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新时期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xiexiebang推荐)
如何做好新时期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赵军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支持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地重大历史任务,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统领今后“三农”工作的总思路和总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国家投资农业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发挥了重大作用,如何结合台儿庄区的实际情况,做好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 台儿庄区农业综合开发的现状
台儿庄区现有耕地41万亩,2001—2008年,围绕土地治理和产业化两个项目,各级累计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治理土地面积13.7万亩。
二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于受国家盘子地限制,我区每年能够治理的土地面积较少,大部分土地生产条件较差,旱灾,涝灾经常发生,田间林网,道路建设不成体系,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没能得到根本改变。
二是项目建成后运行和管护困难,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承包制,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有时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导致项目运行效率低,运行困难。另外,建成项目自然人为损坏严重,两种因素导致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果不能完全发挥。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效应不明显。
三 今后的工作措施
一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近年来,国家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我去是农业区,应抓住有利时机,编报项目计划,加大争取力度,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和管理办法,科学合理规划项目,严格施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用到实处,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是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培植祥和乳业,风华殖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是探索新农村试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应积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探索和试点,2008年度,马兰屯项目区部分机井除了用于灌溉,还能为附近的村子提供饮用水,龙口村排涝和桥涵工程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村庄的内涝问题,这些工作都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尝试,值得下一步借鉴。
五是做好项目的运行和管护,台儿庄区农业综合开发田间林网产权制度改革,极大地带动了村民保护田间林的积极性,经验在全省推广,下一步要积极探索田间水利设施的运行和管护办法,结合土地流转,农村合作社建设,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用好管好这类设施,保证发挥最大的作用。
六是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重点提高新型农民的科技知识,发展节水灌溉,推广良种良法,配方施肥,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率。
第二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常宁市总面积2047平方公里,现辖22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706个行政村,77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总耕地面积59.8万亩,其中水田50.9万亩,旱土8.9万亩。我市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始终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统筹结合,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规模化开发、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建设”的思路,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完成了彭洲、蓬田两个项目区工程建设,共投入财政资金106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02万亩,开挖疏浚渠道33公里,衬砌渠道37.01公里,建设小型蓄排水工程8处,渠系建筑物16处,桥、涵、闸配套1100处,改良土壤0.4万亩,新修机耕道路13.5公里, 购置农业机械26台,营造防护林0.06万亩,科技示范推广0.4万亩。蓬田项目区建成后,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年新增(节约)水量50万方,改善灌溉面积0.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5万亩。可常年烟稻轮作面积0.4万亩。年新增生产能力为:粮食138万公斤,其中:优质粮食128万公斤,新增烟叶0.56万担,项目区农民收入总额增加234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形成开发合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量大、面广、线长,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为搞好农业开发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其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农开办工作有位置。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项目从规划、选址到组织实施每一个环节,市委、市政府都要听取汇报,并多次召开农业综合开发专题会议,针对各个时期工作重点分别进行部署,深入项目区现场办公,协调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于2010年底,配齐了农开办领导班子,进一步充实了农开办队伍。二是确保经费有保障。市农开办原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为解决开发办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从XX年起,将农开办归口财政统一管理,把职工工资福利纳入财政统发,充分调动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对于项目建设的县级配套资金,我市财政总是给予优先保证,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是目标管理有效果。