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专业合作社财会人员培训心得体会
农村专业合作社财会人员培训心得体会
2010年12月20—21日,由省农业厅、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学院举办的2010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培训班在西安秦都酒店正式开课。本次培训主要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为主题,以为合作社培养一支懂制度、善经营、会管理的会计队伍为目的,以规范财务管理为核心,不断提高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从而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快速健康的发展。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快速转变、适应新环境,加强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从校园走入社会是一个跨度,正是通过两天紧张的学习,使我加快了从校园学生时代走向农村基层服务队伍行列中的步伐,深入的了解到我国的农业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逐渐转型,相继出现了农民自发组织的专业合作社的现状。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民心中的一张明信片,正是因为这张明信片正确引导大批农民闯市场化和组织化管理模式的现实需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同时也是连接“千家万户”和“广泛市场”的现实需要。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对合作社的财会制度和管理人员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引导农民增产增收这一问题上,应立足本地实际情况,抓住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学习农业产业化知识,农村实用技术,通过与各成员之间交流思想,转化角色进行探讨新的创新思路,引导合作社带到成员增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助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健康发展。同时,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正确认识和把握财务管理在农村合作社规范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合作社的规范管理经营模式和完善的会计制度,加强各社之间的交流学习,才能为培养合格的农村合作社会计人员做充实的保障,从而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
二、规范言行,注重理论学习,加强自我管理意识
农村专业合作社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它不仅可以给农民带来有效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市场动态,充当社会的一张有效名片,才能有效推进全省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有效探索合作社发展的新机制,更有利于扩大合作社的社会影响,推动合作社承担国家项目。正因如此,我作为一名“村官”,应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有关合作社的法律法规,推动合作社依法规范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要加强经营管理工作智能的需要,这要求我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1、要学思结合,坐得住,学得进,勤思考,做到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努力钻研会计原理,争取做一名合格的辅导员;
2、要严守纪律,无论工作的繁忙始终坚持 “磨刀不误砍材工”的精神,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为了合作社以后更好的经营发展做好坚实的基础保障。
3、要学以致用,这次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提高熟悉专业合作社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了解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社在财务处理中的特殊要求,努力做到一名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的专业人员,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效率。
第二篇: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总结
农村
财会人员支农政策培训的工作总结
为培养一支高素质、合格的农村财会人员队伍,提高我镇农村理财水平,促进我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根据市财政局文件的要求,镇财政所积极配合镇政府工作,组织相关人员于**年*月*日至*日在我镇会议室举行了培训,主要培训对象为行政村的村干部、会计和理财小组成员。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组织环节
自接到市财政局关于培训的相关文件后,镇财政所本着严谨周密的态度积极与镇政府沟通,与相关人员协调,做好相关人员的通知工作。派出专人负责,全程跟踪领导指挥,做到与镇政府积极配合,为培训工作做好服务,并由财政所人员对相关的财政支农政策进行了讲解。使本次培训工作圆满结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取得的成效
1、进一步落实了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采用直接面授和学习
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使村干部及财会人员更容易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并通过他们让广大农民能够了解到国家关于支农惠农的相关政策,有效提高了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民主权利,让公共财政能够惠及每一个农民,使财政的支农惠农取得应有的成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促进农村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提高。通过培训,农村
财会人员进一步了解了会计工作的规范要求,掌握了相关的工作技能,提高了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能够了解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能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对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村级财务监督的工作的制度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及时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培训的过程中,培
训学员们提出了一些自身迫切需求但不太了解的事项及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村民理财的具体操作过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申报及资金使用、领取各种补贴的步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申报及相关补助政策等,让村干部能够了解并掌握,能更清楚简洁的为农民群众讲解相关事项。
4、推进了农村财务的透明化、民主理财的制度化。广大村干部通
过培训,掌握了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学习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了农村财务的透明化、民主理财的制度化,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掌握了财经纪律方面的信息,增加广大农民群众参政议政能力,并能更加有效的监督党员干部的管理行为,切实维护自身的利益,提高支农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5、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培训,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政策透明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公开了,村干部理解了国家政策的好处,通过村干部让广大农民群众明白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的关注,农民对村干部的误解解除了,能够积极配合村干部开展工作,营造了民主、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由于领导重视,学习抓得及时,组织工作到位,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学员学习热情高涨,普遍反映虽然学习时间短,但学习收获大,学以致用好,对会计队伍思想建设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这次培训使广大农村干部及会计人员获得了一次充电学习的好机会,提高了农村会计人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加深了对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为规范农村会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农村专业合作社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1.2 作用 对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农业生产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农产品的销售也就必须从提篮小卖向大量批发转变,这就促进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的产生,这些中介组织为了得到更多优质的同类农产品,他们就通过和生产者建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分别从事生产、加工销售职能,这就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既是农民互助互利的现实选择,又是建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农业进入新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其原因除结构性矛盾外,更重要的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组织载体,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在培育农村主体方面,合作经济组织就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制度选择。