,去没有遭到破坏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旅游。普陀山作为佛教文化遗产,在今天中国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热中,应该积极向上争取,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舟山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区域分布各有特色,定海为海洋历史文化,沈家门为海洋渔业文化,普陀山为海洋佛教文化,朱家尖为沙雕文化,桃花岛为海洋武侠文化等等。各县区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积淀,都在着力做好海洋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有的做“海”字文章,如海钓邀请赛、沙滩排球赛、帆船锦标赛等;有的做“渔”字文章,如渔家乐、渔家风情、海上人家等。总之,海洋文化旅游既是海洋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结合,又是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的结合,是舟山旅游经济的重中之重,是舟山城市营销的战略选择。

第四篇: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构建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

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构建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

文化是兴县之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求经济发展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而且要求文化事业有显著的进步。首先,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不仅包括教育、科技、文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而且涵盖与文化、文明有关的产业。文化本身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生态旅游大县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大县定位中,教育科研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本身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没有高度繁荣文化的小康社会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完整的,也是不能持

久的。其次,文化是一个县的灵魂,是打造县域特色品牌的关键,它可以塑造旅游县的形象,提高旅游品位,体现旅游特色,进而实现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第三,通过传承历史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可以使人民群众素质不断提高,凝聚力不断增强,精神更加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生态旅游大县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第四,文化作为日益强大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支柱性的产业,成为与科学发展相联系的并能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朝阳产业”。

##的生态旅游资源享誉省内外,境内有俊秀宏伟的国家森林公园南宫山、有草甸起伏柔美大气的神河源、有古朴神秘的千层河,还有集旅游、探险、体育健身为一体的岚河漂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萧家坝、西窑一带,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这里的百姓不仅民风淳朴,而且思想比较活跃,喜好各类

文化活动。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化工作者。在文学、音乐、美术创作中多次荣获省、市各类奖项,积累了具有##特色的民间文化。而且,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文化活动中心、县图书楼、文化广场等品味高雅、具有特色的文化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学正在规划建设之中,还有以石门为代表的乡镇文化活动有声有色。这些都是##实施“打造旅游品牌”战略的资源依托和资源优势。如何用好这些资源和优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构建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气质和内涵,如何使之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是我们要认真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努力挖掘##县的传统文化资源,举办突出旅游特色的各类文化活动。今年,##县成功的举办了首届生态旅游文化节,突出了“弘扬岚河文化、打造旅游品牌”的主题,共举办文艺演出、漂流

大赛、登山比赛、文化表演、佛事庙会、摄影展览等6项大型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3万余人,不少知名学者、艺术名人齐聚##共赏美景,用他们的笔墨和镜头鲜活的反映了##优美的生态、淳朴的民风,这次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扩大了##生态旅游品牌在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了文化与经济和旅游的融合,提高了旅游的档次和水平。

第二,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和科技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努力培训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为培养教育青少年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学校这块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络,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其次,充分调动##县文化人的积极性,发挥他们

在文学、音乐、摄影方面的优势,组织创作一批精品力作,深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在全县掀起新的学习热潮,形成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三,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文化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目前,我们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主要靠的是行政命令,生命力不是很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改革与创新,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打破“官办”模式,走市场化运作之路。要依托现有的文化阵地和文化主体业务,结合旅游项目,积极培育扶持文艺演出市场、民间艺术品和旅游商品市场、文化体育娱乐市场等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体育、旅游等相关行业联动发展。

第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采取积极向上争取和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实完善文化

基础建设。通过努力,达到村村通广播电视,乡镇都有一个功能完善的文化活动中心,学校设施齐全,县城各类文化娱乐场所上档次、上水平的目标。

第五篇: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莆田市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市委讲师团

