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时间:2019-05-13 04:2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第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2010-6-

3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底,全国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4.64万家,比上年增长一倍多;实有入社农户约21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2%,入社农户数量也比上年翻了一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其发展中金融支持乏力,已成为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国外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经验

(一)专门金融机构支持与众多金融机构共同支持并存

美国农业合作社除与其它企业一样可以获得商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外,还可以获得多个专门机构的贷款,如农村电话合作社可以根据1936年《农村电气化局法》和1949年的修正案,取得农村电气化局的贷款;从事大宗农产品和牲畜生产经营的农业合作社可以从联邦中间信贷银行获得贷款。但美国农业合作社的主要贷款来源于合作社银行,依据美国1933年《农业信贷法》,除设有中央合作社银行外,还在全国12个农业信贷区分别设立一个合作社银行。这13家银行以全国约6000家农村合作社为贷款对象,是合作社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印度的农业合作社可以获得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合作银行等多种金融机构的贷款,邦合作银行或区域中心合作社银行是专门为合作社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

法国和德国建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分工协作机制。在市场分工上,政策性金融侧重于支持投资回收期长、风险较大的农业经营性项目;商业性金融侧重于支持商业可持续的农业经营性项目。在运作机制上,两国政策性金融业务都实行商业化运作,所有商业银行都可以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自主开展农村金融业务。

(二)生产合作社与信用合作社融为一体

日本农协是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登记成立的,是集生产、供销、融资为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由三个层级构成,最基层是农业协同组合,由市町村的农民、其他居民和团体入股组成,它可以为农户办理存款、贷款和结算性贷款业务。日本农协组织参加率极高,几乎所有的农户都加入了农协。中间层是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简称信农联,为都道府县一级,由基层农协入股组成,吸收基层农协的剩余资金,通过存贷来调节各基层农协之间的资金余缺。最高层是农林中央金库,由农信联入股参加,它在全国范围内对系统内资金进行融通、调剂、清算,并且是农协组织与其它金融机构资金融通的渠道。这三级机构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各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负有管理和服务的责任。

(三)国家法律规范

1971年美国《农业信贷法》对向合作社银行借款的合作社资格作了严格的规定:只有真正的农业合作社才有资格向合作社银行申请贷款。所谓真正的农业合作社,是指合作社

80%以上的投票权掌握在农业生产者或合作社联盟手中,且至少有50%的业务是在其社员之间进行。对于某些农村公用事业以及农场供应合作社,选举控制权至少为60%。1980年《农业信贷法》修正案还要求合作社银行为农产品出口提供金融服务。

日本《农业协同组织法》、《农林中央金库法》等法律规范详细规定了农协的经营范围、监管事项和权限等,为农协金融的稳健运营提供了法律保障。

印度国会1981年通过了《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法》,规定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间接地为合作社提供融资业务,即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为邦合作银行或区域中心合作社银行的贷款提供融资,而邦合作银行或区域中心合作社银行为初级纺织合作社和地区纺织合作社融资,为高级合作社对肥料的购买、储存和批发性分销提供融资,为产业合作社、森林劳动合作社提供融资。

(四)政府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成员主要是农场主,合作社的实力大都较强,通过抵押担保获得合作社银行贷款一般不成问题,不过美国政府对农业合作社仍提供了一些支持。如美国政府通过农村合作社发展赠款计划资助建立了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心,向农民提供合作社培训服务;帮助成立初期的合作社制定经营计划、申请贷款、聘请经理等,直到合作社正式运营,以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

为了支持农协金融的发展,日本政府在财力和政策优惠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如在农林中央金库成立初期,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基层农协的存款利率可以高于普通银行利率,以帮助它吸收储蓄;政府还为农协金融机构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

印度储备银行规定本国银行对包括农业在内的优先部门放款不得低于贷款净额的40%,外商银行则不得低于32%。印度储备银行把商业银行向SHG的贷款归为优先部门贷款。商业银行为了完成印度储备银行规定的向农村地区贷款的任务,或自己培养SHG并提供贷款,或直接向NGO和其他机构组建的SHG提供贷款。

为从资金上扶植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印度政府分别建立了全国农业信贷基金、全国合作社发展基金、全国仓储设备发展基金等国家基金,帮助各个邦政府参股合作社,扩大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储备能力,促进农业合作社发展。

法德两国建立了农业贷款贴息机制。政府制定贴息贷款预算,法国的贷款补贴发放由“农业与林业委员会”负责,德国则由政策性银行负责;贷款品种覆盖面较广,主要包括青年农民贴息贷款、农业现代化特别贷款、养殖业特别贷款、特别作物栽培贷款、公用农业生产资料特别贷款、农业灾害特别贷款等六类;实行差异化利率并保持较低的利率水平,总体上保持在2.5%左右,平均低于市场利率4个百分点左右;贴息期限较长,一般在九年左右,最长的达15年等。

法国在各种农业合作社创办时,政府给予投资津贴,免去其应交的工商利润税、营业税和地产税;对于农业共同经济组织给予财政补助、税收回扣等援助;对于销售组合,在创办后三年内给予财政津贴,优先提供资助。

