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陡水旅游产业 文档[范文]
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陡水旅游产业
周赟婕
刚进入陡水镇,立刻被秀丽的山川、美妙的湖泊所吸引。映入眼帘的,是群山环抱的陡水湖。湖面开阔,高峡平湖;波平如镜,烟波缭绕;湖岛相间,湖内藏湾;远处山峰起伏,泉水、瀑布遍布。置身此地,犹入人间仙境,不能不发出由衷的赞叹:确实是一方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
既然上天给了陡水这方宝地,陡水人毫无疑问要凭借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笔者尚未作深入的调查考证,仅就发展陡水旅游产业谈点肤浅看法。
陡水地处赣州西部山区,离上犹县城仅20公里,离赣州市区也只有60多公里,且有赣丰公路和厦蓉高速公路直通赣州,行车在一个小时之内。随着赣州大城崛起的千载难逢机遇,陡水应定位于打造赣州市的“后花园”和旅游休闲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陡水有高山、有好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陡水应该着力做好山水文章,利用山水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首先说山。主要是开发陡水湖周围的奇峰异景、瀑布、溪流,增加些人造景观,修建好车道、游览道和林中小径,使自然风貌与人造景观融为一体,打造一块独特的人间仙境。根据山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美的特点,还可考虑建
设中低档次的避署山庄。虽然目前该地已有桂竹山庄、京明度假村等类似场所,但档资较高,一般中低收入人群消受不起。为吸引这类众多的人群,可设立一些山区风味的农家小屋,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游,让中低收入人群来避暑纳凉,享受天然氧吧的惬意生活。
其次说水。陡水的高峡平湖远近闻名,现已开发出一些旅游项目,还需进一步扩展。根据湖区岛屿众多的特点,要充公开发利用湖中岛,可在岛上建设一批游览景观,也可建一批休闲娱乐场所、设立农家风味的餐饮服务业,如渔家餐馆、风味小吃、钓鱼岛之类。港湾处建设可观赏的水产养殖业,如珍珠、大闸蟹、龙虾、甲鱼等。增设一些小游艇,让游客穿行于湖岛之间。
再说圩镇建设。圩镇是陡水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游客的集散地,要在陡水镇建设客家风情街,开辟旅游休闲场所,发展服务行业。鉴于陡水电站是五十年代的产物,当时的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建筑要保留、修缮,维护当时的历史风貌。
资金问题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问题,除吸引外商投资、银行借贷之外,最好的办法是组织当地群众集资入股办旅游。既能加速旅游产业发展,又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使山水优势造福于当地人民。
第二篇:解放思想,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解放思想,做强旅游产业
——赴湘赣粤学习考察体会
肖 乐平
(2007年10月26日)
国庆前后,我随县党政代表团到江西萍乡、新余、湖南浏阳、广东韶关、深圳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每到一处,一路所见令人眼界大开。这次考察学习,学到了发展的经验,增强了发展的信心,也看到了发展希望,特别是韶关市丹霞山旅游区,其旅游发展的思路、管理体制、保护与开发等诸多方面好的作法和经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对照标准找差距,该怎么加快发展?借这次赣湘粤之行,我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做强旅游产业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旅游发展 韶关市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是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趋势,以“总体规划、分步开发、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面向市场、合理利用”为原则,切实加强旅游规划工作的。他们抓住世界级丹霞地貌,做特色资源文章,树名牌意识,创名牌景点,以名牌景点为龙头带动其它景点的开发与升级。首先,在丹霞山风景区,我们最深的感受不仅是特异的丹霞地貌,还有其清澈碧绿的环山湖水,表面上是游山,实际上还可以玩水,其景点规划包括旅游线路设计非常科学,让游者一不小心就掏腰包消费,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实则“柳暗花明又
一村”。那里的山水旅游规划设计得十分和谐。其次,就是景区景点设计的对称性。如果说我们在丹霞山看到的印象最深的阳元石是大自然的天然造化,那么,阴元石无疑是人工雕琢完成。正因为阳阳对称,才显得天衣无缝,更增添了旅游景区的神秘感。回头再用旅游战略眼光审视通山的山水资源,现阶段,我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九宫山、隐水洞、闯王陵、太平山、太阳山、富水河等众多景区景点比丹霞山强百倍。如何搞好整体性的科学规划和设计?我认为无论是九宫山还是富水湖、隐水洞、太阳山,首先要做到资源共享、市场共有,优势互补;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克服“小、散、全”的思想,形成整体旅游大格局;要对全县分散的景点设施统一协调,有机组合,使资源优势得到集中体现,大小景区共享产业规模效益。其次,旅游规划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要着眼于大市场、大旅游、大产业,统一组织领导,全面权衡旅游业同经济发展中其他有关部门、行业的发展关系,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旅游发展规划,按先后、缓急、快慢,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资源开发和景点设施建设;要加强旅游景点、设施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尽量少走弯路,避免盲目上马、重复建设、乱铺摊子和搞外延扩张建设,使以九宫山为中心的各个旅游景区特点和优势得到有效利用,形成优势互补。
