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xxx,男,现年34岁,xxx县xxx镇xxx村人,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3月任xxx村支部书记。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上学期间就立下志向,发誓要挣大钱,摆脱贫穷。由于家境困难,高中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回家后,看到许多农民在一成不变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靠天吃饭,日子
毫无进步,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要想富裕起来,必须开拓新的途径。经过认真考证,根据xxx村的村情,我觉得搞规模养殖是一项前景可观的项目。说干就干,1998年,我筹资1万元,在村中第一个建起了可养殖百余头猪的养殖场,一年下来,盈利达15000元。自己致富以后,不忘向群众传授致富经验,帮助群众上项目,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2001年,我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村集体经济一度停滞不前,上级各项扶贫项目进不了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恰逢村支部换届,因我在村中有一定的基础,在换届中我被选任支部书记。上任后,我把给群众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多次召开支部、村两委、党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带领两委成员走千家万户,收集群众意见,然后根据本村的实际,制定出村经济五年发展规划。四年来,先后引资800多万元完成了500亩农田高产开发任务,建起500亩农业高产科技示范园一个,发展养殖专业户50家,新建大型养殖场5个,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群众收入大幅提高。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针对前任村班子不团结、村情不稳定的现实,我首先大胆地调整了村两委干部,建立了一套长效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分工,村两委成员人人有责任、有目标、有事做,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我还经常找老支书,老党员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对村里各项工作的支持,使他们团结在村两委的周围。我时常告诫自己:作为支部书记,不单是党员的书记,也是全村父老乡亲的书记,密切联系群众,关心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人心齐了,矛盾少了,经济才能发展,群众才能富裕。
2004年年初,禽流感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陆续爆发,疫点周围几公里内的家禽都要全部宰杀处理。消息一经传出,村内养殖户顿时乱作一团。在关键时候,我立即召开各种会议,并通过养殖协会,及时全面传达党的有关政策,消除群众的恐惧心理。同时,我邀请专职防疫人员到村里进行逐家逐户、逐个养殖场统一免疫检疫,并建立疫情检测报告制度,每天两次对检测结果进行上报。那些天里,我一天休息不到五个小时,经常两眼布满血丝。随着疫情的结束,压力没有了,我却病倒了。时时关心群众的疾苦,使我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步提高,说话越来越有份量了,群众也更信任我了。
全村稳定,班子团结,仅仅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才是硬道理,保证发展才是关键。发展什么?怎样发展?这个严竣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有了问题就要寻求答案。于是我开始调查研究,上访下问,对比先进找差距,还多次请示县、镇领导,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最后终于确定了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到2007年,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发展养殖专业户100户、种植专业户105户,建立大型养殖场10个,年出栏生猪达到10000头,让xxx村成为豫西地区著名的商品猪生产基地,加大投入对当地的猪、牛、羊、鸡等畜产品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为了使村民有钱花,我以养猪为突破口,以此带动养牛、养羊、养鸡事业的发展。我先后到正阳,到新乡、到郑州,精选品种,并与宜阳荣昌公司挂钩,实行“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引导村民转变养殖观念,扩大对外影响。2003年村支部邀请农业专家多次到村开知识讲座,指导养殖,并及时与镇信用社联系,争取农户贷款20万元。农民有了正宗的优良品种,有了先进的饲养方法,再加上信用社贷款支持,心里负担没有了,经济效益也一路攀升。养殖户董孬,2005年上半年共售出商田猪100余头,仅此一项,实现纯利润2万元,像董孬这样的专业户我们村现在已发展到了60户。村里每年都为市场提供万余头商品猪。