(五)健全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为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日本农协金融系统建立了完备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存款保险制度。根据1973年《农林水产业生产合作社存款保险法》的规定,日本成立了农林水产业生产合作社存款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两大业务:存款保险和资金援助。存款保险业务是指在农协金融系统出现经营问题、停止兑付存款时,由保险机构直接向储户支付保险金。资金援助是指存款保险机构为了维持农协的信用秩序,在必要的情况下,向农协提供资金援助。二是相互援助制度。农协必须将吸收存款的10%作为专项资金储备,交由农林中央金库管理和运用,当农协出现风险时,农林中央金库可向农协提供援助性低息贷款。三是信用保证制度。它由政府、农协系统共同出资组建,主要对农协经营损失和债务进行补偿。

印度银行对SHG的金融支持方式是印度的一大特色。SHG(Self Help Group)最早由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于1992年发起,它是由10-20个穷人组成的互助小组,成员有相似的社会和经济背景,通过小组的形式可以互相帮助。SHG成立六个月后,符合条件就可以获得银行贷款,SHG再将贷款贷给成员。如果小组某成员不能归还贷款,小组其他成员就有责任帮助还款,否则SHG就会对银行违约,无法再从银行贷款。

法德两国着力从完善农业保险和社会保障方面分散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营风险。一是法德两国的农业保险起步较早,他们把农业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承保,范围由种养业保险、财产保险等逐步扩大至人身保险,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和相应信贷风险。二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在抵押财产甚至住房被处置后仍能维持基本生活。三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本社的会费额度和相应社员的诚信状况以及生产情况,提供有偿贷款担保服务,但前提是贷款社员务必提供财产抵押,合作社只对抵押财产处置后还款不足部分承担清偿责任。四是鼓励由各类农业协会、银行业协会等出资组建担保银行。

完善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建设

完善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保障机制,主要是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与有关金融法规内容衔接,并加强监督。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修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业法》等法律的相关章节、条款或制定相应的《细则》,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以加强和规范各级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推动,避免政出多门;明确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内容、办法等规定,调动农业发展银行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规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二是修改《商业银行法》、《农村信用社管理规定》、《农村合作(村镇、邮政储蓄)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金融法规,或制定相应的《细则》,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地位、具体支持方式、权力、责任和义务等。三是完善有关金融监管法规,明确银监会行使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相关业务的监管职责,并规定具体的监管内容、方式,及授予必要的处罚权限等。

(二)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实现规范运作、充满活力,是取得金融支持的提前。因此,一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合作社财

务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经营目标,明晰产权,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和信用行为,提高其管理能力和财务运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主动了解银行的信贷政策、金融服务品种等。二要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本积累。可尝试并推广股份合作的方式吸收资金,壮大合作社实力、增强社员对合作社的责任心和归属感,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赢得更多的金融、贸易、技术等服务提供基础条件。三要努力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通过专业合作,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通过流通、销售合作,突出“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实现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四要强化管理层的经营能力。一方面着眼于对管理层的培训教育,着力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在有条件的合作社实行董事会和经理层分工治理的模式,聘请职业经理人专门经营合作社,提高内部管理能力和效率。

(三)完善支农金融体系及服务功能

一要完善支农金融体系。农业发展银行要在主要集镇设立营业机构,对没有营业机构的乡镇要与当地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建立业务代理关系,延伸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触角。农业银行要在主要集镇设立营业网点,对没有营业网点的乡镇,可通过组织流动服务组、投放ATM、POS设备,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用户等方式,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加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步伐,要进一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以全国所有乡镇全覆盖为目标,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深化资金互助社建设,一方面可考虑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建立专门信贷服务机构,特许其在社员内组织存款、办理贷款,开展特定的信贷服务,发展农民自己的NGO组织;另一方面,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组建过程中,应考虑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股东,通过产权纽带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专业合作组织的紧密联系,运用授信机制、信贷杠杆、差别利率等手段,对专业合作组织及其社员进行扶持。二要定位各类金融机构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职能、职责。总的原则是在各类金融法规的指导下,建立涉农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工合作机制、国家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与区域性地方商业银行的支农社会责任机制、在我国经营的外资(国)银行的城市业务与农村业务(或资金缴存)的协调机制,从而完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户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三要创新金融产品和管理流程。支农金融机构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需求规律,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建立专门的业务操作流程和信贷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在具体操作上,要以有效控制风险为前提,摸清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资金需求,进行整体授信,实施一次申请、集中授信、循环使用、余额控制的管理办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四要创新担保方式。探索扩大农业产权质押范围,积极扩展林业、果业等农业经营权和受益权的权利质押贷款;大力拓展农村资产担保范围,将农村地区的房产、农业动产、运输工具等转换为担保资产,解决农村动产不能抵押的问题。五要规范对民间借贷的管理。在《放贷人条例》或《民间金融法》尚未颁发之前,金融监管部门要从借贷形式、相关手续、契约要件、双方的权利义务、融资使用范围、利率水平、税收征收、违约责任等方面加强管理,引导民间借贷活动规范运作,发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资金支持的积极作用。

