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小学学区规划方案

时间:2019-05-13 04:4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肥中小学学区规划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肥中小学学区规划方案》。

第一篇:合肥中小学学区规划方案

合肥中小学学区规划方案

合肥市中小学学区规划方案出台,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都有了答案。

45中老校区学区不变

合肥市45中的办学一直受到家长们的关注。今年秋季,合肥市45中依然在原址招生,原定用于该校桐城路新址办学的校址今年秋季不对外招生,2014年很有可能正式搬迁。今年45中老校区的学区保持不变。不过,今年合肥市45中橡树湾校区将开始招生,满足北城孩子上名校的愿望。

对于择校,今年省城依然没有“一刀切”,而是采取控制比例的方式。根据规定,各招生学校必须确保本学区内实际居住的适龄儿童、小学毕业生全部入学。严禁公办中小学跨行政区招生,严格控制跨学区择校,择校生比例控制在学校招生总数的4%以下。这意味着今年的择校依然被严控,禁止跨行政区择校。

务工证件门槛再降低

虽然今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定点学校范围扩大,但是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就近入学,当就近入学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务工人员可能会对“零障碍”入学政策产生怀疑。昨日,合肥市教育局表示,“零

障碍”入学是建议在务工人员有一定合同证明等基础上。这主要是在合肥市经商或务工的证明,经商企业人员出示工商执照,务工人员出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法的劳动合同,在合肥市经商或务工1年以上(含1年)。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门槛再次降低,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和工商执照,相关政府部门颁发的合法经营证件也可以,例如出租车司机的运营证等,主要是看家长的居住是否较为稳定,防止学生流动性过大。

不足龄的可酌情接收

8月31日后出生的孩子怎么入学,总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合肥市教育局表示,将严格执行省教育厅的文件。即小学在满足学区内足龄儿童的入学后,如果学额还有剩余,可以接收不足龄儿童入学,并且入学后统一办理电子学籍,但是超过当年12月底后出生,学校则不能接收。

从现在开始,家长们即可关注报名以及招生动态。根据安排,一般初中报名从6月下旬开始,小学在7月初。

学区调整亮点

庐阳区

北部教育优化

老城区的优质资源依旧,北部的教育进一步优化。

据悉,庐阳区目前对二环路以北的教育进行优化,四里河以东部分,该区通过名校办分校的形式扩大优质资源,如45中橡树湾校区共6个班招收300人,目前老校区已经有10余名老师前去新校任教。长二小橡树湾校区今年招收4个班。四里河以西则通过城乡一体化教学来带动乡镇学校的办学。

今年是合肥市45中桐城路校区的建设年,2014年学校很有可能正式搬迁至桐城路校址办学,今年还在六安路校址不变,同时学区范围也未变。今年庐阳区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加大服务,定点学校报名点从去年的一个报名点增加为今年的九个,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就近报名,提高报名的效率。

蜀山区

部分学区调整

今年蜀山区增加了1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小学定点学校达到17所,初中9所。

虽然行政区内的中小学学区经过多年调整,已日趋完善,保持稳定,但是今年依然有少数学校的学区范围进行了调整。根据合肥市新的区划调整,金寨路以西312国道以北原经开区部分学区划入蜀山区。新划入部分中学学区主要划入50中新区,小学主要划入嘉和苑小学。因办学的需要,原34中学区一部分并入颐和中学,一部分并入金湖学校。

包河区

两所学校合并

今年包河区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小学一年级计划招生8200人,初中计划招生8600人。

今年将对学校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铁四局中学小学部停止招生一年级的新生;南园学校停止招收七年级新生,铁四局中学和南园新村学校合并为合肥市南园学校,原来的南园新村学校校址为合肥市南园学校区,原来的铁四局中学校址为合肥市南园学校南校区,两校合并后,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

滨湖新区新建两所学校,其中合肥市康园小学招收一至六年级学生(满30人开班);合肥实验学校滨湖校区招收七年级学生。包河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定点学校25所,其中中学6所,小学19所,实际招生规模比去年增加了40个教学班,预计各年级合计招收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000~4000人。

同时建设最美乡村学校,2012年,包河区将区内仅有的新街、保兴、鲍岗3所偏远小学分别整体划入屯溪路小学、师范附小和青年路小区三所市区名校,2013年,将投入资金1500万,全面加强这3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让远郊孩子受到一流教育。

瑶海区

名校再添分校

瑶海区今年计划一年级招生141个班,6900名学生,七年级计划招生 116个班,5590名学生。

瑶海区继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在大兴地区整合两个学校,在原24中兴办合肥市和平小学分校,在原合肥39中兴办合肥市38中南陵路分校。对进城务工子女定点学校进一步扩充,学校由原来的19所扩充到21所,占瑶海区学校数量的50%,其中定点学校中合肥市特色学校、区特色学校占一半,比如和平路小学分校、38中的分校都是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对特殊群体入学进一步关爱,对智障儿童专门在蚌埠路第四小学设立了特教班,目前已经有2个班。今年还将在蚌埠路第四小学设立少数民族班。普惠园数量进一步加大,今年增加了1所普惠幼儿园,目前瑶海区已有普惠园19所,整个全区幼儿园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新站区

拆迁居民无忧

今年秋季,新站区的合肥兴海苑小学将开始招生。新站区将解决涉及新站综合开发实验区站北社区、三十头社区拆迁居民子女的入学问题,协调拆迁居民集中居住的磨店社区、三十头社区所在的三十头小学、庆平希望学校、新店小学等学校将无条件接收拆迁居民子女入学。

高新区

定点学校扩容

今年高新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定点学校增加了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目前该区定点学校已增至4所,分别为合肥市兴园学校、合肥市永和学校、合肥市第二十中学、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原有的定点学校今年所有学部也将全部对外开放。定点学校的分布也更加合理,各个区域都有定点学校,基本满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经开区

新增翡翠学校

今年经开区共计招生小学生2532人,初中生2190人。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并新增1所小学翡翠学校,从秋季起招收小学一年级3个班,并实行小班化教学。此外,经开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定点学校范围也扩大,现有公办学校16所其中有15所学校作为定点学校面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招生。

由于经开区企业众多,为了给企业引进优秀的人才,针对其暂住证不足一年或其他入学条件不完善的适龄子女,专门出台政策。这部分人群子女可以由企业或企业工会出具证明,携带相关材料,经区招商局或工会共同审核后,由经开区招办统筹安排到定点学校就读。

第二篇:合肥市中小学学区规划

【庐阳区】

该区五里拐小学今年起不再招生,并入育新小学。在区属小学就读的小学毕业生,由各小学携带已核过的毕业生登记表、学籍卡,于6月21日~25日到区招生办办理集体报名手续。补报名时间:6月29日~30日。在外区、外地读书且符合条件的小学毕业生,愿意回区内升学的,须持毕业学校证明、小学学籍档案(学籍表)、房产证(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等四证和1张一寸免冠照片,于6月26日~27日到区招生办办理报名手续。补报名时间为7月3日~4日。

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报名需提供四证,自7月1日至8月20日,7月的5日、16日、20日、26日、30日和8月的5日、10日、16日、20日,由区招生办集中受理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就读申请。定点学校小学包括:钢铁新村小学、新庄小学、四河小学、五一小学、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育新小学(新址)、跃进小学、大杨中心小学、岗西小学、十张小学、宿州路小学(5~6年级);中学:合肥市第十九中学、合肥市第二十六中学、合肥市第三十六中学。报名地点:亳州路小学内(亳州路43号)。对符合条件在本区定点小学、中学就读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免收借读费,并享受本行政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同等义务教育政策。

【小学学区范围】

红星路小学长江中路以南,徽州大道以东,环城南路以北,环城东路以西。

南门小学长江中路以南,人民巷以东,红星路以北,徽州大道以西;红星路以南,金寨路以东,环城南路以北,徽州大道以西。

永红路小学长江中路以南,环城西路以东,环城南路以北,金寨路以西;长江中路以南,金寨路以东,红星路以北,人民巷以西。

逍遥津小学环城北路以南,宿州路以东,长江中路以北,环城东路以西;寿春路以南,阜阳路和花园街以东,长江中路以北,宿州路以西。

淮河路第三小学环城北路以南,环城西路以东,霍邱路以北,蒙城路以西;阜南路以南,蒙城路以东,安庆路以北,六安路以西。

六安路小学环城北路以南,蒙城路以东,阜南路以北,宿州路以西;阜南路以南,六安路以东,寿春路以北,宿州路以西;寿春路以南,六安路以东,长江中路以北,阜阳路和花园街以西;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宿舍区。(注:其中工大北区是学校的协议单位。)

安庆路第三小学安庆路以南,环城西路以东,长江中路以北,六安路以西;霍邱路以南,环城西路以东,安庆路以北,蒙城路以西。

虹桥小学五河路以南,蒙城路以东,沿河路以北,阜阳路以西;濉溪路以南,阜阳路以东,沿河路以北,板桥河以西。

十九中大杨镇区域,包括:安然绿洲花园、水木春城小区、碧水源小区、紫桐新村、利港·四季华庭、金江花园、柳林苑小区等。

二十一中三十岗乡区域。

二十六中亳州路以西,濉溪路以南,西南与蜀山区接壤的区域;濉溪路以北,颍上路以西,砀山路以南,西接大杨镇区域,包括农科院(不包括五一小学学区和大杨镇区域)。

三十六中蒙城北路以东,义井路和合瓦路以北,阜阳北路以西,砀山路以南的区域;阜阳北路以东,濉溪路以北,砀山路以南,东与新站区接壤的区域;砀山路以北,大杨镇区域以东的区域,包括井湾小学学区、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学区和五一小学学区。

四十二中含山路以东,长江中路以北,环城东路以西,寿春路以南;宿州路以东,长江中路以北,含山路以西,淮河路以南;金寨路以东,环城南路以北,环城东路以西,长江中路以南。

四十四中蒙城路以东,寿春路以北,逍遥津公园以西,环城北路以南;花园街和阜阳路以东,长江中路以北,宿州路以西,寿春路以南;宿州路以东,淮河路以北,含山路、含山北路以西,寿春路以南;环城西路以东,阜南路以北,蒙城路以西,环城北路以南。