二、做强旅游产业必须坚持结构优化,打牢旅游基础 在旅游业发展中,“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必不可少。从国际旅游业看,“食、住、行”和“游、购、娱”
科学的结构应是各占50%,丹霞山的六大要素结构就比我县合理、科学。其“食住行”方便、快捷,“游、购、娱”有特色、内涵丰富。目前,我县的旅游业“食、住、行”占80%左右,“游、购、娱”的比重仅占20%,明显偏小,尤其是“购”的环节薄弱,没有打造出有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的产品,让旅游者有钱无处掏。因此,要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必须在“购”字上做文章,力争在短期内在“购”方面有重大突破。一是充分利用绿色生态名山的优势资源,开发九宫山的绿色产品,尽快上品位、上规模,形成特色产品优势;二是大力设计和制作九宫山作为佛道两教宗教名山所具有地方特色工艺品和纪念品,让旅游者情不自禁购买。三是大力开辟九宫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山所具有的特色纪念品,围绕闯王殉难,开发其宝剑、铜像雕塑等工艺品,让游客购娱。同时,对所开发的产品实行统一征集商标、命名、评定、注册,采用定点生产,定点销售,使我区旅游商品在质量、品牌、包装等方面在全省乃至全国有新的突破,带动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发展。
三、做强旅游行业必须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实现和谐协调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韶关市在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从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科学协调的角度出发,始终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例如他们始终不破坏原始的丹霞地貌,保护自然生态型,其山下河水碧绿、清澈,山上生态植被良好,每处景点的建筑物错落
有致,井然有序,显得宽松大器。而九宫山则不同,这几年,见缝插针,盖了不少高楼,破坏了不少原始生态韵味,许多游客一上山就颇有拥挤和压抑的感觉。今后,九宫山必须切实履行好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职能,凡不符合规划的建筑屋只准拆,不能建。凡破坏原始地貌、生态的景点设计一律撤消。确保和谐发展。
四、做强旅游产业必须坚持一流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档次 在广东韶关丹霞山,无论是风景区管委会主任还是导游乃至一般工作人员,一谈到丹霞山地貌传说,人人如数家珍,个个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尤其是导游小姐,泼辣、开放、又不失大雅,让游客始终围绕她们转,上她们的当去消费,体现了她们较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现阶段,要迅速发展我县旅游业,就必须尽快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其关键在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业人员队伍。目前,做好旅游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已是当务之急。一是建立旅游教育体系,可依托省内各院校筹建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对导游人才进行定向培训,择优录用;二是实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对旅游工作者进行轮训,提高在职员工素质,以此来促进我县旅游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五、做强旅游产业必须加大促销力度,做好宣传推介 思路决定出路,信息就是财富。在电子信息到来时代,旅游信息的传播无疑是旅游营销的重要策略。这次党政代表到广东韶关市丹霞山风景区去考察学习,纯是偶然,是通过网上浏
览临时决定的。但凡广东的旅游网页都可找到丹霞山翔实的旅游宣传资料,其宣传力度之大,传媒之广,语言之热烈不由你不动心。丹霞山打出的旅游品牌不止是国家级,而且世界级丹霞地貌、旅游名山。实际上其旅游景区景点不足九宫山的1/4。正因为通过网络信息的重型轰炸和炒作,使丹霞山越来越被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所青睐,萌生出不到此一游心有不甘之感,其门票收入每天是九宫山的数倍以上,经常有外国人成群结对光顾。因此,要做大做强九宫山的旅游产业,当务之急一是做好宣传,特别是做好网络传媒的推介宣传。要把九宫山的旅游产业融进大型网站,不仅打开咸宁旅游网有九宫山,而且打开湖北旅游、中国旅游网都能醒目地看到九宫山,从网页上品读这座生态名山、历史名山、宗教名山、文化名山。来不来九宫山旅游是他们的事,让不让更多的人了解九宫山是我们的责任。二是积极与武汉、九江、长沙、南昌、黄石等周边大中型旅游导游团结盟,制订营销互利互惠的激励机制,将九宫山的旅游融入湘鄂赣大型旅游团体中,形成资源互补、信息互通、经济互利的良好格局。
第三篇:发挥闽北特色优势做大做强茶产业
发挥闽北特色优势 做大做强茶产业 副标题:
作者:黄智源 文章来源:市农业局党委 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09-5-2