(四)创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要逐年增加预算、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省市县级财政要切实安排预算、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并在专项使用规则的指引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品牌打造及科技改造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中央省市县还应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基金或者担保基金,并将支出列入中央及地方预算,加强

对商业性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保障。二要完善税收政策优惠。政府可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数量、对农户收入的贡献度等进行评估,决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所属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及具体项目、幅度;对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贷款适当减免营业税,并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范围。三要建立风险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范围,并尽快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应开发一些适应成本高、风险大及农民个人无力全部承担的保险产品,扩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的风险保障。商业性保险公司应积极发挥补充作用,开发适应市场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个人能够支付、有一定盈利空间的保险产品,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同时各级政府应出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或提供保费补贴,在增强农民投保的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拓展涉农保险业务。四要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贷款担保体系。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及农民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组织机构,以实现与银行信贷的有效对接。同时,积极完善相应的中介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农村产权登记、评估、抵押、流转等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和流通市场,为实现农村产权的担保、流转和变现提供现实条件。五要整治农村信用环境。加大农村信用环境整治力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收贷、打击逃废债行为,为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作者: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 冯静生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5月27日

责任编辑:何毕

第二篇: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广东从化为例

一、引言

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聚焦“三农”问题,不断探索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大量事实表明,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是助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组织形式,更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基础。经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缺乏是严重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调查

从化市作为广州的后花园,北回归线横跨中部,其基本特征是自然环境优越,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劳动力丰富,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因此本文选择广州市县域从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为主,实地调研为辅的方式对从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摸底,同时对不同组建模式的典型合作社采用访谈的方式采集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和金融需求方而的信息。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应的频数分析,挖掘出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夯实基础。本次针对从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了约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43份,有效率达71.5%。

(一)从化合作社的总体概况及特点

1.合作社概况。截至2 014年12月,从化市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在市农业局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50家,占广州地区合作社数量的30%,涉及水果、蔬菜、花卉、经济作物、水产、养殖、加工流通七大类农业产业;共有社员约9 000人,其中农民占80%以上,带动农户41 500户,占从化市农户总数的 40%;全年总产值高达12 825万元。全市合作社中,以水果为主的合作社共66家,产值3 485万元,占合作社总产值的27%;以蔬菜为主的合作社共82家,产值3 006万元,占合作社总产值23.4%;以养殖为主的合作社共19家,产值1 430万元,占合作社总产值的11.2%;水产、花卉等其他占总产值的38.4%。

2.合作社规模。从化合作社规模在500人以上的有1家,该社农户数964人。100“500人之间的有21家,占比9.2%;50”100人之间的有20家,占比8.8%;合作社的规模集中在50人以下的,共186家,占比81.6%。

3.合作社标准化程度。全市共有5家合作社被选为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7家合作社被选为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23家合作社被选为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中,53家有产品分级包装,15家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45家有注册商标,4家有质检、冷库设施,5家有农产品加工场地,3家建立生产记录与产品质量安全源管理制度,11家完成“三品”认证。

4.合作社经营模式。经调研发现,从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民”运作模式为主,占比约为60%。该模式是生产同类型农产品的农户志愿加入联合社形成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日常工作以组织社员技术培训和拓展销售渠道为主,部分合作社还提供设施建设、采购生产资料等服务,只有不到5%的合作社提供资金渠道,提供融资服务。

(二)金融需求现状及特点

短期资金需求额度小,季节性较强。从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额度差异度不大,主要集中于10万-50万元之间,约占70%。短期资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收购和销售环节,农民和购货商在结算方式和习惯上的差别经常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一般而言,合作社通过现金的方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少数老顾客还会采取支票的方式结账。而购货商比如超市通常2-3个月结一次账。若资金量小,能够一次付清,但资金量稍大,则采取多次结账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大量的运营资金,导致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补贴的协调度不足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但具有弱质性,因而需要政府直接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2013年从化市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财政补贴将近200万元,而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不足100万元。我国农业的基本而较大,对于资金的需求也相对较多,如果只依靠财政性资金“输血性”地支持农业发展,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也会降低有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金融机构风险认识缺位是制约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根本因素

金融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途径有3种:直接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通过向专业合作社成员发放贷款;通过合作社协作企业发放贷款。对银行机构的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从化市仅通过合作社成员发放贷款88万元,被调查的5家银行机构认为难以控制风险、缺乏外部担保是制约金融支持合作社的主要原因。农业金融与农业生产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农业信贷风险也同农业生产直接挂钩。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评级工作滞后是制约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直接因素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和组织结构,因此很难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即便按照商业银行的现有内部风险评估模型对合作社进行信用评级,绝大多数合作社也达不到商业银行的放贷标准。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模型,不能有效整合农户个人信用信息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信息,导致金融对其信贷支持缺少信用信息支撑。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扶持和金融产品创新,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模式

