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3 03:2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

有关选题(其中两题,20*2=40)

1.简要回答在城镇化过程中,各级政府如何保护农民权益?你对保障新进城农民权益的具体建议? a.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逐步实行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

b.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

服务。

c.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目前,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取得较快进展,相关法律法规趋向健全。(任选一些)

政务区: 部长致辞 部令公告 行政通知 政策法规 信息发布 人事信息 计划公报 招标公告 应急管理 机关党建 廉政建设 国际合作 农资监管 植物检疫 兽医公报 价格指数 统计数据 农业部公报 新闻发布

办事区: 工作规范 行政许可 办事指南 网上申请 结果公开 财政专项 项目管理 采购填报 价格报送 无公害认证 信息员认证

资讯区: 农业要闻 信息联播 国内动态 国际动态 经济评述 分析预测 价格行情 农业科技 劳力转移 视频点播 农业信息化

服务区: 批发市场 供求发布 网上展厅 消费

指南 农技推广 乡镇企业 优质产品 产品加工 新 农 村 推介服务 农业网站

互动区: 部长信箱 网上信访 法规意见 网上对话 网站调查 改版调查 访问分析 农业热线 记者之家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2.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前景怎样?这种进程对政府

和农民将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方针是,大力发展城关镇、经济重镇、一般乡镇,带动全国的成城镇化建设。像国外那种以发展特大城市或城市群的方法来推进城城镇化发展,早以被抛弃。主要原因就是,就算在我国发展起一二十个能容纳人口一两千万的特大城市群,也不能解决我国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需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深入,“小政府大社会”将成为现实。更多的农民将洗脚进城,成为市民。由于人口的集中,第三产业将得到极大发展。而服务业的繁荣,就意味着资金的流动很快。人们将比在农村时有钱得多,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村人口稀少时,就可以实行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将最后一批农民转化为现代化农业工人。所以,留守在农村的人,将是“共同富裕”目标中,最后一批富起来的人。

3.从日本政府及国民应对3月11日特大地震的种种变现你有哪些启示?(主观题自由发挥)4.请简要谈谈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对我过经济带来的哪些影响?

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一定数量的货币,也被简化的形容为增印钞票。通过增印钞票来增加流动性,希冀以此来达到刺激经济,加快复苏步伐的目的。超量美元一旦经由货币当局创生出来,便不会凭空消失,而必然流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按照参与广义生产过程的程度和特征等的不同,将经济体系细分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金融体系,故一般货币至少有三种流向:流向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和滞留在金融机构内部。另外,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能够很容易地流向国际市场。

由上观之,易知美元(包括其他能够在国际市场流通的货币)的四种流向及分别的影响。第一,流向实体经济。这种情况下,货币参与真实产品和服务的交换,降低社会产品和服务在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交易费用,并通过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和货币幻觉,促进真实经济的增长。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根本目的,正

是希望货币能够流向实体经济,促进真实经济的发展。当超量货币流入实体经济时,居民消费价格(CPI)和GDP平减指数等一般价格水平就会上升,也即通货膨胀。

第二,流向虚拟经济。金融深化程度加强必然带来经济虚拟化水平的提高。目前,代表虚拟经济规模的全球金融资产名义价值与全球GDP早已相去甚远,仅金融衍生品一项即逾600万亿美元。较之流入实体经济,超发的货币往往先流入以金融市场和资产市场(如股市、房市等)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当大量货币流入金融市场和资产市场时,就会出现金融产品和资产品价格膨胀的情况。

第三,金融体系内部循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经济主体对前景感到悲观,导致经济社会的信用创造机制萎缩,大量资金无法贷出,货币流向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数量极少,银行体系只得将资金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这一点在美国体现得较为明显。2008年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基础货币在极短的时间内倍增,但同时银行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也基本上等额增加,流通中的现金规模变动极小。这一点,即使在今天美国经济已连续5个季度复苏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改观。

5.为什么说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1、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力。

