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过了半学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的学习
经过了半学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执政党,加强对执政党的建设对我过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同外国侵略者,和中国的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不能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历史雄辩的证明,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建党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正是反映了这种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呼唤和知识经济的期待、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需要。个性化发展作为大学生的一种要求和意识,作为一个问题的存在与发展,是由当代社会历史条件和大学生本身的思想基础、成长历程所决定的,但仍然是非理性的、不成熟的,在现实可行性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教育,不太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问题,常常忽视大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近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环境最大最深刻的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把劳动生产者个体由从属的、依附的、受人支配的地位推向了基本利益主体的地位,使劳动者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市场经济强调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强调个人自由、人人平等;强调各尽其力,各显其能;它更尊重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能更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是更为先进的经济体制。可以肯定,在健康发育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人都将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真正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面对这一历史性的社会巨变,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发展人们的主体能力,造就人们的主体人格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对高等教育来说更是责无旁贷。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一种片面强调人的共性,人的社会化取向,而忽视人的个性化发展的同化性教育。同化教育是一种不尊重个体差异并束缚求异思维能力的教育。目前在大学生中由于缺乏个性化教育而导致思维方式趋同,创新意识淡薄,创造能力低下。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总结
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结 第三小组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所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有着深远的意义。
因此,哈工大团委领导下的大学生骨干培养班第三小组成员,在2010年5月27日,在正心205,集体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并且活学活用,就“将马克思主义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学生工作中”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具体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必定以科学的态度,创造性的态度,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以新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这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和理论武器。
二.马克思主义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毛泽东将之解释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将之扩展为解放思想,江泽民将之丰富为与时俱进,胡锦涛用科学发展观将之完善建立成为一套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可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板的本本主义,而是要灵活运用到生活和实际中去的。任何脱离了实际的论断,都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套话。
所以,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将其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相结合,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导,活学活用,以求发展与进步。
作为哈工大的学生骨干,我们承担着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工作。怎样在工作中更好的调动同学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给了我们这样的启迪,——
1. 实事求是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自己在同学中的位置。居同学之下,想
同学之所想,为同学切实解决问题;居同学之中,团结同学,凝聚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居同学之上,引导同学,为集体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我们要明白,学生干部不是同学的领导者,反之,我们是大家的服务者。所以
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做人做事。在工作中,我们要对事不对人,发现错误要坦诚承认,及时改正;对能够直言不讳指出我们错误,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同学,要心存感激。
在做决定的时候,要根据现实环境,做全局的思考,不能想当然的凭借以往经
验主观臆断。
2. 解放思想
作为一个集体的领导者,我们要耐心、细心、虚心的听取周围同学的意见,鼓
励大家解放思想,广开言路。这样,既能够激发大家对这个集体的热情,又拓宽了建设集体的途径,一举两得。
3. 与时俱进
我们的集体是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所以以前
适合的,现在不一定适合;以前做不到的,现在不一定仍然做不到。所以作为学生工作的主力,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经常性的反躬自省,自我剖析。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使得我们的个人和集体,都处在不断的成长、成熟过程中。
以上为根据会议当天小组成员的发言记录整理而成。
我们相信,当哈工大的学生骨干们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了自己,并能将之灵活运用于我们的学生工作中时,我校的学生工作必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思想汇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汇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尊敬的党组织:
今天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启发了我很多的想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初期,于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并强调这是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是正确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认真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探索和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并以社会主义的崭新实践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性。进入21世纪之初,我们党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重新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提法。党的十七大在论述党的思想建设任务时,明确地提出要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了解这一过程,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毛泽东在认真总结我国革命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并进行深入的哲学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基础上,在本世纪初,我们把这一命题作为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中心任务重新提了出来。XX年党的十七大在把***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候,明确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因此,对于这一重要范畴,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历史的回顾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在中国是一个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一个理论创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毛泽东提出这一命题,不仅是基于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有着一个极为深刻的背景,这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涵义:涵义之一,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能够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青睐,不是偶然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到洪秀全,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运用各种思想武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都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打开了中国救亡和发展的希望之门。涵义之二,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总是强调自己提供的不是教义,而是世界观、方法论和行动指南,理论要联系实际,而且是因为中国社会状况包括阶级矛盾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多不同之处,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去研究解决。
实践证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才能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面貌为之一新。
以上就是我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体会,我特向党组织汇报,让党组织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我的思想动向,从而能够及时指导我,帮助我,我以后会经常向尊敬的党组织汇报的思想,让党组织看到我的进步和入党的决心。
此致
敬礼!汇报人:xxx xx年xx月
第四篇:137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教案_第三讲
第三讲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一、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逻辑结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本章论述的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世界观基础,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之中,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与发展。