一方面它是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建立的农民自我服务组织,体现了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精神;另一方面它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组织化的优势,在引进先进技术、扩大经营规模、发展产后加工等方面,比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更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增强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是引导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千变万化市场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农村专业合作社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以独特的制度优势,在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开拓农产品市场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其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篇:农村专业合作社
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黄祥柱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自人民公社解体后、我国农村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第一次通过立法的形式,给包括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明确的法律地位。那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怎样科学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以东瀼口镇为例作一些探讨。
一、东瀼口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过采取“政府引导、典型引路、政策扶持、规范运作”等有效措施,东瀼口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多行业、多领域、多层次分布的局面。据统计,全镇22个行政村,共有农民6759户,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个,参加或入社的农民1176户,占全镇总户数的17%;注册基金总计200多万元。从其涉及的行业和范围看,从事种植业的5个,从业农户1006户,占合作社总户数的87%;从事养殖业的3个,从业农户150户,占合作社总户数的13%;从事加工业的1个,从业农户数20户,占合作社总户数的2%。
入社100户以上的有3户,其中,雷家坪柑桔专业合作社高达800户,有活动场所的5家,建章建制且有档案的3家,实际与农户互动的仅有两家。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走“市场+合作社+会员和农户”路子,初步形成一头连农户一头接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民自觉进行大田种植结构调整,并向规模化发展。这些专业合作社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仓储、销售等多个领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示范引领作用比较明显。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难点和问题,克服了家庭承包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较弱等不足,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东瀼口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根据经典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定义,它们中的大多数只能被称之为“协作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组织,在现有的条件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制度不够完善,内部建设亟待完善。从整体上来看,东瀼合作社有部分是以个人合伙形式登记的,没有变更、清算等方面的规范,内部管理机制亟待健全。有些已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制订不规范,理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会员权利、义务不明。更重要的是,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不少专业合作社在重大事务安排和日常活动中民主氛围不浓,社员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二)合作层次较低,产品加工程度较低。在目前阶段,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联接机制不紧,仅局限于向农户和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种苗种禽、产品回收等服务,与成员农户建立的是一种购销关系,而以资本为纽带、利益联接紧密、开展产供销加一体化经营的少之又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明显不足。农村合作社受自身生产设备和技术所限,农作物深加工难以为继。仅靠初级买卖所得的利润非常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三)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发展后劲不足。目前该镇的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起步较晚,处于“雏形”和“半成品”状态,底子薄,积累少,启动资金极为有限,发展后劲不足,引资能力较差。合作组织经费往往靠行政资助,容易出现“一年合伙、二年红火、三年散伙”的局面。据调查,九家专业合作社真正能靠自身实力运转的最多一至二家。这就导致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可想而知,这类合作社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所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
(四)品牌意识不强,阻碍高位发展。从调查情况看,合作社商标建设情况更不乐观。9个农村专业合作社中只有1个注册商标,就是雷家坪柑橘专业合作社“雷家坪”商标在正常使用。这对于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都将起到极大的制约作用。市场需求的是有品牌的 1
合作社产品,一个农业合作社,只有统一品牌,才能够把名头做响,把合作社做大。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我认为主要原因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农户连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它有效地解决了许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深受农民的欢迎。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没有认识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对其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没有切身体会,创办或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热情不高。
(二)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合作社的管理层大多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普遍缺乏合作组织的知识和经验,缺乏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市场营销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甚至有极少数合作社组织者以获得国家项目支持为目的等等,致使合作组织的功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缺乏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将会成为制约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瓶颈”。
(三)运作资金短缺,扶持力度不够。调查发现,东瀼口镇9个专业合作社反应最强烈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问题。从政策扶持的角度来看,镇党委政府虽然在资金、信贷、税收、土地等方面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力度仍然不够,严重影响了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
