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街道学习实践活动经验总结
xx街道学习实践活动经验总结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xx街道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结合xx的发展实际,在解放思想中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在统筹兼顾中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在科学发展中提升实力、富民增收,走出了一条xx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以学习为先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一是细化学习安排,完善学习制度。建立学习考勤、请假制度,统一了学习时间、学习篇目、学习笔记本。保证参学人员一个不缺,学习篇目一篇不漏,学习时间一天不少,学习笔记不少于1万字。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中心组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30个小时的要求,认真搞好统一培训,帮助全体党员弄清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丰富学习形式,在真学上下功夫。各单位采取专题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支部讨论与集中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典型引导相结合、形势学习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综合运用报告、讲座、党课、体会、交流会等多种学习形式,使学习形式活泼,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三是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学习实效。各基层党组织把集中学习引导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各项工作上,做到边学边议、边学边查、边学边改。广大党员在活动一开始就把自己摆进去,带着问题学,找准问题改,保证了学习实效。1
(二)紧扣活动主题,扎实推进活动开展。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始终突出“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统筹城乡”这一主题,紧密联系实际,扎实推进。一是深入调研与工作业务相结合。在调研课题选择上,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立足业务工作,紧扣推进科学发展脉搏,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着力改善民生,特别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农村社区化发展等作为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确定调研课题。领导班子成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带队深入联系点、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企业和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个别谈心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单位、机关干部、党员群众和服务对象对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街道、对村(居)、对社区、对单位、对企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发展方法的意见,对民生、民困、民难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意见。二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与单位实际相结合。各单位根据党工委确定的主题和实践载体,立足实际,精心设计了富有特色的活动主题、实践载体和主题实践活动。如在社区,以“拓展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能力”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爱心奉献群众,共建和谐社区”主题实践活动等。三是解放思想大讨论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紧密联系xx实际,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对事关街道、村(居)、单位、企业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确立了“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全力推进西部城市副中心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主题。四是创新理念与破解发展难题相结合。广大党员干部
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着力解决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城镇化发展水平还不高,城乡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
(三)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用扎实的活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组织开展了“开门纳谏、共谋发展”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采取召开座谈会、登门走访、书面征询、个别谈心等方式,在更大范围广泛深入地征求意见建议。二是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坚持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进一步做好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各项工作。坚持边学边查边改,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好事。特别是对群众高度关注的社会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弱势群体救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问题。目前共解决重点问题120个,为群众办实事210件。三是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对整改落实的项目,建立了“台帐销号”制度,实行一周一督查一通报,力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目前,各参学单位共查摆出的450个突出问题中,目前已有532个得到有效解决,其他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全部落实了整改措施。
(四)健全长效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保障。重点围绕促进经济增长、民生建设、文化建设、社区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政策,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有效保障。一是建立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机制。全面落实 “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两个跨越,打造三大亮点,构建四大平台,落实五大举措”的战略思路,强力推进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木器家具、新型建材和新能源利用六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以西环路市场群为载体的现在商贸物流业,以旧城改造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以龙文化为主线的旅游经济,建立完善特色产业体系,推动xx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建立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机制。强力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不断优化社区中心村硬件环境,努力实现农村社区集中供暖,加快农民向中心村聚集融合。开展倡树文明新风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农村社区文艺骨干和文化组织,广泛组织群众开展学科技、用科技活动,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以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强化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安全和党建活动等服务功能,形成城乡一体、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制定改善民生的保障机制。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切实改善民生,构建和谐xx。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措施,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和就业指导,创造社区就业岗位,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快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虽然我街道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遇到了各种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存在着各种不足。