政府引导合作社完善治理结构,防范“内部人”控制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互助性的组织,成员既是合作社的所有者,也是合作社的服务对象。合作社发起人身份较复杂,有的由村干部发起成立,有的由企业发起成立,有的由能人大户发起成立,合作社容易被发起人或资本控制。单独依靠合作社自身规范化困难较大,可以通过政府引导,逐步使其治理结构规范化。目前合作社管理人员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以此为突破口,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好监事会的作用。引导合作社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合作社的财务审批,正确开展会计核算,定期公开合作社的财务,保障普通成员的监督权。

(二)健全农业风险准备金制度,实现风险共担。

农业生产很多不可抗因素,自然灾害无法避免,因此应引入风险准备金制度。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总体原则是利用财政风险补偿基金对农业贷款而临的自然性风险给予补偿,目的是使补偿后的农业贷款风险和收益达到与其他类型贷款基本一致的水平。从风险构成看,农业贷款的风险包括经营性风险和自然性风险。经营性风险主要源于银行机构的经营管理和借款主体的道德风险等,银行机构作为市场主体独立承担理所应当,但自然性风险主要源于农业自身固有的弱质属性,由银行承担只能降低其投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建议财政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对农业贷款自然性风险的补偿。这种做法实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匹配,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

(三)鼓励创新金融产品,以土地经营权抵押为突破口。

农户收入低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农民手中最大的“资产”是其房屋以及土地。拓宽传统抵押物范围,以土地经营权抵押为突破口,使土地这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充分发挥出去,使土地的要素价值得到充分盘活,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使其成为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鼓励创新金融产品,针对合作社的机器设备、订单、存货、应收账款等进行抵质押贷款;对一些效益好、带动而庄发展前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开发推广信用联保贷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因生产需要的季节性资金需求,金融部门应简化贷款审批手续,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实行优惠利率。

四、对策建议

(1)推动金融资源有效配置

人民银行应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扎实开展涉农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工作,加大对金融机构贯彻执行支农政策的考核力度,以评估考核引导带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适时制定“三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为“三权”融资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明确方向。

(2)创新涉农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要顺应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趋势,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金融产品,满足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推广农户小额贷款,多户联保贷款、农房抵押、林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贷款和农户创业贷款,积极探索涉农专利权、商标权、产业园、养殖场等质押物贷款,将金融业务的触角延伸至产业链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为防止信贷风险,可前期选择少数村镇、企业、农户进行贷款试点,后再着力推广至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大农村自助银行的设立,大力发展农村银行卡业务,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理财业务等金融服务,满足更高层次的金融需求。

(3)建立多方合作的融资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仅靠金融部门单方面的支持势单力薄,需更多的部门参与。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农业部门要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和投资,建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技术推广、工程施工等领域。土地、电力、水务、税务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对于合作社在生产经营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支持。

(4)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合作社推动、产业带动、农户联动”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加大力度创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土壤”空间。鼓励、引导种植能人、运销大户牵头联合从事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形成群体优势,构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认定标准、注册登记等相关内容,推动其成为独立的、稳定的承贷主体。

(5)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专项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补等措施,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扩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保险覆盖面,创新农业保险险种,加大农业保险理赔力度。在商业保险不愿介入的领域,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形成以政策性保险为导向、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春.金融支持临泽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调查

[2]刘顺平.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第三篇: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症结与建议论文

为了进一步完善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机制,发现新时期下农民合作社呈现的新特点、新问题,不断促进佳木斯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发挥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作用。我们深入佳木斯市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项调查,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有关数据显示,截止 2014 年末,佳木斯所辖 6 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 4217 个,以种植业为主,涉及养殖、农机服务等产业领域。入社农户 2 万余户,联系带动农户6 万余户。截至 2014 年末,实际获得贷款的合作社有 25 户,获得贷款金额共计 6326 万元。

一、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呈现以下特点:

1.发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多数为社员贷款,农信社为放贷的主要力量。佳木斯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成立较晚,现阶段发展依然不成熟。2012 年累计发放农民合作社及社员贷款 1390 万元,2013 年 2070 万元,2014 年有大幅增长,累计发放达 21732 万元。其中以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发放贷款 6326 万元,其余 15406 万元贷款为合作社社员贷款,占总体的70.89%。10家金融机构中只有 3 家发放贷款,分别为农信社、哈尔滨银行和龙江银行,2014 年三家金融机构向各类合作社及社员发放贷款分别为16092万元、1620万元和4020万元,其中农信社占比74.05%,处于主导地位。

2.合作社运营资本多来源于股东出资。25 户获得贷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获得贷款 6326 万元,银行贷款占总体资金来源30%左右,其余70%左右为股东出资;其余未获得贷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总体的 99.41%,其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股东出资,仅有 5% 来源于民间融资以及其他融资方式。

