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主要内容及解读

时间:2019-05-13 03:1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七大报告主要内容及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七大报告主要内容及解读》。

第一篇:十七大报告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七大报告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解读:党中央之所以如此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因为当今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化建设事业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加上改革开放也进行了近30年的时间,一些需要作出回答的重大问题不容回避。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最可宝贵的探索成就。因此,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乃至中国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进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深化改革开放,意义十分重大。

二.改革开放

十七大报告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读: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实践中形成的,就其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构成的意义来说,的确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找到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所在,找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路径所在,找到了中华民族重新走向世界走向振兴更加自信的光明坦途。但是,事业愈是伟大,就愈是挑战重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需要重新回答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结合新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给予科学解答。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就是对深化改革开放作出的科学回答。

三.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摘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读: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逼”出来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系统回答。就其实践渊源来说,它是对我们党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的科学总结;就其思想渊源来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就其科学内涵来说,它是从回答发展问题入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它是要实现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既是对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深思熟虑,又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活力;就其重大意义来说,它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上,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因而与其一脉相承。

四.四位一体

十七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读:这正是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标志。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今天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始终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大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伴随。

五.和谐

十七大报告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解读:和谐思想深藏于中华文明的宝库之中,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要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根本要求完全一致。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相伴随,又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大特征。

六.民生

十七大报告摘要: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解读:民心民意不可违。这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开辟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光明的前景,需要时刻对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予以高度关切。既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率,又要注意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人民群众才能由衷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格外突出的时代条件下,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是党决意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七.和平协议

十七大报告摘要: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解读:这一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问题上的真诚意愿和务实态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历史责任感。

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七大报告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解读: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背景。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战略思考。

九.惩治腐败

十七大报告摘要: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解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赏。

十七大报告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五年来反腐败斗争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形成了更加系统的工作思路和理论要求,意义十分重大。

十.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解读:最近这些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破坏问题等,这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所以,国家这些年来开始提倡科学发展观,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而十七大胡总书记的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一个创举,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两个没有变

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二.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解读:“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两个没有变”是我们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新的期待,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要求,都会使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会给社会的主要矛盾带来新的挑战。

最佳答案

一,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二,十七大精神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突出了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和加强自身建设四个重点,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和重视民生的三大要求,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描绘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中国共产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近一段时间,本人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认识到会议精神对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建设的重要性,现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充分认识十七大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迫切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迫切要求,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了中共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我们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传递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二、初步体会到了十七大四中全会的若干亮点

首先,会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就是本次会议所提出的四个“着眼于”。“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四个“着眼于”为我们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指明了方向。

第二,将加强党内民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推进民主政治,实现人民民主,首先要从党内民主做起。党内民主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千方百计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激活党员的主体意识,让全体党员成为党内民主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护党的集中统一”。这对进一步加强党内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则是新形势下对于党内民主建设和人民民主建设的新思路。

第三,将反腐败作为今后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腐败是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它的危害不言而喻。腐败问题关乎国家命运,严重到一定程度必将导致亡党亡国,所以我党历来把反腐败当作一项长期任务。近年来我国的反腐败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客观上看,当一个国家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时候,也是腐败高发的时期。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因此反腐败问题备受国人关注。

三、自我思想提升及实际行动

1、继续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坚持与时俱进,发展自已,革新自我,真正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净化灵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以指导自己言行的武器。特别要努力学好理论知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工作,使自己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看问题,学会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标准。在以后的工作中,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上下互动,协调一致,取长补短,确保本单位安全生产的平稳局面。

3、继续向身边先进党员学习,不与后进分子比较,大胆负责,开拓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升自身的电力技术及业务水平和基层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4、加强自身建设,做到廉洁自律。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要“拒腐蚀、永不沾”,牢记党的宗旨,认真遵守党的廉政建设规定,做到廉洁自律,勤政为

