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
冯丽珺
内容摘要:老舍的《骆驼祥子》作品中,祥子这一有血有肉的人力车夫形象,无疑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他为了个人理想努力过、挣扎过,抗争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买车的曲折过程中,主人公祥子人性及心理发生异化,向我们展现了其唏嘘可叹的悲剧命运,而促成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环境原因则是小说极力体现的,本文主要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进行理性思考与深度解析。关键词:《骆驼祥子》 悲剧命运 社会环境 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骆驼祥子》是其最具代表力的作品之一,艺术成就卓越,思想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作品主要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最初,祥子以积极进取、充满生气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他淳朴忠厚、勤劳善良,有一辆完全属于自己的人力车是他的最大梦想,并且为了这个梦想一直努力,但是,现实生活残酷无情,几经波折后,祥子在失去自己辛苦挣来的车的同时,美好品质也逐渐丧失,最终成为一个无业游民,如行尸走肉一般生存。老舍通过描写祥子的悲剧命运,向人们揭示促成祥子命运的因素,根本上说,病态社会产生病态的人,导致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的病态与个人的病态[1]。一.时代注定的悲剧命运
《骆驼祥子》中作者的意图明显,祥子的悲剧命运是时代所注定的社会悲剧。小说于1936——1937年发表,揭示贫苦人民生活,描写底层人民命运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是作者的主要目的。因此,包围祥子的是强大凶险的社会环境,为了加强作品的悲剧效果,作者特意安排了一种架势,即强汉对阵。现实无情的社会力量无疑是强大的,而祥子本身也是非常强大的,他有健壮的身体、执拗的性格以及争强好胜的心地,而且脾性正直、忠厚、朴实、坚韧,这些特点都是他作为一个强汉的典型标记。强汉性格具有敢于与苦难做斗争的特征,而且极有可能战胜苦难,成为强者。但是,《骆驼祥子》中的强者被生活硬生生的毁灭,这在引发人们同情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去思考并挖掘造成此悲剧的复杂因素。祥子原本具有敢冲敢闯、不服输不言败的硬汉性格,但是在社会的强大压力下,祥子毁灭的彻底。小说详细的描写出现实社会是如何将祥子本身具有的农民美德蚕食殆尽,将其性格扭曲变形,最后将祥子抛到流氓者行列中。小说向我们传递出,如祥子一般生命力刚健的强者都无法生存于当时社会,那么,性格软弱的人又怎可能在那个世道沦亡的时代中存身呢?这种几经挣扎、几经抗争却终究毁灭的遭际大大增强了小说悲剧效果,而祥子展现的矛盾性格更加显示出作品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老舍一方面向我们展示祥子美好的性格品质,而在另一方面又着力打量这些品质被吞噬的过程。例如,祥子吃苦耐劳、扶弱济贫,但是老舍着力向我们展现祥子有德无助的局面,显示祥子求而不得的惨状,展览一个活生生的人被毁灭的整个过程,让人们更加清楚的体会悲剧的内涵与意味。祥子的毁灭存在一定社会原因,小说背景为二三十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侦探”“逃匪”盛行,使悲剧原因有了社会根源。而作品中也一再出现好人削成坏嘎嘎、人将同类向野兽中驱逐等具有警示性的语言[2],这些一阵见血的语句概括出酿成悲剧的社会缘由,这也反映出作者老舍对当时社会的绝望及痛苦。《骆驼祥子》中,作者并没有对救世良方进行一丝一毫的探寻,而是将社会现状和盘托出,这种举动也说明当时社会的生存机遇中,祥子的悲惨命运是必然的。二.性格矛盾造成的悲剧命运
老舍在作品中对于组合结构精心设计,增强了祥子的性格矛盾冲突。作者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变化轨迹,构思精巧,前后对比反差强烈。小说主要突显祥子的本身性格特点,并自始至终的让这种矛盾性格与现实社会的对立贯穿全书。这与小说的创作主旨是不谋而合的,同样是为了反映底层人民生存悲剧,对社会暴虐给予抨击。悲剧人物一般存在三种类型,一种是由于个人缺陷而导致的悲剧人物,第二种是由于意外事件等偶然因素而产生的悲剧,最后一种是与现实进行斗争,终被现实毁灭的类型[3]。老舍很明显地将全部类型都融合于祥子一人之身,祥子的个人思想及占有欲属于个人因素,他与虎妞婚姻、同小福子之间的情感等生活事件,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推动祥子走向堕落。这些方面使作品既对社会现实进行了切实反映,又传达出现实本质,因而现实主义色彩鲜明且浓郁。作品对现实同祥子之间的较量特意展示,并交代了悲剧结局,祥子抗争的力量越大,现实给予的打击就越严重,所遭受的不幸就越沉重。时时处处的碰壁遭殃下,祥子不得不认清楚现实的本质,当一个人坚持斗争,唯一的结局就是走向堕落,还有什么与这种精神上的悲哀与绝望相比更为残酷的呢?通过剖析祥子的悲剧命运,只能产生一个结论,在黑暗混乱的旧社会,任何品格、任何付出,强汉也罢,弱者也罢,都不能阻止一个人走向毁灭。现实与祥子之间如同做着猫捉老鼠的游戏,不管祥子怎样躲避、挣扎,悲苦、灾难、毁灭无时无刻的不在作用着他。正如老舍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吃人的社会中,底层市民所谓的抗争与奋斗都是徒劳无功的,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反复发生的希望、失望与绝望交织的过程。毫无疑问,批判是老舍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本质思考,不可抗拒的命运
老舍揭示了祥子必然性的悲剧命运,突显出作者对于祥子命运的本质思考,从而理性挖掘造成祥子命运的根源。小说中,老舍一再提到“辙儿”,起初祥子还没有进入到车夫门道,自强自爱,老舍称他为“辙儿”,后来祥子自甘堕落,老舍说他成为了一个确确实实的“辙儿”,这其中就暗含了祥子的悲剧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可抗拒[4]。当我们真正深入到作品之中,也会对这种悲情含义给予肯定,同时体会到一种非同寻常的审美感受。一定意义上来说,作品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作者处于理智清醒状态下所刻意创造的难堪、盲目且相当糊涂的一个底层人民的奋斗过程。也就是说,作者事先已经做好定论,故意让笔下的人物展现出一副不理智的状态。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说,作者占据悲剧创作的思想意识,站在悲剧人物的立场打造人物,也有着厚实的人物塑造经验与创作经验。由祥子的婚恋与买卖车的过程来考察与祥子同处于一个社会阶层的生存态势与这个时代下人的命运情状,这种从人性方面与社会方面挖掘悲剧价值的艺术水准令人赞叹。祥子的命运悲剧从生命哲学的层面来看,我们设身处地的站位于祥子一边,根据他的命运遭际窥测祥子本身的性格特征,这样体会,作品的悲剧意味则更为浓烈与深刻。从祥子的表面生活中获得的发现是一种感性思考,这些感性对祥子悲剧性格的塑造非常重要,我们在深度探析祥子命运的同时,不能脱离如此有血有肉的具体存在而进行空谈,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善于利用理性思维,深入认识作品中作者在创作时所运用的修辞技艺、艺术策略与表现手法,将会帮助我们更本质地理解祥子悲剧命运的深邃含义。祥子是文学史上经典的文学形象之一,凝聚了个性与共性,是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缩影,借助祥子这一形象,我们可以看到旧社会中底层人们的辛酸、窘迫与悲楚,他的悲剧其实也是时代与民族的悲剧,《骆驼祥子》的悲剧内涵始终震撼人心。
