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第九届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本届政府的届满之年。在这一年里,我区各级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自治区党委的直接领导和全区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增长14.2%;外贸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增长 33.6%;实际利用外资6.85亿美元,增长18.9%;财政收入30O亿元,增长lO%;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6亿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增长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7.0‰。2002年的这些成绩,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区长期的工作积累,特别是十五大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五年来,全区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817.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437亿元,年均增长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3928元提高到2002年的5062元,并于1999年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163.58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0亿元,年均增长12.9%,占GDp的比重由9.0%提高到12.3%。财政支出由1997年的173.9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402.32亿元,年均增长18.3%。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社会事业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31.9:33.8:34.3转变为2002年的24.2:34.9:40.9。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由0.65:1提高到0.83:1,特色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加快,畜牧水产业比重逐年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初见成效,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取得积极成效。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旅游、通信、交通、运输、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成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各地特色经济发展加快,优势经济带正在形成,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投资规模增势强劲,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我们坚持中央确定的扩大内需的方针,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97年的479.8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835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418亿元,年均增长11.7%,是我区历史上固定资产投资最多的时期。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投资增加。技术改造年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重点项目增多,五年间共实施自治区重点项目202项,总投资额2672亿元。桂林至北海、钦州至防城港、宜州至柳州等高速公路,南昆铁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南宁机场扩建、南宁至广州千吨级航道、防城港9—10号泊位以及南宁——广州、南宁——昆明大容量微波骨干光缆通讯干线网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胜利竣工。六景至兴业、桂林至梧州、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和南宁至友谊关高等级公路动工兴建,县县通二级公路工程和乡镇通油路工程进展顺利。全区公路里程由1997年的45378公里增加到2002年的570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193公里增加到849公里,一级公路由189公里增加到467公里,二级公路由1670公里增加到5315公里。通乡镇油路里程由1997年的8361公里增加到2002年的14480公里。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997年的1958.2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3450万吨。南宁、柳州、梧州、桂林、贵港等城市新建城市防洪堤150公里,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沿海地区新建高标准海堤50公里,实现了零的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明显改善。1998年至2002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66亿元,是建国以来至1997年以前总投入的1.3倍。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以及平果铝氧化铝二期等国家重点工程胜利开工。西南出海通道框架基本形成,西电东送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广西大学“211’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区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大楼及第二附属医院等大型社会事业、公益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使用或基本完工。一批事关全局、影响走势、对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关键性作用的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以退耕还林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展开。五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坚持在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和结构调整相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努力走体现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和自身特点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不断增强全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妥善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条不紊地推进各方面改革和发展。——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断夯实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们十分注意既立足当年增产增收,又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在确保年度任务完成的同时,努力从各方面不断夯实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牢固基础。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中、近期规划和区域布局以及重大政策措施等基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制定了全区“十五”计划、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一批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从宏观上把握和推进了全区的发展。加强水利、电力、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环境。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经济、特色经济,推进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升级,推进产业结构和其他方面结构的调整,不断强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产业基础。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各项社会事业,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全面推进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的生机活力。改革开放是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几年,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稳妥地推进改革,有效地促进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扩大同国内外各地区的经济技术和其他各方面的交往与合作,积极到竞争、开放的市场中去组织生产要素,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坚持依法治桂战略,提高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这几年,我们坚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努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政法规体系。加强行政执法工作,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加强与工、青、妇、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努力扩大基层民主,不断推进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改进作风,在工作的落实上下功夫。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党委关于从严治政、廉洁从政的要求和部署,在1998年5月召开的本届政府第一次全会上,我们提出:要按照“坚强团结、开拓务实、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五年来,我们一直按照这一要求来开展政府工作。我们始终注意用党的基本路线统揽全局,努力把握好政府工作的原则和方向。坚定不移地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的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认真把区党委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具体化,确保党委的重大决策在政府工作中得到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实效,力戒虚浮,努力做到思想求实、作风务实、工作扎实,多办实事。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注意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努力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廉洁自律,从严治政,努力以良好的政风取信于民。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五年任期已满。在这五年时间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了全区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第九届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海内外所有关心帮助我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作出了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到2005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到建党一百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加快向富裕生活迈进;到建国一百年时,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据党的十六大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区党委八届三次全会对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具体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区党委的总体部署,把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实
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我区优势很多,潜力很大,具备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条件。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在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力争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为此,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指导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凝聚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实现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二)夯实基础,强化支柱,扎实推进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性地推进各项工作。坚持在调整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一条速度快、结构优、效益好、后劲足、竞争力强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为此,要紧紧抓住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不断夯实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产品的优化升级。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规划论证,大力抓好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引进、培育和发展制造业,增创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依托优势资源,发挥比较优势,高起点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群。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大交通、大流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一批联系东南亚、辐射我国西南及其他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快建设一批旅游精品项目,增强旅游的支柱产业作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三)完善布局,优化环境,努力拓宽跨越式发展的空间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完善生产力布局,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促进市场要素的高效配置。为此,要更加密切五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互相涵盖、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市场纽带,依托现代交通网络,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加快开发沿海地区、中心城市、沿边和邻周边省地区、交通主干道沿线地区、优势资源富集地区及国家大型重点骨干企业所在地区,形成围绕中心城市布局的城市经济圈,以及沿海、沿边和沿交通主干线布局的产业经济带。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西南出海通道,加快构建经我区连接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努力把我区构筑成为中国走向东南亚的重要的桥梁和基地。加快完善出海、出边、出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流动。加快西电东送基地建设,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构建良好的基础环境。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开发开放、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美、安全的人居环境,努力改善软环境,不断增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综合支持力。(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优化跨越式发展的体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努力推进市场化进程。为此,要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方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结构优化,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引导,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著名品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进外资和国内资本,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坚持以质取胜,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培育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国际化。充分发挥我区优势,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我区近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各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南北钦防沿海地区要增创优势,发挥对外开放的龙头作用。我区兼具东部、西部省区的双重属性,要全面加强同各兄弟省区市的联合与协作。(五)实施科教兴桂战略,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此,要大力实施科教兴桂和人才战略,激发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能,培育支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体系。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成人教育,鼓励、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形成九年义务教育牢固、院校学科结构合理、多元办学体系完善、各类人
才辈出的新的教育局面。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教育保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发展先进生产力。努力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精细化工、新材料、环保技术等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掌握核心技术,带动我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推动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性及配套技术进行攻关和推广应用。继续实施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计划。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加快人才的市场化配置进程。加强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资源的保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以先进文化支持和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六)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优化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制环境。为此,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各级人民政府要自觉地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进一步丰富民主形式,推进和完善村务、厂务、政务公开,扩大公民对公共事务管理的有序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城市居民自治。加强对行政司法工作的监督,抓好行政司法队伍的建设,提高依法治桂水平。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历史性的战略任务。必须按照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区党委八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规划,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和实现。