3.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产品创新不足。佳木斯所辖县域陆续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初见成效,如桦南县开展土地流转担保贷款,汤原县开展农机具使用权抵押贷款,富锦市开展土地经营权、粮食预期收益权抵押贷款。截至2014年末,上述 3 县共 17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获得贷款 4960 万元。但此三类贷款发放对象为所有农户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缺乏创新支持;获得创新贷款的合作社占整体获得贷款合作社的 68%,所占比例依然较低;其余 3 县域尚未开办金融创新贷款,严重存在区域间不平衡,银行对信贷产品创新支持依然不足。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身制约因素一是多数合作社为套取国家补贴成立,经营涣散、凝聚力不强。广大农户对合作社的认识依然存在误区,有些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取得贷款方面的优惠,以村组干部或家庭成员凑人数成立合作社。此类合作社不以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利用合作社成员身份取得贷款,在生产时仍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安排生产经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合作社规模效应无法凸显,所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存实亡。二是合作社章程、制度制定不完善,内部管理不规范。据调查统计,运行较为规范的合作社只有 25% 左右,有近60% 的合作社缺少相关的制度和章程,近65% 的合作社没有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近70% 的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等没有发挥作用,近75 %以上的合作组织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这种合作社各项制度不完善,不具备计提生产经营能力,流于形式而不重实质,严重偏离了创立合作社的初衷。三是农民所占比例较高,合作社缺少专业型人才管理。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社员农民的比重占 90% 以上,合作社的带头人多为当地村庄的村支两委、农民致富带头人或政府指定的地方企业负责人,多依靠经验做出决策,其文化程度难以适应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需要,对市场定位、法律法规、农产品专业知识认识不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然缺乏专业型人才。

(二)目前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症结一是缺乏有效抵押物,农民专业合作社授信度普遍偏低。从调查情况来看,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仍以农村产权和农机具作为抵押,此类合作社占整体的52%,但由于农村宅基地、房屋的产权、使用权归属不明确,大多无法实现确权,造成房产抵押困难。辖内近六成农机由国家补贴资金购置,抵押权利不完整,且该权利在传统的抵押贷款模式下无法拆分。另外,农机具抵押变现价值较低,难以获得足够抵押贷款。根据计算,佳木斯所辖县已获贷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获得贷款 253万元,社员人均获得贷款 15 万元左右,只能满足一部分生产需要。二是缺少配套的中介机构,难以进行大范围土地流转、担保和资产评估。现阶段农民合作社多采用“合作社 + 农户”的管理模式,缺少登记评估担保机构,取得贷款有一定困难。全辖只有桦南县开办并实施了土地流转贷款,有177 万亩土地可以进入中介机构流转,占全县耕地的 51.75%,其他县域暂时难以实现。三是缺乏有效监管,贷款难以跟踪。受国家支农政策引导,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门槛限制,登记不验资、不收费、不年检、不处罚。直接造成了无法确认、核实合作社成员出资的情况,工商机关无法得知合作社生产运营、经营状况的问题,为有效监管埋下隐患。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未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也存在信用风险。

三、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是拟定工作方案,初步做好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尽快出台《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方案》,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工作,依照规章办理土地经营权登记,建立农村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承包管理信息化。推广桦南县土地流转经验,各地区建立区域性金融服务公司,逐步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二是化零为整,明确授信对象。金融机构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发放贷款,对申请贷款的农户、社员加以适当限制,由合作社出面评估本社贷款需求量,按总需求量申请贷款,继而将贷款合理发放给社员、农户,充分引导农户参与合作经营模式,达到集体生产、运营的规模效应,避免农户套取贷款优惠政策违背合作社成立初衷。三是积极探索“服务公司 + 银行 +合作社 + 农户”的管理模式,开展专业、便捷、有针对性的新兴信贷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并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流支持,现阶段佳木斯农民合作社的常规经营模式为“银行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即银行机构向合作社组织、社员发放贷款,此种经营模式导致银行贷前调查成本过高、效率降低。组建农村金融服务公司进行无权抵押、质押登记、担保和土地流转工作,经过一系列资格审查,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对银行机构出具担保承诺函,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四是从国家、省级层面加强监管,设立诚信评估体系。从立法入手,赋予工商部门验资、年检的权利,加强对农民合作社合规性的检查。将专业合作社主体和社员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尽快与当地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构建合作机制,建立完备的信用档案,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稳步构建专业合作社自愿参加、政府监督指导、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的授信管理模式,为改善信贷支持打下基础。五是重视人才培养,增强合作社发展潜力。地方政府加强农户素质的培养,鼓励技工学校设立县级培训机构,提供专业化的农业培训。教育培训种植、农机具、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推广优秀、先进做法,以点带面带动农民耕种专业化。加强合作社发起人、带头人的教育与培养,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进行经营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指导、经营水平,吸收广大农民参与、实现真正专业化合作。

第四篇:霸州市关于开展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霸州市政府金融办

(2012年5月4日)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农村市场主体,对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索研究金融机构推动合作社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廊坊市政府金融办通知要求,我办就金融机构支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霸州市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列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我们紧紧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拓宽内外市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几个关键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构筑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种植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蔬菜和玉米两大主导产业,2011年我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9万亩,其中设施菜达到6万亩,培植了堂二里镇胡萝卜、南孟镇早春黄瓜、扬芬港韭菜、豆角和东扬庄大白菜五个万亩蔬菜种植基地。林果