第二篇: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模版)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描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祥子就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这部小说真实的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描述了一个“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的农民”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逐步市民化,却又逐步被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1]他把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作为生活目标,而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历经三起三落,最终造成精神毁灭的悲剧。这种悲剧命运的形成是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既有客观现实的压迫,也有来自祥子自身的性格缺陷与弱点。祥子的最终结局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批判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能使劳动人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境遇的主题。
关键词:祥子的三起三落悲剧命运原因
初到城市的祥子,老舍在作品里这样描写,“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卖力气能吃饭的时而几乎全做过了”[2]。他幻想着有了车就如同在乡间有了地一样,能凭着自己的勤劳换取安稳的生活。他是如此的单纯,他身上带着农民的淳朴。然而他的人生旅途每经过一站,他都更沉沦一次,也越来越接近最黑暗的地狱层。经历过努力、挣扎之后,他最终向命运屈服,他变得懒惰、贪婪、麻木、缺德,走向了堕落的深渊。
一、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经过三年的艰辛和节俭,祥子终于买下了一辆新车。一落:不到半年,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兵,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他虎口逃生,捡走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元钱,回去继续拉车,省吃俭用准备积攒着买第二辆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抢走,第二次希望破灭了。
三起:车场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祥子,祥子虽讨厌她,却在利益的诱惑下和她结婚。虎妞用自己的私房钱给祥子买下了第三部车。
三落:虎妞因难产死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只能卖掉车子。
这三起三落,使祥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毁灭,对祥子的身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那个努力上进、吃苦耐劳的祥子消失了,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取而代之的是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二、祥子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社会原因:
祥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毁灭,是离不开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的,小说中出现的匪兵的抢劫、侦探的欺压等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就使得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1]
社会的动荡不安和黑暗是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祥子买第一辆车的失败就是对社会现实最好的反映。祥子的第一辆车是被北洋军阀抢走的。祥子靠着他的勤劳和节俭,用整整三年的时间买了第一辆车,这时的祥子内心是激动喜悦的,然而喜悦过后不久,他不巧的遇到了军阀混战,到处都是不安定的样子,祥子没有冒失地到处拉车,“他知道怎样谨慎,因为车是自己的”,当他看见马路上站满了警察与保安队时,也和别人一样急忙收了车。他看出了危险。过了几天之后,祥子的思想放松了,他没有意识到社会的动荡严重程度,便出去拉车,就这样,祥子连人带车被抓去充当劳力。黑暗的社会现实是从来不会体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人民的困境的,他们只是一味的压迫。
祥子的第二次梦想破灭更是人无法预测的,生活就像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祥子从第一次丢车的阴影中走出来,在失望之余还心存一丝希望,打算重新开始。从此更加努力的干活,省吃俭用,他想用三匹骆驼变卖的钱和自己拼命攒来的钱来购买第二辆车。然而,祥子去曹宅拉包月车的时候,这些钱都被孙侦探抢走了。祥子这次充当了一个替罪羊,孙侦探只是无法从曹先生那里获得好处,便向祥子下手。如果说第一次丢车,是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造成的,那么第二次丢车,便是城市对贫苦下层社会大众的一种愚弄。孙侦探相比祥子而言,他的生活更轻松一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对祥子不但没有同情,而是欺诈哄骗祥子来之不易的血汗。这里的孙侦探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缩影,他们不但不同情劳苦大众,而是在想法设法去欺骗这群底层人民。他们好逸恶劳,欺软怕硬,以欺骗和诱诈来获取钱财。面对第二次的丢车,祥子能做的只有默默的承受。
如果说前两次的事件没有把祥子置于死地,让他还有奋斗的动力,那么虎妞的出现和死亡则把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使他永远堕落下去,不得翻身。和虎妞的婚姻,把祥子笼罩在了阴影之下,腐蚀了祥子的生活意志.虎妞的死亡加剧了祥子的悲剧命运,祥子为了给虎妞置办丧事,卖了车子,祥子的生活没有了一丝希望。在这样一个生存和死亡都很困难的社会和时代,谁该为这种困境买单?