三、2003年工作的建议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今年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认真贯彻中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增长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议今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外贸出口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95‰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扩大内需方针及其他一系列政策和原则,坚持区党委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思路,坚持实践证明是正确有效的指导方法和作风。要正确处理好速度、效益和结构的关系,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在抓好发展的同时,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抓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抓好当年发展的同时,着力构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和基础,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搞好优势农产品布局,引导特色农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积极发展优质稻和名特优新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园艺产业以及高产高糖甘蔗。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瘦肉型猪、优良草食动物、奶水牛、名优水产品,进一步提高畜牧水产业的比重。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抓好退耕还林工作,在搞好生态林建设的同时,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的经济林。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抓紧制定、修订农产品地方标准,制订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努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年内自治区和各地都要抓一批标准化生产试点。大力培育和扶持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围绕优势农产品,开工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加工项目,发展规模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强龙头企业对发展农产品的带动能力和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力,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种协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强化以科技、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市场经营模式建设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着力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抓好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和重点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向小城镇集中,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以及农村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推进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切实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继续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和预警工作,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企业改革整顿成果,抓好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技术、产品和管理创新。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群体,扩大产品的市场容量。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制定产业导向政策和重点技改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重点改造提升制糖、有色金属、机械、水泥、钢铁、医药、烟草工业等,重点抓好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和促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化发展的项目,加快市场急需产品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培育和发展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抓好铝工业、汽车机械、林浆纸一体化以及水电、食品、医药、石化工业等新的支柱产业建设。加快
南宁、桂林、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海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加快沿海工业园区和柳州新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的建设,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并逐步推进南宁、柳州、防城港、玉林等地物流业的建设,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型物流企业。完善全区旅游开发布局,加强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抓好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促销,扩大旅游对外开放。继续积极引导、规范和促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加快发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卫生保健、体育健身等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信息、会计、监理、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二)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保持我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和投资效益不断提高,是使我区经济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的重要措施。要更新观念,强化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更多地运用市场的办法筹措和运作建设资金。围绕我区的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培育壮大投资主体,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拓展投资的承载空间。充分把握好明年国家继续发行建设国债并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发挥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我区优势资源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统筹规划、改进方式、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进一步管好用好政府性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布局,调整投资结构,确定投资重点,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关系我区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性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六景至兴业高速公路和钦州港二期工程。加快推进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水任至南宁和南宁至友谊关高等级公路、桂林至梧州和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县际二级公路和乡镇通油路工程。加快南宁、柳州、梧州、桂林、贵港等重点防洪城市和沿江重点城镇的防洪工程建设。梧州市东区防洪堤工程上半年一定要确保竣工。退耕还林工程要加快推进,并进一步扩大范围和规模。积极落实建设条件,新开工建设北海电厂、全区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等一批项目,力争新开工建设洛湛铁路广西段、长洲水利枢纽等项目。深化对沿海港口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的规划和建设的研究工作。积极支持产业发展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平果铝氧化铝二期、南宁烟草制丝技改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快柳江造纸厂全漂白化学竹浆等在建工程建设;新开工平果铝电解铝二期工程、桂西氧化铝一期工程、玉柴年产十万台柴油机项目、贵糖公司生活用纸技改工程、水牛奶业综合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力争开工沿海大型纸浆厂等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工程。合理安排社会发展项目。继续加强广西大学“211”二期工程建设,抓好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民族学院教学大楼、广西科技大厦、广西民族博物馆、自治区图书馆改扩建等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公共设施及公检法等方面在建和新开工的社会发展项目,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提升社会设施水平。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有市场、有效益的基础上,各地也要努力争取上一批重点项目,以拉动当年经济增长并积蓄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投资与项目管理,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的宏观调控,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支持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投资和项目建设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改善环境、提高经济社会承载能力为重点,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加强以中心城市和自治区重点镇总体规划的修编为重点的城镇规划工作,加快中心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南宁江北东堤和西堤堤路园工程、柳州市东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广西师范大学三里店校园扩大工程、北海银滩旅游区(中区)改造工程和梧州东区江滨骑楼城工程,加强玉林、贵港、钦州、防城港和百色、河池、贺州、来宾、崇左新建地级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建设资金运作方式,逐步完善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落实自治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继续发展五大经济区的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城市经济圈和产业经济带发展,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今年,要按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几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二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总结我区近年来企业改革整顿的经验,巩固其成果并进一步深化改革。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统一政策,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支持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继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要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的支持。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发展电子政务,今年要进一步建立并逐步完善全区党政机关电子政务网建设。同时,要积极稳步推进财政改革,着力构建公共财政。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全面落实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优化我区的所有制结构。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推进优势资源开发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对外开放,逐步放开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等领域。把更多更好的大项目通过多种方式招商引资。进一步改革招商方式,改进招商服务,抓好招商的跟踪落实,提高招商的效率。做好基础工作,更多地吸收、使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和各种社会团体资金。进一步改进对外商的服务,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投资软环境的改善。今年,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把加大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同建立出口商品基地结合起来,为扩大机电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作扎实的基础工作,扶持一批重点生产企业,建设成为外贸出口生产基地。结合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支持优质农产品出口。在继续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争取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落户广西;认真研究并运用好国家鼓励出口和调整进口的各项政策,支持外贸进出口增长。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区内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货物和劳务出口。(四)认真抓好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和增收节支工作认真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列入对各地经济工作的考核内容。坚持立足于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拓展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渠道。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开发非公经济、非农产业和社区、家政等新型服务业的就业岗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持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合理和有序的劳务输出。要重视做好下岗职工的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强化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管理,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强化对劳动力中介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切实保障社会特殊群体和特团家庭的基本生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巩固确保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的成果。我区财力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财政入不敷出的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增收节支对于我区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把建设支柱财源、优化财源结构的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夯实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强化税收征管,严禁各地各部门擅自出台优惠或变相优惠的税收政策,坚决制止擅自批准减税、免税、缓税和先征后返政策,对税收优惠政策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加强税收基础工作,提高税收征管水平。逐步增强自治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政权运转、工资发放、社会保障支出和法定支出。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制止奢侈浪费。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把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等支出中不合理的部分减下来。加大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力度,加强财政内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坚持财政“分级管理、分灶吃饭”的原则,提高各级政府依法理财的积极性。(五)努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民族教育。切实抓好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工作,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进程。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加快人才的市场化配置进程,引导人才合理流动;积极构筑人才小高地,着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加快建立新型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做好控制重大疾病和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基层文化建设,实施精品工程,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加强网络管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努力创新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依法保护国土资源,提高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水平,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继续推进绿色工程,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认真做好城市、重点流域和区域的环境保护。(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加强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强化以监督行政执法责任为重点的政府法制监督,加大行政复议工作力度。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主动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城市社区民主建设,继续推行村务、乡镇政务和厂务公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加强各级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高效廉洁政府。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努力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继续深挖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和抢劫等多发性犯罪;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依法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努力化解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推进法律援助,不断完善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的机制。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把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从法制上、体制上、机制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标本兼治,着力治本。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我约束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有效的服务、监督和管理。