4、当前,“台独”分裂势力加紧进行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3、我们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将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两岸同胞要加强交往,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拓展领域、提高层次,推动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

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1.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倡导与我国国情想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对此你有和想法?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从点滴做起,节约利用资源。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一次性饭盒、筷子等消费品,不浪费纸张,可持续不浪费水电,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能源,做到资源的利用。

2、绿色消费、环保选择。使用环保电池,防止汞、铬污染,慎用洗涤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认准绿色食品标志,选购环保食品。

3、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制止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不随地吐痰,不制造噪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常开窗户多通风,勤换衣服勤洗手。不乱扔垃圾,正确处理好废弃物,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4、保护自然、万物共存。不猎杀、食用珍惜动物和受保护动物,关爱救助野生动物。植树造林,爱护身边的每一份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林。

2.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90年伟大时间历程的感想?并结合重庆“六个一”实践活动的开展,谈谈大学生应如何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将自己塑造成优秀人才?

PS:“六个一”是指:规定在渝大学生就读期间要种100棵树;带薪实习1个月;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个月、到企业或服务一线做工1个月;开展学军1个月;撰写1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

(变通此题)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有哪些

经验和启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

回首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回首中国社会90年的沧桑巨变。历史和现实总是反复证明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综观中国共产党 年的历史,正是坚持不懈地实践着“ 三个表” 的历史,尽管在“ 三个代表” 的实践上,我们党走过弯路,例如史无前例的十年“ 文革” 时期,我们党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极“ 左” 路线占据了主导地位,给人民

利益带来极大损失,付出过沉重代价,但不能因此否定中国共产党的“ 三个代表” 的形象,失误本身不是“ 三个代表” 的错误,恰恰是违背了“ 三个代表” 的错误。过去90年,由于我们能够成为“ 三个代表”,我们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展望未来,我们党只有不断成为“ 三个代表” 才能取得更大胜利。

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敢于创造,积极进取,为了梦想抱负不断努力前进的人,为了社会的发展努力奉献着自己的一份薄力。充分利用在校就读期

间充实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俗话说“穿前人的鞋子,走自己的路",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又有

所创新。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上有意义的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嘛~人才总

是不会过剩的。凡事整体利益放于首位。不要小觑自己的能力,未来未来正是由这些看似碌碌无为的大学生挑起国家大梁。

3.你认为大学生应该怎样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二五

“规划的主题、主线以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

大措施?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主要任务包括: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

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七)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

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八)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把科学发展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建立在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的。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极大增

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同时,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国发展出现一系列阶段性新特征,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人民群众对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待。事实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以科学发展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二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四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6.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稳步的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 复习资料

形势与政策> 2016-5-26 11:15:02 苏丽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们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党心民心。“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完善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一)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

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水利、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通用航空、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网络。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瞄准瓶颈制约问题,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五)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更好发挥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

(六)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

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保险资产交易机制。

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完善国有金融资本和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有效运用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工具。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

依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和总供求格局实施宏观调控,稳定政策基调,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增强针对性和准确性。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

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重点提高财政、金融、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

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场取向改革。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

(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全民阅读。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做好二○二二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筹办工作。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到二○二○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建立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制定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专项规划。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立法。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和举措,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团结。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支援经济社会建设。

五、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

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二)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政策,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防治“城市病”,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强化激励性补偿,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维护生物多样性,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强化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严厉打击象牙等野生动植物制品非法交易。

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三)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有序开放开采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改革能源体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

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

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四)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

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

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

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

(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发挥国有林区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动作用。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保护。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创新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

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六、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强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完善对外贸易布局,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加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巩固出口市场份额,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壮大装备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发展服务贸易。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向全球扩大市场开放。

完善投资布局,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积极搭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金融服务平台。

(二)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

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

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转变外汇管理和使用方式,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放宽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要求,放宽跨国公司资金境外运作限制。加强国际收支监测,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改进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

推动同更多国家签署高标准双边投资协定、司法协助协定,争取同更多国家互免或简化签证手续。构建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措施,完善风险防范体制机制。