四十五中蒙城路、金寨路以东,长江中路以北,花园街、阜阳路以西,寿春路以南;环城西路以东,环城南路以北,蒙城路、金寨路以西,阜南路以南。

四十七中蒙城北路以东,濉溪路以北,合瓦路以西,义井路以南;亳州路以东,沿河路以北,板桥河以西,濉溪路以南。

庐阳中学颍上路以东,濉溪路以北,蒙城北路以西,砀山路以南(含新华文景苑、南国花园、元一滨水城)。

铝厂中学上店小学学区和庐阳工业区。

电厂学校电厂区域范围。

《2010合肥中小学入学指南 学区分布全攻略-365地产家居网》http://news.house365.com/gbk/hfestate/system/2010/06/03/010119345.shtml

第三篇:合肥2014版中小学学区出炉 市区新增12所中小学

合肥2014版中小学学区出炉 市区新增12所中小学合肥市四十五中桐城路校区正式启用,学区规划做出调整;安农大附校小学部和初中部今年停止招生;经开区招生计划大幅增加,缓解区内入学难。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合肥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区规划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合肥市区中小学新增12所,其中小学9所,初中3所。新增定点学校5所,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数量达到了206所。庐阳区45中八九年级进新区今年庐阳区公办学校新增了450个学位,所增学位均为合肥市四十五中和六安路小学以及南小三所学校的分校。同时备受关注的合肥市四十五中桐城路校区正式启用,八九年级学生在新校区上课,七年级则继续在六安路校区上课。据了解,此次新增加的450个学位中,中学250个,其中四十五中工业区分校增加50个,四十五中橡树湾校区100个;小学200个,其中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50个,南小恒盛校区100个。同时拓展了四十五中办学空间,学区做了调整。今年9月1日,四十五中桐城路校区将正式启动,八九年级学生在新校区上课,七年级在六安路校区上课。同时四十五中的学区调整,把长江路以南、金寨路以东、环城南路以北、桐城路以西划定为学区。蜀山区安农大附校停止招生今年蜀山区招生学校有小学36所、中学20所。增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定点学校,去年共有26所,今年增加到28所,包括小学18所、初中10所。今年该区新建的习友路小学、南岗小学投入使用开始招生,另外小庙镇的5所学校去年下半年划归蜀山区,所以,今年该区学校总体增加7所,部分区域的学区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安农大附校小学部和初中部今年停止招生,现在校学生在原校就读直至毕业为止,其学区划到乐农小学(南区)和琥珀中学(西区)。包河区小学招生破万创新高包河区今年的初中和小学招生计划创新高。其中小学超过1万人初中达到8500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定点学校有24所,新增学位200多个。对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保障“同城待遇”以及“零障碍入学”,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报名即可。瑶海区部分学校合并后搬迁瑶海区新建和平小学花冲分校、马岗实验二小。马岗实验二小今年秋季招生,交与马岗实验小学办学。马岗实验小学新学区为:马岗实验小学原学区、长江路以北马岗社区。五十五中琥珀名城小学部分学区划归行知学校。常胜小学与铜陵新村小学合并,两校整体迁入新建学校和平小学花冲分校。

第四篇:省城学区规划方案公布

昨日下午,合肥市教育局统一发布2011年合肥市区各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公布各区小学、初中招生学区图,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全面展开,省城学区规划方案公布。今年,合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计划招生125054人,拟招收2860个班,其中小学招生57976人,招收1486个班;初中招生67048人,招收1374个班。招生总量与去年持平。民工随迁子女定点学校增至134所2010年,合肥市教育局下发了《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保障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通知》(合教111号),进一步要求为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做到五个“百分之百”,享受“同城待遇”。今年,合肥市进一步扩大定点学校数量,共确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定点学校134所,比2010年增加19所,增幅为17%,其中城区110所,三县24所。同时,合肥市教育局还将统一印制《合肥市2011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指南》,下发到各个县区,便于广大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时了解子女在肥入学政策、报名条件和报名程序,帮助其子女顺利入学。与去年相比,今年合肥市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并未出现太大变化,只是将实行了多年的“两个统一”原则调整为“两个一致”。此外,合肥市将继续执行“三严”政策--“公办中小学严禁跨行政区招生,严格控制跨学区择校,公、民办中小学严格控制班额”,市区及县城镇择校生比例将控制在5%以下,各地也将根据本区域实际,合理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小学、初中班额不得超过50人。招生原则严格执行“两个一致”今年,合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实行“两个一致”原则,即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一致、并单独立户;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地址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地址及实际居住地址相一致。符合“两个一致”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到所在学区学校入学;不符合“两个一致”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须凭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住房证明等相关材料在实际居住地址就近入学。“划片、就近、免试”的原则。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和生源情况,本着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合理划定学区安排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测试选拔学生。“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本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相关信息,加大义务教育招生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中小学入学小学报名要带五种材料凡户籍在合肥市,年满6周岁(2005年8月31日及此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凭相关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到学区内所属学校办理入学报名手续。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由各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集体报名,规划方案《省城学区规划方案公布》。户籍地址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地址及实际居住地址在本行政区,未在本行政区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回本行政区升学,在规定时间内到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单独报名,各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将按照“两个一致”和“划片、就近、免试”的原则,统一审核,统筹安排。小学适龄儿童入学报名须出具以下材料:

1、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身份证

2、户口簿

3、房产证

4、儿童出生医学证明

5、儿童预防接种证(须经疫苗接种地点查验盖章)。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由各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集体报名。在外地借读回本区升学的小学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到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单独报名,各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将按照“两个一致”和“划片、就近、免试”的原则,统一审核,统筹安排。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报名须出具以下材料:

1、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身份证

2、户口簿

3、房产证

4、小学完成证书(或学籍证明)。民办校招生招生简章先审核后公布民办学校的报名时间为6月11日至6月12日,6月18日前完成录取工作。民办学校的自主招生办法、招生计划、招生广告及招生简章须经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才能向社会公布实施。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学校应在教育主管部门及公证部门的监督下,采取电脑派位的方式录取新生。民办学校向学生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标准及收费方式等按价格主管部门有关文件执行。特长生招生初中学校招收三类特长生今年合肥市初中学校继续招收体育、科技创新、计算机类特长生。原则上,每个县区只能安排1~3所初中学校招收科技创新、计算机特长生。特长生招收人数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初中录取学校招生总计划的5%。合肥各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本县区初中学校招收特长生办法,建立健全特长生资格确认制度。招收特长生的学校、项目名称、招生计划、录取办法和程序等报合肥市教育局备案后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录取的特长生名单必须在原毕业小学和初中录取学校公示。严禁学校以招收特长生为名招收择校生,严禁学校以选拔性文化考试(测试)等方式录取特长生。招收特长生的学校、项目名称、招生计划、录取办法和程序等报合肥市教育局备案后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录取的特长生名单必须在原毕业小学和初中录取学校公示。严禁学校以招收特长生为名招收择校生,严禁学校以选拔性文化考试(测试)等方式录取特长生。民工随迁子女符合条件的享受“同城待遇”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享受“同城待遇”、实现“零障碍入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携带在合肥市经商证明或务工证明(均要求1年及以上)、暂住证(暂住1年及以上)、户口簿和身份证(升入初中的学生,报名时还应出示小学完成证书),统一到暂住证所在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办理报名登记手续。符合条件的由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定点学校就读。适龄残疾儿童不得拒绝接收适龄残疾儿童合肥市的公办学校将按照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确定的学区范围和招生计划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不得拒绝接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三县聋哑儿童少年原则上在本县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弱智儿童少年在学区内就近随班就读。市区盲和聋哑儿童少年在合肥特殊教育中心就读,弱智儿童少年在学区内随班就读或在本区的“弱智儿童辅读班”就读。留守儿童少年确保适龄留守儿童按时入学各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措施,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确保所辖适龄留守儿童少年按时入学。三县寄宿制学校应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少年的住宿需求。各县区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城乡少数民族及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按时接受义务教育。(胡霈霖)5种情况享特殊照顾以下情况享受同等入学政策适龄儿童少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凭相关证明材料,与本行政区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同等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一、适龄儿童少年父母中一方户口不在合肥市市区,适龄儿童少年户口随另一方在本行政区内并实际居住;

二、适龄儿童少年父母离异,其子女户籍随法定监护人在本行政区内并实际居住;

三、适龄儿童少年父母均为现役军人(含武警)或公派出国人员,其子女户籍随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本行政区内并实际居住;

四、在合肥市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子女,在本行政区内实际居住;

五、烈士子女。2011年合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咨询举报电话合肥市教育局3505161 3505156瑶海区教育局4474194 4487427庐阳区教育局5699982 5699995蜀山区教育局5597677 5597673包河区教育局3357137 3357136新站区社会事业局4227855 4227855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3679211 3679104高新开发区社会事业局5318011 5318011肥东县教育局7711156 7730119肥西县教育局8850403 8841757长丰县教育局6671595 6671693

第五篇:合肥规划规范

合肥市人民政府令(〔2007〕131号)

《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07年12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月20日起施行。

市长吴存荣 二○○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建设用地

第三章 建筑容量

第四章 建筑间距

第五章 建筑退让

第六章 建筑高度

第七章 绿地

第八章 建筑停车及地下空间

第九章 建筑景观

第十章 附则

表一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 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 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位设置标准

附录一 名词解释

附录二 计算规则

附录三 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均应符合本规定,临时建设、个人自建房除外。

第二章 建设用地

第三条 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R-居住用地;

(二)C-公共设施用地;

(三)M-工业用地;

(四)W-仓储用地;

(五)T-对外交通用地;

(六)S-道路广场用地;

(七)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八)G-绿地(公共绿地、公园绿地);

(九)D-特殊用地。

第四条 居住用地(R),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居民居住生活聚居地用地(商品住宅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R01)、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和公共绿地(R04)。

(一)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高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的用地;

(三)三类居住用地(R3),指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其它用地有交叉的用地。

第五条 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级及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小区级、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容纳除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以外的各种贸易公司、商社及其咨询机构、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及其它各类公司的办公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旅馆、招待所、度假村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独立地段的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工业品市场、和综合市场用地;

(三)文化娱乐用地(C3),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四)体育用地(C4),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五)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各类中小学用地(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寄宿制高级中学等学校用地)、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

第六条 工业用地(M),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办公用房、少量非经营性宿舍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不包括职工住宅用地,该用地应归入R。

(一)一类工业用地(M1),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二)二类工业用地(M2),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三)三类工业用地(M3),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第七条 仓储用地(W),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一)普通仓库用地(W1),指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

(二)危险品仓库用地(W2),指储存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仓库用地。

第八条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及其附属的建筑(含构筑物,下同)和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一)供应设施用地(U1),供水、供电、供燃气、供热和加油(气)等设施用地,不包括电厂、煤气厂用地(纳入工业用地);