主要表现在:在项目建设中,遇到土地制约问题严重,突破瓶颈制约的措施办法少;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在社区化发展过程中,部分社区人员只是一般性地开展服务,质量不求过硬,缺乏创新服务理念;在学习实践中,个别单位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只注重学习,缺乏实践。在下步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我街道将继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健全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扎实有效地把学习实践活动推向深入。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坞墙一中刘西良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几年来,我们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切实重视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
一是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重视了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我们注意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街头管交通,走进商店学营业,走进银行学储蓄,走进车站学服务,走进社区学管理„„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是开发文化教育资源。我们还以坚持多年的“诵千古美文,做中华赤子”活动为载体,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二、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二是内容衔接的问题。三是谁来兼课的问题。四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仍是一节课。但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的,为保证效果,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年段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上互相联系,逐步推进,以形成系列;活动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强化效果。
3、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细化过程,做到目标具体,环节明确,组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在一起,时间难以保证,空间难以变换的问题,又可促进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学校优势、社区优势,又便于活动中的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调整,使方案不断完善,活动不断推进。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诱发情感:截取反映家乡悠久历史、人文环境、名优特产等方面的精彩“镜头”,通过学生介绍、老师点拨、观看图片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引发探究心理。
二是划分小组:按“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自然风貌、美好风光、典型人物、典型特产、工业发展、农业生产”等划分活动小组,让学生根据爱好和条件,选择参加,每小组选定一名组长和小组长,他们的任务是组织本小组的活动。在此同时,各小组明确摄像人员、录音人员、资料搜集人员。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小组人员作适当调整,以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基本平衡。教者根据活动目标,与可能涉及的单位主动联系,请他们给予支持。
三是查阅资料:通过阅读书报、查阅县志、上网查询、调查家长、教师、知名人士。四是处理资料: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将其分解为“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实物资料”等。在资料整理中,可在本组选择运用的前提下,把有关资料及时向其他小组推荐。在所有资料到手后,可根据本组主题进行梳理,以保证资料的清晰度。对梳理的资料进行适当处理,对手抄资料尽可能进行电脑打印。对某方面的资料还要进行归并、取舍、提炼。四是准备汇报:各小组根据本组搜集的资料,本着“全面展示,资源共享”的原则,考虑本组介绍的内容和介绍的基本程序,编写好介绍提纲。介绍内容都要注意把握要点,对重点部分的内容要真正清楚明白、资料翔实。各小组根据本组介绍的内容和内容占有的形式,确定本组介绍的形式,具体形式有“文字介绍、图片展览、图文结合、音像结合、实物展示”等。
五是成果展览:各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安排的叙述顺序,确定的叙述重点,在下面练习介绍。此后分小组上台介绍,介绍中要发挥图片、资料、录音等的综合效应,力求做到语言清晰,说有条理,说有趣味。介绍的过程中,可叙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在展示成果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升华情感。
六是活动延伸:各小组出手抄报(手抄报的期数根据本组内容而定),以全面展示活动成果。各人写一篇以“校园里的春天”的作文。为全校学生设计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综合展览,各主题可根据学生自行调查的情况进行分类。解说员和解说词各小组自行拟写。
5、优化实施方法,体现自主性。综合实践,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重视了实施方法的优化,注重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外显性;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以充分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动性。
三、讲究评价方法,优化激励机制。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有总结评价的功能,又有纠偏矫正的功能;既有定向导向的功能,又有发展延伸的功能,它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1、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我们坚持了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原则,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提高。
一是重视自我评价,突出主体性。首先是在自我欣赏中评价。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搜集的资料到形成作品(制作、体验日记、调查报告、打印资料、采访录音、手抄小报等)都及时积累,妥善保管。活动后,安排时间让他们自我欣赏,从中体验自己的成功。其次是在互相交流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小组、全班、全校性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则是在成果展览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全班或全校性的成果展览,让学生自我准备展览,自我组织展览,自我介绍展览,在展览中自我评价。
二是重视体验评价,突出激励性。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都鼓励和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只要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经历了活动过程,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知识和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每次交流、展览,都坚持重视学生个体、小组集体、班集体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让人人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三要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活动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从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给予评价,以促进活动的不断进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一是在交流中评价。每学期我们都坚持举行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各任课教师可以从资源挖掘、主题确定、内容安排、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资料搜集、资料处理等方面选择一两个重点来谈实施体会,让教师在交流中展示,在展示中评价。学校把教师交流情况作为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情况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是在展示中评价。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每学期我们举行“三个一”的展示活动,即:一次综合实践方案设计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成果的集中亮相。每一次亮相都坚持人人参与,集中展示,大家“浏览”,让全体教师在展示中形成成就感。
