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骆驼祥子》对民俗的叙事建构

时间:2019-05-13 03:4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骆驼祥子》对民俗的叙事建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骆驼祥子》对民俗的叙事建构》。

第一篇:论《骆驼祥子》对民俗的叙事建构

论《骆驼祥子》对民俗的叙事建构

作者:罗宗宇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25日

老舍的京味小说中有着大量的民俗构成,代表作《骆驼祥子》尤为典型。小说对北京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进行了大量的叙述,1在展现丰富的民俗事象之时也形成了多样的民俗叙事。《骆驼祥子》中的民俗叙事并不是对生活中诸种民俗事象的简单复现,也不是潜藏在文本中的深层叙事语法,而是老舍从个体的区域与民族文化意识、小说美学意识尤其是叙事意识出发,在话语层面对民俗进行的一种主动叙事建构,它主要表现为场景、概要和停顿三种方式。

一 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场景”一词指的是戏剧、电影中的场面或生活情景。在叙事学中,作为一种叙述状况的“场景”,它与概要、停顿、省略等相对应,指的是“叙述故事的实况,一如对话和场面的记录,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大致相等”。2从“场景”的这一叙事学含义出发,“场景式”民俗叙事建构,指的是在叙事话语层面叙述现实生活中民俗事象的实况,对民俗事象作还原式呈现,使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大致相等的叙事处理。3在这种民俗叙事建构中,被叙述聚焦的民俗事象得到详细介绍,它成为了叙述和描写的核心,民俗叙事呈现出描述民俗文化学的特征。小说《骆驼祥子》第十九章写虎妞难产之时请神婆治病就是这种民俗叙事建构的典型:

陈二奶奶带着“童儿”——四十来岁的一位黄脸大汉——快到掌灯的时候才来到。……眼睛直勾勾的,进门先净了手,而后上了香;她自己先磕了头,然后坐在香案后面,呆呆的看着香苗。忽然连身子都一摇动,打了个极大的冷战,垂下头,闭上眼,半天没动静。屋中连落个针都可以听到,虎妞也咬上牙不敢出声。慢慢的,陈二奶奶抬起头来,点着头看了看大家;“童儿”扯了扯祥子,教他赶紧磕头……他看着那对直勾勾的“神”眼,和那烧透了的红亮香苗,闻着香烟的味道,心中渺茫的希望着这个阵式里会有些好处,呆呆的,他手心上出着凉汗。虾蟆大仙说话老声老气的,而且有些结巴:“不,不,不要紧!画道催,催,催生符!”

“童儿”急忙递过黄绵纸,大仙在香苗上抓了几抓,而后沾着吐沫在纸上画。4

以上这一大段民俗叙事通过居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者的聚焦,具体细致地叙述了北京市民生活中“请神治病”的民俗事象,通过写神婆进屋后一系列的动作,还原了俗民日常生活中的民俗仪式。在此,“请神”的活动过程(故事时间)与叙事话语中对其叙述的时间(叙事时间)呈现出大致的对等性。如果略去段落中写祥子心理的句子,这一段民俗叙事还类似于文化人类学上的一种田野调查实录,叙事呈现出描述民俗文化学的特征,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原生态的北京民俗文化标本。类似的例子还见于小说第十三章写刘四庆寿时的场面布置:

第二天早上,棚匠来找补活。彩屏悬上,画的是“三国”里的战景,三战吕布,长坂坡,火烧连营等等,大花脸二花脸都骑马持着刀枪。刘老头子仰着头看了一遍,觉得很满意。紧跟着家伙铺来卸家伙:棚里放八个座儿,围裙椅垫凳套全是大红绣花的。一份寿堂,放在堂屋,香炉蜡扦都是景泰蓝的,桌前放了四块红毡子。刘老头子马上教祥子去请一堂苹果,虎妞背地里掖给他两块钱,教他去叫寿桃寿面……大寿桃点着红嘴,插着八仙人,非常大气。5

此段叙述中虽然夹杂着描写,但北京民俗生活中的祝寿现场布置还是被原生态地叙述了出来。棚匠补活、家伙铺来卸家伙以及祥子去请苹果、买寿桃寿面等事件也在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大致相等之中叙述,它让读者对生日庆祝的摆设有了现场感和具体的认知。

由上可知,《骆驼祥子》中的“场景式”民俗叙事是对特定民俗事象的还原式呈现,被叙述的民俗事象一如生活本身那样得以展示,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也大致相等,民俗叙事在提供某种细致具体的地方性知识之时,自身也带有描述民俗文化学的特征。这种叙事建构虽然与被叙述的民俗事象本身就和时空场景有关,但它仍然离不开主体的叙事自觉。这种自觉既表现在以上的“场景式”民俗叙事尽管都不是小说情节链上的核心项与关节点,但作者仍然执意让这些民俗事象尽量展出,使小说叙事具有了风俗画的特征,也表现在同是场景式民俗叙事建构,与鲁迅、沈从文等作家相比,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并未采用居于故事之内的叙述者来充当聚焦者,而是让居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者来聚焦进而完成民俗叙事建构。

二概要

概要一词的叙事学含义是指在文本中把一段特定的故事时间压缩为表现其主要特征的较短的句子,故事时间长于叙事时间的一种叙述状况。6在本文中,作为民俗叙事建构方式的概要,指的是在民俗叙事中,有意使生活中民俗事象的时间长于文本中的叙事时间,导致叙述加速的叙事处理。与场景式的等速叙述不同,这一民俗叙事是一种快速简略式的叙事。

概要是小说《骆驼祥子》中最常见的一种民俗叙事建构方式,这方面的例子也随处可见,如小说第十五章写虎妞出嫁:

虎妞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到两间小北房;马上找了裱糊匠糊得四白落地;求冯先生给写了几个喜字,贴在屋中。屋子糊好,她去讲轿子:一乘满天星的轿子,十六个响器,不要金灯,不要执事。一切讲好,她自己赶了身红绸子的上轿衣……

初六,虎妞坐上了花轿。没和父亲过一句话,没有弟兄的护送,没有亲友的祝贺;只有那些锣鼓在新年后的街上响得很热闹,花轿稳稳的走过西安门,西四牌楼,也惹起穿着新衣的人们——特别是铺户中的伙计——一些羡慕,一些感触。(《老舍全集》第3卷第130页)

应当说,北京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婚嫁,从婚前的准备到结婚迎亲,有一系列繁复的民俗程式和过程,当代作家刘心武就曾在《钟鼓楼》中借助薛纪跃、潘秀娅的结婚对其进行过展示。然而小说并没有借虎妞和祥子的婚礼来详细叙述北平的婚俗,也未提供多少有关北平婚俗的知识,而是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概要式叙述,叙事时间远远少于生活中婚礼的故事时间,留给读者的只是一种简单粗糙的结婚民俗印象。

又如小说第十九章开头写虎妞求神给祥子治病这一民俗行动:

……虎妞着了慌。到娘娘庙,她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

将这一民俗叙事与虎妞难产之时的请神婆治病稍加对比,就容易看出,此处民俗叙事的提速,由于叙事时间太少,叙事进行得很快,以至于省略了大量生活中该民俗事象的内容,读者因此无法了解它的具体情形。

再如小说第二十章对虎妞葬礼的叙述:

(祥子)跟着虎妞的棺材往城外走,他这才清楚了一些,可是心里还顾不得思索任何事情。没有人送殡,除了祥子,就是小福子的两个弟弟,一人手中拿着薄薄的一打儿纸钱,沿路撒给那拦路鬼。

楞楞磕磕的,祥子看着杠夫把棺材埋好,他没有哭。7

此处的民俗叙事本来可以通过故事中人物祥子的聚焦来详写葬俗,采用大致等时的叙述来进行场景式处理,但作者在此有意进行叙事控制,对虎妞的葬礼进行加速叙述,导致了民俗叙事的简单扼要。这种自觉的概要式民俗叙事在《骆驼祥子》中还有不少,如小说第十一章让叙事进行在民俗节日“祭灶日”的时间轨道上,与此相关的叙事叙述了街上的民俗节日气氛和人们的民俗节日心理,而真正从正面叙述祭灶仪式时则只有一句夹杂着景物描写的话:“七点以后,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香光炮影之中夹着密密的小雪,热闹中带出点阴森的气象”,民俗叙事在此高度概要化,甚至于趋向省略。这种例证在第八章结尾、第十六章开头都有,不再列举分析。