2我市是乌龙茶、红茶、白茶的发源地,又有一批历史名人的传承,颂扬,形成了“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茶历史文化,包含了北苑茶文化、武夷岩茶文化、小种红茶文化等,成为我市独有的特色文化。闽北是多茶类产区,茶类之全居全省之首。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全市形成了4大茶区,即武夷山、建阳、建瓯的乌龙茶区;松溪、政和、邵武、浦城绿茶区;政和茉莉花茶区;建阳、政和的白茶区,及武夷山、政和的红茶区,各茶区优势产品突出,布局日趋合理。闻名国内外的茶叶产品有大红袍、武夷水仙、武夷肉桂、闽北水仙、白牡丹、正山小种、政和工夫。但总体看,茶叶产量的增长高于消费的增长,供大于需的局面近期内难以扭转,因此同业竞争将更趋激烈。虽然我市茶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腾飞基础,但与闽南、云南、浙江等茶叶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费群体,特别是海外华侨,对家乡的茶叶情有独钟,这对茶叶出口的稳定增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推进深加工开发
茶类突出“特”:在现有乌龙茶、绿茶各半的情况下,加大特种茶的比例,调整优化茶类结构,调减绿茶比例,增加乌龙茶等特种茶比例,红、白茶产量从6%上调至 15%,乌龙茶产量上调至50%以上。增加名优茶比重,名优茶产量从现有的20%增加至45%以上,产值从30%提高到75%。从乌龙茶占43%、绿茶占51%、红、白茶占6%,调整为乌龙茶占50%、绿茶占35%、特种茶占15%的格局。
品种突出“早”:茶树品种从中晚熟品种为主,调为加大早熟、特早熟品种的比例,选择适制性强、早芽、高香型品种。绿茶以九龙大白茶、元宵茶、福安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台茶为主;乌龙茶以丹桂、黄观音、茗科1号、白芽奇兰、肉桂、水仙、黄奇为主,并选用兼制性强的品种,如黄旦、奇兰、毛蟹、梅占、台茶等。要 加大茶树良种的培育、繁殖和推广的力度,加快良种化茶园建设,进一步完善茶苗良种繁育体系。可以在武夷山、建瓯、松溪、顺昌、邵武建立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培育适合闽北种植的优良品种,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改善品种结构,提高茶园素质和茶叶品质。
产品突出“深”:开发茶产品深加工,组织科技攻关,改进生产加工工艺,加大产品开发的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竞争力。开发特种茶、特色茶、茶饮料、保健茶、茶食品、茶用品等系列产品,延伸茶加工的产业链,增加茶叶附加值。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建立质量监测体系
加强茶叶标准化建设,农业、质监部门要依托茶叶龙头企业,加快制订茶叶产品标准体系和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的步伐,包括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目前“政和工夫”已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松溪绿茶”也正在申报之中,让标准化贯穿茶叶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指导茶农按标准组织茶叶生产,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加快标准化建设的同时,要把标准化生产与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带动全市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茶园的建设,目前我市已在武夷山、建瓯、政和、松溪建立2万亩的标准茶园基地建设(其中:武夷山7700亩、建瓯6500亩、政和4600亩、松溪4500亩)。通过建设茶园机耕道路、种植茶园遮荫树、行道树与茶园防护林等林业措施,在茶园梯壁及园面种植绿肥、日本草等草业措施,通过增施专用有机肥,平衡施肥,改善土壤结构,调整土壤PH值等土壤改良措施,以增强茶园水土保持能力和增加土壤肥力。加快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控体系,在茶叶主产区建立和完善产地检测机构,即:武夷山、建瓯、政和、松溪、邵武各建立一个茶叶农残检测中心,购置从终端产品质量检测逐步过渡到“生产、贮运、销售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我市茶叶产品安全、卫生,从源头上杜绝各类农残超标。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
在政策上,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若干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工业的决定》,在企业征地、税费、信贷等方面为其创造宽松环境。
在基地建设上,扶持龙头企业组织农民按照企业茶叶产品种类,实行标准化生产,引导茶农采取股份合作、承包、出让等方式,建立高标准、有规模的茶叶基地,推进茶叶生产集约化。
在加工能力上,扶持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如:自动化精制生产流水线、色选机等,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档次。
在企业扩张上,鼓励通过采取控股、收购、兼并和联合等形式,扩大现有规模,增加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推进茶叶产业的发展。
打造知名品牌 加快消费市场开发
近几年,我市十分重视茶叶品牌的建设和宣传,明确了以武夷山大红袍为主导品牌,带动其它地方优势品牌共同发展的品牌发展思路。建瓯主打建瓯水仙;松溪主打松溪绿茶;政和主打政和白茶、政和工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品牌建设的重点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净化市场环境、挖掘茶文化内涵。