第二篇: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和目标任务,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才能既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有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就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就要使各级领导干部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实在在地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只有使党员、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才能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可靠保证。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纽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党的整体形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这就必然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引领社会风尚,引导整个社会广泛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尚,推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去落实;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需要党员、干部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起全体人民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更好地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共同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所有这些,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带动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忠实执行科学发展观、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统一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之中,是新时期全面衡量党员、干部素质的根本标准,必须全面把握和认真落实。

第三篇:新华网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一、五年成就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 对改革开放的精辟论断

· 对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论断

·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卓越贡献

·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最显著的成就和最突出的标志

· “十个结合”是我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

·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

·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 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 要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

·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 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 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的两个创新 · 把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到战略的高度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 对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 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 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加强文化建设 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 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 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 13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 港澳同胞完全有智慧能力管理好建设好香港澳门

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 和平发展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 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 · 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 · 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 · 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 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 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 ·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 加强作风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 · 反腐倡廉建设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 · 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

· 全党同志必须做到“四个一定要”

第四篇: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展现中国新前景

1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有关专家指出,这是人均GDP到2020年翻两番目标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

解读一: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分析说,中国人口较多,单纯以经济总量来衡量,可以表明中国国力的增强,但是人均GDP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庄健说:“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基于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确定的。”

解读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说,从GDP总量翻两番变为GDP人均翻两番,这一是考虑了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一个更高标准的小康。二是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样的要求,是一个实现难度更大的小康。这将会为今后5年百姓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变化。

2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解读一: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韩庆祥教授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他认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另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生态文明反过来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个文明。? 

解读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认为:“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这个理念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发展经济的抓手,是体现民生的窗口,在文化上与中华传统价值观有一致性,也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 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

解读一:作为一个专业经济术语,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解读二:党的十七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说,目前百姓收入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前者涉及股息、利息、分红等收入,也就是财产性收入。报告的这个新说法,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报告的这一提法,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郭树清代表说,“这也正暗合了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

4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作报告时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解读一: ?党内外专家指出,这一理念变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吴忠民指出,中共对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的强调,意味着老百姓不仅能从再分配中得到好处,在初次分配中也能保证自己的权利,不用光等着政府救济。吴忠民评论说,这些年中国消费需求总是上不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低收入者比例太大,他们的消费能力不足。“在收入分配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解读二:? 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说,“党代会报告将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提上日程,意味着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将会提速,有利于缩小令人不安的贫富差距。”低收入者往往只有自身的劳动力可以作为获取财富的来源,而富有者除了劳动力,还有资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只有低收入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增长快于富人,中国的贫富差距才可能缩小。”

5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首次出现在报告中 

胡锦涛说:“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快建立防治腐败的长效机制被认为是党的反腐新智慧。胡锦涛说,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与以前不同的是,“廉政文化”的表述出现在了党代会报告中。

解读一:十七大代表、广东省委原书记林若说,中国共产党对于扩大党内民主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加强,越来越具体。党内监督的渠道更加畅通。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国家级预防腐败的专门机构——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揭牌。“加强监督、关口前移,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十七大代表、江苏省委原书记韩培信说。

解读二:十七大代表、江苏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说:“这表明中央决心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分析人士指出,党从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并诉求于文化和教育手段,既显示出党完善的反腐体系,也进一步考验其执政能力。? 

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六个“新变化”

1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解读一: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细节的变化,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解读二:“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这是浙江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代表在讨论十七大报告时说的一句话。越来越多的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科学发展,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发展,是国内工作的中心;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对中国而言,更快发展十分重要,但更好发展更为重要。

2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解读一: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解读二:首先,这是顺应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作出的决策。信息技术革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环境,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发展加速以来,经过60多年,世界各国已逐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广泛的渗透性,正演变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其次,信息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面临的瓶颈问题,保障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无论是解决“三农”问题,还是应对资源、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问题,信息化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障社会正义和社会稳定,还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信息化的作用都很明显。

