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5篇)

时间:2019-05-13 04:2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第一篇: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课题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着“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小组自主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现制定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实施方案。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表现在:

1、通过研究,确立高效的小组建设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能否由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础。学生合作的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

(1)倾听的技能。明确不是只有自己说才是参与,听别人发言同样也是参与学习;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边想边分析别人发言中的对与错,并积极吸取精华,完善自我。

(2)表达的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敢说,特别要敢于质疑问难;其次就是表达清楚;最后是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3)交往的技能。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时,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与他人交流、沟通。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1)倾听的能力。要希望学生学会倾听,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要把握每一个教学良机,把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对倾听获取的情况及时做出教学决策,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信息进行教学。

(2)反思的能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经验,而且对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

三、研究内容

1、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动课堂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

2、开展各学科小组学习策略和各学科小组学习方法的研究,设计用于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的导学案。

3、探索一课时中教与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合作学习的内涵(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实践中所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分别有:(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被此学习,以达成功。(3)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5)小组自评。要求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活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进行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组织教学能手、教研组长围绕课题研究为主题上研讨课,教师通过观课,围绕主题研究;各教

研组由组长安排以“一课三议”、“同课题研讨”、“学段研讨”等课型围绕课题进行研究;要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际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通过自己的实践行动,进行总结、反思,逐步完善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各教研组安排骨干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汇报课与研究总结。

3、个案分析法。抓住好、中、差三个类型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经验总结法。针对实验中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实施步骤:本课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1、学习相关理论。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题报告。

3、选题,各教研组、教师根据学校课题制定自己的子课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每位教师都制定实验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认真做好跟踪记录,并及时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研究中的问题和缺失处,进一步将课题研究向更深处展开。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

1、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展示实验成果。

2、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

五、课题组织与管理

实验对象:北门小学 3年级学生。

六、预期成果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2.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第二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小结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小结

共和学校初中英语课题组 雷风

【摘 要】在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具体的实例,探索如何选择合作的学习内容本文立足中学英语教学实际,对中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与探究)之一的合作学习,已逐渐被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引入英语课堂。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给英语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而且培养了学生集体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发展了学生的交际与审美能力;与此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一、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

美国教育界名士乔依斯和韦尔在《当代西方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教学,就是创造由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作用、社会关系、活动类型、教学设施等组成的环境”。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例如,探究学习既可能是自主的,也可能是他主的,既可能是个体探究,也可能是合作探究。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至于如何组合,则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

生实际。

二、慎重选择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

1、合理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但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既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有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分到一起。

2、规范操作:小组中活动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而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的,人人机会均等。教师注意协调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学生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以便更好地合作完成任务。

3、明确任务: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相对个别学习,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也有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但并不是说,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

三、用心照顾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这里所说的“弱势群体”指的是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障碍的学生,即学习困难生。学习困难生跟其他学生一样,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想法,也希望别人能聆听他们的见解。新课程要求英语教学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除了关注学优生的成长之外,也要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营造宽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乃成功之母”,从而增强合作学习的乐趣。

另外,教师还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更有成效。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以评价促发展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当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恰当地点拨学生的“盲点”;要根据合作内容上的差异,改变小组的组成形式,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和探索,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定会得到提高,从而为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做出贡献。

第三篇:课题研究反思——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这次科研,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有诗云“竹翠梅香松傲雪,岁寒三友各千秋”,在以往的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通过科研我知道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次科研中我明白了: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特点之一,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以前在教学中我只是偶尔读一些教育书籍和杂志,从中摘抄一些感觉较好的文章,没有及时反思。所以当自己有一些好的想法时,总是苦于无从下手。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多学习,勤反思,多向前辈学习,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这次教科研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懂得了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相信自己,自己就是最好的。通过这次科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提高自我,提高我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带着我的学生一起飞翔。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2、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3、合作学习的科学指导和有效规程。