强化品牌的策划、推介。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以“大红袍”“松溪绿茶”“正山小种和政和工夫”“白牡丹”为代表的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四大茶类品牌格局,但在品牌的知名度上,“大红袍”是一枝独秀,要做到四大茶类齐头并进,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品牌、产品的策划。围绕大武夷的品牌,涵盖闽北四大茶类,使生态、文化、卫生与茶叶融为一体;同时,要开发、创新相结合,突出产品的个性,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如鼓励茶农、茶商到国内大中城市去开设茶庄,建窗口,通过参加各种茶王赛、擂台赛的形式,把闽北茶叶品牌打出去,提升品牌影响力。
联合同类企业,共同打造品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同类企业逐步走向联合,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益的必由之路;例如:武夷山符合条件允许生产“大红袍”的厂家已近百家,可以学习“铁观音集团”的做法,整合资
源,规范产品,组建“大红袍集团”,形成合力打造品牌,以获取更大的效益。强化市场整规,维护品牌信誉。武夷岩茶知名度提高、价格攀升,市场上也出现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行为,既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给大红袍等岩茶品牌带来了负面影响。必须加强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分阶段、有重点地对茶叶市场开展清理和整顿。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要加大茶叶加工、销售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武夷大红袍”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取缔无照经营企业,严历打击生产经销不合格产品、掺杂使假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茶叶生产经营秩序。
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把大武夷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茶产业的发展与品牌树立、茶文化的推广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宣传茶叶对人类健康的功效,实现茶产品与茶文化的一体化经营。
第四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毛竹产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毛竹产业
毛竹是我县的一大优势,也是我县一个传统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毛竹产业的发展,围绕毛竹的生产和加工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支持,使我县的毛竹产业有了一个较快发展,毛竹产业对农民增收,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然而,目前我县毛竹产业发展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竹林功能下降、粗放式经营、竹材利用率低下、原材料消耗高、竹产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没有改变,毛竹产业的发展在我县还有一个巨大的空间。针对这样的状况,通过调查,提出一些分析和意见建议。
一、我县竹产业发展现状
1、资源状况。全县有毛竹林面积48.85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64%,全县人均拥有毛竹林3.4亩,活立毛竹总量4777.3万株,全县年采伐毛竹总量200万支。
2、毛竹加工企业状况。全县现有大小毛竹加工企业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4.5%,13家企业中只有山友实业有限公司、远南竹业有限公司、三江实业有限公司、安宏竹胶板厂四家纯竹产品企业。全县竹业精深加工能力还是非常低。
3、竹产品状况。我县毛竹产品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产品的有:竹地板成品及半成品、竹胶板、竹砧板。其他产品主要有竹凉席、竹拉丝、竹工艺品等,主要是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单
一、科技含量低是我县竹制产品的一大弱点。销往国际市场的只有山友实业有限公司的竹地板。中源乡的竹制工艺品在国内也有较高的声誉。
二、我县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竹林功能下降,立竹和产竹率偏低,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据调查统计,我县现有的毛竹林每亩立竹为91.6株,据近几年的调查统计,并呈下降趋势。年亩产毛竹不足5株,产鲜笋不足5公斤。浙江省的安吉县的每亩立竹达到197.7株,是我县的一倍多。亩产竹32.6株,是我县的6.5倍。可见,我县的竹林质量应有一个极大的提升空间。
2、粗放型管理,掠夺性的经营致使林象败坏。绝大多数的林农对毛竹生产态度是任其自然生长,只知积极砍伐,很少对竹林进行培育、管理。特别是林改后,有很多的毛竹山林进行了无序的不规范的流转,且大多数是县外的人员购买了山林权,由于购买者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目的,短期行为严重,也是败坏山林的一个原因。
3、缺乏毛竹资源的培育和发展规划。毛竹资源的培育
和发展,不单单只是下达一个扩大竹林面积,增加立竹量的数字。应有一个总体规划指导我县毛竹资源的培育和发展。至今我县没有一个毛竹高产园区,没有一个速丰林示范区,没有规范地对低产林改造。多年来,扶持毛竹生产、栽培和扶育上基本上没有资金扶助。
4、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竹林抗风险能力弱。我县有部分毛竹林处于高山,如遇冰雪冰冻天气极易损坏竹林,当然这是一个自然的原因,但人为的有效防治几乎是零。比如,浙江省安吉县毛竹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砍竹梢,能有效地避免冰雪压冻,而我县的毛竹从来不砍竹梢,如遇冰冻年份,就只有让其承所侵害,没有抗击能力。