为了调动大家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我市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人员。如市政府明确项目区乡、村两级主要负责人为农业综合开发第一责任人。在此基础上,严格平时和年终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范围,作为干部奖惩、晋级、升职的重要依据。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集中连片,实施规模开发。近年来,我市一改过去项目分散的特点,坚持走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之路。XX年年,经上级专家考察、论证同意,我市选择了自然条件好、开发潜力大、干群关系佳的蓬塘乡实施开发,蓬塘项目实行五年整体规划,分逐年实施,整个项目分为彭洲、蓬田、蓬塘、李井、凉水五个项目区,涉及我市蓬塘、松柏2个乡镇的37个行政村,共计划投入资金395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5.5万亩,是我市实施农业开发二十年来,集中连片最广、项目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一个项目,目前,已完成彭洲、蓬田两个项目区建设,规模开发雏形基本形成。
(三)科学规划,坚持人性化设计。规划设计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标准,我们不断摸索,力求规划科学合理。一方面尊重客观实际搞规划。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项目实施前,我们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农民到现场仔细勘察、测量,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农业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按流域、灌区进行科学规划,绘制总体规划图、施工断面图、竣工图,编制概预算表,为高标准建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搞设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要按人性化的思路设计,把方便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结合起来。如我们在大渠道边砌取水池,方便人们取水用水;在机耕路旁边建垃圾箱,防止生产废弃物随意乱丢乱放;在主路两旁预留空间配建休息区,方便群众劳作之余休息;在渠道穿越群众生活区的地方修建便民台阶和洗衣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人群密集和交通要道处,我们按承载5吨的标准设计主要机耕桥,按200米的间距设计便民机耕桥。
(四)严格管理,打造优质工程。在项目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十年不大修、二十年不落后的要求进行项目建设。一是认真落实招投标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选择有资质、信誉好、实力强的优秀施工队伍承建。工程招投标时,邀请市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现场参与监督。二是严把工程施工关。在施工方法和工艺上,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对骨干灌溉渠道,我们全面推广砼现浇工艺。对骨干排水沟渠,全面推广浆砌石衬砌。对田间支渠,推广使用u型槽或空心砼砖衬砌。对附属建筑物,严格按照标准设计施工,一步到位。如渠系接口处的涵管多余部分,我们要求使用切割机切平,坚决杜决锤子敲打,确保路涵边缘平齐。
三是严把项目监理关。我们聘请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实施全面质量监管,并指派具有专业资质工程监理深入施工现场对建筑材料、施工程序、工程质量等环节进行监督。同时,对每个标段,农开办还安排一位高素质技术人员,同施工队一同吃住在项目区,现场跟班作业,进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与承建方共同处理,把存在的质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强化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一是严格资金审批。实行“一支笔”审批,一本账册核算,一个资金专户。严把资金支出关,所有项目资金使用,必须由负责人一支笔审批,不符合要求的各种票据一律不予入账列支。二是严格资金审核。每项工程资金的拨付,必须由项目承包人提出申请,并开出收据和正式发票,经主管工程的施工人员、财务股负责人及主管领导的审核无误并签字后,最后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通过层层审核,提高了资金使用透明度。三是严格拨款制度。项目资金拨付坚持四个原则,即按计划拨款、按项目拨款、按程序拨款、按进度拨款,无论是上级资金还是本级配套资金一律按工程进度拨款,严禁违规拨款。
(六)落实管护,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工程建好后,把工程交由乡镇统一管理,由乡镇按受益面积交付村级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工程管护队,由村主任和各村民小组推选有关人员组成,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在项目区每条渠道都设立管护责任牌,明确管护内容和责任人。建立工程管护基金,按受益面积每年每亩收取1元管护基金,对个别工程如排灌站,实行有偿使用,采取租赁、转让等方式落实管护主体,多方面筹集管护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缺口大。按照五年整体规划,我市蓬塘项目区计划投入资金3950万元,目前已完成了彭洲、蓬田项目两个项目区建设,完成投入资金1046万元,为加快我市项目建设进度,让项目区更早发挥效益、农民早日受益,请求省办在后期的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增加投入,促进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又好又快发展。
2、产业化项目亟待省办扶持。我市素有“粮仓油海”之称,油茶资源丰富,是油茶大市。近几年,烟草产业发展也异常迅猛,已成为我市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此外,塔山山岚茶得天独厚,自宋代起就是宫廷贡品,与南岳云雾茶并列衡阳市两大名茶。尽管我市资源如此丰富,市委、市政府及市农开办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直至目前,我市产业化项目还是一片空白,产业带动力不能凸显,特建议省办对我市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使我市产业化项目早日实现零的突破。
第三篇:农业综合开发
**镇召开2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
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