(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加强能源资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共建境外产业集聚区,推动建立当地产业体系,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环保等领域合作,造福当地民众。

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发挥丝路基金作用,吸引国际资金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

(四)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

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参与国家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香港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推动融资、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加大内地对港澳开放力度,加快前海、南沙、横琴等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加深内地同港澳在社会、民生、科技、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

坚持“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秉持“两岸一家亲”,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协调发展、金融业合作及贸易投资等双向开放合作。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平潭等对台合作平台。扩大两岸人员往来,深化两岸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让更多台湾普通民众、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受益。

(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

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六)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

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完善对外援助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免费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经济政策等方面咨询培训,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防灾减灾、环境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减贫等领域对外合作和援助,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主动参与二○三○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维护国际公共安全,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支持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加强防扩散国际合作,参与管控热点敏感问题,共同维护国际通道安全。加强多边和双边协调,参与维护全球网络安全。推动国际反腐败合作。

七、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快社会事业改革。

(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三)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好特殊教育。

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四)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统筹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

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五)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

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

(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统筹救助体系,强化政策衔接,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八)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注重家庭发展。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不能停步、不能放松。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三)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

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中西部地区流动的政策体系。

(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厉行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

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预防治本,改革安全评审制度,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落实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完善国家安全法治,建立国家安全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

(六)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本建议确定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十三五”规划。各级各类规划要增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完)

形势与政策> 2016-5-26 10:58:06 苏丽杰

当前国际关系与大国外交

一、关注国际体系变革调整和热点问题动向

当前国际体系处于变革期,越来越反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与国际事务中不断上升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国际体系调整变革和各国抢抓全球治理主导权的势头将会延续。要持续关注一系列涉及国际体系变革的重大事件,联合国框架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出台,中美等主要大国协调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美国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达成协议,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加速推进。二要认识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牵动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美避免向中东派遣地面部队,缓和与伊朗、古巴关系,加快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支持日本突破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三要认识大国协调合作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趋势加强。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冷战结束以来最重要的外交协议之一;美俄等就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展开协调,政治解决叙问题的国际努力再度活跃。四要关注国际恐怖主义发展动向及影响。西亚北非地区局势不稳定、发展不平衡、域内外各种力量角逐加剧极端恐怖势力发展,多国遭受恐怖袭击,各主要力量加大反恐国际合作。五要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体系调整动向、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影响,认识到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改革者,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本轮国际体系变革调整中,竞争摩擦的一面有所上升,但斗而不破、适度妥协,既借重合作又牵制斗争的基本框架仍将延续。

二、认清世界经济调整变化及对我影响

世界经济虽保持复苏态势,但负面因素增多,仍面临放缓失速甚至长期低迷风险。在教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清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和新动向: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根基不稳,增长整体乏力。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全球增长预期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世界贸易增幅也可能降至6年来最低。二是增长格局分化。发达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小编推荐]

第一章

经济形势与我国经济政策

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突出特征

1、经济全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形成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2)新兴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纽带。(3)两极格局的终结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体制保证。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全球化。生产的国际分工越来越细(2)贸易全球化。世界贸易迅速增长

(3)资本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达到空前规模(4)科技全球化。技术转让活动频繁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协调机构——国际组织 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世界贸易组织

W T O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 M F 世界银行

W B 功能:缓和滞胀、调节贸易失衡、调整和稳定汇率、解决国际经济突发性危机

3、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欧洲联盟

(EU)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

上海合作组织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2001年,五国及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上海五国”。6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一带一路”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投行”

4、经济全球化中的新兴市场国家 20国集团——“GROUP20”

包括原8国集团,以及11个新兴工业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尼、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还包括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G20GDP总量占世界的85%,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3

“金砖国家“brics 中、俄、印度、巴西、南非

WB数据显示,21世纪头十年,新兴经济体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6%,其中中国超过10%、印度超过7%、俄罗斯超过6%,“金砖国家”整体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发达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及4.1%左右的全球平均增长率。