三停顿

叙事学意义上的停顿是指“对事件,环境、背景的描写极力延长,描写时故事时间暂时停顿,叙事时间与故事的比值为无限大。”8当这种民俗叙事建构出现时,民俗叙事因为专注于民俗环境与背景的知识介绍,在叙述时使故事时间相对静止,一旦民俗叙事结束,叙述向前发展时,其中并无故事时间的流逝,小说情节链的完整性和线性也不会因此受到任何影响。如果说场景式、概要式民俗叙事都还可能对小说情节链的推进产生影响的话,那么停顿式民俗叙事则与情节链的发展无关。也就是说,当此种民俗叙事集中于某一民俗事象时,小说的故事时间和情节链都保持相对静止,民俗叙事并不影响情节的开展,故事时间也不会失去。这种民俗建构方式在《骆驼祥子》中虽不多见,但并不缺乏。例如小说第一章开头对北平洋车夫许多派别的介绍,有年轻力壮的、有岁数大的、有四十以上或二十以下的,各派娓娓道来。在此小说叙事实际上是对洋车夫这一行业民俗的展示,民俗叙事在为祥子的出场和定位提供必要的信息之时,也给读者介绍了比较完整的北京洋车夫的行规和知识。由于此时小说的情节链尚未启动,故事时间也未发生,因而这一民俗叙事与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推进无关,它是比较典型同时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停顿,这种情形的停顿使民俗叙事呈现出某种自主性和自足性。

在《骆驼祥子》中,另一种较为普通的停顿是民俗叙事居于小说的情节链启

动之后,故事时间也已发生,但民俗叙事仍然与情节链的发展与故事时间的推进无关。如小说第二十四章对北平夏初朝顶进香时节民俗生活情景的大量叙述:秧歌,狮子,开路,五虎棍,和其他各样的会,都陆续的往山上去。敲着锣鼓,挑着箱笼,打着杏黄旗,一当儿跟着一当儿,给全城一些异常的激动,给人们一些渺茫而又亲切的感触,给空气中留下些声响与埃尘。赴会的,看会的,都感到一些热情,虔诚,与兴奋。乱世的热闹来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这些色彩,这些声音,满天的晴云,一街的尘土,教人们有了精神,有了事作:上山的上山,逛庙的逛庙,看花的看花……至不济的还可以在街旁看看热闹,念两声佛。

……

崇效寺的牡丹,陶然亭的绿苇,天然博物院的桑林与水稻,都引来人声伞影;甚至于天坛,孔庙,与雍和宫,也在严肃中微微有些热闹。好远行的与学生们,到西山去,到温泉去,到颐和园去,去旅行,去乱跑,去采集,去在山石上乱画些字迹。寒苦的人们也有地方去,护国寺,隆福寺,白塔寺,土地庙,花儿市,都比往日热闹:各种的草花都鲜艳的摆在路旁,一两个铜板就可以把“美”带到家中去。豆汁摊上,咸菜鲜丽得像朵大花,尖端上摆着焦红的辣椒。鸡子儿正便宜,炸蛋角焦黄稀嫩的惹人咽着唾液。天桥就更火炽,新席造起的茶棚,一座挨着一座,洁白的桌布,与妖艳的歌女,遥对着天坛墙头上的老松。锣鼓的声音延长到七八小时,天气的爽燥使锣鼓特别的轻脆,击乱了人心。妓女们容易打扮了,一件花洋布单衣便可以漂亮的摆出去,而且显明的露出身上的曲线。好清静的人们也有了去处,积水滩前,万寿寺外,东郊的窑坑,西郊的白石桥,都可以垂钓,小鱼时时碰得嫩苇微微的动。9

毫无疑问,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北平夏初民俗生活图。这一民俗叙事虽然有近两页的字数,然而如果我们将它放到小说情节链上去考察,则不难发现该民俗叙事只是为枪毙阮明这一情节链上的核心事件提供环境背景,它自身并未成为小说情节链上的关键项,也不是情节链上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省略这一大段叙事,小说情节链的线性发展和故事时间都不会受到丝毫影响,本着因果逻辑的叙事也会照常继续下去。也就是说,这一民俗叙事是停顿式的。这种停顿式民俗叙事建构还出现在小说第十六章开头,写虎妞所租住的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与起居民俗,但是它并不影响小说情节链的线性发展和故事时间的消耗,限于文章篇幅,不再引用原文并展开分析。

总之,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民俗进行的场景式、概要式与停顿式叙事建构,形成了小说中民俗叙事建构的立体图景,它让读者感到了民俗叙事的多样性,也显示出了作者的叙事自觉。有必要指出的是,本文将《骆驼祥子》对民俗的叙事建构区分为以上三种方式,只是基于事实的一种描述和分类,与价值判断无关,事实上笔者认为这三种方式并无价值上的高下之分。同时,笔者也认为这三种民俗叙事建构方式的区分具有相对性。这种相对性既体现在这三种方式只是《骆驼祥子》对民俗的主要而非全部的叙事建构方式,例如省略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叙事建构方式,同时也体现在三者之间并非绝然的对立,《骆驼祥子》中的不同民俗事象或同一民俗事象可以有三种民俗叙事建构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我们不能因为某一民俗事象在小说中的实际出现方式而断然排除其它叙事建构的可能性,我们在理解和把握这三种民俗叙事建构方式时,不宜绝对化。

(本文作者:湖南长沙湖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民俗可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与语言民俗四部分,此种分类见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在老舍的小说中,对民俗的叙事建构并不指向语言民俗,因此本文的论述不涉及语言民俗。罗钢:《叙事学导论》,第149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 在民俗的场景式叙事建构中,严格意义上的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相等并不存在,因为并不存在完全由人物对话所组成的民俗叙事。在通常情况下,民俗场景中总是由俗民的一系列动作所构成,并且在叙述中常常会包括一些非叙述的内容或者是叙述的其它形式,因此二者的相等只可能是大致的。《老舍全集》第3卷,第175页。《老舍全集》第3卷,第116页。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8页。7 《老舍全集》第3卷,第178页。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页。9 《老舍全集》第3卷,第214—215页。

第二篇:论《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分析

A、护理法

长了痱子很麻烦,宝宝哭,妈妈烦。可是,如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就可以预防痱子的发生。同时在长了痱子以后,护理也是同样重要的。

1、加强皮肤护理,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温热水最合适,水温太低,皮肤毛细血管骤然收缩,汗腺孔随即闭塞,汗液排泄不出,痱子加重,过热则刺激皮肤,使痱子增多。

2、勤剪指甲,保持手部干净,避免抓挠皮肤引起继发细菌感染。

3、不要给孩子多搽粉类爽身护肤用品,以免与汗液混合堵塞汗腺,导致出汗不畅,引起汗腺周围炎症。

4、夏季要适当控制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量。

5、居室注意通风,保持凉爽,有条件的家庭应安装空调。多为孩子洗澡,每日1—2次。

6、孩子衣着应宽松、肥大,并经常更换。衣料应选择吸水、透气性能好的薄棉布。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光着身子,以免皮肤受到不良刺激。

7、给孩子多饮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8、如果出现脓肿应到医院诊治,遵医嘱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

B、食疗法

饮食对于防治痱子非常重要。下面介绍几种是治疗法:

1、冬瓜60克,加水煎汤饮用,每天一剂,连服7~8天。

2、绿豆适量,鲜荷叶一张,加水煎服。

3、冬瓜、海带、绿豆适量共煎汤,加白糖少许,连服7~10天。

4、马齿苋、丝瓜各20克,煎水服。

5、乌梅5~6枚洗净,煎煮30分钟后投入金银花6克同煎20分钟,取汁去渣加白糖凉后饮用。

另外还有一些偏方可以用来预防痱子,在平时的饮食中稍加注意就可以了。

1、夏日里盛产西瓜,西瓜不仅有清热解暑、凉血止渴的作用,还可以预防痱子的发生。西瓜皮是中药,叫“西瓜翠衣”。将西瓜皮洗净切片熬汤,或制作菜肴,长期食用,对预防痱子也有良好的效果。

2、夏季提倡多吃苦味的食品,苦瓜便是最好的选择。苦瓜能增进食欲,清热解暑,多吃苦瓜还能预防痱子的发生。

3、有三种豆子,即绿豆、赤豆、黑豆,这三种豆子放在一起很好看。如果将它们煮熬成汤,中医称为“三豆汤”。三豆汤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被誉为夏季小儿保健佳品。如果从入夏开始服用,小儿很少有发生痱子的。具体制法:用绿豆、赤豆、黑豆各10克,加水600毫升,小火煎熬成300毫升,连豆带汤喝下即可,宜常服。如汤中加薏米20克,效果更好。