最后,信息化位列“工业化”之后,因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是紧密相连的,信息化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整体来看,我国是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只能是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们注意到,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了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解读一: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解读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说,“增长”变为“发展”,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是就经济增长本身的投入产出而言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丰富、全面。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用“发展”来代替“增长”,有利于正确地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党和政府则要积极地引导市场,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作为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安排政府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的要求。就转变增长方式而抓转变增长方式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从本源上抓好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调整,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断增强我们消费的需求、服务业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用发展来代替增长,可以更好地体现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

4在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近三万字的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解读:“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成为代表们共同的精辟总结——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来自基层的代表廷·巴特尔对此有着自己深刻的见地。

5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基础上,增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解读一:这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

解读二: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表示:“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深刻分析当前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世界形势,阐述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郑重宣示,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

6从“积极稳妥”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相较此前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这一表述的变化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解读一: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既要积极稳妥,又要不断深化,才能与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的形势相适应。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深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即: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解读二: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张树军说:“报告对继续推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允诺,都让人觉得,中国的领导阶层,正在与时俱进地自我优化,积极求解如何在保持统一稳定的政治格局之下,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问题,在社会各界还是获得充分的认可与支持的。”?

郑重地提醒考生,时事政治部分按照不同类别划分为六个专题,每一个专题又围绕不同的热点进行讲解。基于现在的申论考试的规律:申论材料不仅单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而是呈现出多元主题的情况。因此,每一位考生在热点备考过程,应该用联系、发散的思维去思考各个热点,而不是孤立的、零散的复习每一个热点,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时政热点知识,更好地提高应试能力。

第五篇:十七大报告重点词句解读(整理)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重点词句解读

整理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全文报告我们看到了百姓生活新图景,在胡锦涛同志15日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会内外代表、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这个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中,处处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关注,大政方针中折射民生亮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眺望,一幅百姓美好生活的新图景清晰显现。

更加丰富的小康内涵。小康,中国百姓的千年梦想。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了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新世纪头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变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新要求;更加强调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明确提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要求;更加强调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要求。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说,从GDP总量翻两番变为GDP人均翻两番。这考虑了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一个更高标准的小康。二是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样的条件,是一个实现难度更大的小康。这将会为今后5年百姓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变化。

“有增长、无发展”,我们有太多的教训。山东莱芜市委书记于建成代表说,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多对人的关怀。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找到了发展的真正意义。

更多实惠来自于“一体化”

在过去5年中,从免除农业税,到实行种粮直补;从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到师范生免费;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构建农村低保,中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东湛江市委书记徐少华代表说,“一体化”是十七大报告中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词。这不但表现在规划与发展一体化,而且表现在公共服务方面,城市人享有的社会保障阳光,将会同样照耀到农民身上。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十七大报告在“一体化”方面提出的实实在在措施,为9亿农民带来了新的福音。

更加注重“全民共享”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中这些充满感情的话语,彰显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铮铮誓言。

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第一次作为单独章节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代表说,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贯彻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最紧要的是以民生为核心,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致力于解决就业、医疗、住房、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诸多民生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忘了处于农村绝对贫困的人群。十七大报告提出,逐步提高扶贫标准,这为2000多万被扶贫的人口带来了福音。

记者了解到,提高扶贫标准,将使扶贫工作对象和工作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制订新的扶贫办法。贫困标准的提高,除了考虑温饱外,还要考虑到上学、就医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投入将会增加,使贫困人口超越温饱、稳定脱贫,最终走向小康。

更加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制约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一个“短板”。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区域之间的差距,除了经济发展指标的差距外,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不同的地区,所能享受到的道路、交通、饮水、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差距,是我们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和田地区行署专员艾尔肯·吐尼亚孜代表说,新疆的发展难点在南疆,南疆的难点在和田。和田财政自给率不到10%,但是这几年通过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大变样,维吾尔族群众住上了抗震安居房,吃上干净的水,受到“双语”教育。可以预见,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行,不同的地区尽管可能还会在发展上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享受的基本服务的水平将会逐步缩小。