四、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实践证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的中介,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杠杆。2007年7月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管理条例》,来规范约束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我们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典型引路,多方参与,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支持和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靠典型示范带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一批种植、养殖、加工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重点扶持,规范运作,培养一批有说服力、有号召力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和引导,带动面上工作的平衡开展。
(三)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把培训合作组织带头人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加大投入力度,配备良好的师资,创造更好的条件,做好合作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培训班,加大对入社农户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力争建立起一支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同时又熟悉市场的人才队伍。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好的政策扶持。在资金方面,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贴息贷款时间延长至3-5年。在税收方面,对合作社组织兴办的农产品加工及服务项目,应适当减征相关税费。在用地方面,允许合作社经济组织通过入股、承包、租赁等土地流转方式取得用地,对其使用期限和费用可以适当的延长和减免。
(五)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稳步发展。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必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撒手不管,而是应该积极搞好引导、管理和服务。首先要成立明确的主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部门,具体负责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注册登记、指导协调和服务管理工作。其次要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本区域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三是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纳入农业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对运作规范、绩效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合作经济组织,要适当的给予表彰鼓励,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澄城县王庄镇如何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王庄镇是我县农业大镇,主导产业以苹果、生猪等为主。近年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大做强苹果、生猪产业决定精神,依托镇域自然资源优势,加快苹果、生猪两大产业建设,使苹果生产、生猪养殖成为促农致富的朝阳。为打造地方区域的特色产业,实现农家产品销售呈现规模化经营,我镇先后成立了14个苹果专业合作社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本着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为农民定期提供果树修剪、施肥等各方面的务果技术,虽然在不同层面上调动了农民务果、优果的积极性,带动了全镇苹果产业大发展。但其专业合作社应有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借助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结合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情况,我谈一谈自己的见解,与大家共同学习,不对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互助合作和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的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它们在组织农民进行农产品生产、销售最后打入市场、发展产业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归根结底就是为农服务,为“农”服务包括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长期以来,我们王庄镇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占多数,没有形成规模化,这样
就导致了劳动力投入成本大、产出少的局面。靠天吃饭,传统耕作生产方式导致农民的收入不够稳定,农民也不能很快的走向致富的道路。我镇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涉及苹果和生猪两个产业,洛城作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试点,经过两年的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发展还很不成熟,从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分析,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自身综合实力不强。从总体上看,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功能作用的发挥方面,都还是低层次的。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强。有的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内部运行不规范。有的合作社只挂个牌子,没有真正开展生产经营服务。有的内部收益分配机制和财务制度不规范,导致损害社员利益的现象发生。从发展较好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来看,主要是有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合作社的发展要求有一位懂经营、善管理,具有较高威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又要有奉献精神的带头人,但现实农村中这样的带头人很少。自身的这些问题导致产销衔接不紧密,一般停留在产前产中的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服务等,对于产后提供销售服务,开拓市场、农产品加工、营销等方面涉足太少,合作社与农户之间,与企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其二是外部环境不适应。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同意。目前,很多农民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作用还认识不足,有的甚至对专业合作社的概念还不太清楚,对合作社不放心、不积极。同时,作为镇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够重视,没有把合作社作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没有具体的工作要求,没有培育和示范引导的意见和措施。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出现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基本手段,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正视问题,寻求对策,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的发展。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农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一群生产同类
作物的农户形成自发性组织,实行土地连片开发,广泛使用机械化生产工具,实现规模化耕作,降低单位成本,技术共享,提高产量、质量,有利于实现农作物规模化生产、发挥规模效应并且有助于节约生产成本及优化种植结构,从而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但是,由于一家一户小农生产经营模式长期存在,导致农民的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而影响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普及推广。没有农民的支持,使得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不能凸显出来。因此,转变农民的思想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可以开展专家讲座,让农民认识到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和特点,并且能更深层次的了解农村专业合作社给农民带来的利益,让农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这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在这一方面,我镇绿润苹果专业合作社就做的比较好,在成立专业合作社之前,经过多次召开群众代表会,果农代表会,统一思想,并聘请相关专家到会议讲解,着就使得果农理解接受,今年的苹果销售期间,该专业合作社又能积极联系客商,给果农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统筹经营和管理。农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一头联市场,一头联农户,在农户与市场的对接上,发挥了“中介”作用,有效的解决了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进入市场难的问题,实现了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新的转换。