2003年,我村被河南省定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同年,我们还与洛阳城研种业有限公司联姻,建成200亩蔬菜塑料大棚,专门栽培新品种,进行适季和反季节蔬菜种植,并引资20万元上马了500亩烟水配套工程,通过土地返租,保证效益的方式,上百户村民由粮农变成了菜农、烟农。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改变该村落后面貌,近年来,我带领村一班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过两年努力,继洛阳城研种业有限公司落户之后,先后又有洛阳恒碧食品有限公司和县自来水公司到xxx投资兴业。这些公司的到来,不仅为我村群众带来了众多的就业岗位,更为xxx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群众望着村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想着一年比一年好的收成,数着口袋里越来越多
第二篇:村党支部书记xxx个人先进事迹
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xxx
“诚心为民,民必理解;真心为民,民必拥护”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反映出XX镇XXX村党支部书记XXX有一颗一心为民火热的心。从xxx年起他挑起XXX村党支部书记这个重担时起,他就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该树立起一名党员该有的形象,哪里需要他,他就会克服困难去哪去。
一、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班子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初到村时,他想要把村搞好搞活,头等大事就是要先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调动起领导班子成员创事业的积极性。他走遍了村中的每一个角落,找两班子成员谈心,走村串户的去了解村民们的各种情况,组织召开代表会、党员会,研究确定村中发展规划思路。详细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从制度上对村干部进行规范管理。“欲正人,先正已”,XXX带头严格执行,树立榜样,有什么错误,就马上当众检讨,自我批评,并进行即时纠正,三年来,发展党员9名,培养积极分子12名,后备干部2名,发展有文化、懂技术的一线党员4名。并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新建800多平方的村级活动阵地,配臵完善了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等,设臵了政治宣传岗、村务监督岗、扶贫帮困岗、纠纷调解岗、治安保卫岗、文化宣传岗等10余个岗位,为全村45名党员搭建了发挥作用的平台。二、一心为民办实事
赢得了两委班子成员的信任与支持是不够的,想要赢得更多群众的支持,心里就必须装着老百姓,一定要为村中的百姓做些实事,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实现”这是肖书记的话。
他首先认识到要便于统一管理,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全力铺设村级道路。为此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会议,研究和讨论道路铺设问题,在村级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经过村民自筹、向上级部门申请帮扶等多种方式,共投资50多万元,铺设了从xxx至xxx和xxx总长度8公里的水泥路。
路修好了,如何让整个村实现脱贫,改变过去的“输血”救济,从根本上寻求发展之路,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他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特色养殖富民工程为切入点,大力推进野山鸡养殖。经过村两委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确定了本村青年农民xxx带头示范,通过前后近两年的精心抚育,终于建成一个占地面积达200亩,年出栏30000只的野山鸡养殖基地。该基地总投资近30万元,改造村集体茶园面积200亩,通过采用孵化机人工孵化和野山鸡自行繁育的方法,使山鸡圈养成为现实,目前市场销售火爆,年利润超过60万元。
三、致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提高村民素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去年,在党支部带领、村两委积极带动下,经上级部门扶持、长廊建设帮助等多方筹措,筹集资金150多万元,新建xxx村民休闲广场一座,并陆续添臵了一批健身器材,如今的XXX村,少了麻将声、吵闹声,多了休闲广场里村民的说笑声。设臵了“农家书屋”,在村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书记想尽各种办法给予支持。每年“五四”、“六一”、“七一”等节日和农闲时间,他都会请学校协助,举办一些虽简单却又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活动,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加深,在村民中很受欢迎。
