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观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3:1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发展观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发展观读后感》。

第一篇:新发展观读后感

读《新发展观》后感

最近我读了法国经济学和社会学家佩鲁写的《新发展观》,他在书中提出的为一切人的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发展尺度和发展目的的观点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他认为,“以人为本”意示着人类社会只有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理念才是发展的根本目标与核心价值趋向,所有的经济物化过程只能是人的发展的手段。发展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提出发展应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潜力的发挥为中心,旨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共同体每位成员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中心由客体移向主体,标志着发展观上的一个质的转变。

佩鲁在30多年前强调的社会的发展应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党如今秉承的科学发展观相类似,可以说对科学发展观有启示作用。“科学发展观”这个名词,最初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它包含了一下四点内容:

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二、全面发展观;

三、协调发展观;

四、可持续发展观。这与佩鲁强调发展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有相似的内涵。

而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并且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表述细节的变化,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并且党的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了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将佩鲁的发展观与时代相结合得到的思想。

通过阅读佩鲁的《新发展观》,我对党的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有利于我们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工作、社会的实践中,得以使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发扬光大,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融入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

第二篇:经济社会新发展观

《集权分权与管理》

经济社会新发展观

体育学院姓名:潘黎明

集权分权与管理

当大家看见集权与分权的时候,一定会想到古中国皇帝和大臣们之间的关系。先说下集权的概念。所谓集权,就是当从纵向的上下级之间来考察时,权力主要集于上级之手,下级必须无条件地听命于上级的指挥、调度、管理。实行集权化的管理,夏季几乎无决策权力,凡重大事务,甚至于具体的事务都必须向上级请示、汇报,并等待且执行上级的指令。可以说,下级只是上级的传声筒和巡视员。中国封建社会可谓推行集权式管理的典型,并为集权式管理积累了丰富而成功的经验,当然也有因集权导致许多不利。就像秦国,在秦国统一中国、消灭封建开始,历代封建统治都实行集权式管理,十分注意提防诸侯割据,中央政府不仅管理着军队,也任免全国各地的提防行政长官。

先说中国的集权式管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种种关系。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结构中最基本关系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国从建国到现在就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央与地方关系作为一种国家结构的设置必然植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体制之中,尤其是一个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状况直接决定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形态特征。

历史上,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三个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看来:“集权是国家的本质,是国家的生命基础。”在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也想把革命中的成功经验应用于国内的建设,同时也受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影响。中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也实行高度的集权。地方无条件的服从党中央国务院,同时地方政府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在政治优先、政治为重的气氛中,中央与地方关系也完全服务于政治需要,当时的政治需要就是维护政权的统一,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借助于高度的集中和计划,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维护和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对内维护统一,对外对抗封锁。这一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基本服从于这种需要。

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经济形势进一步发展,集权的弊端也开始出现了,为了使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设置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于是中央开始向地方放权,从此就一直没有摆脱“一收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循环。于是“放权——收权——再放权——再收权”主导了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开始后,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央与地方两个关系也要走向全面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道路,并且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形式的改革与发展主导了这一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从“放权让利”为主线的重大改革措施,摸索出了一系列旨在尽可能充分体现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一“互动”原则的机制性手段。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原有体制下中央集中过多、管得

过死的状况已有较大改观,在政府管理的层次上,形成了地方立法制度,分税制等一系列较为充分地考虑地方利益的制度的做法,增强了地方经济活力和地方政府管理的自觉性,同时在许多方面分担了中央政府的调控压力、增强了宏观协调力度,促进了中央关于地方发展目标和总体协调目标的实现。

近20年,地方分权改革取得空前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此外,一些由来已久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行政的“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在某中意义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对立和冲突仍呈激化趋势。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复杂性都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虽然中央与地方关系纷纭复杂,并且多变,但是这些复杂性后面也可以找到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特点。

