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kettle实践经验总结
数据抽取工具Kettle实践经验小结 杭州州力数据-陈力
同步数据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以下4个种类型:
1.只增加、无更新、无删除............................................................................................................1 2.只更新、无增加、无删除............................................................................................................3 3.增加+更新、无删除....................................................................................................................4 4.增加+更新+删除.........................................................................................................................5 5.调用存储过程................................................................................................................................7
1无参数输入:........................................................................................................................7
2、有参数输入.........................................................................................................................8
1.只增加、无更新、无删除
对于这种只增加数据的情况,可细分为以下2种类型: 1)
基表存在更新字段。
通过获取目标表上最大的更新时间或最大ID,在“表输入”步骤中加入条件限制只读取新增的数据。
这里要注意的是,获取最大更新时间或最大ID时,如果目标表还没有数据,最大值会获取不了。其中的一个解决方法是在“获取最大ID”步骤的SQL中,加入最小日期或ID的联合查询即可,如: SELECT MAX(ID)FROM(SELECT MAX(ID)AS ID FROM T1 UNION ALL SELECT 0 AS ID FROM DUAL)2)
基表不存在更新字段。通过“插入/更新”步骤进行插入。
插入/更新步骤选项:
2.只更新、无增加、无删除
通过“更新”步骤进行更新。
更新选项:
3.增加+更新、无删除
通过“插入/更新”步骤进行插入。
区别是“插入/更新步骤”中的选项,去掉“不执行任何更新”的勾选:
4.增加+更新+删除
这种数据同步情况,可细分为以下2种情况: 1)
源库有表保存删除、更新和新增的信息。
通过条件判断,分别进行“插入/更新”和“删除”即可,如下图所示。
2)
源库没有保存增删改信息
Kettle提供了一种对比增量更新的机制处理这种情况,可通过“合并记录”步骤实现,该步骤的输入是新旧两个数据源,通过关键字进行数据值比对,对比结果分为以下4种类型: “Identical” : 关键字在新旧数据源中都存在,域值相同 “changed” : 关键字在新旧数据源中都存在,但域值不同 “new” : 旧数据源中没有找到关键字 “deleted”: 新数据源中没有找到关键字
两个数据源的数据都进入下一步骤,上述4种结果类型作为输出表的标志字段进行保存。以下为示例: Ø 源数据库测试脚本
create table k1(f1 varchar2(200),f2varchar2(200))truncate table k1;insert into k1(f1,f2)values('1','11');insert into k1(f1,f2)values('2','22');insert into k1(f1,f2)values('5','5');commit;Ø 目标数据库测试脚本
create table k1(f1 varchar2(200),f2varchar2(200))truncate table k1;insert into k1(f1,f2)values('1','1');insert into k1(f1,f2)values('2','2');insert into k1(f1,f2)values('3','3');insert into k1(f1,f2)values('4','4');commit;合并过程如下:
其中“合并记录”步骤的选项:
执行后,查询K1_TEST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该结果表的BZ字段保存了更新、删除、新增的记录信息,通过条件分支即可分别对这些记录进行相应的处理。“条件”选项:
5.调用存储过程
调用存储过程主要是分为,有参数输入与无参数输入两类。
1无参数输入:
输入存储过程名称直接调用即可,但需要设置返回值(在参数设置中配置好)
2、有参数输入
此类比较常见,也比较复杂。(1)变量值固定:
首先,在转换中设置变量。对调用存储过程的转化进行配置:
此3步骤的配置如下:
注意:获取系统信息中的类型中的命令行参数X,指的就是下一步中对应的位置参数!故,在每次点击执行作业job(一个作业可能包含多个转换transform)时,需要配置或者核对参数值。
最后,点击开始运行你的作业,出现如下,在“位置参数”部分写上对应的值。然后点击执行(这中方法当然是要在配置好与调用存储过程相匹配的变量获取后才行)。