几年来,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主动采用自修──反思的模式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研究的课题由教师指定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再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建设。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项城市第四初级中学
徐银鸽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一年来,我们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切实重视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
一是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重视了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我们注意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街头管交通,走进超市学营业,走进银行学储蓄,走进社区学管理„„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是开发文化教育资源。我们还以坚持多年的“诵千古美文,做中华赤子”活动为载体,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二、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二是内容衔接的问题,三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一节课。但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的,为保证效果,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 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3、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细化过程,做到目标具体,环节明确,组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在一起,时间难以保证,空间难以变换的问题,又可促进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学校优势、社区优势,又便于活动中的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调整,使方案不断完善,活动不断推进。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诱发情感:截取反映家乡悠久历史、名人事迹、优美风景、好人好事等方面的精彩“镜头”,通过学生介绍、老师点拨、观看图片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引发探究心理。
二是划分小组:按“项城名人、美丽风景、居住条件、精神风貌、未来展望”来划分活动小组,让学生根据爱好和条件,选择参加,每小组选定一名组长和小组长,他们的任务是组织本小组的活动。在此同时,各小组明确摄像人员、录像人员、资料搜集人员。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小组人员作适当调整,以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基本平衡。老师还要根据活动目标,与可能涉及的单位主动联系,请他们给予支持。
三是查阅资料:通过阅读书报、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向家长、教师、知名人士做访问。
四是处理资料: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将其分解为“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实物资料”等。在资料整理中,可在本组选择运用的前提下,把有关资料及时向其他小组推荐。在所有资料到手后,可根据本组主题进行梳理,以保证资料的清晰度。对梳理的资料进行适当处理,对手抄资料尽可能进行电脑打印。对某方面的资料还要进行归并、取舍、提炼。
四是准备汇报:各小组根据本组搜集的资料,本着“全面展示,资源共享”的原则,考虑本组介绍的内容和介绍的基本程序,编写好介绍提纲。介绍内容都要注意把握要点,对重点部分的内容要真正清楚明白、资料翔实。各小组根据本组介绍的内容和内容占有的形式,确定本组介绍的形式,具体形式有“文字介绍、2 图片展览、图文结合、音像结合、实物展示”等。
五是成果展览:各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安排的叙述顺序,确定的叙述重点,在下面练习介绍。此后分小组上台介绍,介绍中要发挥图片、资料、录音等的综合效应,力求做到语言清晰,说有条理,说有趣味。介绍的过程中,可叙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在展示成果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升华情感。
六是活动延伸:向全校同学发出《爱家乡,爱项城》的倡议书。每人再写一篇以“请到我们家乡来”的作文,为全校学生设计以“请到我们家乡来”为主题的综合展览,各主题可根据学生自行调查的情况进行分类。
5、优化实施方法,体现自主性。综合实践,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重视了实施方法的优化,注重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外显性;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以充分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动性。
三、讲究评价方法,优化激励机制。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有总结评价的功能,又有纠偏矫正的功能;既有定向导向的功能,又有发展延伸的功能,它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改进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1、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我们坚持了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原则,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提高。
一是重视自我评价,突出主体性。首先是在自我欣赏中评价。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搜集的资料到形成作品(制作、体验日记、调查报告、打印资料、采访录音、手抄小报等)都及时积累,妥善保管。活动后,安排时间让他们自我欣赏,从中体验自己的成功。其次是在互相交流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小组、全班、全校性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则是在成果展 3 览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全班或全校性的成果展览,让学生自我准备展览,自我组织展览,自我介绍展览,在展览中自我评价。
二是重视体验评价,突出激励性。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都鼓励和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只要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经历了活动过程,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知识和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每次交流、展览,都坚持重视学生个体、小组集体、班集体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让人人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三要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活动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从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给予评价,以促进活动的不断进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一年来,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主动采用自修──反思的模式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研究的课题由教师指定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再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建设。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活动经验总结
研究性学习活动经验总结
郑清凤
一、工作回顾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素质。
l.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班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有严密的实施计划,确定研究方案。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二、经验和体会
