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汇报-《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活力之源》
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活力之源 今天,谭马利书记用清晰的思路为我们温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让我们穿越到过去,看到那时的现在,展望未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我们党已经走过90年,纵观这90年,我们党在理论上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丰富,翻开历史的一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种政治思想传入中国,其中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而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就这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悄悄地传播。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论。谭马利书记向我们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具有严整性和革命性;
二、批判性和革命性。在毛泽东思想路线的产生始于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并做了深入阐述。他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对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毛泽东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依据思想渊源的理论先导,同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在文化革命和大跃进之后之国家经济政治文化遭到破坏,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了序幕。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它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怀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正是这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指点江山,中国开始加速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的精髓也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党要“与时俱进”。
滚滚的历史依旧向前奔流,马克思主义却毫不褪色仍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的党不断地书写新的辉煌。
第二篇:创新党建工作活力之源
创新—党建工作活力之源
—如东公路站党建创新实践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公路工作实际,提出新时期做好公路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理念、内容、机制、形式、制度、品牌创新,努力在工作思路上谋新,党建方法上求新,在活动载体上换新,在工作效果上出新,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保驾护航作用。
[关键词]:党建
创新
发展
随着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基层公路管理部门的人员构成、单位职责等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新时期公路部门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永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始终,坚持理念、内容、机制、形式、制度、品牌创新,努力在工作思路上谋新,党建方法上求新,在活动载体上换新,在工作效果上出新,促进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为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理念创新,拓展党建工作的适用范围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党建工作创新首先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基层公路管理部门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将为党建工作增添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发展意识,跳出“为党建而抓党建”的思维定式,在创新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紧紧围绕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上做文章、想招数,通过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拓展党建工作的适用范围。在未进行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前,如东公路站拥有职工250多人,面对有限的养护经费,有着“养人与养路”如何抉择的痛苦。选择“养路”,如何面对为着公路事业奉献了青春与热血的养护工人?选择“养人”,如何面对依靠公路出行的全县百万人民?此时,该站党总支开拓思路,创新理念,及时抓住全县建设黑色工程、全省实施路网改造的有利契机,组建了工程公司、三产公司、租赁公司,实施了“用人、用工、分配”制度三项改革,通过竞争上岗,实现人员的重组,并将富余的养护人员向新建公司转移,实行以工程带养护,以三产养人员,以人员促发展,既保证了职工的利益,又确保了道路的畅通。1998年的内部改革被省厅公路局誉为“如东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养人”与“养路”的矛盾,使该站管养公路的好路率连续多年在全市名列前矛。2002年养护体制改革后,针对公路系统党员尤其是退休党员人多线长面广且年龄偏大不利于组织活动的特点,该站支部在如何抓好党员管理方面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开动脑筋,观念创新,通过寻求县委组织部、各镇党委的支持,通过对老党员的耐心细致的说服,实施了党员属地管理,将离退休党员下放到所在的村、镇、居委会。同时公路站党支部并没有忘记他们,在逢年过节都表示慰问,生病困难均要上门看望,既关心了老党员,又方便了他们过组织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内容创新,注重党建工作的实际效用。