祥子是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的牺牲品,他想向命运搏斗而最终向命运屈服,他的一切幻想和努力都成为泡影,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一个人的全部人性。
自身原因:
如果说社会原因是祥子悲剧命运形成的不可避免因素,那么祥子自身性格的缺陷便是造就他悲剧命运的助推剂。他身上的小农意识和个人主义使他目光短浅。他把拥有一辆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认为能够拉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便是最幸福的事。就是他这样单纯的思想使他一直在努力赚钱,最后为了赚钱不顾他人的死活,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祥子,这个从农村来的青年,身上有着农村人特有的淳朴善良和勤劳,他同时又是沉默木讷的。他的简单愚昧加剧了悲剧的降临。他不合群,别扭,自私,就像老舍先生在文章中的描述“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哪怕很小一点的自由”。同时,他又不善言辞,导致他与拉车同伴之间产生隔膜,在关键时刻得不到帮助,只能自己默默地承担生活所带来的一切不幸,长时间压力无法释放,自暴自弃,最终造成自己命运的悲剧。[4]他性格懦弱,不懂得反抗,在一次次的不幸遭遇后,他失去了往日的纯洁,变得“只看见钱”,“不管是和谁抢生意,他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像一只饿病的野兽”。“祥子不想别人,也不管别人。他只想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3]当强大的黑暗势力逼近他,无法承受却得不到同伴的支持、同情。他的内向性格让他走向了绝望的边缘。
除了自身性格的缺陷外,个人主义与农民思想的局限性也是造成祥子悲剧的不可忽略的因素。祥子作为一个破产了的农民,他的身上集中了因农村破产不得不流亡到城市来寻找出路的农民的特点,带着的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思想和农村文化的积淀。[4]农村生活在他的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思想上都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无处不散发出泥土气息。无论是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保守、自私、。祥子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思想,个性倔强。祥子对金钱的态度便是最好的体现。曹家的高妈曾劝祥子把钱放出去,祥子没有接受,他觉得钱放在自己跟前是最妥当的。若说放钱有一定的危险,那么把钱存在银行的安全系数则是比较高的。方太太曾给祥子出主意:“立折子,不费事,又牢靠,又有利钱”,可固执的祥子听不进任何人的建议。这便是农民意识的局限性对祥子的影响。
农民的个人主义实现方式,也使得祥子在城市里的生活不会太顺利。祥子进入城市,成为车夫队伍中的一员,生活的残酷让他不顾他人的死活,拼命赚钱,偏执地以为城市与农村一样,在城里只要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自由,就能生根,就像在农村拥有自己的土地一样。土地与人的关系简单地兑换成车与人的关系,即仍然做一个没有人身依附关系的自食其力者。这注定在城市中是行不通的,也就相应地注定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么毁灭个人”,他真正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1]
三、祥子悲剧命运带给我们的启示
祥子的悲剧命运是社会和个人两方面造成的。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给祥子的悲剧命运提供了社会批判的内涵。但就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而言,出现祥子所面临的生活困境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人们不再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焦急,人们改向追求吃的更加有营养。人们从追求物质满足感向追求物质和精神同时满足转变等。但在那个时代祥子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我们的社会中也存在,如人们的社会责任感问题。大家熟知的广州“小悦悦事件”,就给了我们一个例证。为防止诸如此类的事情的发生,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但可以从自身做起。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若从祥子自身性格方面来说祥子的悲剧命运,给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个人主义的危害。祥子的个人奋斗主义让他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在现在社会,个人主义也是行不通的。大至一个国家,小至我们的家庭,都需要我们团结一致,才能够建设的更好。我们的中国梦,便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构成的,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奋斗付出。个人主义最后只会让我们摔跤,让我们在成长的路途上不能走远。除此之外,祥子性格中的木讷与保守也是我们应该所剔除的。祥子的保守让他失去了很多机会。但剔除性格中的保守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胡乱选择,而是认真考虑,仔细选择。最后,在经历一系列失败之后,我们应该更加坚强,而不应该像祥子一样沉沦堕落。我们经历的一系列苦难和挫折,对我们人生的也是一笔丰厚的财产,会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老舍.骆驼祥子[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3]百度文库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J].2012-06-11 [4]3edu教育网.文学评论论文.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第三篇:试析《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
钦
州 学 院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李幼英 学 号
指导教师单位 中文与传媒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年 月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
汉语言文学专业 级 李幼英
指导教师 ×××
摘要
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一部悲剧作品,自从问世以来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励着和启发着读者。小说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使很多处境与他相似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对自己的前途更感到渺茫,产生一种不寒而栗的恐惧。甚至一位经常乘坐人力车的富商在看过电影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忍心在乘坐街头到处都是的人力车。作品中一个人力车夫的不幸遭遇,竟然使处境完全不同的人们对于实际生活中所有人力车夫都产生了深切的同情。这不是一般的触动,而是使人心灵感到震惊,是对社会现实深刻的反思。正如一位哲人谈到悲剧的美感内涵和作用那样,作品通过“激起怜悯与恐惧”给人们以陶冶和启迪,发人深思。
《骆驼祥子》在思想上、艺术上的魅力和成就,来自它的深沉的悲剧性。本文就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部小说。
关键词:社会背景;祥子;悲剧命运;根源
An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Xiangzi's tragic fate in “camel Xiangzi” 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special field
