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汇报格式:创新反腐倡廉理论
尊敬的党组织:
新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以共产党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带领全党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紧紧围绕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反腐倡廉、怎样反腐倡廉”的问题,总结新鲜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首先是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的关系更加明确。其次是提出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反腐倡廉工作更加系统化。最后是提出把反腐倡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防治腐败的实现途径更加多样化。
在理论上,以共产党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共产党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抓紧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把推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维护党的纪律;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政风建设的工作重点,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决不是要放松惩治腐败的工作,惩治腐败不仅不能放松,而且要继续抓得紧而又紧;必须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也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根本途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大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等等。
这些重要思想,使全党反腐倡廉的方向更加明确、信心进一步增强,有效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在这样的政策和思想的指导下,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气象,我们党会永葆活力的。
汇报人:好范文
第二篇:我国30年反腐倡廉理论的创新
我国30年反腐倡廉理论的创新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30年来,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创新的最大成果是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该体系具有五个鲜明特征:战略方向上,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推进改革发展大局服务;在战略意识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冷静,正确判断反腐倡廉的形势;在战略重点上,始终坚持惩防结合的思路,系统解决腐败难题;在战略力量上,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在方法途径上,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腐败是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危害,要解决发展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需要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
关键词:反腐倡廉;理论创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
30年来的反腐倡廉建设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入和拓展的。在时代大变革、社会大发展的背景和条件下,各种利益关系、利益格局和利益矛盾日益复杂,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并不断演绎变化,反腐倡廉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但同时在党的领导下,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反腐倡廉理论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并逐步遏制了腐败蔓延扩张的态势,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改革开放30年来,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创新的最大成果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在这个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革命、党的建设及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的理论,特别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关于跳出“周期律”、胡锦涛总书记的“两个务必”的思想,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防止“糖衣炮弹的袭击”、重视党的廉洁与打击贪污腐败等工作的开展,回答和解决了如何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进行反腐倡廉工作,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反腐倡廉工作的伟大成就。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根据现实状况,中共中央实事求是地指出党内存在着政治生活不正常、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民主集中制和实事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受到损害等问题,准确地作出党风没有根本好转,党内政治生活和党的纪律也就不能得到根本改进的判断,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1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明确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2。针对少数党员和干部中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比较严重,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发展的情况,邓小平指出:主要原因是党风不正,要坚持“一手抓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一手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3,并坚持开展了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的活动。明确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4,结合全国整党活动,反对特权和特殊化,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和廉洁自律规定,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出严格要求。当时中央纪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党风不正问题上,确立了以端正党风为中心的工
作指导方针,通过搞好党风促进社会风气进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雏形。
从十四大至十六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逐步建立和完善,针对体制转轨、制度不完善不健全、腐败不断滋生蔓延的严峻形势,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5,“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6,“我们不能否定党的主流是好的,也不能低估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既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又要警惕和防止敌对势力利用这个问题来诋毁党和社会主义”7;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不会在短时期内完全消除。全党同志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又要有现实的紧迫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8反腐败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9,“铲除腐败现象,首先要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抓起”10,“坚决刹住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11,反腐败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不管是谁,都要一查到底。对已经成风了的腐败现象,不管涉及到多少人,都要一查到底”12;要坚持标本兼治,“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坚持教育、法制、监督相结合,坚持预防和惩治相结合”13,“要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14,“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15;“要依靠群众加强廉政建设,和群众一起同党内和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腐败现象进行坚决斗争”16,“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17等重要理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地位和作用、腐败产生的原因和根源、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战略步骤、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力量源泉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