我站党建工作的创新,不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也不是口号上的推陈出新,而是将党建工作创新的落脚点定位在为如东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推动力上,在实际工作中坚决抵制、摒弃那些不切实际“花架子”,把创新之根深深扎在促进公路事业发展的实践土地上,通过围绕养护监管、规费征收、路政执法等中心工作确立思路,选准结合点,找准切入点,抓准着力点,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最佳结合、相互促进。该站在县组织部的支持下,建立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如东公路管理站终端接受点,投入资金购买了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音响等硬件设备,开通宽带上网,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了远程教育学习室,开辟网上党课、网上辅导,将远程教育网络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新阵地,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知识、接受信息的新渠道,为全站职工开展经常性教育、学习党的知识搭建平台。同时在业务工作中,该站也善于创新,如针对各类建材抛洒滴漏情况,灵活多变地制定查处方案,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首次利用摄相机、照相机等取证工具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污染路面的违法行为进行跟踪拍摄,进行动态取证取,然后对驾驶员进行教育及处罚,要求其立即纠正违法行为,取得明显效果,有效的扼制了污染路面违法行为的蔓延。在养路费征收大厅、路政受理中心等窗口部门,我们实施了党员挂牌上岗、满意度测试仪等举措,不断提升党员同志的服务技能、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还采取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法,树立方方面面的典型,着力构建党建工作的先进群体,促进了我站党建工作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整体推进,也为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机制创新,提升党建工作的制度规范
党建工作要创新,必须以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要防止和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为此,我站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在全省基层党组织中率先引入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将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全过程,为党建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㈠、确立目标,防止理念“错位”
该站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党建工作缺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落实制度的推动力和执行力,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手段。分析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理念错位:认为党建工作是“虚功”,做人的工作,弹性大,不好硬性规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该站党支部把眼光转向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模式——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党建工作也存在一系列“过程”,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工作质量与水平。这些均与体系规定相符,说明将其引入党建工作中,建立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是可行的,有助于实现“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通过咨询、考察、调研,2006年底,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正式引入我站。
㈡、完善程序,工作精确“归位”
“凡是必有纪录”,目前已成为我站党员的习惯。然而在开始引入“标准”时,许多人并不是一下子就接受这一管理创新成果的。不少人对ISO9001标准知之不多,不知从何下手;有的怕麻烦,担心增加工作量;有的干脆持否定态度,不相信搞了多年的党建工作还会翻出什么新花样。我们通过请专家授课、专题培训、定向宣传,先让大家与新的管理理念“亲密接触”,统一认识。与此同时,我们抽调精兵强将,对站上所有的党建工作制度、规定、流程等,重新梳理整合优化,形成了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手则》、《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是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程序文件规定实现党建工作目标的20个基本程序;作业指导书具体列出党建工作有关自身建设、决策以及特色工作、临时性工作等63个质量纪录样表和作业规范。这样不仅让党建工作精确“归位”,更重要体现出的“规范运作、过程控制、检查考核、持续改进”的运作要求。每项工作都须按照“PDCA”即“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闭合方法管理,把上级的各项要求都能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
㈢、紧扣中心,党建不再“缺位”。“顾客满意度”法,让我们的党建工作与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得更紧密。按体系中的“顾客满意度”法的要求,党建工作的目标,反映出“顾客”即:上级党组织、本级行政、全站职工以及服务对象的要求和需要。通过将党建工作对象的期望和满意度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在每项党建活动开展前,都要按照“5W1H”的要求策划:干什么、为什么干、谁来干、何时干、如何干、干到什么程度,一项一项都详细清楚。尤其是“过程控制法”,每个过程必须有充分的记录,避免了党建工作的“偷工减料”,这无疑促进了党建工作质量的提高,使求真务实在党建工作中得到了制度的保证。机制的创新和党建体系的运行,促进了单位的和谐发展。今年来,我站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并再次被南通市公路处党委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四、形式创新,营造党建工作的亲民氛围