C、外敷法

生活中的很多蔬菜和水果,其实都是有有清热去毒的功效,可以用来给孩子除痱,而且无毒。这里介绍几种。

1、鲜苦瓜叶适量,洗净,捣烂,绞汁,涂于患处。或者苦瓜也可以。

2、鲜丝瓜叶60克,洗净,捣烂,绞汁涂擦患处,每日2 ̄3次。

3、冬瓜适量,将冬瓜去皮,洗净,切片,外擦患处。

4、生黄瓜汁或黄瓜片分别贴擦于患处,两三次即可痊愈。

5、吃完西瓜的瓜皮洗净,擦拭患处,每次擦至微红,每日2 ̄3次,第二天就见效(不痒了),两天后可结痂。

6、马齿苋适量,煮开的水,擦洗痱子,早晚各一次,在擦第二遍后,痱子开始消退,擦过三遍,痱子消失。马齿苋,叶呈扁椭圆形,紫梗,路边。草地均可找到。

7、生姜片,擦拭患处,几小时后即能消退。

对于痱子的情况比较严重的,可以考虑用以下的方法:

(1)将10克花椒放入搪瓷缸内'冲入200毫升开水'在小火上煮5~6分钟。煮后待稍凉不烫手时,用药棉蘸花椒水轻擦患处.12小时后,痱子的脓尖一般可收缩干瘪。为巩固疗效'可将剩余的花椒水在小火上温一下'再重新擦洗患处,经这样处理后,痱子即可全部消失。

(2)取食盐适量放锅内炒至焦黄取出,放凉备用;取适量焦食盐(盐与水的比例1:100)置于盆内,加适量温水,使之完全溶解,取一干净毛巾放入盆中蘸湿,然后略拧,敷于患处(温热程度以小儿接受为宜),1日数次,2~3日即愈。

(3)可取甘草研末1份'滑石粉2份,扑擦痱子 D、洗澡法

洗澡也可以防止痱子,这里介绍一些轻松的方法。取材于生活中的一些植物,寻找可能会有点难度,但是如果在乡村是没有问题的。制作也很简单,妈妈不妨根据宝宝的情况和自己身边的资源试用。爱洗澡的宝宝一定会喜欢。

1、薄荷浴

夏日,当你走到公园里,走到田埂上,就会发现一丛丛、清清幽幽的绿色植物,散发着一股特殊的香味,恰似片片绿云,令人赏心悦目,那就是薄荷。薄荷能绿化环境、供人观赏,因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脑、薄荷酮及乙酸薄荷脂等,在防治痱子方面也有特效。临床主要用薄荷浴。方用鲜薄荷150克,煎水洗澡,老少皆宜。

2、桃叶浴

用桃叶来防治痱子是一种古老的偏方,至今在日本和我国台湾都还很流行。方法是,将桃叶阴干后盛于袋中,使用时取50克泡在热水里给孩子洗澡,可以预防痱子的发生。如果长痱子的情况严重,用桃叶熬成汁掺到洗澡水中,或者直接用来擦抹患处,效果更佳。熬桃叶汁时,其比例是:桃叶100克,水1000毫升。将其煎熬到只剩一半水量即可。由于桃叶中含有丹宁成分,可使痱子迅速消散,并起到解毒消炎、止痛止痒的作用。

3、艾草浴

夏季,河塘边、山坡上随处可见一种长得非常茂盛的艾叶,将叶片上的尘垢冲洗干净,再加大量的水熬煮半小时后,用熬出来的药水给孩子洗澡,不但可以预防和治疗痱子,还能防止其它夏季皮肤病的发生,并起到润肤美容的作用。

小窍门:

1、六神丸:取数粒研碎,用醋调匀,搽于蚊虫或蜈蚣叮咬之处,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2、十滴水:可用于防治痱子。成人可直接用它搽于痱子处。婴幼儿则可在水中加十滴水数滴后洗澡。

3、维生素b1:将此药5-10片捣成粉,加入温水洗浴,残留在皮肤上的维生素b1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使蚊虫闻而生畏。

第三篇: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简析“骆驼祥子”的悲剧色彩

论文摘要:

在老舍笔下除了老派、新派与理想市民几种形象系列,还有一种属于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系列,而且占有显著的位置。作者在刻画这一系列形象的时候,多数都突显出一定的形象色彩,而《骆驼祥子》则是充满着浓郁的悲剧性的作品,成为老舍创作中的一座高峰。本文从四个大方面阐述了祥子形象的悲剧性,从更深的层次分析了祥子的悲剧命运:

一、选取具有普遍性的车夫生活,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奠基了主题的悲剧色彩;

二、通过描写用普通人的生活历程,突出了悲剧的典型性和社会性;

三、通过对祥子性格弱点的真实写照,营造了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

四、主人公的悲剧和作者悲剧情绪的完美融合,描绘出感人悲剧色彩。关 键 词: 骆驼祥子 悲剧 命运

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它的悲剧性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每一个悲剧性结局,读者都为之激动、不平。小说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使处境与之相似的人们不由得严肃地展望自己的前途,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五十年代初有个外国人在一篇评论老舍的文章中,谈到自己读了《骆驼祥子》以后,有很长一段时期一直不忍心乘坐在旧中国街头到处都是的人力车①。作品中一个人力车夫的不幸遭遇,竟然唤起了处境完全不同的人们对于实际生活中所有的人力车夫,也都怀有人道主义的同情。这些,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吸引或者思想触动,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通向现实的反思。这样的力量和效果,也并非别的什么,而是第一个给悲剧作出理论概括的古希腊哲人早就指出过的,为悲剧特有的美感内涵和作用——通过“激起怜

②悯与恐惧”陶冶和启迪人们。而《骆驼祥子》正是这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一、选取具有普遍性的车夫生活,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奠基了主题的悲剧色彩

祥子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一场社会悲剧。他谈这部小说创作源于他与朋友闲谈。他说:“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我当时就说:‘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紧跟着,朋友又说: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哪知道,转祸为福,他乘着军队移动之际,偷偷的牵了三匹骆驼回来。„„这便是骆驼祥子的故事的核心。”在旧中国,人力车夫受蹂躏遭迫害,百般挣扎,最终悄悄地死去之类的痛苦和灾难,每天都在街头巷尾演译着,有关的记载也充塞着报纸的社会新闻栏目。但所有这些实际发生过的事情都没有激起过人们如此强烈的震动和这般深切的思考。他们早已为人们所忘却,而老舍笔下的这个悲剧却始终活在大家的心头。再进一步说,在老舍前后,不少作家也写过一些取材于人力车夫生活,以之为主人公的作品,却唯有祥子被公认为现代文学史上人力车夫以至于其他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也唯有祥子在文学圈子以外的各层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被普遍地当作这类苦力的代名词、同义词。使人们从中痛切地感到艺术的巨大力量和深远影响。

老舍本人出身于城市贫民,不但从小和人力车夫有过直接深入的交往,自己就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底层,因此能够比一般作家更真切地体会他们的全部痛苦和灾祸。懂得压在他们身上的,决不是个别的偶然的不幸,而几乎是整个社会沉重的压榨。所以他说,当他联系自己这方面的体验和理解,构思《骆驼祥子》时,“我所听来的简单的故事便马上变成了一个社会那么大”;而且就创作意图而言,他也不满足于描写个别人的经历,而要求在作品中“写出个劳苦社会”,让人们看到对于那些不幸者说来,“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应该说《骆驼祥子》思想上艺术上所以具有这样的魅力和成就,具有如此浓重深沉的悲剧性,首先就在于这不只是一出个人的悲剧,而是一场社会悲剧。

祥子是个年轻、淳朴的人力车夫,渴望以诚实的劳动挣得一种独立的生活地位,为此作了执拗的奋斗和抗争。但来自各方的打击一步一步地粉碎了他的愿望,侵蚀了他的勇气,连同正直地生活下去的意志。他完全堕落了。祥子的悲剧不是无病呻吟或者茶杯里的**,不是什么抽象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纠纷,也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临到个别人头上的意外的灾祸,而是具有广泛联系和历史深度的社会冲突的产物——祥子的毁灭是整个旧社会造成的。