十六大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和矛盾高发期。针对腐败依然严峻的形势,中央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建设,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和廉洁自律,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源头上预防腐败的相关改革,不断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继续加强对贪污腐败分子的惩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关注民生问题,着重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断从源头上拓展预防腐败的工作领域,使反腐倡廉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二、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为主线,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创新内涵丰富深刻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是对我们党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关于反腐倡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以新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我国体制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和改革开放的特殊背景下,结合反腐倡廉建设所面临的特殊世情、国情和党情,为解决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一是对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准确的战略定位。我们党鲜明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一项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性质和宗旨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将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并列,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从理论上深化了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意义、战略地位和战略目标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反腐倡廉的高度重视和反腐败的坚定决心,为制定符合国情的反腐倡廉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从1993年8月开始,中央开始大张旗鼓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党的总书记每年在中央纪委全会上的讲话,系统阐明了党的反腐倡廉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强有力地领导全国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要求,各地区、部门和单位将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党委(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和政府(部门)工作规划,主动融入业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有力地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在复杂变化的形势下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二是提出教育是基础,不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曾提出,“纠正不正之风中属于法律范围、社会范围的问题,应当靠加强法制和社会教育来解决。”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主要领导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就是一项很重要的预防措施,同打击和惩处违法犯罪、加强制度建设是相辅相成的”19。“内化于心”的思想教育要与“外化于行”的制度规范和行为约束只有紧密结合,反腐倡廉教育才会收到实效。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和判断,我国结合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了各项廉洁自律活动,如禁止党政机关兴办经济实体,严格限制党政机关干部从事经营活动,坚决反对特权和特殊化,严肃处理和打击走私活动,对领导干部及配偶、子女从事商业活动进行约束,狠刹公款吃喝、挥霍浪费、请客送礼之风,清理违规配备使用小轿车、通信工具、电脑等,规范公费出国、出境旅游。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要“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20。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把教育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首要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把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工程来抓,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政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切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党风带动政风、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要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和面向全党全社会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统筹推进,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遏制腐败现象,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抗御腐败风险的能力。
三是提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行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在查找滋生腐败思想根源的同时,深入剖析权力监督制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越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越要有严格的党内监督”21,“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最重要的是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
22、“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3等重要论断。坚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不断健全监督检查体制,恢复和设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国家审计署、国家预防腐败局、反贪污贿赂局等反腐败机构,不断加大巡视工作力度,加强对派驻纪检监察组织的管理,注重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机关的力量,不断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增强权力行使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部署,不断加大监督力度,以权力制约和监督为重点,突出强调办事程序的公开和权力的透明运行,注重运用权力监督和对权力制约,主动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加强执法监察和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驾护航”;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社务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是提出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法制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可靠保证”24。邓小平曾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25,“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中属于法律范围的问题,要用法制来解决,由党直接管不合适。„„我们国家缺少执法和守法的传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抓法制,没有法制不行。„„从党的工作来说,重点是端正党风,但从全局来说,是加强法制。”26这些重要论述对反腐
倡廉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提出要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此后邓小平又提出,“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27 20世纪90年代后,为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改革相适应,中共中央适时提出了“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逐步形成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战略方针,提出了“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预防”,拓展从源头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新思路。同时为适应改革深入发展变化的需要,提出“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根本途径”28,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财政金融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等各项改革,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逐步加快反腐倡廉的国家立法,修订《宪法》,赋予公民申诉、控告、检举权利,明确了法律监督机关,将反腐倡廉的内容写入国家根本大法,并设立了反腐败的专门国家机构,赋予公民参与反腐败的权利。同时制定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党内规章。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