继续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文化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骗税等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体制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加大对食品、药品、农资等商品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继续组织开展以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为重点的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改和监控,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和废弃物处置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快制定安全生产配套法规、规章,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增强职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第九届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本届政府的届满之年。在这一年里,我区各级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自治区党委的直接领导和全区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增长14.2%;外贸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增长33.6%;实际利用外资6.85亿美元,增长18.9%;财政收入30O亿元,增长lO%;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6亿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增长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7.0‰。2002年的这些成绩,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区长期的工作积累,特别是十五大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五年来,全区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817.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437亿元,年均增长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3928元提高到2002年的5062元,并于1999年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163.58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0亿元,年均增长12.9%,占GDP的比重由9.0%提高到12.3%。财政支出由1997年的173.9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402.32亿元,年均增长18.3%。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社会事业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31.9:33.8:34.3转变为2002年的24.2:34.9:40.9。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由0.65:1提高到0.83:1,特色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加快,畜牧水产业比重逐年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初见成效,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取得积极成效。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旅游、通信、交通、运输、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成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各地特色经济发展加快,优势经济带正在形成,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投资规模增势强劲,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我们坚持中央确定的扩大内需的方针,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97年的479.8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835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418亿元,年均增长11.7%,是我区历史上固定资产投资最多的时期。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投资增加。技术改造年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重点项目增多,五年间共实施自治区重点项目202项,总投资额2672亿元。桂林至北海、钦州至防城港、宜州至柳州等高速公路,南昆铁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南宁机场扩建、南宁至广州千吨级航道、防城港9—10号泊位以及南宁——广州、南宁——昆明大容量微波骨干光缆通讯干线网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胜利竣工。六景至兴业、桂林至梧州、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和南宁至友谊关高等级公路动工兴建,县县通二级公路工程和乡镇通油路工程进展顺利。全区公路里程由1997年的45378公里增加到2002年的570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193公里增加到849公里,一级公路由189公里增加到467公里,二级公路由1670公里增加到5315公里。通乡镇油路里程由1997年的8361公里增加到2002年的14480公里。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997年的1958.2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3450万吨。南宁、柳州、梧州、桂林、贵港等城市新建城市防洪堤150公里,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沿海地区新建高标准海堤50公里,实现了零的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明显改善。1998年至2002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66亿元,是建国以来至1997年以前总投入的1.3倍。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以及平果铝氧化铝二期等国家重点工程胜利开工。西南出海通道框架基本形成,西电东送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广西大学“211’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广西
师范大学图书馆、区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大楼及第二附属医院等大型社会事业、公益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使用或基本完工。一批事关全局、影响走势、对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关键性作用的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以退耕还林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展开。五年实施退耕还林面积258万
亩,造林面积1760万亩,建成沼气池134万个。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区农村基层公共基础设施、乡村中小学、县乡卫生医疗防疫、村级图书室试点和乡镇文化站等建设,包括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机关在内的办公、住房、道路、供电、供水等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投资额达20余亿元,建设内容包括24件实事、大小项目共18472项的边境建设大会战项目全面竣工,边境地区揭开了加快发展的崭新一页。——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整顿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如期实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1999年以来一直实现盈利。柳微、柳钢、华锡、南化、南糖、贵糖、玉柴等一批骨干企业已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框架。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取得成效。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自治区及地、市、县、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得到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企业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财税、金融、投融资、住房以及粮食流通体制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五年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额104亿美元,其中出口72.8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利用外资保持一定规模,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2.2亿美元。国际旅游业发展迅速,五年来共接待入境游客509万人次,创汇11亿美元,创各时期最好水平。对外交往领域扩大,各项交流日趋频繁。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提前一年完成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地区茅草房改造基本完成,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面积分别由1997年的16平方米和20.5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的20平方米和25平方米;自来水和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大幅度提高,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多彩。通过发展经济和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市地县财政供养人员年人均可用财力有了较大的增加,自治区对地市县的财力补助由1997年的44.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46亿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两个确保”和“低保”得到较好落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97年的101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737亿元。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环境进一步优化,促进发展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市场经济观念、对外开放意识和加快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科技与经济相结合迈出新步伐,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有新的提高。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基础教育得到加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有较大提高。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由1997年的4.67万人扩大到2002年的13.88万人。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低生育率继续得到巩固。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有新的发展。民政、统计、审计、工商管理、技术监督、药品监督、海关、检验检疫、地震、测绘、气象、水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修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三五”普法顺利完成,“四五”普法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稳步推进。政府立法工作、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水平有新的提高。五年间政府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37件,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的行政规章36件。政府还制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一批政策性规定。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力度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打击严重刑事和经济犯罪、扫除“黄赌毒”和各种黑恶势力、与“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等取得新成效。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安全生产形势有良好转机,处置地方金融风险取得明显成效。驻桂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在抢险救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成效显著。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些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又从总体上增强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支持能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产业、产品竞争力总体上不够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财源基础不够牢固;工业规模不大,质量效益和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有待提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城镇居民生活困难,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安全生产隐患不少,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腐败现象依然存在,群众对一些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仍不满意,等等。这些,都与自治区人民政府许多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有关系。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既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成绩来之不易。实践证明,这些年我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完全正确的。全区各级政府在实际工作的组织、指导上,始终注意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坚持在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和结构调整相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努力走体现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和自身特点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不断增强全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妥善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条不紊地推进各方面改革和发展。——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断夯实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们十分注意既立足当年增产增收,又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在确保任务完成的同时,努力从各方面不断夯实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牢固基础。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中、近期规划和区域布局以及重大政策措施等基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制定了全区“十五”计划、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一批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从宏观上把握和推进了全区的发展。加强水利、电力、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环境。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经济、特色经济,推进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升级,推进产业结构和其他方面结构的调整,不断强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产业基础。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各项社会事业,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全面推进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的生机活力。改革开放是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几年,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稳妥地推进改革,有效地促进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扩大同国内外各地区的经济技术和其他各方面的交往与合作,积极到竞争、开放的市场中去组织生产要素,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坚持依法治桂战略,提高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这几年,我们坚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努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政法规体系。加强行政执法工作,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加强与工、青、妇、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努力扩大基层民主,不断推进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改进作风,在工作的落实上下功夫。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党委关于从严治政、廉洁从政的要求和部署,在1998年5月召开的本届政府第一次全会上,我们提出:要按照“坚强团结、开拓务实、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五年来,我们一直按照这一要求来开展政府工作。我们始终注意用党的基本路线统揽全局,努力把握好政府工作的原则和方向。坚定不移地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的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认真把区党委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具体化,确保党委的重大决策在政府工作中得到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实效,力戒虚浮,努力做到思想求实、作风务实、工作扎实,多办实事。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注意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努力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廉洁自律,从严治政,努力以良好的政风取信于民。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五年任期已满。在这五年时间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了全区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第九届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海内外所有关心帮助我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作出了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到2005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到建党一百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加快向富裕生活迈进;到建国一百年时,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据党的十六大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区党委八届三次全会对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具体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区党委的总体部署,把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我区优势很多,潜力很大,具备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条件。