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进行了深刻阐述,在空间上展开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解是理解全章内容的一把钥匙,也是理解整个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第二节阐述了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重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而在时间上呈现出党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历史轨迹。第三节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进行阐述,并且对如何做到这种辩证统一和处理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统一思想的关系做了探讨。如果说前两节是在理论上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进行阐述的话,那么,本节则是进一步说明它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第四节强调了“与时俱进”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以及对我们党保持其先进性的关键作用。
四节内容在逻辑上由空间到时间,由理论到实践,由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到重新确立再到发展创新,思路清晰,层层深入。
二、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展开论述,全章共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 ⒈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
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要从教条主义、错误的观念和“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努力开拓进取;就是在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⒉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最根本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
⒊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⒈毛泽东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毛泽东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后来,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受到“左”的思想和教条主义的冲击。
⒉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为了冲破禁区,打开局面,邓小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始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邓小平理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⒋党的十六大把“与时俱进”的精神贯彻到党的思想路线之中。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⒈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作了全面分析。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实事求是的根本体现是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愿望与首创精神;要做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确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把握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要处理好主观预想与实际需要、实际可能的关系,处理好敢闯和敢试与从实际出发的关系;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要处理好外地经验与本地实情的关系。调查研究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本过程,也是防止和克服主观主义的有效方法。
⒊对如何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作了论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统一思想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统一思想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思想的前提和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统一思想是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所领导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不断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就成为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要实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统一思想的统一,关键是要对马克思主义有科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如何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一是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个别具体结论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主要论述了以下基本观点:
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党要真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决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
⒉创新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坚持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创造的观点,实践、发展和创造是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发现和认识规律,是时代赋予的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更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发展。
⒊与时俱进是党坚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
党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上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发展自身的理论与实践。
三、理论研讨与现实思考
(一)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
邓小平对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 ⒈第一次明确将实事求是规定为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首创了实事求是理论,并且首次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在革命实践中也明确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但是,他并没有在理论上将党的思想路线明确概括为实事求是,没有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完整的理论表述。邓小平深刻反思了建国以来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深感到实事求是对党、对中华民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他倡导并第一次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概括,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还将党的思想路线的各部分进行了阐述,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起点,“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特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途径,这一切的核心是实事求是。邓小平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素合乎规律地、有序地组成了严密的结构,使党的思想路线有一个完备的理论形态。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在实践上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⒉第一次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邓小平精辟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出发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央党校的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之所以将实事求是提高到无产阶级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基础及毛泽东思想精髓、出发点、根本点、活的灵魂的高度,就是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结合在一起。他反复强调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仅是哲学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邓小平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问题。
⒊在反对思想僵化,倡导解放思想中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是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而邓小平恢复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则是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在反对思想僵化,倡导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对立面是主观主义,而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是教条主义,教条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唯上、唯书、,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就其本质而言,教条主义也是一种思想僵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事求是思想的对立面有两个,一个是主观主义,一个是思想僵化。主观主义主要表现为对国家政治形势估计失误,夸大了阶级斗争,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违背了经济规律。而思想僵化则主要表现为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表现为不能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就其本质而言,思想僵化也是一种教条主义。因此,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倡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思想僵化,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但是,解放思想的口号是由邓小平首先明确提出来的。邓小平一复出就向人们发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伟大号召,强调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在这里,邓小平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解放思想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的依据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关键也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先声,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就必须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既防止思想僵化又防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倾向。邓小平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实事求是思想具有批判的、革命的意义,更充满生机和活力。