一、基础与优势

1、地方特色文化影响扩大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造就了莆田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千百年的积淀,使莆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妈祖文化、南少林武术文化、仙游祈梦文化在海内外影响逐步扩大。一是妈祖文化。莆田是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共有妈祖庙宇5000多座,妈祖信众2亿多人。妈祖文化已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台湾,信仰妈祖的民众约占总人口的2/3,每年来湄洲岛朝拜妈祖的台胞都在10万人次左右,迄今为止,已有将近1300家台湾妈祖庙到湄洲祖庙认祖归宗。通过举办“莆台妈祖文化周”、“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天下妈祖回娘家”活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以“两岸情缘”为主题的“心连心”慰问演出、“海上明月共潮生”和“今宵月更圆”为主题的中秋晚会等活动,极大地增进了台胞对妈祖祖庙、祖地、祖国的共识。此外,莆田市还成立了湄洲妈祖文化研究中心、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所、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举办湄洲妈祖•海峡论坛,为两岸更深层次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2004年,国家民政部、文化部同意在妈祖故乡设立 唯一的全国性妈祖文化社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200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湄洲妈祖祭典、湄洲妈祖祖庙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9月,妈祖信俗申报“世遗”获得成功,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也是我市第一个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标志着妈祖文化正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对保护妈祖文化、传承信仰习俗、挖掘文化内涵、推动广泛传播、扩大世界影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南少林武术文化。莆田南少林寺是历史上的武林圣地,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应,世称“南北少林”,是我国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千百年来,“南拳北腿”在我国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南北武术流派。南少林武术远播五洲,名扬四海,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1998年,南少林重建工程竣工,并开始向海内外开放。近年来,通过举办南少林武术文化节、南北少林武术公演、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大法会、赈灾祈福法会、暑期禅武体验营等活动,莆田南少林的影响不断扩大,有力地弘扬了南少林“禅宗武林”的武术精神,传播了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提升了莆田城市的文化层次以及旅游文化品味。三是九鲤湖祈梦文化。九鲤湖与武夷山、玉华洞一道,被称为福建名胜“三绝”,同时也是我国汉族居住区乞梦(祈梦)风俗的发源地,为祈梦者所崇拜的何氏九仙是我国民间流传历史最长、影响 范围最广的司梦神灵,也是历史上唯一被公认为全国性崇拜的“梦神”。九鲤湖流传的一套乞梦民俗活动的程式是其他地方所未见的,这套习俗自唐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堪为我国祈梦文化的“活化石”。而供奉何氏九仙的九鲤湖寺是我国江南的名门古刹,历代达官显贵、骚人墨客来此朝圣、祈梦之风盛行,元朝太府卿郑露、宋代端明殿学士蔡襄、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状元罗伦、江南才子唐伯虎,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清代名宦李光地以及近现代一些政要都曾来这里游览、祈梦。近年来,仙游县着手对流传民间的梦验故事资料进行收集,并加以挖掘和整理,编成《九鲤湖百梦》等书,还成立“福建九鲤湖梦文化研究会”,以此推广九鲤湖特色祈梦文化。2009年11月仙游县被授予“中国梦文化之乡”称号。

2、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增强

近年来,我市紧紧利用地方文化特色明显的优势,加强对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打造具有莆仙风格的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一是工艺美术产业日益壮大。全市现有莆田集友艺术框业有限公司、莆田工艺美术城、莆田大家之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等3家省级文化产业基地。2003年以来,相继荣获“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 业基地”、“中国银饰之乡”和“中国政务商务礼品特色产业基地”等五个全国性区域品牌称号,形成了拥有工艺美术产业、油画艺术产业、莆仙戏演艺娱乐业、出版印刷发行业等几大重点文化产业体系。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工艺美术企业4000多家(包括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25万人,年产值超2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164家,完成产值78.56亿元,同比增长89%。至2009年9月份,全市工艺美术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已完成十一五目标,比规划时间提前了十五个月。2015年,将实现工艺美术产业1000亿元的产值目标。二是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莆田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通过做大做强妈祖文化,以妈祖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并带动风光游、度假游及周边旅游线路的发展,湄洲岛每年均能吸引海内外信众及游客150多万人朝圣观光。同时,积极打造南少林武术文化、九鲤湖祈梦文化、工艺美术文化、滨海山水生态等旅游品牌,策划组合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通过整体包装、组合营销,不断扩大莆田文化旅游的对外影响力。截至200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18.9万人次(含一日游人数),旅游收入62.6亿元。三是莆仙戏演出业日渐繁荣。莆仙戏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源远流长。它是在唐歌舞百戏的基础上,发展为宋时兴化优戏;又吸收南宋戏文的剧目、音乐和表演艺术,形成福建南戏的一支——兴化杂剧;明清兴化杂剧盛行,时称 兴化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莆仙戏。1000多年来,莆仙戏世代相传,至今仍完整保存了古代8000多个传统剧目和独特音乐唱腔及表演程式等传统艺术精华,是全国现存古老剧目最多、保存形式较为完整的古剧种。因而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鉴于其独特性和出于保护的目的,2003年莆田市政府已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我市莆仙戏剧团逐年发展壮大,全市共有3个专业剧团、12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演职人员3500多人,加上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运输、制作、中介等后勤服务业,就业人员2000多人,是一支新崛起的文化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年演出3万多天,6万多场次,吸引观众3000多万人次,剧团营业额达6000多万元,带动了城乡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四是会展业逐渐升温。做为一项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会展业不仅能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能带动交通、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产业的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消费链”。会展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吸引大量商务客和游客,促进对外贸易和市场开拓、技术进步和信息交流。莆田会展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近年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已经成功地举办了5届海峡工艺品博览会、4届木洽会、5届莆商大会、12届妈祖文化旅游节、3届南少林武术公演盛会、2届莆田珠宝会展,以及房车联展、医疗设备展等展会。会 展业的迅速发展,不但对莆田文化产品和其他商品的宣传、推介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成为莆田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大有后来者居上之态势。