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在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力争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为此,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指导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凝聚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实现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二)夯实基础,强化支柱,扎实推进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性地推进各项工作。坚持在调整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一条速度快、结构优、效益好、后劲足、竞争力强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为此,要紧紧抓住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不断夯实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产品的优化升级。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规划论证,大力抓好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引进、培育和发展制造业,增创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依托优势资源,发挥比较优势,高起点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群。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大交通、大流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一批联系东南亚、辐射我国西南及其他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快建设一批旅游精品项目,增强旅游的支柱产业作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三)完善布局,优化环境,努力拓宽跨越式发展的空间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完善生产力布局,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促进市场要素的高效配置。为此,要更加密切五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互相涵盖、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市场纽带,依托现代交通网络,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加快开发沿海地区、中心城市、沿边和邻周边省地区、交通主干道沿线地区、优势资源富集地区及国家大型重点骨干企业所在地区,形成围绕中心城市布局的城市经济圈,以及沿海、沿边和沿交通主干线布局的产业经济带。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西南出海通道,加快构建经我区连接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努力把我区构筑成为中国走向东南亚的重要的桥梁和基地。加快完善出海、出边、出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流动。加快西电东送基地建设,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构建良好的基础环境。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开发开放、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美、安全的人居环境,努力改善软环境,不断增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综合支持力。(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优化跨越式发展的体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努力推进市场化进程。为此,要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方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结构优化,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引导,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著名品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进外资和国内资本,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坚持以质取胜,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培育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国际化。充分发挥我区优势,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我区近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各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南北钦防沿海地区要增创优势,发挥对外开放的龙头作用。我区兼具东部、西部省区的双重属性,要全面加强同各兄弟省区市的联合与协作。(五)实施科教兴桂战略,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此,要大力实施科教兴桂和人才战略,激发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能,培育支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体系。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成人教育,鼓励、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形成九年义务教育牢固、院校学科结构合理、多元办学体系完善、各类人才辈出的新的教育局面。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教育保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发展先进生产力。努力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精细化工、新材料、环保技术等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掌握核心技术,带动我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推动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性及配套技术进行攻关和推广应用。继续实施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计划。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加快人才的市场化配置进程。加强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资源的保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以先进文化支持和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六)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优化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制环境。为此,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各级人民政府要自觉地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进一步丰富民主形式,推进和完善村务、厂务、政务公开,扩大公民对公共事务管理的有序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城市居民自治。加强对行政司法工作的监督,抓好行政司法队伍的建设,提高依法治桂水平。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历史性的战略任务。必须按照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区党委八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规划,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和实现。
三、2003年工作的建议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今年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认真贯彻中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增长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议今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外贸出口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95‰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扩大内需方针及其他一系列政策和原则,坚持区党委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思路,坚持实践证明是正确有效的指导方法和作风。要正确处理好速度、效益和结构的关系,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在抓好发展的同时,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抓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抓好当年发展的同时,着力构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和基础,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搞好优势农产品布局,引导特色农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积极发展优质稻和名特优新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园艺产业以及高产高糖甘蔗。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瘦肉型猪、优良草食动物、奶水牛、名优水产品,进一步提高畜牧水产业的比重。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抓好退耕还林工作,在搞好生态林建设的同时,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的经济林。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抓紧制定、修订农产品地方标准,制订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努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年内自治区和各地都要抓一批标准化生产试点。大力培育和扶持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围绕优势农产品,开工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加工项目,发展规模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强龙头企业对发展农产品的带动能力和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力,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种协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强化以科技、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市场经营模式建设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着力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抓好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和重点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向小城镇集中,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以及农村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推进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切实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继续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和预警工作,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企业改革整顿成果,抓好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技术、产品和管理创新。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群体,扩大产品的市场容量。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制定产业导向政策和重点技改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重点改造提升制糖、有色金属、机械、水泥、钢铁、医药、烟草工业等,重点抓好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和促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化发展的项目,加快市场急需产品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培育和发展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抓好铝工业、汽车机械、林浆纸一体化以及水电、食品、医药、石化工业等新的支柱产业建设。加快南宁、桂林、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海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加快沿海工业园区和柳州新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的建设,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并逐步推进南宁、柳州、防城港、玉林等地物流业的建设,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型物流企业。完善全区旅游开发布局,加强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抓好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促销,扩大旅游对外开放。继续积极引导、规范和促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加快发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卫生保健、体育健身等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信息、会计、监理、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二)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保持我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和投资效益不断提高,是使我区经济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的重要措施。要更新观念,强化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更多地运用市场的办法筹措和运作建设资金。围绕我区的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培育壮大投资主体,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拓展投资的承载空间。充分把握好明年国家继续发行建设国债并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发挥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我区优势资源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统筹规划、改进方式、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进一步管好用好政府性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布局,调整投资结构,确定投资重点,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关系我区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性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六景至兴业高速公路和钦州港二期工程。加快推进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水任至南宁和南宁至友谊关高等级公路、桂林至梧州和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县际二级公路和乡镇通油路工程。加快南宁、柳州、梧州、桂林、贵港等重点防洪城市和沿江重点城镇的防洪工程建设。梧州市东区防洪堤工程上半年一定要确保竣工。退耕还林工程要加快推进,并进一步扩大范围和规模。积极落实建设条件,新开工建设北海电厂、全区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等一批项目,力争新开工建设洛湛铁路广西段、长洲水利枢纽等项目。深化对沿海港口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的规划和建设的研究工作。积极支持产业发展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平果铝氧化铝二期、南宁烟草制丝技改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快柳江造纸厂全漂白化学竹浆等在建工程建设;新开工平果铝电解铝二期工程、桂西氧化铝一期工程、玉柴年产十万台柴油机项目、贵糖公司生活用纸技改工程、水牛奶业综合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力争开工沿海大型纸浆厂等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工程。合理安排社会发展项目。继续加强广西大学“211”二期工程建设,抓好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民族学院教学大楼、广西科技大厦、广西民族博物馆、自治区图书馆改扩建等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公共设施及公检法等方面在建和新开工的社会发展项目,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提升社会设施水平。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有市场、有效益的基础上,各地也要努力争取上一批重点项目,以拉动当年经济增长并积蓄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投资与项目管理,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的宏观调控,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支持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投资和项目建设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改善环境、提高经济社会承载能力为重点,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加强以中心城市和自治区重点镇总体规划的修编为重点的城镇规划工作,加快中心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南宁江北东堤和西堤堤路园工程、柳州市东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广西师范大学三里店校园扩大工程、北海银滩旅游区(中区)改造工程和梧州东区江滨骑楼城工程,加强玉林、贵港、钦州、防城港和百色、河池、贺州、来宾、崇左新建地级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建设资金运作方式,逐步完善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落实自治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继续发展五大经济区的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城市经济圈和产业经济带发展,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今年,要按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几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二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总结我区近年来企业改革整顿的经验,巩固其成果并进一步深化改革。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统一政策,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支持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继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要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的支持。