中国历史上经常有地方诸侯对抗中央政权的现象,造成了中央政权统治的危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的政权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在这一点上中央政府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党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权来实现的。因此无论经过多少次放权、集权的调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地方的认识任免权没有下放过,并且一直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政府接受同级党委指导和党管干部原则。即使是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也必须要经过中央政府的任命。1954年由于高饶反党事件的出现,中央撤消了大区一级的行政机构。此后,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也正是通过这种政治领导,维护了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再说分权,所谓分权式管理模式就是在一个设置有上下层级的组织、机构内,大多数权力分于上下级,下级能在较大的权力范围内独立地进行决策操作。当然分权不等于不要上级管理,它只是相对于集权大小事务都要上级过问,而将较多问题交由下级自行裁决而言。

分权与企业管理

可以预知,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无论是在企业整体上还是内部各部门之中,管理上的问题将会层出不穷。这其中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规模扩大后,跟不上企业或部门发展的速度。

地产大亨李嘉诚创业之初,资金少、人才缺,从原材料采购、设计施工、生产管理到产品推销,李嘉诚都得“事必躬亲”。随着企业规模大了、员工多了以后,李嘉诚感觉到,如果把工作全部大包大揽只会把事情越搞越糟,不但不能实现事业的腾飞,反而可能将企业搞垮。于是,他采用分权管理的理论,将原有的管理转换为依靠管理专家、技术人才的集团管理模式,把权力下放给下属,让具体的部门负责具体的事务,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依靠部属进行管理,实行企业员工的分级负责制。从此企业从上到下,各司其职,业绩蒸蒸日上。分权管理理论上的分权,就是现代企业组织为发挥低层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把生产管理决策权分给下属组织,最高领导层只集中少数关系全局利益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权。

如何将“分权管理”逐渐融入现有的工作中,并发挥效用呢? 首先,管理者必须让员工明白,他就是自己工作的老板,要让员工具备主人翁意识。韦尔奇说:“挖掘员工潜能的有效办法是尊重他

们的人格,重视他们的权利,让他们参与到公司管理当中,尤其是决策、监督活动,使他们对公司产生所有权感,觉得自己对公司很重要”。

另外,企业应该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薪酬、福利待遇、晋升和成长的环境,这对提升员工主人翁意识的意义重大。所以,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组织的效率。

其次,领导必须做出大胆而适度的分权。对于一个部门或门店的领导来说,分权一般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用人之权;二是做事之权。

作为领导,并不需要对部门或门店所有的人、事、物等都事必躬亲,而应该将手中的权力进行有目的的授权、因事因人、以能授权、权责相应授权、逐级授权、信任授权等。所以,分权的时候需要掌握分权的“度”,即是“大胆”且“适度”。适度是一种谨慎的用人态度,而大胆则是一种激励性质的用人技巧。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几次拜读《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感触颇深,有常读常新之感,整篇文章都是我要学习和理解的,我有如下读书体会。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读本》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一次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一次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性地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从理论前提、实践基础、时代条件等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必然性,展现了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切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读本》从哲学高度来看待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成果,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的一个新高度,又是对这些规律的自觉遵循和运用。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人们对发展权利越来越重视,思想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时代强音。《读本》在内容和表述方式上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如,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部分,把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纳入以人为本的理论范围。人们的发展愿望、对“幸福”的理解及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都是因人而异的,要满足这些多样化的愿望及要求,尊重个性化应是其理论预设。多样性和个性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尊重多样,和谐共生,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境界,是我党不懈追求的目标。较强的时代特征让读者感受到自己在和《读本》一起和着时代的节拍跳动,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读本》立足国际国内形势,有很强的实践性。如在谈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针对现实生活中的“GDP崇拜”现象,提出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用科学发展观针对性地对现实社会中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进行分析和指导。在“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部分,谈到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开始进入战略机遇和突出矛盾并存时期。为各级干部和群众敲响警钟,使人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意义。

《读本》深入浅出,可读性强。例如,《读本》在第43页谈到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采取的政策措施时,列举了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用事实说话,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的同时,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央的精神。以人为本原本是一个很深刻抽象的命题。

