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重点(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4:3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同法重点(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同法重点(最终版)》。

第一篇:合同法重点(最终版)

一、名词解释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有关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要约: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作出意思表示。

承诺: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代位权:指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障自己的债权而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

撤销权:指债权人对债务人所为的危害债权的行为,可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维持债务人责任财产的权利。

同时履行抗辩权:指在当事人应同时履行债务的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在相对人未为对待给付前,可以拒绝履行自己债务的权利。

先履行抗辩权:指在有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后履行一方当事人在先履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履行要求。

不安抗辩权:按合同中的先给付义务人在对方财产于订约后明显减少,有难为给付之虞时时,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或提供担保之前,可以拒绝己方给付的权利。

抵销:指合同党和私人之间存在两个或多个债的关系,且互负债务,当事人各以其债务充当债务的清偿,从而使双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的制度。

提存:指债务履行期限到来后,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致使债务人无法向其履行债务,债务人将债的标的物交给提存部门保管,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二、比较

比较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无效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指存在撤销原因的合同,即合同虽已成立,但因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或合同内容显失公平,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可通过行使撤销权,变更合同的内容或使合同的内容溯及地消灭。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虽已成立,但尚欠缺某种生效要件而处于再是无效状态,须由当事人合同之外的第三人,同意而使之生效的合同。

无效合同:是指欠缺合同的生效要件,不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民事法律效果的合同。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

相似点:法律后果是一致的区别:(1)可撤销合同主要是因当事人意思表示瑕疵而使合同具有可撤销事由,法律将是否撤销合同的权利赋予合同当事人,由其决定是否撤销无效合同主要是因为合同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社会的公共利益所致,法院不是依当事人的请求,而是依国家强制力认定合同无效。

(2)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撤销权人可以撤销合同,使合同自始无效,也可以仅要求对合同变更或者不作任何表示,使合同继续有效。无效合同确实具有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确定无效,绝对无效的特点。

(3)在可撤销合同中,撤销权必须在除诉期间内行驶,撤销人在该期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则合同即确定地继续有效,但是,法院对无效合同的认定不受除斥期间或者诉讼时效的影响。

效力未定的合同与无效合同

区别:(1)未定:存在效力瑕疵的原因是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欠缺;

无效:存在效力瑕疵的原因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

(2)未定:的效力在同意权人同意或拒绝前处于暂时失效状态;

无效:的效力的确定无效

(3)未定:以同意权人拒绝的意思表示作为无效的要件;

无效:属于当然无效,绝对无效。

(4)未定:只有在同意权人拒绝的情况下才会自始无效;

无效:无须任何前提条件,自始无效。

效力未定的合同与可撤销合同

(1)前者在同意权人同意或拒绝前,其效力处于暂时无效状态,后者在被撤销前是有效的。

(2)对前者的拒绝会使其确定的不发生效力,而对后者的撤销是使其已经发生的效力消灭。

(3)对前者的同意使其确定地发生效力,而对后者的承认是使其已经发生的效力得以继续。

(4)前者的同意权人为行为之外的第三人,而后者的撤销权人为合同当事人。

三、论述

(一)合同法律关系

合同法律关系是合同生效后在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1)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合同当事人,是指在合同中享有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债权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债务人。

合同的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2)合同的内容:是指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联系,主要表现为享有合同权利和承担合同义务,即合同债权和合同债务。

A.合同债权:是指合同债权人通过请求债务人给付并予以保护的权利,包括请求权,解除权,抵销权等。

B.合同债务:是指债务人依合同关系所负的义务,包括给付义务,附随义务,不真正义务,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

(3)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为合同的标的,是指合同当事人权利指向的对象,即债务人的行为。

(二)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因过失而违反依照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致使另一方遭受信赖利益损失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1、违背诚实信用原则。

这一构成要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先合同义务,二是有可归责事由,即当事人存在故意或过失。

2、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发生在缔约过程中。

3、造成对方的损害。有过失的一方造成对方的损害主要是信赖利益的损失。

4、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是指无此行为,必不生此损害;有此行为通常会发生损害,则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

1、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主体仅为缔约当事人。

2、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方式是损害对方信赖利益损失,以全部赔偿为原则,不应受履行利益的限制。

四.简答:

(一)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与免责原则事由

《合同法》采取了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

严格责任:是指不论违约方主观上有无过错,只要其不履行合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就应承担合同责任,此种责任的承担不考虑当事人的主观过错。

免责事由:(1)法定免责事由:主要包括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货物的合理消耗及债权人的过错等;

(2)约定的免责事由,具体表现为合同中的免责条款。

(二)合同解除原因

合同解除的原因主要包括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

(1)协议解除实际上是通过订立一个新的合同,解除原合同的行为。

(2)约定解除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行使解除权的条件完全由合同当事人决定。

(3)法定解除则包括一般法定解除和特别法定解除。

一般法定解除条件: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履行不能;拒绝履行;迟延履行;不完全履行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安抗辩。

特殊法定解除条件:一是违约解除权,即在债务人违约时,法律规定债权人享有的合同解除权;

二是任意解除权,即法律赋予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任意解除合同的权利,不以债务违约为解除行使的条件。

补充:

案例分析:

附条件合同的效力: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的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的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可撤销合同发生的原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合同构成时内容显示平等。

无效合同发生原因:合同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人;虚假合意;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者的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标的不明确。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要件:a当事人双方在同一双务合同中互负同时履行的债务;b当事人双方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c请求履行一方未履行或未适当履行自己的债务;

d须对双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先行抗辩权的成立要件:a当事人双方互负的债务有先后的履行顺序;

b先履行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未适当履行合同。

效力:(1)后履行一方所拒绝的履行义务应当与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义务保持一定的对价性,即后履行一方只能拒绝先履行一方相应的履约请求。

(2)在先履行一方按约履行后,后履行一方不得再迟延履行,否则构成违约。

不安抗辩权的成立要件:当事人双方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债务;

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

法条解释:

抵消权的构成要件:

1. 当事人双方互负合法有效的债务。

2. 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

3. 主动债权已届清偿期。

4. 当事人双方互负的债务并非不得抵消的债务。

提存原因: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或延迟受领。

2.债权人下落不明。

3.债权人死亡为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免除:是指债权人以消灭债务人的债务为目的而抛弃债权,从而全部或者部分的消灭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混同:是指债权与债务同归于一人二时是合同权利义务终止。

混同的适用情形:1,合同当事人对债权或债务的承受而使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2,不得涉及第三人利益。

选择及其它:

合同的特征:1,合同是一种法律关系。

2,合同是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的合意。

3,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合同法不适用身份性质的关系。

*合同法律关系相对性的修正(23页)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合同自由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合法性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合同严守原则;鼓励交易原则

合同的成立要件:(是指认定当事人达成合意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般成立要件:特定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的标的特别成立要件: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实践合同的成立要件)采用口头之外的某种特定形式(要式合同的成立要件)要约的构成要件: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的相对人发出;要约的内容分必须具体明确;要约必须具有缔约目的。

典型的要约邀请: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

要约的效力:(1)要约的生效时间:如果要约是向特定人发出的,则要约的生效时间应根据其形式而定;如果要约是向不特定人发出的,则要约于发生之时生效。

(2)对要约人的效力:是指要约一经生效,即对要约人产生约束力,要约人不得随意撤销要约,亦不得对要约加以限制、变更或扩张。

(3)对受要约人的效力:是指在要约生效之时,受要约人享有对要约进行承诺的权利,受要约人即可以做出承诺,也可以不做出承诺。

要约的撤回和撤销:(59页)

要约的失效:概念:指要约不再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具有法律效力,要约人不再受要约的拘束,受要约人丧失承诺权利。

情形: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承诺期间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做出实质性变更。

承诺的构成要件: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做出;必须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的意思;未对要约做出实质性变更。

承诺的迟到:指承诺未于承诺期间到达要约人。

情形:因受要约人的延迟而导致承诺迟到,又称通常的承诺迟到;

因客观原因而导致承诺迟到,又称特殊的承诺迟到。

承诺的撤回:指受要约人阻止承诺生效的意思表示。

第七章:

第十章:

合同保全:概念:是指法律为防止债务人责任财产的不当减少给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带来危害,而赋予债权人敢于债务人对其财产的自由处分的权利,从而保证债权实现的法律制度,由债权人的代立权和撤销权两项制度构成。

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201页)

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要件:1,债务人已履行延迟。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3,债务人有保全债权的必要。4,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不具有专属性。

债权人的代位权诉讼:(205页)代位权形式效果的归属(208页)

撤销权(209页),构成要件(211页),债权人的撤销权诉讼(214页)

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转让,债权让与,债务承担,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移。(第八章)违约责任的含义: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违约时,对另一方当事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性质:一般性质:财产性,补偿性。

特殊性质:违约责任基于违约行为产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可约定性,具有相对性。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受损害方只能在两种责任中选择一种责任提出请求不能同时基于两种责任提出请求。