五是提出治党务必从严,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式上,邓小平就鲜明提出:“对于违反党纪的,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执行纪律,做到功过分明,赏罚分明,伸张正义,打击邪气”29。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严峻形势,中央提出坚持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严格按照党章办事,并提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新理念;指出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都要反腐败,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反复强调,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不论职务多高,一定要严肃查处,决不手软。要深挖腐败分子,震慑腐败分子,让他们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充分表明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在实践中,反腐败机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拓宽发现腐败的渠道。1988年,全国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公布举报电话,受理群众的检举、揭发和控告。2005年开始,全国纪检监察部门建立和开通网上举报系统。200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开通12388统一举报电话,受理群众对党员及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在反腐败过程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根据改革发展不同阶段确定反腐败的重点,如1982年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十四大之后,着重查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走私、失职渎职、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等方面的案件,加大对金融、证券、房地产、土地批租出租、建筑工程等领域案件的查处力度;十五大之后,认真查办金融、建筑、海关、人事、司法等领域的案件,贪污贿赂、徇私枉法、买官卖官、严重失职渎职的案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案件。十六大以来,重点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重点查办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牟取私利的案件,查办官商勾结、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坚持既打“苍蝇”,又打“老虎”,依法惩处了陈希同、王宝森等高级领导干部,对成克杰、王怀忠、郑筱萸等“高官”处以极刑。通过严惩腐败分子,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我国反腐败工作的信心。
六是提出反腐倡廉工作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系统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现实国情出发,我们党始终把反腐倡廉工作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使纪检监察工作成为促进改革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坚持两手抓、统筹兼顾,把反腐败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结合起来。各级反腐败机构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把反腐倡廉工作寓于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积极支持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纪检监察部门的具体工作中,注意掌握政策、明辨是非,对不同性质的错误区别对待,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鼓励和支持干事业的干部,惩处违纪违法、损公肥私的不法分子,保护广大党员干部改革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反腐倡廉工作紧紧围绕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进行安排和部署,以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出发点和归宿,如通过推进政企分开、领导干部不能经商办企业,防止权力介入市场;通过查处金融、房地产、招投标等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重大经济损失,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通过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稳定;通过执法检查,提出完善制度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为改革排除制度障碍,弥补制度漏洞,推动改革沿着健康道路发展;通过推动财政金融、干部人事等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和克服妨碍影响和干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三、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轴心,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创新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深深烙上了改革创新的烙印,在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过程中,具体回答了“为什么要反腐倡廉建设”、“怎样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等基本问题,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特点:
(一)战略方向上,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推进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30年来的反腐倡廉始终围绕如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大局而开展。把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作为党在新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把反腐败作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和一项重要的政治保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大局上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做到反腐败斗争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反腐倡廉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保驾护航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为30年来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在战略意识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判断反腐倡廉的形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腐倡廉总是根据对国内外形势辩证科学地看待腐败滋生蔓延的根源,实事求是地承认腐败滋生蔓延的历史性、客观性,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我们说不搞运动,但是我们一定要说,这是一个长期的经常的斗争。我看,至少是伴随到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一天”30。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提出:“反腐败斗争要贯穿于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31。清醒认识到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水火不相容的,并将反腐败作为一项关系民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正是基于对腐败形势和反腐败时局的准确全面判断,我们党提出了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在思想认识上始终对腐败的严重性、危害性和治理的迫切性高度一致,成功地实现了从毕其功于一役的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方式到与腐败分子展开“持久战”的战略转变,建立、健全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反腐败沿着法治、科学、透明、规范、民主的正确方向前进。
(三)在战略重点上,始终坚持惩防结合的思路解决腐败难题。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基本方针,主张和坚持在坚决惩处腐败分子的同时,发挥思想教育、制度规范、监督制约作用,积极预防腐败的发生,不断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腐败形势逐渐变得复杂和严峻,反腐败的手段和方式相应地由单
一、简单、分散向多元、全面、系统的方向发展和丰富,从改革初期的整顿党风、查办案件几项工作,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廉洁自律、办案、纠风,最后扩展到当前的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六项重点工作,反腐败的视野不断开阔,反腐倡廉的渠道逐步拓宽,廉政生态建设成效逐渐显现。
