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十课提纲(新修改)

时间:2019-05-13 03:2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十课提纲(新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十课提纲(新修改)》。

第一篇: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十课提纲(新修改)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们的生

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2、3、21世纪20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4、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我国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国模位居前列,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更高文明素质与精神追求,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5、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

了新要求。其中,有以下几项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

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人

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

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在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历程。

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

家全部工作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其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

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

代化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

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3、※(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

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

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

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

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

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

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第二篇: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十课 知识点总结

必背知识点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①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什么:A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B存在问题: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关系不合理;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高等。

措施:A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B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措施: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B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措施:继续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第三篇:必修一提纲(推荐)

专题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

1、分封制 ⑴含义:封邦建国 ⑵对象:①同姓王族 ②异姓功臣

③先代王族之后 ⑶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⑷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⑸作用:①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走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

⑴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⑶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

2、皇帝制度的创立 

3、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

4、如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 ②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

三、汉朝:刺史制度 

1、目的: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强化皇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2、表现: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四、隋唐:三省六部制 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

2、作用: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五、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 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2、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六、清朝军机处设置 

1、时间:雍正帝



2、职权: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

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

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1、在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2、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专题

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①割地 ②赔款 ③开放通商口岸

 ④协定关税(可以看出列强此时侧重于向中国倾销商品,即以商品输出为主)

2、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2、《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

1、黄海海战: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①英雄人物: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②失败原因:李鸿章的“避战保舰”政策,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 ③结果: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①割地 ②赔款 ③开埠 ④设厂(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1、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

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口号:“扶清灭洋” ③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围剿”——“招抚”——“联合列强绞杀”(目的: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

2、八国联军侵华 ①直接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②过程:1900年大沽口登陆 ③《辛丑条约》:赔、划、禁、拆、驻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4、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

五、抗日战争 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开始全面侵华)

3、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 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①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双方军事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④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5、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②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③徐州会战:期间,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6、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措施: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等。②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首府:延安)③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华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专题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一、太平天国运动 

1、过程 ①兴起: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 ②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 ——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 ③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④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

2、《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①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②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每户留足口粮,其余统归圣库

 ③理想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2)评价: ①革命性:突出反映农民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 ②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没有真正 实行过 

3、《资政新篇》 (1)人物:洪仁玕

(2)特点: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3)评价:①先进性:这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 ②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没有真正实行过 

二、辛亥革命 

1、中国同盟会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

3、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 立 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5、历史意义: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三、五四运动

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

3、中心:北京——上海 

4、结果: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

5、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⒈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⒉成立:中共“一大” ①时间、地点:1921年7月,上海 ②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⒊中共“二大”: ①时间:1922年

②内容: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4、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①使中国有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

②中共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③中共成立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 

五、国民大革命



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国民革命的失败:1927年“四一二”反动政变(蒋介石),“七一五”反动政变(汪精卫)

六、“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军队在江西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立了。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正确道路的开端 

七、红军长征



1、原因: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根本)

2、开始:1934年10月 

3、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结束 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 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八、解放战争 

1、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

4、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标志: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党统治的瓦解  专题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七届二中全会 

1、时间、地点:1949、3,河北西柏坡 

2、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

1、时间,地点:1949、9,北平

2、主题: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

3、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三、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四、新中国初期三大根本政治制度 

1、人民代表大会制

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确认)

五、“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

1、“文革”发动的根源:领导人对中国国情存在认识上的错误 

2、危害: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六、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内容:

①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④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2、意义: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 1、1982、11,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1982年宪法 

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的确定 

1、提出:1997年,中共十五大 

2、写入宪法: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

九、“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1、最初提出:针对台湾问题;



2、形成: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实践:香港回归(1997、7、1)澳门回归(1999、12、20)(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的原因有:①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一国两制”为有关方面接受;③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4、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专题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一、50年代外交成就 

1、建国初期外交政策: ⑴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⑵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⑶成果: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苏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⑴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

⑵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 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⑶意义:这些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 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3、日内瓦会议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

4、万隆会议 又称亚非会议,1955年,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二、70年代外交成就 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的最主要标志 (1)根本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图片)

2、中美关系正常化 ⑴原因: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⑵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⑶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979年1月1日 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关系的推动; (2)实现:1972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 (3)与中国的建交热潮:中美关系的缓和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

1、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

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3、表现:

①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10月,中国第一次举办了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③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 专题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一、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

1、自然地理环境:多山、多港、多岛



2、希腊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 

3、希腊的公民:本邦成年男子(不包括外邦人,妇女,儿童,奴隶)

二、雅典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雅典最早的改革)

1、背景:贵族与平民反复斗争的结果 

2、内容

①经济上:“解负令”,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 ②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为4等级;(意义:打破了贵族依靠出身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有利于平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③设雅典最高法院:民众法庭(陪审法庭),审判员从所有公民中抽签产生。

3、雅典民主政治的性质:奴隶制度下的民主政治 

4、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但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三、罗马法 

