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格

时间:2019-05-14 16:3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格》。

第一篇: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格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人生

内容提要:悲剧作品总是呼唤着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斗争的艰巨和精神上的痛苦。《骆驼祥子》就是这样一部悲剧作品。主人公祥子正直、要强、善良,不愿同流合污,他没有其他洋车夫的恶习,有着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但也有很多缺点,他要强却逆来顺受,斗争却不彻底。还是个个人主义者,追求幸福仅靠自己努力。就理想来说,只是有一辆自己的车和建立一个家庭,并没有长远的打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算高远的目标,祥子却实现不了。他被乱兵、孙侦探、虎妞妇女等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慢慢的逼着一步步由人变成 “鬼”,滑向了堕落。他懒惰、挑刺、甚至不惜出卖人命来换取金钱。本文从剖析祥子的生活履迹和人物性格着手,对祥子的人物形象作简要探悉并由此引申到祥子的悲剧产生的个人因素和社会根源。

关键词:祥子的性格悲剧的个人因素社会根源

正文: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敝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

(一)、祥子的性格

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以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

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

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

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

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

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

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

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对备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尽量地给予同情

和帮助。这些,都显示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

其次,祥子性格中蕴含着反抗及独立自主的要求。祥子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

委屈,但他的性格中的反抗要求也有所体现。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

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自立,也正是他不安于

卑贱的社会地位的表现,他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

(二)、悲剧产生的个人因素

祥子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

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

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有典型的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他不同于一般车

夫,没有入车行的辙,还是因为他保持着在乡间形成的拘谨,忠厚的心态和气质。

他和有心计八面玲珑的高妈不同,虽然同在曹府帮佣,同属城市个体劳动者,但

两人的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处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骆驼祥子》实际上写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正直的青年堕落为城市无赖的悲剧。在他的身上,当

个个体劳动者的追求和纯洁美好的农民品格是同时丧失的,这是祥子这个艺术典

型的重要特征,也构成了这场悲剧的重要线索。

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诉说委屈。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的一般原则加以说明,被束缚在分散狭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他们,诚然有狭窄短视,个人自扫门前雪和因为自顾不暇而形成的自私和冷漠等弱点,但作为劳动者,毕竟还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尤其是对于自己相似的,劳动者,不幸者。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祥子一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而且早也不愿与之发生任何关系了,一方面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

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又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观原因,是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既然他所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即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者,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而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疑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作家对祥子性格的描绘并未到此为止,还向深层做了细致的挖掘。他写到祥子对于自己的这种努力也不断有过反思和疑问,因此第一次丢车后,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里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哪?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可见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黯淡,并向自己提出了反问,但他随即做出的回答仍然是“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自己的车,他简直象是白活。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设若一旦忘了这事,他便忘了自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牲畜,没一点起色与人味”。结论是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有了车便可顶一切”,作为个体劳动者,他们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才多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意义。在祥子这里,车子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虽然他早把自己的这种努力比作“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又回到原处。”但他还是这样奔跑着,先是充满了希望的奔跑着,在这里,清醒和糊涂,自觉和盲目,几乎成了同一回事,如果把他们区别开来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如果从一开始祥子就安于命运的安排而无所祈求,不就没有这一切,至少不会令人如此同情和叹息了吗?祥子的性格和悲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些描写中表现的十分清楚。

经过3年努力买上的那辆车,不久就又被乱兵抢去了,他重新积攒的钱,还没等买上车,又被特务勒索去了。在失去车和钱的情况下,他仍未失去再买一辆车的希望,可是虎妞的难产身亡,又使他失去了最后一辆车,这一连串的打击,对于把车当成生命的祥子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社会的压迫,世事的昏暗,使祥子感到了做人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他最后把希望寄托在同小福子的结合上,不幸的是他同情和喜爱的小福子又在黑暗势力摧残下自杀了,这使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一个想凭借自己力气吃饭的个体劳动者,就这样被旧社会一口一口地吃掉了。祥子在不可抗拒的黑暗势力的打击下,终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祥子的失败,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物质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精神上的毁灭。作家在塑造祥子形象的过程中,突出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惊人变化。旧社会摧毁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过去,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并满怀希望地去奋斗,但当这些都成了泡影的时候,他对生活就不再有什么渴求了,祥子终于成了一个吃喝嫖赌,甚至打架斗殴无所不为的人,原先“那个无牵无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只为捡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的“狗”,正如老舍在小说初版的结尾中所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对祥子沉痛的批判,更是对罪恶旧社会的悲愤控诉。可见,祥子这一形象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有力地概括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生活道路。他们为了生存,不顾一切地拼命挣扎,但终于失败。这样的性格悲剧,不仅在当时能引起读者的反省,到了今天,诸如此类的小生产意识依旧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妨碍他们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描写也就依然能够使人激动,发人深思,并且从中得到启发。

(三)、悲剧产生的社会因素

人是社会中的人,受社会的制约,他的人生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是社会中的人,而且所面对的那个