(二)交通设施用地(U2),指公共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冲洗站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三)邮电设施用地(U3),指邮政、电信等设施用地;

(四)环境卫生设施用地(U4),指雨水污水中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及粪便垃圾集运、堆放、处理等设施用地;

(五)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U5),指房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市政工程、绿化、地下构筑物等施工及养护维修设施等用地;

(六)殡葬设施用地(U6),指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存放处和墓地等设施用地;

(七)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9),如:消防、防汛等设施用地。

第九条 绿地(G),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一)公共绿地(G1),指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或装饰作用的绿化用地,包括各类公园和街头绿地。游乐功能为主的归入C3;

(二)生产防护绿地(G2),指用于园林生产、隔离、卫生和安全防护等的绿化用地。

第十条 对外交通用地(T),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第十一条 道路广场用地(S),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

第十二条 特殊用地(D),军事、保密等特殊性质的用地。

第十三条 城市建设用地适建性规定:

(一)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规定;

(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地区的建设用地,应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和本规定之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以下简称《表一》)进行适建性划分和使用;

(三)需改变已经批准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性质和适建范围,应编制调整规划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获准后方可执行;

(四)成片开发建设的居住区用地,应按规范要求首先做好四类用地平衡;

(五)不宜在底层为大型商业、农贸市场的建筑上建设居住建筑。严格限制底部小型商业上部住宅、办公建筑。

第十四条 合肥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按批准的总体规划执行。

第十五条 毗邻城市道路、河道两侧进行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代征、代拆上述道路、河道中心线一侧内的用地和建筑(其中应包括与道路、河道配套的绿化带)。

第三章 建筑容量

第十六条 新区建设、旧区改建应成片开发,不宜零星建设。

第十七条 成片开发建设(新区)的居住用地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国家相关规范执行。建筑密度、容积率按净指标与用地平衡指标换算。

第十八条 其他各类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之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执行。

第十九条 单个建筑基地的具体建筑容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现状周边情况、区位、交通、环境和土地价值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但不应超过控制指标的30%。

第二十条 《表二》适用于类型单一的建筑基地。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楼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第二十一条 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应独立建设:

(一)低层居住建筑1000平方米;

(二)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2000平方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高层公共建筑3000平方米。

第二十三条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条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定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邻接土地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三)农村地区的村镇建设,因特殊情况,确实难以达到前款规定面积的。

第二十四条 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除特定必须的公共配套设施外,不宜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

第二十五条 建筑基地在核定指标之外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章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按下表的规定奖励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应不超过核定建筑面积(建筑基地面积×核定建筑容积率)的百分之二十。┌──────────────┬─────────────────────────┐ │

核定建筑容积率

│每提供1平方米有效面积的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 │

FAR

积(平方米)

├──────────────┼─────────────────────────┤

小于2

2.0

├──────────────┼─────────────────────────┤

大于等于2

3.0

└──────────────┴─────────────────────────┘

核定建筑容积率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表二》和本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二十六条 因公共交通需要,建筑之间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空中人行廊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廊道净宽度不宜大于6米、廊道下净空高度应不小于5.5米,城市支路上穿越跨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廊道下,净空高度应不小于4.6米;

(二)廊道内应不设置商业设施。

凡符合前款规定的廊道,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量控制指标范围。

第二十七条 建设项目为旧区改建(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经济适用房等,在满足建筑退让及间距规定的前提下,其建筑容量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用地环境条件合理确定。

第四章 建筑间距

第二十八条 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规划方案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间距、日照等标准。

第二十九条 住宅建筑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并综合考虑通风、采光、抗震、消防等因素确定。多、低层建筑通过正向获得日照,遮挡建筑为多、低层建筑的,应采用间距系数法计算建筑间距且按最不利点确定,不适用日照分析法。

第三十条 受遮挡建筑为违法建设、临时建设,其日照(间距)不予考虑;规划确定待改造区域内的建筑物,其日照(间距)可不予考虑。

第三十一条 住宅建筑应确定一面作为主朝向,其他朝向为次要朝向,次要朝向可不考虑其日照要求。在不影响相邻单位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可增加另一主朝向。主朝向的采光窗所在的墙面为日照计算墙面。

有日照需求的建筑不宜东西向布置。

第三十二条 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且受遮挡建筑为住宅时,应对受遮挡的住宅进行日照分析,并应结合本章相关规定确定建筑间距。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见附录三。

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应当对提供的日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相关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两幢建筑夹角小于或等于30度布置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建筑间距控制;大于60度布置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两幢建筑夹角大于30度小于或等于60度布置时,其最窄处建筑间距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

第三十四条 多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平行布置时:

1、南北向或南偏东(西)15度(含15度)范围内的平行布置住宅,且南侧建筑高度在18米以下的(含18米),其建筑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3倍(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为1.2倍);南侧建筑高度超过18米,其建筑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6倍(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为1.23倍)。

2、南北向的南偏东(西)15度至45度(含45度)范围的平行布置住宅,其建筑间距可按第一款规定进行方位间距折减,折减系数为0.9。

3、东西向(含东偏南、偏北45度范围内)平行布置且东西向采取日照的住宅间距应不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1.2倍,且应不小于13米。

(二)垂直布置时(相对的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4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间距控制):

1、南北向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8倍,且应不小于13米;

2、东西向间距应不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0.6倍,且应不小于13米。

(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最小处间距应不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0.9倍,且应不小于13米。

第三十五条 高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平行布置时:

1、朝向为南北向或南偏东(西)45度(含45度)范围内的高层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应不小于30米(旧区改建为24米),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建筑正向重叠长度为30米(含30米)以内的,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3倍;

建筑正向重叠长度为30-40米(含40米)的,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4倍;

建筑正向重叠长度大于40米的,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5倍;

2、东西向或南偏东(西)45度至90度范围内的高层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应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倍,且应不小于24米。

(二)垂直布置时(相对的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间距控制):

1、两幢建筑南北方向垂直布置时(T型或倒T型),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3倍,且应不小于24米;

2、两幢建筑东西方向垂直布置时(H型或半H型),间距应不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0.25倍,且应不小于18米。

(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可按正向投影平均距离计算间距,最小处间距不宜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0.3倍,且应不小于24米。

第三十六条 低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平行布置时:

1、南北向或南偏东(西)45度(含45度)范围内平行布置时,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35倍,且应不小于8米;

2、东西向或南偏东(西)45度至90度范围内平行布置时,间距应不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1.2倍,且应不小于6米。

(二)垂直布置时(相对的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4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间距控制):南北向间距应不小于8米且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1;东西向间距应不小于6米。

(三)即非平行又非垂直布置时,间距应不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1.2倍,且应不小于8米。

第三十七条 低层住宅与多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遮挡建筑为低层建筑的按低层住宅间距执行;

(二)遮挡建筑为多层建筑的按多层住宅间距执行;

(三)低层住宅与其东、西侧多层住宅垂直布置时,间距应不小于6米,相对墙面均开窗间距应不小于8米。

第三十八条 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的按高层住宅间距执行;

(二)遮挡建筑为多层建筑的按多层住宅间距执行;

(三)高层住宅与南侧多、低层建筑的间距应不小于13米;

(四)两幢建筑互为遮挡建筑时,分别计算间距,取较大值。

第三十九条 住宅建筑山墙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多层住宅之间不宜小于6米;

(二)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满足消防间距要求,不宜小于13米,不得小于9米;

(三)高层与高层之间应不小于13米。

第四十条 非住宅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高层非住宅建筑:南北向平行布置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3倍,且应不小于18米;东西向平行布置间距应不小于较高建筑的0.25倍,且应不小于13米;

(二)高层非住宅建筑与多层非住宅建筑平行布置间距应不小于13米;

(三)多层非住宅建筑南北向平行布置时,其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6倍,且应不小于10米;多层非住宅建筑东西向平行布置时,其间距应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6倍,且应不小于10米;

(四)低层非住宅建筑与高、多、低层非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按消防规定控制,但最小值不宜小于6米;

(五)其它形式布置的非住宅建筑间距,非住宅建筑的山墙间距按消防间距规定控制。

第四十一条 非住宅建筑与住宅之间的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非住宅建筑位于南北向(偏南北)布置住宅南侧,或位于东西向(偏东西)布置住宅东西侧的,其间距按住宅间距执行;

(二)非住宅建筑位于南北向(偏南北)布置的住宅东、西侧的:

1、建设多层建筑时,应满足消防间距,且应不小于6米;

2、建设高层建筑时,除应满足住宅规定日照要求外,且应不小于13米。

(三)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北侧的,按非住宅建筑间距执行。

第四十二条 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中、小学校教学楼、老年公寓,与相邻建筑间距应保证被遮挡的上述建筑冬至日有效日照不少于2小时(南北向平行布置的多层建筑不宜小于南侧多层建筑高度的1.5倍)。

第四十三条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垂直贴建的,必须满足居住建筑规定日照要求,其建筑按整体建筑综合考虑,且与居住建筑贴建的墙面离住宅窗户8米范围内不应开窗。

第四十四条 受遮挡含居住的综合楼之间的建筑间距,按住宅的建筑间距执行,受遮挡部分在计算与遮挡建筑间距时,可扣除非住宅部分层高度,但扣除后的间距不得小于13米。

第四十五条 上述建筑间距系数适用于无地形高差布置的建筑,对有地形高差的建筑间距,应将其地形高差计入建筑高度。

第四十六条 高、多、低层、退台等组合建筑间距分别按各类别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已注明不能满足规定日照要求的房屋,不宜作为商品住宅出售(分配)。确需出售(分配)的,建设单位在销售(分配)时应向购房户(分配的住户)书面说明。

第五章 建筑退让

第四十八条 沿建设用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河道、铁路两侧及电力线保护范围等边侧的民用建筑,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日照间距、文物保护、风景旅游、市政管线、消防环保、抗震、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有关规定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

第四十九条 相邻东西边界处,不宜布置东西向建筑。

由高、多、低层等组合建筑及退台建筑的退让,分别按各类别有关规定执行,但退让城市道路红线时按最高类别执行。

第五十条 多(低)层建筑退让用地南北边界的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满足相邻用地现状建筑和已批准的规划建筑规定日照间距。

(二)南北向布置的多(低)层建筑退让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退让北界距离应不小于该建筑与边界北侧多(低)层建筑规定间距的三分之二,且应不小于8(3)米;