“展望五国(VISTA)”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

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对于发达国家

【优】因为资金和技术优势,在经济发展中掌握较大主动权。

【劣】为节约劳动成本,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可能导致国内失业率增加。

非法移民、毒品贩卖、国际恐怖主义等,对其社会秩序形成冲击。

对于发展中国家

【优】利用外国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经济发展

【劣】国民经济对外依赖度提高,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在国际市场的相对被动地位,容易导致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2)发达国家之间(3)发展中国家之间

2、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可持久利用、环境保护协调进行,是经济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1)人口(2)粮食(3)能源

(4)水、土地、森林资源危机(5)生态环境恶化

3、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

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继而带动全球经济急剧下滑

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0.5%,为二战后最低增速。其中,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为-2%,二战后的首次衰退。世界经济一波三折

三、中国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 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等收入偏上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6100美元。2013年,6560美元 发展中国家

综合各种因素,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世界银行全球经济体2013年人均GDP排名:中国——72

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截至2014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95万亿美元,较2013年末增长了1300亿美元。

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2013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每年进口近2万亿美元商品,为全球贸易伙伴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投资机会。

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拥有自主品牌较少,营销网络不健全,出口产品质量不高。不是贸易强国。

跨国公司“跨国指数”低

跨国指数=(海外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总额+海外资产÷资产总额+海外员工÷员工总数)÷3×100% 2012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

12.93% 世界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

62.25% 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

38.95%

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Middle Income Trap 大部分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后,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竞争,经济增长往往陷入停滞状态。

创新的重要性。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四、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

从2008年9月至今(2013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爆发整整五年了,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是错综复杂,发达经济体有些刚出现一些好的迹象,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又面临着下行等诸多压力,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让世人瞩目。(选自李克强: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不搞“强刺激”,而是强力推改革,大力调结构,着力惠民生,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就业不降反增,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提高。(选自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2014年9月10目)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不少国际机构都调低了全球增长预期。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下行的压力,但仍然处在合理区间。作为一个与国际市场密切关联的经济体,全球经济情况总体偏弱,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同时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和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与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正可谓“形有波动,势仍向好”。(选自李克强9月10日出席2015年第9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

1、坚持稳中求进

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稳中求进

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经济增速转入“中高速档”——“中国经济新常态”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均GDP增速11.2% 2011年,9.2% 2012年,7.8%

2013年,7.7% 2014年,7.4% 2015年,目标7.0%

2、强力推进改革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简政放权

新一届政府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

2013年9月以来,我国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3、调整产业结构

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多晶硅、船舶等等

4、着力改善民生 教育 就业 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

201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2、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

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4、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5、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国际政治格局及我国外交政策

一、当前国际政治格局

1、“一超”——美国。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全方位处于“一超”地位

2、多强——多极化走势明显

安理会“五常”——美、俄、中、英、法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朝、韩、中、美、俄、日 伊核问题六方会谈——中、美、俄、英、法、德

3、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

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以及其它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从而使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发展的一种趋势。

1)美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持续发挥重要影响 2)其它发达国家加大对国际话语权的争夺 3)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提升 4)一些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影响力提升

多极化国际政治格局制约和限制霸权主义,体现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主要的大国关系

(一)中美关系

1、中美关系的四个阶段

(1)战略对抗阶段(1949-1972)(2)战略合作阶段(1972-1989)(3)防范性的接触阶段(1989-1997)(4)中美关系重建阶段(1997-今)

2、现阶段有助于中美关系稳定的因素(1)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2)双方共同利益扩大

(3)中美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4)中美相互需求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3、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人权问题 台湾问题 贸易平衡问题 美国的亚太战略

中美关系总体趋势向好,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4、中美领导人对两国关系的基本共识

(1)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2)中美要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二)中日关系

1、中日关系的发展(1)中日建交

1972年9月25日-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两国政府联合声明表示结束中日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98年,中日双方确定共同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3)经济往来频繁。

