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祥子的悲剧之我见;《骆驼祥子》悲剧性;《骆驼祥子》研究
目录
摘要....................................................2 Abstract................................................3
一、社会悲剧............................................4
(一)首起首落.................................................5
(二)再起再落.................................................5
(三)三起三落.................................................6
二、婚姻悲剧............................................9
(一)婚姻的压迫..............................................9
(二)荒唐的“性恋”..........................................10
(三)爱情的破灭..............................................11
三、个人悲剧............................................13(一)与现代文明不符的观念......................................13(二)极端的个人主义色彩........................................14 结语....................................................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那些创作了不朽经典的大师们缔造的,而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家,老舍先生将批判锋芒直指市民社会。在其众多的文学作品中,《骆驼祥子》是一部不可忽视的经典。《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老舍先生描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主要讲述了祥子由一个淳朴的农民逐步转变为恶劣的小市民的悲剧。生活在特定年代的祥子,注定会抛弃农民身上优秀的品质被社会所同化。祥子悲剧的产生,既有旧社会旧制度的逼迫,也有婚姻家庭的破灭以及祥子本身的弊端。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祥子的悲剧,将祥子从积极的个人主义堕落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的形象跃然纸上。关键词:《骆驼祥子》;社会悲剧;婚姻悲剧;个人悲剧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Chinese by those who created the immortal classic masters created by Lao She, is known as the people's artist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occupies a space for one person.As a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China, Mr.Lao she criticizes the social public will.In the numerous literary works, “camel Xiangzi” is a classic can not be ignored.“Camel Xiangzi” is one of the modern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e most outstanding novel, also on behalf of Mr.Lao she depicts the tragic fate of the poor in the city.“Camel Xiangzi” tells the story of Xiangzi is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a farmer for the people of the tragedy.Living in a particular time Xiangzi, destined to be abandoned on the excellent quality of farmers is assimilated into society.The tragedy of Xiangzi, forcing both the old society the old system, there are also disadvantages of marriage and family, Xiangzi dashed itself.Many reasons are intertwined, resulting in the tragedy of Xiangzi, Xiangzi from the positive individualism individualism end fall into a ghost image stand vividly revealed on the paper.Key words: camel Xiangzi;Social tragedy;Marriage tragedy;Personal tragedy
祥子的悲剧之我见
在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像老舍这样执著地描写“城与人”的关系。老舍先生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老舍的市民生活中,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系列占有显著位置。这个形象系列集中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骆驼祥子》就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品,在老舍全部创作中是一座高峰。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其真实的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主要写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祥子被逐步市民化了的悲剧过程。
祥子是一个来自农村的车夫, 他身上保留着农村青年许多的优良品质。来到城市后,祥子相信自己能够凭借年轻健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买上属于自己的车,过上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在城市里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于是祥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生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比其他任何车夫都更加辛勤地劳动, 更和善地待客, 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祥子,在城市的大染缸里,却失去了自我和尊严,由要强的祥子变成了懒散的祥子,最后变成了堕落的祥子,完成了农民到市民化的转变悲剧。祥子的悲剧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本文主要从社会,婚姻,与个人三个方面论述祥子悲剧的成因。
一、社会悲剧
老舍先生在描述祥子这个形象时,紧紧把握住了他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从而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重要原因,“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让人们通过祥子市民化的悲剧看到旧社会、旧制度的阴森可怖。
祥子是从农村流入城市的,因而在他身上还较多地保留了农民的性格特质。他纯朴善良,热爱劳动,刻苦节俭,忠厚要强,对生活具有骆驼般的坚韧奋斗精神。老舍先生把骆驼与祥子拉在一起,目的是为了突出祥子具有骆驼般的美好性格。但是,老舍写祥子的美好性格,不仅仅是为了赞美、歌颂他,而是让这些美 的有价值的东西被那个社会一点一点吃掉,用人性美的毁灭来暴露旧社会旧制度的罪恶。老舍先生所描述的社会悲剧,主要通过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体现出来。
(一)首起首落
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卖力气能吃饭的事儿几乎全都做过了”。就像土地是农民的命根一样,祥子把买一辆车作为生活目标,幻想着有了车就如同在乡间有了地一样,能凭着自己的勤劳换取安稳的生活。为了买车,他不懈地奋斗,“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为了买车,他什么苦都吃,生病了舍不得花钱买药,买车一直支撑着他奋斗。
祥子的第一辆车整整存了三年。三年来他省吃俭用,没命地拉车,存足一百块钱后买了辆满意的车。有了自己的车之后,祥子的信心越来越大,他以为会买更多的车和开车厂。可是老舍说:“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作为一个刚由农村进城的农民,祥子的身上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即使来到城市后,祥子在内心深处依然是传统的,其日常行为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他从不与别的车夫接触交流,独自生活在自己的封闭世界中,对世事不问不闻,“他只关心他的车,他的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他对车子和金钱的渴望,使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兵荒马乱的时节,他不顾战乱,怀着侥幸心理照常拉车,在中途明明知道事情不妙,但搁不下所谓的面子还继续拉车,结果刚买了半年的属于自己的车被匪兵抢去。
(二)再起再落
第一次丢车的冷酷现实的打击使祥子心理发生变化,由简单的心理条件向较复杂的方面转换,由原先对城市生活充满希望的新鲜感变成了独特的愤世感,祥子“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遭到第一次打击的祥子,愤世而不厌世,受挫折而不甘沉落,他还要奋起再战。拉自己的车,“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着自己的车,简直是白活”。于是祥子开始面对他的困难人生,开始攒钱。祥子更加努力的拉车,祥子不怕吃苦。然而与第一次攒钱买车时不同的是,祥子的行为与心理已经有所变化。以前的样子从不与别人抢客,会把自己的客人让给年老的车夫拉,以照顾他们的生计。但现在祥子身上的甚多“绅士”般的义
气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他的拼命赚钱。他变得自私了,拼命和别人抢生意。甚至连老弱病残的都抢,他像只饿疯了的野兽,只是希望尽早买到车。他由农村带来的淳朴的观念在一点点的发生着改变。他的想法也逐渐变化,他不像以前那样洁身自好了。他开始羡慕烟酒,也想到了逛窑子,只是强烈的买车欲望促使他产生了顽强的自制力。他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理想,只有一个很现实很疯狂的目标,攒钱买车。这个时候的祥子虽然沾染了城市的气息,但是并没有泯灭内在的本性。祥子战胜了堕落:他给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子碰坏了,曹先生也给摔伤了,祥子引咎辞工,情愿把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在冬夜的小茶馆里,他帮着照料晕倒的车夫老马,还给老马祖孙俩买包子。祥子站在小市民的边缘颤抖地坚持着自己的底线,却又遭到了人生中的重大打击:攒车的钱被孙侦探抢走。经过这次打击,祥子预感到前途非常渺茫。他痛苦地想:“买车,车丢了,省钱,钱丢了,自己一切的努力,只为别人来欺侮,谁也不敢招惹,连条野狗都得躲着,临完还是被人欺侮得出不来气!”