租赁合同中的风险转移问题:《合同法》第224条规定租赁人不得随意转租的义务。该条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电子要约不可撤回,可以撤销。

电子承诺不可撤回,不可撤销。

第二篇:合同法重点概念

法务和合同管理 合同的特征

1、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协议。

2、合同是两方或者以上主体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

3、合同的目的是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合同的种类: 双务、单务合同(是否互负债务)双务合同是:当事人双方互负对待给付义务,一方当事人愿意担负履行义务,旨在使他方当事人因此负有对待给付义务。单务合同:当事人之间只有一方负有履行义务,当事人之间并不互相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要约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要约的概念: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人称为“要约人”。要约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求

2、内容要求明确(确定、具体、完整)

3、要约人愿意受要约的约束

4、要向特定的人发出

5、到达受要约人 要约邀请: 要约邀请又称“要约引诱”指一方邀请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要约邀请的特点: 邀请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要约邀请不具有要约的效力。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分: 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否明确具体,意思表示发出后,是否愿受意思表示的约束。四种常见的要约邀请: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关于商业广告:原则上为要约邀请,但如果其内容符合邀约规定的,视为邀约 要约的法律效力:要约的生效时间。到达主义:到达受要约人的控制领域。“到达”的含义是指到达受要约人及其搭理人可控制的区域范围内,至于受要约人及其代理人是否看到,在所不论。电子邀约的到达以电文进入特定或收件人的任何系统为准。迟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原则上有效,除非要约人明确表示该承诺无效。迟延:超过有效期内发出,原则上无效,除非要约人明确表示有效。要约法律效力的内容: 对要约人的效力:要约人自此有接受承诺的义务,不得随意撤回、撤销、变更要约;对受要约人的效力:受要约人取得了承诺的权利而非义务,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承诺 注: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的承诺,除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注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的要约。其它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出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受要约人在承诺的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该承诺有效。要约的撤回与撤销: 撤回:.对尚未生效的要约阻止其生效的意思表示..撤回须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同时到达受要约人..拍卖中竞买人一经发出应价要约,就不得撤回。撤销:.对已经生效但未获得承诺的要约消灭其拘束力的意思表示..撤销的意思表示须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要约不得撤销的情形: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的; 2.要约人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的; 3.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并作了履行合同准备工作的。要约失效的原因(为什么要约的撤回)(1)被拒绝通知的(2)被依法撤销的(3)承诺期满的,受要约人未承诺的.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5)拍卖中竞买人的应价要约,有更高应价出现的承诺和反要约 承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受要约人按照要约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的内容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

构成要件:承诺必须向特定的对象作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要约人 承诺应当在约定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 列规定到达:

(一)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必须是接受要约主要内容的意思表示(作出实质性改变的为新要约).必须是明确表明受要约人愿意和要约人订立合同.作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中的要求.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承诺迟到、迟延和撤回: 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

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合同成立的时间: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对价: 为换取另一个人做某事的允诺,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钱的代价,也许是购买某种允诺的代价。构成要件: 1.对价必须合法 2.对价须是待履行或已履行的对价,而不能是过去的对价3.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既存义务不能作为对价4.对价须是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但价值上不一定相称5.对价必须来自受允诺人 《合同法》第45条: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合同法》第46条: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合同的生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心智标: 有精神疾病(无或限制)无精神疾病(完全)

法人行为能力的特殊情况

《合同法》第十条: 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意思表示真实

含义:订约者的意思表示与其真实的内在意思表示一致,并且完全是基于自己的正确认识自愿形成的,没有受到他人的不法干预或者不当影响。

.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含义:不违反法律的强行性和禁止性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由于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特殊条件,被确认无效的合同。特征:.违法性:违反了强行性规定。2.国家干预性:国家对市民社会的干预。3.禁止履行 4.自始无效、绝对无效。合同无效的原因 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无权)合同的部分无效

《合同法》第五十六条 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由于存在法定的变更因素,经一方当事人的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后予以变更的合同。特征:(1)意思表示不真实(2)必须由撤销权人主动行使撤销权(形成权)(3)合同效力在撤销前不变(4)又称为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发生的原因(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3)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4)乘人之危.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民法通则》第69条: 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身体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民法通则》第70条: 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意思 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

《民法通则》第71条: 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数量、规格和质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 表示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民法通则》第72条: 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撤销权的行使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溯及力问题 : 一经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均有溯及力,溯及至合同成立之时无效,即自始无效。

.部分无效问题 : 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解决争议条款具有效力上的独立性

《合同法》第57条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效力待定的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概述 概念:合同已经成立,但不符合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故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须经过有权人承认才能生效。效力待定合同的种类 1.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1)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范围(2)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是否 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的行为实施后,如何使之有效。

《合同法》第47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表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无权代理 A根本无权代理 B授权行为无效的代理 C超越代理权范围进行的代理 D代理权消灭以后的代理 无权代理的效果:无权代理不产生代理的效果,后果由无权代理人承担。无权代理转为有权代理的条件:被代理人的追认。如何对相对人进行救济:相对人的追认权和撤销权。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表见代理 概念:代理人虽然不具有代理权,但具有代理权的表面要件,这些表面要件足以使无过错的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从而法律规定被代理人须对之负授权责任的无权代理。对善意相对人的保护: 《合同法》第49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 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代表行为不适用无权代理的规定 《合同法》第50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无权处分行为 概念:

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而订立的合同。

特征:

1.处分了他人的财产 2.处分人没有权利处分 无权处分成为有权处分的途径: 1.权利人追认 2.无权处分人事后取得处分财产处分权

履行标的:

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履行期限 :1.迟延履行构成违约 2.提前履行原则上不可以,但是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3.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要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履行地点 : 定不明情况下履行地点的处理 : “ 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履行方式: 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履行费用 ; 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双务合同中的履行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 构成要件 :(1)同一双务合同中(2)双方债务均届清偿期(3)对方未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4)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的《合同法》第66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先履行抗辩权 构成要件 1.须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合同互负债务 2.两个合同有先后履行顺序

3.先履行方未履行债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 4.双方债务均届期满

《合同法》第67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不安抗辩权 :构成要件 1.双方互负债务

2.一方有先给付义务

3.先给付义务人的债务已届期满

4.缔约后对方财产状况恶化。

5.对方难以为对待给付 概念: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形时,有权中止或拒绝履行义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69条:

当事人依照本法68条的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注:一般情况下,合同成立时生效,合同当中约定生效要件,生效自条件成就生效,约定生效要件未成就,如一方当事人已经履行其主要责任,对方表示接受的和合同生效。合同担保的种类 1.人保、物保、金钱保 2.法定担保和约定担保(留置)3.一般担保和特殊担保 4.原担保和反担保(定金、留置不适合)担保合同 1.概念:为设立某种担保关系而签订的合同。

2.担保合同与主合同的关系 《担保法》第5条: 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无效担保合同情形

(1)主体:国家机关、公益法人的保证资格与物保的财产范围受到严格限制。

(2)标的:以法律、法规禁止流通、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的担保。

(3)特别情形:公司的董事、经理以公司的资产为本公司股东或者其他个人的债务提供担保的。

(4)涉外担保(5)主合同无效 无效担保的责任(1)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的,分两种情形: a.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债务人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b.债权人、担保人均有过错的,担保人责任限额是债务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2)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的,分两种情形:

a.担保人无过错的,人免责;

b.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责任限额为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3)无效担保合同之担保人承担过错赔偿责任后,仍可向债务人相应追偿保证的概念和特征 保证: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特征 1.从属性:保证合同不能脱离主合同单独存在2.相对独立性:保证合同不是主合同本身 3.补充性

保证的种类

1.单独保证和共同保证

分类标准:保证人是一人主体还是二人以上的主体。2.补充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分类标准:保证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 3.有限保证无限保证 分类标准:保证人所承担责任的范围.保证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保证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要件与一般合同相同。

3.保证合同的内容和形式(1)保证合同的内容 尤其注意数额、期限和保证方式一定要明确约定。《担保法》第25条: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限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使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担保法》第26条: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一般保证及先诉抗辩权

《担保法》第17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的,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前款规定的权利:

(一)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的;

(三)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前款规定的权利的连带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担保法》第19条: 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承担保证责任。抵押的概念和种类 概念: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种类

1、不动产抵押。

2、动产抵押。

3、权利抵押。抵押:不动产(登记)保护第三方责权人的利益。质押:转移交付,如没有转移无效力 抵押物的财产范围 1.不可抵押的财产 a.国有或集体土地所有权 b.公益法人的公益设施 c.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 d.依法被查封、抵押的财产 e.依法被确认为违法、违章建筑的 抵押物登记: 须办理抵押登记的财产如果没有登记,不产生抵押的效力。质押的概念和种类 概念: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的法律行为。

(二)动产质押 特征:

1、仅限于动产

2、具有可转让性

3、质押权以转移占有时成立并生效 合同变更的效力;合同变更原则上仅向将来发生效力,仅对已经变更的部分发生效力,不影响当事人赔偿的权利。注:责权人转让债权必须通知债务人,如果没有通知,该转让合同只对原债权人跟受让人成立,此时对债务人不产生任何效力,债务人只能对原债权人履行义务,原债务转让必须得到债权人的同意。合同转让的特征: 合同转让只是涉及合同主体的变更,不涉及合同的内容的变化。合同转让将导致原合同的关系的消灭的后果 合同转让一般必须在合同债权人或债务人与受让人之间达成合意才能实现。合同转让的条件;所转让的合同是有效的,合同的债权债务是必须有转让性,合同的转让必须经受让人同意,合同转让必须符合法定程序要求。法定解除;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接忙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动为表明不履行主要责任。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法定规定的其他情形。预期违约: 当事人一方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一方有合理的预见: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自己以避免责任,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一方未在合理的时间内提供适当的履行担保 不可抗力构成的条件:具有不能预见性,具有不能避免与不能克服性,不可抗力属于客观情况 不可抗力发生的时间和免责前提:不可抗力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后,履行期限届满之前才可以免责 违约金特征: 违约金是依当事人约定而发生的。违约金具有预定性 违约金是一种违约后才生效的责任方式 违约金具有补偿性

第三篇:合同法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缔约过失责任:指当事人于缔约合同之际具有过失,从而导致合同不成立,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时,使当事人遭受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3.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4.提存:是指债务人将无法清偿的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保存,由此消灭债的行为。

5.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6.实践合同:除经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以外,还需以交付合同标的物为合同成立要件的,称为实践合同。

7.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8.预期违约: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行为。

9.格式条款: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10.不安抗辩权:指在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义务一方在后履行义务一方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发生恶化而有难为对待给付之虞时,有权要求对方先为对待履行或提供担保,在对方未为对待履行或未提供担保时,有权中止合同而拒绝自己的履行。

11.试用买卖:指约定买受人先行试用标的物,然后在一定期间内再决定是否购买的买卖合同。

12.单务合同: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而不承当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则只负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合同。

简答题

1.简述效力待定合同的具体种类。

③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④法定代表人越权订立的合同。

2.简述格式条款解释的原则。

①应当按照通常的理解来解释。通常理解是指通常情形下会订立该合同的一般人的理解。

②作不利于格式条款提供方的解释对合同条款的解释。

③非格式条款优于格式条款合同中既有格式条款又有非格式条款,且两者不一致的,应按照非格式条款优于格式条款的规则解释。①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②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3.简述缔约过失责任类型。

①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②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③违反保密义务。

④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4.简述合同漏洞的补充规则。

①当事人协议补充原则 ②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原则 ③法定补充原则

5.简述无效合同的原因

①合同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

②合同标的不能确定。

③合同标的不能。

④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⑤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6.简述代位权适用条件。

①债务人须享有对于第三人的权利。②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

③债务人已陷于迟延。④债务人的怠于行使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

7.简述撤销权的适用条件

①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②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③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8.简述要约的构成要件。

①要约必须由特定的当事人作出。

②要约必须向相对人作出。

③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主观目的。

④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9.简述合同的法定解除条件

①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②债务人预期违约。

③宽限期后,当事人仍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的。

④当事人的其他根本不履行行为。

⑤法律规定的其他解除合同的情形。

10.简述承诺的构成要件。

①承诺必须由受约人作出。

②承诺必须向要约人作出。

③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否则,视为拒绝原要约,并构成新要约。④承诺必须在要约的存续期间内作出。

⑤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规定。

论述题

1.试述违约责任的概念、承担方式及归责原则。

违约责任,依据民法通则又称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所承担的法律后果。一般地说,当事人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订立合同后,就应该自觉履行合同义务,但是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情况,若放任违反合同义务行为,则是对双方当事人“合意”的否定,是对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的否定,因此,设立违约责任制度,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该债务在性质上转变成为一种强制履行的责任。这样才能有效维护合同纪律,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承担方式:支付违约金,损害赔偿,继续履行,其他。

违约金作为违约责任的方式,直接来源于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若未约定,则不产生违约金责任。支付违约金不以有损害事实为要件,当事人可在合同中,对将来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形作出具体分析后,约定一个固定的总额,也可就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值总额约定一个违约金比率。但是违约金的约定应该合法合理。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或过分高于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或适当减少。

损害赔偿责任方式,具有典型的补偿性,它以违约行为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事实为基础。违约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后,便不再承担违约金责任,反之,承担违约金责任后,便不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的范围可依合同当事人的事先约定。损害赔偿责任有四个限制规则:合理预见规则,减轻损害规则,责任相抵规则,损益同销规则。

继续履行尽管未增加债务人的负担,但是它是通过法律规定的强制手段,迫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具有对债务人惩戒的性质,因而不失为一种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继续履行应具备四个条件:须有合同债权人的请求;债务履行仍有可能;有继续履行的必要;法院认为适用继续履行。

其他补救措施,是指《合同法》第111条所规定的情形,“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

照本法第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依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归责原则:我国是严格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又称无过错责任,是指违约责任发生以后,确定违约当事人的责任,应主要考虑违约的结果是否因违约方的行为造成,而不考虑违约方的故意和过失。严格责任以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与违约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要件。只要能够证明某一违约后果系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的行为引起,即可要求违约方承担责任。

2.论述合同保全制度

合同保全制度的确立体现了现代民法对债权人保护周密细致化的趋势。合同保全制度,是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致使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受到危害,而设置的保全债务人责任财产的法律制度。具体包括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和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其中,债权人的代位权着眼于债务人的消极行为,当债务人有权利行使而不行使,以致影响债权人权利的实现时,法律允许债权人代债务人之位,以自己的名义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而债权人的撤销权则着眼于债务人的积极行为,当债务人在不履行其债务的情况下,实施减少其财产而损害债权人债权实现的行为时,法律赋予债权人有诉请法院撤销债务人所为的行为的权利。债权人有了代位权和撤销权这两项权利,就可以用来保全债务人的总财产,增强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能力,以达到实现其合同债权的目的。

3.试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合同法的指导思想以及调整民事主体间合同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准则,其贯通于整个合同法律规范之中。体现了合同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是进行合同立法、司法和守法的总方针,不同于合同法的具体原则和规则。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意思自治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取得权利、承担义务或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基于其意志的自由,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当事人非法干预。该原则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当事人在进行合同活动中对外表达内心真实意愿即合同自由。意思自治原则既是合同主体平等法律地位的具体体现,更是从法律的角度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平等原则是指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并要求所以民事主体同等地受法律的约束。在合同法中就是通过基本原则肯定当事人合同地位平等,在权利义务的分配上平等协商,肯定合同主体平等地受法律保护。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本着公正的观念从事合同活动,正当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在民事活

动中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诚实信用原则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它要求在市场交易中不损害其他竞争者、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市场道德的前提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公序良俗原则,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概念和法律原则。合同法指明,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合同法和补充合同法漏洞的准则;是解释合同条款、评价合同效力和补充合同漏洞的依据;确定了抽象的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作用;提供司法审判的准则,性质上属于强行性规范。

4.论述合同的分类。

①主合同与从合同

根据合同间的主从关系,合同分为主合同与从合同。前者指不依赖他合同而独立存在的合同。后者指以他合同的存在为存在前提的合同。

②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

根据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分担不同,合同分为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前者指合同当事人双方相互享有权利,相互负有义务的合同。后者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而不负担义务,另一方只负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合同。

③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以当事人取得权益是否须付相应代价为标准,合同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前者指当事人一方享有合同规定的权益,须向双方当事人偿付相应代价的合同。后者指当事人一方享有合同规定的权益,不必向对方当事人偿付相应的对价的合同。

④诺成性合同与实践性合同

根据合同是否可以交付标的物为生效要件,合同分为诺成性合同和实践性合同。前者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且生效的合同。后者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须以实际效付标的物才能生效的合同。

⑤要式合同与非要式合同

根据合同的成立是否需要特定的法律形式,合同分为要式合同和非要式合同。前者指须采用特殊法定形式才能成立的合同。后者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当事人也没有特别约定需采用特殊形式的合同。

⑥以订约人是否仅为设定权利义务为标准,合同可分为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束己合同,是指严格遵循合同相对性原则,当事人为自己设定并承受权利义务,第三人不能向合同当事人主张权利,当事人也不得向第三人主张权利的合同。此为合同的常态。涉他合同,是指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为第三人设定了权利或约定了义务的合同,包括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和由第三

人履行的合同。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的区别,是二者的缔约目的和合同的效力范围不同。

⑦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根据法律上有无规定一定的名称,合同可分为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有名合同是指法律上或者经济生活习惯上按其类型已确定了一定名称的合同,又称典型合同。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和民法学中研究的合同都是有名合同。无名合同是指有名合同以外的、尚未统一确定一定名称的合同。无名合同如经法律确认或在形成统一的交易习惯后,可以转化为有名合同。

