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长元旦致辞
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新春时节,我们谨代表中共xxx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全市79万人民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向一年来在全市各条战线辛勤耕耘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长期关心关怀xxx市发展的上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各驻军部队指战员表示衷心地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xxx市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地问候!
过去的一年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年。4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xx副总理李克强来xxx视察,把党中央、xx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阳光雨露洒向xxx大地。为迅速落实李克强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又专门到xxx进行调研,随后xxx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政策创新试验区,党中央、xx从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省委、省政府今年7月中旬又在xxx召开了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场办公会,进一步落实了支持xxx发展的政策措施。确定省工商局、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建设厅、人行武汉分行、武汉大学、东风汽车公司等六部门为xxx市的对口帮扶单位。州委、州政府 为把我市建成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给予了特别的关爱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强劲的工作动力。
过去的一年是战胜重重困难的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先后战胜了冰雪、洪涝灾害,取得了抗灾夺丰收的可喜成绩。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市人民与灾区人民心心相连,纷纷解囊捐款捐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支持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给灾区人民献出了一份暖融融的爱心。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市
委、市政府与各企业心脉相连,采取系列措施与企业共渡难关,在“危”中寻“机”,帮助企业发展。
过去的一年是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围绕中心,抓住重点,紧扣“四三二”工作重心,突出工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等规模城市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四大重点”,着力打造xxx大峡谷、xxx女儿会、xxx玉露茶 “三张名片”,实施优化发展环境“满意”工程和城乡“清洁家园”工程“两项工程”,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工作格局,全市经济全面提速,社会全面进步,民生全面改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全市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局面。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8.6亿元,比上年增长9%;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6.7亿元,比上年增长39.55%;预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6亿元,比上年增长24.3%;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预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400元,比上年增 长10%;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比上年增长17%。
回顾xxxx年,我们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丰硕成果,无愧时代;展望xxxx年,我们面临系列发展机遇,可望取得更大成绩,豪情满怀。党中央、xx,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对xxx市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是加快xxx市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最可靠的保障,也是我们工作的巨大动力。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进xxx又好又快发展,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xx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确立了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方针,将掀起新一轮重点项目建设的热潮。我们还面临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东部产业转移、扶持民族地区发展和省“616”工程对口扶持等发展机遇。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政策创新试验区的全面实施,“两路”即将开通,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省委、省政府确立的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把xxx市作为重点进行建设,xxx旅游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我们必须抓牢机遇,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扩大开放为先导,进一步突出“四三二”工作重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有新突破、发展环境有新改善、发展活力有新增强、社会建设有新进展、执政能力有新提高的总体目标!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扬鞭奋蹄。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
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奋勇拼搏,为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新xxx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市长2010年元旦致辞
同志们、朋友们: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送走了极不平凡的2009年,迎来了充满期待的2010年。值此元旦佳节来临之际,我们谨代表中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军分区,向全市人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节日期间仍坚守工作岗位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总揽,克服各类自然灾害影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绩,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社会事业得到新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提高,民主法制有了新的进步。全市上下同心同德,艰苦拼搏,共度时艰,展现出了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大地呈现出朝气蓬勃、兴旺发达的景象。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10年是“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实质推进之年,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继续大力实施强工富市、科教兴市、开放带动三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加大投资,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优化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坚持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进**科学赶超、富民强市。
新的一年里,我们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要应对异常严峻的挑战。让我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共同谱写**科学赶超发展的新篇章,开创富民强市的新局面。我们坚信,**的未来更美好。
最后,衷心祝愿全市人民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第三篇:市长致辞
领导致辞
铜陵市人民政府市长侯淅珉
美丽的铜陵是一座秀美的山水之城。她坐落于长江之滨、安徽省中南部,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作为新兴的现代工贸港口城市,她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成员,是安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市辖三区一县四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一个国营农场。
铜陵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探明的铜、金、银、硫、铁、石灰石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矿种30多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石灰石、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均居全省之首。铜陵丹皮、生姜久负盛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铜陵是“中国古铜都”。作为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之一,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冶铜史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历代文人如李白、王安石等名家来此游历并留下许多千古名篇。青铜文化已成为城市的文化特征,铜陵雕塑享誉全国,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铜陵区位交通优越。皖江第一桥贯通长江南北,沪渝沿江高速与京台高速公路在铜陵交汇,沿江城际铁路和京福高速铁路也将在铜陵会集;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60公里,铜陵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被国家定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铜陵将成为皖江城市带参与长三角经济协作与产业分工的重点地区。铜陵工业经济特色鲜明。作为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电解铜产能将达到100万吨,铜加工能力超过100万吨,一个现代化的千亿铜产业呼之欲出。铜陵还是全国最大的硫磷化工基地、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近几年来,铜陵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经济结构优化,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现有6家上市公司,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工业化水平居安徽省前列。
铜陵区域创新特色鲜明。崇尚创新是铜陵的优秀人文品质。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市已开花结果,铜陵市和铜陵有色控股公司被国家批准为首批发展循环经济“双试点”。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与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国家等知名院校开展了全面合作,建成了中科大---铜陵科技创业园,并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设立了10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3家工程研究中心和3家博士后工作站。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正式入列首批国家级产业园。国家铜铅锌及制品检测检验中心落户铜陵。
未来,我们将努力把铜陵打造成世界铜都和国家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创新、绿色、幸福的现代化滨江工业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努力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市、创新发展示范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市,率先实现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再经过五年努力,铜陵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大幅提升,社会文明显著进步,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们真诚期待各位朋友来走一走、看一看,多视角地领略铜陵的靓丽和希望所在。同时,我们竭诚欢迎各方客商来铜陵投资开发,兴办实业,大展宏图!