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发展电子政务,今年要进一步建立并逐步完善全区党政机关电子政务网建设。同时,要积极稳步推进财政改革,着力构建公共财政。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全面落实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优化我区的所有制结构。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推进优势资源开发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对外开放,逐步放开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等领域。把更多更好的大项目通过多种方式招商引资。进一步改革招商方式,改进招商服务,抓好招商的跟踪落实,提高招商的效率。做好基础工作,更多地吸收、使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和各种社会团体资金。进一步改进对外商的服务,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投资软环境的改善。今年,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把加大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同建立出口商品基地结合起来,为扩大机电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作扎实的基础工作,扶持一批重点生产企业,建设成为外贸出口生产基地。结合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支持优质农产品出口。在继续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争取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落户广西;认真研究并运用好国家鼓励出口和调整进口的各项政策,支持外贸进出口增长。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区内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货物和劳务出口。(四)认真抓好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和增收节支工作认真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列入对各地经济工作的考核内容。坚持立足于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拓展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渠道。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开发非公经济、非农产业和社区、家政等新型服务业的就业岗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持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合理和有序的劳务输出。要重视做好下岗职工的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强化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管理,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强化对劳动力中介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切实保障社会特殊群体和特团家庭的基本生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巩固确保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的成果。我区财力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财政入不敷出的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增收节支对于我区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把建设支柱财源、优化财源结构的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夯实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强化税收征管,严禁各地各部门擅自出台优惠或变相优惠的税收政策,坚决制止擅自批准减税、免税、缓税和先征后返政策,对税收优惠政策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加强税收基础工作,提高税收征管水平。逐步增强自治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政权运转、工资发放、社会保障支出和法定支出。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制止奢侈浪费。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把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等支出中不合理的部分减下来。加大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力度,加强财政内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坚持财政“分级管理、分灶吃饭”的原则,提高各级政府依法理财的积极性。(五)努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民族教育。切实抓好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工作,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进程。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加快人才的市场化配置进程,引导人才合理流动;积极构筑人才小高地,着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加快建立新型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做好控制重大疾病和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基层文化建设,实施精品工程,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加强网络管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努力创新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依法保护国土资源,提高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水平,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继续推进绿色工程,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认真做好城市、重点流域和区域的环境保护。(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加强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强化以监督行政执法责任为重点的政府法制监督,加大行政复议工作力度。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主动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城市社区民主建设,继续推行村务、乡镇政务和厂务公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加强各级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高效廉洁政府。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努力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继续深挖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和抢劫等多发性犯罪;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依法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努力化解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推进法律援助,不断完善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的机制。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把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从法制上、体制上、机制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标本兼治,着力治本。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我约束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有效的服务、监督和管理。继续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文化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骗税等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体制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加大对食品、药品、农资等商品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继续组织开展以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为重点的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改和监控,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和废弃物处置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快制定安全生产配套法规、规章,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各位代表,当前,我区的各项工作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区党委确定了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发展目标,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拼博,开拓前进,为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第九届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本届政府的届满之年。在这一年里,我区各级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中央、xx的正确领导、自治区党委的直接领导和全区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增长14.2%;外贸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增长 33.6%;实际利用外资6.85亿美元,增长18.9%;财政收入30O亿元,增长lO%;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6亿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增长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7.0‰。2002年的这些成绩,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区长期的工作积累,特别是十五大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五年来,全区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817.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437亿元,年均增长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3928元提高到2002年的5062元,并于1999年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163.58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0亿元,年均增长12.9%,占GDp的比重由9.0%提高到12.3%。财政支出由1997年的173.9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402.32亿元,年均增长18.3%。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社会事业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31.9:33.8:34.3转变为2002年的24.2:34.9:40.9。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由0.65:1提高到0.83:1,特色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加快,畜牧水产业比重逐年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初见成效,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取得积极成效。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旅游、通信、交通、运输、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成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各地特色经济发展加快,优势经济带正在形成,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投资规模增势强劲,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我们坚持中央确定的扩大内需的方针,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97年的479.8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835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418亿元,年均增长11.7%,是我区历史上固定资产投资最多的时期。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投资增加。技术改造年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重点项目增多,五年间共实施自治区重点项目202项,总投资额2672亿元。桂林至北海、钦州至防城港、宜州至柳州等高速公路,南昆铁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南宁机场扩建、南宁至广州千吨级航道、防城港9—10号泊位以及南宁——广州、南宁——昆明大容量微波骨干光缆通讯干线网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胜利竣工。六景至兴业、桂林至梧州、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和南宁至友谊关高等级公路动工兴建,县县通二级公路工程和乡镇通油路工程进展顺利。全区公路里程由1997年的45378公里增加到2002年的570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193公里增加到849公里,一级公路由189公里增加到467公里,二级公路由1670公里增加到5315公里。通乡镇油路里程由1997年的8361公里增加到2002年的14480公里。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997年的1958.2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3450万吨。南宁、柳州、梧州、桂林、贵港等城市新建城市防洪堤150公里,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沿海地区新建高标准海堤50公里,实现了零的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明显改善。1998年至2002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66亿元,是建国以来至1997年以前总投入的1.3倍。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以及平果铝氧化铝二期等国家重点工程胜利开工。西南出海通道框架基本形成,西电东送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广西大学“211’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区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大楼及第二附属医院等大型社会事业、公益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使用或基本完工。一批事关全局、影响走势、对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关键性作用的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以退耕还林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展开。五年实施退耕还林面积258万亩,造林面积1760万亩,建成沼气池134万个。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区农村基层公共基础设施、乡村中小学、县乡卫生医疗防疫、村级图书室试点和乡镇文化站等建设,包括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机关在内的办公、住房、道路、供电、供水等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投资额达20余亿元,建设内容包括24件实事、大小项目共18472项的边境建设大会战项目全面竣工,边境地区揭开了加快发展的崭新一页。——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整顿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如期实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1999年以来一直实现盈利。柳微、柳钢、华锡、南化、南糖、贵糖、玉柴等一批骨干企业已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框架。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取得成效。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自治区及地、市、县、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得到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企业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财税、金融、投融资、住房以及粮食流通体制等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五年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额104亿美元,其中出口72.8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利用外资保持一定规模,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2.2亿美元。国际旅游业发展迅速,五年来共接待入境游客509万人次,创汇11亿美元,创各时期最好水平。对外交往领域扩大,各项交流日趋频繁。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提前一年完成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地区茅草房改造基本完成,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面积分别由1997年的16平方米和20.5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的20平方米和25平方米;自来水和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大幅度提高,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多彩。通过发展经济和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市地县财政供养人员年人均可用财力有了较大的增加,自治区对地市县的财力补助由1997年的44.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46亿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两个确保”和“低保”得到较好落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97年的101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737亿元。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环境进一步优化,促进发展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市场经济观念、对外开放意识和加快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科技与经济相结合迈出新步伐,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有新的提高。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基础教育得到加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有较大提高。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由1997年的4.67万人扩大到2002年的13.88万人。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低生育率继续得到巩固。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有新的发展。民政、统计、审计、工商管理、技术监督、药品监督、海关、检验检疫、地震、测绘、气象、水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修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三五”普法顺利完成,“四五”普法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稳步推进。政府立法工作、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水平有新的提高。五年间政府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37件,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的行政规章36件。政府还制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一批政策性规定。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力度加大,廉政建设和反~斗争深入开展,打击严重刑事和经济犯罪、扫除“黄赌毒”和各种黑恶势力、与“QQQ”邪教组织斗争等取得新成效。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安全生产形势有良好转机,处置地方金融风险取得明显成效。驻桂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在抢险救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成效显著。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些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又从总体上增强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支持能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产业、产品竞争力总体上不够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财源基础不够牢固;工业规模不大,质量效益和企业适应