5、毛竹的利用率低,附加值低,林农的效益低。我县的毛竹具有大、长、竹质好的特点,但其利用率极低,只使用到竹干,叶、梢、根基本上浪费。而浙江省安吉县实现了叶到根,从物理到化学的全能、高效利用,其价值翻几番,林农的效益大大增加,仅竹产业这一项使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500元,占农民收入的近60%。我县凭着现有的毛竹资源,应有大的文章可做。
6、竹产品单一,竹材加工水平低,科技含量低。我县竹产品成品仅有竹地板、竹砧板、竹胶板,而且规模不大,产量不高,其余均为半成品,但品种也不多,都属于低档次的初级产品。而浙江省的安吉县,竹产品涉及板材、编织、竹纤维、工艺品、医药食品、生物制品、竹加工机械大大多到3000余个品种。近年来,竹炭、竹饮料等产品深度开发又获得成功,他们发展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7、竹材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缺乏林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我县虽有13家规模以上木竹加工企业,但纯毛竹产品企业只有4家,并且生产工艺和加工设备都比较落后,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和专利,谈不上科技创新。浙江省的安吉县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就有16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有28家,并且有一大批的科技型企业,巨大的竹业加工能力,造就了现代“竹都”。
三、对我县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做大做强我县毛竹产业发展思路不能动摇。近年来,我县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加速我县毛竹产业的发展,符合生态立县的要求,也符合我县的实际。做大做强我县的毛竹产业对发展我县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做大做强我县毛竹产业的思路不能动摇。
2、培育毛竹资源,提高竹林功能,增加立竹数量和出产率。提高毛竹林功能,增加立竹数量,提高产出率是做大
做强毛竹产业的第一步。首先是要加强现有毛竹林科学管理和培育,大力推进低产林改造,大力推广适宜我县毛竹生长的竹林清理,竹腔施肥等技术。加强林区规划和道路建设,在大力推进低产林改造的同时,逐步建立起毛竹现代园区。从而大大地提高我县毛竹林立竹数和产出率。
3、加强与林业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断开发竹制新产品。要使我县的毛竹产业做大做强,就要适应于竹产品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才有生命力。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竹炭、竹饮料等产品都已开发成功,竹纤维产品方兴未艾,成为继棉、麻、毛、丝后可供利用的第五大天然纤维,将来毛竹的利用作用会日益呈现。因此,要加强与科研部门的合作,依靠他们的力量,不断研制开发出新的产品,使我县的毛竹由原先的只用竹干到全竹的利用,从初级产品到高科技产品的转变,实现毛竹的最大效益化。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毛竹高科技产品企业。我县丰富的毛竹资源,对于需要寻求合作的投资人,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这个优势,精致地把它包装好向外推出,使一批有经济实力的毛竹产品企业落户靖安。
5、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建立健全竹产业公共服务机
构。竹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涉及多系统,多个部门,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与协调,建议县政府成立“靖安县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定一名领导牵头协调,由林业局、经贸局、科技局、技术监督局、外经贸委、工商局、环保局、旅游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整合政府各部门的合力,促进我县竹业发展。同时,制定全县竹产业发展规划,对毛竹资源的培育,产品加工等分别制定出长期和近期规划,使我县毛竹产业能健康的向前发展。
6、外地竹产业政策的借鉴。湖南省双牌县对竹林劈山和挖山分别补助40元和120元;对投资加工企业的,前5年的地税全额返回,用于冲抵土地征用费。重庆市梁平县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以丛生竹为主),专门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近3年鼓励引导发展30万亩竹林,对加工业也有优惠的鼓励政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分注重科技支撑,与南林大、西平师大、四川农业大学、中南林业大学等高教、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政府、企业同参与,多次开展竹林培育,竹笋和竹材的加工利用,森林旅游业的开发等综合研究。
靖安县政协经科委 戴隆章
第五篇:政府关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中心工作
政府关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中心工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参与,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法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保持促销势头,开展旅游科普,发挥旅游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