(三)三起三落
孙侦探的敲诈给祥子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不仅使祥子买车的希望落空,这痛苦与不幸更多的体现在祥子心理生活的转折和剧变上。由怨恨到哀叹,他哀叹世界之大却无立足之地,被逼走投无路只好决定向虎妞投降。从被孙侦探敲诈到决定向虎妞投降,祥子由要强到软弱、由挣扎到妥协,觉察到“顾体面,要强,忠实,义气”没有一点用处,祥子内心美的特质逐渐减弱。前两次买车的起落,为祥子的悲惨命运做了铺垫。在老舍看来,由大兵、特务给祥子的打击,还不足将祥子拉向市民化的阵营,而只有将虎妞拉进祥子的生活圈子里,让他们“在性格或志愿上彼此不能相容”,发生心灵撞击,从而造成祥子的精神创伤,才能够彻底将祥子拉入市民化的阵营。祥子将自己的爱情“卖给”了虎妞, 他为自己估的价码是一辆车。与虎妞的婚姻不是出于祥子自己的本意,祥子迷失了人生追求的方向。祥子本打算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是虎妞的威胁及小马儿和老者的遭遇使祥子把一切希望都放下,祥子的意志是不坚定的,最后他向现实妥协。他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一辆车。虽然在所谓的事业上祥子算是暂时实现了自我,但是祥子内心极度痛苦,在情感上祥子丧失自我。不久虎妞因难产死去,祥子只得卖掉车子料理丧事。他喜欢小福子,然而看到小福子的父亲和弟弟的拖累,狭隘的祥子就决定离开小福子。之后祥子开始堕落、沦丧。当他自认为自己战胜了刘四爷,战胜了刘四爷就是战胜了一切时,他心里觉得很痛快。此时祥子仿佛是临掉进深渊前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他想变好,变回从前那个要强、纯洁、努力的祥子,向命运作最后的抗争。但是随着小福子的自杀,祥子最后的那点希望彻底破灭,最终祥子彻底丧失自我,彻底同化为小市民。
车,贯穿了祥子的一生。曾经抱着理想,有着美好追求的祥子带着农民的清水般纯净的心进入城里,却似白布掉进染缸一般地渐渐地在城市打击的浸染中心灰意冷。拉车曾经是祥子唯一的指望,然而后来祥子却讨厌拉车了,最终成了一个混日子的车夫,祥子的生活态度彻底转变了:“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祥子三次买车失败,三次抗争,他象骆驼一样默默地、坚韧地驮着生活的重负,反复地与命运展开搏斗。但不幸的是,祥子的奋斗和挣扎却是一幕幕的悲剧。在奋斗的道路上,祥子不但没有“飞起来”,相反地却堕落下去,他终于成为城市底层污泥中的一分子:丢了最初的洁身自好,放弃了以个人奋斗为最要紧的信念;他变得懒惰、贪婪、麻木、缺德;他打架、告密、使坏、逛窑子„,就像老舍先生说的“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祥子彻底完成了由农民到小市民的转换。
祥子生活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连年的战争威胁着人民的安全,不知给人民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首先,从祥子身受大兵、特务的迫害中,人们看到了那个社会的确充满了黑暗与罪恶。其次,祥子生活的市民环境,阶级对立是十分严重的。祥子被笼罩在一个庞大的剥削网之下。以刘四为代表的车厂主对他的剥削,同时,杨先生、杨太太的刻薄吝啬,夏太太的引诱玩弄,陈二奶奶的迷信愚弄,都使祥子身心受到极大地创伤。最后,祥子身边的这些不幸的车夫的生活经历, 呈现了当时城市底层社会的世态百相, 也为祥子的悲剧创造了一个充分必然的环境。老马和二强子几乎是祥子未来的写照。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是祥子的梦想。拥有自己车的老马和二强子,或许年轻的时候也和强子一样有强壮的身体和不屈服于现实的精神,所以他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车。然而在命运的终点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二强子终于对生活绝望、于酗酒中踢死了老婆还逼女儿卖淫养家;老马呢?老老实实拉了一辈子车的老马最后却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老马和二强子只是万千车夫的缩影,是社会悲剧的一部分。就像老马说的“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人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祥子所具有初入城的最原始的性格就是不服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敢于拼搏,而且还有一股不达黄河心不死、不至目的不罢休的硬汉精神。然而,在祥子与社会的两强较量中,祥子被彻底摧毁了:“都市商业竞争的铁律,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黑暗,决不会放过这个青年农民。小说令人惊心动魄地写出了,恶魔般的社会环境怎样残酷地、一点一点地剥掉祥子的农民美德,将他的性格扭曲变形,直到把个‘树’一样执拗的祥子连根拔起,抛到城市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中”,①终于祥子变成了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①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A].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二)〔C〕.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1997.二、婚姻悲剧
祥子的悲剧不仅发生在生活中,还发生在他的感情世界里。虎妞、夏太太与小福子这三个女人在祥子的一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她们,使祥子在希望与失望、乐观与悲观、自强与堕落间升浮,最终走向了小市民的悲剧,走向了沉沦。
(一)婚姻的压迫
如果说祥子买车的愿望总“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的委屈”还只是物质上的掠夺的话,那么,虎妞进入祥子的生活,无疑是对祥子精神上的摧残。作为一个由农村来的劳动者,祥子的愿望很单纯也很实际,他想凭着自己的劳动拉上自己的车,而且要娶亲的话,“他必定到乡下娶个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作的姑娘”。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虎妞“丑,老,厉害,不要脸!”,满身市俗气。这与祥子的理想相冲突;祥子希望能“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上车,娶上老婆,这才光明正大”,而现实却是虎妞出钱办婚事,出钱买车,一切都是虎妞说了算。现在的自己不过是“在老婆手里讨饭吃”,祥子在婚姻的“围城”中苦苦挣扎。这种强加于他的爱情和婚娶,非但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幸福和喜悦,反而使他陷入说不出的委屈和耻辱——粉碎了作为他的整个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凭借自己诚实的劳动成家立业的生活蓝图,“她把他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儿毁尽了”,而且使他从挣脱不掉这么一个女人的摆布,到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生活的无望。