(四)在战略力量上,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党的领导是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提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先后恢复和设立了纪委、监察、审计、反贪局、预防腐败局等专门机构,推进了巡视和纪检监察部门派驻机构等一系列改革,党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加强对信访举报的处理,增强党和群众血肉联系,加大纠风和办案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认真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五)在方法途径上,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必须通过改革的办法来解决。30年来,不断深化行政管理、干部人事、财政、金融、司法、行政审批、投融资、招投标等体制机制改革,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有效地预防腐败的发生。根据反腐败形势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调整和改革廉政监督体制,相继恢复和设立专门监督机构,不断推进巡视和纪检监察部门派驻机构改革,通过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监督职能进一步理顺,监督力度不断增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更加有力和有效。通过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开展监督监察,有效地实现了监督功能的拓展和延伸。
四、以继续解放思想和不断改革创新为法宝,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官贪则政危、官廉则政举”,不管哪个朝代,哪个政府,不能有效反对和遏制腐败都必然垮台,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快速转轨过程中,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在一定范围仍然存在。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的情况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放松了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扭曲,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利用转轨时期经济社会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机会贪污腐败,严重损害了党群和干群关系,严重危害党的执政地位和安全。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西化”、“分化”图谋和野心丝毫没有减退,想方设法与我争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不断以腐败问题来诋毁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反腐倡廉实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深化经济社会各项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在要求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层次和质量越来越高,民主法治观念和公民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反腐倡廉建设不断面临更为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实际出发,不断对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和有益尝试,尽快建立财产申报、重大事项报告、廉政预警和测评等反腐败重大制度和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反腐倡廉为经济社会改革保驾护航的功能;抓住重点和关键,不断总结和探索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特征及功能优势,深入研究多种监督措施手段相互协调、实现功能互补的机制,有效形成监督合力,整体推进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继续推进廉政监督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和整合监督资源,形成更加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继续研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取得新成效的途径和方法,不断细化责任分解、强化责任考核、硬化责任追究,使责任制的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特别是要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理论创新中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我们党30年来反腐倡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反腐倡廉事业不断开拓、取得新的伟大成就的基本方法,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放弃。
(作者:蒋来用,中央纪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
第三篇:反腐倡廉心得体会-谈谈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这段话,一语中的地说明了为什么要“创新”、什么是“创新”、以及应该怎样“创新”的问题。当然正在深入开展的反腐倡廉,离不开创新,也必须突出创新。邵道生先生的《要“不断推动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的文章,应该说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正如吴官正同志所说的:“坚持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是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根本途径,也是党内监督工作持续、深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例》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突出了制度建设在党内监督中的核心作用”。对于为什么不断深入开展的反腐倡廉工作离不开理论创新、也必须突出理论创新的问题,邵先生在文章中谈到了五个“因为”。笔者在此想谈的个人体会,是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着力点、着眼点和关节点。反腐倡廉理论创新的着力点。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尤其抓住了制度建设这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牛鼻子”。这不仅是对长期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实践进行总结的结果,而且也是不断发展的反腐倡廉理论的创新的结果,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实践证明,“加强党内监督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保证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也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内民主的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党内监督工作的水平,如果党内民主发扬不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气氛不浓,监督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因此,《条例》规定了一系列具体的监督制度。这些制度有的是对过去的规定作了充实和完善,如“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等;有的是把近年来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加以规定,如“述职述廉”、“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等。《条例》还对“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作出了规定。由此可见,当前反腐倡廉理论创新的着力点,应该是对实施党内监督理论的总结、归纳、完善、提升以及“突破”,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从心底里都能搞清楚,为什么“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为什么它“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及为什么“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等诸多重大且现实的理论问题。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的着眼点。当前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的主要着眼点应该在哪里?笔者认为,既然党中央公开颁布且已开始具体实施的《条例》已经明确规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监督制度(有的是对过去的规定作了充实和完善,如“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等;有的是把近年来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加以规定,如“述职述廉”、“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等。还对“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作出了规定),那求真务实地切实将这些制度规定付诸实施、落实到加强新世纪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去,应该就是当前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的主要着眼点。笔者认为,“不论你怎么说,就看你怎么干”。说一千道一万,对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来说,当前能否求真务实地着眼于对《条例》及其一系列制度规定的具体实践,是对其是否真心实意地坚持“三个代表”的最好检验,是对其是否在思想上切实与中央保持一致、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最好考察,是对其是否真实地具备领导能力、领导素质、领导资格的主要考核标准。反腐倡廉两大创新的关节点。没有及时进行理论思考和归纳总结的实践,可能是蛮干,可能出现漫无边际、缺失明确目标方向的状况,不会有实际的效果;而缺乏实践(或是不愿意紧密地去联系实际、游离于实践之外)的理论,则必然是无根之树、无本之源,不外乎“山间竹笋”、“墙上芦苇”,也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因此,不论是反腐倡廉的理论创新也好、实践创新也罢,关节点就在“结合”。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认识原理,反腐倡廉的实践创新,是反腐倡廉理论创新的基础;反腐倡廉的理论创新,是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的提升。