工作载体是工作目标实现的途径,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有有效的载体,形式多样的载体是焕发党建工作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手段。新形势新任务呼唤新的工作方式,该站党支部结合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后的实际情况和单位年轻人多、思维活跃的特点,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党建工作的新形式,努力寻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方式,不断提供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今年,我们结合南通市公路处开展的“五星级支部”创建活动,推出“五星级党员”评比活动,要求全体党员挂牌上岗,微笑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测评,并根据其德、能、勤、绩及测评结果进行评比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提高全站党员的工作责任心与责任感。开展党员“一帮一”、党群结队等活动,将以往侧重工作上的传、帮、带转化为思想上靠拢,工作上提高,生活上互助,从而化解了矛盾,密切了党群联系。今年,该站还组织了以“不忘烈士前辈,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扫墓教育活动,组织学习了《中纪委关于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使全站干部职工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行为规范,通过主题教育,全站党员干部都能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还积极开展各类有利于培养干部职工的拼搏精神、竞争意识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通过每年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和参观考察,既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提高了情操,又增强了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品牌创新,扩大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
品牌是一个单位精、气、神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单位文化底蕴、行业形象的综合表现,是人们认识、了解一个单位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实施品牌战略、进行品牌创新是提升单位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最佳选择。该站近期开展了“申创品牌”征集大讨论,向42名职工(包括协管员)发放了申创品牌征求表,要求其积极开动脑筋,深入思考,推荐出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能体现公路行业特点、时代特征的如东公路品牌,通过征求已获得“阳光路政”、“与您同路”、“幸福大道”等推荐名称,下一步我们将慎重选择一名称,重点宣传,努力打造成如拼中“平民教育”如皋“爱心邮路”般的品牌。强烈的品牌意识,创优的争先精神,该站收获了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全县十佳文明示范窗口、南通市五星级党支部等沉甸甸的荣誉,展示了该站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丰硕成果,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路政大队秉承“以人为本、依法治路”的理念,突出“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作风,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热忱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马塘镇自来水厂位于苏334线路面下的主水管爆裂,影响了全镇数千名居民的饮水、用水,我站特事特办,深夜帮助他们维持交通秩序,协助他们修好水管,为此,该镇居民代表给我站送来锦旗,给南通市交通局送去了感谢信。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该站路政大队在2007年初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如东路政的品牌在如东大地逐渐叫响。在养路费征收窗口,该站推行“温馨、微笑、延时、提醒”四项特色服务,推出“电话预约”服务,实施党员挂牌上岗、满意度测试仪等亲情化的服务举措,时时为车主着想,处处以服务为先,我站养路费征收窗口已连续三届被如东百万人民评为“全县十佳文明示范窗口”。此外我站高度狠抓行风作风建设,在全县民主评议中名列前茅;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被评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特别奉献爱心,成立“公路爱心团队”,开展“爱心一日捐”、慰问聋哑儿童、接对帮扶等各种活动,公路部门的形象明显提高,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标兵,成为南通交通系统乃至如东地区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单位。由于该站坚持以党建创新为抓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激发党员和职工队伍新活力,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推动了建养管征中心工作的开展,三个文明建设均取得累累硕果,“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无私奉献、拼搏创新”的文明公路形象在全县确立,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全县文明创建、党建创新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第三篇:创新青年,企业活力之源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创新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是企业的生命。纵观当代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未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雄厚的资本,丰富的经验,作为南方青年一代,我们拥有着南方人坚韧的奋斗精神,在坚守优良传统的同时,更要做到打破思想束缚,激发创新活力。
国外有关专家在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培训班上曾经做了这样的游戏:主讲人手上有一个白色信封,里面可能是50元钱,也可能是一张罚款单,也可能是别的惩罚。你有三种选择:
(1)可以打开信封,但必须遵从信封里的要求,(2)也可以不打开信封,(3)还可以传给同伴,让同伴打开。究竟作何选择?