(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追随美国的对华防范战略,中日关系受到影响。

2、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1)历史问题(2)领土争端(3)美日关系

3、中日关系走向

从“政冷经热”到“政冷经冷”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中日虽因历史问题以及领土争端多次发生冲突,但“政冷经热”。2012年钓鱼岛争端以来,经贸交往趋冷

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应约会见来华出席APEC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习近平:

这两年,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困难的是非曲直是清楚的。双方已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发表四点原则共识,希望日方切实按照共识精神妥善处理好有关问题。

历史问题事关13亿多中国人民感情,关系到本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大局,日本只有信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和“村山谈话”等历届政府作出的承诺,才能同亚洲邻国发展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

“中日四点原则共识”

一、双方确认将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和精神,继续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二、双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达成一些共识。

三、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

四、双方同意利用各种多双边渠道逐步重启政治、外交和安全对话,努力构建政治互信。

“中日四个文件”

《中日两国关于恢复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1972-9-29)《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8-12)《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1998-11-25)《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2008-5-7)

(三)中俄关系

1、中俄关系的曲折发展

2、中俄关系的现状

(1)两国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成熟期

(2)共同的战略需求促进中俄关系稳定发展

双方理解并支持对方的发展道路,在国际政治活动中的相互支持

3、影响中俄关系的主要因素

(1)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有所升温(2)两国间的经济开放度差距大(3)俄对华军售的复杂态度(4)能源合作

4、中俄关系发展趋势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主要战略伙伴国。两国关系对双方均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目前两国关系良好,并且逐步走向成熟。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是正常的。

随着双方的相互借重进一步增多,两国关系将会持续深化。

(四)目前大国关系的新特点

(1)敌友关系的模糊性。非敌非友、亦敌亦友、此时为敌彼时为友、此处为敌彼处为友(2)利益关系的多元性。(3)交往关系的多层次性。大国关系“斗而不破”,有助于国际政治格局的稳定

三、中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压力 地位

1、经济迅速增长,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持续提高,成为“多强”之一

2、在国际事务中不断表现自己的影响力

3、在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主要压力

1、美国“一超”将中国视作最主要的挑战者,“多强”大多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者,“一超”与“多强”为各自目的有可能相互利用、联手制华。

2、中国的社会制度与发展模式有别于西方,极易遭到西方的政治歧视与打压。

3、随着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与中国影响的不断增大,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压力。

四、中国的外交策略

1、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

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中国的外交政策

和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互利: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全方位外交: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3、中国的“全方位外交”布局 大国是关键 周边是首要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1)同发达国家

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

(2)同周边国家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3)同广大发展中国家

继续加强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4)在国际社会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推动重大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的妥善解决,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三章

安全形势和政策

一、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特征

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2、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3、各国更加重视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国际力量对比向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安全问题突出。要对话不要对抗。

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一)传统安全

1、传统安全

一国的领土安全、国民的生命安全、国家政权的安全,以军事力量为直接后盾。

2、主要问题

(1)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数量居高不下、地域相对集中、起因复杂多样(2)军备竞赛导致“安全困境”(3)军事演习加剧地区局势紧张

安全困境:提升武器装备水平是为了提高国家安全系数,但其结果却导致安全感的共同降低 核武器对全球安全的威胁

近年来国际核扩散领域的两大热点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

(二)非传统安全

1、什么是非传统安全?

相对传统安全而言,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所构成的威胁。

恐怖主义、重大疫病、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等等

2、冷战后,非传统安全受到关注

3、恐怖主义

(1)有明显政治意图、有特定组织形式、以伤害无辜为手段的暴力复仇活动。(2)行为方式 隐蔽袭击 突发袭击 针对平民 制造影响

(3)恐怖主义的主要根源

1)美国亲以色列的中东政策激起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反美与反犹情绪 2)民族隔阂与文化冲突 3)宗教派别冲突

4、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主要特点:

(1)跨国性强(2)破坏性大(3)具有可转化性,可能升级矛盾(4)需要各国协作解决

(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

1、传统安全问题中的行为主体相对比较明确,一般都是存在利益冲突的主权国家,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行为主体更具多样性。