更多活力激发财富创造

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创造财富的动力。十七大报告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河南省地方铁路局曾经是一个亏损大企业。全局五个运输单位亏损,上千人放长假。通过运输方式、产权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企业快速发展、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河南省地方铁路局局长张清源代表说:“这几年搞啥成啥,就是靠改革。改革不是一劳永逸,不断改革才能使事业长青,在新的起点上必须有新改革。十七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坚持平等保护物权,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代表说:靠改革开放,就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改善提供充沛动力。

更有保障的基本文化权益

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将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充分说明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视。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代表说,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日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更需要培养文明风尚。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灵魂,也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著名作家凌解放(二月河)代表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进一步使我们的文化事业更加兴旺,也将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阐述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等具体措施。

于孔峰代表说,报告对促进民主政治有部署、有措施,特别是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等振奋人心,这能够更好地反映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业人口的呼声与意愿。

“尽主人责、说主人话、干主人事”,来自黑龙江的付晓秋代表说,“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充分让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在最大程度上参政议政,行使自己的权利,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在祖国建设发展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保障自己的权利。”

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

收入分配是民心所系,直接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些措施,明显有利于普通劳动者收入的增加,从而使更多的人进入到中等收入的行列。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现在来看,居民收入差距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要通过加大公共服务减轻低收入者负担,通过税收等办法调节高收入。“从根本上,还是要鼓励创业。”

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

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来自辽河油田的孙崇仁代表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举国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一个能源基地,我们对这个问题体会更加深刻,行动也将更加坚决。

“这几年我也走了几个地方,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随着我们加大治理污染的举措和力度,我们的天空在变蓝,云彩在变白,河水在变清。”凌解放

代表说,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会为我们迎来更多的蓝天与白云。十七大报告,更像一份沉甸甸的政治文明宣言,让我们领悟,也让我们憧憬——

民主,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民主,不仅强调了党内的民主建设,更加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而且更强调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体现党内民主的公信力、说服力和执行力,从而产生带动人民民主的凝聚力,对民主的科学诠释,必然产生更广泛民主的热情和动力。

民生,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六大之后的五年来,老百姓也深切感受到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民生福利的逐步完善和进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享受”民生,这样的民生很生动。

权利,始终矢志不渝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十六大之后五年来党和各级政府践行的积极行为,这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中都可以感受得到,也可以从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及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在执行中体现出来,强调人民权利的回归,这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文明,此次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文明范畴,不仅强调了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可以预见,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进程。

从民主、民生、权利和文明的视角来研读十七大报告,就会深切感受到十七大报告蕴涵的殷殷以人为本情怀,报告就像一份充满政治文明的政治宣言,既有详实的说服力,又充满了美好的愿景,让人民感受到了政治文明离自己是那么近,十七大报告又像一堂生动的政治教育课,让人民感受到政治的平易近人,人人都是十七大代表,处处都是十七大的分会场,十七大,正在和人民大融合。

下载十七大报告主要内容及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七大报告主要内容及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七大报告解读[五篇范例]

    十七大报告解读 2007年10月15日,伴随着两千多名人大代表的掌声,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人陆续进入会场并就座,随后吴邦国委员长宣布:“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由此拉开......

    《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把生态文明上升为全面小康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凸现决策层对中国环境和资源现状的深切忧虑胡锦涛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虽然在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

    解读十七大报告: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集体领导(推荐)

    中共十七大开幕以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成为会内外人士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过去五年中,中共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党的集体领导得到进一步加......

    解读十七大报告关键词:社会和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经过多年来党的理论探索,“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全党的一项重要共识。从党的十六大提出......

    专家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五篇)

    专家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10-16 15:16:09南方网 【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搜索更多 十七大 的资讯 >>>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侯惠勤。 嘉宾介绍:侯惠勤,男......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政治复习】

    党的十七大报告 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

    权威解读十七大报告新亮点(二)(5篇)

    亮点之七:首次提出“人均GDP翻两番”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一新目标特别......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共5篇)

    解读党十7大报告之教育优先发展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国家战略。党的十7大报告,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