退让南界距离应不小于该建筑与边界南侧建筑规定间距的三分之一,且应不小于4(2)米。

(三)南北向的南偏东(西)15度至45度(含45度)范围内布置的住宅退让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退让北界距离按退让建筑物中心线取平均退让值满足规定间距的三分之二,且平均退让值应不小于8(3);

退让南界距离按退让建筑物中心线取平均退让值满足规定间距的三分之一,且平均退让值应不小于4(2)。

(四)东西向布置的多(低)层建筑退让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退让北界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0.5倍;且应不小于6(3)米,居住建筑应不小于8(3)米;

退让南界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0.25倍;且应不小于3(1.5)米,居住建筑应不小于4(2)米。

第五十一条 多(低)层建筑退让用地东、西边界的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南北向布置的多(低)层建筑退让距离应不小于该建筑与其东、西侧建筑规定间距的二分之一,且应不小于5(3)米;

(二)东西向布置的多(低)层非居住建筑,距其东、西边界距离应不小于自身建筑高度的0.6倍,且应不小于12(6)米;相邻单位为现状永久性非居住、教育、卫生建筑时,最小值可为6(3)米;

(三)东西向布置的多(低)层居住建筑,应不小于自身建筑高度的0.8倍,且应不小于12(8)米。

第五十二条 高层建筑及锅炉房、变电所、加油站、厂房等特殊功能的建筑(构筑)物在退让其用地边界时,除应退让规定间距外,还必须承担由其产生的规定间距。

加油站周边无现状建筑物时,退让用地边界可按三级站油灌区不小于6米,二级站油灌区不小于9米执行。

第五十三条 南北向布置的高层建筑退让边界的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边界外侧有现状(规划)建筑的退让,按现状(规划)相关间距执行,且满足第五十二条规定,且平均值如下:

退让北界应不小于20米;

退让南界应不小于10米,旧区改建应不小于8米;

退让东、西界应不小于8米,旧区改建应不小于6.5米。

(二)边界外侧尚无现状(规划)建筑的退让,除满足前款要求外,还应根据日照分析结果确定。

(三)日照分析的北影响线按下列规定控制:

1、北界外侧现状和规划用地性质均为居住、教育、卫生的,根据现状和规划居住、教育、卫生建筑位置确定;

2、北界外侧尚无现状建筑且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教育、卫生的,应按平均距边界10米执行;

3、北界外侧规划用地性质为非居住、教育、卫生的,宜按平均距边界20米执行,对采光通风无要求的可不限;

4、与北界外侧用地同步规划的可按规划方案执行。

第五十四条 东西向布置的高层(非)居住建筑退东西边界平均距离应不小于自身建筑高度的0.15倍,且应不小于15(10)米;边界外侧为非居住、教育、卫生建筑用地的,可不小于10(7)米,但均应满足第三十五条和消防间距规定要求。

第五十五条 建筑退让边界特殊情况下的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建筑与用地边界退让距离不规则时,高(多)层建筑退让边界平均距离应达到规定值要求,但最窄处的最小值不得小于5(3)米;

(二)用地边界既非东西又非南北的,用地边界走向小于45度的,参照南北向退让标准执行,大于等于45度的,参照东西向退让标准执行,但正向退让距离应不小于南北与东西向退让距离要求;

(三)在不影响边界外侧用地单位使用功能和退让距离满足最小值前提下,建筑退让距离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五十六条 地下建筑离用地边界距离不宜小于地下建筑埋置深度(自室外地平面至地下建筑底板的距离)的0.7倍。按上述距离要求退让相邻用地边界确有困难的,其距离可适当缩小,但应不小于3米,且围护桩和自用管线不得超过基地界限。

沿城市道路两侧,地下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应不小于8米。沿路地下建筑退让小于主体建筑退让的,其顶面标高应设在地面正负零以下。

第五十七条 建筑退让道路的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应不小于下表所列值: ┌────────────────────┬─────┬─────┬───────┐

道 路│

支路

│ 次干道 │

主干道

宽度后退距离(米)│

│ 及以上道路 │

建筑高度│

├────────────────────┼─────┼─────┼───────┤

│h≦24米

│ │

├────────────────────┼─────┼─────┼───────┤

│24﹤h≦60米

│ │ │

├────────────────────┼─────┼─────┼───────┤

│60﹤h≦100米

│ │ │

├────────────────────┼─────┼─────┼───────┤

│h﹥100米

│ │ │

└────────────────────┴─────┴─────┴───────┘

注:h--建筑高度。

(二)后退计算点为计算建筑面积的建筑最外墙面线。

(三)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业设施(单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及以上、总营业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及以上的)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其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应不小于30米;红线外有绿线控制的,且后退绿线距离应不小于20米。

(四)主次干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后退道路切角线的距离应按主要道路要求,并宜增加5米执行。

(五)高、多、低层组合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必须按主体(最高类别)建筑退让标准执行。

(六)旧区改建,在满足消防和交通要求前提下,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其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可适当减小,但应不小于下一级的退线要求。

(七)建筑与城市道路非平行布置的,退让距离可采用平均值,但最小处应不小于下一级退线要求。

(八)商业步行街、小街巷两侧的建筑,退让距离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但不得逾越道路红线。

(九)严禁建筑的雨蓬、基础、台阶、围墙及其附属设施逾越道路红线。

第五十八条 建筑后退铁路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高速铁路两侧建筑与最外侧轨道中心线距离应不小于50米;

(二)铁路干线两侧建筑与最外侧轨道中心线距离应不小于20米;

(三)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建筑与最外侧轨道中心线距离应不小于15米;

(四)铁路两侧围墙与最外侧轨道中心线距离应不小于10米,围墙高度应不大于3米。

第五十九条 建筑后退电力线的距离应满足电力设施保护有关规定,并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一)在电力线保护区(高压走廊)范围内不应新建建筑;

(二)建筑距各级电压架空线路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宜小于以下规定:

1-10KV

5米;

35-110KV

10米;

150-220KV 15米;

330-500KV

20米。

第六十条 建筑后退蓝线、绿线的距离,除退红线距离应大于第五十七条规定要求,且满足有关规划另有规定外,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建筑高度在24M(含)以下的,后退距离应不小于5米;

(二)建筑高度在24M-100M(含)的,后退距离应不小于10米;

(三)建筑高度在100M以上的,宜适当加大后退距离,具体标准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酌情确定。

第六十一条 在村镇、城镇范围以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离带,除规划另有规定外,隔离带宽度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高速路、国道两侧各不宜小于50米;

(二)一级公路两侧各不宜小于20米;

(三)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两侧各不宜小于10米;

(四)公路红线和隔离带内,不应新建、改建、扩建建筑,但可耕种或绿化。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开挖沟渠、埋设管道、架设杆线、开辟服务性车道等;

(五)沿穿越村镇、城镇的公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可按村镇、城镇规划进行管理,但建筑后退公路隔离带的距离应不小于5米。

第六章 建筑高度

第六十二条 建筑的高度必须符合建筑间距退让、日照、消防、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应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六十三条 机场、气象台等设施周围、微波通道范围内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等规定。

第六十四条 在文物、建筑保护单位、风景区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暂无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应先编制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方案,做视线分析,确定控制高度和保护措施。

第六十五条 鼓励沿城市快速路及主、次干路两侧建设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应保证建筑型体比例协调,保持良好的城市天际线。沿城市快速路及主、次干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除满足有关规定外,其控制高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沿路一般建筑的控制高度(H)不宜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W)加上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S)之和的1.5倍,即:H≤1.5(W+S)。

(二)沿路高层组合建筑的高度,宜按下式控制:A≤L(W+S)。

式中:A-沿路高层组合建筑以1:1(即45度)的高度角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L-建设用地沿道路规划红线的长度,W-道路红线宽度,S-沿路建筑的后退距离。

第六十六条 建筑临接两条以上道路、直接临接广场、河道的,其高度可适当提高。

第七章 绿地

第六十七条 各类建筑基地内绿地面积占基地面积的比例(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居住区绿地率应不小于40%;

(二)工业、商业、金融、仓储、交通枢纽、市政公用设施等单位,绿地率不宜小于20%;对有大气、噪音污染的厂矿企业单位,绿地率应不小于30%;

(三)机关团体、文化娱乐、教育体育、卫生、科研院所、部队等单位,绿地率不宜小于35%;

(四)属于旧区改建,绿地率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5个百分点。属于风景区周边控制范围内的,绿地率应提高5个百分点。

第六十八条 产生有害性气体及污染物的工厂及垃圾处理厂,应按相应的专业规范要求设置卫生防护林带。

古树名木周边宜留出应不小于20米的保护绿地。

滨临水体的绿带应结合地形与岸线设计,形成有滨水特色的景观绿带,并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有机地组织水体、绿带景观。

第六十九条 新建居住区的公共绿地,采用分级设置的原则。

(一)组团级公共绿地面积应不小于总用地面积的4%,且应不小于0.5平方米/人;小区级(含组团级)公共绿地面积应不小于总用地面积的7%,且应不小于1平方米/人;居住区级(含组团级和小区级)公共绿地面积应不小于总用地面积的10%,且应不小于1.5平方米/人;

(二)每块集中绿地面积应不小于400平方米,宽度不得低于8米,且必须满足应不小于三分之一面积在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之外。其中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总绿地面积的70%;

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应不低于相应指标的70%;

(三)鼓励居住区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

(四)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公共绿地或绿化隔离带,不在建筑基地范围内的,不应作为小区集中绿地计算。

第七十条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公共绿地应严格控制,不应挪作他用。确因特殊需要,需要改变其用地性质的应严格按有关规定报批。

城市绿线范围内,不应建设与绿地规划无关的项目。配套附属建筑应以低层为主,管线工程必须埋地建设。

第七十一条 鼓励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垂直与平面相结合的绿化。

(一)屋面(含架空层、半地下库房)绿化面积(每块面积应不小于100平方米)可折算成地面绿地面积计入绿地率。其折算公式:F=M×N。公式中:F-地面绿地面积,M-屋面地栽绿化面积,N-有效系数(见下表)

┌────────────────────┬───────────────────┐

屋面标高与基地地面的高差h

有效系数(N)

(单位:米)

├────────────────────┼───────────────────┤

h≤1.5

1.0

├────────────────────┼───────────────────┤

h>1.5

0.30

└────────────────────┴───────────────────┘

环城公园范围内可适当放宽要求。

(二)确能保证公众可达性的屋顶绿化,可酌情提高核算指标,h≤1.5且具有可达性的屋顶绿化可计入公共绿地面积。

(三)地面停车位应增加树阵式绿化,必须设置雨水渗透设施。

(四)绿地内不透水硬地不得超过10%,透水绿地式停车并有树阵式绿化的可计入绿地率。

第八章 建筑停车及地下空间

第七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及居住区,必须配置相应的停车位。

不同性质类别建筑(群)的(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按本规定之《表三》执行(本表停车位指标不包括单位拥有的专业车队所需机动车停车位)。