第四篇: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1月1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陈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扎实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全区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调结构、强后劲、促改革、惠民生作为重中之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凝心聚力,克难攻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4万亿元,增长10.3%;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1.1万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亿元,增长13.3%;外贸进出口总额328.4亿美元,增长11.4%,其中出口增长20.9%;工业企业利润700亿元以上,增长25%。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向“两个建成”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解难题促发展,在复杂环境中经济较快增长。2013年的压力和困难是近年来少有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上半年之前连续6个季度下滑,部分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偏低,重点产品价格连续下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货物周转量增速均为十年来较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多次专题研究重点产业和园区、铁路、公路、机场、能源、投融资以及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稳定生产、扩大销售,努力破解稳增长难题,扭转了经济下滑趋势,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着力调结构促转型,在优化升级中产业稳步发展。以强工业、促旅游、重非公为抓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培育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增长点。农业稳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粮食总产量突破300亿斤,创8年来新高,糖料蔗、蚕茧、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实现增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造纸与木材加工业成为我区第9个千亿元产业,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高技术产业比重上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长超过30%,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长2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私营企业实有户数增长高于20%,非公有制工业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
(三)着力抓投资上项目,在扩大内需中积蓄发展后劲。突出抓好高铁、高速公路、港口、机场、能源、重点园区等建设,开展“民企入桂”活动,促进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开竣工。高铁运营里程1067公里,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开通运营12对高铁动车。新建成4条高速公路,其中2条通车运营。建成水运泊位能力2800万吨,其中沿海1700万吨,西江航运干线南宁以下Ⅱ级航道建成,全区港口吞吐量近3亿吨。南宁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主体完工,建成河池机场。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第1台机组投产发电,红沙核电站一期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9万千瓦。中缅天然气干线管道(广西段)建成投产,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全面启动。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等一批水利项目取得新进展,水库除险加固新开工810座、完工1048座。我区正式进入高铁时代,为下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着力抓机遇创优势,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动力活力。去年,中央提出“广西要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为我区确立了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向东开放,深化与西南、中南的合作,争取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密切与粤港澳的经济联系,开展“美丽广西港澳行”等系列招商引资和互访活动,签约一批高质量项目。扩大对东盟的开放合作,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中马两国投资合作的旗舰项目,加快建设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争取国家批准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规划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成功承办第1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中越青年大联欢等重大活动。加强桂台合作,赴台开展桂台经贸文化合作系列活动,第9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我区成功举办。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15项,下放审批权限152项,财政预决算公开、“营改增”、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金融改革、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等改革扎实推进。这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广西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五)着力推动协调发展,在优化布局中壮大特色经济。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沿海港口建设和提级改造,积极培育壮大临港产业集群,加强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同城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西江黄金水道通航能力,推动西江经济带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规划建设,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扎实推进桂西资源富集区建设,加快铝工业基地、水电和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蔗糖和锰工业基地的改造升级。各市县积极培育和扩大自身优势,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确定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思路和目标任务,大力促进产城融合、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南宁五象、柳州柳东、桂林临桂、梧州苍海、钦州滨海新城等城市新区建设,预计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45%,提高1.5个百分点。
(六)着力建设美丽广西,在加快发展中促进生态文明。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乡村环境卫生和面貌明显改善。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创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推动绿色循环发展,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加强火电、水泥、畜禽养殖等重点领域污染物减排工作。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境安全隐患大清查大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实施“绿满八桂”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1.8%。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和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保持良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定。
(七)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在改善民生中增进社会和谐。全区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2402.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5.3%,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民政、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分别达到51万人和82.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3%。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初步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分别增长9.7%和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2%。贫困人口减少85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提高到90%、78%和2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各项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稳定在97%以上。深入推进诚信计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建成15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国推出(数字)农家书屋,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农村危房改造23.7万户,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15.1万套、基本建成12.9万套。解决农村38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建制村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到82.6%。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部完成。大力推进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全面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扎实做好“一村一警”警务机制改革、社区矫正、普法教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八)着力加强政府建设,在改进作风中提高行政效能。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三服务”“四清理”解决一批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完善一批为民务实清廉的制度。深化政务公开,推进网络问政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压缩“三公”经费,自治区本级压减一般性支出1.3亿元,调整用于改善民生;停止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取消一批节庆、论坛、展会等活动。推进依法行政,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8件,制定政府规章13件。实行政府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认真执行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
一年来,外事、侨务、统计、审计、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海事、通信、邮政、供销、地震、地矿、人防、公安、司法、消防、保密、测绘、气象、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体育、决策咨询、参事、文史、哲学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繁荣发展。
在严峻复杂的环境下,我们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虽然增长略低于年初预期,增速有所放缓,但质量效益提升了,结构优化了,为我区调结构、促改革、强后劲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广西发展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增长的动力较弱,增加投入的难度加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化解过剩产能压力较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四风”问题还需深入整治。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工作,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决不辜负全区各族人民的期望!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目标的重要一年。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沿边开发开放进一步加快,为我区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重大机遇。围绕建设新的战略支点,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现代产业、金融服务、开放合作、城镇体系、绿色生态安全等六大支撑体系,区位优势“红利”和改革“红利”进一步充分释放,将为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期和提质升级关键期的广西增添新的发展动力。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乘势而上,不松劲、不懈怠,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努力开创一个更加崭新的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两个建成”为目标,以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为引领,实施“双核驱动”,强产业、夯基础、促旅游、兴教育,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之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化率46.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0万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86%。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有机遇、有条件、有潜力,但也有挑战、有难度、有压力,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努力工作,争取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以改革创新为统领,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关键在于改革创新,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潜能,破解发展难题,争创发展优势。重点推进以下方面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放、管”,自治区的行政审批事项,能减就减,能放就放,能取消就取消,坚决控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事项要依法管好。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实施民事登记制度改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把婚姻登记、农民建房审批、计生服务、养老医疗等事项,以授权或委托的形式向乡镇、街道办事处下放。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让市场更加公平开放透明,干事创业更加方便快捷。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放宽投资领域,研究制定公共资源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完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筹资区市联动机制,对铁路、公路等重大公益性项目,创新利用各种资源筹措建设资金。设立铁路发展投资基金。研究改革多部门之间相互前置的审批体制,提高审批效率。让投资领域更加广泛,融资渠道更加多样,投融资更加便利。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不变,在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前提下,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在农民自愿基础上,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按国家政策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让农民在改革中获得更多实惠。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营改增”扩围以及消费税、资源税等税收制度调整和改革,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扩大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推进重点支出与财政收支增幅或GDp挂钩的清理规范工作。完善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在中央进一步理顺与地方收入划分和支出责任后,合理划分自治区与市、县的收入范围,理顺自治区与市、县的支出责任。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所有市县级“三公”经费和部门预决算都要公开。推进自治区本级预算编列方式改革,清理、整合、规范现有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重点是建立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建立将政府性基金中应统筹使用的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机制,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力度。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使事权更加明确,预算更加透明,支出更加规范,让公共财政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加强跨境合作,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全面推广田东农村金融改革经验,加快建立面向县域经济和“三农”的金融机构组织、政银企(农)合作平台、政府投融资平台、农村社会信用、农村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和奖励激励等六大体系。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特色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先行先试,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城市低效土地再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只征不转”等改革,扩大试点范围。深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并与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相协调。坚持资源要素的市场配置,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统筹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增量与存量建设用地。使土地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土地收益分配更加公平。