4、小组合作的资源共享与能力提高。

5、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不同,时机不同,是面对信息化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新挑战的情况下,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本课题研究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性、与时共进性,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各学科上的运用和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研究,加强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有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分析等,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同时,在周围的同行中也有众多的研究者,我们可以博采众长,使课题设计日臻完善。

2、我校是山东省电化示范学校,教师人手一机,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学校并建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提供了网上阅读资源平台。

3、我校教科研风气浓厚,前一阶段完成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题研究、“创新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结题,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研究经验。为新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资源,相信能发挥整体效应,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4、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教育研究工作,从多方面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这些,都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实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2、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①、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年段学科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②、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才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③、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具体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目标是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计划完成学习活动。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校园网络,积累学习资料。

⑤、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生真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内涵。

4、研究过程设计

㈠准备阶段:(2017年1月-2017年2月)

(1)进行课题论证。(2)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专题座谈。(3)组织对师生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4)撰写课题方案 ㈡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12月)

(1)分组,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2)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做好观察记录。(3)实验数据收集整理(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控制

㈢汇总阶段:(2018年1月-2018年2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1)文献资料法(2)行动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2)争取专家学者的指导。

7、预期研究成果

⑴、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⑵、课题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⑶、反映研究成果的师生作品、奖状证书、照片等。⑷现场展示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综合活动观摩。

2017/01/03

第五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至今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但将它应用于中国教育教学领域,仅始于十几年前,就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还不普遍,如果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也是形式的,还没有落到实处,走过场的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面对五六十人的大班额,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处于次要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在课堂中或者只是“个人”,或者只是并无实质性功能的所谓班级之一员。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会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小组合作教学研究中来,得到更多的研究成果。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发表时间:2008-12-29 16:47:34 访问次数:2001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一所普通汉语学校二、三年级的部分班级学生进行为期四年的行动干预研究,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区上的“合作学习”总课题的总目标为指导,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子项进行研究。作相关分析发现:(1)教师组织学生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吗?(2)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一定的策略的,这种策略也是可以习得的。(3)怎样的评价能够促进小组合作有序、有效的进行。

关键词:

合作学习

有效性

一、课题的理论背景、意义、现状和趋势

1、理论背景: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德国教育家禄贝尔主张尊重儿童的“自动”,他极主张要通过有组织的游戏和活动来发展儿童的“天性”,使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用活动的体验去取代“说教”与“静听”的教学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因此我们主张学生在快乐、活泼、生动、自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赋予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由和相当宽松的气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锻炼和提高机会,从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智高情高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又为培养能与人和谐共处和合作精神。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3、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小组合作学习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至今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但将它应用于中国教育教学领域,仅始于十几年前,就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还不普遍,如果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也是形式的,还没有落到实处,走过场的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面对五六十人的大班额,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处于次要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在课堂中或者只是“个人”,或者只是并无实质性功能的所谓班级之一员。而教师又往往把全体学生当作“一个”来教,很难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差异和需求,也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独特的学习可能性。显而易见,在这些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这样的教学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教育实践的学校,会更多的参与到教育教学研究中来,得到更多的研究成果。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一)研究的目的:

1、学生通过参与式的学习交流,培养探究与科学精神,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2、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交流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及交流质量,从而提高学习效度,转变学习方式。

3、构建新的评价模式。重视探究性评价,重视互助、协作性评价,重视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

(二)、研究的问题:

1、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是否有一定的策略?

2、怎样解决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3、怎样的评价会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激励?