无疑,虎妞的控制与摆布以及两个人之间畸形的夫妻关系,加剧了祥子的身心创伤。祥子与虎妞的结合始终是不自然的,他们婚前不存在任何爱情,只是在被捉弄得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与虎妞结合的。他们在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理想上存在着的矛盾给他们婚后带来了极大不幸,祥子时时感到不安、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经济地位不平等导致虎妞利用自己经济上的优势去支配祥子,而这势必会造成隶属于被剥削阶级的祥子与虎妞之间的冲突。尽管祥子认识到了他与虎妞之间的对立,尽管他厌恶虎妞,他却始终无法摆脱虎妞的纠缠。与虎妞生活在一起打破了祥子的生活愿望,使祥子开始嫌弃自己。由这里可体会到祥子的悲剧不仅在于不能获得自己所要求的,还在于他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祥子虽然
娶了虎妞,却发出了“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这样沉重的叹息。虎妞与祥子结婚并不想“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虎妞先是想让祥子和她一起经营人和厂,但刘四把人和厂全部盘给了别人,断了虎妞的后路,这时她才觉得“这一宝押错了地方”。但她不甘心,想用自己的钱买上两三辆车,当个小厂主,过不劳而获的生活。然而,祥子不愿意这样干,他宁愿自己拉车,正大光明地挣钱。所以,婚后,拉不拉车一直是他们冲突的起因,直到虎妞同意买上一辆车给他拉,祥子才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感到“虎妞也有点好处”。坦白说,虎妞嫁给祥子并不是为了去压迫祥子,虎妞是喜欢祥子的,为了祥子她甚至失去了父亲和钱财,但是这却仍然丝毫改变不了她的阶级地位。虎妞是属于剥削阶级的,她习惯了压迫剥削别人,习惯了凭借金钱的力量去支使别人,即使对自己的丈夫也不例外。这样,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内心的摧残与折磨更彻底成就了祥子的悲剧。虽然说,在这段婚姻生活中,祥子并没有堕落,但是虎妞的这种折磨破坏了祥子对生活原有的美好愿望,磨蚀了他的生活意志,在祥子从好强上进到怀疑自己到自甘堕落的路上狠狠地推了他一把,使祥子逐渐失去了农民的完整性。
(二)荒唐的“性恋”
虎妞与祥子的结合使祥子心理生活迅即向“危机”处发展,然而虎妞的死并没有给祥子心理生活带来“转机”,相反,其“危机”却更加严重。这时的祥子已没有了对生活的热情的追求,不再想从拉车中获得任何“光荣”。他学会了赌钱、喝酒、抽烟,这些变化,无疑都是与虎妞结婚的副产品。就在这个时候,祥子遇到了夏太太。如果说虎妞使祥子的精神和自信有所消弱的话,那么夏太太则使祥子的生命几乎成了空壳。可以说,这时的祥子是灵魂自甘扭曲的阶段。这场荒唐的“性恋”,使祥子染上了性病。病使他由不努力而自怜,由自怜而自私,从此,他吃、喝、赌,既不讲信用又没有廉耻,最后成了头等的“刺头”。“老鸦是一边黑的,他不希望独自成为白毛儿的”。他沉陷于生命的旋涡里,彻底认了命。可见,性病不仅摧残了他的肉体,而且也摧残了他的意志,最后沦为行尸走肉。不但如此,这场荒唐把祥子信奉的伦理观彻底摧垮了。他的再次“偷娘们”,冲垮了自己的伦理信仰,并且事后丝毫也不感到悔悟,“平日最怕最可耻的一件事,现在他打着哈哈似的泄露给大家—他撒不出尿来了”。这与当初那个视“偷”为罪恶的祥子已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对伦理反叛的结果只能是祥子自我的最终沉伦。尽管如此,在祥子的心理上还是产生了一种无可饶恕的罪孽感。“当他独自坐定的时候,想起以前的自
己,他还想要强,不甘心就这么溜下去”,而且祥子也没有忘记,在虎妞死后,他曾答应小福子,自己混好了去找她。而祥子却“混”得一身脏病,他无法宽恕自己。然而,懊悔归懊悔,“他照旧吸着烟,有机会也喝点酒,把小福子忘得一干二净”。
(三)爱情的破灭
祥子在婚姻家庭上最深切的悲剧不仅表现在不能拒绝自己所厌恶的,更表现在无法得到自己所追求的。为了料理虎妞的丧事祥子不得不又把车卖了,这时的祥子确实有过“就这么淡而不厌的一天天的“混”的想法,但是毕竟很快又重新振作了起来。虎妞死后,祥子萌生了与小福子结合的一线希望。如果说虎妞和夏太太这两个女人同祥子不过是“肉在肉里的关系”的话,那么祥子和小福子之间却存在着一种爱情。然而爱情主角之一小福子的悲剧却成了造成祥子悲剧最直接的因素。对于小福子,祥子是真心喜欢她的,因为“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假如祥子想再娶, 她是个理想的人”,“在她身上,他看见了一个男人从女人所能得到的与所应得的安慰”。而且当祥子最悲苦的时候,小福子把自己的一颗同样被污辱被损害的心捧给祥子。可以说,祥子与小福子同病相怜,彼此需要,若二人结合,合情合理。然而,祥子最终没有和小福子在一起。从表面上看,阻挠他们结合的是经济原因。这时的祥子明白,“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人家。”然而,若从经济原因再往深里究, 才发现二人不能结合却是社会病态伦理的罪恶所致。小福子的命运一波三折,从最初的被卖掉到遭到抛弃,后来又为了养家而不得不出卖肉体。如此命途多舛却要遵守封建伦理的孝道,要尽孝心,要承担养父亲和弟弟的责任,这样的小福子无疑会成为封建伦理的殉葬者。祥子尽管打心眼里喜欢小福子,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却终因无法承担小福子所背负的责任从而选择抽身一个人走掉。“他狠了心,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自由,那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换句话说,正是那个旧社会剥夺了祥子爱的权利。如果说祥子不能和小福子结合,并没有使祥子失掉最后一丝希望的话,那么小福子的死则使祥子失去了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精神支柱。祥子把心中最后一线光明寄托给了小福子,“她不仅是他的朋友,她将要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笑携手前进”,“她,现在就是他的命,没有她便什么也算不了一回事。”此时的祥子视小福子为生命中一线希望,他把生命的一切都押在这一赌注上了。然而正当祥子展望新的生活时,小福子却不堪忍受被污辱被损害的命运,上吊自杀了。这对于已经堕落的祥子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小福子的