不打开信封,就意味着一切在停滞不前。这样尽管无风险,可是机会会悄然滑过;原地踏步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倒退。发展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我们把发展看成是现实的突破,好比那个信封,撕开它就意味着对现状的突破,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在航空产业日益发展的今日,我们面临着众多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是打开信封还是传给别人,这个问题是毫无疑问的,随着航空产业向市场开放,更加市场化的竞争模式,国外领先的技术优势的输入,如果依旧固步自封,沉浸在历史的荣耀中,总是步人后尘,我们就将永远受制于人,甚至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抛弃。
可是何为创新?按照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的观点,凡是引入新产品、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工艺、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等都是创新。其实,创新还应包括观念和思维的创新,当今企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却明显不足,百年来因循守旧、封闭式的思想教育模式使得青年一代的创新思维缺乏难以打破束缚,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服务大局观念,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有坚定的创新自信、强烈的创造愿望和承受失败的心理能力,树立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气势和胆魄。但创新绝不等同于发明。发明的结果是“由无到有”,而创新更加强调“由有到优”。不能盲目的追求高精尖,也不应懊恼能力不足,创新并不神秘,而是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同样创新不能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积累,通过思想的拓宽,经验的积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创新是企业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青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拥有最为宽广的思域,有挑战千难万险的决心和恒心,更具有推陈出新的非凡创造力。作为南方青年,我们从来都不缺乏理想。但是,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要助力中国航空工业崛起,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却不仅仅需要理想,在继承南方前辈们艰苦奋斗的南方军工精神的同时,勇于打破陈旧的传统束缚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展现南方青年突破常规的胆略和开拓创新的风采。
第四篇:创新是政协工作的活力之源
创新是政协工作的活力之源
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不断深入,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显的更加重要和突出,党的十七大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基层政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履职新形式,丰富工作新内容,拓展工作新领域,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人民政协的各项工作才能充满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努力使政协工作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得更紧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必须从自身性质出发,服从县委的统一领导,维护县委的权威,支持政府的工作,加强与人大的沟通与配合,自觉把政协工作纳入全县工作的“一盘棋”,与县委、县政府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在重大专题调研上,形成县委出题目,政协做文章的工作思路,使政协的建言献策与县委、县政府中心贴得更近。今年我们根据县委安排,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题,组织开展了三次集中调研活动,形成报告提交县委、县政府参阅,促进了有关问题的解决。四月上中旬,县政协组成七个调研小组,开展中小企业现状调查,形成“中小企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得到县委张平书记的批示,县政府积极行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出台《关于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及缺乏 1
技术骨干问题,政协积极跟进,多方协调,充分论证,成功引进浙江温州客商投资2000万元,成立企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有效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了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难,提振了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化“危”为“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在履行职能的形式上创新,努力使政协工作的特色体现得更鲜明。改进常委会、主席会的组织工作,每次会议邀请与议题有关的4-5名政协委员列席,二年来共有100多人次的政协常委、委员列席了相关会议,为他们参政议政、知情出力搭建了新平台;加强乡镇政协联络工作,乡镇政协联络工作机制不健全,委员活动不正常是多年的老问题,我们根据《政协章程》的规定和《中共绩溪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乡镇政协联络工作座谈会,制定了《绩溪县乡镇政协联络工作试行办法》、《乡镇政协联络工作评价考评办法》和政协领导联系乡镇工作分工安排,明确乡镇政协联络工作的领导机制、工作范围、委员活动方式,探索建立了乡镇委员正常化活动的新机制;发挥好专委会的基础职能作用,每个专委会每年精选一至两个课题,开展对口协商调研、考察活动,形成调研报告,提供给县委、县政府参考;改进和加强政协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研究制定了《政协绩溪县委员会关于加强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意见》,把关注民
生作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主要内容,发挥好政协委员“代言人”作用。
在丰富委员的活动上创新,努力使政协委员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委员视察是委员知情知政、学习提高、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我们采取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组织委员开展视察活动,促进了委员的知情出力、学习提高,既增强了委员参与政协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提高了委员参政议政能力。在视察内容上,围绕中心,关注民生,选择工业园区建设、义务教育、乡镇区划调整、医疗卫生、生态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开展视察活动。在视察方式上,把委员视察与政协提案办理、政协调研报告“回头看”结合起来,将视察情况作为政协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协商讨论的重要议题,做到视察、协商、建议三者结合,使政协视察有内容,协商有主题,建议有成效,从而提高了政协活动质量与工作实效。组织委员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坦诚建言,献智献策,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政协委员通过视察活动,形成了共识,增强了社会责任。