“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正是这样的社会才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初到北平的祥子,如同乡野泥土中生长的“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年轻力壮,坚韧顽强,风雨里咬牙、茶饭里节省,按理说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能够安稳与独立地生活,但客观上却失败了。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正是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想拥有土地一样,只是一个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成了奢望。他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因为横在他面前的是军阀的乱兵、政府的侦探、车行的豪夺这样一个强大、罪恶、病态的社会,他不可能凭一个人的力量与这个社会抗衡,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作品通过祥子这一形象,为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问题,显示了《骆驼祥子》这一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五四”以后反映人力车夫生活的作品都没达到这个高度,而《骆驼祥子》无论从思想的深度和艺术技巧上都很成熟。作者通过描述祥子进行多次顽强的抗争企图获得一个独立人权的失败过程,引人深思,启示人们去思考他们如何摆脱不幸的命运和寻找一条崭新的道路,这就是祥子形象通过个人奋斗道路的失败给人们的一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悲剧作品总是呼唤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和斗争的艰巨,以及人们精神上的各种痛苦,同时严肃地表达了与令人怜悯和恐惧的一切告别的愿望,期待着它们早日成为历史的陈迹,即使作品所描写的一切灾祸,苦难,失误等真的都过去了,悲剧——尤其是其中的杰出者——却能以其真实的描绘和严峻的思考,充满了激情的理性和散发这理性的激情,以及由此构成的悲剧性,继续给人以激动和启迪。不仅记载于文学的史册上,也铭刻在人们的心灵中。《骆驼祥子》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参考文献:

1.《骆驼祥子》老舍著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第1版(2006年7月1日)

2.《命运悲剧中的文化宿命——老舍<骆驼祥子>与贾平凹<高兴>主人公城市生存悲剧之思焦仕刚 杨雪团《枣庄学院学报》2010年 第4期

3.论老舍的民间文化意识——以《骆驼祥子》为例徐杨 《长春大学学报》 2009 第7期

4.时代中的命运——读《骆驼祥子》有感华文 《中文自修:中学版》 2001 第7期

英文摘要:Tragedies are always calling people together to face life's cruel, arduous struggle and mental anguish.“Rickshaw Boy” depicts a man-eating society, in this novel, the hero Shoko honest, strong, kind-hearted, reluctant to evil deeds, he had no other foreign driver's bad habits, with the working people of beautiful quality, but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he stronger but submissive, the struggle is not complete.Or an individualist,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on its own efforts.The ideal is just a own car and have a family, but no long-term plans.However, it is not how such a lofty goal, Shoko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He was lazy, prick, even at the seller lives in exchange for money.This paper from the trace analysis of Shoko's life and character to fulfill to proceed on the image for a brief characters Shoko ascertain and thus extended to Shoko's the tragedy of personal factors and social causes.

第二篇:浅析骆驼祥子的性格悲剧及其典型意义

绪论

老舍先生于1935年写出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同后来的《四世同堂》一起奠定了老舍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地位。

《骆驼祥子》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个体劳动者的悲苦命运及其精神面貌。祥子作为人力车夫代表了社会最低层的劳动者的形象。小说通过祥子由精进向上到不甘失败,最后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描述他的不幸遭遇。祥子最初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来到北平,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默默地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后来,他连遭厄运,命运的安排让他的追求变得不可得。当妻子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不得不再一次卖车,想到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终于不堪一击,渐渐颓废,慢慢沉沦。当祥子内心的善良、执着已荡然无存后,随之而来的野性、兽性、恶性开始发作,他吃喝嫖赌,如同一具行尸走肉。他的性格被残酷的现实扭曲了、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奋斗者彻底地沉沦了。

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①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就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老舍先生把小说中的典型人物祥子刻画得栩栩如生,勾勒得精工雕琢,入木三分。勤劳、朴实、忠厚、善良,注重信用,讲义气,有着小生产者所共同的积极进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在祥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同时在他身上的那种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盲目性和狭隘眼光也能看出,并决定着他必将一步步走向毁灭。

一、祥子的性格

(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

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他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就像一棵从乡野的泥土中生长起来的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都体现在他身上。

祥子 “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18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 ②,是个破产的农村青年,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并立志要买一辆车自己拉,因为在他看来,拉自己的

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老舍先生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虽然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却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祥子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的一面跃然纸上。同时小说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他对备受生活折磨的小福子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和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小说通过这些显示出了祥子的美好心灵。

祥子还具备了独立自主的性格和反抗的性格。祥子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也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更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这些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祥子平常看似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反抗性格也有所体现。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以及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

(二)、不甘失败的祥子

1、买车三部曲

祥子总共买了三次车。第一次买车之后,他跑得更快了,他觉得不快跑会对不起别人。对谣言,他不信,并不因为谣言而偷懒。他比别的车夫胆大,人家不敢去的他敢去,可有一天,还是出了事了:他把车拉到西城,结果连人带车被大兵抓去了,不要说车子了,就连命也差一点丢了,他恨透了那些大兵。他的美梦第一次破碎了。可命运就是这样,你越是挣扎,它越会捉弄你。当祥子费尽了周折,好不容易逃出了虎口,并顺手牵了三头骆驼,卖了35块大洋,重新回到了人和厂准备重新开始时,却被虎妞缠上。为了躲避虎妞,祥子又不得不离开了人和厂,到曹宅拉包月,结果在祭灶那天晚上,他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途中又被一个反动政府侦探给盯上,当他回到曹宅,即将按门铃时,被孙侦探逮个正着,敲去了他辛苦挣来的钱。就这样预备第二次买车的几十元又打了水漂,他又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他最终无法摆脱虎妞对他的纠缠,最后不得不捏着鼻子