5.论述买卖合同中标的物风险责任的承担。

标的物风险有特定含义,指买卖合同订立以后,标的物非由于双方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而发生的意外毁损、灭失的情况。风险责任承担,是指标的物发生意外毁损或灭失时,由卖主还是由买主承担的问题,即标的物的风险由谁承担的问题。

《合同法》第142条原则地规定了买卖合同变动物风险承担采“交付”主义,即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后由买受人承担。具体情况:动产送货上门的,在途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动产自提的,回途风险由买受人承担;动产代办托运、邮寄的,办完托运、邮寄手续后由买受人承担;动产的各类观念交付的,自各自完成观念交付时移转风险给买受人。

不动产风险负担的交付主义规则: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房屋自出卖人实际交付给买受人占有时风险即转移至买受人,不动产产权过户登记的时间不是风险转移的时间。不动产买卖中,可能会出现风险负担人与所有权人不是一人之现象。特殊情况:①所有权保留合同中,合同当事人对所有权有特别规定,对标的物的风险没有约定,所以动产所有权自买受人付清全部价金时转移,但风险适用《合同法》142条之“交付主义”,自交付时起转移。②试用买卖合同中,试用期间的风险,归出卖人负担;适用买卖合同生效后,风险归买受人负担;试用人明示不购买的,风险仍归出卖人负担。③在途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④一方违约在先的风险承担:因买受人原因致标的物不能按期交付的,自买受人违约之日起风险归买受人承担;出卖人已经将标的物置于交付地点,买受人违反约定没有收取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违反约定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因标的物存在严重质量瑕疵,买受人拒绝受领或解除合同的,其后风险归出卖人承担。

第四篇:2010合同法名词解释重点

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法:合同法是指调整合同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便告成立的合同。

实践合同:又称为要物合同,指除了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需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格式合同:是指合同必要条款的内容直接由法律规定的合同,又称标准合同。

合同法基本原则:是指对合同关系的本质和规律进行集中抽象和反映、其效力贯穿于合同法始终的根本规则。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邀请:又称为要约引诱,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撤回:是指在要约发出以后,尚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也就是在要约发生效力之前,要约人使其失去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承诺迟延:是指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届满后才发出的承诺。

承诺撤回:是指受要约人再发出承诺通知以后,在承诺正式生效之前而将其撤回。

拍卖:所谓拍卖是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等拍卖标的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拍定:是指拍卖人在竞买人的所有应价中选择最高那一个予以接受的意思表示,在法律性质上它其实就是承诺。

强制缔约:所谓强制缔约,是指就某一类合同而言,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的个人或企业负有应对方的请求与其订立合同的法定义务。这也就是说,此方合同当事人在对方提出要约的时候,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诺。

复合缔约:是指合同条款由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对方只有附合该条款表示出来的意思,方能成立合同的缔约方式。

行为默示形式:合同当事人以某种表明法律意图的行为间接地表示合同内容的合同形式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结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而致使另一方的信赖利益遭受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附条件的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某种事实状态,并以其将来发生或不发生作为该合同生效或者解除依据的合同。

附期限的合同:是指以将来确定到来的期限作为合同的条款,并在该期限到来时合同的效力发生或终止的合同。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已经具备成立要件,但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确定、当然地不发生法律效力。可撤销的合同:是指已经生效但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没有表现其真实意志,违反自愿原则而可由一方当事人请求撤销的合同。

效力未定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生效与否尚未确定,须由第三人作出承诺或者拒绝的意思表示才能确定自身效力的合同。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行为。

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的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完成各自承担的合同义务,使合同关系得以全部终止的整个行为过程。

全面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适当履行原则,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关于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的约定,正确而完整地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的履行中不仅要适当、全面履行合同的约定,还要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对对方当事人的履行债务行为给予协助,使之能够更好地、更方便地履行合同。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未约定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有拒绝自己给付的权利。

不安抗辩权:是双务合同中有先为给付义务的当事人,因他方财产显著减少或资力明显减弱,有难为对待给付的情形时,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或提供担保前,有拒绝自己给付的权利。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在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后履行的一方有权要求应该先履行的一方先行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应该先履行的一方未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后履行的一方有权拒绝应先履行方的履行请求或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撤销权: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放弃对第三者的到期债权、实施无偿处分财产或以非正常低价处分财产的行为而妨害其债权实现时,依法享有的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所实施的上述行为的权利。

合同的变更:所谓合同的变更,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于其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完全履行完毕之前,由当事人达成协议而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

合同的转让:是指在合同的内容与客体保持不变的情形下,将合同由原来的主体转移给别的主体的一种法律行为。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是指债权债务一并转移给第三人,由其完全代替出让人的法律地位,成为合同法律关系的新的当事人。

合同承受: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将其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全部转移于第三人,第三人承受其在合同中的地位,享受权利并负担义务。

解除权:解除权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凭单方意思表示使合同溯及消灭的权利。清偿:是指为实现债的目的而为给付。

提存: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履行或其下落不明,或数人就同一债权主张权利,债权人一时无法确定,致使债务人难于履行,经公证机关证明,债务人可将标的物交有关部门保存,以消灭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这种方式即为提存。

混同:是指某一具体之债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合为一体。抵销:又称“充抵”,是指两个以上的债的关系的当事人就互负给付种类相同的债务,各自得以其对他方享有的债权充抵自己对他方的债务,而使各自的债务在对等的数额内相互消灭的意思表示。

免除:是债权人以债消灭为目的而抛弃债权的意思表示。

赔偿损失:是指由于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的财产责任。

全部违约:是指当事人签订了合同后根本就没有履行合同(没有履约),或者履行合同的结果完全不能满足合同约定的条件(错误履约),相对人的合同权利全部落空,没有履约方或者错误履约方的行为即构成全部违约。

部分违约:是指当事人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完全履行合同的义务的行为。

过错责任原则:就是指确定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不但要有不履行合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的事实,而且要具备过错,有过错才承担不履行合同的责任,无过错则不承担。

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的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明确提出自己已经不能履行合同的义务,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明确表明不履行合同的义务。

违约归责原则:是指在合同违约法律制度中采取的一种确认违约行为的原则。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生效合同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可抗力:是指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在合同生效后,由于出现了当事人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并且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时,对约定的合同义务如何处理的法律制度。

侵权责任:是指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该责任以财产责任为核心内容,一般以金钱为对价补偿受害方损失的利益。

法律责任竞合: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行为人因此要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的管辖,并根据管辖法律的规定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权利人可选择适用相关的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管辖竞合:法律管辖竞合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有权管辖某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本着特别法优先适用于普通法的原则,凡出现有其他特别法规范可以调整合同法律关系时,让其他的法律法规优先进行调整,只有在其他的法律法规调整乏力时,才适用《合同法》的总则部分或其基本原则。

合同解释:是指在合同生效及履行合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因理解合同条款的涵义发生歧义时应当如何适用法律的一种法律制度。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标的物:是合同的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样品买卖:是指以出卖人交付的货物须与当事人保留的样品具有同一品质的买卖。

试用买卖:是指当事人约定试验或检验标的物,以买受人认可标的物为条件的买卖。

易货交易:是指当事人约定双方相互交换金钱以外的财产权的协议,又称以物易物合同、以货换货合同、互易合同等等。

供用电合同:指合同当事人中一方提供电力,另一方使用电力并支付价款的合同。其中提供电力的一方称为供电人,使用电力并支付价款的一方称作用电人。

供用水合同:指合同当事人中一方提供水,另一方使用水并支付相应价款的协议,其中提供水的一方称为供水人,使用水并支付价款的为用水人。供用气合同:指供气人向用气人供气,用气人支付相应价款的合同。供用热力合同:指一方当事人依约提供热力,另一方当事人使用热力并支付价款的协议,其中提供热力的一方称供热力人,使用热力的一方称作用热力人。

赠与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将财产无偿地转移给另一方所有的协议。

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指在具备法定事由时,由有撤销权的人对赠与合同予以撤销。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指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人按照自己的意思而撤销赠与。

捐赠:是指为了社会公益事业或其他目的,无偿地将财产给予他人的法律行为。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是诺成、双务合同,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是无偿合同。

借款合同的保证担保:是指保证人与合同当事人之间协商达成的,在被保证的借款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时,由保证人代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的协议。

借款合同的抵押担保:是抵押人以自己所有的财产或者自己依法经营管理的财产,作为履行借款合同的担保;当借款人不能履行或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时,由贷款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借款合同的约定,对抵押物进行处理,并从中优先受偿,抵押物不足以履行合同义务的,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抵押物履行合同义务有余的,多余部分归还抵押人所有。

借款合同的质押担保:是指借款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凭证移交贷款人占有,将该动产或权利凭证作为借款合同履行的担保,在借款人不能履行或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时,由贷款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借款合同的约定对该动产或权利凭证进行处理,并从中优先受偿。