1基地发展到8.3万亩,其中经济林年产果品达3.2万吨,主要有康仙庄的葡萄种植基地、南孟镇的桃、葡萄基地、霸州镇的早酥梨基地。形成了生猪、牛羊和肉鸡蛋鸡三个畜牧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以信安镇张庄、扬芬港镇许家堡、岔河集欧亚畜牧食品有限公司为中心,存栏总量超过1.5万头;牛羊养殖基地以煎茶铺、东段、扬芬港三个乡镇为中心,存栏总量达1.2头(只);肉鸡蛋鸡以康仙庄、霸州镇、东段三个乡镇为中心,存栏总量超过60万羽。有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011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了65.5%,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到55亿元,带动农户9万户,农民参与程度超过60%,农产品商品率达到了85%。

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重要桥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河北省、廊坊市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政策,切实有效地促进其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

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106家。含种植业72家、养殖业26家、服务业8家,总注册资金1.4亿元,成员5462户,带动农户2万余户。并从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中新培植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8家,廊坊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8家,有效提高了这些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和示范带动作用。

但是,我市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资金短缺、人才缺乏、规模不大等客观问题。导致合作社整体运行水平较低,对组织成员和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加之服务环节单纯或局限,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三、金融机构支农情况

我市合作社经营项目正由传统的种养殖业逐步转向服务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合作社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为了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合作社发展,我办组织域内各银行业机构举办了多期支农惠农下乡活动,收到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结合“农信进万家”活动,深入摸底调查,做实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基础工作。统一安排各银行机构对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仔细的摸底,全面把握当地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存现状、发展前景、行业分布、标准化程度、资金需求等情况,客户部和各基层社都建立和完善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档案。

二是搞好筛查分类,做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划。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存在无固定资产,办公、营业场所是租借的状况,且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有限责任,常常出现合作社社员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谋求个人发展现象,导致合作社盈利能力较弱,发展速度缓慢。对此我市认真做好筛查分类工作,制定了详细的专业合作社支持规划,明确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有效开展。

三是灵活办贷方式,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探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新方式、新品种,鼓励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授信与对合作社成员单体授信结合起来,针对合作社组织模式的特点和经营管理水平,采取“宜户则户、宜社则社”的办贷方式,以支持社员为主,逐步发展到以支持合作社为主。

四是落实优惠政策,广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工程评定。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程序,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信用工程评定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要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和贷款期限上予以适当优惠,贷款利率原则上在现行利率的基础上执行上浮不超过30%的优惠,对积极投保农业保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相应的信用评级档次,简化贷款手续,逐步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五是创新信贷产品,不断提高信用社服务水平。在坚持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利润可获、信息披露到位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服务产品,探索新型担保方式,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贷款的品种和担保范围,创新各类符合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的农(副)产品订单、保单、仓单等权利以及农用生产设备、机械、林权等财产抵(质)

押贷款品种,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市场信息和金融咨询、代理保险销售和理财业务,不断提高信用社服务水平。

四、建议和意见

一是全面优化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资金、人员、网点的优势,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的作用,切实改善为农户提供的金融服务。全市各信用社均设立“小额信贷专柜”,真正使信用户在核定的限额内便捷获取贷款,不能再将优化服务当作口号来喊。

二是研制开发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品种,解决农民合作专业社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确立以推广小额农户贷款为基础,以扶持产业化项目为主体,以文稳健拓展优质农业合作化企业为突破的信贷营销策略,通过扩大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区间、区别确定贷款利率、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等措施,并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结合国家当前出台的各项振兴经济政策,抓住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依法开办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业务。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信用社要主动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与政府召开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现场会议等形式,共同研究支农工

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争取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开展支农工作的政策。同时,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借助多种渠道,广覆盖、深层次地宣传农村信用社的惠农政策和支农金融产品,使农信社支农惠民计划广为人知、深入人心。

四是加强信用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投放力度的考核。规定信用社当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投放比例,并作为对该社领导班子评先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以此来加大信用社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第五篇: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在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能力建设的不足、运行机制不健全、发展程度不高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的融资问题,对其健康持续发展形成了制约。

关键词:金融支持 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张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张掖市是甘肃省确定的蔬菜优势区和重点发展区域,是全国重要的杂交玉米制种生产基地,“西菜东输”基地、甘肃省肉牛养殖大市,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属于先进行列,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近年来,全市积极鼓励种植、养殖大户及农村能人创办专业合作社,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477家,入社农民4.65万人,带动17.5万户农户增收,拥有资产44.2亿元,年经营收入达31.98亿元,实现纯收入7.08亿元。全市共创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个、省级示范社48个,成功注册“紫家寨”牌鸡蛋、“杰灵”牌饲料、“金元八”牌葵花、“清凉寺”牌蔬菜等品牌,31家合作社获得了无公害产地、无公害产品或绿色食品认证。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张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内部运行更加规范、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市4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6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通过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张掖市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加快了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金融支持情况

(1)增加授信额度

张掖市农商银行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由2006年的1000元―5000元提高到目前的2万元―15万元,农户联保贷款额度由5万元提高到50万元,进一步解决了合作社资金需求问题。