吃棵葱和虎妞结了婚。婚后他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第三辆车,可不久虎妞死了,又因葬妻而不得不卖掉第三辆车。就这样买了三辆车又卖了三辆车,最终手里一辆也没有,仍旧是两手空空。他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仍不甘心失败。小福子的出现让他又一次看到了生活的一线希望。

一次次希望,却又一次次失望,可这足以让祥子对生活充满了勇气与动力。

2、爱情两部曲

祥子逃出兵营后,被虎妞设计骗婚:虎妞热情地邀祥子喝酒,祥子盛情难却,经不得一劝再劝,多喝了几盅酒。在酒精的强烈作用下,祥子只觉得“她的脸是离他那么近,她的衣裳是那么干净光滑,她的嘴唇是那么红,都使他觉到一种刺激。”③就这样,不知怎地,半推半就地便和她睡在一起了。起先虎妞嫌他臭,不肯让祥子去拉车,不愿“一辈子做车夫的老婆”,但经不起祥子的一再请求,而且她刚跟老头子闹翻,没法和老头子说让他培养祥子做接班人的事,无耐只好暂且让祥子拉车赚钱,于是先是买了一辆车叫祥子拉着。但他并不甘愿做虎妞的奴隶,不肯听从虎妞的摆布,他只是想做个自食其力的车夫。后来虎妞怀了祥子的孩子,也因此助长了她好吃懒做的习性。由于年龄过大,加上营养过剩且欠缺科学搭配,又不运动,导致胎儿过大,所以孩子出生时太大,造成难产,折腾了两三天,可是老天不睁眼,孩子非但没保住,而且连虎妞也搭上了。就这样,虎妞走了,还有那个未曾出生的唯一能够成为祥子希望的孩子匆匆地走了。如果说拥有车是当初祥子的梦想的话,这个梦想已经破灭。丧妻又丧子的痛苦,对祥子是个打击,可祥子没有被击倒。

虎妞死后,祥子卖掉车子办完了虎妞的丧事,打算搬出这个让他倒霉的大杂院。但此时,令祥子深深爱着的小福子向他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愿意跟他一起过日子。这使得祥子又有了希望,可天不遂人愿,小福子的父亲因苦于生计,把她卖到了妓院,小福子上吊了。就这样祥子的最后一丝希望也随着小福子的死去而破灭了。无数次的打击,让他走投无路,没有丝毫“生”的希望,慢慢地祥子开始沉沦堕落了。

(三)祥子的自私、堕落及其毁灭。

曾经像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他几乎遇到什么事都会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他没有地方去诉说委屈。这不只是因为他是个劳动者,问题的

关键在于祥子虽然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但是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所以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愿望始终难以取得成功,即便有了自己的车子,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

老舍先生在塑造祥子形象的过程中,突出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惊人变化。残酷的社会现实摧毁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曾经“那个无牵无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只为捡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的“狗”。正如老舍先生在小说初版的结尾中所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的自甘堕落,不仅在于外在的社会压迫,还在于祥子内在的自渎心理。这正是老舍先生的过人之处他把祥子的命运悲剧进行了沉痛的批判,更对罪恶旧社会提出了悲愤的控诉。祥子这一形象的性格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它有力地概括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生活道路。他们为了生存,不顾一切地拼命挣扎,但终于失败。这样的性格悲剧,不仅在当时能引起读者的反省,到了今天,诸如此类的小生产意识依旧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妨碍他们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描写也就依然能够使人激动,发人深思,并且从中得到启发。

二、悲剧的原因

(一)悲剧的主观原因。

小市民的狭隘观念和个人奋斗方式,是使祥子陷于悲剧深渊的主观原因,他难以看清当时杜会的本质,更难以懂得走什么样的道路才从根本上获得翻身解放。

最初他认为,只要自己省吃俭用,只是时间的问题,是能达到的,绝不是梦想!但在那个社会中,这种生活理想是非常短视的。他同其他车夫一样单枪匹马去奋斗,然而,个人奋斗根本不是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摆脱困境的求生之路,所以祥子的个人生活理想与现实社会世界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他最终一步步走进堕落的深渊。

(二)悲剧的客观原因。

1、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

祥子的愿望,就是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这正像农民梦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一样,这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饱尝委曲,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人力车夫祥子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他不可能以一己的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

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截然不同,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尖锐的冲突。他们的婚姻没有爱情,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缠不清是一种灾难。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者穷汉的悲剧。