二、通过描写用普通人的生活历程,突出了悲剧的典型性和社会性 《骆驼祥子》所写的不是英雄悲剧,而是普通人的生活悲剧。悲剧主人公祥子既不是叱咤风云、建立了丰功伟绩的英雄豪杰,也不是地位显赫、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他从未有过任何崇高宏伟的理想和英勇豪迈的行动。他活在世上的目的,曾经倾注了他的全部激情和精力的,不过是获得一辆人力车、当个自食其力的独立劳动者的卑微要求。他始终是个微不足道的普通人、地地道道的小人物。

祥子生活是悲剧,他的爱情也是悲剧,或说作者本身不随意在悲剧事态中挖掘出内在的悲剧意味。车厂老板的女儿虎妞主动和祥子亲近,后来还不异嫁给他。从世俗的眼光看来,这岂不是作为车夫的祥子的意外艳福?作家却从中扑出了也写出了这种强加于他的爱情和婚娶,非但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幸福和喜悦,反而使他陷入说不出的委屈和耻辱——粉碎了作为他的整个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凭着自己诚实的劳动成家立业的生活蓝图。“她把他由乡间带来那点清凉劲儿毁尽了”;而且使他从挣脱不掉这么一个女人的摆布,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生活的无望。如果说对于虎妞这种半是诈骗半是委身的纠缠,他始终是被动的、厌恶和痛苦的。作家用这样的“艳遇”突出了曾经洁身自好的祥子精神上已经堕落到了何等可怕的程度。在另一方面,小说渲染了祥子在小福子纯真爱情面前的犹豫。她的过于沉重的家庭拖累——一个醉鬼似的爸爸和两个年幼的弟弟,都得依赖她为生——使他迟迟不敢接受她的诚挚的奉献。即使当他一度鼓起勇气与她结合时,盘算的也仍然是“她可以不管二强子,也可以不管两个弟弟,她必须来帮助祥子”。作家以真实到近乎残酷的刻画,撕开了生活的窘迫所造成的祥子品格上怯弱、低下、自私的一面,从更深的层次上写出了生活把他摧残到何等可悲的地步。

作家甚至有意不写悲剧特别是英雄悲剧常有的并且往往成为作品高潮的悲剧主人公死亡的情节。小说没有以祥子为了某种信念和追求而献身——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完全没有,比如他可以由于奋起抗拒逃兵暗探的强夺而遭杀害,也可以因为毅然与小福子共同承受生活的重担而被生活煎熬致死等-----作为结局,完成它的悲剧效果。

比起英雄悲剧,这种普通人的生活悲剧,在文艺史上是比较晚出的,直到近代才流行和普遍起来。它反映了文艺创作与社会现实、与平民百姓的更为紧密的接近和结合,又与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联系在一起。这类悲剧作品,没有英雄悲剧那种能够唤起人们的崇高、庄严、悲壮感的美感作用,和产生突然爆发出来的振奋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然而正如鲁迅所指出的:“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③,这类作品在提示生活本身的悲剧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上,往往可以胜过英雄悲剧。它写的是广泛地发生于现实生活中人们身边的悲剧,有时还能“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觉察的”,隐蔽于生活深处的悲剧因素④。这类作品又总是努力排除各种外在的、偶然的、或者人为地制造出来的刺激性的因素,而是以人物的平民性,事件的平凡性和内在的悲剧性,构成对社会生活和生活中的悲剧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概括。这样的悲剧作品,能够深化最广大的读者对于生活的认识,而且由于使他们感到其中所描写的既平淡无奇又如同身受,从而激起更多的酌情和震惊,由此产生的悲剧效果也就可能特别强烈,特别持久。

三、通过对祥子性格弱点的真实写照,营造了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 从一定意义上说,《骆驼祥子》又是一个性格悲剧。酿成这样一场悲剧,除了来自社会的压迫剥削,还有悲剧主人公本身性格上的原因。作家的创作意图显然也不仅仅在于控诉制造悲剧的旧社会,同时还鞭挞了祥子身上的弱点。

长期以来,我们分析祥子形象时,虽然也提到他来自农村,在具体分析中常常只是把他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看待,忽略了农村生活在他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的各个方面留下的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是他的健壮、木讷或者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到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即使在诸如喜欢蹲着跟人讲话和“觉得满世界带着老婆逛是件可羞的事”之类的生活细节中,也都是典型的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小说一再提到他不同于一般的车夫,没有入车夫的“辙儿”,还是因为他保持着在乡间形成的拘谨忠厚的心态和气质。他和很有心计、八面玲珑的高妈同在曹府帮佣、同属城市个体劳动者,但两面人的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处处形成明显的对比;同样在于他有强烈的农民意识和缺少高妈那么多的城市生活的磨练。所以,《骆驼祥子》实际上写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淳朴正直的青年堕落为所谓“坏嘎嘎”的城市无赖的悲剧。这个因为农村无法存身,到城市另找生路的劳动者,被城市更加无情也更加迅速地毁灭了。在他的身上,当个独立劳动者的人生追求和纯洁美好的农民品格是同时丧失的。这是祥子这个艺术典型的重要特征,也构成了这场悲剧的主要线索。《骆驼祥子》以全部笔墨叙述他们来到了城市以后的痛苦遭遇,以他们被新的生活所吞噬而告终,在艺术上完成了对于这个在当时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悲剧的反映。

抓住以上特点,也才能充分理解为什么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事情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惶恐和苦恼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去诉诉委屈”。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的一般原则加以说明。被束缚在分散狭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他们,诚然有狭窄短视、各人自扫门前雪和因为自顾不暇而形成的怎么冷漠等弱点;但作为劳动人民,毕竟还是有善良热心助人的一面,尤其是对待与自己相似的不幸者,祥子不就帮助过老马祖孙吗?

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又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观上的契机的,是他们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和执著追求。既然他所承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即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着,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而成为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但作家对于祥子性格的描绘并没有到此为止。还向深层作了细致的发扬。他写到祥子对于自己的这种努力也不断有过反思和疑问。比如第一丢车以后,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中就觉得发堵,不由的想到,要强又怎样呢,„„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可见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黯淡,并向自己提出了严峻的反问。但他随即做出的回答却仍然是:“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着自己的车,他简直像是白活。„„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设若一旦忘了这件事,他便忘了自己,而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畜性,没有一点起色与人味。”结论是不管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作为个体劳动者,他们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才多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在祥子这里,车子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了。所以,虽然他早就把自己的这种努力比作“误入了罗圈的胡同,绕了个圈儿又绕回到原路,„„无论走哪一头儿,结果是一样的。”他还是这样奔跑着;先是充满了希望地奔跑着,然后是不无怀疑地奔跑着,终于是无望地奔跑着!在这里,清醒和糊涂、自觉和盲目,几乎成了同一回事;如把它们区别开来,都没有什么意义了。而且事实上难道不正因为他想有所作为,才陷入这样的悲剧的吗?如果从一开始他就安于命运而无所企求,不就没有这一切,至少不如此令人同情和叹息了吗?祥子的性格和祥子的悲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些描写中表现得十分清楚。

小说快结束时,祥子遇上了刘四,意外的邂逅使“他轰的一下,全身热辣辣的不知怎样才好”而当他“忽然找到了自己”时,立即把坐在车上的刘四撵下来。这使他感到痛“自从娶了虎妞之后所有的倒霉一股拢总都喷在刘四爷身上”,事后还认为“战胜了刘四便是战胜了一切”,使他又一次振作起来:“祥子又活了,祥子胜利了!”在逃兵和暗探的强夺前面,他忍气吞声;过去在刘四面前,也从来没有顶撞过;在祥子的一生中,这是唯一的有点英雄气概的行为。但在深夜小巷以这种方式对待孤身一人的老者,又算是什么英雄行为呢?除了发泄一下怒气以外,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在这里,英勇与怯弱,抗争与苟活也很难区别开来。但试问饱受生活折磨的祥子除了这样的报复,又能想到干出别的什么来呢?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只能说明祥子非但不是英雄,而且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应有的抗争和真正的胜利;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他的性格中的悲剧因素。这些真实深刻的描写,所揭示出来的祥子性格和他的悲剧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具有特别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对于自己所描写的生活和人物丰富深入的理解和杰出的现实主义才能,使老舍从一些富有个性特征的言谈行动中,揭示出祥子社会的阶级的属性,准确而且鲜明的表现出小生产方式和闭塞落后的生活环境,他们的狭隘性,保守性和盲目性何等深刻地决定了祥子的生存形态,行为模式和交往准则,造成了他性格中的严重缺陷。小说有力的写出了祥子的悲剧,不仅是当时那个社会作为外在的力量造成的,同时也是社会对于他的性格的深入影响,阶级的局限性,即社会转化为人物的内在因素造成的。所以,不但应该改变那样的客观世界,同时,也应该改变这样的主观世界,才能最终地结束悲剧。这样的性格悲剧不仅在当时引起读者的反省,今天仍然能够使人激动,发人深省,并且从中受到启发。