此类参数经常作为查询或者同步数据用。
(2)、当你需要的变量值,不是事先固定写死的,而是需要动态从数据库中某一张表中获取后,传入时,就不能直接在kettle系统的变量设置中配置变量了。执行这一过程的,作业(job)如下:
2.1 “获取ynzybi跟新时间(DB2数据库)”。
首先从,ynzybi(DB2)数据库的表SYNNO1DATASTATE中获取要同步数据的最后跟新时间lastupdatetime,并设置变量lasttime,如下图:
2.2 “获取DC日期区间(Terdate数据库)”
根据前一步获取的lasttime,从数据中心(terdate数据库)表K_COM_D_ALL中获取2个时间区间节点,并设置对应的变量。注意,在执行时,一定要在“替换SQL语句里的变量”选项打钩,这样才会自动替换SQL语句中的'%%lasttime%%',否则或报错!在windows环境下,变量的替换格式均为%%变量名称%%
2.3 “删除ynzybi表中时间区间内的数据” 此转换中,就只有一个东东,既执行SQL脚本
SQL脚本的设置:
2.4“插入ynzybi数据”
在上一步中,已经将ynzybi(DB2)数据库中的DC_K_COM_D_ALL表中对应区间的数据全部删除,接下来只需直接从Terdate数据库的K_COM_D_ALL表中抽取对应时间段内的数据全部插入到ynzybi(DB2)数据库的DC_K_COM_D_ALL表中,即可完成不同类型数据库中,不同表中数据的同步。这里之所以这么大费周章,先删除后插入。原因是在于,使用Kettle中自带的“数据同步”或者“更新/插入”转换,效率很低,每条数据都要merge一次,大概才100条数据左右/秒。对于大量数据的更新同步,太耗时间了,下图是“插入ynzybi数据”转换的截图:
下图是“表输入”和“表输出”的配置图:
表输入
表输出
注意:1.勾选“批量插入”,后可以大幅提高数据插入表的速度!2.勾选“忽略插入错误”,后插入过程中遇到某些原因,某些数据不能插入,将会被忽略,程序继续执行,不报错,但会有日志显示。不选的话,遇到插入错误,就报错,转换停止!3.勾选“制定数据库字段”后,在数据库字段中就可以选择需要插入的字段
表输入b
2.5“调用存储过程” 转换过程图如下:
表输入的设置图入下:
注意:这的表输入,其实不需要任何一个表中的数据,其中SQL语句入下:“select '%%begindate%%' as v_dt1,'%%enddate%%' as v_dt2,'%%dc_updatetime%%' as dc_updatetime from sysibm.sysdummy1”。
这条语句从表中不选任何数据(sysibm.sysdummy1表,可以是你数据库中任何一张表)。而是获取前面步骤中设定好的变量值,传到调用存储过程中去,作为输入参数。之所以这么弄,是因为试了好多方法,去没能将前面步骤中的变量直接获取传入到存储过程中去。故采用这种看似笨的方法,但很实用。
调用存储过程配置图:
调用成功。
全过程结束!
第二篇:Kettle创建oracle连接
Kettle创建oracle连接,在test的时候报错的解决方案
1、先点击Cancel进入kettle主界面
依次FILE--NEW--JOB OR TRANSFORMATION,在transformation页面下,点击左边的【Main Tree】【主对象树】,双击【DB连接】,进行
数据库连接配置 插播我的kettle配置: 我的版本是kettle4.4 环境变量设置:KETTLE_HOME F:ToolsKettle4.4data-integration
Path % KETTLE_HOME% 首先找到
Kettle 的主程序启动方式:运行 data-integrationSpoon.bat。
Kettle 默认不带 Oracle 驱动。于是我把 Oracle 的 JDBC 驱动 ojdbc14.jar/ojdbc14_g/ojdbc14dms/ojdbc14dms_g.jar 放到了 Kettle 的目录data-integrationlibextJDBC
我遇到的连接错误:
错误连接数据库 [orcl] : org.pentaho.di.core.exception.KettleDatabaseException: Error occured while trying to connect to the database
Error connecting to database:(using class 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Io 异常: The Network Adapter could not establish the connection
org.pentaho.di.core.exception.KettleDatabaseException: Error occured while trying to connect to the database
Error connecting to database:(using class 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Io 异常: The Network Adapter could not establish the connection
3、原因:
--
1、connection name:orcl【这个是我的数据库名,连接时我也用这个名字,DB名字也是这个】
--
2、Host-name:说实话,我重装系统之后还真没注意主机名是什么,我是在
E:oracleproduct10.2.0db_1networkADMIN中的tnsnames.ora中查到的,ORCL =(DESCRIPTION =(ADDRESS =(PROTOCOL = TCP)(HOST = john-PC)(PORT = 1521))(CONNECT_DATA =(SERVER = DEDICATED)(SERVICE_NAME =orcl)))端口号写1521 Username和password 就是我连接oracle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test按钮,终于连接成功了!