**月**日上午,20**年**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于**镇府召开。**市水利工程监理设计院、**县农业局等领导成员,**镇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施工方项目经理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镇党委书记***强调,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清楚了解这一民心工程。加快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进度,抓紧在明年春耕前完工,避免影响农民耕作灌溉。施工过程中,要与当地村委和群众沟通、协调好工作,取得群众配合,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推进,保质保量、如期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据了解,这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涉及**、**、**、**等*个村委,总投资达**多万元,水田受惠面积过万亩,受益群众两万多人。工程完成后,实现涝能排、旱能灌,有利于机械化耕种,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随着项目的建设完善,将极大地改善**镇水利环境和耕作条件,为**镇的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理念与意识
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理念与意识
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农业综合开发重点省份之一。农业综合开发自立项实施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不断开拓创新,加强规范管理,园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较好地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在强基础、稳粮食方面的支撑作用,在兴产业、促增收方面的带动作用,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做好“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我省各级农发机构要珍惜已有好的工作基础,秉承优良传统作风,倾心尽职履责,进一步把班子建好、把队伍带好、把工作抓好。尤其是要确立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思路,全面提高项目建设与管理水平。
一、树立三个理念
一是在继承中创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省农发工作要继续在全国急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继承中创新。首先是继承,继承是一种“官德”,通俗地讲,就是“新官”要理“旧事”,要把我省农发工作好的作风、好的传统、好的管理经验以及既定规划继承下来,作为发展的基石,使我们能够站稳脚跟高起点工作。其次是创新,创新是“官为”,单纯的继承,只能是墨守成规、坐享其成,就会导致工作上的停滞不前,贻误事业发展。因此,创新既是“为”的需要,又是农发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是在创新中发展。创新必须把发展作为目标,脱离了这一目标,创新就会失去方向。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落实财政厅党组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决定;另一方面,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农发资金和项目的绩效管理,为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在发展中求好。《孙子兵法》讲,“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我省农发工作要在全国继续争得更好的位次,必须在跨越式发展旗帜下搞好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做好各项工作。
二、保持三个清醒
一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清醒。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财政厅党组的各项决定和要求;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公仆意识,提高履职能力,把得住方向,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二是在工作定位上要清醒。农发工作是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有效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向现代农业集聚,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开发的综合优势,推动向农业强省的快速发展。农发资金是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地方财政配套为辅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及国家农发办的各项政策规定搞好投入。农发资金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上级决定,认真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实现“资金计划科学严密、资金分配公平公正、资金管理依法规范、资金核算清晰准确、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为此,既要按照职责分工和能力席位要求干好本职工作,防止出现“缺位”和“越位”,又要提倡协作精神,善于及时“补位”,避免出现工作脱节。
三是在个人言行上要清醒。国家公职人员有着严格的组织管理和纪律要求,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党章》、《廉政准则》、《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都规定的清清楚楚,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
三、确保三个安全
一是财政资金安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是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农发工作具有既管资金安排又管项目申报、既管项目实施又管考核验收的特殊性,因此,必须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资金安全与否,责任无可推卸。要按照财政厅主要领导关于“制度补位、管理问责”的要求,建立责权清晰、赏罚分明的制度管理体系;要在资金的安排、拨付、使用各个环节上把关;要建立健全农发资金内部管理制度,坚持按制度管人管事;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建立内外监督相结合的权力约束
机制,把财政监督、决算审计渗透到资金运行的全过程。二是项目质量安全。农发项目上级要求严,群众期盼高。因此,要重视项目前期规划设计、评估论证工作,加强项目库建设,让项目等资金,而不是让资金找项目。所扶持的项目既要符合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又要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到农业发展最需要的环节上,用到农民最期盼的项目上;要重视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充分体现资源整合、动作规范、统一标准、简便易行的要求,防止违背民意、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确需中途调整的项目,必须按规定报批;要严格履行工程造价评审、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质量监理、决算审计和考核验收程序,把好每一道关口;要以民为本,探索建立立项异议、质量民监、资金民问、工程民管的社会参与机制,确保项目建得好、管得住、长受益。