⒋邓小平把正确对待领袖作为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方面。邓小平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不仅从正确运用理论的角度,反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条化,而且也从理论和理论创造者本身的角度,反对把无产阶级领袖及其理论神化。因此,在邓小平那里,贯彻实事求是不仅包括正确运用理论的问题,而且还包括正确对待理论和理论创造者本身的问题。在如何实事求是地对待革命领袖及其理论的问题上,邓小平坚持两种正确态度:第一,反对个人崇拜、个人迷信,坚持领袖是人不是神。毛泽东逝世后,当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受到极“左”错误的严重束缚时,邓小平就给党中央写信,表示了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切哀悼,严肃地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全面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用完整的准确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这在当时需要多么大的政治勇气和清醒的理论头脑!根据邓小平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突破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条式的理解。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正确的,在现有条件下仍然适用的原理,也必须灵活运用,与实际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扬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的结论,代之以符合新的历史条件的新结论;剔除附加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错误成份;区别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观点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摒弃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开放的体系,它只是给人们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而决不是认识真理的终结。它从不把自身视为超时空超历史的绝对真理,而是强调要在历史的时空中超越自身,突破局限,永葆活力。因此,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领袖本身,正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生命力之所在。第二,反对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始终坚持: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要从集体责任出发分析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邓小平对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不仅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而且坚决顶住了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不仅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且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路线,并运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作者:林宇宏 参见吴圣苓等主编《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赋予党的思想路线新的内涵。国内外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路线,才能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方针政策,引导革命、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贯彻于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的伟大贡献之一,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左”的路线严重破坏的形势下,重新恢复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反复强调全党要增强坚持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并结合跨世纪改革和建设的新实践,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新概括和新阐述。
⒈坚持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做到“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落脚点。对待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这是党的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只能是时代提出的崭新课题,现实需要回答的实际问题,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就是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落脚点。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这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同时,也要自觉防止事务主义、经验主义,学会并善于对实际问题做理论思考,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和创造,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客观生活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近一百年来,这种变化越来越剧烈和深刻。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变化、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发现和认识新的规律,是时代提出的永恒课题。
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思想路线方面特别强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为在新世纪里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创新,推动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向前发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创新问题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深刻总结和概括了创新的意义。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人民出版社,2001,第46页)二是全面论述了创新的内涵。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认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三是把“创新”看作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的高度去理解创新问题,使其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内容。
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衡量和检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新世纪,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思想认识、方针政策和具体工作,看其是否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符合的就坚持,不符合的就纠正。
(三)“十六大”精神与党的思想路线创新。
⒈“创新”是“十六大”精神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从《江泽民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到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新《党章》”)都始终贯穿着“创新”的精神。《报告》所提出的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报告》第1页)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创新”二字,但其中包含的创新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报告》在总结十三年来的宝贵经验时,第一条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特别强调了坚持与发展理论的辩证关系: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报告》第7页)《报告》在谈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对创新问题讲得最多,把与时俱进看作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报告》第12页)在这一部分还强调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报告》第12页)
⒉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
通过对“与时俱进”的阐述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在过去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后面又加上了“与时俱进”四个字,什么叫做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报告》第12页)在1980年12月25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真正坚持党正确的认识路线、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一致性,体现了辩证法和唯物论的有机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如果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要求人们从旧的、教条主义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话,那么,“与时俱进”则更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更注重要求人们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理论的发展、创新和实践的进步、创造。但这种发展又不是脱离实际的发展,而是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去寻求发展。
把党的思想路线与“创新”范畴联系起来,用“创新”范畴突出党的思想路线的精神实质。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报告》第13页)在新《党章》中,党的思想路线是这样表述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新《党章》)在这里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创新”范畴,但全面贯彻了创新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党章》原文)怎样做到思想路线的创新?《报告》号召人们要做到三个“解放出来”: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报告》第13页)《报告》特别强调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报告》第13页)统一思想就是要统一到党的思想路线上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
⒊思想路线创新是一切创新活动的“灵魂”。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报告》第12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报告》第12—13页)