2、非传统安全问题有可能引发传统安全问题。

3、传统安全的保障主要靠军事手段,非传统安全的保障需要综合军事、政治甚至文化等手段。

4、非传统安全地位的上升,并不意味传统安全不重要,传统安全依然在国际安全中占据重要位置。

三、中国的安全形势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边界线2万2千公里。接壤国家14个

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1万8千公里。隔海相望的国家9个 民族、宗教问题复杂 社会制度独具特色

(一)近年来周边安全的热点

1、东海。日本近年来在东海大陆架、钓鱼岛问题上履生事端,使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2、南海。菲律宾等国长期占据我国南海的一些岛礁。菲正将南海问题国际化。

“九段线”

相关国家占据我国岛礁数量

越南 29

菲律宾 8

马来西亚 10

文莱 1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

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奉行“亲、诚、惠、容”的理念,实现睦邻、安邻、富邻。

(二)反恐形势及特征 恐怖活动频发

东突——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通过恐怖手段分裂中国,在新疆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

三股势力合流——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 以天安门金水桥恐怖事件为标志,中国内地反恐压力加大。

(三)其它安全问题

四、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

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

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

复习

一、填空。(上课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知识点)

二、简答。经济全球化 中等收入陷阱 “一超多强” 恐怖主义 非传统安全

当前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2015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有哪些?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总特征。当前大国关系的新特点。

目前中美两国要构建怎样的大国关系?

三、论述。

1、概述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并分析我国当前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

2、联系实际分析当前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3、习近平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内容及理解。

4、阅读《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第四篇:2012年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答案

1、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使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反过来助推硬实力的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国家形象,促进人得全面发展,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青年学生做完大学生,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

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我们要做到:

1、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2、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自觉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和谐对接;

3、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吸收借鉴异质文明成果,应尊重并吸收那些为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和民众所认同的文明准则、价值观与理想信仰,将他们作为建构新价值共识的重要资源,从而既顺应全球化得时代潮流,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识,各民族通过文化碰撞与融合,构建和谐而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体系;

4、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途径,识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载体;

5、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创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知识教育的一部人人,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受益者。广大青年学生在受益的同时,也应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应当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文化强国梦想做出贡献。

2、当今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既有海权纷争,又有领土争端;既有近邻的不断滋扰,又有大国的战略空间挤压。怎样既能维护好我国的国家利益,保持周边的安全稳定,又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请结合时事,分析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写出应对策略之我见。答:额,这个第二题不用我多说了吧,大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3、当今世界能源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而我国又是能源消耗大国。当前形势下为确保我国 能源安全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 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当今世界能源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再根据当前各类能源的储量和生产现状来看也并非想象中的好加上能源消费强劲增长及油价的上升趋势给人民增添许多的生活负担。其次随着石油已探明储量和产量迅速增 加世界大部分能源资源被西方国家控制。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即能源消耗也多因此也被称为能源消耗大国。随着经

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以及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对核能发展缓步发展给中国 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当前的形势下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做好 哪些方面的工作。作为国家应坚持执行依靠国内保障能源安全的方针大力发展自身有潜 力的能源产业项目加快能源储备建设提高本国抗风险能力继续实施“走出去“政策

推动能源领域国际合作的发展大力发展非常规能源产业依靠自身保障能源安全。同时将 节约能源提高到战略高度通过立法鼓励和引导全民节能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建立 多元化能源供应系统及保障系统并要立足国内能源供应也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能源战略的思维上要有世界眼光与其他国家积极开展对话和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优质能 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对外能源合作方面要坚持多元化的方针坚持资源供应地、合作方式以及能源资源品种的多样化。按照互利互惠、共赢双赢的原则加强与能源生产国 和能源消费大国的合作。其次中国应采取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 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的合作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措施和相应的对策建立和完善 石油战略储备和预警体系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首要战略。作为个 人我们应大力宣传能源紧缺有关的相关信息并发扬节约精神努力人们节约能源。同时 我们也可以做相关的能源知识讲座并加以宣传。