第三篇:项目经理实践经验总结
项目经理实践经验总结
我一直赞同这个观点:“项目经理是干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是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一个人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主要不是靠学,而是靠干,当然学也很重要。靠干,完全不学,可以出项目经理。但靠学不靠干,是绝对出不来项目经理的。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在中原第一城做项目的时候的一些个人经验吧。
对项目经理角色的理解一定要避免两个极端,一种过分强调项目经理的技术能力,认为项目经理应该是团队中技术最强的人,项目实施中的任何疑难问题最终归集到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必须说“Yes”或“No”,否则就无以服众。另一种则过分强调项目经理的领导能力,认为项目经理首要任务是给他的组员端咖啡,协调大家之间的关系等。我认为项目经理首先应是有过类似本项目的项目实施经验,对ERP项目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同时对该行业的相关知识有扎实的基础;对该ERP项目能够做出一个科学的、切合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帮助自己的组员解决问题,但并不是说项目经理必须是任何技术问题都非常精通,比如对于项目的网络构架,项目经理thldl.org.cn可以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在ERP项目的实施中,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制度,特别是多方组成的项目团队,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实施的有序进行。规范化而且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制度,必须因企业、因项目而异。一般而言,应是项目管理原理、企业/行业特点和项目规模/性质、企业开发文化/素质等各种因素综合的产物。同时要严格执行制度,做到奖罚及时、分明。在制度建设上一定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无项目管理制度,仅凭个人经验实施项目管理;二是书生制度,照搬教条,纸上谈兵,束之高阁。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项目的实施需要制定计划。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项目计划的制定不够严谨,随意性大,可操作性差,因而实施中无法遵循(如项目计划过于粗略,落实不足),没有做到任务、进度、资源三落实。二是缺乏贯穿项目全程的详细项目计划,甚至采取每周制定下周工作计划的逐周项目计划方式,其实质是“项目失控合法化”。三是项目进度的检查(与进度计划比对)和控制不足,不能维护项目计划的严肃性。
再完美的计划也会时常遭遇不测,但并不表明我们不需要制定计划了。如果没有计划我们就失去了参照物。项目经理应该能够预测变化并且能够适应变化。经常做一些“如果——那么”的假设,避免安于项目现状,在项目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作出调整。计划总在变化,计划没有变化快,关键是计划能够跟上变化。
第四篇: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浅
谈
学
生
创
造
力的培
养
董爱军
浅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董爱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实际教学研究中,应该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人的一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高级能力。下面就具体的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力发挥的氛围
1、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要以旧观念和某些权威来束缚学生的思想;
2、要为学生创设创造尝试的机会,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创造性的科技活动、小实验、小改革、小创作、小发明活动;
4、要珍惜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的新奇观念、想象力以及别出心裁的活动加以称赞和鼓励;
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创造志向
志向是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没有创造的志向,就不会有创造的行动。创造志向来源于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因为从小立下革命志,才能在以后的革命行程中历尽艰险,千辛万苦,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中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因为立志为人类造福,才有了用之不竭的创造智慧和力量。所以志向是确定创造力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为国家、为人民造福的远大而高尚的志向,这样创造能力才有正确的方向和源泉,才能产生战胜困难的顽强的意志力。因为无论是社会或自然界的伟大创造,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遭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曲折、困难、艰险与暂时的失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
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研究电灯,历时十余年,遭到400余次的失败,先后用了4000多种物质做灯丝,最后才取得成功。
三、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意识
学科教师除了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有利创造力发挥的良好氛围外,还要经常注意发掘学生创造意识的某些因素和特点,积极加以培植、引导、鼓励,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新奇独特、超越传统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别出心裁考虑问题的方法,从特异的角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等等,都是创造意识和创造特点的因素。有的学生喜欢追根问底,对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专家权威说的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提出一些怪问题。教师不能不加以分析地都认为是调皮捣乱,这里蕴藏着对新奇事物探索的因素,是学生智慧发展的摇篮,教师要加以鼓励和引导。任何时候教师都要鼓励学生敢于幻想猜想、敢于联想,进而引导学生善于幻想、善于猜想、善于联想。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改革陈腐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吸取发现法的积极因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积极主动地和教师共同探索问题,发现真理,从而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才能。
四、鼓励学生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勤于实践
1、善于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造的第一步。从观察向创造迈进,除了要有一般的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观察,就是说,要把眼睛训练成具有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功能,做到见常人所未见,识常人所未识。爱迪生一生有近2000项的新发明,无疑是他比别人更善于观察。这种观察能力又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如他为了观察鹅下蛋,就独自守在鹅笼旁从早到晚仔细观察,连中午饭都不去吃,直到看清鹅下蛋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鹅笼;当他听到母亲讲火的故事,为观察火的现象竟在自己家里放起火来。由于爱迪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最终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2、敢于质疑。敢于质疑是创造活动的特征。我国宋代学者陆九渊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表现了一种求知欲,包含着智慧的火花;质疑是
一种探索精神,孕育着创造。因此,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做到不迷信、不守旧、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打破沙锅问到底;其次,要指导学生善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善于从无疑处生疑。如《三国演义》中写刘备身高7.5尺,张飞身高8尺,关羽身高9尺;《水浒》中写武松身高8尺,武大身高5尺。善于质疑的同学就可能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古人身高超过今人吗?”实质上是古代的“尺”比我们现在的来得小。秦汉时1尺相当于现时的27.65厘米,宋朝时1尺相当于现时30.7厘米。让学生将数学课本上学来的知识活学活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空前的高涨。
3、勤于实践。实践是创造发明成功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做到:乐于动手,就是要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操作仪器,制作或改革工具,制作各种模型,修理各种电器、家俱、车,乃至洗衣服做饭等;会正确地使用各种工具、仪器和仪表,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实验或实习操作;能正确迅速地得出实验的结果,并加以整理。同时还要善于用准确的文字、数据和图解写出实验记录或报告;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训练和培养创造才能。