廉租房不配置停车位指标,在廉租房小区主入口处宜安排适当的访客临时停车位。

综合建筑的停车位指标按本规定之《表三》所列不同性质类别的建筑分项累计计算。统一规划建设的建筑群,各建筑配建停车设施的设置标准必须与其规模、性质相对应。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配建停车设施总指标的前提下,可统一安排,合理布置。建筑按配建指标计算出的车位数,尾数不足1个的以1个计算。

第七十三条 停车位面积应按以下确定:

小型汽车露天停车场

25~30平方米/车位;

小型汽车室内停车库

30~35平方米/车位;

小型汽车路边停车带

16~20平方米/车位;

多层机械式停车应按产品样本和设计图纸核算;

摩托车停车位

3~3.6平方米/车位

自行车停车位

1.5~1.8平方米/车位

机动车停车位控制指标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按下表换算:

┌───────┬──────┬──────┬──────┬──────┬───────┐

车型

│ 微型汽车 │ 小型汽车 │ 中型汽车 │ 普通汽车 │

铰接车

├───────┼──────┼──────┼──────┼──────┼───────┤

换算系数

0.7

1.0

2.0

2.5

3.5

└───────┴──────┴──────┴──────┴──────┴───────┘

第七十四条 鼓励地下停车及立体停车。

居住区应优先考虑地下停车,地面停车率不宜大于25%,地面停车不得占用小区公共绿地,鼓励采用居住区内外环停车方式。

办公停车应充分利用地面空间,地面停车率不宜小于25%,鼓励结合绿化采用树阵式停车。

第七十五条 建筑的使用性质发生变化时,必须按其使用功能,依照本规定重新配置停车位。

第七十六条 停车场与城市道路相交的出入口通道和城市道路,宜采用正交布置,如斜交则交角不宜小于75度。出入口应符合行车视距要求,宜右进右出。

第七十七条 建筑基地应向次干道、支路设置开口,不宜向主干道设置开口,禁止向快速路设置开口。

第七十八条 各类建筑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距相邻城市主、次干道交叉口红线交点,不宜小于50米,距桥、隧道的起坡线距离不宜小于50米(交口视距切角线控制要求见附录二)。

第七十九条 地下空间利用应与地面建筑、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管网、地下文物及其它地下构筑物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鼓励同一街区内公共建筑的地下空间按规划进行互通设计。

地下通道的设计应与地上、地下建筑密切配合,出入口应安排人流集散用地,其面积应不小于50平方米。

第八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下列建设项目应进行交通影响分析:

(一)铁路客货站场、公路客货站场、客货运码头、公共汽车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大型加油站、公交枢纽、大型城市交通设施等;

(二)在城市主、次干道上施工并对交通有严重影响的市政工程项目;

(三)各类需封闭道路的工程项目;

(四)各类大型市场、商场、物流中心;

(五)在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路两侧、主次干道交叉口四周、城市出入口道路等道路交通压力相对较大的区域;

(六)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含高层居住)或建筑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的居住区;

(七)其他对城市交通有严重影响的建设项目。

第九章 建筑景观

第八十一条 鼓励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公共开放空间包括广场、绿地、通道、核定指标以外停车场(库)等供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其奖励标准参照第二十五条执行。

第八十二条 市区主次干道两侧、沿河湖水系、风景区周围建筑(含新建及改造)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主干道两侧不宜建设居住建筑,确需建设的,其立面按公共建筑要求处理,不设置外凸式阳台(包括外封闭式),阳台、雨篷、凸形封窗不宜突出建筑控制线;

(二)沿路建筑空调器室外机及附属设施必须统一隐蔽设置;

(三)太阳能热水器应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四)沿路建筑附着商业招牌、广告必须统一设置;

(五)建筑色彩的主色调应符合规划要求,鼓励使用原质材料色彩。

第八十三条 建筑与城市道路红线之间不应设置锅炉房、厨房间、污水池等有碍城市景观、市容卫生的附属设施。

配、变电室、泵房宜布置在地下室或底层,确需独立设置的,要根据消防、噪音、间距等规定进行布置,其外部形象应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

围墙应采用透空式设计。

第八十四条 鼓励建筑群体组合空间环境设计。

新建低、多层住宅应采用坡顶屋面,高层建筑顶部必须对视景与夜景作重点设计。鼓励屋顶绿化。

第八十五条 限制沿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建设小型商业设施,大型商业设施除外。鼓励沿支路建设商业设施,鼓励建设商业内街。

(一)带状商业设施(总体长度与平均进深比大于3:1的)允许建设长度占其所临道路长度的比例,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根据该道路的性质分别控制为: ┌───────┬──────┬──────┬──────┬──────┬──────┐

项目│ 对外公路 │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比例│

├───────┼──────┼──────┼──────┼──────┼──────┤

10%

10%

30%

40%

70%

└───────┴──────┴──────┴──────┴──────┴──────┘

(二)沿城市次干路和支路的商业设施为内街形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酌情提高其长度占其所临道路的比例;

(三)沿街商业设施退让道路红线距离大于规定距离2倍以上的,可不纳入上述计算范围。

第八十六条 沿街建筑室外装修应满足下列规定:

(一)应满足城市色彩控制要求,不应为突出自身而使用刺激性色彩或擅自改变原有建筑色彩;

(二)沿街建筑立面装修不应增设突出建筑的立柱、台阶等;

(三)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上不应作悬挑装修;

(四)室外装修不应增加使用面积,屋顶装修应符合有关间距、景观等的规定。

第八十七条 设置城市雕塑应按照城市规划实施,雕塑选址不应影响城市交通和交通视线,方便公众观赏。交通性广场不宜设置城市雕塑。

雕塑和小品设计应考虑设置环境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尺度、色彩、质感等因素。

第八十八条 设置广告、招牌、指示牌应当遵循安全、美观的原则,并应符合建筑交通、消防、通风、采光安全等要求,空间造型应与环境相宜。

(一)道路红线内悬挑的灯箱、广告、招牌与人行道的净空应不小于3米;

(二)与人行道垂直方向立柱布置的,其净空高度应不小于2.5米,总高度不大于3.7米;不应侵入车道;立柱不应影响行人交通;

(三)沿道路布置的落地灯箱、广告、指示牌,宜沿道路侧面平行布置,并压缩占道路横断面的宽度;

(四)在道路交叉口和绿化隔离带内不应设置影响交通视线的灯箱、广告、招牌、指示牌,主、次干道两侧严禁设置影响行车安全的闪烁照明;

(五)城市纪念性建筑、教育设施、政府行政用地、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应设置商业性广告,住宅建筑上不应设置广告牌。

第十章 附则

第八十九条 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在满足相关设施服务半径的前提下,宜考虑相对集中设置。

第九十条 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除满足国家规范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除专项规划规定外,按30平方米/百户、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社区机构用房(不足1000户的小区,其社区卫生服务站可设置于内)。

(二)除专项规划规定外,超过3000人-5000人的小区应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其最小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5000人-10000人的小区,最小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10000人-20000人的小区,最小面积不低于250平方米。

(三)按照建筑面积不低于166平方米/千人;用地面积不低于280平方米/千人的标准配置幼儿园(托儿所),按千人指标核算规模小于三个班的幼儿园不单独设置,应结合周边小区统一考虑。

(四)除专项规划规定外,按200平方米/千人、最小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标准配置室内文体活动中心;按400平方米/千人标准配置室外文体活动场地;按20平方米/千人标准配置老年活动站,老年活动站应布置在社区机构用房内。

(五)按照不低于房屋总建筑面积千分之三的标准配置物业服务用房。房屋总建筑面积不足2万平方米时,按不低于60平方米配置。

(六)除专项规划规定外,超过3万-5万人的住宅区应设基层公安(派出所)用房,其最小建筑面积不低于700平方米,并应有单独院落;按500米左右服务半径标准配置治安亭,并在规划总平面图中标注。

(七)除专项规划规定外,每0.7-1.0平方公里应按10平方米/千人,最小建设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标准设置一座垃圾转运站;按不大于70米服务半径标准配置垃圾分类投放站。

(八)按照建筑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千人、最小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公厕,每一公厕的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公厕宜布置于其他建筑内。

(九)除专项规划规定外,人口规模2万人以上住宅区应预留公交首末站用地,用地规模不小于2000平方米,具体应结合项目交通影响分析予以确定。首末站位置宜设在小区主出入口附近,同时方便公交车辆进出。

第九十一条 在本规定发布施行前,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合规〔2006〕139号)提供规划设计条件或审批的规划方案,仍可按原规划设计条件或批准的规划方案实施。

第九十二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对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

第九十三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就相关问题制定实施细则。

第九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8年1月20日起施行。

附件

表一: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

│ 序 │

用地类别│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

工业用地

仓储

│市政│ 绿地 │

用地

│公用│

│ 号 │

├──┬──┬──┼──┬──┼──┬──┬──┼──┬──┤设施├─┬─┤

│第一│第二│第三│商 │教 │第一│第二│第三│普通│危险│用地│G1│G2│

│类 │类 │类 │贸 │科 │类 │类 │类 │W1 │品 │ U │ │ │

│R1 │R2 │R3 │办 │文 │M1 │M2 │M3 │

│W2 │

│ │ │

│公 │卫 │

│ │ │

建设项目│

│C1C2│C3 │

│ │ │

│~ │

│ │ │

│C6 │

│ │ │

├──┼────────┼──┼──┼──┼──┼──┼──┼──┼──┼──┼──┼──┼─┼─┤

│ 1 │低层独立式住宅 │√ │○ │○ │× │○ │× │× │× │× │× │× │ │×│

├──┼────────┼──┼──┼──┼──┼──┼──┼──┼──┼──┼──┼──┼─┼─┤

│ 2 │其他低层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3 │多层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 4 │高层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 5 │单身宿舍

│× │√ │√ │× │√ │√ │○ │× │○ │× │○ │×│×│

├──┼────────┼──┼──┼──┼──┼──┼──┼──┼──┼──┼──┼──┼─┼─┤

│ 6 │居住小区教育设施│√ │√ │√ │× │√ │○ │× │× │× │× │× │×│×│

│(中小学、幼托机│

│ │ │

│构)