深化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创建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建设资金保障机制,争取国家支持发行市政建设债券,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健全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合理收费机制。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使用制度。完善城市规划制定、实施、监督的地方性法规,强化规划指导和约束。破除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障碍,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城镇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
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度,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政企分开。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动国有大型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支持具备条件的自治区级企业开展跨国界、跨地区、跨所有制、跨企业集团联合重组,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探索建立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制度,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让国有企业发展更具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力量,非公活则经济活。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进一步清除市场准入障碍,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重大项目建设,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软环境。自治区扶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逐步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比重。自治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投向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让我区成为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的热土、创业的家园。
深化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深入落实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各项综合配套改革措施,自治区探索推进的改革,都可在经济区率先试行。推进重点园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组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探索试行负面清单管理,在重点园区逐步建立“以准入后监管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取消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审批,实行备案制。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改革的先行区和试验区。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医药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科技、文化、就业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改革,使社会服务更加多样化,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
(二)以现代工业为主导,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强则广西强,以更大力度发展现代产业,是增强我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壮大总量、调活存量、做优增量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工业强桂战略。重点支持汽车、机械、食品、电子、石化、有色金属等现代制造业,加快培育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新的千亿元产业,汽车、机械、石化产业成为两千亿元产业,食品产业成为三千亿元产业。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点园区建设,争取百亿元园区达到42个。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关联性强、成长性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力争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3家,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4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企业为主体建设技术进步和创新体系,培育一批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新增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30家、研发中心超过15家,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550家。建设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全年更新改造投资5000亿元左右。加强节能减排和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建设火电、水泥等行业脱硝工程,抓好酒精、造纸、淀粉、化工等行业废水治理,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继续淘汰一批水泥、铁合金、炼钢、造纸等落后产能。
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稳则大局稳,小康要同步,关键看农户。要继续打牢农业基础,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实施“粮安”工程,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50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养业,实施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甘蔗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建设带动性强的粮食、水果、蔬菜、桑蚕、油茶、香料、木薯、花卉、中药材、畜牧、海洋产品等一批农林产品加工物流企业和园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发展2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超、农校、农企对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支持发展良种繁育,切实提高水稻、甘蔗等大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强化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力争开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35座,完工595座。实施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组织与指导。
加快发展以旅游、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旅游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一业兴则百业旺。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区的特色和优势,要努力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把广西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加快构建以桂林为龙头,“桂林-柳州-来宾-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和“梧州、贺州-贵港、玉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河池”旅游发展带为骨架,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为核心,南宁、桂林、梧州、北海旅游集散地为支撑的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重点围绕建设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规划,启动实施桂林文化旅游产业城、北部湾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巴马长寿养生等一批重点景区景点项目,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涠洲岛路、水、电等建设,开展巴马国际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推进盘阳河流域环境整治与综合治理。突出建设20个特色旅游名县,打造一批旅游品牌。加大力度扶持旅游龙头企业,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适应高铁时代的需要,高水平开展旅游策划、宣传和营销,面向市场、面向大众、面向国内外扩大旅游知名度。全区旅游总收入2500亿元以上,增长25%。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命脉,要充分利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大力推进“引金入桂”“引银入桂”,争取更多的境内外金融机构落户我区。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兑换东盟国家货币挂牌交易。争取中国-东盟股权交易中心和互联互通投融资平台落户南宁,建设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鼓励并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区域性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推进民间资本参与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或城乡信用合作社改制,支持成立混合经济成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完善担保体系,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做大做强商贸业,重点在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等中心城市建设大型现代商贸综合体、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实施“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推动“中国智能骨干网”核心节点落地广西,打造与东盟商品双向进入的主通道。发展“南菜北运”专列和广西农产品全冷链果蔬运输专列,建设连接东盟、辐射内地的物流通道。同时,发展文化、会展、信息、中介、健康养老、家政等各类服务业,挖掘农村消费市场,培育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
(三)以交通能源为重点,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实则支撑牢,完善基础设施仍然是我区今后一段时期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抓好“通、畅、联”。“通”,就是要打通连接全国骨架网络的铁路、公路通道,打通往北、往东、往西连接周边省份的断头路和对接东盟的国际大通道。“畅”,就是要改造提升各类交通设施水平,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和通达程度。“联”,就是要建设综合运输枢纽,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联接,逐步实现“通道成网”和无缝对接。为此,要抓好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铁路方面:以南宁为中心,建设形成“12310”高铁经济圈,即1小时通达南宁周边城市,2小时通达全区设区市,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10小时左右通达国内主要中心城市,建设贯通东部、西南、中南,连接国家沿海铁路的货运大通道;新开工合浦至湛江、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铁山港铁路物流中心、柳州火车站扩建等5个项目,力争开工防城至东兴、柳州至肇庆(广西段)铁路,确保贵广铁路(广西段)等项目竣工投产,抓紧黔桂铁路扩能改造、贵阳至南宁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43公里。
公路方面:重点开工建设河池至百色、南宁至柳州改扩建、梧州外环等高速公路项目,建成桂平至来宾、岑溪至水汶、靖西至那坡、河池至都安、南宁外环等高速公路,新增里程375公里。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沿海港口方面:以建设千万标箱现代化港口为目标,提高开放合作程度,加快大能力泊位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推进物流、港口服务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增强对西南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建设钦州港大榄坪12-13号泊位、北海铁山港西港区5-6号泊位等项目,建成钦州大榄坪南作业区北1-3号泊位等项目,推进钦州港30万吨级支航道、金鼓江航道一期、北海铁山港10万吨级航道、防城港企沙南作业区进港航道等航道建设。航空方面:以打造中国-东盟国际航空区域性枢纽和航空经济产业基地为目标,建设以南宁、桂林机场为中心的航线网络,加快实现“全国通”“东盟通”,确保南宁机场新航站区按期建成使用,开工建设桂林机场新航站楼,加快梧州机场迁建、北海北部湾新机场和玉林机场的选址和前期工作,争取建设若干个通用机场,大力发展空港物流,培育壮大航空经济产业。
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扩大能源供给总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确保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竣工投产,加快钦州电厂二期、红沙核电站一期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神华北海能源基地、防城港电厂二期、中石油钦州原油储备库一期第二阶段工程,全年新增装机容量65万千瓦;推进县县通天然气工程,新增贺州、玉林等6个市和藤县等10个县通达天然气管线,年底实现全部设区市和37个县用上天然气,县县通覆盖率达到49%。加强电网建设,加紧“十二五”后两年电网规划项目建设,尽快实施沿海电源送出工程,完善城市配网网架,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稳妥推进主电网与地方电网联合重组。抓好产电结合,重点推进百色、来宾铝电结合试点。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基本建成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川江水库、小溶江水库,续建斧子口水库、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等工程,规划建设桂西北治旱及左江治旱工程,解决38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河堤及护岸工程260公里,海堤15公里。
(四)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促进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围绕重点领域,继续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融资工作,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性作用。优化投资结构,鼓励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教育、生态环保等领域,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572项,开工130项,续建251项,投产83项,预备开工108项,完成投资2033亿元。向社会发布第四批引入民间资本项目,力争民间投资8500亿元。创新项目推进方式方法,完善自治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加快已列入“十二五”规划后两年开工的项目前期工作,研究规划“十三五”新的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服务业项目。加大财政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在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办大事、解难事。
(五)以“双核驱动”为引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建设,尽快形成“双核驱动”的战略格局,打造开放发展的新引擎,促进“两区一带”协调发展。
全面提升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水平。围绕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目标,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推进与国内外大型港航企业合作,加快港口设施建设,扶持培育通往东盟、欧美日韩的班轮航线,全面提升港口建设管理运营水平。壮大临港产业集群,重点扶持石化、电子、新材料、造纸、有色金属等产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使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互匹配、互动发展。加快交通、通信、金融和社会保障同城化,推进产业差异化发展。加强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合作,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战略合作先行区和开发开放重要窗口。
加快建设西江经济带。以国家批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契机,按照现代化内河港区的标准推动西江航道、船闸、码头、集疏运体系建设,重点加快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老口航运枢纽、贵港二线船闸、左江三级航道、梧州塘源紫金村码头一期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黄金水道通航能力。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建设西江综合保税区。优化沿江城市产业布局,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工食品、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陶瓷、建材、汽车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水平的园区,重点推进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等特色园区建设。推进两广经济一体化,加强跨省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产业合作水平。探索建立珠江-西江流域生态保护机制,确保沿江生态安全。
推进桂西资源富集区开发建设。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百色新山铝产业示范园、平果铝铝基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崇左生态锰业示范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产业,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旅游扶贫试验区,发展壮大中医药、高海拔经济类农作物、碳酸钙、朗姆酒、茧丝绸等特色产业,培育节能环保、生物质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进滇黔桂石漠化片区综合治理。编制《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六)以人为核心,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拉动投资、改善民生的最大潜力所在。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以改革体制机制为保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两条腿走路”,优化城镇布局,推进产城融合,一方面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增强其吸纳和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把发展中小城市、小城镇作为优化城镇结构的主攻方向,实施大县城战略,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制定实施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以南宁五象、柳州柳东、桂林临桂、梧州苍海等新区为重点,推进中心城市建设,使城市新区尽快形成规模,其他设区市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吸纳人口,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力。培育中等城市,开展城镇化示范县建设,逐步将城区人口超过10万的县(市)培育为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重点镇,提高县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集聚人口和服务“三农”能力,开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经济强镇、特色名镇,发展一批建成区人口5万-10万的重点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完善城镇交通路网系统,加快建设南宁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完善城镇给排水、电力电信等设施,加大城市老城区、棚户区、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改造力度,提升城市应急防灾能力。继续实施村镇规划集中行动,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邮政网络等配套设施,推动城镇市政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七)以新的机遇为动力,掀起开放合作新高潮。