租赁合同:就是当事人一方将物提供给对方使用、收益,对方当事人为此支付租金的协议。租赁合同是诺成、双务、有偿合同。

转租:转租是租赁合同中的一个特有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转租必须经出租方同意。非经出租方同意的转租行为无效,擅自将租赁财产转租是侵害出租方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当立即停止侵害,并将收取的租金按不当得利返还出租人。出租人还可以依法采取解除合同的补救措施。房屋租赁合同:是以房屋为租赁物的租赁合同,指的是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关于出租人将房屋交付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交付租金并于合同终止时将租用的房屋返还给出租人的协议。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承揽合同:是指一方为他方完成特定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他方给付报酬的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即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原《经济合同法》称之为建设工程承包合同。

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

客运合同:是运送对象是旅客的运输合同。合同主要权利义务是承运人将旅客及其行李按约定的时间安全送达目的地,旅客向承运人支付票款以及运费。

货运合同:是运送对象为货物的运输合同。合同主要权利义务是货运人为托运人完成一定的货物运输任务,托运人向承运人支付运费。

技术合同:是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或者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是指一定的法律主体之间就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或者专有技术转让而订立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是指专利权人或者其授权的人作为让与人许可受让人在约定范围内实施专利,受让人支付约定价款所订立的合同。

技术咨询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包括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等,而另一方支付报酬的合同。

技术服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提供技术工作成果,另一方支付报酬的合同。

保管合同:也叫寄托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保管合同原则上为实践合同,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仓储合同:是保管人储存存货人交付的仓储物,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的合同。

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行纪合同:是指行纪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我国合同法的特点:(1)从实际出发,总结与借鉴吸收相结合的原则清晰突出。(2)鼓励交易与意思自治的理念明确充分。(3)法制定和实施的时代特别显著、集中。(4)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交易便捷与交易安全的价值取向相互兼顾。(5)普遍化的合同制度与类型得到了全面规制。(6)新的法律框架科学严谨,各种新制度构筑完备。(7)立法技术不断提高,立法语言日超规范。

我国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意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合同法规范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以下主要意义:(1)凝固和体现了立法的根本精神。(2)是具体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3)供了最高的行为准则,确立了一般性的行为模式。(4)是实施法律的根本依据。

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特征: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一般规范性和不确定性。首先,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一般规范性。一般规范性是相对于民法的具体规范而言的,是指其确立一般的行为模式,并由合同法规定的一般的责任作为保障。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存在价值不仅在于通过其能够准确地理解和适用合同法,而且在合同法没有具体规定时还可以直接作为判案的依据,具有在个案中可资援引的规范意义。换言之,合同法基本原则主要是与具体的合同法规范结合起来发挥法律调整作用,主要具有补充性质,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独立的法律依据。其次,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基本原则是由模糊概念构成的,其理解和适用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区分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意义:(1)义务内容不同。在无偿合同中,利益的出让人原则上只需承担较低的注意义务;而在有偿合同,当事人所承担的注意义务显然大于无偿合同。(2)主体要求不同。在有偿合同,当事人双方均必须是安全行为能力人;而在无偿合同,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成为纯受利益的一方当事人。(3)对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来讲,如果债务人将其财产无偿转让给第三人,严重减少债务人的财产,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可以请求撤销该转让行为。但对于有偿合同而且不是明显的低价处分合同,债权人的撤销权只有在第三人有恶意时方能行使。在善意取得制度中,往往也要求善意第三人系通过有偿合同取得该动产,否则不能成立善意取得。

区分格式合同与非格式合同的法律意义:区分这两类合同的法律意义在于明了格式合同须严格遵守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否则导致无效。而非格式合同的内容则完全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并可根据情况约定变更。正因为如此,法律通常要对格式合同的权利义务作出规定,目的在于尽可能在公平的前提下,保证处在弱势的相对人利益受到切实保障,我国新颁布的合同法在“合同的订立”一章中就有关于格式合同的专门规定。而非格式合同已充分考虑并给了当事人双方合意自治权,无需再予特殊的法律救济。

格式合同的法律特征:(1)格式合同的要约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细节性。(2)格式合同的条款具有一方事先决定性。(3)合同条款的非协商性。(4)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5)合同签订的快捷性与经济性。

合同成立的要件:(1)要有合同的当事人。合同必须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因为,合同的订立是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只有一方当事人就谈不上合意问题,因而也就根本不能成立合同。不过,参加订约当事人并不局限于自然人,其也可以是法人或者其他民事主体。(2)合同的订立须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合同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要约和承诺作为合同订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是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也是合同成立必须具备的基本规则。(3)合同当事人须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合同成立的根本标志即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即所谓合同当事人达成了合意。这是合同成立的基本构成要素,它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业已作出了一致的意思表示。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1)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合同生效以后,合同就得到了国家的确认和保护,故违反合同即须承担违约责任;而如果合同仅仅是成立,并未生效,那就只存在缔约责任问题。(2)国家主动干预的程度不同。对违反合同的生效要件、内容违法的合同而言,即使当事人不主张合同无效,国家亦应主动干预;而对已成立的合同,即使其内容不完全,条款有疏漏,只要当事人自愿,也应当认为该合同业已成立,国

家无须主动干涉,完全可以让享有撤消权的人自己去处理。(3)对能否适用合同解释的方法态度不同。合同的成立主要体现了当事人的意志,因此在合同规定有疏漏或不明确,而且当事人不否认其存在合同关系的时候,应当允许法院依据尊重当事人意愿和鼓励交易的原则,通过合同解释的方法,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以确定合同的内容。所以可以说,合同解释制度主要就是为了弥补合同成立中的缺陷而设立的一种制度,而法院绝不可能通过解释,将违法的合同变成为合法的合同。

要约的构成要件:(1)要约是由特定人的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2)要约必须反映其订立合同的基本意图。(3)要约须是要约人向其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的。

要约的撤销与撤回的区别:要约的撤销与撤回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要约失去法律上的效力,虽然二者都是只能在承诺作出之前来进行,但它们却又存在着区别:(1)撤回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而撤销则发生在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并且生效以后,但受要约人尚未作出承诺的期限内。(2)由于要约的撤销发生在要约已经生效之后,因此对要约的撤销有着严格的限定。

承诺的构成要件:(1)承诺必须是由受要约人作出的。(2)承诺必须向要约人作出。(3)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到达要约人。(4)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5)承诺的方式不能违背要约的要求。

强制缔约的特点:(1)强制缔约依然要采取要约和承诺的程序来进行,只是一方当事人负有必须承诺的法定义务。(2)在强制缔约中,合同的内容,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即依该标准来确定。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按合理的标准确定。(3)在强制缔约时,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人对要约的沉默,通常即理解为默示承诺。

合同条款的种类:(1)提示性的合同条款。指为了给当事人起示范作用,从而使合同尽可能完备的,如我国合同法在第12条明文规定的那些条款。主要有:①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②标的;③质量和数量;④价款或酬金;⑤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⑥违约责任;⑦解决争议的方法。(2)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的主要条款,是指合同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款。如果欠缺了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就难以成立。故也将其称之为合同的必备条款或者成立条款。(3)合同的普通条款。合同的普通条款,是指合同的主要条款以外的其他条款。故其又被称为合同的一般条款。普通条款包括:①偶尔条款;②通常条款;③特意待定条款。

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3)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4)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缔约过失的法律特征:(1)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缔结的过程中;(2)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以诚实信用为基础的先契约义务;(3)违反先契约义务的行为造成了对方的损失;(4)违反先契约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具有过失。

合同的一般法律约束力的主要表现:①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②当事人应按合同约定履行其合同义务;③当事人应按诚实信用原则履行一定的合同外义务,如完成合同的报批、登记手续以使合同生效、不得恶意影响附条件法律行为的条件成就或不成就,不得损害附期限法律行为的期限利益等。

附条件和附期限合同中条件和期限的要件:附条件的合同中的“条件”,是指合同当事人所约定的、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用来限定合同效力的某种

合法事实,这种条件既可以是事件,又可以是行为。根据某一事实的发生对合同效力影响的不同,可以将附条件的合同分为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附解除条件的合同。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必须具备以下要件:(1)期限是当事人约定的而不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2)期限是将来确定要到来的事实,其到来在时间上是明确可知的,这也是期限区别与条件的主要特点;(3)作为期限的将来发生的事实必须是合法的。

附条件合同中作为条件的事实应具备的条件:(1)必须是将来的事实。条件必须是合同成立时尚未发生的事实,过去的、现存的事实不能作为合同的条件。(2)必须是不确定的事实。条件必须是不确定的,将来必然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3)必须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4)必须是合法的事实。违法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

合同无效的情况:(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构成欺诈和胁迫的要件:欺诈应当符合以下四个构成要件:①须有欺诈行为,包括陈述虚构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一般情况下,欺诈都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但依照法律或交易习惯负有告知义务时,沉默也可构成欺诈。②须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这种故意是指虚构事实的故意和隐瞒事实的故意。③须相对人因欺诈而陷于错误,而这种错误与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联系。④须受欺诈人基于错误而与欺诈人订立合同。所谓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以将来要发生的损害或者以直接施加损害相威胁,而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惧并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