3.实现旅游产业信息化。要适应世界网络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加快利用科技创新成果的步伐,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尤其要建立宽带网,开展网上促销,发展旅游电子商务。要把南岳旅游网站建成一个高水准、高效能的专业旅游网和政府网,并与全国知名综合网站、精品旅游网站链接,实现旅游网络化。
二、深层次地挖掘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内涵。
如百塔寺、天梯山、海藏寺、莲花山、亥母洞、雷台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古建文化;以皇娘娘台、高沟堡古城、张清大槐树为代表的根祖文化;牛鉴、李铭汉、贾坛等几个大院为代表的儒商文化;以东关烈士陵园、四十里西路军战斗遗址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及各个景区(点)的个性文化内涵。这是不同于一般自然风光景区的凉州旅游的最大特点。但是如果我们不很好地挖掘研究整理,多数游人是不会透彻了解的,就失去它本来的魅力。文化是文物景点的灵魂,是发展旅游最具吸引力的内容,而我们往往重视建筑等有形的硬件,轻视文化这无形的软件,至今,各景区出版的介绍凉州文化的书籍、光盘、宣传品很少,层次高的作品就更少。优秀的文化功底深的解说词、解说员也很少。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把凉州文化的魅力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出来,是当前的一个繁重的任务。
三、重视历史、社会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配套利用。
凉州民乐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有中国贤孝之乡美称。凉州的民间艺术更是丰富多彩,也有民歌海洋的美誉。还有剪纸、绢人、皮影、面塑、泥塑、砖雕等备受推崇。凉州民风淳朴,婚丧嫁娶、生儿育女、过年过节都有很多传统的讲究,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些都可为旅游所用。增加游客的观赏性和参与性,使静态的景点中加入动态的表演,鲜活起来。云南、海南、内蒙古等地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凉州也作了尝试,比较成功。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作更多的研究,花更大的气力。
四、搞好自然景观与文化的结合。
凉州区的旅游资源结构比较完善,既有作为中华民族摇篮的丰富人文资源,更兼有雄厚独特的自然资源。但是,多年来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缺乏休闲观光的旅游项目。适量地开发一些自然风光的景区,与人文景区(点)结合起来,满足多数休闲观光度假型游客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五、走出重资源产品开发、轻人才开发的误区。
六、宣传方式多样化,努力营造大宣传氛围
七、加强对自然景观的宣传
八、树立宣传意识,实施名牌战略
名牌战略是市场竞争取胜行之有效的方略。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形象策划设计及其实施得以实现,旨在突出特色,造就名品精品,树立美好形象。我市推出的“四大品牌”,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但是与这相配套的旅游系列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宣传意识,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设施和促销为媒介,从产品到服务全面参与国际、国内竞
4.加大对会展旅游的宣传力度,消除人们的认识误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会展经济的魅力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对会展旅游这一新事物,大多数人还是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观念误区。因此,政府和从事会展、旅游的相关人士要大力宣传会展旅游的特点、优势和国外会展旅游的发展状况,引导大众特别是旅游企业的领导全面科学地认识会展旅游的作用,并提高普通群众的会展旅游意识和参与度。
5.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会展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政府对会展旅游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政府应将发展会展旅游作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重视其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会展的招徕、管理、接待和售后服务工作。据悉,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其旅游管理机构下设会展局,专门负责发展会展旅游。我们也可参照这种做法,在旅游局下设会展处或类似机构。
6.加强会展旅游促销力度。
由于会展旅游的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单靠会展企业的实力往往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这时特别需要政府方面的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应致力于城市整体形象的宣传和推广,有关领导要充分重视并身体力行,宣传、促销城市会展旅游产品,并尽可能赢得一些有影响力的会展举办权。此外,还可邀请影视明星或文体界名人担任“凉州会展旅游形象大使,推广、宣传中国的会展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