3、体育文化设施逐步健全

我市在成功申办第十四届省运会(同时承办省老年健身大会)后,相继投入近7个亿资金,建设“七馆六场一基地”等体育基础设施,其中包括综合体育馆、游泳健身馆、武术馆、重竞技馆、射击馆、网球馆、羽毛球馆;体育场东看台、网球场、射箭场、飞碟射击场、地掷球场、体育场;皮划赛艇基地。本着“共享省运,推动基层,全市上下共当东道主”的精神,各县区也依托中学或少体校各建新体育馆和体育场。目前各个场馆均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满足了省运会25个竞赛大项目、533个小项目和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的特殊比赛项目场地要求。体育中心共建成40个体育健身项目,已被批准为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各场馆前还配以多达9万多平方米的四大片街心绿地,已形成了莆田市区生态型新中心。莆田市体育公园占地238亩,已建起射击馆、网球馆、射箭场、网球场、飞碟射击场等二馆三场及运动员村、运动会所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31548.7平方米、刚建成后的飞碟射击场,是华东地区除上海外的第二个飞碟射击场,正申报国家级飞碟射击中心。在体育场馆建设功能上,莆田市的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网球馆、重竞技馆、飞碟射击场等做到可承接全国或亚洲的单项锦标赛,特别是射击馆,经专家考察,可承担国际射击单项比赛。这些场馆还可以承办全国贺龙杯篮球赛、武术锦标赛、花样游泳表演赛等。为了发展体育比赛业和体育表演业,莆田市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应运而生。我市通过成功承办省运会,全面提升了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和档次,为莆田后省运时代体育文化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4、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近年来,莆田市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整合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2002年,将原属于市委宣传部的新闻出版办与市文化局合并,成立市文化与出版局;2005年,将市广播电视局与市文化与出版局合并,组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统一承担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版权的行政管理职能,同时,撤销县区广播电视局。通过改革,市文广局的机构设置进一步精简,工作效率有效提高,行政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今年8月,又赋予了县区文体局广播电视管理的职能,进一步理顺了管理机制,提高了行政效能。同时,莆田市对区域内文化资源的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广电新体制的建立及报业资源整合取得了初步成效。2002年,莆田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进行广电体制改革,收归所有乡镇广播电视站,成立事业单位性质的市广播电视中心,全市实行垂直管 理。2008年,广播电视总收入达9523.79万元,比改革前翻了一番多;广电总资产达3.8亿元,较改革前增长5倍。2004年,莆田晚报社并入湄洲日报社统一管理,合并后,两报各自定位明确,发挥优势,差异化特色更加明显。报社内部积极探索广告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完善广告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尝试通过办展会,增加广告收入,日报、晚报广告营业额年内分别增长10%以上。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市电影公司通过内部改革,提高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公司每年开展各种形式和服务不同对象的电影专题放映活动7000余场,观众达100万人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的双赢。2010年7月,市政府出台《莆田市电影经营单位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区的莆田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莆田市人民影剧院两家电影经营单位作为试点,率先进行改制,组建新公司参与莆仙大剧院经营管理。