liyouying
Instructor Zhongqipeng
Abstract
Lao She's novel Camel Xiangzi is a tragedy, since its inception has been to its tragic inspired and enlighten the reader.The tragic fate of the hero of the novel, so that many situation similar to him in working people at the bottom of society for their own future more are slim, produce a chilling fear.Even a often take a rickshaw to the wealthy after watching the movie, for a long time could not bear to ride in the street is full of the rickshaw.Works in a rickshaw puller unfortunate encounter, went so far as to make the situation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people in real life all rickshaw pullers had deep sympathy.This is not the general touch, but the mind is shocked, is a profound reflection of the social reality.As a philosopher, spoke about the function and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ragedy and that works by “to arouse pity and fear” for people to cultivate and enlightenment, thought-provoking.“Camel Xiangzi” in the ideological, artistic charm and achievements, from its deep tragic.This article from this angle to analyze this novel.Keywords: Meeting background,Xiangzi,tragic fate,origin
目录
前言„„„„„„„„„„„„„„„„„„„„„„„„„„„„„„„„„„1 一 《骆驼祥子》的社会背景„„„„„„„„„„„„„„„„„„„„„1
二 对主人公祥子的剖析„„„„„„„„„„„„„„„„„„„„„„1 三 悲剧的根源„„„„„„„„„„„„„„„„„„„„„„ 2
(一)社会吃人的本质„„„„„„„„„„„„„„„„„„„„2
(二)祥子自身的原因„„„„„„„„„„„„„„„„„„„„3
(三)不幸的婚姻„„„„„„„„„„„„„„„„„„„„5
(四)超自然因素„„„„„„„„„„„„„„„„„„„„7 四《骆驼祥子》的意义„„„„„„„„„„„„„„„„„„„„„7
(一)真实反应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苦难生活 „„„„„„„„„„„„„„7
(二)引发对祥子悲剧命运的深思„„„„„„„„„„„„„„„„„„„„„8 致谢„„„„„„„„„„„„„„„„„„„„„„„„„„„„„„„„„„9 参考文献„„„„„„„„„„„„„„„„„„„„„„„„„„„„„„„„9
前言
悲剧作品总是呼唤着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斗争的艰巨和精神上的痛苦。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就是这样一部悲剧作品,作品描写的洋车夫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较早出现的劳动者形象之一,他的人生道路的坎坷更多地来自于其自身的性格和社会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物安于命运安排的性格,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婚姻的不幸。祥子这一形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道路问题。显示了这部悲剧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骆驼祥子》的社会背景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堕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
二 对主人公祥子的剖析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城市底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悲剧的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祥子初到北平,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他年轻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同命运的穷人,他坚韧顽强的咬着牙,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但是,祥子连遭厄运,主要可以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命运的安排却使他追求的不可得,躲避的被强加。所有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运的作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和顽强抗争的生活姿态.当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而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时,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一击,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劣根性发作,他吃喝嫖赌,如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祥子的一生,是从奋斗走向毁灭的一生。黑暗的社会,他人的影响,性格局限以及不可预知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他个人奋斗必然失败的悲剧结局。他的一生是充满了悲剧色彩的一生。
三 悲剧的根源
(一)社会吃人的本质
祥子处在二三十年代的旧社会,“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他自食其力,不怕吃苦,“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作过了”。而且他有坚定的奋斗目标——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按理说祥子能吃苦耐劳,有实现目标的决心,所以他完全有这能力去实现这一理想,然而就因为他身处在这样一个把人变“鬼”的社会中那样朴实的愿望也成为了奢望。他千辛万苦,几次买车,三起三落。他身处社会最底层,每一次的打击都会至使他走向无底的深渊。对于祥子的打击,首先是自己好不容易买的第一辆车被军阀的逃兵夺走了,而准备买第二辆车的钱又被国民党的特务孙侦探骗了去,虎妞花低价买给祥子的第三辆车,又因为虎妞难产而死而卖车葬妻。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实却是在旧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品从多方面深刻揭示了祥子悲剧的根源。在旧中国,祥子一家受地主阶级的压榨,祥子因此“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被迫来到城市谋生,可仍然未能逃脱被剥削的命运。因为他处在的是一个黑暗、病态的社会,是一个吃人肉的社会。他一处在社会最底层靠卖劳力谋生的下层人民拿什么去和这样的社会抗衡呢?正因为身份的卑微,任何一种压迫落在祥子的头上都是那么的理所应当。这种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是旧中国腐朽制度的产物,即使祥子再怎样的要强与挣扎都是无法摆脱的。