在制度建设上创新,努力使政协工作开展得更规范。要加强政协委员管理制度的研究与创新,政协委员既是一种社会荣誉,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政协委员要积极参加政协会议,参与政协活动,认真撰写提案,主动反映社情民意。对委员履职情况建档立案,建立管理机制,严明纪律,对违反规定的委员将及时作出调整,保证政协委员素质。加强政协履职工作制度的研究与创新,几年来,我们修订健全了政协主席会、常委会、专委会的工作制度,今年还制定了《政协绩溪县委员会提案审查立案工作实施细则》、《政协绩溪县委员会重点提案产生和办理暂行规定》,切实加强了重点提案收集、督办工作,使重点提案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进一步规范政协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不断加强机关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效能化建设,在工作规则、教育培训、作风建设等方面,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完善创新,为更好履行职能提供机制保障。(绩协)
第五篇:探寻国企改革活力之源
探寻国企改革活力之源
国企改革,是近年来讨论较多的社会话题之一。无论是国进民退或是国退民进,其实都不能作为解决问题的逻辑起点。真正的逻辑起点在于寻找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从营业收入不到10亿元、亏损1亿多元,到实现销售收入147.4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16亿元;从成立之初的冗员众多、困难重重,到资产质量优良,在区域和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大竞争力,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在过去的十余年中走出一条国企创新发展之路。其活力之源在于:
探索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
集团成立于2000年,是省级机构改革政企分开的产物,以原福建省电子工业厅所属企业国有资产整体划入的形式,组建成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出资的行业性国有控股公司。刚成立时,100多家成员企业分布在各个地市,亏损面达90%,“散、小、弱”问题比较突出,且普遍存在资产质量差、负债率高、抗风险能力低的情况。
面对现实的发展困境,集团以产权多元化、治理现代化、机制市场化为导向,以有效资源重组、无效资产剥离为策略,果断采取改制、转让股权、歇业关闭、资产处置等措施,使国有资本从多家劣势企业中退出,全面完成存续企业的公司制改革任务,为集团集中财力发展优势产业、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市场化体制机制奠定基础。
同时,尝试引入非公有制市场经济主体,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集团内普遍推行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产权制度改革中,不强求国资、民资和外资股权比例结构,只要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有利于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有利于实现集团战略目标,宜控股则控股、宜参股则参股。同时,鼓励骨干员工持股,建立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样,集团资产质量不断优化,资产规模稳步扩增,也大大提高了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以上改革实践表明,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绝不是简单的“国退民进”,更不是以“做减法”的方式限制国企的扩张,而是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态中天然存在的灵活性和互补性基因,有效盘活国资存量,从而放大国有资本的价值功能,实现共同发展。
建立高度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由于面对的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竞争环境,集团如何秉持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的理念,主动融入海西战略体系,努力发挥国有资本在海西电子信息产业的牵引、带动和影响作用呢?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无疑是其生命力优势所在。
集团为此做出努力:一是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大力推进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二是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打破身份界限,畅通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通道;三是建立市场导向的分配制度,破除“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影响,以能力和业绩作为分配的依据,允许核心研发和销售人员的报酬超过企业高管人员;四是鼓励成员企业开发市场需要的产品,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在追求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实现最优回报率;五是统筹国有和非国有两种资本,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发挥国有资本的牵引力、带动力作用。
改革以人为中心的三项制度
国企改革最大的难题莫过于以“人”为中心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
集团在改制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筹资3亿多元,全面完成1万多名国有职工的身份置换,彻底妥善解决了离退休职工、内退职工的社保、医保、住房补贴等系列问题,为集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在深化企业以“人”为中心的三项制度改革中,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取消了成员企业及集团中层行政级别。同时,先后建立了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作为科技型企业,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重视员工的创新实践,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创新活动,用创新文化牵引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从而有效激发研发人员的创造意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已经转化为集团和成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产品。
集团下属核心骨干企业星网锐捷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打造具有创新特色的品牌文化,使其成为海西电子信息行业品牌文化的领舞者,多次荣获中国成长百强企业、中国软件收入百强企业等称号。
可以说,没有创新的文化氛围,就不能形成以品牌文化为特色的企业软实力。
责编/王志远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