总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有良好的环境,同时学生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作为教师也要努力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创设条件,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坞墙一中刘西良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几年来,我们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切实重视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
一是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重视了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我们注意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街头管交通,走进商店学营业,走进银行学储蓄,走进车站学服务,走进社区学管理„„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是开发文化教育资源。我们还以坚持多年的“诵千古美文,做中华赤子”活动为载体,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二、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二是内容衔接的问题。三是谁来兼课的问题。四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仍是一节课。但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的,为保证效果,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年段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上互相联系,逐步推进,以形成系列;活动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强化效果。
3、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细化过程,做到目标具体,环节明确,组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在一起,时间难以保证,空间难以变换的问题,又可促进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学校优势、社区优势,又便于活动中的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调整,使方案不断完善,活动不断推进。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诱发情感:截取反映家乡悠久历史、人文环境、名优特产等方面的精彩“镜头”,通过学生介绍、老师点拨、观看图片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引发探究心理。
二是划分小组:按“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自然风貌、美好风光、典型人物、典型特产、工业发展、农业生产”等划分活动小组,让学生根据爱好和条件,选择参加,每小组选定一名组长和小组长,他们的任务是组织本小组的活动。在此同时,各小组明确摄像人员、录音人员、资料搜集人员。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小组人员作适当调整,以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基本平衡。教者根据活动目标,与可能涉及的单位主动联系,请他们给予支持。
三是查阅资料:通过阅读书报、查阅县志、上网查询、调查家长、教师、知名人士。四是处理资料: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将其分解为“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实物资料”等。在资料整理中,可在本组选择运用的前提下,把有关资料及时向其他小组推荐。在所有资料到手后,可根据本组主题进行梳理,以保证资料的清晰度。对梳理的资料进行适当处理,对手抄资料尽可能进行电脑打印。对某方面的资料还要进行归并、取舍、提炼。四是准备汇报:各小组根据本组搜集的资料,本着“全面展示,资源共享”的原则,考虑本组介绍的内容和介绍的基本程序,编写好介绍提纲。介绍内容都要注意把握要点,对重点部分的内容要真正清楚明白、资料翔实。各小组根据本组介绍的内容和内容占有的形式,确定本组介绍的形式,具体形式有“文字介绍、图片展览、图文结合、音像结合、实物展示”等。
五是成果展览:各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安排的叙述顺序,确定的叙述重点,在下面练习介绍。此后分小组上台介绍,介绍中要发挥图片、资料、录音等的综合效应,力求做到语言清晰,说有条理,说有趣味。介绍的过程中,可叙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在展示成果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升华情感。
六是活动延伸:各小组出手抄报(手抄报的期数根据本组内容而定),以全面展示活动成果。各人写一篇以“校园里的春天”的作文。为全校学生设计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综合展览,各主题可根据学生自行调查的情况进行分类。解说员和解说词各小组自行拟写。
5、优化实施方法,体现自主性。综合实践,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重视了实施方法的优化,注重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外显性;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以充分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动性。
三、讲究评价方法,优化激励机制。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有总结评价的功能,又有纠偏矫正的功能;既有定向导向的功能,又有发展延伸的功能,它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1、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我们坚持了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原则,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提高。
一是重视自我评价,突出主体性。首先是在自我欣赏中评价。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搜集的资料到形成作品(制作、体验日记、调查报告、打印资料、采访录音、手抄小报等)都及时积累,妥善保管。活动后,安排时间让他们自我欣赏,从中体验自己的成功。其次是在互相交流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小组、全班、全校性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则是在成果展览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全班或全校性的成果展览,让学生自我准备展览,自我组织展览,自我介绍展览,在展览中自我评价。
二是重视体验评价,突出激励性。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都鼓励和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只要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经历了活动过程,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知识和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每次交流、展览,都坚持重视学生个体、小组集体、班集体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让人人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三要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活动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从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给予评价,以促进活动的不断进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一是在交流中评价。每学期我们都坚持举行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各任课教师可以从资源挖掘、主题确定、内容安排、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资料搜集、资料处理等方面选择一两个重点来谈实施体会,让教师在交流中展示,在展示中评价。学校把教师交流情况作为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情况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是在展示中评价。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每学期我们举行“三个一”的展示活动,即:一次综合实践方案设计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成果的集中亮相。每一次亮相都坚持人人参与,集中展示,大家“浏览”,让全体教师在展示中形成成就感。
几年来,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主动采用自修──反思的模式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研究的课题由教师指定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再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建设。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