死亡,使祥子的心灵堕入绝望的深渊。他“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 还用希望什么呢?”祥子的心死了,他“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祥子琢磨出了钱的用处,把凡是能换钱的东西都换成了钱,转手又换成了好吃儿好喝儿。后来竟为了60元钱,把阮明出卖了。他毫无廉耻,不讲道德,已丧失了人性。此时,堕落了的祥子与刚踏进城市时的朝气勃勃的祥子形成了鲜明对比。祥子最后成了病胎社会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三、个人悲剧
祥子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家庭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祥子,这个刚到城市不久的青年,在短短的时间内即由一个勤劳、淳朴、善良的农民堕落为一个自私的麻木的“社会病态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除了社会环境和婚姻的影响和作用之外, 祥子自身的弱点无疑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与现代文明不符的观念
祥子是由农村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他没有受过教育,所以只能靠力气谋生。生活的经历使他跳不出下层劳动人民的圈子,所以就像农民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一样,祥子的最“崇高”的理想便是做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力车夫,再无他求。祥子虽然生活在城市里,但是他的心态和价值观念完全是农民的心态和价值观念。“一方面祥子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而且再也不愿与之发生任何联系了,另一方面他又没有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社会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②祥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他想要融入的社会格格不入,这便是导致他悲剧的个人原因之一。譬如祥子既拒绝了刘四主动借钱给他买车的建议,也拒绝高妈给他的放贷、储蓄和起会的建议,坚持靠自己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这些地方虽然可以看出祥子的质朴,但同时也可以看出体现在他身上的那种农民式的根深蒂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观念,以及他与城市生活的隔膜,对商品经济的无知。祥子是一个“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留着旧的习惯”的人,而由“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③“如果祥子真的把钱存进银行或放了债,那么孙侦探的讹诈也不会对祥子造成致命的打击;如果祥子真的听从虎妞的安排坐吃车份子,那么祥子的身体也不会因饱受烈日、暴雨的打击而衰竭”。④从这一点上来看,祥子的个人悲剧也是农村文明与现代文明冲撞的牺牲品。
②樊骏.从悲剧的角度透视《骆驼祥子》的思想艺术特色[A].中国现当文学作品选读[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③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④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二)极端的个人主义色彩
祥子的努力拼搏、理想和奋斗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然而这种个人主义式的奋斗很难在一个腐朽、黑暗动荡的社会中取得成功。正如中国几千年来农民的理想就是为了拥有几亩土地一样,祥子的理想就是“为了有自己的车”,他以为只要自己有了车,就可以“不再受拴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了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就“可以使他自由、独立”。祥子想凭自己的个人奋斗去改变这个人剥削人, 人压迫人、人吃人的社会, 这种天真简直到了荒唐的地步。因此, 他的这种奋斗精神越强烈,他的行为就越可笑,他的结局也只能越可悲。与其同时,这种个人主义式的奋斗还导致他“不想别人,不管别人”,“他只关心他的车”,表现出一个小生产者对社会政治的无知和漠然。为了多赚钱,他甚至不注意身边发生的战争,不顾自己的安全,这种小农经济式的狭隘,最后成了他悲剧产生的内在原因之一。也正因为这种局限性,才使他在遭受打击后还对自己的遭遇迷惑不解, 如孙侦探敲诈他后,他唯一的疑问是“我招谁惹谁了?”凭他这样的社会经验, 怎能不在这个恃强凌弱的社会里碰了头破血流呢? 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还导致祥子不正视现实,往往以麻木的心态达到自欺欺人的目的。他不能从老马和二强子等人身上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他也不会从自己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而是只把自己的一切不幸简单地归结为“命”,认为“命”是不可抗拒的,他只有“认了命了”。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使他看不见真正的敌人,也看不见真正的朋友,“他故意耍坏,摔死谁也没有关系,人都该死”,他只能用人家对他的方法去对待别人,实施所谓的“报复”。这种盲目的、带着疯狂的报复,首先损害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这种“报复”不仅使他彻底走向堕落, 而且也使祥子完成了由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害人者的转变,完成了由“人”向“鬼”的转变。
结语
老舍说: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祥子的悲剧就发生在没有公道的世界上,他以为社会是公道的,用公道的方式来对待。他的车被抢,他的钱被讹,他活着被捉弄,他总不能按自己的步子生活;不是他不努力,也不是因为他只是个人奋斗,而是因为社会的不公和黑暗。祥子的悲剧,是一个由勤劳、热爱生活的劳动者转化为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之悲剧,是一个由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的人力车夫变为颓丧者之悲剧,而这个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