三、悲剧的意义

祥子悲剧性格的典型意义,在于揭露和控诉了黑暗、冷酷、腐朽的旧社会旧制度对劳动者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骆驼祥子的一生,是肉体与精神被万恶的旧社会咀嚼吞噬的一生。老舍先生从祥子的被毁灭,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统治者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对此,老舍先生有充分的创作自觉性。他说:“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和生命上的根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祥子的作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简单善良的愿望的破灭,是有社会原因的。农村地主阶级的压榨,使祥子一家倾家荡产,祥子被迫来到城里后仍然逃脱不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刘四爷剥削祥子,大兵祸害祥子,侦探抢劫祥子,杨家驱使祥子,夏家侮辱祥子,陈二奶奶愚弄祥子。不管祥子多么刻苦耐劳,多么忍辱负重,多么拼命挣扎,多么能干要强,到头来也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尚未觉悟的个体劳动者祥子,只能“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任凭他如何挣扎,都摆脱不了吃人的社会制度给他的苦难命运。“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精神’只生在大富人家”。小说所写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都映现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祥子悲剧是由上述那一伙人造成的,这些半封建半殖民的产儿,旧官府的爪牙和帮凶,他们摧残迫害祥子,也意味着整个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对祥子的摧迫。老舍以生动形象的艺术笔墨道出了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人们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是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祥子的悲剧有社会批判的内涵:一个勤劳的有骨气的劳动者变成了淡而无厌的混世闲人;一个正直善良的育年变成了懒散的吹鼓手和刁滑的刺儿头;一个憨厚的无不良嗜好的男人变成了烟鬼酒鬼;一个健壮的年轻车把式变成了早衰的小老头。祥子的变化充分地揭示了他所身处的环境对底层劳动者的既是身休层面的也是心灵层面的压迫和摧残。然而,祥子对此却毫无认识,“凭什么”,“我招谁惹谁了?”把阶级的罪恶,误认为是这个人与那个人过不去,把社会的必然灾难,看成是人为的偶然事件,这深化了祥子艺术形象的悲剧性。

悲剧的感染,往往是来自它生动描绘了主持正义者的失败和善良愿望的破灭。然而常常有这种情况,同情心使作者拔高了悲剧的主人公,使读者无视那些不幸者身上应当引以为训的行为。但是老舍笔下的祥子是悲剧的主角,但并不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物。作家执着地用小人物的遭遇做凸透镜,揭示那“万家墨面没蒿莱”的社会,把祥子悲剧作为落地残叶来勘察“秋风”对社会底层的侵袭。从《骆驼祥子》可以清晰地看到,老舍的悲剧观是充分现实主义的,他站在抨击黑暗旧中国的高度,写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和英雄们的悲剧相比,普通人的死,尽管不无悲壮,但不眩目,更多的是让读者于淡淡的血痕中看到社会的症结。老舍笔下的悲剧是朴素的,对人们心弦的拨动,往往突出表现在沉闷的氛围对逆来顺受的主人公的无情窒息上。

对于文学,不论是在创作过程,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人们的强烈感情。这样才能“唤醒人心并且扩大人心的领域”④。同时,任何作品总要展现人的理想,特别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文学描写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临摹;文学反映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现。文学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所再现的社会生活是一个有鲜明倾向的世界,从而使读者受到启迪。不可否认,这之中是需要认真分析和品评的。作为一个作家,社会文明的代表,如果为堕落的剥削者找清醒剂,那是唱挽歌;可是对麻木的受压迫者痛其不悟,反映其混沌的悲剧让群众感奋起来,那这作家无疑的是革命的助产士。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祥子的形象是鲜明的,他是那个病态社会里千千万万个低层劳动者的一个,是那个旧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是那个人吃人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把他给压碎了,并最终把他抛弃。他的幸福,他的青春,他的要强都被罪恶的社会所葬送。祥子的悲剧可以说是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悲哀。总之,祥子的悲剧使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那句老话:旧社会使人变成了鬼!

老舍作为民主革命的战士,通过对市民生活的生动描绘,写出了善良的小人物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⑤。从祥子的厄运中,使读者痛定思痛,探索人生的价值,悔悟其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从而认识社会是否合理。

《骆驼祥子》的创作,以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塑造了祥子的典型形象,写出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悲剧史。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长篇的全部描写,客观上能使人们认识到:不推翻这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就不能解放,同时我们也应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但应该改造客观世界,也应该改造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结束悲剧。

祥子的悲剧形象,不仅在当时能够引起读者的反省,就是到了今天,小说中所揭露的那些小生产者的意识还依然相当普遍地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里,这无疑影响和妨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值得我们深思。因此,当今时代,我们再读老舍的《骆驼祥子》,仍然能够从主人公的悲剧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① 高尔基 《文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31页。② 老 舍 骆驼祥子》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下引此书不再另注。

③ 鲁 迅 “坟·灯下漫笔”.《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卷,第312页。

④ 雪 莱 “为诗辩护”.《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1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⑤ 鲁 迅 “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卷,第297页。

第三篇:《骆驼祥子》悲剧读后感

《骆驼祥子》悲剧读后感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看完骆驼祥子之后的你,有些什么心得不同想法吗?下文是读骆驼祥子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一