四、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⒈邓小平理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答:AB)。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为人民服务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E、发展是硬道理 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是(ABCDE)。A、尊重群众
B、尊重实践 C、确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
D、处理好主观预想与实际需要、实际可能的关系 E、注重调查研究
⒊坚持与时俱进就是(ABC)。
A、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B、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C、要用理论创新来带动各方面的创新
D、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方法进行修改、完善 E、要不断改变我们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
⒋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ABCDE)
A、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B、不大大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C、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D、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E、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二)辨析题
⒈从一定意义上说,解放思想也就是实事求是。
答:正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为哲学基础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一致性,体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本本、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解放思想就是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使我们的思想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真正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总之,越是解放思想,就越要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会走入主观主义的歧途。
⒉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源泉。
答:正确。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句话用到一个民族也同样是正确的,对于当代的中华民族尤其是如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创造的观点,实践、发展和创造是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发现和认识规律,是时代赋予的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更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发展。
(三)问答题
⒈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与意义? 解放思想是针对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和个人迷信等错误倾向提出来的。“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9页)“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毛泽东曾经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作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江泽民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基本观点,根据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经济、科技竞争与迅速发展的形势,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并对与时俱进的内涵与作用进行了明确界定,从而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更明确的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发展的哲学基础;其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再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在邓小平理论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最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
⒉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同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始终,是这一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钥匙。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分析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作出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的新判断;总结了以往在经济建设和生产关系改造方面超越历史阶段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的新判断。这两大判断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根据。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了一整套新的蓝图。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确定了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和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的提出、形成和发展,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⒊联系当代社会实际,说明为什么我们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使马克思主义主动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这个检验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正是由于坚持了与时俱进,列宁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正是由于坚持了与时俱进,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正是由于坚持了与时俱进,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
与时俱进是党坚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党要真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决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
第五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期感想
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期感想
院系:外语系 专业:翻译专业
学号:140708111 姓名:伍静怡
17世纪,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将上帝从无生命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达尔文发现了物种起源,有将上帝从生命领域驱逐出去。同期,马克思与恩格斯也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随着《共产党宣言》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又为在迷雾中的人们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和人类解放。
从三年前选择了文科之后,我便踏上了一条学习政治历史的“不归路”。以史为鉴治兴替,政治这门课就是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尤其以讲述作为优秀先进的哲学如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科学理论,来指导从国家到个人更好地运行和发展。
实话说,对马克思主义最有感想的时段是在高中,从刚刚接触满脑疑惑到深入学习逐渐清晰。但当时主要目的是把这部分学好在考试中多拿分。而现在的我已经进入大学,摆脱了高考重压的我开始轻松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我个人很不喜欢说一些假、大、空的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对知道中国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建立中国共产党,从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十八大召开这过程之中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都应归功于马克思主义和以其为基础的一系列科学理论。作为学生,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体会更多的应该是存在于生活中的。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来解释。
到了大学,所有的知识都应该有些“大学”的样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也是如此。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学习知识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过程,学到的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而这更是一个像质量互变规律的一个过程。从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本中,我学到了高中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如否定之否定规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社会形态等等,即使之前对它们有所了解,经过学习之后认识更加透彻。在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上,除去课本,老师总是能尽量去照顾理科的同学们,也会举出一些生动鲜活的例子来解释一些原理,即使很多原理我已经烂熟于心,但还是不自觉地被吸引。老师也不时针砭时弊,不失幽默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非常感谢老师在这一学期对我们的教导与陪伴。
然而,课上不乏“低头一族”。说到这个,大家可能都会在课堂上聊QQ、玩微信、看朋友圈、刷微博、逛淘宝。任意一个社交软件不仅会带动其他软件的发
展,也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实现了随时随地沟通和分享资讯。这固然是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但如果从矛盾的观点出发,我们就应该全面地思考问题。我们应该分清时间和地点,掌握好度再“低头”。如何改掉“低头”这个毛病呢?这不仅仅是质量互变规律的问题,也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的问题。
借用课本上绪论的话来说: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而在大学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对它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的社会生存中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目光变得更全面,使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熟起来并确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这是我在高中和大学两次听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精辟的总结,这一伟大的科学理论还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物质生活和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在大学里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结束了,但是未来的生活会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