刚开始的祥子是个纯真善良的年轻的小伙子,“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他做事认真负责、勤快,“在车厂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作„„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他拉车出了事故,自己摔得到处是血,一点也不在乎,但是因为摔着曹先生心中十分愧疚,提出要以自己的工钱作为补偿。当面对穷困的老马祖孙时,他毫不犹豫的去买了十个羊肉包子给他们。祥子身上具有劳动人民朴实善良的性格特征,然而这份宝贵的精神却被旧社会不良风气吞噬了。祥子刚开始受别的车夫“排挤”,这也说明祥子的善良正直在那样的社会是不会被认可的,更不可能存活的,只能被同化,淹没在黑暗旧社会制度中。
祥子的悲剧就是社会的悲剧,“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黑暗的社会侵蚀着祥子原本善良的心灵,把他逼向罪恶的边缘,是最底层劳动者无法逃脱的命运。祥子悲剧命运是由社会造成的,是黑暗社会制度不可调和的产物。
他“不想别人,不管别人”,“只关心自己的车”,买车是他的信仰和宗教。他对城外的战争、政局的变动漠不关心,在受到意外的打击后,困惑不解的只是“我招谁惹谁了”,“凭什么”欺侮人。他把必然的阶级压迫看成偶然的劫难,把不可避免的社会冲突看成个人之间的较量。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辆车上,以为“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人的气”。沿着这条个人奋斗的幻想之路走下去,在现实面前只能是碰得头破血流。“三起三落”的折腾使他感觉到“独自一个是顶不住天的”,但他不能从失败中引出正确的教训,更不能认清敌人是谁,反而听天由命,任凭旧社会宰割,甚至像苍蝇在粪坑上取乐一样,跌进堕落的深渊。老舍非常深刻地揭示出祥子悲剧的根源:“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是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祥子“人”变“兽”的悲剧凝结着老舍对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反思,既揭露了旧社会的弊病,又否定了个人奋斗道路,提出了劳动者怎样摆脱不幸命运的问题。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二)祥子自身的原因
1.祥子落后的思想与其性格的弱点是使他落入个人奋斗悲剧的主观原因。祥子来自农村,带着农村人普遍的性格特征:小农意识、观念狭隘、愚昧自私等。祥子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他的身体,因为他年轻,有的是力气,“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他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就是力气,他最“宏伟”的目标就是有一辆自己的车,不在受车厂老板的压制,自由自在。然而他受农村环境的影响,造成他眼光狭隘,他不关心他生存的环境与他所处的社会,一心只想着他的车。“谣言吧,真事儿吧,祥子似乎忘了他曾经作过庄稼活;他不大关心战争怎样的毁坏田地,也不大注意春雨的有无。他只关心他的车,他的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它是块万能的田地,很驯顺的随着他走,一块活地,宝地”,从这看来,祥子被抢了车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祥子
虽然也是个车夫,但他觉得他和别的车夫不一样,“自己与他们早然同是在地狱里,可是层次不同”,而又因为祥子口齿不那么伶俐,“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所以他也就不和别的车夫为伍。他为了攒钱买车,也和别的车夫抢生意,以致到后来连个诉苦的人都没有。他不管别人,从未想过大家一起努力,而是各走各的,在腐朽的社会中摸索自己的道路。祥子被个人奋斗蒙蔽了双眼,即使他从老马、小马那看到自己的结局,也曾思考反思过,但更加速了他赚钱的欲望,自己要更努力,同时也加速了他悲剧命运的发展。他赚的钱一定要贴身放,这样他才感觉踏实,这是典型的愚昧思想,如果他把钱存进银行或像高妈一样放高利贷的话,钱就不会被孙侦探敲诈一空了。虽然他作为社会的弱者,又处在人吃人的社会,但他却没有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又不会审时度势,只是一味的靠个人奋斗赢得自己的想要的一切,他注定是失败的。这集中体现了像祥子这样的小生产者的腐朽思想:幻想通过个人奋斗来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这种想法在如此强取豪夺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祥子性格上的弱点也是导致祥子悲剧原因之一,在面对那些打击与挫折后,导致了祥子不敢面对现实、一味逃避现实的性格。他起先还保留着在乡村间形成的善良、勤劳、忠厚的性格,但同时也保留了个体劳动者特有的性格,由于是独自劳动就养成了各扫门前雪的自私性格。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后,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挣扎,祥子从一开始的坚强到最后的自甘堕落,小福子的死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所有的坚持都成了笑话,祥子彻底崩溃了,他虽然朦胧的意识到社会是不公平的,并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他却没有探究其中的原因,而是将这一切归结于自己的命。他虽意识到“命是自己的,可是命却叫别人管着”,无可奈何,只能从命。种种的不幸使他想到了命,命运使他不幸,他只是服从了命运的安排,命成为了他逃避的借口。他放纵、不在挣扎,他成为了悲剧。
2.乐观与盲目
祥子从乡间来到城市,对生活满怀热情和乐观态度,即便车丢了,钱被劫,依然不懈努力,有着积极向上的个人奋斗精神.但是他无法认清灾难的社会根源,不知道个人的努力比起社会沉重的压迫是多么微不足道.即使是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者,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而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 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始终陷入盲目的黑暗,一切真正的努力化为毫无意义的泡沫,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祥子
对于自己的这种努力也不断有过反思和疑问,因此第一次丢车后,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可是干者干着,他便想起那会事,一想起来,他心里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哪 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 可见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黯淡,并向自己提出了反问,但他随即做出的回答仍然是“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不拉自己的车,他简直象是白活······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设若一旦忘了这事,他便忘了自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牲畜,没一点起色与人味”.结论是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有了车便可顶的一切”,作为个体劳动者,他们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才多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意义,但是他们忘记了周围的黑暗社会是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的.3.勤快与保守
为了凑够买车的钱,祥子勤快地奔跑,他第一次买的车是他“从风雨里咬牙,茶饭里自苦”的总报酬.但农民的狭益意识,使他为了钱冒险到战火四起的西郊拉车,结果连人带车被劫了.而为了再买新车,又不断埋头苦干,当钱攒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被特务敲诈了,假如祥子听高妈的话,把钱存进银行或者放高利贷,就不会遭此灾祸.天天把钱放在手心才觉得舒坦,正是小农保守的典型心理和性格特征.4.外刚与内软