贝蒂曾近说过,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老舍的笔下,祥子诠释了这句话,祥子只是一个北京马路胡同上的一介车夫,长得虽五大三粗、被人叫做傻大个,但他那年轻充满热情心中却装有着一个“伟大”的梦想,陪伴他走过十几年的拉车生涯。

祥子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拉着车,他日益成熟心中却默默地怀着一个梦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这个梦想,他甘愿吃任何的苦、留更多的汗。几年来他省吃俭用,终于用那宝贵的一百元买来了他人生中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这使他欢喜。但是老天却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他的车被士兵们强行夺去,却更加坚定了他买车的信念;之后的他拿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又因虎妞的死而被迫卖掉安葬虎妞。随着岁月的推移和那社会中滋生的黑暗,祥子走向了人生的灭亡,变的贪婪奸诈,不断地去攻击与压迫他人,变得行尸走肉,当年他的买车的理想,早已随着他的变化而泯灭——祥子成为了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祥子对自己梦想的执着,令我们不住的叹息。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祥子的那一百元大钞可以随心所欲的挥霍,却义无反顾的买下了那辆车,他为了自己实现的愿望而满足而快乐,为了自己今后能够拉着自己的车奔于街道胡同中,而感到自豪;每人的心中的确有着理想,但是真正的实现了自己理想的人却寥寥无几,一个诱惑、一句劝你放弃的话语便会削减你的信心、令你放弃。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常常充满了坎坷与艰险,只有那些对着自己理想坚贞、永不放弃的人才能够笑到最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自己成功与喜悦的彼岸。祥子的命运是悲惨的,几起几落的人生打击,令他早已无力去面对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黑暗,当时的社会从不给予善良的人出路,悲伤、悲愤,祥子的理想随风而去,正如那默默奋斗中甘心落寞的人们;黑暗不断的蚕食着社会的光明,无声的改变着落寞者们的心灵,失去那个最初的自己。

从小便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由于大旱而去挖井,他一口气挖了十来个井,却都绕开继续挖下一口井,路人见了问他为何不继续挖下去,他说挖了这么久,下面肯定没水。最后空手而归,而那个路人沿着他的痕迹继续向下挖,没挖几下便见得泉水涌了上来,十个井中有七八个有水。对自己没有性心的人就如同那个半途而废的挖井人一般,也许再坚持一下便会获得成功,却由于自己的刚愎自用与动摇了的信心,而与成功擦肩而过,人生的道路之上,成功的财宝永远只留给那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己信念坚定不移、永不放弃的人而设。而这笔财宝,祥子失去了。而我呢?

憨厚老实、踏着大步拉车的祥子与奸诈狡猾、行尸走肉的“祥子”是一个对比,信念的坚定与失落的放弃又是人生取胜的关键点,坚定自己的信念,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大赢家。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二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三

祥子是个人,而骆驼只是个外号。骆驼这外号的来源,还要从一件事说起。

祥子是个拉车的。是个自由的洋车夫,而且还有属于自己的车,但是好景不长啊,他不小心被兵抓了去,车没了。他最后硬撑着逃了出来顺了三只骆驼,卖了得了三十多。回厂里后他把钱给刘四爷做了保管。

祥子拉上了包月。是给曹先生。曹先生十分的和善,他对谁的很好,不把下人当狗看==.在曹宅祥子待遇一切很好,虽然工钱少,但是祥子也心满意足了。

有一天祥子拉车失误了车杆断了,曹先生手上擦破了一块皮,可是祥子双膝,右肘全破了,脸上全是血。但是曹宅的人原谅他把车杆弄坏了(祥子为曹宅包月是用的曹宅的车。)对了对了有一件事没说出来,很震撼的,内个,厂里刘四爷的女儿,有啦!祥子的!

祥子有一天不小心碰上了孙侦探,他存的四十多全都给了孙侦探,不然他就没命了……事后他悲痛欲绝。可是曹先生为了逃难已经去了左宅,祥子只好硬着头皮回到厂里去面对虎妞。(刘四爷的女儿)其实他心里是不愿去的。到了那里祥子面对了刘四爷的生日,他布置的十分卖力。生日当天宴会结束的时候,刘四爷发现了不对劲,因为自己女儿虎妞的眼神老是有意无意的向祥子身上瞟,加上之前那些车夫说的话,他似乎已经猜出了八九成他们之间的事情了……

因为这个虎妞和刘四爷吵了一架,他可不愿意把自己这辈子所有的资产因为虎妞喜欢祥子而给了祥子,那是他一生走南闯北得来的!