三、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我校选择原一年级

(一)、(二)班及二年级

(三)、(四)班作为实验对象,把同年级其余的班作为实验对比对象。

2、实验方法:本实验以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测试等研究方法。

3、实验材料:所有实验学生采用相同的教材,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教学。

4、实验措施:

(1)学习理论:学习有关理论文章,上网查找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做法,学习北师大周玉仁教授,上海顾汝佐等专家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教改实验信心。

(2)领导重视:行政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方案,指导方案实施,期中、期末进行阶段小结,及时肯定成绩,发现解决问题。

(3)经验带路:组织年轻教师听我校数学教学骨干雷彦华和杜红芳两位教师的课,学习她们的教改经验,观看优质课录像实况,组织议课、评课,吸收先进经验。

(4)讲座指导:由指导组、教研员每学期举行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专题讲座,明确课题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增强动力。

(5)教研促进:以实验班级为基地,围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专题,组织中青年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定期举行“评优”活动。

(6)设备辅助: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实验的效率。(如:学具、实物展示台、多媒体)

(7)总结提高:及时做好阶段性的经验总结工作,鼓励撰写专题论文。推广我校成熟的经验。

(8)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开展。

(9)积极开展案例反思,架设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10)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实验思路。

(11)积极撰写教学日记,拉近师生距离。

(12)加强对实验资料的收集和保管及整理工作。

四、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2005年3月至2005年9月)。主要任务有:

(1)选定我校研究的子课题并建立和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

(2)资料检索、筛选相关研究的已获成果;

(3)问卷调查,了解学情;

(4)制订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5)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和实验教师研究水平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主要任务有:

(1)开题培训,做好课题研究的总动员的有关工作;

(2)修订完善实验方案;

(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4)收集小组合作学习丛书资料。

(5)收集“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的《优秀课堂教学设计集锦》资料。

第三阶段:深入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主要任务有:

(1)总结实验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规程;

(2)精选范例,深化学习指导模式研究;

(3)完善应用性成果和创新性成果资料;

(4)做好课题实验的监测、评估和总结;

(5)撰写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

第四阶段:结题验收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主要工作有:

(1)编辑出版《“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设计集锦”》

(2)召开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

(3)撰写课题实验研究的结题报告;

(4)做好实验结题验收的有关工作。

四、研究成果

1、形成了一大批物化成果

师生们在两年多的实验中形成一批有较高价值的成果,具体有:制作《课堂教学典型课件》、《课堂教学设计集锦》、《课堂教学案例》、《学生日记》、《课堂教学反思》、实验教师的《我的成长历程》和《实验心得》以及《“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研究方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报告》等。

2、构建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创设合作情境:

①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或以故事引入,或以悬念激趣,或以问题探究等,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搭桥作用,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作好准备。

②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关系与地位,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乐意参与活动。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一切条件。

(2)个人探索:

① 给学生探索的方法,给予个体独立探索的时空。

②使学生明确探索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

③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应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知识逐项列出以待与他人合作解决。

(3)组内碰撞:

①改变原来的秧田型座位排列方式。如改为适合学生合作互助学习的“蜂窝型”或“U”字型、中心辐射型等。

②组建“互动互助”学习小组。

③选出互动互助学习小组长,并定期对组长进行培训,使组长能很好履行自己的职责。

④强化合作互助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问题进行合作互助学习时,先由一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再由其他成员补充,然后提出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体组员讨论,最后,对达成的共识以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4)组际交流:

①教师随机指定一个小组发言,由小组长派出自定的发言代表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由该小组成员优先补充。

②其他小组对上述汇报做出评定,并提出本小组的补充意见和更正意见。

③提出本小组在小组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体同学自由质疑,当学生 不能解疑时,由教师点拨、引导或讲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④及时进行对应性练习,内化新知。

(5)小结反思:

①指名学生初步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

②全体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

③师生用精练的语言共同概括新知。

④由学生对个体、小组学习情况做出评判,教师进行必要的总评,提出希望。

(6)延伸扩展:

①进行专题性研究、再次提供切合新知内容的练习题等,由学生独立练习,小组间进行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充分开发同龄学生的素质差异与思维差异,帮助学生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②师生共同解决互议、互评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③采用全班座谈的形式,探讨今天学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

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本课学习中形成的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有效改善学生自我知识结构。