二、问题与困境

1、地方特色优势挖掘不足

莆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各方面都很独特很优秀,可以依据其突出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文化内涵,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但现在得到较大开发利用并成功推向市场的只有妈祖朝圣旅游、文物古迹观赏旅游等产品,品种不多,形式单调。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尚未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及其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在保护、开发、宣传、利用的力度上均显不足,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的挖掘尚处在起步阶段,对其整合开发利用很不到位。莆田人民地方特色文化知识养成和妈祖精神、南少林精神浸染的工作深度不够,全民妈祖文化、南少林文化意识不强。比如妈祖文化,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虽然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妈祖文化及其产业发展现状与妈祖故乡、妈祖圣地的地位很不相称,潜力没有挖透,优势没有用足。妈祖文化产业缺少精心设计和深度开发,缺少文化产品、文化精品。以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我市文化旅游业,遇到了来莆游客以朝圣观光为主、逗留时间短、消费不足等情况,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南少林旅游、祈梦文化旅游尤甚。再比如,莆田人文荟萃,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自唐代以来,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垂范后人,但我们在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方面力度明显不够,无法充分发挥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服务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这种状况,归根结底在于,我市文化产业在开发上尚未充分挖掘出地方特色文化内在的商业价值。

第二,文化品牌意识不强。文化品牌除了文化上的特殊属性外,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足够广泛的知名度,二是商业上的成功和延伸开发的可能性。由于我市在文化特色资源上挖掘力度不足,我市文化产业在商业运作及文化产品延伸开发方面尚未占据广阔的市场。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 和文化服务科技含量的开发和利用明显不足,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形态单

一、守旧,大大降低了文化产业自身的影响力,削弱了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制约了大众高层次文化消费的热情。目前我市缺乏骨干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南北少林,天下闻名,但仅在旅游开发这一方面,南少林难以望北少林之项背,差距相当大。工艺美术业是我市文化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85%,去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但在这么大的产业中并没有涌现出像样的文化品牌。以仙作为例,仙游坝下仿古家具目前整体上仍处于“量大价贱”的低层次运转,缺乏文化附加值的注入,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损害到品牌的未来发展空间。

第三,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有待优化 目前我市总体上尚缺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有利环境。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市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意识不浓,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未提到议事日程,大多数人仍然把文化仅仅看作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文化资源不能转化为文化财富和市场资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管理部门和从业者的思想认识还未能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限制多而扶持少,既无长远的规划,也没有相应的政策予以引导,尚未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 较为突出的融资难问题,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也亟待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此外,莆田文化产业人才短缺,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形成了供需矛盾。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莆仙戏人才的严重流失,传统的表演艺术濒临失传,脸谱、服饰和音乐声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艺术的独特性正在削弱。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

三、对策与建议

1、制定科学规划

政府管理部门必须抓紧研究和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调整结构、合理布局,解决我市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中的关键问题。要利用国内名牌大学的科研优势,根据全市资源分布状态及产业调整布局方向,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重点行业、配套措施等内容,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规划要充分考虑发挥地方特色文化优势,紧紧围绕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发展思路,要和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相适应,开发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特色文化产业,以特色创名牌,以优势争市场,把特有的地方文化融于产品、管理、服务和营销之中。艺术团体表演、群众 文化、文物景点旅游、艺术教育和培训等各个门类的文化产业,也必须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要注重把发展文化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建立有效运作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推进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政策鼓励、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转变政府部门管理市场经济的职能。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挖掘整理当地文化资源,主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调控和支配资源,同时大力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成立市文化产业办公室,承担全市文化产业的规划制订、人才培养、政策出台、综合协调和检查考核等职能,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发展。

第二,出台优惠政策,实施文化品牌战略。要参照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办法,争取出台《莆田市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办法》,每年评选一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国家、省、市三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网络体系的形成。设立莆田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产业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支持;制订《莆田市文化产业投资指导 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资本及外资进入莆田市文化产业,在每年举办的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博览会上发布,吸引投资。

第三,创新机制,促进多元化投资格局的形成。通过改革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逐步改变传统单一的国有国办文化事业的格局。除少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外,将其他文化单位推向市场,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减轻市财政包袱。在确保盈利性文化机构正常运转的同时,加快盈利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理顺产权结构,引入社会资金,鼓励资本运作,形成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群体。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经营上尝试运营商介入模式,通过其对文化产业园区的推广、经营、活动组织,起到文化产业宣传“橱窗”的作用,取得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的双赢,实现政府对园区的零投入。探索建立国有的文化资产营运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成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的文化企业大量涌现,民营资本和跨业集团兴办文化产业取得新的进展,社会办文化企业成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多元化竞争主体格局基本形成。

第四,促进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有关文化市场准入、交易、竞争以及监督、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文化服务市场、培育文化中介组织。