《读本》对其进行了准确而通俗的界定,指出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明确了这里的“人”,是在现实当中存在的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具体的人。这些论述简洁明了,为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很好的辅导。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必须时刻加强学习,学习党最新的政治理论论述,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我认为,要真正做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因此,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且最终经济发展也难以搞上去。要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又要切实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长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需要数量的增长,但不能把经济发展简单地等同于数量的增长。要充分利用我国的体制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国外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发展又必须是可持续的,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实现我国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同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的采取措施,不能强求一律,搞齐步走、一刀切。其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快更好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读本》出版以后,学习《读本》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广泛共识,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掌握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杨媛《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后感

学习《读本》,收获很大,感受颇多,《读本》在“前言”中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思想是在科学分析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系列战略决策是一个相互贯通、有机联系的整体,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而展开,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处于理论指导的地位。正如《读本》所说,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深刻论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使人们确立起这样的信念: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只有准确系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才能转化为贯彻落实的自觉行动。《读本》从总体上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作出集中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我们要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首先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摆到中心位置,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而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科学发展观得以顺利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读本》指出:“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说明了以人为本,同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以及西方人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

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我要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中积极进取,树立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差距,认真总结已有的工作经验,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争创本岗工作的一流水平,为我院的振兴发展出一份力。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网上下载 一

《科学发展观》读本读后感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读本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指导,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刻的理解,感受颇深。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并把它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目的问题。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明确了发展与“人”的关系,强调发展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而不是“物”。二是这里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强调“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三是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全面的和不断发展的,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现阶段的需求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和目标统一起来。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作了更全面、更深刻的阐释,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要求。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读本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我们要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要求我们大学生党员,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为将来在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做好准备。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首先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摆到中心位置,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科学发展观得以顺利贯彻落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所在。

坚持科学发展观,还要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保持一致,牢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做好事;二是立足本职,认真对待,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三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用心学习,勇于实践,要通过实践让科学发展观在头脑中牢牢扎根,形成习惯,形成自己所信奉的一种信念。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密切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实际,从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起,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积极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榜样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网上下载 二 《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科学发展观》读本“以人为本”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地提出“以人为本”,并把它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目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明确了发展与“人”的关系,强调发展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而不是“物”。二是这里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强调“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三是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全面的和不断发展的,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现阶段的需求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和目标统一起来。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81890求助服务中心的理念,更与我们的宗旨同承一脉。跟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作为接线部的一位坐席,是与居民接触的第一线,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所阐述的科学发展观的最直接的体现,能让居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全面的和不断发展的。81890求助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性平台,政府的派出机构,更应该将居民的生活中、工作中的各种需求为己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根据居民的需求全面而不断的发展,更好的体现拨一拨就灵。从而真正体现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作为一名81890求助中心接线部的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将继续学习贯彻好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来指导工作,继续扎实抓好理论学习。从自我做起,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岗位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自觉接受教育,经受锻炼,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做好面向民生的服务,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做到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富有活力,努力把81890求助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有特色的便民服务平台。

网上下载 三

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了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党性原则的突出体现。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锻炼,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上,虽然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但如果以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也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种种背离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甚至侵犯群众利益的思想和现象。二是我党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伴随着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管理和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扩

大,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颓废的思想趁隙而入,一些封建主义的残渣也借机死灰复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有所发展,并占有一定市场,有些人甚至公开宣扬“不要专门利人,只要专门利己”、“不爱讲为人民,只爱讲为人民币”、“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等等错误观点。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们都是严峻的考验,我们要明确是非,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得各种各样得诱惑,也就是从根本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剥削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出现任何背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行为和现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正确地贯彻党地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工作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科学表现,维护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维护和贯彻,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主义的工作中,而是要取得实效,要使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发展起来,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否则,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名空话。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问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核心问题。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利益问题上,我们只能获得制度和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和党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保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做到吃苦在前,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反对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和现象,与腐败分子作坚决的斗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无论手中的权利大小,都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个人的资本,它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个人谋私的工具,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以求实的态度,从实际需要和现实出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

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在今后人生道路上时刻记住并付诸实践的信念。

网上下载 四

2010反腐倡廉心得体会.doc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重点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

要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认真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充分保障制度有效性。

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确保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指导制度制定,提高制度有效性,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础工作。