构成恶意串通的合同须具备以下成立要件:①须订立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②须合同当事人为恶意,恶意是指当事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其所订立的合同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③须当事人之间有通谋。

合同可以被撤销的原因:(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2)乘人之危订立合同。构成乘人之危的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构成要件:①须合同相对人处于危难境地。②须乘危之人有乘人之危的行为。③须乘危之人有乘危的故意。④须合同内容对相对人严重不利。(3)因重大误解而订立合同。构成重大误解的要件有:①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对于合同的重要事项发生了认识上的错误。其中主要包括对合同性质、合同当事人、合同标的的误解。②该当事人基于误解而与对方当事人订立了合同。③误解是由于误解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所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对方的欺骗或者不正当影响造成的。(4)因显失公平而订立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的构成要件包括:①该合同必须是有偿合同,无偿合同一般不发生显失公平的问题。②合同内容须明显违反公平原则,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明显不对等,使一方遭受重大不利。③这种显失公平的结果是由于一方当事人没有经验或者在交易中处于劣势所致。

表见代理的特征:(1)无权代理人并没有获得被代理人的明确授权,表见代理属于广义上的无权代理。(2)表见代理在客观上、外表上具有足以使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表权的理由。(3)合同的相对人在主观上必须是善意的、无过失的,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行为人实际上无代理权。(4)表见代理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1)全面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适当履行原则,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关于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履行

期限、履行方式等的约定,正确而完整地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2)协作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的履行中不仅要适当、全面履行合同的约定,还要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对对方当事人的履行债务行为给予协助,使之能够更好地、更方便地履行合同。该原则是诚实信用基本原则在合同履行阶段的具体体现。(3)经济合理履行原则。经济合理履行原则又称效益履行原则。它要求履行合同时,讲求经济效益,付出最小的成本,取得最佳的合同利益。

全面履行原则的具体内容:①按照合同约定的主体履行;②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③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履行;④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款或者报酬履行;⑤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点履行;⑥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履行;⑦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方式履行。

协作履行的内容:①及时通知义务;②相互协助义务;③保密义务。

在履行合同中贯彻经济合理原则的表现:①债务人选择最经济合理的履行方式;②合同履行期的选择体现经济合理原则;③当事人变更合同应当体现经济合理原则;④对违约进行补救体现经济合理原则。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1)双方当事人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2)须双方所负的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

设立不安抗辩权制度的目的:避免因情况变化而导致应先履行一方遭受损害。不安抗辩权时法律规定的保护手段,在对方于缔约后出现财产状况明显恶化等情况,可能危及先给付一方的债权实现时,法律赋予先给付一方在对方未对待给付或提供担保之前拒绝履行的权利,以维护公平。

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特征:(1)代位权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即债务人的债务人)的到期债权的权利,因此,它不是代理权。(2)代位权是债权人的法定的权利,它的产生、行使条件和程序都来源于法律的规定。(3)代位权主要针对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的消极行为。(4)代位权并非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的请求权,其在债务人的履行期到来之前也可以为保全债务人的责任财产而行使。

代位权的适用条件:(1)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有效的合同关系的存在是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同不成立,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等,则合同之债自始即不存在,债权也不存在,因而债权人也就不可能行使代位权。(2)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代位权以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为客体,因此,代位权的发生当然以债务人现实的权利存在为前提。另外,可代位行使的债权必须非专属于债务人的债权。(3)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所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是指应该行使并且能够行使权力却不行使。(4)债务人已经履行迟延。(5)债权人有保全债权之必要。有保全债权的必要,是指债权人的债权已因债务人的怠于行使其债权的消极行为而出现不能实现的危险。

代位权行使的规定:(1)代位权行使的方式为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2)依据《合同法》第73条之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必须经人民法院裁决。(3)代位权行使的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撤销权的成立要件:1.客观要件:(1)须有债务人的行为;(2)须债权人的债权已经有效成立并继续存在;(3)须债务人的行为危害债权。2.主观要件:(1)债务人的恶意;(2)受益人的恶意。

合同权利让与的构成要件:(1)须当事人之间达成合意;(2)出让人须有有效的合同权利存在;(3)让与的合同权利须具有可让与性;(4)债权人须通知债务人。

合同权利让与的内部效力和对外效力的主要内容:(1)合同权利让与的内部效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合同权利及其从权利转让于受让人;②让与人对受让人负有告知的义务;③让与人对让与的合同权利负瑕疵担保义务。(2)合同权利让与的对外效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债务人应向受让人履行债务;②债务人对原合同权利人的抗辩权可以向受让人主张;③债务人可以主张以其合同权利与让与的合同权利抵销。

禁止转让的合同权利:(1)依合同权利性质不得让与的债权。主要有:基于人身性质的债权;以特定身份为基础的债权;以特定的人为基础的债权。(2)合同的当事人双方约定不得转让的合同权利。(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合同权利,当然不能转让。

法定解除权行使的条件和行使方式: 法定解除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合同法》第94条规定了法定解除的五种事由:(1)不可抗力;(2)拒绝履行;(3)履行迟延;(4)不完全履行;(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方式在《合同法》第96条做了规定:“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93条第2款、第94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提存的适用条件:《合同法》第101条规定了提存的原因:(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2)债权人下落不明。(3)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或者其他债务人无法确定债权人的情形。(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定抵销的要件:(1)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和互享债权。(2)主动债权须已到清偿期。(3)双方债的标的的种类相同。(4)债务根据其性质和法律的规定可以抵销,故下列债务不得抵销:①根据债务的性质非清偿不能达到目的的不作为债务,劳务债务不可抵销;②与人身不可分离的债务不得抵销,如退休金、抚恤金债务;③根据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债务;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得强制执行的债务,如债务人的生活必需品;因侵权行为所产生的债务。

违约责任的内容:合同法规定须根据违约的具体情况让违约方承担下列之一或承担全部以下三种违约责任:(1)继续履行合同。违约方不能履行合同或者不能按时完全履行合同,令相对人不能实现合同预期利益,相对人如果发现违约方具备履行合同义务的条件,并且继续履约对自己有利时,有权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以恢复自己合同的权利。(2)采取补救措施。主要指在已经出现质量违约的情况时,违约方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合同因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导致的损失,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为恢复合同的全面履行创造条件,为对方实现合同权利而完成必要的工作。(3)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由于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应当承担的财产责任。所有的民事活动都是追求一定的经济目的的行为,由于当事人的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予以必要的补偿是整个合同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赔偿损失要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即损害多少赔偿多少,没有损失就无须赔偿。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确定当事人是否承担侵权责任须注意到以下四个条件:(1)违法行为。要认定某人侵权,首先必须确认其具有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行为,该行为必须是法律或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加以禁止的,如果法无明文规定的,不能认定当事人的行为可以构成侵权。(2)损害事实。侵权责任以权利受到损害为基础,要根据损害后果程度确认赔偿额或其他弥补损失的措施。如果一个行为虽然不合法,但是尚未造成损害后果的,也就没有受损害方,也就没有权利主体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3)行为人的主观上有过错。我国的法律规定多数的侵权责任须以当事人在行为时有无主观过错为前提条件,没有过错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国家对某些特殊的产业和特殊的产品实行无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即无论行为人有否主观过错均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4)损害事实与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与结果之间必须符合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这个原因必须是直接原因,一般要求没有其他行为参与的直接行为产生的损害结果才符合因果关系原则。

法律管辖竞合的含义:法律管辖竞合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有权管辖某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本着特别法优先适用于普通法的原则,凡出现有其他特别法规范可以调整合同法律关系时,《合同法》暂居幕后,让其他的法律法规优先进行调整,只有在其他的法律法规调整乏力时,才适用《合同法》的总则部分或其基本原则。

格式合同和格式条款解释规则的基本内容:格式合同和格式条款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为了经常使用和反复使用而事先拟定和印刷好的合同或现成的合同条款。它只反映了拟定格式合同格式条款单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与之打交道的相对人对格式合同或者格式条款只有完全接受或者拒绝接受的选择,不能就合同的条款或者字句的内容提出来协商。所以在格式合同和格式条款中往往有可能忽略接受方的合同权利。因此,《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由此可看出对格式条款有三种解释方法:①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所谓通常理解是指无须提供证明、说明或者其他资料就能理解的问题。②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方的解释,由于格式条款是其拟定的,已经充分表达了他的真实意思,而接受方的真实意思还不一定全部表达了,所以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法律应当支持接受格式条款方的解释。③如果一个合同既有格式条款,又有非格式条款的,在发生争议时,应当以非格式条款确定的权利义务为准。

买卖合同的特征:(1)买卖合同是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2)买卖合同是标的物所有权与价款对价转移的合同。(3)买卖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4)买卖合同是诺成合同。(5)买卖合同是不要式合同,特殊规定的除外。

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合同法》第131条规定:“买卖合同的内容除依照本法第12条的规定以外,还可以包括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以上两条规定囊括了买卖合同的内容。

供用电合同的法律特征:(1)供用电合同属于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2)供用电合同属于双务有偿合同;(3)供用电合同多为标准合同;(4)供用电合同要受计划的控制。