用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求来说,那就是要“求真务实”。这种求真务实,正如吴官正同志最近强调的:“《条例》公布后,一些同志担心这个条例能不能落到实处。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贯彻实施《条例》,关键在抓好落实。各级党委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和大力宣传《条例》,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精通《条例》,全党同志熟悉《条例》,全社会了解《条例》。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所在地区、所在单位开展党内监督的领导责任,抓好各项监督措施的落实。各级纪委要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加强对党内监督工作的督促检查,同时自觉接受党组织、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促使党内监督工作健康发展,努力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无疑,这是当前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一条重要标准。十六大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人们普遍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主动,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监督,只要不断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使之有机结合,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必定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必将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强的保证和助推作用。
第四篇:思想汇报(反腐倡廉)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今年1月1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
这一举措,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再动员令。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和习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严明政治纪律,落实好八项规定,下大气力改进作风,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环境的目标。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或好或坏的习惯,都会影响到身边的人。每当我去食堂,看到数不清的饭菜被浪费时,我总不免地痛心疾首。我国还处在发展中的阶段,城乡贫富差距巨大,身处上海的我们可能很少看到所有吃不饱的情况,但据数据显示,中国人还有六分之一的人,任然在为生计苦恼,我们今天所浪费的粮食,就是他人所不敢想象的。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必须要做节约粮食的排头兵,按需饮食,带动身边的同学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自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腐败的态势总体上是向大范围、高层、结构性发展,并且常以一个小集团的形式出现,不再是单个人的腐败问题。这体现了我国法制的不健全,许多腐败的行为已被默许。所以,我认为要反腐,首先就要健全我们的法制!无论是吏治严明的朝代,还是繁荣盛世,都或多或少的有着赶不尽杀不绝的腐败之风,所以腐败决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消除的,我们应该充分的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干部,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营造出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好风气!在刚刚结束的寒假里,虽然天气寒冷,但我依旧坚持锻炼,为每天的学习打好身体的基础。期间拓展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了一些计算程序。每天晚上七点,我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动态,关注时下热点,深化思想,并不断学习党组织提出的新的思想和要求,不断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第五篇:反腐倡廉思想汇报
反腐倡廉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反腐倡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通过近段时间观看了句容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的系列警示教育片,本人收益非浅,体会颇深,使我再一次受到了深刻教育,思想上产生了很大震动,对党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并对自己的言行做了深刻反思。现结合平时的工作学习,浅谈几点体会:
一、从片中党员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历程中得到“三点警示”。
警示一:党员领导干部背离党的宗旨必将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放松党性修养和锻炼,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不能保持警惕、保持冷静、保持操守,更没有慎独慎微,忽视从根本上考虑人民的利益,不甘清贫,崇尚拜金,最终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警示二:党员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在危害党的事业的同时,自己也必将遭到“身囚”之苦。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正确的行使就能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反之就会成为以权谋私的魔杖。从领导到囚犯往往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人生没有后悔药,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政治生命、青春年华、人生自由和完美的家庭去以身试法换取身外之物。
警示三:法制观念淡薄,待人处事上没有保持应有的警惕性和纯洁性,必然导致行政行为的畸形,最终葬送身家性命。
二、做为一名党员,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必须做到“三个自觉”。
首先,自觉改造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观方面,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明确作为社会公民、人民教师和家庭成员三个基本定位;在人生观方面,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安全度过“功成”与“身退”两个危险期,正确处理好工作内8小时与工作外8小时的关系,不要自毁人生;在价值观方面,要正确体现人的社会价值,牢记“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的道理。
其次,自觉警醒自己,在权、钱、色方面不伸手,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勿忘司马迁的“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善于处理与家庭、后代的关系,记住林则徐祠的对联“子孙若如有,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再次,自觉充实自己,有正确的追求,健康的心态和实在的寄托。善于学习,不让头脑空虚;善于“倒骑毛驴看人生”,想想“人家骑马我骑驴,细细思量我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时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名誉、职位、报酬、个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乐。善于尽力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做到“敬能慑身,勤无废事,谦以养德,俭以济人”。
三、认真对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找出差距,认真改进,做到“两加强一提高”。
一要加强政治学习。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靠两条,第一靠学习,第二靠实践。学习非常重要,学习搞好了,知识丰富了,境界高了,眼界开阔了,看问题也看得透了,不仅能够正确判断政治是非、理论是非,假丑恶、真善美,且能搞清楚一个人怎么活着才算有价值、有意义。
二要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而且要有胜任工作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因此,要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更新知识,满足工作要求。同时,还应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探索工作中的热、难点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三要提高反腐倡廉意识。通过学习,使我对反腐倡廉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自己位卑职轻,没权没势,认为拒腐防变教育意义不大,其实不然,最近开展一系列的警示教育,体现了中央和上级领导对基层干部和党员工作的重视,体现了对每一位党员的关心和爱护,也使我深刻认识到拒腐防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
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事业。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更应该带头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我只有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已,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才能跟上社会的进步,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为宝华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请党组织对我进行批评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