第四篇:市长致辞
市 长 致 词
中国农谷,“心”动荆门。荆门地处中国中部之中、湖北之中,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和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荆门高新区,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被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国家级试验示范区。
——荆门文化底蕴深厚。这里诞生了中华第一县——权县,出土了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神州第一书——郭店楚简,养育了中国古代第一孝子、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天下第一神箭手——养由基、天下第一民间歌舞家——莫愁女和楚辞文学家宋玉、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等历史名人,演绎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传奇故事,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同时,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亦分布于此。
——荆门基础设施完善。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即将动工升级改造的荆沙铁路在荆门城区汇集,途经荆门的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即将动工兴建;二广高速(襄荆高速)、随岳高速南北过境,沪蓉高速(武荆高速、荆宜高速)横贯东西。汉江由北向南流经荆门,全长154公里。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位于城郊,库容20亿立方米。全球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线路起自山西长治、止于湖北荆门。国家西气东输管道、国家干线光缆线路等均贯穿荆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
——荆门产业特色鲜明。矿产资源丰富,累托石、石膏、磷块岩、白云岩、石灰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农业综合优势明显,全市人均耕地占有量和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猪、水产品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中航特飞所等中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金龙泉啤酒、凯龙化工、天茂实业、洋丰肥业、京山轻机、宝源木业等地方骨干企业发展方兴未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成效明显,初步形成了以化工、食品、建材、机电、轻纺、新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象山、黄仙洞、虎爪山等奇山秀水如颗颗珍珠镶嵌在荆门大地上,漳河水库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大洪山风景区被誉为最适宜人居的世外桃源。唐代诗人王维在其名作《汉江临泛》中这样赞叹荆门的山水美景:“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目前,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风景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4A级景点。——荆门投资环境优越。全市“一核六片十五园”重点工业园区功能更加完善,荆门高新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高新区。高效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土地存量和环境容量较大,综合商务成本较低。坚持以“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和服务零距离、沟通零障碍、审批零收费、反馈零投诉”为主要内容,在全省率先打造“四最、四零”投资绿色通道。中集、中海油、中粮、中储粮、华能、李宁、福耀、雨润、汇源、三一重工等“500强”企业和一大批知名品牌先后落户荆门。
——荆门综合实力增强。2011年以来,全市上下抢抓中国农谷机遇,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2.59亿元,增长15.6%,增速居全省第4位;规模工业增加值480.77亿元,增长26.2%,增速居全省第4位,总量居全省第5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63亿元,增长39.9%,增速居全省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24亿元,增长18.3%,增速居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总收入95.42亿元,增长19.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39亿元,可比增长4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6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8248元,增长18.7%,总量居全省第2位。
——荆门发展前景美好。“十二五”时期,我们将高举中国农谷旗帜,按照“省级战略、荆门实施”的要求和“姓农不唯农”的原则,大力推进“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建设,努力把荆门打造成为全国新型化工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循环经济示范市,中部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生产性现代物流基地,区域性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加快建设实力、文化、生态、幸福新荆门。2012年,我们将着力抓转型、建“农谷”、强产业、促统筹、惠民生,确保实现“千亿经济总量、百亿财政收入”目标,争当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
荆门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开明的投资政策,必将成为投资者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沃土和温馨生活的家园。热情好客的荆门人民热忱欢迎您来此洽谈商务、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投资兴业。在这里,您会感受和体验到荆门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希望之城!
第五篇:市长元旦献词
元 旦 献 词
中共平度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于显祥
市民朋友们,同志们:
伴随着新年第一缕曙光,我们挥别了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2008年,迎来了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2009年。值此,我谨代表中共平度市委、平度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在平度工作生活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平度经济社会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在过去的2008年,全市人民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同心同德,奋发进取,克难攻坚,共同开创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综合实力日益提升,全市人民满怀信心踏上新的发展征程。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继往开来的2009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按照市委既定工作思路,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对上
—1— 争取和项目建设为主线,加快投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农业立市、工业强市、商贸富市、以城兴市,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步提高,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加工制造业中心城市、现代山水田园秀美宜居城市、胶东特色文化名城,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六十周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戮力同心,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平度,努力谱写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篇章!
衷心祝愿全市人民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