黑暗的社会是祥子生活的大环境。祥子的悲剧是在黑暗社会下由社会悲剧、婚姻悲剧、个人悲剧的合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祥子在这些合力的作用下由人异化成“兽”。祥子的悲剧带有历史必然性。老舍透过生活表层来洞察人物的内心,向我们展示了人在生活困境中不断挣扎,努力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我。老舍通过社会描写来探索人性,又通过人性展示来反观社会。“老舍是站在了人性审视的高度,在个体人生悲剧中寄予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冷静思考。”⑤
⑤金艳.论老舍的悲剧意识及其小说的悲剧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3.参考文献
[1] 胡叔和.中国现代六大名家名作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285-299 [2] 陈建功.傅光明.老舍的文学地图.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10月.51-79 [3] 曾广灿.老舍研究纵览[M].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7.[4] 高树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老舍专集)[C] 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内部印刷), 1979.[5] 老舍.老舍文集[M](第三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6]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7]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刘绍铭, 等译.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9 : 205 [8] 郭志刚.孙中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9] 金艳.论老舍的悲剧意识及其小说的悲剧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3 [10] 贺海波.“ 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心理学分析[J].安徽文学,2011(2).[11] 钟蕾.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命运悲剧的根源[J].文学评论.2010(2).[12] 王润华.骆驼祥子沉沦之旅的三个驿站:人和车厂、毛家湾大杂院、白房子[J] 盐城师范学院学,2003,(1)[13] 唐克龙.《骆驼祥子》:承认的悲剧[J] 河北大学学报,2004,(1)[14] 刘莉娟.“骆驼祥子” 悲剧探因[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15] 张鲁高.社会悲剧中的性格悲剧—试论《骆驼祥子》中祥子性格的生命本质[J] 新疆大学学报,2001,(1)[16] 逢增玉.对虎妞形象及其与祥子关系的再思考[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7] 樊骏:《认识老舍》(上),《文学评论》 1996 年第5 期, [18] 关纪新:《老舍评传》,第273 页, 重庆出版社2003 年版
第二篇:《骆驼祥子》悲剧读后感
《骆驼祥子》悲剧读后感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看完骆驼祥子之后的你,有些什么心得不同想法吗?下文是读骆驼祥子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一
贝蒂曾近说过,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老舍的笔下,祥子诠释了这句话,祥子只是一个北京马路胡同上的一介车夫,长得虽五大三粗、被人叫做傻大个,但他那年轻充满热情心中却装有着一个“伟大”的梦想,陪伴他走过十几年的拉车生涯。
祥子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拉着车,他日益成熟心中却默默地怀着一个梦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这个梦想,他甘愿吃任何的苦、留更多的汗。几年来他省吃俭用,终于用那宝贵的一百元买来了他人生中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这使他欢喜。但是老天却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他的车被士兵们强行夺去,却更加坚定了他买车的信念;之后的他拿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又因虎妞的死而被迫卖掉安葬虎妞。随着岁月的推移和那社会中滋生的黑暗,祥子走向了人生的灭亡,变的贪婪奸诈,不断地去攻击与压迫他人,变得行尸走肉,当年他的买车的理想,早已随着他的变化而泯灭——祥子成为了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祥子对自己梦想的执着,令我们不住的叹息。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祥子的那一百元大钞可以随心所欲的挥霍,却义无反顾的买下了那辆车,他为了自己实现的愿望而满足而快乐,为了自己今后能够拉着自己的车奔于街道胡同中,而感到自豪;每人的心中的确有着理想,但是真正的实现了自己理想的人却寥寥无几,一个诱惑、一句劝你放弃的话语便会削减你的信心、令你放弃。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常常充满了坎坷与艰险,只有那些对着自己理想坚贞、永不放弃的人才能够笑到最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自己成功与喜悦的彼岸。祥子的命运是悲惨的,几起几落的人生打击,令他早已无力去面对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黑暗,当时的社会从不给予善良的人出路,悲伤、悲愤,祥子的理想随风而去,正如那默默奋斗中甘心落寞的人们;黑暗不断的蚕食着社会的光明,无声的改变着落寞者们的心灵,失去那个最初的自己。
从小便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由于大旱而去挖井,他一口气挖了十来个井,却都绕开继续挖下一口井,路人见了问他为何不继续挖下去,他说挖了这么久,下面肯定没水。最后空手而归,而那个路人沿着他的痕迹继续向下挖,没挖几下便见得泉水涌了上来,十个井中有七八个有水。对自己没有性心的人就如同那个半途而废的挖井人一般,也许再坚持一下便会获得成功,却由于自己的刚愎自用与动摇了的信心,而与成功擦肩而过,人生的道路之上,成功的财宝永远只留给那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己信念坚定不移、永不放弃的人而设。而这笔财宝,祥子失去了。而我呢?