他还坚持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开展自管自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形成学法、讲法、守法的良好风气。同时,督促村委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防范、教育、调解、管理等措施落实到户。近几年来,XXX村没有出现刑事案件和重大事故。此外,还与村委会一同牵头,共青团、妇女、民兵组织配合,成立了村计生协会、妇代会服务队和治安联防队等群众组织,共同维护社会秩序。为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党支部在村里办起了农民科技培训学校,以农村远程教育播放、科技知识电视录像等形式,采取“逢六播放”制度,定期向群众传输农业技术,课按季节走,让科技走在前。为带领群众致富,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党员干部率先学习党的农村政策、每个干部学习一种农业技能,积极开展奔小康农业知识竞赛活动,使党员发挥表率作用,并引导村民发展致富项目让老百姓富了起来。
在以xxx为中心的党支部带领下,通过全体村干部的共同努力,XXX村各项工作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群众对村干部和党员的满意度也逐步提高。如今,XXX村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大局稳定,其他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受到上级和镇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于2007年被评为县级“平安创建示范村”,XXX村党支部连续4年被XX镇授予“五好村支部”光荣称号;他本人也于2008年被市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2009年被县委评为“一统三分”现场会先进个人,2011年被市委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连续6年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XXX同志以他一心为民的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党员干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赢得群众的信任,是党员干部的楷模。
中共XX镇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1999年12月,34岁的李华国接任云南保山市施甸县仁和镇菠萝登村党支部书记。菠萝登村有850亩稻田,1230亩山地,虽说是田,可三分之二是高坑田梯子田。一到雨季,田块常常出现坍塌现象,眼看金灿灿的稻谷就要丰收了可老天稍一变脸,那“煮熟的鸭子又飞走”的现象屡见不鲜。全村370多户人家,住的是简陋房,吃的是玉米杂粮,穿的是破衣衫。贫穷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全村人伸不直腰,讲不起话,喘不过气。
上任伊始,李华国深感责任重大。白天,他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深挖贫穷根源;深夜,不少人都进入梦乡了,他却还在灯下苦苦思索,分析比较捉摸治穷方案。经连续十多天的调查与思考,他终于拿定主意:搞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种植烤烟。在全村的党员会上,李华国感慨地说:“土地都下户十多年,可依然过的是贫穷落后的日子,这有损于党员的形象,我们人虽穷,但志不可短。一定要有愚公移山精神,苦战十年,把人畜饮水架好,把村寨道路打通,把产业搞起来,把群众引上致富道路。”新支书的话拨开了人们心中的迷雾,使大家看到了希望。经过组织人员考察、研究,他决定把传统种植粮食的田块改造成为大规模种植烤烟。为了带动群众,他承包了5亩地,带头示范种植,并向群众许诺,帮助群众向信用社协调贷款,向群众传授种烟技术。看着村支书敲开致富的大门,村民的心动了,纷纷行动起来加入种烟行列,成了原仁和乡十三个村中种烟最为先进的村。全村实现产值200多万元,人均1100多元,成了种烟大村和致富最快的村,而他成了“富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致富领路人。随着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投入,菠萝登村的烟叶有名气了,至今,全村承办替代烟叶进口示范样板,特色烟叶种植基地,与津巴布韦烟叶相提并论,打通了国际市场,成了用科技致富最快的村。
“钱袋子”鼓起来了,贫穷的帽子脱掉了,可吃水又成了村民一大困难。村改委后,如何把大龙沟清澈的水引进来,他集思广益,征询群众意见,最后决定集资架水。等把群众的集资款凑上来一看,仅有几万,差几十万,怎么办呢?他只好硬着头皮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求给予援助,一次、二次、三次,最后上级部门被他的诚心感动了,伸出了援助之手,全村300多户群众喝上了清洁干净的自来水。
李华国常说:“穷根子在于缺乏教育,要让孩子有书读、读好书。”,大明邑小学教学楼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建盖新学校,他多次到镇、县、市找教育部门给予支持。虽说得到了支持,可资金相差甚远。他在群众的“一事一议”会议中说:“建盖教学楼事关孩子们的安全和发展,大家一定要严肃对待,给予支持。”话虽不多,可村民们被打动了,自觉捐资捐物建校,使全校师生告别危房,搬进了新教室。看着学生们喜悦的笑脸,听着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他开心地笑了。
俗话说:“大干部、小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才是好干部,大支部、小支部,促进农民增收才是好支部。”为了提高烤烟烘烤技术,减少燃料,李华国带头做了烤炉,做智能化改造。多数烟农由于缺乏烘烤技术又不愿改造,结果烤出来的烟叶一团糟。李华国一边动员烟农改造,一边让农户到自己家中烘烤。他自己的烟叶因没及时得到烘烤,损失达1000多元。烟农觉得过意不去要给他弥补损失,可李华国笑笑说:“我怎么会叫我的烟农吃亏。”简单一句话,让村民们看到了一个心胸宽阔的支书,看到了希望。烟农们就此自觉改造了烤炉,使得270多只烤炉得以顺利改造,提高了农户的烟叶烘烤质量,增加了经济收入。