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应爱护好自己的母亲只有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坦 然的享受生活。

4、“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当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缓慢将直接导致社会发经济展不稳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不足。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请根据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应对之策。

答: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启动农业行业科研专项,支持农业科技项目。着力扶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和中试熟化。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开展稳定支持农业科研院所的试点工作,逐步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人均事业费水平。建立鼓励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在农业科技研究中的作用。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农业技术合作,向基地农户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所发生的有关费用,享受企业所得税的相关优惠政策。对于涉农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引进的加工生产设备,允许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二)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继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改善推广条件,提高人员素质。推进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增大国家富民强县科技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继续支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着力培育科技大户,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要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范围和补贴规模,进一步推广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开展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补贴试点,加快普及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

(四)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因地制宜地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在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跨区域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建设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五)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5、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结合材料请谈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为什么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答:第一,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市场经济是讲究信用的经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注意发挥包括诚信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就越高。

第二,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要诚实劳动、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

第三,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做事实在,追求信誉,等等。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道理,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6、择业和创业虽然强调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所决定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结合当前就业与择业形势,请谈谈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与就业观。

答:择业和创业虽然强调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所决定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和创业虽然强调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所决定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就能够适应多种岗位,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

(2)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当前,就业困难的原因:其一,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其二,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作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计划安置,人才流动机制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完善,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其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国家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因此,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时,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敢于创业的勇气和创业的能力。

(3)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大学生在对待职业的问题上,除了要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外,还应当具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准备和抱负。

①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当代大学生在择业和创业过程中,要直面艰苦,在艰苦中成长。

②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祝大家考试愉快~~

第五篇:仲恺2014《形势与政策》考试复习资料

你怎样认识我国周边形势?你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有哪些具体感受?

四邻安则自家兴。中国和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利益攸关。2014年,中国将进一步构筑稳定友好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打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1、俄罗斯:发展军力,加大反恐力度,俄罗斯将大力发展军力,推进武装力量装备现代化,并将组建北极部队,进一步强化海上军力。俄还将力推地区一体化进程,提升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力。今年,随着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能源、人文领域的合作提升到新水平,中俄关系将保持稳步发展和强化态势。

2、日本:推动修宪,摆脱战后体制束缚,日本政府今年计划通过修改宪法解释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并完成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修改,重新安排两国在同盟中的分工。其目的就是:建立国防军,摆脱战后体制。中日关系充满风险、悬念和不确定性。

3、朝鲜:安定内部,经济核武建设并行,今年,金正恩将继续进行党政军人事调整,致力于内部稳定。此外,朝鲜将继续贯彻经济建设与核武建设并行路线。关于朝核问题和六方会谈,朝鲜将依然坚持固有立场,即只要美国不完全放弃对朝敌视政策且不以行动加以证明,朝鲜半岛无核化就绝无可能,朝鲜就绝不会单方面为重启六方会谈而首先采取行动。

4、印度:政治洗牌,中印关系不受影响,印度各界普遍认识到,印中关系具有地区、全球和战略意义,两国应成为互利伙伴,而非竞争对手。今年,双方将举办友好交流年,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并力争在高铁、电力等领域及建立“中国工业园”方面实现突破。

5、中亚:地位提升,借力大国实现发展,今年,中国与中亚各国关系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在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持续、北约逐渐撤出阿富汗的背景下,中亚安全局势更加严峻。中亚各国将更加倚重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强化。

6、东盟:平衡外交,拒绝介入南海纷争,今年,东盟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压力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东盟发挥区域合作主导作用。南海问题是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间的问题,东盟在双边主权和领土纠纷事项上不可能形成共同立场。即便个别国家在区外因素支持下耍弄伎俩,在南海搅动些许波澜,也绝难左右区域和平合作发展大潮流。

2、你如何理解“亲、诚、惠、容”外交理念?