│ │ │

├──┼────────┼──┼──┼──┼──┼──┼──┼──┼──┼──┼──┼──┼─┼─┤

│ 7 │居住小区商业服务│○ │√ │√ │√ │√ │√ │○ │× │○ │× │× │×│×│

│设施

│ │ │

├──┼────────┼──┼──┼──┼──┼──┼──┼──┼──┼──┼──┼──┼─┼─┤

│ 8 │居住小区文化设施│○ │√ │√ │√ │√ │○ │× │× │× │× │× │×│×│

│(青少年和老年活│

│ │ │

│动室、文化馆等)│

│ │ │

├──┼────────┼──┼──┼──┼──┼──┼──┼──┼──┼──┼──┼──┼─┼─┤

│ 9 │居住小区体育设施│√ │√ │√ │× │√ │○ │× │× │× │× │× │×│○│

├──┼────────┼──┼──┼──┼──┼──┼──┼──┼──┼──┼──┼──┼─┼─┤

│ 10 │居住小区医疗卫生│√ │√ │√ │× │√ │○ │× │× │× │× │× │×│×│

│设施(卫生站、街│

│ │ │

│道医院、养老院等│

│ │ │

│)

│ │ │

├──┼────────┼──┼──┼──┼──┼──┼──┼──┼──┼──┼──┼──┼─┼─┤

│ 11 │居住小区市政公用│√ │√ │√ │√ │√ │√ │√ │○ │√ │○ │√ │×│○│

│设施(含出租汽车│

│ │ │

│站)

│ │ │

├──┼────────┼──┼──┼──┼──┼──┼──┼──┼──┼──┼──┼──┼─┼─┤

│ 12 │居住小区行政管理│√ │√ │√ │○ │√ │√ │○ │× │○ │× │○ │×│×│

│设施(派出所、居│

│ │ │

│委会等)

│ │ │

├──┼────────┼──┼──┼──┼──┼──┼──┼──┼──┼──┼──┼──┼─┼─┤

│ 13 │居住小区日用品修│× │√ │○ │○ │○ │√ │○ │× │○ │× │× │×│×│

│理、加工场

│ │ │

├──┼────────┼──┼──┼──┼──┼──┼──┼──┼──┼──┼──┼──┼─┼─┤

│ 14 │小型农贸市场

│× │√ │○ │× │× │√ │○ │× │○ │× │× │×│○│

├──┼────────┼──┼──┼──┼──┼──┼──┼──┼──┼──┼──┼──┼─┼─┤

│ 15 │小商品市场

│× │√ │○ │○ │○ │√ │○ │× │○ │× │× │×│○│

├──┼────────┼──┼──┼──┼──┼──┼──┼──┼──┼──┼──┼──┼─┼─┤

│ 16 │居住区级以上(含│× │√ │√ │√ │√ │√ │○ │× │× │× │× │×│×│

│居住区级、下同)│

│ │ │

│行政办公建筑

│ │ │

├──┼────────┼──┼──┼──┼──┼──┼──┼──┼──┼──┼──┼──┼─┼─┤

│ 17 │居住区级以上商业│× │√ │√ │√ │× │○ │○ │× │○ │× │× │×│×│

│服务设施

│ │ │

├──┼────────┼──┼──┼──┼──┼──┼──┼──┼──┼──┼──┼──┼─┼─┤

│ 18 │居住区级以上文化│× │○ │○ │○ │√ │× │× │× │× │× │× │×│×│

│设施(图书馆、博│

│ │ │

│物馆、美术馆、音│

│ │

│ │ │

│乐厅、纪念性建筑│

│ │ │

│等)

│ │ │

├──┼────────┼──┼──┼──┼──┼──┼──┼──┼──┼──┼──┼──┼─┼─┤

│ 19 │居住区级以上娱乐│× │○ │○ │√ │× │○ │× │× │○ │× │× │×│×│

│设施(影剧院、游│

│ │ │

│乐场、俱乐部、舞│

│ │ │

│厅、夜总会)

│ │ │

├──┼────────┼──┼──┼──┼──┼──┼──┼──┼──┼──┼──┼──┼─┼─┤

│ 20 │居住区级以上体育│× │○ │× │× │√ │√ │× │× │× │× │× │×│○│

│设施

│ │ │

├──┼────────┼──┼──┼──┼──┼──┼──┼──┼──┼──┼──┼──┼─┼─┤

│ 21 │居住区级以上医疗│× │○ │○ │× │√ │○ │× │× │× │× │× │×│×│

│卫生设施

│ │ │

├──┼────────┼──┼──┼──┼──┼──┼──┼──┼──┼──┼──┼──┼─┼─┤

│ 22 │特殊病院(精神病│× │× │× │× │○ │× │× │× │× │× │× │×│○│

│院、传染病院)-│

│ │ │

│-需单独选址

│ │ │

├──┼────────┼──┼──┼──┼──┼──┼──┼──┼──┼──┼──┼──┼─┼─┤

│ 23 │办公建筑、商办综│× │○ │○ │√ │○ │○ │× │× │○ │× │× │×│×│

│合楼

│ │ │

├──┼────────┼──┼──┼──┼──┼──┼──┼──┼──┼──┼──┼──┼─┼─┤

│ 24 │一般旅馆

│× │○ │○ │√ │○ │√ │× │× │○ │× │× │×│×│

├──┼────────┼──┼──┼──┼──┼──┼──┼──┼──┼──┼──┼──┼─┼─┤

│ 25 │旅游宾馆

│× │○ │○ │√ │○ │○ │× │× │× │× │× │×│×│

├──┼────────┼──┼──┼──┼──┼──┼──┼──┼──┼──┼──┼──┼─┼─┤

│ 26 │商住综合楼

│× │√ │√ │√ │○ │○ │× │× │× │× │× │×│×│

├──┼────────┼──┼──┼──┼──┼──┼──┼──┼──┼──┼──┼──┼─┼─┤

│ 27 │高等院校、中等专│× │× │× │× │√ │√ │× │× │× │× │× │×│×│

│业学校

│ │ │

├──┼────────┼──┼──┼──┼──┼──┼──┼──┼──┼──┼──┼──┼─┼─┤

│ 28 │职业学校、技工学│× │○ │○ │○ │√ │√ │○ │× │○ │× │× │×│×│

│校、成人学校和业│

│ │ │

│余学校

│ │ │

├──┼────────┼──┼──┼──┼──┼──┼──┼──┼──┼──┼──┼──┼─┼─┤

│ 29 │科研设计机构

│× │○ │○ │○ │√ │√ │× │× │× │× │× │×│×│

├──┼────────┼──┼──┼──┼──┼──┼──┼──┼──┼──┼──┼──┼─┼─┤

│ 30 │对环境基本无干扰│× │○ │× │× │○ │√ │○ │× │√ │× │○ │×│×│

│、污染的工厂

│ │ │

├──┼────────┼──┼──┼──┼──┼──┼──┼──┼──┼──┼──┼──┼─┼─┤

│ 31 │对环境有轻度干扰│× │× │× │× │× │○ │√ │× │○ │× │○ │×│×│

│、污染的工厂

│ │ │

├──┼────────┼──┼──┼──┼──┼──┼──┼──┼──┼──┼──┼──┼─┼─┤

│ 32 │对环境有严重干扰│× │× │× │× │× │× │× │√ │× │× │× │×│×│

│、污染的工厂

│ │ │

├──┼────────┼──┼──┼──┼──┼──┼──┼──┼──┼──┼──┼──┼─┼─┤

│ 33 │普通储运仓库

│× │× │× │× │× │√ │○ │× │√ │× │○ │×│×│

├──┼────────┼──┼──┼──┼──┼──┼──┼──┼──┼──┼──┼──┼─┼─┤

│ 34 │危险品仓库

│× │× │× │× │× │× │× │× │× │√ │× │×│×│

├──┼────────┼──┼──┼──┼──┼──┼──┼──┼──┼──┼──┼──┼─┼─┤

│ 35 │农、副、水产品批│× │× │× │× │× │√ │○ │× │√ │× │× │×│×│

│发市场

│ │ │

├──┼────────┼──┼──┼──┼──┼──┼──┼──┼──┼──┼──┼──┼─┼─┤

│ 36 │社会停车场、库 │× │○ │○ │√ │○ │√ │√ │○ │√ │× │√ │×│○│

├──┼────────┼──┼──┼──┼──┼──┼──┼──┼──┼──┼──┼──┼─┼─┤

│ 37 │加油站

│× │○ │○ │○ │○ │√ │√ │× │√ │× │√ │×│○│

├──┼────────┼──┼──┼──┼──┼──┼──┼──┼──┼──┼──┼──┼─┼─┤

│ 38 │汽车修理、专业保│× │× │× │× │× │√ │√ │× │√ │× │√ │×│×│

│养场和机动车训练│

│ │ │

│场

│ │ │

├──┼────────┼──┼──┼──┼──┼──┼──┼──┼──┼──┼──┼──┼─┼─┤

│ 39 │客、货运公司站场│× │× │× │× │× │√ │√ │× │√ │× │√ │×│×│

├──┼────────┼──┼──┼──┼──┼──┼──┼──┼──┼──┼──┼──┼─┼─┤

│ 40 │施工维修设施及废│× │× │× │× │× │√ │√ │× │√ │× │○ │×│×│

│品场

│ │ │

├──┼────────┼──┼──┼──┼──┼──┼──┼──┼──┼──┼──┼──┼─┼─┤

│ 41 │污水处理厂、殡仪│× │× │× │× │× │× │× │√ │○ │○ │√ │×│○│

│馆、火葬场

│ │ │

├──┼────────┼──┼──┼──┼──┼──┼──┼──┼──┼──┼──┼──┼─┼─┤

│ 42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 │× │× │× │× │√ │○ │○ │√ │○ │√ │×│○│

└──┴────────┴──┴──┴──┴──┴──┴──┴──┴──┴──┴──┴──┴─┴─┘

注:√允许设置;×不允许设置;○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

表二:

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

区位│

城 区 内

城 区 外

├───────┬───────┼──────────┤

建筑容量│

一环

一环

乡镇

以内地区

以外地区

类型├───┬───┼───┬───┼────┬─────┤

│ D │ FAR │ D │ FAR │ D │

FAR │

├──────────────┼───┼───┼───┼───┼────┼─────┤

│低层独立式住宅

│ │ │ 20% │

0.40 │

├──────────────┼───┼───┼───┼───┼────┼─────┤

│低层连排式住宅

│ │ 35% │ 0.9 │ 30% │

0.8 │

├──────────┬───┼───┼───┼───┼───┼────┼─────┤

│居住建筑

│多层 │ 28% │ 1.65 │ 25% │ 1.6 │ 24% │

1.6 │

│(含酒店式公寓)