辛劳和勤奋,伴着李华国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年复一年,菠萝登村随着种烟规模的不断扩大,村里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本人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烤烟先进工作者”、“农村‘双带’优秀共产党员”。
第四篇: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X同志于1993年至1997年6月任村妇代会主任,199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7月在村委班子换届村民直选中以绝对优势票数当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4月经“两推一选”兼任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年7月被推举为村党总支部书记。XXX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烤烟生产,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一
1992年,当地党委、政府号召群众发展以烤烟生产为支柱产业的短、平、快致富项目。当时愿意接受这一新鲜事物的群众并不多,XXX作为一个在村里少有的高中生,极想改变穷面貌,认为党委、政府的号召是对的,便带头在自家田种下了4亩烟。由于当时没有掌握好种植和烘烤的技术,也缺乏经验,她种下的4亩烟与其他烟农一样,不仅没有利润反而赔了本。1993年,种烟的人更少了。但是,XXX铁定了种烟的决心,她坚信,走烟路一定有奔头。于是,她狠下一条心誓把烤烟种好、种出效益来,给群众开辟一条致富的路子。她又毅然种下8亩烤烟,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她精心护理,勤于钻研,基本掌握了烤烟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所种的8亩烤烟除化肥、农药等成本外,纯收入8844元。尝到甜头后,她再扩大种植面积,种到12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不但自己扩大面积,还深入动员群众,激起了全村群众种烟的热情,1994年全村种烟面积首次突破1000亩。
但是成功之路总是充满着崎岖和荆棘,由于自然灾害、技术服务滞后和市场价格变动等因素的影响,种烟农户全线亏损,她种的12亩烟也只能抵本,极大的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多数烟农丧失了信心,有的还责怪XXX把他们引向“歧途”。在强大的压力下,XXX默默地承受着,但内心的一股犟劲永不言输,她坚信,党的号召是正确的,眼前的失败是暂时的。1995年,在家人的反对和一些村民的冷嘲热讽中,她又种下8亩烟。成功总是眷顾那些永不言败的人,这一年,她的纯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以前的流言诽语不攻自破,全村又掀起种烟热潮。自那以后,她每年种烟都在20亩以上,年纯收入达3万多元,是全乡烤烟种植大户。
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XXX种烟致富,就是依靠科技起家的,对于烤烟技术,她总是如饥似渴地汲取。1993年上级请来了国家烟草总局的两位专家常驻新圩乡指导烤烟生产,对XXX来说这真是天赐良机!她千方百计挤时间,找机会跟班学习、实践,又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每年上级有关部门编写的烤烟技术手册,她总是认真地读上三五遍,掌握其要领。对于新推广的技术和农药,是她第一个接受和使用,她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头脑不能停滞不前,要敢于接受新技术。”近年来,她参加的各类技术培训班20多期,1998年6月,拿到了XX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农民技术员证书》,每年都被聘为乡烤烟技术员或户籍管理员,把自己所掌握的烤烟技术,无私地传授给烟农。农友马开堂由于文化水平低,种烟技术较差,虽也种两三年烟了,可烘烤出的烟叶总上不了等级,收入不好。XXX得知情况后,把马家列入重点指导户,从播种育苗到大田移栽,从大田管理到烘烤把关,都认真地对其进行指导。1999年,他家种的5亩烟终于有了4600多元的收入,马开堂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逢人便说:“农主任是我家致富的引路人”。象这样的科技困难户全村共有15户,XXX都逐一进行指导和传授,使他们都获得好收成。作为村委主任,她默默承担着全村烤烟生产的技术指导。护理期间,她每天都要到烟地查看,发现病虫害,及时指导户主施药捕杀,发现有管理不规范的,她总是耐心地说服和教育指导;烘烤期间,她又深入烤房指导大家掌握好各个环节,注意适度火候,发现问题,马上解决,从而帮烟农解决许多技术上的疑难问题,使他们化险为夷,确保增收。
三