不管怎样,虎妞最后还是和祥子在一起了,没几个月,虎妞是真的怀孕了。怀孕期间虎妞在家闲的无事,就专找小福子的麻烦。但是最后想想还是自己不好,道了歉。虎妞……后来因为难产死了,肚里的孩子也没了。

祥子十分落寞,后来晃晃悠悠回到了曹先生家,曹先生让他继续包月,他不乐意。之后又回去找了小福子,只得到小福子在森林里吊死的消息。

祥子已失魂落魄,在大街上晃悠晃悠不知该去哪儿。时不时就拿起口袋中那一摞儿钞票出来数数,他的心为那点钱活动着。祥子现在就是在人家结婚时打着旗伞,出殡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悲,只为那十几个铜板而游街。他慢蹭蹭的在路上走着,留神地在地上在值得拾起来的烟头。

体面地,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道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买骑着磊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本书通过祥子这一人物的经历和遭遇,尖锐的提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历史命运问题。

第四篇:从《骆驼祥子》论悲剧的艺术魅力

从《骆驼祥子》论悲剧的艺术魅力

原创作者:葛杰

工作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莲峰镇小学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悲剧集中反映了生命存在的性质,生活的意义和人的强烈的内心冲动。悲剧的美不在悲悯,而在悲壮;悲剧的魅力不是灾难,而是反抗。悲剧通过感性的毁灭而成就精神性的自我。审美主体能在崇高激越的情调中体味人性的真善美,能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能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人类无坚不摧的伟大。悲剧能洗涤人类灵魂中的污垢,给人以启迪和希望,力量和责任,使人深泪水为勇气凝鲜血为火炬,化悲痛为动力,带着洋溢着生命律动的正常情感投入以现实世界中,去纠正和改造不合理现象,从而推动历史的进步。

[关键词]:悲剧艺术;悲剧精神;悲剧;崇高;启迪;反抗 在人类美学史上,悲剧无疑是一门真正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的艺术。在整个审美范畴中,悲剧无疑是最富有魅力的。它“集中反映了生命存在的性质,生活的意义和人的强烈的内心冲动。”①它给人们带来的或是情感的震撼,或是道德的感化,或是凄婉哀伤,沉郁愤懑,或是摧肝裂胆,惊悸震怒„„所有这些,都是最为动人的。这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力,感染力和征服力令人为之前赴后继地倾倒和振奋。所以,在西方,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艺术形式;在中国,影响浣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也都是悲剧。以对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著称的京派作家老舍在193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展现了一个不该毁灭者的全过程”②,是对一个奋斗、抗争者被毁灭的叹息,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深沉的悲剧力量和永恒的悲剧魅力,从中展现出了社会的悲剧,道德文化的悲剧,人生的悲剧。

社会的悲剧是从横向的方面去解剖社会的弊端:祥子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祥子卑微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在那个动荡不安,反动军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年代里,任何打击都可能落到他的身上,他们来的越是偶然,就越能反映出这样打击的必然。祥子的悲剧反映了当时中国生产力的落后和底层劳动人民的非人地位和被损害的命运,反映了近代中国因农村破产而成批涌入城市的赤贫农民的必然结局,从而激励着人们为推翻这个令人窒息的腐朽黑暗的社会制度而奋斗不息。

道德文化的悲剧是从纵向的角度去反思,历史文化的优劣:祥的悲剧,既是资产阶段丑女诱骗和腐蚀的结果,又是“执迷不悟”地坚信拼命苦干就能改变自身命运的奋斗意识的破灭,更是面对接踵而来的打击所采取的自暴自弃、自我放纵的沉沦,是理性的泯灭,是道德的崩溃,是人性中自渎心理在不堪重负后的恶性发作。由于祥子缺乏更高的精神追求,所以他无法超越他性格中的盲目、保守、软弱,在“拉车”这一生活内核破裂后,他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颓废的迷惘和 2 痛苦的堕落。从中所展示出的人格裂变和人性沦丧的悲苦历程,正是这部悲剧作品道德文化拷问的魅力所在。

人生的悲剧是从哲学上去思考生命的本质:祥子的悲剧,是“通过感性的毁灭而成就精神的自我”③,由有限人生的正义追求的毁灭来折射无限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和不朽力量。祥子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类的乐观坚韧、善良自信、勤劳执着的美好品质,不甘失败,竭力挣扎,朴实向上的高尚灵魂,依靠个人奋斗想摆脱缚束和压制而追求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理想,也随着祥子个体感性生命的毁灭而愈发光亮。正如密尼捏斯所说:“他的天性太高贵了,不适宜于这个世界”。

一部《骆驼祥子》是一首崇高的诗,是一曲悲壮的歌,它展示出了悲剧动人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生的希望。

一、悲剧艺术通过“悲”反射美

悲剧所描写的是人间的不幸、灾难和痛苦。叔本华说过:“在悲剧的灾难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悲哀„„正直的人的失败,邪恶的人的胜利。” 悲剧艺术虽然以悲为其特征,有令人哀苦、惊惧的一面,但它真正的美学意义却在于通过“悲”表现出对美的肯定,对美好事物永生的赞颂。悲剧艺术具有悲壮而冷峻的艺术美,这种凄凉的美令人情系其中,在随悲剧人物或悲或喜的同时,令人在灵魂深处造成强烈的震撼,引起心灵的共鸣,“使人在长时间静默的压抑以后发自内心的一声深沉的叹息④。”在叹息和痛心的同时,更叫人回味无穷,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欣赏悲剧,不仅要“入乎其内”,更要“出乎其外”,这是一个审美主体从受挫到解放的复杂而曲折的心理历程:首先是感官在受到强烈刺激后的伤心流泪、悲悯畏惧、紧张痛苦,然后在融合审美主体的各种经验因素与客观的感觉材料的基础上超越和突破客观时空的束缚,创造出一个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审美境界,在这个自由忘我、自由虚幻的审美世界中任随情感的迸发、舒泄,进而把审美情感升华到更深层的领悟阶段,扩大到人生境界的成就的大背景上去理解,感受到悲剧精神的无穷威力、不朽正义、永恒力量,体味到人性的真、善、美,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光辉的宇宙苍穹,从有限人生展现无限的意义,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无坚不摧的伟大,于是有了然之悦,会心之悦。正如尼采所言:“悲剧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快感,就在于能够使人透过悲剧人物的毁灭瞥见那历万劫而不灭的永恒生命力⑤。”