同时,广大农民也通过专业合作社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以改善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使农民能够获得农业产业链中的平均利润。从目前存在的合作社情况看,大部分是以“种植大户”、“种植能手”为主导建立起来的,这种联合给社员们带来了技术优势,但如何带领社员们走向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这方面还缺乏相应的人才;另外,专业合作社普遍缺乏专职财会人员,导致账目不规范,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不健全,不利于专业合作社持久、稳定发展。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地,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绝大部分合作社结构松散,以解决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要目的,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产业化程度低,无法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经营管理水平低。因此,统筹经营和管理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三.加强联合发展。王庄镇目前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资金实力低,自身发展能力不强,这就需要周边同类或互补的专业合作社联合,防止恶性竞争,逐步使专业合作社成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所以,加强合作社之间的联系也是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个必要途径。
综上所述,转变观念,统筹经营和管理以及加强合作社之间的联系都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必要的客观条件,因此我们应该从全局出发,全力做好一上三个方面的工作,促使农村专业合作社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五篇:乡镇财政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总结
经济开发区2011年
乡镇财政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政策,提高全区乡镇财政干部和村干部的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职业道德,加强乡镇和村级财务管理,推动乡镇经济建设和村干部维护农村集体组织的经济利益,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市财政局《关于开展农村干部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农村干部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市财政局的正确领导和财政干部教育中心的指导下,2011年我区共培训农村干部57人,乡镇财政干部2人,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将具体开展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具体做法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乡镇财政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是新时期赋予财政部门的新的工作任务,是提高乡镇财政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2011年我成立了以分管财政的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程慧文同志为组长,财政局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财政局基层-1-
政权科、综合科3人组成,具体负责全区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日常工作。为了保证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我区制订了《经济开发区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的目标、内容、对象、培训经费的保障等进行了明确,并将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使全区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取得良好成效。
(二)精心组织,分工明确
这次培训由市财政干部教育中心老师担任授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以投影面授的形式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培训课。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各项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及其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培训时间按省里要求不少于24小时。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各村会计、村书记以及乡镇财政干部人员。开班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经过充分的准备,从组织报名、审核、登记、排班、到确定培训地点、反复推敲确定详细的日程安排,制定并下发《培训须知》,统一组织学员参加培训。举办正规的开班仪式,主要领导到会作动员讲话,为增强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开班仪式结束后,马上安排集体摄影留念,之后授课人员按日程表认真讲好每一课。通过与局办公室密切配合,协调工作,从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的组织实施,培训场地的布置,参学人员的吃、住及参学学员材料的准备等做
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培训工作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培训,提高质量
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对农村财会人员重点加强财政支农政策、涉农法制法规、财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丰富培训内容,主要是增加了道德修养、科学管理等培训课程,特别是农村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既关系到农村财会人员的基本素质的高低,也影响着农村会计工作秩序的好坏。我们在培训工作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理念,将学员的需求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依据,做到了“量体裁衣”,更具有针对性。为了让农村财会人员在短短的3天学习时间里真正有所获、有所得。课堂上,老师讲课突出“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在培训中注重案例教学,并且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教学手段,使案例教学深入浅出。全体学员都十分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学习劲头十足,课堂上秩序井然。
这次培训得到学员和社会的一致好评,都认为本次培训县财政局组织精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使参训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增强了能力,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积极培训,提升素质
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省财政厅和市财政局先后对我区乡财政所所长及乡镇财政干部进行了培训,培训时间为3天,培训内容含了会计学、财务管理、预算会计、金融、税收、财政学及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等内容。通过以上培训,提高乡镇财政所长和乡镇财政干部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工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是财政部门一项崭新的工作,也是今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难求进,逐步建立开展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长效机制。把知识培训与政策宣传紧密结合起来,以培训知识技能为先导,以宣传教育为目的,以解决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直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基层,贯彻落实《会计法》,宣传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和干部廉洁自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
(一)制定培训规划,建立长效机制
财政培训工作已经在农村开辟了新的领域,这意味着整个财政工作将走向农村、贴近农业、服务农民,而培训工作先行一步,因此,首先要树立长远思想,不是今年培训明年就不搞了,要制定长远规划,切实服务好“三农”。
(二)扩大培训对象,注重社会效益。
培训离不开宣传,从宣传的意义上讲,接受的对象越多越好,使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建立培训档案,实行规范管理。
在培训结束后将培训人员基础资料进行了归档整理,不仅建立了培训人员电子档案,还在培训结束后组织了情况反馈,针对培训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虽然我们在农村财会人员和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上作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部门领导的要求、与兄弟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各项制度,提升培训实效,扩大培训效果,使我区农村财会人员和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