仅自己有钱还不算富,只有全村都富了,那才是真富。XXX身为村主任,总把这一句话挂在心上。她以自己的种烟收说服群众,深入各屯、各组逐户动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农户李朝开家里有劳动力3人,虽说是“粮满仓、油满缸”,可口袋里还是瘪瘪的,对种烟心存疑虑。1996年,XXX多次登门动员,开始时其妻子是同意了,可好事多磨,李朝开还想不通,怕种不好白忙活了不算还赔上本钱。XXX便拉上自己的丈夫一起去做思想工作,现身说法,分析种玉米和种烟的明细帐。最后李朝开才同意试种5亩。XXX动员一个,扶持一个,经常到李家了解情况,指导他做好各阶段工作,特别是烘烤技术,前两炉都是日日夜夜手把手给李家人传授烤烟诀窍,半夜三更还坚持起来指导其添煤、观察温度等。由于过度劳累,XXX倒在了烤房旁,被人抬到医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她还关心着李家的烟叶烘烤,叫丈夫继续指导李家,自己还每天过问烘烤情况。由于XXX的悉心扶持,李家当年就有3000多元的纯收入。自那以后,李朝开年年种烟,每年都种8亩以是,纯收入1万元左右。
当全村群众都参与种烟后,XXX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烤烟生产技术和经验,一一传授给农友们。为了便于指导和管理,XXX每年都从自家承包的责任田划出1亩左右,供附近烟农集中育苗,并积极做好辅导工作。她自己每年都多育4畦以上的备用苗,无偿地供应给缺苗的农户。据不完全统计,XXX近几年来无偿供给其他农户烟苗达19.2万株,价值4870元。在XXX的带动和影响下,~年新荣村种烟2510亩,烟叶收入达360.5万元,比上年增28万元,全村种烟户户均收入10678.4元,人均收入2391.2元,其中收入1.5-2万的有31户,新荣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成了富裕村。
四
XXX十分关心集体公益事业,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995年新圩中心小学获义教工程项目,但需群众筹资几万元,当时学校的自筹资金不足,时间又很紧迫,如不完成集资任务,项目将转给其他乡镇,学校领导非常焦急。XXX了解到此情况后,立即从自家筹备的建房款中拿出5000元垫付给学校,解决了学校的燃眉之急。2000年的全县边境建设大会战中,新荣村得到建设村委办公楼项目,但村委筹金缺口两万多元,XXX又带头拿出5000元,还动员村委班子其他成员集资2万多元,保证了村委办公楼的如期竣工并交付使用。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荣村的水利由于多年失修已多处损坏,极大的影响了本村烤烟生产的发展。据专家统计,一株烟在旺长期需水12斤左右,水利不通怎能种烟?又怎能保证烤烟生产丰收?为了使~年的烤烟面积有新突破,~年12月,XXX主动与乡政府联系,得到水泥补助20吨,组织村民对原有渠道进行清淤疏浚,共组织人力筑坝堵漏20多处,清淤6公里。她还组织群众维修机耕路8公里,方便了群众生产。今年4月份,正是烟苗旺长期,庞凌水库上游左渠道多处漏水,造成下游的200多亩烟田旱情严重,XX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亲自担起这条长约两公里水渠的管理工作,与丈夫一道连续10多天来来回回走在这条渠道上,一边排堵查漏,一边协调和解决群众的用水矛盾,从而保障了烤烟旺长期的供水,为烟农排忧解难。
XXX致富不忘众村民,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她家虽然致富了,可上有一个90多岁的老人,下有两个正读书的小孩,平时家里费用较多,但她省吃俭用,挤出资金扶持村里的困难户。村民黄永其等几家人因劳动力少生活非常困难,为扶助那几个困难户,XXX分别给他们各户2000多元作为生意本钱。当黄永其抖着手接过XXX送来的一沓钱时,一辈子从没见过那么多钱的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立誓要做好生意,报答农主任的扶持之恩。经几年的精心经营,如今那些困难户生意越做越兴隆,日子逐渐红火起来了。村民黄姆传一家6口人,只有一个劳动力,几年前是全村出了名的贫困户,每年都靠国家救济粮和借钱借粮度日。XXX为帮扶他家脱贫,送去300公斤粮食,资助1500元买来两头大母猪和喂养饲料,教给黄姆传有关养猪技术。现黄姆传每年都出售4批猪仔,今年又多养了4头大肉猪。在XXX的帮助下,黄姆传家年纯收入超5000元,脱掉了贫困的帽子。
党总是关怀着自己的优秀儿女。XXX辛勤的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翻开她几年来获得的20多本奖状,是多么令人鼓舞:1996年荣获全区先进妇代会主任,1997年荣获百色地区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获全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1年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当选为百色市第一届党代会代表、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第五篇: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韩瑛,男、汉族,生于1945年9月,现任韩庄村党支部书记。自任职以来,他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实践着一名党员的人生价值。几十年如一日,在他不断地努力和创新中,韩庄村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优异的成绩,韩庄村先后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韩瑛同志起到了组织和表率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开展理论学习,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韩庄村党支部在韩瑛同志的带领下高度重视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工作,把它作为加强党建的重中之重来认识和实践。