赠与合同的特征:(1)赠与合同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2)赠与合同

是无偿、单务合同。(3)赠与合同为

诺成合同,但这种诺成是效力极弱的诺成。

对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的限制包括:(1)可以任意撤销的赠与合同仅限于一般的赠与合同。如果赠与合同是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是为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则是不能撤销的。(2)撤销必须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作出。对不须办理产权变动登记手续的财产,由于所有权以交付为变动要件,一经交付,标的财产的所有权就从赠与人转移到受赠人,因此赠与人只能在标的财产交付以前予撤销,如果赠与财产的一部分已经交付,则仅得撤销未交付的部分。

赠与合同的法定撤消概念,和受赠人有哪些情形时赠与人可以撤消赠与。(1)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2)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3)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义务的。

借款合同的法律特征:(1)借款合同是诺成合同。(2)借款合同是双务合同。(3)借款合同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为无偿合同。

抵押担保中不得抵押的财产:(1)土地所有权;(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但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等荒地的土地所有权,以及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有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除外;(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租赁合同的法律特征:①租赁合同是转移财产使用权的合同。②租赁合同是承租人须交付租金的合同。③租赁合同为诺成合同、双务合同、有偿合同。④租赁合同是以有体、特定的非消费物为标的的合同。⑤租赁合同终止后承租人须返还原物。⑥租赁合同具有临时性。

房屋租赁合同的特征:①房屋租赁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②房屋租赁合同只转移房屋的占有、使用权利,房屋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③房屋租赁合同的标的物是房屋,它是不动产,而且是特定物。④房屋租赁是属于对特定物的持续性行为。⑤房屋租赁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融资租赁合同的特征:(1)出租人须向承租人指定的出卖人购买承租人选定的标的物。(2)出卖人须将出租人购买的标的物直接交付给承租人,但该物的所有权归出租人。(3)出租人对租赁标的物不负瑕疵担保责任。(4)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届满后对租赁权享有选择权。

融资租赁合同与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的基本区别:融资租赁合同与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出租人须向承租人指定的出卖人购买承租人选定的标的物。(2)出卖人须将出租人购买的标的物直接交付给承租人,但该物的所有权归出租人。(3)出租人对租赁标的物不负瑕疵担保责任。(4)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届满后对租赁权享有选择权。除此之外,融资租赁合同还具有诺成、双务、有偿等特征。

承揽合同的特征:承揽合同是双务、有偿、诺成性合同外,还有以下特征:(1)承揽合同以一定工作的完成为目的。(2)承揽合同的标的具有特定性。(3)定作人可以留置定作物。(4)承揽合同的履行需双方的协作。

运输合同的特征:(1)合同标的是运输行为。(2)运输合同多是格式合同。(3)运输合同是有偿合同并多为诺成性合同。

技术咨询合同的特征:①技术咨询是

一种特殊的技术服务活动。技术咨询是研究人员综合运用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经验和信息手段对特定的技术问题、技术项目进行的分析、论证、评价和预测。②技术咨询的范围特定。技术咨询合同的范围限定于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推广、技术改造、工程建设、科技管理等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③合同履行结果对委托人所起作用具有不确定性。④技术咨询合同有其特殊的风险责任承担原则。除另有约定,技术咨询合同的委托人按照受托人符合约定要求的咨询报告和意见作出决策所造成的损失,由委托人自己承担。

保管合同的特征:①保管合同原则上为实践合同。②保管合同的标的物为日常生活用品的小件动产。③保管合同的标的是保管行为。④保管合同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

仓储合同的特征:①仓储合同是诺成性合同。②仓储合同的标的物为特定物或者特定化了的种类物。③仓储物为大宗生产资料、货物等动产。④仓储合同是有偿合同。

委托合同的特征:①合同的性质是提供服务。②诺成、非要式性。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④具有一定的人身性质。⑤委托事项的范围由委托人确定。⑥受托人既可以以委托人的名义,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处理委托事务。

行纪合同的特征:①行纪合同的性质是提供服务。行纪人所提供的服务是直接与第三人发生权利义务关系。②行纪合同调整范围的限定性。主体资格应依法批准;标的的范围特定,在我国,仅限于从事贸易的活动。③行纪合同是有偿合同。④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从事贸易活动。

居间合同的特征:①居间人以促成委托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为目的。②居间人居介绍人地位。③居间合同具有诺成性、非要式性。④居间合同是有偿合同。

1、试述合同的法律特征:

(1)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根据其意思表示的多寡可以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及多方行为。所谓单方行为,指仅由一个意思表示所构成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双方行为,指由二个方向相反的意思表示所构成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多方行为,指由二个以上方向一致的意思表示所构成的民事法律行为,或称共同行为。合同是基于双方或多方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双方间成立的合同为双方行为,即双方合同,多方间成立的合同为多方行为,即多方合同。

(2)合同是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意味着合同是在双方或多方都有意思表示,而且各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条件下成立。合同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或者说,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真实的意思产生于当事人的自由和自愿,因此当事人必须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才能使其意思表达成一致,如果不存在平等自愿,也就没有真正的一致。因而因欺诈、协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成立的合同,在法律上都属于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

(3)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合同以产生、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当事人订立合同都有一定的目的,即产生、变更或者终止一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所谓产生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指当事人订立合同以形成某种法律关系,设定某种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谓变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使用原有的合同关系在内容、当事人上发生变化。所谓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消灭原法律关系。合同法上的合同所涉及的权

利、义务都是民事性质的,非民事性质的行政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不属民事合同的内容。同时,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如婚姻、收养、监护等,也不由合同法调整,民事合同的内容实际就是民事财产关系中的债权债务关系。

2、如何理解合同法的本质和地位?合同法本质上是财产流转关系的法律规范。合同法以债权债务关系、即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直接调整对象,其深层的社会关系则是社会的财产流转关系。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包括静态的财产关系和动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关系两爱猫扑.爱生活调整的是其中的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它反映的是平等主体间在转让产品或货币,完成工作和提供劳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债务的清偿或履行,具体体现着财产从一个民事主体到达另一个主体的合法移转过程。这是合同法与物权法法律分工的明显不同。合同法与物权法虽都是财产法,然而物权,尤其是其中的所有权,直接规定社会财产的归属关系,其所要解决的是现存财产归谁所有的问题,主要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因而,所有权及至整个物权,本质上是规定和反映社会财产关系的静止状态。而合同法作为调整债权关系的法律规范,规定和反映的是社会财产或其他劳动成果从生产领域移转到交换领域,并经过交换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其内容主要表现为转移已占有的财产,转换的目的或是实现对财产的占有,或是创造一个新的占有。因此,合同是当事人处分财产或获得财产的重要法律手段,充分反映着流通领域内的财产运动状态。合同法则通过确认和保障合同当事人正当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对这种财产流转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

合同法是民法体系中的民事单行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民法是宪法之下的部门法,而民法本身又是一个庞爱猫扑.爱生活律体系,这个体系是由若干调整某种民事关系的单行法组成的,如商标法、专利法、继承法等,合同法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制定的物权法也是这样的单行法。在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适用于合同法的同时,合同法以其特别或具体的制度和规定对各种合同关系进行调整。

3、试述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意义: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合同法规范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以下主要意义:(1)凝固和体现了立法的根本精神。(2)是具体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3)供了最高的行为准则,确立了一般性的行为模式。(4)是实施法律的根本依据。

4、试述合同法平等、自愿、公平原则的内容:

(1)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相对方。

我国民法的平等原则具体表现为:①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我国《民法通则》第10条明确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等平等”。②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地位。在我国,参与民事关系的有各种类型的法人、自然人、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在某些情况下,国家也可以作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无论是何种主体,在参与民事关系时都要适用民法的规定,不允许有任何例外。③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平等协商。合同法中所讲的平等原则,主要的意思即在于此。任何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无论其性质,都不能凌架于他人之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只能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去设定、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2)自愿原则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自愿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并根据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该原则实质上是传统民法中所谓的意思自治原则。在合同法中,自愿原则即体现为合同自由原则,我国《合同法》中虽未明文规定合同的自由原则,但在实质上,《合同法》中所规定的自愿则即为意思自由原则。具体讲来,合同自由原则有以下内容:①缔结合同的自由。即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与他们缔结合同,该自由是合同自由其他内容的前提和基础,若当事人不享有此项自由,也就谈不上其他自由。②选择相对人的自由。即指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与何人订立合同。③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即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合同的内容。只要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内容不违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益利益,任何人就不得干涉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内容。④变更我解除合同的自由。即当事人有权通过协商,在合同成立后变更合同的内容或者解除合同。既然当事人可自由缔结合同,当然也可以通过协议自由变更和解除合同,这是合同自由原则的必然结果。⑤决定合同方式的自由。即当事人可自主选择合同的方式,我国《合同法》规定,除法律法规规定采取一定形式的合同以外,当事人可自由选择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缔结合同。(3)公平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明确规定了公平原则,《合同法》第5条也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包涵了等价有偿的意思,即在民事活动中,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人约定外,当事人取得他人财产利益应向他方给付相应的对价。在合同法中,公平原则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集中体现公平原则的主要有两个制度:一是情事变更制度,二是显失公平制度和重大误解制度。