(2)简化贷款流程

张掖市农商银行运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专业大户所授信的信用贷款额度内的客户只需提供申请书和相关证件,当天即可在柜台取得贷款,15―20万元的贷款5日内可发放到位;农业银行张掖分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专业大户授信贷款通过惠农卡做到了随贷随用,随时归还。

(3)创新贷款品种

建设银行张掖分行推出了三类信贷服务,分别是合作社联保贷款、合作社资产(主要是固定场地)抵押贷款、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张掖农商银行先后开发了规模种养业共同联合体贷款、龙头企业保证担保贷款等信贷产品,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需求。

(4)实行利率优惠

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机构给与一定的利率优惠政策,例如:2014年,临泽县农村合作银行与临泽县惠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力合作,以基准利率向奶牛养殖和温室蔬菜产业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700万元,有效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

三、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困难

(1)抵押担保难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果园、蔬菜大棚、农房、大型农机具等资产作为抵押品,难以被银行认可;养殖场地由于是由政府划拨,不能作抵押;社会上成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收费高,当前张掖市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费率为3%至4%,贷款担保保证金为贷款担保额的20%,合作社无法承担较高的担保费用。还有诸如旧贷、信用记录等因素,都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获得担保抵押。

(2)合作社直接取得贷款难

目前,张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只有发展较好、实力较大的前进奶牛专业合作社、甘州区大满镇杰灵养鸡专业合作社等可直接以合作社名义取得贷款,其他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期,管理松散,抗风险能力较弱,“空壳社”、“家族社”、“一人合作社”大量存在,内控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学的内控制度,大多无长期发展规划,注册资本采取申报制,相当一部分合作社不具备承担债权债务的能力。金融机构难以准确判断其经营实力和偿债能力,因而对直接以合作社名义发放的贷款较少,基本是通过合作社成员发放贷款,贷款成功后交由合作社使用,属于间接取得贷款。

(3)金融服务产品覆盖面窄、创新不足

金融机构出于资金安全性、营利性、流动性的考虑,更愿意将信贷资金投向服务业等行业。目前,由于农商银行(信用社、合作银行)在县域乡村的业务覆盖面广、营业网点多、信贷主体以农民为主,成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主力军,而其他金融机构诸如工商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兰州银行、甘肃银行等则以城区为服务区域、以服务业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金融业务几乎没有涉及。同时,由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和研究不足,涉农金融机构在服务方式、营销模式、信贷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都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存在着较多的不适应,金融产品多局限于提供传统信贷产品,创新力度不够,有针对性的“私人定制”金融服务和产品较少。

(4)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农业是弱质产业,承受着市场和自然灾害“双重风险”,农业保险费率偏低,经营风险高,所以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办农业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政策性农业保险仅覆盖有限的种植和养殖行业,张掖市目前仅开办了由国家财政补贴的奶牛、能繁母猪保险和玉米种植保险。由于赔付金额少,合作社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保险面窄,导致没有形成灾害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四、对策建议

(1)推动金融资源有效配置

人民银行应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扎实开展涉农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工作,加大对金融机构贯彻执行支农政策的考核力度,以评估考核引导带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适时制定“三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为“三权”融资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明确方向。

(2)创新涉农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要顺应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趋势,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金融产品,满足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推广农户小额贷款,多户联保贷款、农房抵押、林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贷款和农户创业贷款,积极探索涉农专利权、商标权、产业园、养殖场等质押物贷款,将金融业务的触角延伸至产业链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为防止信贷风险,可前期选择少数村镇、企业、农户进行贷款试点,后再着力推广至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大农村自助银行的设立,大力发展农村银行卡业务,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理财业务等金融服务,满足更高层次的金融需求。

(3)建立多方合作的融资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仅靠金融部门单方面的支持势单力薄,需更多的部门参与。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农业部门要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和投资,建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技术推广、工程施工等领域。土地、电力、水务、税务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对于合作社在生产经营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支持。

(4)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合作社推动、产业带动、农户联动”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加大力度创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土壤”空间。鼓励、引导种植能人、运销大户牵头联合从事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形成群体优势,构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认定标准、注册登记等相关内容,推动其成为独立的、稳定的承贷主体。

(5)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专项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补等措施,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扩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保险覆盖面,创新农业保险险种,加大农业保险理赔力度。在商业保险不愿介入的领域,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形成以政策性保险为导向、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春.金融支持临泽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调查[J].甘肃金融调研,2015(15)

[2]刘顺平.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甘肃金融调研,2015(13)

(2)融资需求进一步扩大,提升融资能力越加紧迫

襄阳市“十二五”期间及远期到2020年,存在巨大的投资需求。以政府及自筹资金为主的内源融资渠道已无法弥补其资金缺口,同时,本地金融业发展水平相对不足,金融体系搭建善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襄阳市未来发展时期内,如何加快转变现有的投融资结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引进社会资金参与襄阳未来建设,快速提升区域融资能力将是襄阳市亟待完成的关键任务。