四、主人公的悲剧和作者悲剧情绪的完美融合,描绘出感人悲剧色彩。另外,《骆驼祥子》还是一部标志了老舍的悲剧意识日趋自觉而变得成熟深沉的代表性作品。在作家将客观的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悲剧性事件和具有悲剧意味的人物写入作品的过程中,总是融入了他自己对于这场悲剧以至于整个生活的主观感受和判断,即他的悲剧意识。老舍虽然一向以其特有的幽默著称,还因此被誉为“幽默大师”、“笑匠”。但他的幽默从一开始就带着苦涩和酸辛,绽开的笑脸上流淌着痛苦的热泪,他的作品中,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总是熔铸在一起,而且常常是喜剧其外而悲剧其内。作为幽默作家时的老舍,反而比一些作家显示出更多的悲剧意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悲剧意识在他的部分作品中,更是占了主导地位。

伴随着祥子走向堕落毁灭的描写,小说一再出现了诸如“坏嘎嘎是好人削出来的”。“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之类的警句。他概括了作家对于这场悲剧的理解,也集中地表达了他悲剧意识。从深刻的社会原因上,强调这场悲剧的不可避免性和必然性,无疑是真实地反映了那个社会的客观现实,这样理解悲剧的起因,是唯物主义的,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具有尖锐的革命意义。如果联系老舍本人的思想创作的发展来看,还有另外一层意义。他的早期作品中,在揭示出富有悲剧意味的矛盾冲突后,往往又借助于侠义之士,除暴安良一类的偶然因素加以缓和,从而冲淡了作品的悲剧性。这类情节在他的作品中的一再出现,说明老舍那时对于生活的批判和决裂还是不够彻底坚决的,悲剧意识也因此有所不足。在写作《骆驼祥子》前夕,他用“在十年前我只知道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和“‘穷人的狡猾也是正义’,还是我近来的发现”的对比,说明自己思想创作上的变迁。《骆驼祥子》的确清晰地反映出认识和态度上的这种变化。比如曹先生这个人物,按照他早期作品的构思,很容易成为把陷入生活泥沼、行将来顶的祥子拯救出来的恩人,但这一次他让祥子得出曹先生救不了自己的严酷结论。这破除了人们不切实际的幻想,首先在于作家本人已经坚决抛弃了这类念头。作家悲剧意识的强化直接导致了作品悲剧性的强化。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突出这场悲剧的必然性的同时流露出作家的某种悲观绝望的情绪,这并不是指他让祥子被生活所吞噬,而是在于不仅祥子没有找到改变自己这种处境和命运的生路,作家自己也没有看到和写出祥子们能有什么光明的前途。他说过:当别人问起他如果一切都像小说所写的那样,“我们还有什么希望”时,“我无言对答”,也足以证明他确实深深地陷入了这种惶惑。而且作家感到的痛苦绝望事实上远比祥子深远得多。小说中一再提到的所谓车夫的“辙儿”,将它看作不可抗拒的生活规律,反映出他对于这类个体劳动者道德普遍堕落,以至于他们整个生活和命运的悲观估计。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的悲剧意识,使小说的悲剧性变得复杂起来。作家的这种悲剧意识,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如果说喜剧要求作家高于作品中的人物,必须超越所描写的对象,只有这样,他的嘲讽和鞭挞才能泼辣尖锐,才会无情地揭露出生活中的丑态和腐朽,从而取得强烈的喜剧效果;那么悲剧作品中作家与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一样彷徨,一起受着生活的煎熬,往往能够更为真切更为充分地写出这些人物的痛苦和不幸同揭露出生活中的全部灾难,使人们格外感到沉重;压抑得被窒息了一般,从中产生对于那种生活更大的恐惧和憎恶,对于那些受难者更深的同情和怜悯。这也是《骆驼祥子》具有特别深沉地悲剧力量的又一个奥秘所在。

悲剧作品总是呼唤着人们来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和斗争的艰巨以及包括作家自己在内的人们精神上的各种痛苦;同时严肃地表达了与令人怜悯和恐惧的一切告别的愿望,期待着他们早日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就是悲剧的积极意义和巨大力量之所在,也是为什么它虽然使人难受、害怕,却又为人们所喜爱,并且难以忘怀。即使当作品所描写的一切灾祸、苦难、失误等真地都过去了,悲剧——尤其是其中地杰出者——却能依然以其真实地描绘和严峻的思考充满了激情的理性和散发着理性的激情,以及由此构成的悲剧性,继续给人以激动和启迪;不仅记载于文学的史册上,也铭刻在人们的心灵中。《骆驼祥子》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注释:

1、选自《密勒士评论报》

2、选自《我怎样写〈骆驼祥子〉》 3、4选自鲁迅《几乎无事的悲剧》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文学史》

2、《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3、《老舍文集》

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析》

简析“骆驼祥子”的悲剧色彩

霍明玲

第四篇: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引论: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最优秀的作品,当属《骆驼祥子》,这部作品写于抗战前夜,作品一严肃的现实主义笔触,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索。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旧中国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命运,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城市个体劳动者想通过个人的奋斗与拼搏能够自食其力却最终惨败的形象。作品通过对祥子人物的刻画,有利的揭露和控诉了人吃人的旧制度,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在旧社会中,为什么类似祥子的劳苦大众再如何努力也不能改变贫穷的悲哀命运呢?这种原本正常的、无可非议的劳动观念为什么在旧制度下不能被容纳呢?而老舍的《骆驼祥子》在作品的行文中显示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和典型的悲剧意义。多年来,文人墨客对老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有过深层次的研究,尤其对祥子这个典型人物也着墨不少,本人处于对其人物形象的喜爱和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认识,就祥子的社会悲剧意义在此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本论:

一、祥子悲剧形象的形成过程与他的曲折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婚姻有着密切相关的必然联系。

(一)从祥子的生活经历和奋斗史可以看出祥子悲剧形象 1 形成的必然性。

这部小说以明确的单纯的故事情节与线索展现了具有社会意义的车夫生活,作品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中心,通过祥子与兵匪,祥子与侦探,祥子与车长主,祥子与虎妞等关系的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各种矛盾,通过主人公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故事情节的。

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的祥子,带着十八岁乡间的小伙子的“粗壮与诚实”来到北京城,象许许多多的初涉世事的年轻人一样,带着美好的生活希冀与向往,带着农民的勤劳、朴实、善良、正直、憨厚的品质,在农村经济衰退之后,来到京城这个未知的城市,因为他健壮的身体像一棵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祥子选中了拉车这个力气活作为谋生手段,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不可动摇的理想—买车。“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要强、勤俭的祥子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够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独立自主、不受人欺的洋车夫,带着这个坚定的信念,他认为自己凭力气和年轻,只要肯吃苦耐劳,用不了多少年他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是一个下层劳动市民朴素的纯真的生活劳动信念,为了这个崇高的理想,他就象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一样,在风雨中咬紧牙关,从茶饭里节省每一分钱,用孤苦的挣扎,与拼搏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不知道留了多少血汗,终于在三年时间里赚出了属于自己的一辆车。此时,年轻的祥子是那样的快活和激动,因为“这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和报酬,像身经 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但是,没有高兴多久,军阀战乱就夺走了他的车,毁了他的理想,毁了他的希望,他痛苦,他愤怒,但他没有绝望,执着的信念没有使他倒下。为了再度实现他的理想,他拼上了命,拉下了脸,在经受了沉重的打击之后,他已不是初到京城时的淳朴的祥子,为了再重新挣钱买车,他不顾同行的义气乱抢买卖,甚至和老弱病残抢座儿。他深信只要自己再努力再拼命他还会有车的。祥子用性命和名誉辛辛苦苦地积攒了一笔买车钱,怀着满心的希望,终于可以再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却又被反动政府的孙侦探敲诈一空。这对可怜的祥子的打击无异于如雷轰顶,雪上加霜,几乎摧毁了祥子赖以生存先下去的人生信念。最后,祥子再也无心自己挣钱买车了,在绝望之极时,他又有了车,但那是牺牲了自己的独立自主和人格尊严,失去了自我,如同行尸走肉,受到虎妞的诱惑,在无奈之中,勉强与自己厌恶的虎妞结婚,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车。这辆车不是他理想之中的车,不是他的胜利而是他的失败,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在投降”。然而,即使是那样的屈辱的生活,也不能被黑暗的旧社会所容纳。当虎妞因难产而死,贫困交加的祥子不得不卖掉了他视为生命的车,用来安葬虎妞,祥子再一次变的一贫如洗,好像刚来京城的他,但现在他连物质与灵魂都失去,包括最初的“足壮与诚实”,“坚强与希望”,只剩下满腹的辛酸与悲哀。