三是干部个人安全。权力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岗位权力有多大,岗位风险就有多大。从制度层面上看,对权力的约束和对风险的控制,各项管理规定已经十分健全,特别是《廉政准则》中8个方面52个不准、《省委关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和《省财政厅进一步加强财政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意见》,对于预防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要熟知、牢记、照办。失去监督的权力风险更大,要切实增强风险意识,提倡相互提醒,善于在被监督下工作。要遇事深思熟虑,切忌攀比和侥幸,这样才能对单位负责,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四、增强三种意识
一是增强勇于担当意识。有为才能有位,而有为要靠担当的精神作支撑,有了一股子迎难而上的冲劲、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创造出最优最佳的业绩。要勇于担当履好责,岗位职责要求我们不仅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而且更要求我们善于“跳起来摘桃子”,创造性地工作,不能回避矛盾,不遇事绕道而行、推卸责任;要勇于担当不避难,不仅要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开展工作,更要勇于承担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直面各种风险与挑战,敢于攻坚碰硬,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不仅要干好他人都能干的工作,更要善于干他人不愿干或者是干不了的工作;要勇
于担当善其后,重视履职履责的后果,不能有勇无谋,更不能盲目蛮干。
二是求真务实的意识。求真务产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农发工作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真干事、干真事、求实效,坚决克服弄虚作假、抓而不实、走马观花、摆花架子现象。从立项申报到资金管理、项目竣工,必须把项目做真做实,经得起审计监督和群众的评判。
三是增强争先创优意识。当前我省正在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 主题实践活动。省委李鸿忠书记在动员会上强调:激发“先”、“优”意识,提升精神区位,营造“湖北气场”。农发工作要在具体落实省委领导要求上下功夫,不仅要体现在“先”上,还要体现在“好”和“优”上,以全面推动全省农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五、营造三个环境
一是营造干事敬业的环境。要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旗帜鲜明地讲正气、树正气、扬正气,坚决反对各种不良风气;要按照厅党组要求,根据干部特长,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发挥最大的潜能;要不亏待埋头干事、谋事和善干事、干难事、干成事的同志;要坚持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重大问题必须集体研究决定。
二是营造成长进步的环境。要加强干部能力建设,通过培训、压担子等方式,不断提高履职履责能力;要通过舆论导向,对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干部进行褒奖和大力宣传;要及时向厅党组和人事部门汇报反映干部情况,为干部个人成长进步创造外部条件,努力形成干部埋头敬业,成长进步组织关心的干事用人氛围。三是营造和谐共事的环境。团结出干部,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成绩,健康和谐的共事环境,是干好工作、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前提。要坚持原则,强化治庸问责,决不护短,允许出现工作失误,但不允许出现原则问题上的消极对待和明知故犯;要珍惜协作共事比分,坚决反对和克服各种自由主义倾象,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每个同志都要成为维护集体团结的使者。
第五篇: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与创新
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与创新
一、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一)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入世后,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国外农产品强有力的竞争,我国农业生产在内容结构上、空间布局上将进行大幅调整,农业综合开发需要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完善投资和管理机制,健全服务体糸,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新形势下,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在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发挥区域特点,集中优势产业,全力重点突破,点面结合增效的发展方针,从“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从“自然式”向“设施式”推进,从“散户型”向“庭院式”过渡,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促进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如何更有效的管理项目设施?解决这些问题十分迫切应需要。我们认为,农业综合开发应从全市整体规划出发,划分农业产业格局,确定主导产业,扶持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糸、生产技术服务体糸、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糸等,提供专业化服务,科学引导项目区向专业化生产基地发展。目前农业综合开发的机构职能、人员力量、投资方式还不适应农业综合开发的需要,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1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总量不足。十多年来,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重点投向了生产条件较好的农业主产区,建成了一批标准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生产基地。但从全市的农业基础设施看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县相对较少,国家立项的土地治理项目县只有3个,水土保持项目县也只有4个,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青川、朝天两县区既不是水保项目县,也不是土地治理项目县。全市仍有80‰以上的中低产田土需要改造,国家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全市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的财政资金只有2000万元,离项目需求有很大缺口。因而,今后的农业综合开发任务还十分艰巨。
1.投入机制尚需完善。一是土地治理项目投资标准较低,项目区以面积定投资标准、定规模,以规模平辅各类项目建设内容,难于灵活配置、优化配置资源,项目建设的标准还不高,农产品品质和商品率较低。二是区域开发还缺乏长期、稳定、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整体规划。目前项目按年编报规划,前期工作量较大,资金到位较迟,而且容易由于人为因素造成项目地点、建设内容的变更,不利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主导产业的建设。三是农业综合开发需要减轻负担,轻装上阵。经过十多年的开发,特别是老项目区,由于早期的有偿资金比重较大,资金偿还负担较重,目前虽然改为全部无偿投入,但对以前的有偿资金给予豁免。