1、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①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②意义: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使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因此是平民的胜利



2、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①罗马法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②局限:它是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律 

 专题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1689年)



1、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岳父被赶走,女儿、女婿被迎来)

2、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沃波尔)特点: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没有实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由议会中多数 党的领袖担任;责任内阁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二、美国1787年宪法——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

1、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①总统:最高的行政权、最高军事指挥权、任命高级政府官员权力; ②国会:财政权和立法权; ③最高法院:最高司法权、宪法的解释权; 

2、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不同

⑴英国:①政体为君主立宪制;②议会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力;③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④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⑵美国:①政体为民主共和制;②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③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④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能否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三、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

四、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后确立)

五、比较  政体 国家元首及权力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权力与地位 权力 中心

英 君主立宪制 国王世袭,国王仅扮演仪式性角色,无实权 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拥有最高行政权 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德 皇帝是帝国元首,世袭;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统帅军队,任命军官;皇帝任命首相与官员,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 直接选举产生,不能组成代议制政府,对政府没有监督权,只有批准预算权皇帝 美 民主共和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最高行政权、军事指挥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和组织政府的权力;总统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政府对总统负责 拥有有立法权、财政权,与总统、联邦法院相互制约 总统

法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具有创议法律权、解散众议院的权力;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内阁向议会负责。拥有选举总统权、立法权、创议法律权;总统和各部部长对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行使监督权。议会 

 专题

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1、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

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时间:1848年 ②特点:公开表达鲜明的政治主张: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发展生产力 ③中心内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 ④历史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因为:《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三、俄国十月革命 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2、1917年十月革命,彼德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3、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另一条工业化道路,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②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如对中国的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中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专题

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二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

1、政治: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

2、经济: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目的在于遏制苏联,所以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⒊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4、冷战中的热战 ①朝鲜战争: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②越南战争:美国的实力遭到削弱,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美国。

二、两极格局的冲击——新兴力量的崛起 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原因,经过,影响,见必修二专题八复习提纲)

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结果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61年诞生,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维护国家的主权。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美苏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三、走向多极化 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⑴原因:①20世纪以来苏联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导向; 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⑵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实质:社会性质的变化 

2、多极化趋势加强:

(1)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力量并存。

(2)影响:①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结两极格局瓦解的因素:西欧、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四篇:政治提纲(修改)

政治提纲

第一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我们向往公平

1.什么是公平?P4

2.公平对合作的作用(启示)P5 3.社会公平的表现P6

4.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启示)P8 5.怎样维护社会公平P8

原理: 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又能得到相应的利益。

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为正义高歌

1.划分正义行为的标准(含义)P9 2.怎样理解正义要求每个人都要遵守制

度、规则和程序 P10

3.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结果 P11 4.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2-13 原理: 1.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反正义标准的是坚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

4.义的起码要求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

5.对实施非正义行为的人要进行积极的劝说和制止,必要时要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第二课 在承担中成长

责任对于你我他

1.责任是怎样产生的(来源)P16 2.什么是责任?P16(下)

3.怎样理解身份不同、责任不同?P18

面对责任的选择

1.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P20理解(上左)2.承担责任的好处 P21 3.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P22

原理: 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社会投给我赞成票

1.青少年怎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P24 2.怎样理解“公民应自觉守法,维护社会

秩序” P25-26

3.怎样做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P27-29(列举7项、好处)

第三课 腾飞的东方巨龙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1.百姓生活大变迁P35(列举)

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P37-39(列举、含义、表现、外交)

原理: 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党是我们的引路人

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P40-42(上)2.为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高

举中国特色的伟大旗帜?P42-43 3.科学发展观?P43(小书)

原理: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 全民共同致富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1.现阶段,我国有哪些经济成份?P44-45 2.各种经济成份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怎样的地位?P45

3.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有法律依据)P45

4.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P46-48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的 P48

(上)

切好“蛋糕” 共同富裕

1.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分

别是什么P50

2.实行现阶段多种分配制度的意义(好处)

是什么?P50

3.怎样理解共同富裕?P51-52 第五课 人民当家作主

一年一度人代会

1.为什么要施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54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的关系

P55

3.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P56人大代表的正确做法P56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P57 5.青少年如何为发展民主政治贡献力量

(做法)P57

原理: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

制度。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1.新兴的民族关系是什么?P58

2.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怎样实现

共同繁荣)P59

3.新兴的民族关系的意义P60(理解)4.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性质、特性是什

么?P61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P62 6.对青少年有何启示(指导意义)P62 原理: 1.维护各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

苦创业,共同发展是建国50多年来我们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

第六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

发展才是硬道理

1.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是什么?(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67(上)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67(中)3.基本路线的作用(实质、性质)P67(下)4.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P68 5.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

关键)P69

6.青少年在经济建设中的做法?(启示)

P70(上)

7.华西村的成就说明了什么?{①基本路

线P67,②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P67,③青少年怎样做P70}

原理: 1.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障。的关键。

讲述春天的故事

1.我国改革的原因(P72)、性质(P73)、目标(P73)、作用(意义)(P73)各是什么?