3、发展具有鲜明莆田地方特色文化产业

第一、妈祖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妈祖文化,紧紧围绕、主动对接、全面融入中央对台工作大局和海西建设大局,认真研究领会《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积极谋划先行先试的重大举措,开创妈祖文化发展的大格局。发动海内外妈祖信众和社会各界捐建“妈祖金像工程”,打造传世文化景观,筹建妈祖文化博物馆、闽台妈祖文缘馆,建设妈祖祖庙微缩景观工程和卡通文化园,搭建妈祖文化交流的大平台。高层次、高标准、高水平制订妈祖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定位、及其重点任务,着重考虑和解决文化生产精品化问题,大力开展文化创意工作,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文化品牌,大力培育“妈祖学”,大力开发文化精品。

第二、工艺美术产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五个全国性区域品牌,加强品牌宣传,设计、注册相关区域品牌标识或原产地标识,鼓励工艺企业统一使用,拉动产业集群尽快扩大规模并提高效益。发挥工艺美术城产业集群平台优势,集合莆田传统工艺、人才技术、资源及品牌优势,改变莆田工艺美术企业原有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状况,引导民资和技术回归,带动和拉长产业链,力求将工 艺美术品的生产加工、研发鉴赏、学术交流、物流配送、大型会展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功能进行有机整合,有效提高莆田工艺美术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培育和发展会展经济,努力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办成业界公认的国家级品牌展会,将艺博会打造成海峡西岸对台交流的重要平台,促进我市工艺美术行业的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配套生产加工基地、莆田油画产业园区、仙游县宝泉工艺产业园、秀屿区上塘金银珠宝加工园区、仙游县度尾艺雕加工园区等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吸引有实力的工艺企业入园,并努力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服务。将现有园区打造成有特色、有规模、体系完整科学的产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发挥集聚优势,做大做强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

第三、文化旅游业。加强资源整合,推出特色旅游产品。要在品牌打造、线路开发、环境营造、产品开发上下功夫。一要发展妈祖文化旅游。在海岛观光度假旅游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发展朝圣旅游,安排好两个重要节日(诞辰日和升天日)的庆典节庆活动,注意结合庆典挖掘和展示、丰富祭祀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开发参与性娱乐性较强的妈祖文化旅游产品,使湄洲岛景区的旅游产品大大丰富,同时也大大地突出莆田特色的地域文化主题,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把湄洲岛建设成为世界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和朝圣中心,延长妈祖信众在莆逗留时间,增加旅游经济附加值,把湄洲岛开发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海岛旅游的典范,力争莆田成为“海峡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二要发展南少林文化旅游。开展与北少林的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弘扬南北少林武术文化。在南少林武术表演和寺院建筑观赏的基础上,结合南少林寺武僧反清复明斗争的故事,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宣传莆田历史名人抗元、抗倭的爱国事迹,并结合由此产生的“过大年”、“白额春联”等特有习俗,综合莆田所有习俗,建立莆田习俗展览馆。在这些纪念馆和展览馆中,借鉴福州“林则徐纪念馆”、长春“九•一八”纪念馆的经验做法,利用影视录像、图片文字、仿古表演、精彩解说,发掘文化内涵,激发旅游者的探索欲望、民族感情和爱国热情。三要发展九鲤湖祈梦文化旅游。在观光旅游、祈梦文化旅游基础上增加仙游鲤城民俗文化艺术区,展现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加强九鲤湖、菜溪岩及坝下工艺旅游点间的协作,发展专题旅游如红色旅游、“文献名邦”考察游等,形成以生态山水、宗教朝圣、红色土地、生态工业、田园体验等为特色的旅游功能区。四要发展莆仙历史人文旅游。通过整理历史人物传略专集、召开学术研讨会、修建主题公园、举行纪念活动等形式,宣扬莆阳先贤们艰苦奋斗、勤奋读书、清正廉洁、刚直无私、爱乡爱国的伟大精神与道德风范。通过挖掘历史名人文化,打造莆仙名人(蔡襄、郑樵、郑纪、钱四娘、林龙 江、梅妃等)文化旅游。