憨厚老实、踏着大步拉车的祥子与奸诈狡猾、行尸走肉的“祥子”是一个对比,信念的坚定与失落的放弃又是人生取胜的关键点,坚定自己的信念,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大赢家。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二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三
祥子是个人,而骆驼只是个外号。骆驼这外号的来源,还要从一件事说起。
祥子是个拉车的。是个自由的洋车夫,而且还有属于自己的车,但是好景不长啊,他不小心被兵抓了去,车没了。他最后硬撑着逃了出来顺了三只骆驼,卖了得了三十多。回厂里后他把钱给刘四爷做了保管。
祥子拉上了包月。是给曹先生。曹先生十分的和善,他对谁的很好,不把下人当狗看==.在曹宅祥子待遇一切很好,虽然工钱少,但是祥子也心满意足了。
有一天祥子拉车失误了车杆断了,曹先生手上擦破了一块皮,可是祥子双膝,右肘全破了,脸上全是血。但是曹宅的人原谅他把车杆弄坏了(祥子为曹宅包月是用的曹宅的车。)对了对了有一件事没说出来,很震撼的,内个,厂里刘四爷的女儿,有啦!祥子的!
祥子有一天不小心碰上了孙侦探,他存的四十多全都给了孙侦探,不然他就没命了……事后他悲痛欲绝。可是曹先生为了逃难已经去了左宅,祥子只好硬着头皮回到厂里去面对虎妞。(刘四爷的女儿)其实他心里是不愿去的。到了那里祥子面对了刘四爷的生日,他布置的十分卖力。生日当天宴会结束的时候,刘四爷发现了不对劲,因为自己女儿虎妞的眼神老是有意无意的向祥子身上瞟,加上之前那些车夫说的话,他似乎已经猜出了八九成他们之间的事情了……
因为这个虎妞和刘四爷吵了一架,他可不愿意把自己这辈子所有的资产因为虎妞喜欢祥子而给了祥子,那是他一生走南闯北得来的!
不管怎样,虎妞最后还是和祥子在一起了,没几个月,虎妞是真的怀孕了。怀孕期间虎妞在家闲的无事,就专找小福子的麻烦。但是最后想想还是自己不好,道了歉。虎妞……后来因为难产死了,肚里的孩子也没了。
祥子十分落寞,后来晃晃悠悠回到了曹先生家,曹先生让他继续包月,他不乐意。之后又回去找了小福子,只得到小福子在森林里吊死的消息。
祥子已失魂落魄,在大街上晃悠晃悠不知该去哪儿。时不时就拿起口袋中那一摞儿钞票出来数数,他的心为那点钱活动着。祥子现在就是在人家结婚时打着旗伞,出殡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悲,只为那十几个铜板而游街。他慢蹭蹭的在路上走着,留神地在地上在值得拾起来的烟头。
体面地,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道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买骑着磊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本书通过祥子这一人物的经历和遭遇,尖锐的提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历史命运问题。
第三篇:《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舞台灯光
《骆驼祥子》是一部描写老北京二十年代一群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从而揭露旧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命运的作品。早在1957年,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们就曾将老舍先生的这部作品搬上舞台,成为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
历时半个世纪,这次由顾威导演重新排演,用导演的话说,这次不是复排,也不是重排,而是新排。
在《骆驼祥子》的建组会上,决定用转台的形式来表现。那么这样的处理必然要区别以前演出的版本样式,这其中就包括布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道具、化妆、音响等都要以导演的意图为中心,以新的视角、新的舞台语汇入手,以更加完整、更加准确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涵。对于舞台上灯光的要求,导演特别强调:这次要加强灯光在剧中的表现作用,而且形象地说,灯光要在戏中会说话。可见导演在排演之前,对此剧的处理已经深思熟虑了很久。
当时的灯光处理无非就是强调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没有更多的表现语汇介入。而今天的要求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重视,随时揣摩导演意图,要严守排练场捕捉灵感。灯光师为此在排戏前反复阅读了剧本、小说原著、及前版演出的光盘资料,深入体味原著精神和剧本表
现的全部内容,对此剧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及作品的内涵作了研究,力求从灯光设计上找到准确的表达方式和手段。
无可置疑,《骆驼祥子》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就必须遵循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美学原则,舞台美术的构思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必须从剧情出发,从人物出发、从生活出发,为揭示剧本的主题服务,准确地交代剧情的时间、地点,从而创造出空间结构、舞台气氛,而不应随心所欲的描绘脱离剧情的东西。从人物出发运用舞美的各种手段烘托人物、揭示人物的命运及作品的内涵,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加工成舞台形象,为人物环境服务,而不能概念化的主观臆造。为了较完美的挖掘作品的内涵,在创作上就应从不同角度加大表现力度,尤其是灯光气氛的表现,应在满足观众观赏性的同时,使作品在呈现上更加丰富多彩、更生动、更准确,而不能违背创作的美学原则,玩噱头,不顾作品而自我欣赏,更不能忘掉观众的审美需求。
《骆驼祥子》五幕六场,导演在整体处理上同前版相比加入了祥子回城的序幕,以及车夫们场与场之间的串场场面,这样处理无疑对解读剧本、揭示人物起到了丰富剧本内涵的作用。在灯光处理的呈现上,我根据导演的意图采用漫天大雪的视觉效果贯穿全剧,从祥子的序幕出现,场与场的连接,以及尾声的送葬都是在漫天大雪的背景下完成的,其用意在于对环境的衬托,对人物命运的衬托。雪与景的交融是对二十年代旧北京印象的概括,同时又是剧情的真实写照,使舞
台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中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或凄惨或苍凉或寒冷或迷茫,且具有多意性的感官效果。这些视觉形象在灯光控制下有机的渗透到戏剧的舞台情景中,渗透到人物表演的气氛中。例如,祥子回城的景象,祥子顶风冒雪的出现,除了人物作为剧情的铺垫外,更能使人感受到环境具有的苍凉感,为剧情的展开作了很好的基调处理。(这是前版祥子里未出现过的)而场与场之间的风雪运用也没有脱离戏剧情境,如老马与小孙子在风雪中步履艰难,风雪迎亲,都没有脱离人物,是情境的渲染,是戏剧发展的有机连接,是社会环境的象征,是底层人生活环境的描述,尤其是风雪中送葬一场戏,在昏暗迷茫的灯光气氛中,随着送葬的唢呐声,车夫们迎着风雪抬着棺材,撒着纸钱,在灯光气氛的控制下,把舞台凄惨荒凉的氛围推向极致,浑然一体,令观众遐想与回味,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技术层面上,也区别以前的手法,在雪的处理上我采用了雪灯和雪机并用的手法,这样既解决了雪的厚度视觉效果,也解决了戏中雪机的声音干扰表演的问题。例如,第六场祥子与虎妞婚后的一场戏,因为戏中几次提到了下雪的情景,如果用雪机处理场面,雪机的声音势必会影响到演员的表演,因此用雪灯处理下雪的效果解决了这一矛盾,而同时对此场的情境及人物的表演给与了有机烘托。