广西最大的优势在于区位,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开放。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强谋划,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创新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打造中国—东盟合作新高地,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加快建设开放合作园区。年内建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三纵三横”主干路网,引进并开工一批高技术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两国双园”互动发展。推进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等建设。实施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行区产业布局。研究规划建设信都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快连接西南中南的通道建设,扩大与西南、中南的开放合作,共建临海产业园。提升物流体系功能,推进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升格为综合保税区,建好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一期、钦州保税港区二、三期并通过国家封关验收,加快凭祥综合保税区扩容提量。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口岸通关一体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积极谋划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这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广西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途径。要抢抓机遇,主动参与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暨第8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争取建立国家级海洋研究所,建设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打造港口合作网络和临港产业带,推进港口航运和产业合作,加强海上互联互通。抓好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友好城市和人文交流圈,推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圈。以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为平台,积极开展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前期工作。
扩大沿边开放开发,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拓展周边经贸交流合作,加快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争取设立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抓住国家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的机遇,推进南宁-崇左-凭祥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尽早完成东兴-芒街、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总体方案,力争今年获准开工建设,推进边境“两高、两铁、两桥”互联互通项目。抓紧边境口岸的升格报批,发挥口岸优势,吸引边境加工业聚集。加强跨境旅游等产业合作。
密切与港澳台的开放合作。以更大力度向东开放,向东靠拢,进一步发挥先进生产力对我区发展的牵引作用。加快出台支持港澳企业在桂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园区建设和项目引进、用地、融资、审批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推进与香港、澳门建立合作协调机制。优化港澳台企业在桂发展环境,加强港澳台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包装,对与港澳台合作的重大项目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加快项目落地。继续深化桂台经贸文化合作。
办好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完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场馆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扩大规模,拓展功能,丰富展会内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拓宽“南宁渠道”,使博览会和峰会成为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平台。
(八)以改善民生为目的,集中力量抓好重大社会事业发展。
从今年开始,我们将集中财力,重点解决教育等突出的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强扶贫、就业、社保、医疗卫生、文化等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加惠及百姓。
全面振兴教育。强桂必先强教,富民必先启智。从今年开始到2017年,多渠道筹措1000亿元以上资金,新建1000所以上学校,改扩建一批学校,下决心逐步改变教育落后的状况。今年启动新建幼儿园100所、义务教育学校80所,改扩建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项目800个,新建或改扩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70所,扩建高校项目30个,启动建设10个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重点支持建设20所示范特色中职学校、40个中职专业实训基地,筹建北部湾大学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9万名左右的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继续对29个(县)集中连片国家试点地区和12个(县)自治区试点地区的100万名以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市县扩大试点范围,对全部中职学生实施免学费,对11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要树立“不建楼堂建学堂”的理念,让“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真正成为各级政府的实际行动。
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加强扶贫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使扶贫更有活力,更有实效。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扩大“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覆盖面,积极开展旅游扶贫、边境互市贸易扶贫、农业科技扶贫,推进“雨露计划”,扶持更多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将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完善脱贫激励机制,在保持原有扶贫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对提前脱贫的片区县、重点县给予奖励。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竞争性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机制,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参与扶贫开发。建立到户扶贫机制。实行差异化扶贫考核。力争今年减少贫困人口80万,新建贫困村屯级道路1000公里,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贫困群众走向富裕的梦想逐步变为现实!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系列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和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劳动者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动员社会力量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边境地区0-20公里边民、失地农民、库区移民、新型扶贫开发等专项培训工程。加快推进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建设,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网络自治区、市、县、乡联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确保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引导城乡居民长期参保续保。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加快实现全区社会保障“一卡通”。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为农民提供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房屋损毁等保险服务。改造农村危房15.6万户,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2万套、基本建成10万套,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将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解决乡镇中小学教师、卫生院职工、石漠化片区居民等群体的住房困难,以及新就业群体阶段性居住问题。加强社会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社会福利、养老、慈善、减灾救灾等工作。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弘扬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提高文化软实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城乡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15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推进“国门书店”建设工程,建设200个示范(数字)农家书屋,力争完成20万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任务。开工建设南宁五象新区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和广西艺术中心。加快灵渠、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发展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业态。挖掘广西民族文化遗产,打造民族文化精品,继续提升“漓江画派”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实施文化睦邻工程,加强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承办好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确保全区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稳定在97%以上。建立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医疗应急救助制度,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范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快推进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效防控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健全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落实国家关于调整完善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诚信计生。
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坚持为民办实事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筹措资金460亿元,实施社保、健康、教育、强基、安居、土地整治、农补、生态、文化、交通等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
三、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强化对宏观经济形势、就业、物价等情况的研判,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统筹协调和服务工业企业产运销,加强重要商品储备管理,提高煤电油气运的调节和保障能力。制定和完善有序用电预案,优先保证民生、农业和重要单位用电。加强价格监管,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强化部门的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切实加快支出进度。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分析和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
(二)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和“质量兴桂战略”,加强商标注册和商标专用权保护,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逐步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三)加强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以保障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支出体制,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的支出,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广委托、承包、采购等公共服务模式。鼓励和吸引各类慈善组织、基金会等民间组织发展公共服务事业。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优则广西美。要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启动全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推进珠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农村能源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启动边境一线“绿边”行动计划,全年全区植树造林350万亩。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按照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推进,加快实现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目标。加强重点江河、水源地保护和重点重金属防控区域等重要污染源治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建设,力争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80%以上。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船舶污染和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设区市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水平。深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大清查大整治。完善环境保护考核指标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考核机制。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我们一定要在加快发展中保护好生态环境,留给百姓和子孙后代一片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五)加强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广西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建立健全高效联动的立体化防控网络,启动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网络安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强化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督促检查和应急处置。
(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强化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加强政务公开,推进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和行政权力透明运行。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依法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七)加强作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改进作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各项政策规定,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努力建设廉洁政府。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深化民主评议活动。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继续开展好“三服务”“四清理”活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相关制度。树立新的政绩观,完善考评奖惩机制和激励办法,把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生态效益、政府债务管理等指标和实绩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确保边海防安全稳定。依法保障公民特别是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宗教、决策咨询、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水文、测绘、参事、史志、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尽职尽责,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区建设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十一)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2)教育惠民工程。①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治区财政安排普通高中助学金3500万元,资助3.5万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②资助中职学生学费。自治区财政安排9000万元,对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库区移民、扶贫异地安置家庭、城镇低保人员、农民特困家庭子女、退伍士兵、国办福利机构大龄孤儿等特定人员给予学费资助,资助6万人。③资助中职学生第三学年生活费。自治区财政安排2000万元,对中等职业学校难以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获得稳定收入的特定专业学生继续给予第三学年生活费资助,资助1.3万人。④设立自治区人民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自治区财政安排1000万元,对品学兼优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进行奖励,奖励5000人。⑤资助大学新生入学。自治区财政安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补助经费1000万元,对考上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给予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资助,共资助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