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诉说委屈.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的一般原则加以说明,被束缚在分散狭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他们,诚然有狭窄短视,个人自扫门前雪和因为自顾不暇而形成的自私和冷漠等弱点,但作为劳动者,毕竟还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尤其是对于自己相似的,劳动者,不幸者.问题的政界不在于祥自一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而且早也不愿与之发生任何关系了,一方面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三)不幸的婚姻
祥子悲剧的成因,还通过祥子自己的婚姻问题体现出来。把车场主刘四的女儿,老姑娘虎妞引到祥子的生活圈子,描写他们感情上生活上的纠葛,这成为祥子悲剧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祥子在不理想的婚姻中与虎妞结合了。他们的结合始终都是很不自然的,虎妞是车场老板刘四的女儿,刘四是个流氓,无赖,既凶残又伪善。在他的教育下,虎妞成了一个粗野,泼辣的女人,也打下剥削阶级的烙印,刘四为了让虎妞帮他经营车场,已经是三十七八的大姑娘了,仍然不让她结婚,要虎妞为他断送青春。但是她也与其他青年妇女一样,追求着自己的婚姻自由,他爱年轻,老实,勤俭的祥子,对他表达的感情也是真切的,他时时疼着祥子,并不是玩着祥子。因此,她的处境令人同情,她执意要与祥子结合,这对于她所处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叛逆行为。但是,由于他们两个各自的经济地位不同,使他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种种矛盾,特别是各自的生活道路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成为祥子终生的痛苦。虎妞对他有真情的一面,但很大程度上有她的利己主义的因素,她希望得到父亲的同意,由她和祥子来经营车场,至少想靠她自己的一些体己钱“弄上两三辆车”,当上一个小车主,而祥子与虎妞不同,他是从他的阶级立场出发,打算自己有车,“生活的舒服一些”,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到乡下娶一个年轻力壮,吃的苦,能洗能做的姑娘”。显然,他们两个人在生活的态度上就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预示着他们婚后必然有矛盾,有冲突,决不是相安无事。他们两人各自按照自己的生活理想而活着,虎妞一心想买上几辆车,当上车主,祥子可以不再出车,可以整天陪着她。而祥子却时时避开他所厌恶的虎妞,如果要整天呆在家里陪着虎妞,那是件十分痛苦的事,再则对于勤劳成习的祥子来说,本来也不惯于这种清闲享乐的生活,他只想拉车,他爱拉车。而虎妞仗着她经济上的实力,总想让祥子听她的摆布。这使祥子感到痛苦和委屈,虽然祥子也有理直气壮的地方,但他清楚地感到“要了她,便没了他”,自己不过是在老婆手里讨饭吃,尽管如此,祥子的生活还是有着落的。不幸的是在他们生活一年多后,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从此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而无路可走,堕落下去。
祥子的婚姻悲剧,使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打击并不轻于前两次。逃兵和特务没有可以置他于死地的权利,但虎妞设下的圈套让他有苦难说。他作为男子汉的责任感使他不能在她困难时弃之而去。处处碰壁的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他别无选择。在这件事
上,他无能为力,他清楚地意识到“命是自己的,可是却叫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两次打击更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表现为直入人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归根到底,祥子个人生活上的不幸遭遇来自这个万恶的旧社会,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精神生活上所产生的悲剧,进一步控诉和揭露了罪恶的社会制度。
(四)超自然的因素
悲剧一定会发生,命不由人。老舍说:“世界上最古老的悲剧总是命运怎么捉弄人,摆布人;天意如此,无法逃脱。”虽然老舍不相信这套宿命论,他笔下的祥子却在遭受厄运,经常怀疑命运的公平。虽然老舍“不相信这套宿命论”,但是他笔下的祥子却连接遭受命运的作弄。
祥子打定“是福不是祸,今个儿就是今个儿”的心眼,冒险拉车上清华,中途连车带人被捉去。“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界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祥子不明白。当祥子想到牵上三头骆驼去卖,再买回新车时,他得意地“承认自己是世上最有运气的人”,“忍不住地笑出来”。高妈建议祥子放高利贷,祥子坚决不干,认准“自己有命买得上车”,可同虎妞发生性关系,既不敢去见刘四爷,又不能逃离,他沮丧不已,“这样的一条命,要它干吗”?与虎妞结合,祥子更加清楚意识到,“命是自己的,可是命却叫别人管着”。祥子本想“不认命,就得破出命去”,结果却像“误入罗圈了胡同,绕了个圈又回到原处”。厄运使祥子想到了命,服从命运的安排,命运成为他不幸的叹息和慰藉。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通过对祥子悲剧人生的描写,为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问题,显示了《骆驼祥子》这一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五四”以后,反映人力车夫生活的作品都没达到这个高度,而《骆驼祥子》无论从思想的深度和艺术技巧上都达到了成熟。作者通过描述祥子进行多次顽强的抗争企图获得一个独立人权的失败过程,引人深思,启示人们去思考他们如何摆脱不幸的命运和寻找一条崭新的道路,这就是祥子悲剧的一生给人们的一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骆驼祥子》的意义
(一)真实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
《骆驼祥子》是描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其成功首先在于,作品真实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就作品描写的生活情状及主要人物的典型性而言,这部作品的确有助于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图景。
(二)引发对祥子悲剧命运的深思
老舍的《骆驼祥子》不仅成功塑造了祥子这一悲剧形象,还引发读者对祥子悲剧命运的深思。当我们憎恨于社会对祥子的剥削时,也为祥子的不觉悟而倍感无奈。祥子想要通过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道路,从未想过团结别人共同斗争。祥子只能从最初的满怀希望到最后的沉沦,他一个人苦苦的挣扎,却终将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从一开始盲目的个人奋斗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小说深刻揭示了本来具有美好品质的的劳动人民被这黑暗的社会给摧残了,控诉旧社会吃人的本质,同时也揭露了那些落后的小生产者的思想还普遍的残存于人民的头脑里,这使得社会的发展进步缓慢。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创造美好的未来。
致谢
即将为这篇论文划上圆满句号之时,我心中感慨颇多。从最初的选题、查找资料、初稿酝酿成型、再几经字斟句酌修改,到现在终于得以脱稿,过程艰苦而繁琐,心中有一丝苦涩,但更多的是欣喜,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做学问的不易。这一切得感谢×××老师。他在繁忙中抽空细致耐心地指导我、鼓励我。我是亲见×××老师为我批改这篇论文的,他治学态度严谨,不放过任何学术上的细节。那句“做学问也是在做人”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它将伴随着我走向日后的工作岗位。而×××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却不失亲切的风范,对致力于想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也将是最好的榜样。谨借此机会真诚感谢×××老师的辛苦指导!