(一)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3.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三、存在的问题
1.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2.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评价机制还没有跟上,特别是过程评价。学生在每个研究阶段都还没有作出自我相应的评价,致使部分成果没有及时得到总结,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
经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 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随着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视,我们有信心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成效地把这门课程搞好。
第五篇: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经验总结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经验总结
阳泉市玉泉中学王青平
通过这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主人翁意识,学生以积极的行动投入到这次活动,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而且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都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与他人协作。同学们大胆创新,在听证过程中还用情景剧、三句半、小品、唱歌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容。为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特作如下回顾小结:
一、制定计划有序活动
2011年9月开始,我校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在高一年级选择了一个班级作为活动班级,通过广泛调查,通过报纸、电视、社区、校园等途径,学生结合学校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是寄宿制的学校),同学们研究出了三十几个研究课题,经过学生选举,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校园周边的噪音”问题及“假期补课”问题定为研究课题。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信息技术技能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绘画制图能力,完全可以为学生开展的研究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根据学校实施方案及年级组日程安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求实、求活、求效、求新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二、加强学习明确思路
因为是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所以大家都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行动方案,首先是老师进行学习,自己了解活动的内容、程序、意义,有了详细的了解后,又用了一段时间给学生进行培训。此次活动,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师生都有诸多盲点。通过听、记、思合一,明白了研究目标、内容,活动原则(5个),实施步骤(6步),实施要求,展示形式,为活动开展垫下一砖。
三、依据计划展开活动
(一)关注问题确定专题
组织学生通过看、听、问、查各种方式寻找社区存在问题,并用相应表册作好记录。他们以主人身份,从不同角度提出小区宠物、高中生假期补课、校园周边的噪音、校园食品安全、涨价、宠物狗惹的祸等多个涉及民生的问题,利用自习时间通过召开专题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确定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校园周边的噪音”问题及“假期补课”问题三个研究课题。
(二)分工协作收集资料
确定了研究课题,一个班有四十八个人,正好分成三大组,每组16人,每个小组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后,开始行动,在教师的启发下,共同讨论,找到了信息收集的多种渠道,如图书馆、报社、书籍、学者、学校、教育部门、电子信息网络等。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分组合作收集有关资料。有的利用周末学生自己收集材料,有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网络查找相关政策,有的到书店查阅书刊,寻找相关资料,有的从电视新闻收集近期信息……并且,要求每个小组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都收集到一起,记下调查中的趣事、感受、收获、难题,且自设目录,自配插图。为激发学生及志愿者的积极性,满足表现欲,巩固成果。
(三)制定方案找出对策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实地调查,通过现有政策、法规的大搜索,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开始制定“我们的方案”。先个人自想办法,写在日记本上,再小组合作讨论,拟出解决各自问题的最佳方案。
(四)注重过程保留痕迹
活动中的每一环节,都扎实引导学生去实践,并把听、看、思、做中的每一
点一滴都记录在案。与学生一齐设置了活动档案盒,收集了所有资料:活动方案(学校),活动日程安排(年级组),活动计划,活动流程记录,调查表,照片,调查日记,政策法规,调查报告、活动总结反思,模拟听证会摄影及文件资料夹等,真实记录了活动中师生的所做所为。
四、实践体验收获颇多
本次活动,有别于任何一次课外活动,对师生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是一次综合能力训练的活动。
1.树立了公民意识。从观察现象到思考问题,学生的视野从校园、家庭扩大到街道、市场;从确定专题到制定行动方案,学生都以小主人的身份融入社会,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实际行动参与社会生活,用自己的智慧改变环境污染现象,实践中树立了公民意识。
2.学会做人做事。在实践中,他们学会合作。在采访、调查、做展板时,学生们既分工又协作,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小合作小成功,大合作大成功”的感受。学会了宽容,又学会了鼓励。在做展板上时,一生不小心,点错了颜色,大家并不责怪,而是提醒他做事应一丝不苟。听证会模拟陈述时,一个同学一时不流畅,眼中盈满泪花,大家鼓励他“相信下次一定成功,别难过”。在活动中,学会了奉献,学会“巧妙点化”。在展板上涂色时,一位学生不小心,多点了一笔,其他同学灵机一动,在对称位置再点相似一笔,又成了有“双须”的对称美图。采访中,学会礼貌交流,微笑待人。
3.掌握了多种技能。
在实践中,学生掌握了收集资料的渠道与方法,尤其学会使用电脑;学会了
如何制作PPT;学会写调查日记、报告;学会添色,尤其掌握美术中“渐变”原理;学会了答辩礼仪;在采访、答辩中,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既提高提了科学素养,又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是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见证。有的还有创意地提出增设一块展示“交流、反思、总结”的展板,很有参考价值;同学们还自编自演小品、情景剧、三句半、而且还加入了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内容。
4.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每一步实践活动,全班学生都参与其间,找到一条信息,摄拍一张照片,写
下一篇日记,办好一期墙报板报,想出一个方案,提出一条建议,当一次服务员,奉献一点爱心,都给予鼓励。在做中他们都体现到自身价值,都品味到成功的风味,进而乐意参与,乐于奉献。他们把活动视为一种光荣、自豪,就如他们在感言中说的“我体验,我快乐”、“我参与,我自豪”一样。他们还说“再开展此项活动,我保准第一个报名参加”。确实,活动与他们结下不解之缘!
五、颇多无奈 加强沟通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也体会到了许多的无奈,首先现在绝大多数人还不理
解什么是公民教育,以及公民教育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而且因为我们是寄宿制的学校,学生两个礼拜才放一次假,学生也没有时间去调查研究,最主要的还是利用学校的电脑和网络来收集资料,其他的途径基本上都没有用,而且也不是很现实。展板制作完成,听证会完成本应该交给有关部门去给我们解决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能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步骤一、确认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13
教学建议------------------16
步骤
二、选择班级研究的问题-----17
教学建议-----------------
21步骤
三、收集要研究问题的信息--23
教学建议-----------------26
步骤
四、编制班级文档----------------28
教学建议-------------------3
3步骤
五、文档展示---------------------35
教学建议---------------------38
步骤
六、总结学习经验----------------40
教学建议---------------------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