通过集体讨论创建计划、学习有关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把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明确创建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扎扎实实开展学习活动。韩庄村党支部组织在韩瑛同志的积极引领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进行一次党员集体学习,集体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专题学习。充分认识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探索有效方法和途径,积极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二、强化阵地建设,创新产业结构发展模式。
韩庄村党支部立足实际,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载体,按照“内抓特色产业,外抓劳务输转”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建立产业协会的基础上成立协会党小组,提高了党员参与意识,发挥了党员的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对广大让人民群众的增收致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始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对群众做到能帮尽帮,从而架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
三、坚持与时俱进学习理念,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1、抓好常规培训学习工作。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韩瑛同志认识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也需要充实和不断提升知识和技能,才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利用村内广播和三句半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手段,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2、深化“创先争优”活动。韩瑛同志领导村干部带头学习研究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及实施途径。强调创先争优活动要与本村实际工作相结合,按照“五个好”、“五带头”的标准,树立先进典型,用先进带后进,大力挖掘和弘扬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岗位上尽忠职守、积极进取、做好表率、激励后进,全力带动和促进学习与致富双丰收。
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韩瑛同志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牢固树立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意识,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全党上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他积极响应号召,提出了为本村群众解决“三难”(过河难、行路难、吃水难)的主题实践活动,紧抓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的大好机遇,韩庄大桥建成使用;积极协调帮扶单位硬化村庄主干道6条2000多米,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为饮水困难的群众拉上了自来水,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在现阶段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他发现村内主干道路虽然都硬化了,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但是,还有个别群众爱护公共环境卫生观念淡薄,乱堆、乱放、乱泼、乱倒现象时有发生,他抓住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的活动的有利时机,召开社员会议,推行“门前三包”,倡导低保人员打扫村庄卫生,并适当在给予一定的补助,通过这种方式现在村内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变。他经常说村两委班子要办好韩庄村的事情,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必须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由于韩瑛同志处处以身作则,情系群众、严于律己,班子团结,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集体。韩瑛同志一心为民,甘于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深深感动着韩庄村的广大党员、群众,在他的引领下,韩庄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得到镇党委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