建立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系统反腐”是当今反腐倡廉的总趋势。“系统反腐”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就是坚持从腐败现象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原因入手,从宏观上进行总体设计;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使各方面制度紧密配合、综合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应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建设:第一,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增强全体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和制度意识,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根本。应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素质和公民依法监督的自觉性,使预防腐败工作更有成效。第二,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形成健全完善的监督制度,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化的关键。完善的监督制度,可以保证权力的授予和运行受到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应通过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监督制度的有关规定,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使各项监督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进一步加强预防制度建设。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应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第四,进一步加强惩治制度建设。惩治

腐败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条件。应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建立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其配套制度。

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指导制度制定。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制度制定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在制定反腐倡廉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入,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这些都要求我们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制定制度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以制度贯彻制度、以文件贯彻文件的做法,坚持从实际出发,紧跟形势发展,使制定出来的制度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善于抓主要矛盾,着眼解决关键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度来进行规范的事情越来越多。如何使用有限的制度建设资源,直接关系到制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在解决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的相关领域建立制度。三是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利于执行。建章立制必须符合“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要求。有些制度之所以不管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则性多、可操作性少,难以执行。因此,制度的具体规定要细,具有可操作性。四是坚持群众标准,注重社会效应。党和国家的制度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需要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维护。这就要求在制定制度时,坚持群众标准,听取群众意见,体现群众意愿,提高制度的社会认同度。

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严格执行制度。制度是由人来设计的,也要由人来执行和遵守;如果制度不被执行和遵守,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虚设。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制定的反腐倡廉制度大部分都得到了较好执行,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也有些地方对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制度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腐败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因此,在反腐倡廉制

度建设中必须强化制度执行。应切实加强制度对执行的领导,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通过制度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打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坚决维护制度。党员、干部不仅要坚定地执行制度,还要自觉同违反和破坏制度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做法要及时提醒,提出批评,帮助改正;对严重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向上级领导和执纪执法部门检举。领导机关和执纪执法部门要担负起管理和执纪执法的职责,积极回应群众的检举,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每项制度都要明确监督执行的责任部门,使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落到实处。

发挥领导干部作用。在执行和维护制度方面,发挥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遵守制度,而且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领导干部还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切实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只有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作出榜样,抓出成效,才能形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的良好风气。

严格执行制度。制度是由人来设计的,也要由人来执行和遵守;如果制度不被执行和遵守,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虚设。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制定的反腐倡廉制度大部分都得到了较好执行,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也有些地方对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制度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腐败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因此,在反腐倡廉制

度建设中必须强化制度执行。应切实加强制度对执行的领导,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通过制度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打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坚决维护制度。党员、干部不仅要坚定地执行制度,还要自觉同违反和破坏制度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做法要及时提醒,提出批评,帮助改正;对严重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向上级领导和执纪执法部门检举。领导机关和执纪执法部门要担负起管理和执纪执法的职责,积极回应群众的检举,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每项制度都要明确监督执行的责任部门,使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落到实处。

发挥领导干部作用。在执行和维护制度方面,发挥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遵守制度,而且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领导干部还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切实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只有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作出榜样,抓出成效,才能形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的良好风气。

下载新发展观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发展观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在我看来,所谓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内容,而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读后感1

    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应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听从时代的呼唤、社会和家长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用科学......

    《科学发展观》读后感4000字

    毛概课后我花一段时间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读本》,这对我认清今后的个人发展方向,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它也在很多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通过对认真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指导,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刻的理解,感受颇深。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

    新读后感

    重生靠创新,发展靠和谐 -----河南邮政《中原突破》一书的读后感 很荣幸看了河南邮政的三本业内书,我才有幸真正的拜读了解中国邮政业的发展史以及河南邮政的破茧化蝶的艰辛重......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国家主席胡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主题。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

    科学发展观读后感(共5则范文)

    《科学发展观》读本读后感 通过进一步对《科学发展观》读本的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刻的理解,感受颇深。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

    《科学发展观读本》读后感讲解(合集)

    《科学发展观读本》读后感 读过《科学发展观读本》后,我受益匪浅。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