非人的折磨和一连串沉重的打击,耗尽了祥子的血与泪,毁灭了祥子的一切,包括高大健壮的身躯,努力向上、奋发要强的生活意志以及劳动人民所具备的那些美好品质。但本性勤 劳质朴的祥子又努力拼搏又想买车,因为他心中装着勤劳善良的小福子。当他真正爱着的小福子被逼自缢身亡时,祥子心底残存的最后一丝希望终于破灭,致命的打击促使绝望的祥子与先前自信的祥子判若两人。原先那么爱拉车的祥子,现在变得开始讨厌拉车,最后也拉不动车了。原先体面要强的祥子被逼的厚颜无耻,说谎耍赖,甚至敢出卖人命。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彻底发作,失去了原有的自尊与自信,也失去了原有的正气。祥子,这个一心想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才刚刚二十多岁,已经成了专为出殡的人家打幡的行尸走肉。可见,祥子买车的梦想与愿望构成了他生活的中心,作者借祥子这一心中的“宗教”,充分展现了祥子的梦想被现实一一击碎、破灭的过程,同时也是祥子一步步走向堕落、心灵沙漠化的过程。

从祥子的曲折经历可以看出,祥子由自信要强变成绝望的堕落的祥子形象具有客观必然性。

(二)祥子的不幸婚姻为祥子的堕落起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祥子特别厌恶虎妞,但他却无力挣脱虎妞的纠缠和诱骗,违心的和她结合,屈辱的接受了虎妞给他的车,他根本不甘心屈从命运的安排,心中时时迸发出改变命运的火花,并且虎妞很快怀孕了,一想到未来的小孩和未来的“爸”,他会有一种莫名的尊贵,有一种新的希望。然而虎妞难产而死。本来心里就扭曲的祥子,面对虎妞的死,他心里的裂痕更加扩大了,虎妞带给他的并不全是不幸和痛苦,也给了他些许快乐和希望。如今一切都没有了。中国人几千年来沿袭下来的“家本位”的观念在祥子身上同样存在,失去了家也失去了孩子,祥子不但没有感到快乐,没有得到心里的解放,反而加重了祥子的心理危机„„正当祥子又萌生了和自己暗恋的小福子结合时,小福子又被逼自缢,美丽、年轻、要强、勤劳的小福子的死,是祥子的精神彻底的崩溃了,使祥子的心彻底枯萎了。他无法在那个社会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如何抗挣,拼搏也无计于实,反而使他更痛苦。于是,祥子开始产生一种盲目的,病态的报复心理,开始反其道而逆行,自暴自弃,他损害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三)祥子悲剧形象的形成还由他所处的环境和所属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祥子只是个卑贱的人力车夫,虽然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但他身上曾今存在过许许多多美好的品质。他有理想,爱劳动、讲义气,讲道德,有荣誉感。当他拉车摔了曹先生时,却不肯趁主人外出时拿曹家的一针一线。哪怕是穷死,也绝不偷。自己一分一分的挣钱、攒钱,却帮助穷困潦倒的老马„„作者由衷的赞美祥子:仿佛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似的。然而这么一位淳朴可爱的青年凭着自己优良品质想自食其力,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天经地义的。然而祥子却被一双无形的大手剥夺了做人的权利,变成了吃、喝、嫖、赌掏坏耍赖的鬼,一头没有思想的“走兽”,“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这种变化是多么的触目惊心,令人震撼。通过祥子前后形象的变化,我们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包围着他,逼迫着他,改造者他,控制着他的更大的、丑恶的、污秽的形象,即罪恶的旧社会。那抢他车的大兵,欺压他的虎妞,剥削他的刘四,诈他钱的孙侦探,愚弄他的陈二奶奶,诱惑他的陈太太„„正式这些社会蛆虫,这些兵匪特务,这些社会残渣,夺走了祥子的车,毁了他的理想,吞噬了他的灵魂,摘走了祥子的心。他想改变超越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命运,总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制约着他的心,他的劲头;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恶劣的环境。这是人性向上的美的追求,是正当的反映,但这个黑白颠倒,人兽不分的社会环境却不能容忍他:“他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但社会又是怎么样回报他的呢?只能给他一连串的打击,使他一次次再生的希望日益化为泡影。正如车夫老马告诉祥子的话:“你想独自混好?谁不那么想呢?可是谁又混好了呢?当初,我的身子骨儿好,心眼好,一直混到了如今,我落到现在的样儿,身子好?铁打的人也逃不出咱们这个天罗地网”。这个天罗地网不是命运的的捉弄,而是那个畸形社会的怪圈儿。“然而即使这样,祥子也无法认识这个社会环境,反而一次次的怀疑自己要强的心胸,在每次遭受打击之后,他的心灵深处都会展开激烈的搏斗,是要强还是懦弱?是做人还是变兽?看到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他甚至有点羡慕。“要强又怎么样呢?这个世界并不因为自己要强而公道些。”当祥子买车的希望彻底化为泡影,心想:“好吧,老实、规矩、要强,既然都没用,变成无赖也不错”。“咱当初倒要强过呢,有一丁点儿好处没有”?正是处于这样的环境和心态,祥子要强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不平衡的心理也没知觉了,价值趋向日益倾斜,过去引以为豪的他,现在却自我否定,过去他鄙视的一切,他反而认为是正确的。“什么也无须想了,将就着活下去。”祥子真正地滑下了坡,沦为一个吃喝嫖赌,无恶不作,麻木不仁的鬼了。

(四)祥子个人奋斗的理想即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和狭隘的眼光以及个人性格心理上的弱点也是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观原因。

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靠出卖体力为生,他是一个城市个体劳动者,他的要强好胜的心胸只是隶属于他的那个小生产者的狭隘范畴的。他的道路完全是个人的奋斗道路。因此,他为自己设计描绘的蓝图是没有别人在内的,虚幻的小天地。他的挣扎,反抗是是盲目的孤立无援的个人奋斗,所以祥子不可能清醒的认识自己的环境,更不可能认识自己的奋斗道路,他只能像盲人骑瞎马一样,漫无目的地苦奔,在黑暗中摸索个人的奋斗道路。事实证明,祥子这样的个人奋斗道路,在当时的社会中是根本行不通的,最终只能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在作品中,当祥子满怀希望努力奋斗的时候,老马和二强子的经历已经预示着祥子的悲剧结局的必然性。老马和二强子从前都有自己的车,也曾像祥子一样努力奋斗过,但都落得个悲惨的结局。祥子也曾在老马的身上隐隐约约地看到了自己的将来,但是,小生产者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使他永远习惯于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沉浸于个人的虚幻之中。他总是盲目的迷信自己的 力量,却不能正视现实。祥子在自己所描绘的道路上,一心想着自己的钱和将来的成功,他不想别人,更不管社会的变革。当祥子的理想在现实中被撞得粉碎时,头破血流的祥子把自己满腔的仇恨和无奈掷向周围的一切。因为他看不到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谁,于是就盲目的怨恨,报复,只有想办法多占便宜,多使坏,看到别人遭殃自己占便宜,他才觉得痛快。用铁的事实说明个人奋斗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个人奋斗者的精神支柱是不堪一击的,只能使他走向极端、走向毁灭。

作品通过祥子的悲剧告诉人们:个人奋斗的道路是不能自救的,更有甚者,还能导致个人的毁灭。这就是祥子形象悲剧的意义真正所在。那么,祥子的悲剧意义到底揭示了什么社会内容呢?作品通过全文的描写主要是揭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摧残和制约。