此外,悲剧也让人看到了自己未能达成的理想与世界的抗争,让人看到了人类和世界在审美活动中的和谐,让人进一步了解和感悟到了缺憾人生的美。当人的生命寄寓美神的灵体,人才能获得光荣和不朽,美为了人性的爱,爱也只属于美。

二、悲剧艺术通过“挫折”显示崇高

悲剧的本质在于通过表面现象所表现的由人物的悲剧性格所导致的悲剧冲突。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在于主体,在某种强烈的企图发挥自我优势潜能的欲望支配下,希望倾其一生以实现自我价值并尽力取得 惊世骇俗的成果的动机的受挫或毁灭。悲剧精神的实质便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受到人与自然界的对立与分裂,由于进步力量相对比较弱小,从而感到外在力量的无比强大,难以战胜外在世界,感到人自身不可避免的痛苦与灾难,同时面对这种灾难做了无尽的战斗。

悲剧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通过挫折显示了崇高。崇高性是悲剧艺术最基本、最具社会意义的美学特征。崇高以其庄严的内容,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它是对进步社会力量的实践斗争的肯定。“欲求不得,不得仍求”的崇高悲剧精神,体现了人类不断战胜困难,超越自己,生生不息的奋斗本性,它展现了人类的坚韧,升华了生命的意义。崇高是在遭受挫折、超越狰狞后获得的非凡能力和意想不到的观世高度,这股骚动汹涌的激情有着一缕维护人类社会正常发展和人类物种不致毁灭的健康向上的正气,它让人超越人性的卑鄙,丢弃不合理的东西,让人从渺小的动物变得更为伟大,更为神圣。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便是指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的进步要求和崇高品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假恶丑战胜真善美的悲剧冲突中,显示了正义精神的最终胜利,因而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崇高感。悲剧主人公,无论他是英雄还是小人物,他们为实现理想而与假恶丑进行了不屈的、艰苦卓绝的抗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光明、正义和直理的伟大精神,显示着震撼人心的崇高;他们那种忍受苦难、矢志不渝的无比坚定性和抗争困厄一往无前、万难不屈的刚强性,显示着悲 剧激越的人格的崇高;他们所表现出的至情至性的坚定性和顽强性,表现出的伟大的人格追求、卓越的情感操守、坚不可摧的勇气、力求超越平庸的人生境界,使审美主体生发出振奋精神,赴难进取、超越自我、升华自我、趋向崇高的心理欲望。

悲剧艺术具有崇高、庄严、向上的悲剧力量,它悲而壮烈、悲而英勇、悲而畅快,令人奋发励志、积极进取,使怯懦者勇敢、软弱者坚强;令人在道德情感上受到陶冶,使人在苦难和毁灭中认识到真理;它能“驱散郁积在人们心底的阴霾„„使被扭曲的人性回复到正常⑥” “它能洗涤灵魂中的污垢,使人变得纯洁和高尚起来”⑦;它能高扬主体意识,使人在大彻大悟后重塑个人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激起人们的自尊、自强、自爱、自重,激起人们战胜困难的英雄豪情。

三、悲剧艺术通过“毁灭”展示希望

英国学者斯马特说过:“悲剧的魅力不是灾难,而是反抗”。悲剧并非撒向观众的恐怖之网,而是引领观众走向伊甸园的通幽曲径,悲剧体现着人类“抗争”的本能以及重建世界的和谐愿望。

欣赏悲剧,应满怀着对不幸者和受难者的同情和崇敬,通过看好人遭殃去认识那个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激起对它的愤恨和否定,只有把悲剧人物的不幸和苦难跟一定的社会联系起来,他的毁灭才能超出个人的性质,折射出积极的社会意义。悲剧不仅能激起人们对丑恶事物的憎恨,还能激起人们对正义力量的向往。悲剧人物虽遭不幸,但它所代表和体现的某种合理的社会理想和要求,却更加显示了自己的合理性和存在的价值,从而启迪和鼓舞人们为实现它而继续斗争。悲剧中依稀照射出来的美好未来的曙光,让人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增强了人们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令人以悲剧精神的存在为理想,以悲剧主人公的毁灭为起点,以人类的存续和发展为责任,带着洋溢着生命力的正常情感投入到现实世界中,继续前行,去纠正和改造不合理现象,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属于人的世界,从而推动历史的进步。