3、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评价体系

开展实验两年多来,我校实验教师常芳青参加水区本课题评优课获二等奖,他的论文《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论文评比一等奖,这与她的虚心好学和课题组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是分不开的,也是对我们的实验工作和实验成绩最大的肯定。

六、研究成果的自我评价: 目前,根据已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法有效性”教学的学生反映,他们对此教学方法非常欢迎,真正体现自主。实验教师也认为,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他们对问题的研究已延续到课外,学习的效果比原来要好。经过两年的努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课堂更具模拟化,发展了学生的情商

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②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2)课堂更具活动化,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①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实验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互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和综合能力。

(3)课堂更具民主化,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专门知识不了解,须请教专家或可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4)课堂更具个性化,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整个学校数学科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培养尖子生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上学期市“育苗杯”数学通讯赛中,五年级学生取得了全县的前四名。

七、研究成果的推广及反响:

实验开展以来,家长对我校的课题研究给予了很多支持。为了真实了解家长对课题开展以来的感受,我们随机选取每个年级每个班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表》的问卷调查。

问卷有七道问题,有“是”和“否”两种备选答案,主要从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考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统计结果发现答“是”均多于“否”。

由此可见,家长们也能切实感受到课题开展以来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更加活跃了,思考问题更加有序了,孩子们与老师们之间关系是积极的,和谐的,孩子们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这也使得家长对此项课题实验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见《家长感言》)

另外我校实验教师还将此课题研究成果以公开课、讲座的形式积极参加我区教研室组织的“名师论坛”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广泛好评。

八、困惑我们的问题: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在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这点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到。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4、由于小组间的竞争一般采用“每个成员的成绩相加作为小组总分(平均分)后教师对最好的小组和各竞赛组的优胜者予以表彰”,这种激励方式会“将组内认为妨碍取胜的同学排斥在外,比赛竞争失败后互相指责埋怨”,影响团结协作性。

5、教学中的延伸拓不够,表现在:大部分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只盲从他人的问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知识运用的空间狭小。

乌市第八小学课题组

辛集小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辛集小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课堂教学成为广大一线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时空场所和主要阵地。《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将依赖于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必将依赖于我们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航向,不断地持续和健康发展,朝着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的方向,产生质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在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受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现实情况的限制,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反复推敲的问题,诸如出现了由于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面不广,在预设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表现出不会合作等问题,依然采取“穿新鞋走老路”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1)个别平时表现较好的同学,唱起了独角戏,充当起了小组活动的“灵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总有几名学生置身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相当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能认真听取其他组员的不同意见,不参与活动,对活动不予理睬。(2)有的组员只是旁听和随从,对一些平时较好学生的答案,不能提出质疑。(3)一些小组缺乏领导人物,大家吱吱呜呜,没有展开讨论,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见,气氛低沉。(4)由于班额大,不可能组组都发言,没有发言的组讨论的结果是怎样的呢?(5)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的方法多种多样,常常造成一节课的内容讲不完的现象,难以完成教学任务。(6)目前各学校都普遍存在着重解题技巧、书面测验,轻口头表达、实践活动;重教学结论与学生的学会,轻学习过程与学生的会学;重个体学习与竞争,轻小组合作与竞争;课堂的讨论学习,往往流于形式。这与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面对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等要求相去甚远。反思整个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区,严峻的现实呼唤着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数学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针对我校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4)、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合作学习的实践已遍及世界各国。目前国内外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研究一般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1)环境变量,即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效率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及特征;(2)过程变量,即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效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3)结果变量,即教师的期望以及教师设定教学活动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检测的教育成果。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的省级课题就有多项,公开发表的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就逾百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合作学习的实验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成为当代教学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相信,合作学习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它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将成为教学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2、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本课题与上述成果联系是它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本课题吸取各家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于其中具有操作意义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借鉴和移植、取舍和扬弃,同时进行发展和创新,以吸收为基础,以借鉴为前提,最终目标是创新和发展。