祥子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代表,他的堕落是可怕的,但却是真实的。这个悲剧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是深刻的,带有普遍性的,更具有强烈而深刻的社会批判力量。不论是老马式的悲剧,还是祥子式的悲剧,都是一种社会存在。作者通过对车夫生活的全面描写以及对社会本质的揭示,让人民了解到地狱般的旧社会是什么样子,万恶的旧社会是怎样毁灭一个质朴向上的劳动青年的美好理想,使作品的现实意义的批判力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与深度。作者虽然不能替祥子指明生活的希望之路,但对旧制度的否定是彻底的。它没有人道主义者对劳动人民的怜悯,也没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说教,而是写出旧世界的残忍、罪恶以及它的 不可救药,激起人们的深思,唤起“把世界换个摸样”的决心,启示人们放弃对个人奋斗道路的迷信和幻想,启迪读者去探索解放祥子的新道路。

二、纵观整部小说,字里行间包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与美感力量。祥子的悲剧和英雄们的悲剧相比,尽管不悲壮,不炫目,更多的是让读者与淡淡的血痕看到社会的症结,老舍笔下的悲剧是朴素的,对人们心弦的拨动,往往突出表现在沉闷的氛围,对逆来顺受的主人公的无情窒息上,是读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与震撼之中„„

(一)从祥子自身的典型形象可以看出,祥子的一生,是肉体与精神被万恶的旧社会咀嚼吞噬的一生。作家老舍从祥子的被毁灭,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统治者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半殖民地社会使祥子离开了亲人热土,浪迹城市,凭借体力过活,“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在他身上,仍有着中国农民不可磨灭的影子。所以最后,他才用农民的眼光看中了可以不断地给他产生馒头和烙饼的拉洋车这一“宝地”。迷信自己的体魄,使他俯下腰来卖傻力气,所以当他以骆驼的姿态奔跑在北平的街头巷尾时,他是认为天无绝人之路。并且祥子的节衣缩食、自抠自地攒钱,并“觉得用力拉车去挣口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等等的背后,有这样一个动机:“照这样下去干”,“也可以开车厂子了”!显而易见,作为个体农民,在农村的破产对于祥子仅失去了土地和生活的条件,并没有丢弃小生产的思想。而且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城市里,由于能“自由”出卖劳动力,使得祥子谋生的思 想混杂着谋利的奢望,“他只关心他的车”,他心中只有他自己。顽强的活下去本来是祥子思想最积极的部分,但由此却潜伏着悲剧的种子。他整天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使他只相信自己,他不思索自己为什么越来越穷,为什么由农村流落到城市中挣扎,而是担惊受怕自己的现状变的更坏。他把命运维系在车上,车比人贵重,钱又能买车,钱更成了命根子。劳动的被剥削,因他自己拼命攒钱而认不清了;人的价值,在祥子看来微不足道。在半殖民地的都市底层漂泊,祥子仅剩下双手,但又未参加工业生产,对周围的一切置若罔闻,正表明他用农村的封闭自守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待人与人的关系,即使“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这“旧的习惯”,决非仅是祥子在城里继续保持着他那充满泥土气味的醇厚和质朴,而是散发出一种小市民的气息。当农民时,他把土地看的比命还贵重:做车夫,他把买上车作为“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他认为,不拉上自己的车,“简直是白活”。“祥子不想比别人,不管别人”,拉车的穷哥们悲惨境遇被他一心买车的愿望所遮掩。有时眼里看到了,但心上没见。一个人的品质最能在逆境中显现出来,固执的遵循传统的老例,使祥子在追求屡遭夭折之后,恶性的发展了自身的优越条件。他认为“同时在地狱里,可是层次不同”,他开始用身躯排挤苦难的兄弟了。过去他不肯强别人的买卖,特别是老弱病残。现在,“他不管这个了,他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他拼命显示自己骆驼般的体魄,却丢掉了骆驼的品质和心胸。保守的思想,驱使祥子“像一只饿疯的野兽”一样去个人奋斗,两个人奋斗,又使祥 子“只想着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悲凄的破产农民的生活,他忘却了;刘四之流对车夫的压榨;他视而不见;阶级压迫,社会的水深火热,他更是木然置之。不仅没有在坎坷中有所觉悟,却使出浑身的解数,在幻想脱生中走着死亡之路。祥子的悲剧就在于他自己加速着自己的消亡!这也正是当时社会的罪恶特征。另外,作者以祥子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使读者意识到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徘徊在原有的街巷内,而不肯置身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然他不是剥削者不是众矢之的,但也走了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

作家不仅写出祥子的悲剧,而且写出来祥子悲剧性格的发展。祥子一直在失败中挣扎,但他的个人奋斗思想使他认不清周围环境的严峻,至多是问个“凭什么”!当苦闷袭来,他想的是个人的“倒霉”,认为“整个的生命是一部委屈”。明明是社会泥潭把他淹没,但祥子只恨呛他的第一口浊水,把恩与仇全归结在个别人的身上。所以他把残酷的阶级对立,看做是虚无缥缈的“鬼影”。追求个人的发财成功,却越来越认不清社会对自己的榨取。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几经磨难后,祥子内心的善良正直、热心向上的道德力量慢慢减退,而自私保守的这些小生产者固有的弊病却在他身上增强,祥子在生活实践中不是清醒了,而是更加糊涂和愚昧。

但是,祥子“要强”的本身并没有错,是以进取的态度踏 上在城里谋生的征途。但殊不知,他的体质、他的劳动及拼死拼活挣来的血汗钱,全是黑暗社会觊觎鲸吞的对象。祥子囿于小生产者的意识,没有也不会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对财神有朝一日会恩赐予他的渴求,使他趋向委琐的意识。朴素的反抗不合理社会的斗志被污染了,不择手段地过上像样日子的思想滋生了。正如他抢别人的生意,而受同行嘲骂后的心理活动所表明的:“这样的不要脸正是因为自己要强,想买上车,他可以原谅自己”。所谓的“原谅”,是从他原有的好品质上倒退,他抛弃了劳动者的阶级同情心等品德,自愿沾染并增加着无业游民的于沉沦中的狡狯气。因而当祥子奋斗失败屡遭不幸后,也不能正视现实,反而自暴自弃,这就必然走上丧失人格以混温饱的苟活之路。

从祥子由“好强”到“苟活”的变化,小说鲜明地启迪人们:依靠小生产者的传统信念,在灾难深重的半封建中国挣扎,即使有超乎寻常的体力和不轻易气馁的个人奋斗精神,即使是在没有土地羁绊而流入城市的情况下,依然走着悲剧道路。

(二)从家庭角度而言,祥子与虎妞的异常结合,与小福子的终生永别的精神摧残,使 悲剧气氛达到了令人窒息的境地,虎妞在祥子面前居高临下的气势,充满封建把头的霸道,加上经济上的优势,使祥子行不由衷处处事与愿违,祥子精神世界受到如原子弹辐射一样的灼烧。他失去了人格。因为虎妞存在着买车的能力,祥子还有拉车的意愿,买车的意愿是虎妞和祥子暂时结合的纽带。指挥祥子言行的内心思想是他发家的梦幻。其实,祥子不过是想得到蝇头小利,做一个有口饭吃的 家庭奴仆而已。

不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祥子靠个体劳动以求温饱的信念全破灭了。他与虎妞组成的家庭是腐朽社会的畸形产物。作家正是通过对一个家庭,由建立到解体的描述,写了黑暗社会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祥子从步入城市与人们接触的第一天起,就是别局的开始。

(三)从社会角度而言,在政治上经济上,祥子受到反动社会三苦的打击结局很悲惨。祥子是人力车夫中的佼佼者,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况且,他“谁也不敢招惹,连条野狗都得躲着”。这就表明,祥子绝不是那个社会的洪水猛兽,而是以为安分守己力争做个“暂时坐稳了奴隶时代”中的奴隶。一个生活在底层逆来顺受的人,大概能苟延残喘了吧!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已腐朽的不可再腐朽,它连祥子这样的与世无争者也不允许其按照自己可怜的愿望安稳的活下去!这一点,连祥子也察觉了:“吃得好,睡得好,自己可以干干净净像个人似的,是不容易找到的事”,“自己一切的努力只为别人来欺侮”。首先欺侮祥子的是北洋反动军阀的混战,使得他车无影了,连人也濒临死亡。其次是反动爪牙对祥子的敲榨,孙侦探顺手的勒索,使祥子遭受致命的一击,再其次是车厂主刘四对祥子的奴役。小说从祥子的厄运中深刻揭示了,那个社会下雨都不利于穷人,“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穷人只有不断受压榨而无处诉讼的义务,却没有稍微挺些腰而生活下去的权力。