├───┼───┼───┼───┼───┼────┼─────┤

│高层 │ 24% │ 4.0 │ 22% │ 3.5 │ 21% │

3.0 │

├──────────┼───┼───┼───┼───┼───┼────┼─────┤

│商贸、办公(含旅馆、│多层 │ 40% │ 2.5 │ 35% │ 2.2 │ 35% │ 2.0 │

│公寓式办公)

├───┼───┼───┼───┼───┼────┼─────┤

│高层 │ 35% │ 6.0 │ 32% │ 5.5 │ 30% │

5.0 │

├──────────┼───┼───┼───┼───┼───┼────┼─────┤

│大型超市

│-

│ 50% │ 3.0 │ 45% │ 2.5 │ 45% │

2.2 │

├──────────┼───┼───┼───┼───┼───┼────┼─────┤

│工业建筑

│低层 │ │ 35% │ 0.5 │ 30% │

0.4 │

│(一般通用厂房)仓储├───┼───┼───┼───┼───┼────┼─────┤

│建筑

│多层 │ │ 30% │ 0.8 │ 30% │

0.8 │

├───┼───┼───┼───┼───┼────┼─────┤

│高层 │ │ 25% │ 1.0 │ 25% │

1.0 │

├──────────┼───┴───┴───┴───┴───┴────┴─────┤

│公共绿地

│按照建设部《公园内部用地比例》的规定执行

└──────────┴──────────────────────────────┘

注:

1、D--建筑密度,FAR-建筑容积率,两者不宜同时取最大值;

2、本表仅适用于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单一基地;

3、本表规定的指标为上限,但工业建筑为下限。

表三:

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位设置标准

┌────────────────┬───────────┬─────┬───────┐

建筑类型

计算单位

│ 自行车 │

小型汽车

├─────┬──────────┼───────────┼─────┼───────┤

│旅馆

│三星及以上星级

│车位/客房

│0.3

│0.5

├──────────┼───────────┼─────┼───────┤

│其他星级宾馆

│车位/客房

│0.2

│0.4

├──────────┼───────────┼─────┼───────┤

│普通旅馆

│车位/客房

│0.1

│0.3

├─────┼──────────┼───────────┼─────┼───────┤

│办公

│行政办公

│车位/100㎡建筑面积

│2

│1.2

│建筑

├──────────┼───────────┼─────┼───────┤

│商务办公

│车位/100㎡建筑面积

│1

│0.8

├──────────┼───────────┼─────┼───────┤

│工业类办公

│车位/100㎡建筑面积

│0.5

│0.5

├─────┴──────────┼───────────┼─────┼───────┤

│商业零售

│车位/100㎡建筑面积

│4

│0.8

├────────────────┼───────────┼─────┼───────┤ │餐饮、娱乐

│车位/100㎡建筑面积

│2

│3

├─────┬──────────┼───────────┼─────┼───────┤

│市场

│批发交易市场

│车位/100㎡建筑面积

│6

│0.6

├──────────┼───────────┼─────┼───────┤

│超市(农贸市场)

│车位/100㎡建筑面积

│10

│1

├─────┴──────────┼───────────┼─────┼───────┤

│医院

│车位/100㎡建筑面积

│1.2

│0.8

├────────────────┼───────────┼─────┼───────┤

│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

│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0.5~1

├─────┬──────────┼───────────┼─────┼───────┤

│体育

│一类体育场馆

│车位/100座

│20

│4

│场馆

├──────────┼───────────┼─────┼───────┤

│二类体育场馆

│车位/100座

│12

│2.5

├─────┴──────────┼───────────┼─────┼───────┤

│电影院

│车位/100座

│10

│4

├────────────────┼───────────┼─────┼───────┤

│公园、风景区、游览场所

│车位/公顷占地面积

│5

│10

├────────────────┼───────────┼─────┼───────┤

│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码头

│车位/1000高峰旅客数

│30

│25

├─────┬──────────┼───────────┼─────┼───────┤

│学校

│中小学校

│车位/100名师生

│50(中学)│0.4

│ │

│15(小学)│

├──────────┼───────────┼─────┼───────┤

│大专院校

│车位/100名师生

│50

│5

├─────┼──────────┼───────────┼─────┼───────┤

│工业

│单层工业厂房

│车位/100㎡建筑面积

│0.1

├──────────┼───────────┼─────┼───────┤

│多层工业厂房

│车位/100㎡建筑面积

│0.2

├─────┼──────────┼───────────┼─────┼───┬───┤

│住宅

│普通住宅(含公寓)│车位/户

│1

│1

│铜陵路│

├──────────┼───────────┼─────┼───┤、临泉│

│经济适用房

│车位/户

│2

│0.25 │路、潜│

├──────────┼───────────┼─────┼───┤山路、│

│拆迁恢复房(市政工程│车位/户

│2

│0.5 │望江路│

│村民)

│合围范│

│围内 │

├──────────┼───────────┼─────┼───┼───┤

│普通住宅(含公寓)│车位/120㎡

│1

│1

│铜陵路│

├──────────┼───────────┼─────┼───┤、临泉│

│经济适用房

│车位/120㎡

│2

│0.25 │路、潜│

├──────────┼───────────┼─────┼───┤山路、│

│拆迁恢复房(市政工程│车位/120㎡

│2

│0.5 │望江路│ │

│村民)

│合围范│

├──────────┼───────────┼─────┼───┤围以外│

│别墅

│车位/120㎡

│1

│1.5 │

├──────────┼───────────┼─────┼───┼───┤

│普通住宅(含公寓)│车位/户

│1

│1

│新区(│

├──────────┼───────────┼─────┼───┤滨湖新│

│经济适用房

│车位/户

│2

│0.25 │区、政│

├──────────┼───────────┼─────┼───┤务区、│

│拆迁恢复房(市政工程│车位/户

│2

│0.5 │三大开│

│村民)

│发区)│

├──────────┼───────────┼─────┼───┤

│别墅

│车位/户

│1

│1.5 │

└─────┴──────────┴───────────┴─────┴───┴───┘

上述各项指标均为下限。

附录一: 名词解释

1、建筑容积率(容积率)

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

2、建筑密度

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3、低层建筑

指高度小于、等于10米的建筑,低层居住建筑为一层至三层。

4、多层建筑

指高度大于10米,小于、等于24米的建筑。

5、高层建筑

指高度大于24米的建筑。

6、公寓式办公建筑

指单元式小空间划分,有独立卫生设备的办公建筑。

7、办公建筑

指非单元式小空间划分,按层设置卫生设备的办公建筑。

8、商业建筑

指综合百货商店、商场、经营各类商品的专业零售和批发商店,以及饮食等服务业的建筑。

9、商住综合楼

指商业和居住混合的建筑。

10、商办综合楼

指商业和办公混合的建筑。

11、汽车停车率

指居住区内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2、公寓式酒店

指按公寓式(单元式)分隔出租的酒店,按旅馆建筑处理。

13、酒店式公寓

指按酒店式管理,可按单元式出租、出售的公寓,满足公共建筑的消防要求,允许少量(30%以内)单元降低日照要求,可按居住建筑处理。

14、居室

卧室、起居室(俗称厅)。

15、道路红线

一般指城市支路以上的道路边界线。

16、绿线

指城市各类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道路红线外防护或景观绿地、生态廊道等边界线。

17、蓝线

指河流、湖泊等水域与防护设施用地边界线。

18、主朝向

条式建筑以垂直长边的方向为主要朝向,点式建筑以南北向为主要朝向【南北向指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度以内(含45度),东西向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45度内(不含45度)】

19、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是指在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通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包括平地、下沉式广场等)。

开放空间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A、沿城市道路、广场留设;

B、任一方向的净宽度在8米以上,实际使用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

C、向公众开放绿地、广场,应设置座椅等休息设施;

D、建设竣工后,应设置相应的标志,并交有关部门管理或经批准由建设单位代行管理;

E、常年开放,且不改变使用性质。

附录二: 计算规则

1、建筑面积计算

按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计算。对高度在2.2米以下(含2.2米)的设备层,可不计建筑面积;对设备层兼作避难层的,其高度可适当放宽。

2、建筑容积率计算

(1)在计算容积率时,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不计;屋顶层建筑面积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1/8的不计;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不超过1.5米的不计。

(2)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6米,办公建筑层高不宜超过3.9米。超出部分在核算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时按其层高折算增加面积指标,但发证面积不计其增加值。住宅局部共享空间及办公共享空间不计增加面积指标。

(3)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超过1.5米的,按下式计算建筑面积:

A’=K×A

式中:A’-折算的建筑面积,K-半地下室地面以上的高度与其层高之比,A-半地下室建筑面积。

(4)市政设施用地选址确有困难的,可在一环以内的建筑基地内,设置为地区服务的市政公用设施(如变电站、电话局等)。设置在拟建建筑物内的,在计算容积率时,可不计该设施的建筑面积;单独设置的,在计算容积率时,可不计该设施的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但在计算建筑密度时,必须计入该设施占地面积。

(5)商住综合楼的容积率控制指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比例换算合成,其建筑密度按照表二中商业、办公建筑的建筑密度指标规定执行。高层商住综合楼商业用房的建筑面积应至少占总建筑面积的10%,不足10%的,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按高层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多层商住综合楼商业用房应至少占两层以上(含两层),仅设底层商店的,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按多层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

(6)高、多层民用建筑底层设架空层用作通道、停车、布置绿化小品、居民休闲设施等公共用途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但应计入总建筑面积。架空层不应围合封闭改作他用或出售、出租。

(7)建设基地范围内,有部分用地被划入规划城市道路用地范围,且上述道路用地是建设单位负责拆迁并无偿提供作城市道路用地的,则可适当增加允许建造的建筑面积。

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已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建设基地,如后来因规划道路红线调整造成建设基地面积缩小的,其已批准的建筑面积允许不变。

3、建筑基地面积计算

(1)建筑基地边界

建筑基地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限定在单个街坊范围以内。建筑基地四至边界应以城市道路、河流等自然边界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界为界限。