(3)融资渠道多元化趋势明显,融资规范管理难度提升

随着襄阳市以建设成为副省域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现代化城市为目标的制定,各种配套规划及政策相继出台,使得襄阳市已成为投资热点城市,从而带动了襄阳市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其融资方式日益丰富,创新融资模式强度也不断加剧,融资渠道多元化趋势越加明显,这势必要求襄阳市政府及企业具备更高的融资规范管理能力,以合理处理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的关系,形成合理的融资结构,有效防范和控制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4)金融体系逐渐完善,资本市场探索进一步加深

近年来襄阳市的金融体系已逐渐完善,且资本市场探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地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这一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实力的差距,也体现在资本市场探索实践经验上的差距,因此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内如何有效推进资本市场发展进度,形成合理的中长期融资结构,是襄阳市融资规划中是一个关键问题。

(5)投融资政策相继出台,政策落实难度进一步加大

为推进襄阳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促进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切实增强金融对“四个襄阳”建设的强劲支撑,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2012年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如表1所示,但是如何有效落实这些政策,对于金融业发展实践经验较为欠缺的襄阳市政府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五、襄阳市发展融资政策若干建议

(1)整合各类专项扶持资金,放大财政投入效应

随着襄阳市专项资金种类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对于部门间沟通协调能力,资金安排与分配计划以及管理技术的要求也将大幅度提高。为此,应整合各类专项扶持资金,提升资金配置能力,放大财政投入效应。首先,由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外聘专家参与,组建专项资金咨询委员会,联席审理选取重点企业和项目,再由各部门根据各自专项资金的规模与特征,共同投入,充分发挥集中财力扶大扶强的优势;其次,按照目的划分专项资金,包括以政府主导的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为目的地无偿资助,以银行主导的扶强、扶优、扶大为目的地有偿借款;以探索新的资金发放形式为目的地引导性投资,比如每年可从各项资金中划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持有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企业的股权,并通过上市或转让等方式退出;最后,建立全新评估机制,如搭建管理监测信息系统,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绩效评估。

(2)规范发展政府融资平台,增强投融资能力

政府融资平台是政府进行投融资活动的主体,规范发展政府平台,确保其健康运行十分重要。首先,建立长效稳定的偿债资金运行机制,保证平台的债务承担能力,明确偿债资金的归集期限、用途,设立专户管理,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偿债准备金,以防范政策性融资风险。拓展偿债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偿债资金审计、监督、监察制度,保证偿债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制度化、合法化。其次,结合国家和湖北省政策和战略导向,优化资金投向,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将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和有收益的可持续经营性项目作为支持重点。放宽投资限制,扩大融资平台资本金来源,培育搭建新平台,实现财源多元化,如利用现有襄阳文化遗产和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的文化产业,组建文化产业融资平台。最后,加大襄阳市建投公司市场化运作,开辟融资方式多样化,重点拓展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如“市建投”于2010年5月和2012年1月先后发行两次公司债券,共筹集资金25亿。在未来的投资中需要偏重于获得企业的控股权,并争取培育1―2家所属企业上市,进一步利用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3)创新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拓宽投融资渠道

2012年,湖北省政府特印发了《湖北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鄂政办函[2012]47号)决定设立10亿元的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为此,政府应规范产业发展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高效使用。首先,政府应科学引导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控制基金总额度、优化审批流程、监督基金运行。政府职能在于引导,而非决策,可以在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方向上予以引导,鼓励其优先投资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急需发展的行业或产业。以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和《信托法》为基础,尽快建立符合襄阳市实际的产业投资基金发起、设立、发行、交易、中止等运作经营管理的规范体系。其次,拓宽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实现投资者群体的多元化,如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业投资,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促进产业的整合。最后,充分利用产权交易中心的产权交易功能,为产业投资基金提供有效的退出渠道。

(4)完善发展信用担保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目前,襄阳市担保机构规模偏小、担保功能作用有限、与商业银行协作存在障碍、缺乏再担保制度,风险分散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应进一步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首先,推动小型担保机构的合作重组工作,培育一批大型龙头担保公司,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辐射效应,带动襄阳内担保行业规模示范效应。其次,健全信用担保风险补偿与奖励机制,包括建立财政有限补偿机制和相应的奖励机制,每年从其产生的税收中安排一定比例给予担保机构损失补偿准备或予以奖励担保机构。再次,积极利用湖北省中企投资担保公司、省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等省级担保机构的信用输出功能,以襄阳担保机构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再担保业务,分散和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最后,加强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互利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合理确定放大担保倍数和风险承担比例,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下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与借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与借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破解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的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近年来,河南省汝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破解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该县有......

    农民专业合作社材料

    “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简介澄城县“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7月30日。是由渭北兴农果业协会发展壮大起来的,该协会组建于2002年冬,在省、市、县有......

    农民专业合作社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2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

    利辛县当地农民专业 合作社情况调研 一、发展现状 利辛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已有数年,初期主要以为农民农业生产服务等专业协会的形式出现,经营模式是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产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走合作之路,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三农......

    农民专业合作社(范文大全)

    一、发展现状 光山县作为农业大县,加之劳务输出量大,农民群众有着较强的合作需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有着独特优势。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供销合作社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以......

    关于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调查报告

    关于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衡阳县农村信用联社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各地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