3、服务体糸尚需进一步完善。我市在产业结构方面做了大量工
作,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和专业化生产基地。但由于缺乏整体统一的市场营销体糸、科技推广体糸、生产技术服务体糸,优势特色产业对市场反映慢,技术含量不高,难以做大做强,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档次不高,不能连续适应市场各个时期,各个阶层需求的优质农产品,制约了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二、业综合开发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进入第三阶段以来,确立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然而,这一目标思路仅是对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的基本把握,农业综合开发应在投资方向、投资方式上有所创新,拓展内涵,提出发展的新思路。
(一)拓宽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
农业发展的总目标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改善农业的基本生产条件,同时还应注入构筑市场平台、增加科技含量的新内涵,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是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广义化,既包括农田、水利、道路、林木、农机的“硬”件设施,又包含市场开拓、产品认证、科技引人、信息保障的“软”设施。
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应拓展为:农业综合开发要在保
证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构筑市场平台,增加科技含量,实施区域开发,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和生态示范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二)调整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方向
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方向应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在搞好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突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注重农业综合开发与产业产经营的结合,强化龙头带动和市场运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
从投资内容来看,农业综合开发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向构筑市场平台延伸,建立质量标准生产的技术支撑体糸,建立专业化的服务体糸、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这是支持我国农业参与世界竞争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支撑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从投资管理方式上看,农业综合开发应借鉴世行项目和其他项目的管理经验,建立与市场对接的具有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办法,以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方式
1、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农业综合开发应从项目建设向产业建设转变,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建设生产基地,培植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促进销加产、贸工农之间的有机衔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优做亮特色产业。以往的土地治理项目,强调集中连片,注重工程
实效,科技配套不足和连续性较差,结构调整、科技应用、深度加工涉及较少。这种开发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时期农业发展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要求。为此,农业综合开发应从项目建设转移到产业建设上来,围绕具有区域优势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来总体规化,统一布局,把土地治理、生态项目、科技示范、农业产业化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内在的“综合”功能,大幅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
2、按基地建设要求,扩展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内容。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内容要由以传统粮棉油为主向区域优势产业延伸,把改造中低产田的基础设施转变为优质高效农业与龙头企业配套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建成一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市政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体。农业综合开发应改变项目规划、项目建设、基地建设的程式,确立在市场调研、优势分析基础上,先制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再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计划、建设的新程式。依法开发,避免“领导工程”,换一个书记、县长搞一片的现象,确保项目建设服从、服务于基地建设的需要。在项目建设内容上,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基地建成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科技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导基地,农民增收的先行基地。
3、加大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综合开发应加大科技投入比重,根据区域实际,大力推广应用以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为目标的节本增效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的农产品品质的新
品种、新技术;以扩大增值为目标的加工、保鲜、储运技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4、加强管理,建立项目后评价体统。投资项目后评价是项目实施的最后阶段,世行项目亚行项目及发达国家的援外项目都有相应的项目后评价体糸。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开始了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其作用在于为改善决策和管理服务;对项目执行单位进行监督;对前评估进行检验。目前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建议建立开发项目的后评价体糸,完善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