街坊内建设用地性质不同类的,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细分地块。

(2)建筑基地面积

建筑基地面积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划定用地范围的面积为准。

不计入建筑基地面积的用地,主要包括: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和居住小区以上级公共绿地;独立的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如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独立的市政设施用地,如10KV以上变电站、污水泵站等;城市规划划定的有关控制线范围内的用地;城市道路用地。

中心城范围内,由开发单位实施的沿城市道路设置的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总面积的50%可以纳入建筑基地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应不超过核定建筑面积(原建筑基地面积乘以核定建筑容积率)的20%。

4、建筑间距计算

(1)除另有规定外,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的外墙面之间的最小的垂直距离。

(2)计算日照间距的建筑外墙面应该是建筑的主墙面。建筑北侧允许有每处不超过3.6米宽的、1.5米进深的凸出部分(如楼梯间、阳台等),但凸出部分累计总长度不超过主墙面总长度的1/4。建筑南侧有两个居室以上的户型,允许的一个房间突出主墙面(含封闭式阳台),但凸出部分不得超过1.5米。

(3)坡度大于36度的坡屋面建筑,其建筑间距应分别自屋脊线与屋檐取最不利点计算。

(4)建筑后退基地边界地距离和建筑间距应同时符合规定。因基地条件限制不能同时符合规定的,经与相邻地块产权人协议并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在确保满足建筑间距的条件下,可适当缩减基地边界后退距离,但必须符合消防规定。

5、建筑高度计算

(1)本规则仅适用于确定建筑间距、退界距离和后退道路时的建筑高度计算。其他规定对建筑高度有限制的(如机场、气象台、微波通道、安全保密、视线分析等),按建筑物的最高点计算。

(2)在计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其计算建筑间距后应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女儿墙顶。

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36度(含36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其计算建筑间距后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坡度大于36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顶。

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米以内,且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3)间距系数法在计算中,室内、外高差采用0.45米。如实际室内、外高差小于或大于0.45米,计算间距时应对其差值作相应加、减。

(4)建筑退让距离:本规定所指退让距离为建筑计算建筑面积部分最外侧墙面至道路红线或相邻边界线的距离。

6、城市道路交口视距按下表确定切角线道路视距切角线控制表

┌─────┬────────┬────────┬────────┬────────┐

├─────┼────────┼────────┼────────┼────────┤

立交

立交(25)

├─────┼────────┼────────┼────────┼────────┤

立交(25)

立交(20)

├─────┼────────┼────────┼────────┼────────┤

├─────┼────────┼────────┼────────┼────────┤

└─────┴────────┴────────┴────────┴────────┘

当交角≤30°时,切角线增加5m。

附录三: 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

1、日照分析是指:建设单位为了确定拟建高层建筑对自身和对相邻建筑可能产生日照影响而委托设计单位对拟建高层建筑进行日照分析,编制《日照分析报告》。《日照分析报告》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高层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规划设计方案调整导致建筑位置、外轮廓、户型、窗户等改变的,应随调整方案重新报送《日照分析报告》。

2、《日照分析报告》应当由具备规划设计或建筑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日照分析应当采用通过建设部鉴定的日照分析软件或行业标准方法。

3、日照分析适用于居住建筑和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中小学教学楼、宿舍等建筑(以下简称文教卫生建筑)。

4、日照分析应当保证受遮挡建筑主要朝向窗户的日照有效时间,次要朝向按规定的建筑间距控制,不做日照分析。

条式建筑以垂直长边的方向为主要朝向,点式建筑以南北向为主要朝向〔南北向指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度以内(含45度),东西向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45度内(不含45度)〕。

居住建筑一户住宅的主要朝向有两个以上居室受遮挡的,最少应有一个居室满足日照有效时间规定;一个居室有几个朝向的窗户的,其主要朝向的窗户应满足日照有效时间规定,其他朝向的窗户不做日照分析。

休(疗)养院的病房、疗养室和幼儿园、托儿所的活动室、卧室以及中、小学的教室,保证日照时间的窗户是指主要朝向的窗户。

5、计算基准面按以下规则确定:(见附图一、二)

(一)一般窗户以外墙窗台面为计算基准面。

(二)转角直角窗户、转角弧形窗户;凸窗等,一般以居室窗洞开口为计算基准面。

(三)两侧均无隔板遮挡也未封窗的凸阳台,以居室窗户的外墙窗台面为计算基准面,对阳台顶板所产生的遮挡影响可忽略不计。

(四)两侧或一侧有分户隔板的凸阳台,凹阳台以及半凹半凸阳台,以阳台栏杆面与外墙相交的墙洞口为计算基准面。

6、相邻建筑日照分析范围的确定

(一)日照分析范围分为:遮挡建筑(指拟建高层建筑)的影响范围(位于遮挡建筑的北侧)和影响被遮挡建筑的分析范围(位于被遮挡建筑的南侧)。

1、拟建高层建筑的影响范围和被遮挡建筑的确定:

⑴南面界线为与拟建高层建筑平面外截的大寒日8时及16时太阳方位角(57°)控制线,北面界线为拟建高层建筑高度的1.0倍,最大不超过100米;东面、西面界线为遮挡建筑高度的0.5倍,最大不超过50米,最小不小于30米。

⑵在上述阴影范围内,确定须进行日照分析的被遮挡建筑(指日照标准所规定的居住建筑和文教卫生建筑,当被遮挡建筑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界线内时,界线内的各套住宅需考虑。见附图三)。

⑶上述阴影范围以外的建筑不进行日照分析。

2、遮挡建筑的范围和遮挡建筑的确定:

⑴以已经确定的被遮挡建筑为中心,调查了解周围可能对其产生遮挡的建筑。北面界线为与被遮挡建筑平面外截的大寒日8时及16时的太阳方位角(57°)控制线,南面界线为最高遮挡建筑高度的1.0倍,最大不超过100米;东面、西面界线为最高遮挡建筑高度的0.5倍,最大不超过50米,最小不小于30米;当南侧遮挡建筑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界限内时,需考虑(见附图四)。

⑵在上述范围内,采用本款第1条提出的规则,对于高层建筑按照各自影响范围排除对被遮挡建筑不形成遮挡的建筑,明确遮挡建筑的具体对象;多层、低层建筑通过正向获得日照,按照规划已审批的间距(间距不规则时取最小值)为半径的扇形阴影范围排除对被遮挡建筑不形成遮挡的建筑,明确遮挡建筑的具体对象。

(二)在日照分析范围内,为维护相邻地块业主的开发权益,拟建建筑(小区)周边为尚未进行规划的地块时,应进行模拟叠加分析。

1、拟建建筑(小区)北侧为规划居住、教育、卫生用地时,应当对规划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2、拟建建筑(小区)东、西两侧为规划居住用地且无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可对该地块采用镜向布置或按规划布置对拟建建筑进行综合日照分析;

3、分析范围内的在建建筑、已批待建建筑、应纳入日照分析范围。

7、分析要求

(一)日照分析建模的主体建筑为该建筑的主体框架。其屋顶的附属构筑物如构架、挑檐、屋顶电梯机房(截面小于8×8米、高度在6米以内)、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36度)等均不参与建模。

(二)建筑自身阳台、隔板、遮阳板、分户隔板等对窗户的日照遮挡属建筑自身遮挡,不属于其它建筑的日照遮挡,可忽略不计。

(三)除高度大于等于4米的旧建筑的围墙作为日照分析主体外,其它围墙不作为遮挡建筑;

(四)违法建设不纳入日照分析范围。

(五)日照分析时,应先分析被遮挡建筑的现状日照状况,再分析拟建高尽建筑建设后的日照状况,以便作出对比,明确遮挡影响,并由规划管理部门审核确定。

(六)现状已不满足日照标准的窗户,无须再分析拟建建筑建设后的日照状况。

(七)日照的有效时间是指累计日照时间。

(八)日照分析结果误差在6分钟以内视为合理误差。

8、建设单位应提供下列日照分析资料

(一)覆盖所有遮挡、被遮挡建筑范围的测绘电子地形图。

(二)拟建建筑的总平面图和平、立、剖面图的CAD电子文件(附有建筑坐标、±0标高和屋顶标高)。

(三)已确定的遮挡、被遮挡建筑的平面图(附有详细的窗位尺寸)、±0标高、各层层高等。

9、日照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一)基本情况(委托方、受托方、项目名称等)。

(二)计算出被遮挡建筑每一个分析窗位在拟建建筑(小区)建设前和建设后的日照时间,列出日照时间表。

(三)日照分析图、表及说明。

(四)相关资料。

(五)资料来源及提供资料的单位应在日照分析报告中注明。

10、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应对报送的日照分析结果及其附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否则,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法律后果。

11、拟建建筑影响现状建筑,并导致少数住户日照标准低于规定要求时,建设单位可以采用补偿或置换的方式与受影响住户达成协议,并将其作为方案报审的附加材料,否则应当修改规划设计方案。

下载合肥中小学学区规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肥中小学学区规划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沈阳市中小学学区划分方案-和平

    2017沈阳市中小学学区划分方案 2017年和平区学位分配表(小学) 和平区热点学校要求 两证(房证、户口本)合一、人户合一; 房主为父母(父母无房的需提供无房证明,可为祖父母或外祖父......

    2017沈阳市中小学学区划分方案-铁西

    2017沈阳市中小学学区划分方案 2017年铁西区学位分配表(小学) 铁西区热点学校要求 1、两证(房证、户口本)合一、人户合一;房主为父母(父母无房的需提供无房证明,可为祖父母或外祖父......

    合肥市各区学区规划方案出台

    昨天下午,2011年合肥市各行政区域的学区规划方案出台,合肥市各区学区规划方案出台。记者从昨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合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计划招生125054人,拟招收......

    合肥重点中小学一览表

    合肥重点中小学一览表:重点小学: 附小(桐城路与沿河路交叉口向北,附近站牌有 10,120 ,131,138 ,142 ) 师范附小 南门小学(南门小学在徽州大道的西侧,四牌楼站) 南门小学 六安路小学......

    合肥学院科研规划范文

    合肥学院“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合肥学院科研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基本实现国内一流的应用......

    2017沈阳市中小学学区划分方案-沈河

    2017沈阳市中小学学区划分方案 2017年沈河区学位分配表(小学) 沈河区热点学校要求 1、热点学校继续执行户籍转入时间限制,户口簿、房证两证统一,人户不分开,学生与父母同住,房证......

    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索罗乡学区2009-2011中小学校 布局调整规划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平凉市崆峒区2009—2015......

    丰乐学区中小学安全情况汇报

    丰乐学区中小学 冬季安全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区教育部门《关于做好冬季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中小学及幼儿园今年冬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