2.青少年对改革的态度?P74

3.对外开放的方式(6个)和途径(“引进

来”、“走出来”)是什么?P75 4.为什么要对外开放?P75

5.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什么?P75(3)① 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

国策

②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③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的基本国策 ④ 实施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的基本国策

6.怎样对外开放(做法)?P76

原理: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新阶段最鲜明的特点。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4.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第七课 走科教兴国之路

时代的选择

1.科技的作用P78 2.教育的作用P79

3.怎样理解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

时代的选择P80

①……..(1995年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②科教现状P81 ③ 科学教育的意义P82

原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

决定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水平和速度。2.的因素。

关键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

4.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5.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创新是关键

1.科技创新的意义(必要性)P83 2.举例说明我国科技创新的措施(做法)

P84

3.教育创新的意义(必要性)P86 4.我国实行教育创新的措施(做法)P86 5.怎样成为创新型人才?(怎样提高创新

能力?)P87

原理: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八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是什么?我国

现状如何?P90

2.我国人口现状及负面影响?P90 3.我国资源现状及严峻的原因?P91 4.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负面影响?P92 5.怎样理解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P92 原理: 1.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我们在行动

1.怎样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P95 2.怎样坚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做法)P96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绩(成效)P97 4.青少年怎样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做法、启示)P98

原理: 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坚定不移的实行计划生育

3.实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4.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

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耀中华

1.民族精神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P100 2.什么是民族精神?(核心)P100 3.民族精神有哪些?P100

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原因、作用)P102

原理: 1.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1.先进的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P104

2.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特征)P105 3.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2个素质+“四

有”)P105

4.怎样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做法)P105 5.青少年怎样弘扬民族精神?P107

第五篇:政治提纲-必修二

注释:红色表示一定要记,黄色表示建议记得下来就记,绿色表示理解和认知为主。黑体字部分是关键词或绝对重点。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极其重要!)

1、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它表现在哪个阶级占统治地位):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注:记4个定语)知识联想:我国的政体(即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的区别: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广泛性,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也就是享有民主的人)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理解——参见课本P5)

6、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7、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运用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8、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9、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必须行使的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理解——参见课本第9页)

10、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主要介绍各种选举方式。1986年起,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均实行差额选举。其中,县、乡两级(也就包括我们所说的区)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地级市(如深圳、东莞…)、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下级选上级)。

2、民主决策:4种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注意和民主监督的几种制度的区别。辨析——参见课本第20页)

公民参加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体现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加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民主管理: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政府,更不是行政机关)。发展基层民主,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民主监督:多种合法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等活动。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人民为了享有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生活,需要一个能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政府。

2、政府的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4、我国政府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辨析——参见课本P39)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赋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为什么政府要依法行政: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4、有效制约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5、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初步”不等于“完善”)。外部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和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中纪委等);内部包括上级政府监督、法制部门监督(注意与司法机关区分开)、审计部门监督、监察部门监督。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重要特点和基本原则,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2、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这是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3、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它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4、人大代表所拥有的权力包括: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5、总结——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6、优越性: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1、政党定义: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具有夺取或执掌政权等政治目的的政治团体。

2、体制特点:一党领导,多党合作。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同全体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历史命运也是紧密相连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4、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实践证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经济社会出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

5、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6、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0、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11、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它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2、为什么要坚持实行这个政党制度:从根本上讲,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它适合我国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这四条很有层次的层层递进,找到规律不难背)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民族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原则及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其中,民族平等原则为首要原则。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平等和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自治权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

7、为什么实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和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8、重要意义即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______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宗教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1、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3、联合国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力和约束力,它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5、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7、我国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形势

1、当今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3、必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4、世界多级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5、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怎么办: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政策

1、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最后完成于6月26日18:26)Copyright©2010By Chen Siyu

下载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十课提纲(新修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十课提纲(新修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十课教案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十课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 思政 张森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章概述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案: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54:市场经济的含义 (了解) 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含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

    政治作用必修一

    (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图为出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 “海宝”纪念品。下列对该纪念品的说 法正确的是 A.是商品,因为......

    政治必修一顺口溜

    经济生活(口诀)高一政治必修1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商品交换分阶段,劳动交换是关键。使用价值满足人,社会属性价值存。 货币本质等价物,固定充当才算数。货币职能要记准,价值流通是基......

    人教政治段考提纲(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P2-4)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3)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一《沁园春[大全5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常识,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体会词中的景物,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3.感受词中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确立学生历史责任感和远大抱负。 教......

    九年级政治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提纲一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提纲一 一、复习目标: ①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③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的发展状况; ④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高中物理必修一 提纲总结

    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熟悉质点的概念,明白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意义。………………………………1h 2.时间和位移:会区分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会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