第四、后省运体育产业。莆田举办第14届省运会对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体育赛事能吸引赞助商投入巨大资金。举办省运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扩大投资的需求,产生的几何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将能够拉动我市的经济增长。一要加大体育市场培育力度,大力开拓竞赛市场、健身娱乐市场、体育培训和咨询市场、体育人才市场,打破体育产业的行业和区域界线,积极开放体育市场,欢迎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参与体育产业开发,吸引更多的体育产业经营者。二要充分认到体育无形资产潜在的巨大价值,合理开发利用。体育无形资产包括运动队、俱乐部、运动场馆、运动队的冠名权、重大赛事活动的电视转播权、运动队及运动员指定产品特许使用权等,要及时有效地开发无形资产的价值,通过适当方式推向市场,树立产权意识,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要加强体育市场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健全体育商品市场、资金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等各类市场推进体育产业一体化进程,加紧体育信息传递,人才交流,金融保险,赛事推广,商务代理,物流配送,商业服务等体育中介组织体系建设。政府在税收,价格,土地使用等方面采取有力的优惠措施,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第五,莆仙戏演艺业。莆仙戏演艺业目前的产值虽然不 大,但它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一个文化产业,不可偏废。一要依托莆仙大剧院,继续发扬传统的莆仙戏演艺业,同时要突破区域限制,向闽南乃至全省拓宽莆仙戏演艺市场,做大做强莆仙戏演艺业。二要大力发展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兴演出行业,在探索传统莆仙戏发展新路子的同时,积极创办现代话剧团和艺术剧团。三要大力发展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动漫、音乐创作等。四要推广“现代文明小戏”的成功经验,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组织引导文艺工作者和业余作者创造紧扣时代脉搏、体现地方特色、人民喜见乐闻的精神产品大力创作符合“三贴近”、群众买得起的文化产品,降低文化消费门槛,拓宽市场。

第六、地方特色会展业。完善提升莆田工艺美术城、医疗器械城、中国(莆田)木业电子交易平台和仙游古典家具交易市场等,推动我市专业市场上规模、上档次。拓展工艺美术城、莆仙大剧院会展功能,鼓励会展业开展与台湾业界联合,积极发展面向台湾及海外的会展业;创新莆田艺博会、木洽会、医疗器械展销会、鞋服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引领莆田会展业发展。

4、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要切实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要注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作。政府、行业要重视文化人才培养工作,有组织、有措施、有计划地为文化企业创造培养人才的条件和环境; 依托莆田学院、湄洲湾工业技术学院、市艺校和各县区的技校为基地,创办工艺美术技术学校,有计划地培育文化产业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文化创意人才。二要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大力引进急需的高层次文化人才,高薪聘任海内外一流人才,邀请专家就产品市场开发、行情分析、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适当引进理论研究、文学创作、专业编导、舞蹈艺术等高素质人才,以提高莆田文化产品的品位。三要加强人才与技术交流。通过“政府组织、企业参与”的办法,组织专业人才“走出去”切磋技艺、学习他人经验。四要加强特殊人才培养工作。不但要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如莆仙戏人才、绘画人才、雕刻人才、古典家具制作人才和金银珠宝饰品加工人才;也要培养文化企业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产品开发人才;还要大力培养既懂技术、又善于管理,既掌握传统工艺技术、又能不断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提高莆田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莆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文化强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文化强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资源优势做强支柱产业加快乡经济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做强支柱产业加快乡经济发展各位领导、同志们:和农村工作,扩大招商引资,经济取得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下面,我给各位领导简单汇报我乡今年工作及明年的工作打算......

    发挥资源优势做强支柱产业加快乡经济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做强支柱产业加快乡经济发展各位领导、同志们:一年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1352......

    发挥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学校

    发挥资源优势 创办特色学校 摘要: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上坪小学为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在2009年重新创办就开始坚持把写字教......

    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思路

    发挥资源优势 创新工作思路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 中共广宁县委 广宁县人民政府 (2007年8月28日)近年来,我县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发挥资......

    发挥德育资源优势 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发挥德育资源优势 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蓟县教育局 蓟县是革命老区,又是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建设成就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近年来,县教......

    发挥文博资源优势推进首都文化中心区建设(写写帮整理)

    发挥文博资源优势,推进首都文化中心区建设 ——全市首家区县级博物馆学会正式成立 2010年1月22日,北京市东城博物馆学会举行成立大会。该学会是在区文委指导下、由东城区28家......

    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陡水旅游产业 文档[范文]

    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陡水旅游产业周赟婕刚进入陡水镇,立刻被秀丽的山川、美妙的湖泊所吸引。映入眼帘的,是群山环抱的陡水湖。湖面开阔,高峡平湖;波平如镜,烟波缭绕;湖岛相间......

    发挥电大数字化资源优势 为建设和谐社区服务

    发挥电大教育资源优势 为建设和谐社区服务 摘要:电大教育具有着与生俱来的大众化教育属性。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建设和谐社区服务,为建设学习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