(四)从悲剧美感角度而言,悲剧的感染力,往往是来自与它生动的描绘了主持争议者的失败和愿望的破灭。祥子是悲剧的主角,但不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物。作家执着的用小人物的遭遇做凸透镜,揭示那“万家墨面没蒿莱”的社会,把祥子悲剧做为落地残叶来勘察“秋风”对社会底层的侵袭从《骆驼祥子》的创作实践,可以清晰地看到,老舍的悲剧观是充分现实主义的,他站在抨击黑暗旧中国的高度写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却入目三分的表现了作者对底层的民众的深情厚谊和人道主义情怀。

结论: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优秀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杰作,代表作,是老舍思想和悲剧艺术达到成熟的标志,是老舍将审美视觉从人物命运转向社会悲剧最见功力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不仅描绘了北京人力车夫的悲剧命运,而且深刻的向人们展示了活生生的人间悲剧,看到人性美被一点点的侵蚀,污化,毁灭的罪恶,使祥子的悲剧形象更生动,悲剧意义更生动,悲剧美感更深刻,尤其是祥子的悲剧,使人们对小生产者的命运和中国的前途深长思之„„让人们知道:旧中国是如此黑暗不堪,急需变革,从而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只有社主义才能救中国!《骆驼祥子》是无产阶级文艺的瑰宝,祥子的悲剧,是永远有教育意义的!小说达到了很高的现实批判高度和精神高度,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扛鼎之作。今天我们进一步审视祥子这个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能不对老舍先生产生敬佩之情。注释: 希冀:希望。

打幡:替别人打出殡时的引魂幡。

万家墨面没蒿菜:因为社会的黑暗导致人们的生活极度贫困。

茍延残喘:比喻勉强维持生存。家本位:把家庭当作根本,放在首位。参考文献:

① 文中所引出自于老舍的《骆驼祥子》原著。② 武汉大学出版,吴宏聪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③《中小学生20部必读名著导读》,主编:李炳海,吉林文史出版社。

④《中外十大名著》初中珍藏版。⑤《现代文学作品选》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五篇:《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舞台灯光

《骆驼祥子》是一部描写老北京二十年代一群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从而揭露旧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命运的作品。早在1957年,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们就曾将老舍先生的这部作品搬上舞台,成为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

历时半个世纪,这次由顾威导演重新排演,用导演的话说,这次不是复排,也不是重排,而是新排。

在《骆驼祥子》的建组会上,决定用转台的形式来表现。那么这样的处理必然要区别以前演出的版本样式,这其中就包括布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道具、化妆、音响等都要以导演的意图为中心,以新的视角、新的舞台语汇入手,以更加完整、更加准确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涵。对于舞台上灯光的要求,导演特别强调:这次要加强灯光在剧中的表现作用,而且形象地说,灯光要在戏中会说话。可见导演在排演之前,对此剧的处理已经深思熟虑了很久。

当时的灯光处理无非就是强调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没有更多的表现语汇介入。而今天的要求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重视,随时揣摩导演意图,要严守排练场捕捉灵感。灯光师为此在排戏前反复阅读了剧本、小说原著、及前版演出的光盘资料,深入体味原著精神和剧本表

现的全部内容,对此剧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及作品的内涵作了研究,力求从灯光设计上找到准确的表达方式和手段。

无可置疑,《骆驼祥子》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就必须遵循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美学原则,舞台美术的构思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必须从剧情出发,从人物出发、从生活出发,为揭示剧本的主题服务,准确地交代剧情的时间、地点,从而创造出空间结构、舞台气氛,而不应随心所欲的描绘脱离剧情的东西。从人物出发运用舞美的各种手段烘托人物、揭示人物的命运及作品的内涵,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加工成舞台形象,为人物环境服务,而不能概念化的主观臆造。为了较完美的挖掘作品的内涵,在创作上就应从不同角度加大表现力度,尤其是灯光气氛的表现,应在满足观众观赏性的同时,使作品在呈现上更加丰富多彩、更生动、更准确,而不能违背创作的美学原则,玩噱头,不顾作品而自我欣赏,更不能忘掉观众的审美需求。

《骆驼祥子》五幕六场,导演在整体处理上同前版相比加入了祥子回城的序幕,以及车夫们场与场之间的串场场面,这样处理无疑对解读剧本、揭示人物起到了丰富剧本内涵的作用。在灯光处理的呈现上,我根据导演的意图采用漫天大雪的视觉效果贯穿全剧,从祥子的序幕出现,场与场的连接,以及尾声的送葬都是在漫天大雪的背景下完成的,其用意在于对环境的衬托,对人物命运的衬托。雪与景的交融是对二十年代旧北京印象的概括,同时又是剧情的真实写照,使舞

台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中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或凄惨或苍凉或寒冷或迷茫,且具有多意性的感官效果。这些视觉形象在灯光控制下有机的渗透到戏剧的舞台情景中,渗透到人物表演的气氛中。例如,祥子回城的景象,祥子顶风冒雪的出现,除了人物作为剧情的铺垫外,更能使人感受到环境具有的苍凉感,为剧情的展开作了很好的基调处理。(这是前版祥子里未出现过的)而场与场之间的风雪运用也没有脱离戏剧情境,如老马与小孙子在风雪中步履艰难,风雪迎亲,都没有脱离人物,是情境的渲染,是戏剧发展的有机连接,是社会环境的象征,是底层人生活环境的描述,尤其是风雪中送葬一场戏,在昏暗迷茫的灯光气氛中,随着送葬的唢呐声,车夫们迎着风雪抬着棺材,撒着纸钱,在灯光气氛的控制下,把舞台凄惨荒凉的氛围推向极致,浑然一体,令观众遐想与回味,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技术层面上,也区别以前的手法,在雪的处理上我采用了雪灯和雪机并用的手法,这样既解决了雪的厚度视觉效果,也解决了戏中雪机的声音干扰表演的问题。例如,第六场祥子与虎妞婚后的一场戏,因为戏中几次提到了下雪的情景,如果用雪机处理场面,雪机的声音势必会影响到演员的表演,因此用雪灯处理下雪的效果解决了这一矛盾,而同时对此场的情境及人物的表演给与了有机烘托。

在整体六场的具体环境中,在灯光处理上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从生活、人物、环境出发,对每一场的气氛、环境、时间、空间都尽量以生活为依据,把握灯光变化节奏与戏剧发展的关系,把握灯光呈现的视觉效果,如:三场、五场的油灯下及二场祥子与虎妞的室外戏等,在表现上既照顾观众看戏的可视效果,同时又注意气氛的渲染,相互兼顾,营造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总之,在《骆驼祥子》的灯光设计中,不管是漫天的大雪及每场具体的环境描写,都是基于对作品的表达,处理是比较准确的、丰富的、有力度的,起到了让灯光在舞台上说话的作用,拓展了作品的深度与厚重。

下载论《骆驼祥子》对民俗的叙事建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骆驼祥子》对民俗的叙事建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骆驼祥子

    浅谈《骆驼祥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悲剧色彩及启迪 西安工程大学 尚小松 摘要:《骆驼祥子》描写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老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小说......

    《骆驼祥子》

    讨论 ——第七组 1.为什么祥子把自己生日定在买车当天? 答:他满怀憧憬,以为那就是自己新生活的开始,就像重生的日子。 2. 祥子为什么向曹先生提出辞工?表现出祥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骆驼祥子范文

    在一个幽静的下午,我读完了这本悲剧著作——《骆驼祥子》。骆驼、祥子,咋一看,都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作者老舍却硬生生地把他们放到了一起,一个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

    《骆驼祥子》

    我看《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摘要:《骆驼祥子》这部悲剧性很强的小说,刻画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就是社会中一群白白被剥削的奴隶,他们在金子塔的底端也试着攀登过,努力过,......

    骆驼祥子范文大全

    《骆驼祥子》 一、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人民艺术家”。 二、主要内容: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一个北平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故事以祥子的遭遇带来的心理......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这本书,我去年暑假读过,至今未忘其中的故事情节,这主要是老舍先生精灿的文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先介绍一下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以平民出身儿跻身文......

    论《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分析(推荐阅读)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作者在作品中主要塑造了祥子——一个普通车夫的形象,同时也塑造了其他一系列性格鲜明的......

    老舍《骆驼祥子》读后感:论祥子(精选5篇)

    老舍《骆驼祥子》读后感:论祥子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舍《骆驼祥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