人是社会的人,在人与世界的交往中,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人存在着,其本质就必然是悲剧性的:一方面,由“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命运不可改变,人的生命旅程的前景只能是阴森可怖的墓场,另一方面,正如曹文轩所说:“欲壑难填的人类,注定了要在自身的欲望与社会的伦理规范、必要的运行秩序的冲突中备受煎熬与折磨”。悲剧艺术便能真切地反映这样缺憾辛酸的人生,能真切地洞见这样挣扎发展的人生。如果没有悲剧,人类就将对自己的生命个体缺乏清醒的认识,对人生的价值也不会有正确的了解,对人生也就不会有紧迫感、危机感,从而必然会失去追求欲,失去进取心,失去竞争意识,既不会爱惜生命,也不会珍惜光阴,既不会有同情心,又不会有历史责任感,到头来只能模模糊糊的生,模模糊糊的死。

结语:体验人生,必须千方百计地捕捉悲剧这根震颤灵魂的弦,品味人生,必须把人生看深、看透,进入人生的流程中,去历经人生的起起落落和生命的悲喜无常,去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事的悲欢离合,然后又超脱人生的纷扰,去冷静地反思生命的过程,从而把握 住潜藏其中的悲剧节奏,以更深沉、更本质地反映人生、认识人生、表现人生。至此,请允许我引用尼采的一句话:“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的人生”。

[注释及参考文献]

①李戎,《生之留恋,死之震撼——试论悲剧魅力产生的根源》,250104,2009年。

②吴宏聪

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

③蒋孔阳

朱立元,《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④胡经之 王月川

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⑤胡经之

王月川

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⑥童庆炳

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⑦黄伟宏,《解读悲剧文学作品中“美”的一般构成》,《成功·教育》2007年第11期。

第五篇:《骆驼祥子》悲剧的原因

《骆驼祥子》悲剧的原因

社会因素:

这是主要原因,祥子的正直善良能干,在当时那个社会显得那样得格格不入。婚姻因素:

与虎妞的结合完全不是出于爱情,而是被算计。虎妞的陷阱与欲擒故纵,让祥子无处可逃,同时她也成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促成人物。在虎妞怀孕后,祥子因为一种做父亲的情感而对生活产生希望,但却随着虎妞难产死去而灰飞烟灭。

爱情因素:

在虎妞死后,小福子一度成为了祥子生活的希望。可是,随着这唯一的支柱的死亡,祥子彻底走进了生命的死胡同。

个人因素:

祥子的个人性格是促成其悲剧的根本原因。

祥子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他的“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善良愿望的最终破灭,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军阀的乱兵、反动政府的侦探、车行老板的强取豪夺,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的产物,而生存权利的最终被剥夺,则是下层劳动者无法规避的历史命运。

祥子的悲剧性格,善良诚实与现实的压迫,使他无法摆脱与虎妞的婚姻锁链,他的软弱无力决定了他“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祥子的悲剧被深深地植于市民文化的土壤中,他的带着小生产者印痕的人生理想,他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在一切努力都失败后,他向命运屈服乃至苟且堕落。从深处看,恰恰源于他身上具有的文化根性。祥子虽然从农村走入都市,但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生准则及价值观念,依然同传统的农业文化根连枝接,最初表现在他身上的传统美德,如善良、勤劳、侠义、朴实等,以及狭隘、自私、愚昧等负面因素,都是传统农业文化的产物。从最初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到一切努力都失败以后,又向命运屈服,正是传统文化性格中负面因素不断扩大、恶化的结果。

祥子的悲剧还打上了半殖民地畸形发展的都市现代文明的烙印。这种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伴随祥子的人生历程,也在不断地腐蚀着祥子的灵魂。

下载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格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骆驼祥子中的悲剧》

    论《骆驼祥子》中的悲剧 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洋车夫祥子的坎坷、悲......

    《骆驼祥子》的多重悲剧分析

    《骆驼祥子》多重悲剧分析 ——特定时代的人物多舛命运 【摘要】:根据老舍的《骆驼祥子》,本文主要从文本出发,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祥子”,作为一个二十年代的北平车夫的......

    试析《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

    钦州 学 院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李幼英 学 号 指导教师单位 中文与传媒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意义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意义 姓名:陈凤玲 青川县三锅中心小学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意义 青川县三锅小学:陈凤玲 【摘要】: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

    论文骆驼祥子的悲剧成因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成因 摘要:《骆驼祥子》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灵魂毁灭的悲剧,骆驼祥子的人生悲剧之所以惊心动魄,是因为祥子的人生悲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原......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模版)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描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祥子就是这类人物的典......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辽宁师范大学继续教育本科 毕 业 论 文 题目: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专业:办学形式: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教师单位:教学单位:完成日期: 汉语言文学 函 授 2012级(专升本......

    论《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分析

    A、护理法 长了痱子很麻烦,宝宝哭,妈妈烦。可是,如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就可以预防痱子的发生。同时在长了痱子以后,护理也是同样重要的。1、加强皮肤护理,勤洗澡,保持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