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doc(马彩芬)
十二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马坡乡政府马彩芬
通过对“十二五规划”的不断追踪学习,从一个基层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今年的十二五规划的亮点还是在于“民”。民乃国之本。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是先有民富而后才有国强,而不是相反。事实上,多少国家兴衰的历史也告诉人们,民富虽然不必然等于国强,但民不富,国家必然不强;即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也只能是外强中干。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才是根本性的强大。因此,中国政府需要更新观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有必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制定一个长期的提高福利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有竞争力和公平正义的福利国家打下基础。结构失衡根源在于政府主导经济。
“富民”虽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经济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治。事实上,改革以来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本身就有政治因素在内。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同步提升?症结就在于蛋糕的分配不合理。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普通群众,而是政府及其与公权力有关联的利益群体,以及资本利益集团和垄断国企的经理层与员工等。而政府之所以能够抽走国民收入的大头,并随心所欲地支配财富而不受监督,资本之所以能够压制众多的劳动力,原因又在于政府的权
力过大。再者具体到“十二五”规划当中,之所以将“富民”作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这也是一个看点同时也是由它自身所必须的原因。通过学习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首先,“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60年后的一次再出发。中国刚刚隆重庆祝了60岁生日,进入下一个甲子,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其次,“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而此次金融危机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
第三,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与过去不同。上述三点决定了“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十一个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过去的十一个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这当然不是说,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30年来百姓的生活没有提高,而是指相对于GDP的增长,作为整体的民众的富裕程度没有GDP增长快。何况,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中国至少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另外,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贫富差距和民众的普遍不富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消费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乃至一些群体性事件,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贫富分化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
所以,“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而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今天的经济实力也已经为解决“富民”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传统上本就是一个大政府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心中都存在一个大政府观念。所以,要在政府权力过大的情形下改变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须将之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来看待,否则,仅仅视之为一个经济问题,解决起来很难。
另一方面,尽管“富民”问题在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非常重要,但毕竟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问题的解决。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在官方看来,“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诸种结构构成的结构难题。结构问题在中国来说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十二五”规划还是把它列为必须优先解决的头等大事,这说明,结构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造成的危害不能再延续下去。
故我想说:“民生重于泰山,力在富民,志在强国”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
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归根结底得益于我们党牢牢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掌握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样需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发展现状,既要看到发展速度快、成绩大的一面,也要看到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任务还很重的一面。仅从人均收入看,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正在向4000美元的水平迈进,纵向比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而横向比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与高收入国家实际人均国民收入相差近10倍,追赶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基本国情看,我国发展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首先是保障就业。我国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近千万,每年新增劳动力有上千万,还有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都需要就业岗位。只有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速度,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其次是消除贫困。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597万,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消除贫困最根本的是发展。再次是缩小发展差距。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缩小差距的根本办法还是加快发展特别是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发展。如此繁重的任务,更加凸显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我国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
从发展条件看,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经济增长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模式使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环境日趋脆弱,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还有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类社会矛盾增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核心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等问题。始于两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所有这些,都凸显了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
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
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谋划“十二五”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总之,要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把我国建设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各族人民美好家园。
宏伟蓝图在展开,崇高使命在召唤。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推进科学发展,更加主动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把我国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第二篇:学习“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1)“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十二五规划”的学习,我了解了许多内容。首先,与以往的规划不同,“十二五规划”的核心主题是“民富”,而过去的规划多是以追求“国强”为目标。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富民之路的新曙光。民生是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只有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够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只有改善民生,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服务。
其次,面对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在面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面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所积累的珍贵珍贵经验,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对在“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有了更高的追求。“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
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最后,在面对“十二五规划”,我们自身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是思想准备。做好思想准备,最重要的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有了正确的理念,我们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知识和工作准备。“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重要任务,应当看到,这其中的每一项任务都是极其复杂艰巨的,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而应按照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自觉地加强学习、抓紧学习,掌握完成工作需要的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牢牢掌握主动权,才能立足自己的岗位,为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2)“五年规划”是我们党通过对国内外时局的精准把握、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深刻总结而得出的战略性指导纲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拉开了未来5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的序幕。
在经过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变化,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与此同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
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这表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为此,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作为其开篇之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因此,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银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标志性领域,提升银行业核心竞争力,提高银行业的服务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本着“十二五”精神,推动金融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金融服务理念。在结合自身实际和市场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实际的金融创新、金融便利的各种发展战略,完善监管体制,调整和完善创新监管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将推动金融创新贯彻落实到每一项金融工作中,并贯穿于金融业务运行的始终。同时,我们因深刻的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金融需求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来满足人民不
断变化的金融需求,为人民的利益服务。我们应脚踏实地,通过我们在金融岗位上的努力工作,为“十二五”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3)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在我国的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标志着对中国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突出的贡献,成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担负着向农民、农业、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在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支持农民增产增收的主渠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贯彻落实“十二五”精神,对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我们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完全有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做出自己的贡献。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4)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集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