与其区别之一,本课题是在各学科范围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进行验证性研究,丰富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区别之二,本课题着重于实践操作的研究,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使合作学习教育通过学科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并非新课题,但目前人们主要集中在合作学习模式的模仿上,缺乏一些具体的细致的如何深入的措施。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点突破:(1)、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实践落到实处,开发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2)、深入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比较出各个年级段学生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指导策略。(3)、关注弱势群体在合作学习中的成长,形成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弱势群体的指导建议。(4)、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或某一问题而展开,在地点、时间上都有所约束,将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进行课外合作学习。

可见,课堂教学是联系有效性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的纽带与桥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必将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大厦。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核心所在。深入地对其控制系统和效益测量评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能有效地促进其优化,从而提高其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入和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教学操作上存在的“重形式,轻效果”、“不当”甚至“错误”的现象。

本课题采取实践研究方法,直面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关注学生的现实学习心理,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举止,改进课堂有效教学评价体系,利用“问题即课题”式的课堂反思式的日常教研行动模式,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课题引导式的校本研训方式,充分发挥个体研究和集体研究的作用并使之有机相结合。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研究,加强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有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分析等,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计划能全面研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的经验,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变传统的个体学习为合作发展学习,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为新课改的推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1、顺应时代的召唤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启动和不断深化,以及整个社会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的逐渐认同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无可回避的实实在在的任务和追求。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顺应时代的召唤,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2、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同时,在周围的同行中也有众多的研究者,我们可以博采众长,使课题设计日臻完善。

3、源于实践的引领

本课题研究源于课堂教学实践,又服务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益的不但是学生得到了全面素质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也得以不断地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促进教师形成充满个性生命色彩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实践能力。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主旨和追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2、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有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农村初中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2)、探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技能。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挖掘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围绕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核心概念是“有效性”,促进有效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效这一主题分以下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2)、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年段学科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3)、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具体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4)、教师对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作用,包括教师在组织进行“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评价对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的影响等。

4、研究过程设计

(1)、前期调研,界定和选择课题。

①、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②、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组织落实,论证课题。

(2)、合理规划,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①、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②、制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立项并完成开题工作。

(3)、实施课题研究,搜集相关资料。

对“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①、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②、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③、课题组织积累资料。

(4)、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5)、解释结果,总结经验,理论升华。

①、对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整理,完成研究报告。

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③、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5、研究方法设计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术条件:课题组教师的业务素质较高,有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研人员年龄结构合理,班级分布合适,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较为丰富,是一个整体素质较高、科研能力较强、优势互补的科研群体,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2)、组织条件:成立以张玉璞副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构建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网络,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实验者提供实践的机会;积极利用学校的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带动和引领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同时借助常规教研工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真正做到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本课题下设三个子课题进行研究,由课题组负责人、中心研究小组、参与研究人员组成。各个学科协同行动,加强合作,整体推进。建立教科研奖励制度,由专人分管,教科室具体领导督促,并将课题研究直接纳入年终考核,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兴趣,发挥教师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学校的教研工作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这一课题展开。

(3)、物力条件:学校保证课题研究经费,由学校分管领导与教科室负责管理,专门用于课题研究。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4)、信息保证:为了便于课题实验的交流与指导,课题组设立

联系电话:

0539--3541023

E-mail:xinjixx@163.com7、预期研究成果

(1)、“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实验经验汇编;

(2)、“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优质课例汇编;

(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4)、“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实验报告;

(5)、“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优秀课例选。

(辛集中心小学

满学田)

下载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合作的机会较多,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仍然存在絮叨问题,如:在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

    小课题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精选)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我校学生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几个春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英语课程总目标。在教学中,我为了能够......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主题教研活动总结双城市第十一小学苗乃春2012年4月26日,我校数学组全体成员按照学校整体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对我校承担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一、小组合作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