在整体六场的具体环境中,在灯光处理上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从生活、人物、环境出发,对每一场的气氛、环境、时间、空间都尽量以生活为依据,把握灯光变化节奏与戏剧发展的关系,把握灯光呈现的视觉效果,如:三场、五场的油灯下及二场祥子与虎妞的室外戏等,在表现上既照顾观众看戏的可视效果,同时又注意气氛的渲染,相互兼顾,营造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总之,在《骆驼祥子》的灯光设计中,不管是漫天的大雪及每场具体的环境描写,都是基于对作品的表达,处理是比较准确的、丰富的、有力度的,起到了让灯光在舞台上说话的作用,拓展了作品的深度与厚重。
第四篇:浅谈骆驼祥子
浅谈《骆驼祥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悲剧色彩及启迪
西安工程大学
尚小松
摘要:《骆驼祥子》描写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老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小说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国民的劣根性,生动描写了祥子由勤劳正直、善良朴有理想的上进青年逐渐堕落成吃喝嫖赌、谋财害命、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的过程。表达了老舍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国民的劣根性的反思,发人深省。
关键词:老舍《骆驼祥子》祥子悲剧启迪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旧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金钱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对祥子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一种反映。
一、祥子的性格变化
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有上进心有理想。他个性鲜明,他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秀品质。他纯朴、善良、热爱劳动,是农村
破产进城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卖力气的就能吃饭的活他几乎全做过”,但他最后选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后,他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全部力量都要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可以“不在手拉车人的气,也无需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就能实现这一目的,强烈的求生愿望、理想动力,顽强的奋斗精神,成为了他性格的重要方面。小说着重刻画了祥子勤奋耐劳,性格刚强的同时,还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同时,他做事认真负责,讲信用,讲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摔得狠严重,但最先想到的是车上的顾客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祥子感到很内疚,并提出用自己的工钱来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当曹先生被特务追捕躲避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抢劫之苦,一心想着怎么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描写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痛苦的老马、小马在寒夜饿的发昏时,他便毫不犹豫的买来包子让他们吃;他看到备受生活折磨的小幅子时,也同样给予她同情与帮助,他有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他还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对车厂主刘四的报复心理,在杨宅的发怒辞职等都能说明这一点。这些品质是他前期具有的,到了后来,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他的性格弱点便显露出来,每一次打击都更深层次的引起祥子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否定,经过三年的努力买的车被乱兵抢走了,他重新积攒钱,还没等买上车,又被特务勒索去了,在失去钱和车的情况下,他仍未放弃买一辆车的希望,可是虎妞难产身亡,又让他失去了最后
一辆车,这一连串的打击,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社会的黑暗,世事的压迫,让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小福子身上,但小福子的自杀让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走上了堕落的道路,他的失败不仅是在物质和金钱上,更为严重的是精神世界的坍塌,旧社会毁灭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变成了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正如作者说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变了,因为在那个时代,他不可能不变„„
二、“三起三落”和悲剧的原因
“三起三落”可以简单的归纳为:
一起:艰苦奋斗,如愿以偿买新车
一落:好景不长,乱兵混战劫新车
二起:努力拼命,积攒小钱想买车
二落:时运不济,特务施计诈车钱
三起:被迫离婚,用私房钱买旧车
三落:虎妞难产,卖掉旧车葬虎妞
祥子悲剧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四点:祥子性格和他所走的道路;与虎妞的不正常结合,婚姻的不幸;当时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压迫;以及小福子的死亡
祥子与生俱来就具有的小农意识,狭隘眼光,造成了他的悲剧,祥子来自农村,本身就具有狭隘自私封闭愚昧的缺点,这种思想让他与
社会有了一层隔膜,他天真地认为,只要行得正就能立的牢,不招惹人就能在社会里生存,军阀混战的消息传遍全城,到处关门闭户,他却想碰运气去拉车赚钱,结果车被抢,人被扣,最后还算幸运,捡了一条命,顺手牵了几匹骆驼卖了钱,但不幸的是钱却被敲诈,种种不幸,是它自身原因在作怪。他身上有农民的习惯和意识,个人之主义强,不懂合作,这导致了祥子不敢面对现实,自欺欺人的性格,这也是他悲剧的原因这一。