参考文献
[1]许明.一个孤独奋斗者的悲歌—论祥子个人奋斗的悲剧原因[J].河南社会科学.2002,(11):68.[2]刘苗.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因素[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4):112.[3]李静.试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及其意义[J].华章,2011(5)
[4]陈松锋.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性格蜕变[J].2011(3)[5]梁美英.真实得人性--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形象分析[J].文学评论,2009(9)
第四篇:《骆驼祥子》悲剧读后感
《骆驼祥子》悲剧读后感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看完骆驼祥子之后的你,有些什么心得不同想法吗?下文是读骆驼祥子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一
贝蒂曾近说过,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老舍的笔下,祥子诠释了这句话,祥子只是一个北京马路胡同上的一介车夫,长得虽五大三粗、被人叫做傻大个,但他那年轻充满热情心中却装有着一个“伟大”的梦想,陪伴他走过十几年的拉车生涯。
祥子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拉着车,他日益成熟心中却默默地怀着一个梦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这个梦想,他甘愿吃任何的苦、留更多的汗。几年来他省吃俭用,终于用那宝贵的一百元买来了他人生中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这使他欢喜。但是老天却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他的车被士兵们强行夺去,却更加坚定了他买车的信念;之后的他拿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又因虎妞的死而被迫卖掉安葬虎妞。随着岁月的推移和那社会中滋生的黑暗,祥子走向了人生的灭亡,变的贪婪奸诈,不断地去攻击与压迫他人,变得行尸走肉,当年他的买车的理想,早已随着他的变化而泯灭——祥子成为了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祥子对自己梦想的执着,令我们不住的叹息。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祥子的那一百元大钞可以随心所欲的挥霍,却义无反顾的买下了那辆车,他为了自己实现的愿望而满足而快乐,为了自己今后能够拉着自己的车奔于街道胡同中,而感到自豪;每人的心中的确有着理想,但是真正的实现了自己理想的人却寥寥无几,一个诱惑、一句劝你放弃的话语便会削减你的信心、令你放弃。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常常充满了坎坷与艰险,只有那些对着自己理想坚贞、永不放弃的人才能够笑到最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自己成功与喜悦的彼岸。祥子的命运是悲惨的,几起几落的人生打击,令他早已无力去面对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黑暗,当时的社会从不给予善良的人出路,悲伤、悲愤,祥子的理想随风而去,正如那默默奋斗中甘心落寞的人们;黑暗不断的蚕食着社会的光明,无声的改变着落寞者们的心灵,失去那个最初的自己。
从小便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由于大旱而去挖井,他一口气挖了十来个井,却都绕开继续挖下一口井,路人见了问他为何不继续挖下去,他说挖了这么久,下面肯定没水。最后空手而归,而那个路人沿着他的痕迹继续向下挖,没挖几下便见得泉水涌了上来,十个井中有七八个有水。对自己没有性心的人就如同那个半途而废的挖井人一般,也许再坚持一下便会获得成功,却由于自己的刚愎自用与动摇了的信心,而与成功擦肩而过,人生的道路之上,成功的财宝永远只留给那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己信念坚定不移、永不放弃的人而设。而这笔财宝,祥子失去了。而我呢?
憨厚老实、踏着大步拉车的祥子与奸诈狡猾、行尸走肉的“祥子”是一个对比,信念的坚定与失落的放弃又是人生取胜的关键点,坚定自己的信念,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大赢家。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二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三
祥子是个人,而骆驼只是个外号。骆驼这外号的来源,还要从一件事说起。
祥子是个拉车的。是个自由的洋车夫,而且还有属于自己的车,但是好景不长啊,他不小心被兵抓了去,车没了。他最后硬撑着逃了出来顺了三只骆驼,卖了得了三十多。回厂里后他把钱给刘四爷做了保管。
祥子拉上了包月。是给曹先生。曹先生十分的和善,他对谁的很好,不把下人当狗看==.在曹宅祥子待遇一切很好,虽然工钱少,但是祥子也心满意足了。
有一天祥子拉车失误了车杆断了,曹先生手上擦破了一块皮,可是祥子双膝,右肘全破了,脸上全是血。但是曹宅的人原谅他把车杆弄坏了(祥子为曹宅包月是用的曹宅的车。)对了对了有一件事没说出来,很震撼的,内个,厂里刘四爷的女儿,有啦!祥子的!
祥子有一天不小心碰上了孙侦探,他存的四十多全都给了孙侦探,不然他就没命了……事后他悲痛欲绝。可是曹先生为了逃难已经去了左宅,祥子只好硬着头皮回到厂里去面对虎妞。(刘四爷的女儿)其实他心里是不愿去的。到了那里祥子面对了刘四爷的生日,他布置的十分卖力。生日当天宴会结束的时候,刘四爷发现了不对劲,因为自己女儿虎妞的眼神老是有意无意的向祥子身上瞟,加上之前那些车夫说的话,他似乎已经猜出了八九成他们之间的事情了……
因为这个虎妞和刘四爷吵了一架,他可不愿意把自己这辈子所有的资产因为虎妞喜欢祥子而给了祥子,那是他一生走南闯北得来的!
不管怎样,虎妞最后还是和祥子在一起了,没几个月,虎妞是真的怀孕了。怀孕期间虎妞在家闲的无事,就专找小福子的麻烦。但是最后想想还是自己不好,道了歉。虎妞……后来因为难产死了,肚里的孩子也没了。
祥子十分落寞,后来晃晃悠悠回到了曹先生家,曹先生让他继续包月,他不乐意。之后又回去找了小福子,只得到小福子在森林里吊死的消息。
祥子已失魂落魄,在大街上晃悠晃悠不知该去哪儿。时不时就拿起口袋中那一摞儿钞票出来数数,他的心为那点钱活动着。祥子现在就是在人家结婚时打着旗伞,出殡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悲,只为那十几个铜板而游街。他慢蹭蹭的在路上走着,留神地在地上在值得拾起来的烟头。
体面地,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道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买骑着磊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本书通过祥子这一人物的经历和遭遇,尖锐的提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历史命运问题。
第五篇:浅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浅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姓名:李星宛
专业:音乐表演美声专业 年级:2015级 学号:2154130238
任课教师:郭玉玲
摘要:《骆驼祥子》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灵魂毁灭的悲剧,骆驼祥子的人生悲剧之所以惊心动魄,是因为祥子的人生悲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点:一是黑暗的社会现实;二是他人因素对祥子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与虎妞的关系。
关键词:祥子,悲剧,社会,个人
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和启发着读者。其主人公祥子作为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成为“苦力”的代名词。可见,人们感受到的艺术魅力,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吸引,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这种由此激起的“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显得格外的沉重,正如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一样,它留给我们无限的思考,与对命运永久的审视。《骆驼祥子》是老舍现实主义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反映我国30年代文学水平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命运。祥子来自农村,他在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劳耐苦,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迎着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使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骆驼祥子》的成就,集中表现在祥子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上。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也是老舍对现代文学的重大贡献。老舍用他那犀利的文笔,准确地描画出祥子身上农民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征。这个如同骆驼一样吃苦耐劳的汉子,是那么淳朴、善良、宽厚;而他的堕落,又是那么令人深思。《骆驼祥子》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和启发着读者。一、三起三落的悲剧人生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古今中外,不管是国家领袖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的一生是不经历坎坷波折的。老舍的《骆驼祥子》很深刻、现实的给我们诠释出,一个老实、淳朴、勤劳、健壮、能吃苦、有理想的农村青年——祥子,是如何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理想破灭,变成一个行尸走肉,地痞流氓的祥子。