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作为一名银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深入理解贯彻“十二五”精神,增强新时期岗位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自己的岗位上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出成绩,为“十二五”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5)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与以往若干个五年规划相比,这一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与每个职业者都息息相关,这集中体现在“十二五”提出的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上,即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从三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是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引进和用
好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其次,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大力开发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国际商务、能源资源、农业科技等经济领域和教育、文化、政法、医药卫生等社会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推进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实用、社会工作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职能转变,规范行政行为,扩大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深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作为国民经济主导的金融行业,人才是关键。因此,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改进人才服务和管理方式,落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6)“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
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党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处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认真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局的根本性问题。温家宝总理说过,关注“三农”就是关注中国。“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在中国革命、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乃至现代化的历程里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中央一直强调,“三农”问题是中国问题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因此,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其中,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为“三农”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来说,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增加收入,需要在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增加投入。其中资金的投入在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资金投入中,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投入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在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投入中,农村信用社的自己占到80%以上。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十二五”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将不断深化改革,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积极协调发展,为“十二五”建设做出贡献。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7)“十二五”指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其中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服务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风险,有序发展和创新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发挥大型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围绕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支持企业跨境经营,以及发展网上交易等新型服务业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好地发挥信用融资、证券、信托、理财、租赁、担保、网商银行等各类金融服务的资产配置和融资服务功能。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系统。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责任保险、信用保险,探索发展巨灾保险,创新保险营销服务方式,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推进再保险市场建设,建立健全保险服务体系。
其次是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打破部门分割、地区
封锁和行业垄断,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服务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服务企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有效途径。为“十二五”建设做出贡献。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8)
“十二五”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全面持续有效地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守法、敬业诚信和勤俭节约,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强化职业操守,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劳动致富,发扬团队精神。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建立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鼓励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注重满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促进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依法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建立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参与,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学习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推荐)
学习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四月份我有幸参加了沈移元老师的“区、镇十二五规划专题讲座”,现谈谈我听后的心得体会。沈老师就十二五规划的历史地位、全面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奉献挑战,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团结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我国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的变化。正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才使我国顺利地完成了从“一五”到“十一五”这一项项国家建设发展规划,使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切身的感受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我们又迎来了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众所周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还未完全消除,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需求结构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愈发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这些因素势必会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如果在这个时候,我国不及时制定政策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也必然会影响到百姓关心的物价、住房、资源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随着我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城与乡、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存在了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在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过程中不持续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也关系到百姓所必须的社会保障、就业等问题,直接关乎部分地区百姓的生存与发展,实在不容忽视。
“十二五规划”作为我国处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的一项重大发展政策,必须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既要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部署紧密衔接,又要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密切相连,真正地为人民利益办事。
“十二五规划”的着力点是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在整个富民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做出正确的引导,就要将发展规划落实的更加科学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人民所面临的困难。
我们机关工作者直接为社会服务,因而对于机关工作者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应有较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热爱祖国,热爱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工作过程中要有事业心,有事业心才有动力,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始终站在第一线,将党的政策贯彻落实好。
汇报人:
2011年5月23日
第四篇:学习“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学习“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XX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集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实施重大教育改革和发展项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顺应党心民意,符合时代潮流。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在转变中谋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学好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好全会精神,加深理解,要学以致用,在实际工作中,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通过学习会议的精神实质,我深感教育的责任重大,我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细致地备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第五篇:十二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十二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学习,我了解到,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问题。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就必定能够书写我国发展史上又一个五年的崭新篇章。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这也是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
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因为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然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国富“到”民富“的转变,让中国的富民之路又见曙光。
我们依然关注民生,我们在发展中取得的进展都是以民生为关注点,这会让社会各个层面得到实际的好处。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政府也进一步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中。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未来五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次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包容性增长“,是对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次定调。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十二五“时期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扶持政策。
我们关注经济发展方式,为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我们知道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一些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高度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胜利。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完成这个目标,目前已经'赛程过半','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时刻关注党的方针路线,坚决执行,同时向大家宣传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内容,让大家了解会议的议程。同时认真学习,了解会议主要内容,快速提升自己。
当然,在学习、国家时事政治、自身素质的提高等各方面,我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党支部能够多多关注我的成长和努力,并给予提醒和帮助和考验。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党支部的帮助和考验,我会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