“亲”,就是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

“诚”,就是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就是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继续用自己的真诚付出,赢得周边国家的尊重、信任和支持。

“惠”,就是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我国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同时也使我国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容”,就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回应周边国家期待,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3、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对你影响较大的有哪些方面?

看完整个三中全会的公告以后,深刻感受到了此次全会内容的精神,令人鼓舞,感觉到国家的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且表现出空前的勇气和决心。一个方面是我们推

动改革的条件,在不断准备和成熟。一是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实践当中带给我们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另外一个方面,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条件逐步准备和成熟。全会公报里非常受鼓舞的是,改革的总体目标很清晰的提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很多基本特点,现在进一步清晰的浮出水面。这也为我们更好的处理改革、稳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更明确的方向。这也是新一代改革者的光荣使命。

这次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种新的国家与社会、人民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中全会对制度反腐做了科学部署。

这次大会还提出了全新的体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次还提到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过去我们一般提党的建设改革,现在加上“制度”,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说明我们把党的改革重点放在制度改革上面。

此外,第一次提到生态文明体制。过去我们一般提四大体制,我们是五位一体的建设,当时只有四位体制。这次五大建设格局,相匹配的是五大体制,也是五位一体的体制,这样就相吻合了。国家改革中心扩大,这也符合实现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体制纳入体制改革,能够更好的全面实现国家发展建设目标。这也表现了我党对社会发展的全新认识,这样才能使我国更加快速稳定有效的发展。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小组,这样是一种全新的制定。以前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现在已经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要建立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就是要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强各方面的协调。

4、三中全会《决定》涵盖15个邻域60个任务,你认为当前改革的首要任务有哪些?

一是主题全面。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二是主线清晰。《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如第一个主线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说,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宏观调控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展开和推进。提出每个领域各自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三是重点明确。《决定》的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15个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占了所有改革任务近一半。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

四是力度空前。《决定》2万字左右,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每一句话的内涵十分丰富,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有两个原则让我记忆深刻,一是只写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二是修改时,对于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弱化改革举措的,除非理由特别充足,一般不接受。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勇气,体现

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胆有识、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气魄。

五是行动扎实。通过一个好的《决定》固然重要,但要把改革任务落实下去,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变为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抓好落实。这次《决定》的落实是有保证的,体现在:组织落实,明确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时间落实,鲜明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改革进程是可检查、可评估的。这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抓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

我认为当前中国改革的首要任务主要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个重大理论观点: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具体应做到以下

1、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调整或完善政府基本职能,完善公职人员薪酬体系深化

2、提供平等保护土地产权的制度基础设施。建立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制度和土地融资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3、积极推进以房产税和消费税为主的地方主体税建设。规范地方发债制度,防范债务风险。,深化税收体制改革。

下载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有感 经过这一学期五节课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新的了解。 首先,五位老师的课堂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老师的思维更是睿......

    形势与政策2017[范文模版]

    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一) 1【单选题】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为什么聚焦全面从严治党?(D) A、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B、神话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C、解决党内存......

    形势与政策

    一、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 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坚定反腐败信心的基础。形势判断不准确,不仅会影响人们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还会影响今后反腐败斗争......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反腐倡廉是富国强民的重要之举 读《“反腐:呈现四大趋势”》有感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 级: 12级机电创新班 指导老师: 完成时......

    形势与政策

    成绩 论文题目: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反腐形势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 院 系: 年 级: 姓 名: 学 号: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反腐形势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毒瘤。它损害......

    形势与政策

    一、 大学生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

    形势与政策

    践行伟大的“中国梦” ——《形势与政策》学习感悟 2015级环境工程 毕研栋 在本学期学习《形势与政策Ⅱ》课程中,我详细了解了专家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分析,以及中国现阶段的发......

    形势与政策

    关于2012-2013学年《形势与政策》 考试安排的通知 各班级 现将2012-2013学年《形势与政策》考试安排如下: 一、命题范围 1.本学年发放的《形势与政策》、《学习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