18岁的祥子满怀着理想从农村来到北平城,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够买一辆自己的洋车,找到一个心爱的人,组建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有了这个目标,祥子每天都早出晚归,即使生病也是要紧牙关挺过去。他勤勤恳恳的拉车,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血汗钱,善良的他从来不欺负他人,有时候遇到比自己苦难的人他还会去帮助别人,然而上天好像并没有因为祥子的勤劳、善良而眷顾他。在祥子的刚刚买到自己第一辆新洋车不久,车就被混乱中的军阀给抢走了。祥子在逃离军阀后并没有因此而颓废,消极。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不可能事事顺心。我想祥子当时也会有这种想法的,所以祥子从新整理好心情继续外车拉车,为了尽快挣到买车的钱他到曹先生家去拉月包,在快要攒到买第二辆车的时候却被孙侦探抢走了,祥子买第二辆洋车的愿望又破灭了,此时祥子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祥子的脑子里,车几乎成了一切的东西,为了尽快有一辆自己的车,再加上虎妞怀孕了,他不得不答应与自己不答应与自己不喜欢的虎妞结婚,然而命运再一次捉弄了祥子,就在祥子打算认命与虎妞过日子的时候,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再次为了给虎妞办丧事而把第三次买到的车卖掉,祥子买车的愿望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此时的祥子不再勤劳了,健壮的体魄也被现实摧残的每况愈下了,再加上心灵上受到了莫大的重创,祥子开始变得堕落,拉车也变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可是他心里还有唯一的牵挂,就是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为了给小福子带来幸福他还是有所努力的去干活,可是当他得知小福子被押在了白房子不堪忍受那里的生活而上吊自杀后,他所有的希望都破灭,再也没有了生活的希望,他吃喝嫖赌懒,因为他没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这就是祥子的三起三落,作者淋漓尽致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想要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悲惨命运的年轻人是如何变成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也告诉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是如何在残酷的现实中挣扎的生活的。虽然我们现在不活在那个年代了,不在受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但是生活在节奏感很快的当代,人们肩上的工作生活压力,有时也会让人无法承受无法呼吸,我希望生活在当代的我们不要被压力所压垮,不要像祥子一样最后被社会所吞噬,我们应该直面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波折,在平凡的世界中活出不平凡的人生来。
二、祥子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
1、社会因素
祥子的悲剧首先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旧社会的产物。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受着各种社会力量的制约,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了这个人的生活道路。祥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这便注定了他的生活道路将是多灾多难的。
祥子生活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连年的战争威胁着人民的安全,不知给人民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祥子为了多赚些钱,尽管知道城外打仗,仍大着胆子拉车去城外,结果刚一出城门,便被逃兵连人带车抢去了。祥子的遭遇固然是不幸的,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祥子不过是遭受苦难人民中的一员,祥子的遭遇也不过是发生在战乱时期的一段小小的插曲。就正如孙侦探曾对祥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这句话更清晰地反映出了祥子地位的卑微,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无理的社会对于祥子这类小人物的不公平待遇。
2、情感因素
祥子的悲剧不仅发生在生活中,还发生在他的感情世界里。祥子一心要找个“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做的姑娘”,但车厂主女儿虎妞的介入,却使祥子先前的愿望彻底破灭了。最后就连自己唯一生活的希望的寄托——小福子也离开人世。祥子同虎妞之间发生的纠葛,与小福子的悲剧是酿成祥子悲剧的又一个原因。
3、性格因素
性格决定祥子命运的悲剧。祥子的失败是和他个人奋斗的方式分不开的,这反映了作者对都市贫民怎样摆脱悲剧命运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祥子先前是个农民,后来进城成了一个车夫,不论是农民还是车夫,都是个体劳动者。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祥子“不管别人”,只关心他的车,他认为只要“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栓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正因如此,尽管祥子怀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却完全不懂如何解放自己,更不知道大家应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而仅仅是幻想凭借个人的努力与奋斗成为生活的主人。分散的个体的职业活动,使祥子一类人各不相顾,甚至相互排斥。他们往往看不到集体的力量,而幻想仅凭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在祥子第一次丢车以后,为了多挣些钱,他开始与别的车夫抢生意,“不管是和谁抢生意,他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像一只饿疯的野兽。”而祥子的这种行为更扩大了与其他车夫之间的隔膜,这使得本来就不善于交友的祥子变得更加孤立无援了。
总之,作家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似的。”然而这个在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间却始终没有能够成为个好人。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由于祥子来自农村,在他身上存在着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落后的、个体的生产方式使他只知道攒钱买车。买车理想的毁灭,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本善的性格扭曲到了极点,堕落成连警察也辣手的“刺儿头”。在这里,“美好东西的毁灭不是表现为一个品德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灭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选自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祥子前后性格鲜明的对比,身上存在的既要强又委曲求全的矛盾性格无疑加深了悲剧的发展。另外,从现实的意义而言,祥子的命运也是当时广大贫苦劳动群众悲剧命运的生动写照。他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现状。这是祥子的性格谱写的悲剧,也是一场二三十年代旧中国农民的文化悲剧。是当时旧的社会制度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骆驼祥子》老舍著,三联书店出版2005年版 【2】《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
【3】夏川才:《中国现代文学名篇选读》(修订本),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