与虎妞的不正常婚姻,也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之一。虎妞的父亲为了事业不让虎妞成家,把自己的青春消耗在车行的管理上,让她成了一个老姑娘,可虎妞也有一定的反抗精神,他喜欢上了憨厚勤劳的祥子,他想从祥子的身上找回失去的青春,可是祥子并不喜欢她,她便施计骗祥子喝酒和她同房,后又骗祥子自己怀孕了,祥子没办法只能和虎妞结婚,后来他知道虎妞骗了自己,但也无可奈何了。虎妞是来自一个剥削阶级的,她习惯了压榨别人,祥子来自受剥削阶级,已经习惯了被别人剥削,虎妞的骗婚,成为了祥子的灾难,他们的婚姻的不幸福,导致了祥子心灵额又一次打击,但也燃起了他内心有一次想买车的希望,但虎妞的难产而死,又一次给了他物质和生活的双重打击,他的希望有一次破灭了。这也是祥子悲剧的原因之一。社会制度的原因:人在社会中,免不了要受社会制约,当时黑暗的社会,以及剥削的社会制度,给祥子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反动势力的压迫,第一辆车被抢,第二辆车的钱被诈,让祥子很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还是想买辆自己的车。而在当时的北京,这种愿望是很难实现的,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的剥削,帝国主义的压迫,种种原因,使得这个社会变成了一个黑暗、畸形的社会,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产物,造成了底层劳动者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在当时是无可避免的,这是历史的命运,他的悲剧有深深的时代的烙印。社会原因,是祥子悲剧的主要的客观原因。祥子由人变为行尸走肉,关键的一点是小福子的死亡,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质变的一点,在经历了众多的打击之后,他还是没有放弃,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小福子身上,他希望和她在一起,但是小福子因为受不了当时的生活而上吊自杀,给了祥子最后也是最致命的打击,他因为小福子的死,而变成了一个不对别人负责,也不对自己负责的人,他丧失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放弃了自己生命的意志,只是凭本能浑浑噩噩的混着,正真的成了行尸走肉,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是难以避免的悲剧。
三、意义及启迪
祥子的悲剧,让人们更关注现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问题,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这让我们又一次想起了祥子的悲剧,重读《骆驼祥子》,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触。对,有人说,时代变了,一切当时悲剧都可以避免了。我们无可否认时代是变了,但我们没能力保证这样的悲剧不会发生,时代只是一个客观的因素,它不能决定事物的主要矛盾,时代是变了,难道我们的“农民工”生活活得很好吗,没人能保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年轻人怀着梦想前去,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比比皆是,可是,问题该出现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工资拖欠、医疗合同无保证难道不是存在的问题吗,我们不要太乐观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祥子身上吸取教训,历史总是再循环重复,有许多相像的地方,我们重读作品,要从其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教训,避免悲剧的再发生。
在商品经济流行的今天。必然会瓦解那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同时也会冲击劳动致富的观念,甚而导致稳定的人生价值观的破灭,这也是现在社会转型期所可能出现的危机之一,如果这种价值观破灭,就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解体,祥子的悲剧也会再次发生。祥子的故事已经过去,但农民工进城的故事还在继续,面对汹涌的进城大军,《骆驼祥子》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要有建立一个有效的吸纳机制,无论是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要努力维护和保障这些进城农民工的利益,并对他们的精神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注,否则,社会也许就会因为他们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混乱,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关注的。
结语:《骆驼祥子》看完了,我们也要从小说中回到现实了,许多故事还在继续,祥子的悲剧也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借鉴意义,社会制度虽只是一个客观原因,但也应加以重视,社会生活还要继续,为了,不让悲剧重现,不让旧时代的悲剧在这个新社会再次重演,我们就应该多加以重视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坚持正确思想的引导,坚持正确文化在社会上的积极引导意义,重视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让人民特别是农民工有
一个好的环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好地生活,不要让社会制度成为压死“骆驼”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参考文献: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版
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五篇:《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讨论
——第七组
1.为什么祥子把自己生日定在买车当天?
答:他满怀憧憬,以为那就是自己新生活的开始,就像重生的日子。
2.祥子为什么向曹先生提出辞工?表现出祥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当祥子在曹宅拉车,由于意外的事故翻了车,车把摔断了,主人摔伤了,虽然他伤得比曹先生还重,但他却十分过意不去。他想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赔偿,表现祥子是个有责任心和荣誉感的人。
3.曹先生为什么会被告发?
答:曹先生给一个叫阮明学生不及格分数,阮明告他是革命党。
4.虎妞是因为什么而导致难产死?
答:贪吃油腻食品,缺少运动,(好吃懒做)
5.祥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娶的虎妞?
答:虎妞诱惑祥子,她使计策骗祥子说自己怀孕了,祥子信以为真,并在她父亲的大寿上和她与她父亲闹翻了,虎妞便和他住了出来,在一起了。后来祥子才知道是她骗了他,但此时已没办法了。
6.祥子对拉车的态度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
答:在万恶的旧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无法通过自身的辛勤努力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
7.祥子到最后以什么来维持生计?
答:最后靠给做红白喜事的人打杂来维持生计
8.《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9.祥子是一个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为了争取起码的利而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10.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的无业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