5、合同法诚实信用、保护公序良俗、合法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1)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具体来说,诚信原则具有以下内容和功能:①确定诚实可入,以善意方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等行为规则。②诚信原则要求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诚信原则不仅要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且要求平衡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与矛盾。③解释法律和合同的作用。诚信原则要求在法律与合同缺乏规定或规定不明确时,司法审判人员应依据诚信、公平的观念,准确解释法律和合同。

(2)保护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概念和法律原则。《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法则具体指明了“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合法原则。《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在此将其简称为合法原则,实际上包括了合法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

6、试述合同法的作用:

合同法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1)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指合同当事人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订立合同到终止合同的全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合同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合同当事人中,债权人是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依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履行一定义务的合同关系的主体,债务人则是依据合同和法律负有实施一定行为的合同关系的主体。合同法通过明确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合同的原则、条件和程序以及违反合同所应承担的责任,保护人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其中,维护交易安全是合同法的重要任务。随着市场交易的发达,财产的交换越来越频繁和发达,对于交易安全的保护和规范的呼声越来越高,合同法则是规范交易关系的基本法律,它所确立的是基本的交易规则,交易的安全主要是通过合同法进行维护的。同时,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也是合同法的重要功能。

(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信用经济、法律经济。合同是联结生产、流通、消费的纽带,是经济合作技术交流、贸易往来的法律形式。是维护商业信用的法律保障。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和公民,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法,履行合同,可以保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行,实现经济合作。技术交流、贸易往来的预期目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补)简述我国《合同法》规定哪些合同债权不能转让。

(1)依合同权利性质不得让与的债权。(2)合同的当事人双方约定不得转让的合同权利(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合同权利,当然不能转让。

(补)简述技术咨询合同的特征(1)技术咨询合同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服务活动(2)技术咨询的范围特定(3)技术咨询合同履行结果对委托人所起作用具有不确定性(4)技术咨询合同有其特殊的风险责任承担原则。

7、试述格式合同的法律调整:

(1)立法控制。所谓立法控制是指,在法律中事先明确规定清楚,某些条款必须作为某类合同的条款,或者某些条款不能作为某类合同的条款,当事人不得改变。合同法第42条涉及到的格式合同或格式合同条款无效的情况,即具有合同法第52条、第53条的情形时,这些格式合同或者有关条款无效。另外,如免除格式条款提供者主要义务,排除相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也无效。

(2)司法措施。所谓司法措施即指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由法院认定某一具体合同条款是否是由当事人合意才纳入合同的。实际上是授权由法院来解释合同条款,有疑义时则作有利于相对人的解释。

我国合同法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时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3)行政措施。所谓行政措施即指通过要求某些格式合同条款应事先经过行政机关审核,方能投入使用的办法,来消除不合法的格式条款的适用;或者由行政机关制定合同范本,以供当事人采用。

8、试述格式合同的解释中所体现的保护弱者利益的原则:

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的解释。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这一规定体现了格式条款中的保护弱者利益原则。

(1)由于格式合同的条款是由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拟订的,而相对人一方又是弱者。所以,在对合同条款发生歧义需要解释时,当某一条款有几种解释方法,其中某种解释有利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而另一种解释则对相对人有利的话,即应解释得有利于相对人而不利于条款的拟定者。(2)当某一合同既存在格式合同条款,又存在非格式合同条款,例如补充协议时,如果两种条款发生冲突,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即应当采用非格式合同条款。

9、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1)按照法律的规定作出区分。我国《合同法》第15条规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广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2)根据当事人是否愿意在法律上受到约束来作出区分。由于要约是目的在于订立合同的一种意思表示,因此,要约中应包含明确的订约意图。而要约邀请人只是希望对方向自己提出订约的意思表示,所以,在要约邀请中不能有任何直接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3)根据订约提议的内容是否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来予以确定。(4)根据交易的习惯亦即当事人历来的在交易中的作法来进行区分。如询问商品的价格,根据交易习惯,一般认为是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再如当事人之间因多次从事某种物品的买卖,始终未改变其买卖货物的品种价格,那么根据双方的交易习惯,一方仅向对方提出买卖的数量,也可以成为要约。

(5)其他因素。在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时,还可考虑其他的情况,如合同的性质是否要求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注重相对人的身份、信用、资历、品行等情况;还有,合同的订立是否需要双方实际接触;以及一方发出的提议是否能使相对人产生要约的信赖等等。

10、从合同效力的角度分析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的不同:

合同的生效有着与合同成立完全不同的法律要件,适于一般合同生效的为普通要件:①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合同内容合法。

适于某些特殊合同生效的是为特别要件:①附生效条件或期限的合同,条件的成就或期限的到来;②法律、法规规定应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合同,手续的完成。在上述情况下,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却可因各种原因 而未能生效或自始无效。由此可见,合同的成立不同于合同的生效,合同的成立要件也不同于合同的生效要件。合同的成立要件具有法定性,是由法律统一规定的,当事人不可作另外的约定。而合同的生效要件,除普通要件外,其特别要件具有意定性,可由当事人作自由的约定,11、试述合同生效的要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所谓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是指合同主体据以独立订立合同并独立承担合同义务的主体资格。合同是当事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有意识地追求特定法律后果的行为,它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害得失,因此要求当事人必须能够认识和辨认自己的行为,判断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即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所谓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其产生、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意识表示真实是合同有效的重要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同其内心真实意思是一致的,但是,有时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与其真实意思不符合。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不能仅以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为根据,而不考虑行为人的内心意思。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合法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也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当然要件。合同能产生法律效力就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合法的合同显然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也不能产生当事人所期待的法律效果。同时,合同不仅应当符合法律,而且在内容上也不得违爱猫扑.爱生活利益。

12、试述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具有如下特征:(1)无权代理人并没有获得被代理人的明确授权,表见代理属于广义上的无权代理。(2)表见代理在客观上、外表上具有足以使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表权的理由。(3)合同的相对人在主观上必须是善意的、无过失的,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行为人实际上无代理权。(4)表见代理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表见代理发生的情况有:

(1)代理权自始即不存在,而存在着使相对人相信具有代理权的正当理由。(2)代理人超越代理权而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3)代理权终止后实施代理行为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4)被代理人知道其以本人名义订立合同而不作否认表示。

表见代理虽然事实上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但却发生有效代理的法律后果,而这种法律后果的发生并不需要被代理人的追认或同意,因此,它属于有效代理的一种,而不属于效力未定的无权代理。

13、试述合同全面履行原则:

全面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适当履行原则,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关于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的约定,正确而完整地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全面履行原则的具体内容表现为:(1)按照合同约定的主体履行。合同的履行只能是作为该合同当事人的债务人向作为该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债权人履行自己的义务。由他人代替自己履行,即债务承担,应经合同债权人同意,否则,债权人可拒绝接受履行。有些合同由其性质决定了只能由合同债务人亲自履行。有些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由第三人代为履行或接受履行,但不能因此而损害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合法权益。(2)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合同的标的是合同当事人之所以订立合同的根本原因,是合同的核心。对于任何已经生效的合同,只有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合同利益才能实现,当事人追求的目的才不会落空。(3)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履行。(4)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款或者报酬履行。(5)价款或报酬是合同的重要内容,它是交付的商品、完成的工作或提供的服务的对价。若不按合同约定的价款或报酬履行,则构成严重的违约。(5)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点履行。合同履约地点,通常是由合同明确约定的。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双方当事人可就履行地点达成补充协议;若双方没有达成补充协议,则可以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的履行地点履行。(6)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履行。任何一方都不应无故迟延履行或迟延接受履行。(7)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方式履行。全面履行原则是合同履行的一项最根本的要求,是判断合同是否履行即是否违约的标准,是衡量合同履行程度和确定违约责任的尺度。

14、试述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须双方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对价债务。确定是否形成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的关系,应基于以下事实:①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债务;②须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③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之间具有对价性和牵连性。(2)须行使抗辩权之当事人无先行给付义务。(3)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者未按照约定正确履行债务。(4)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15、试从代位权的涵义论代位权的适用条件:

代位权,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尚未完成履行之前,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构成妨害之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的权利。

债权人要行使代位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有效的合同关系的存在是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同不成立,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等,则合同之债自始即不存在,债权也不存在,因而债权人也就不可能行使代位权。

(2)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代位权以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为客体,因此,代位权的发生当然以债务人现实的权利存在为前提。另外,可代位行使的债权必须非专属于债务人的债权。

(3)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所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是指应该行使并且能够行使权力却不行使。

(4)债务人已经履行迟延。(5)债权人有保全债权之必要。有保全债权的必要,是指债权人的债权已因债务人的怠于行使其债权的消极行为而出现不能实现的危险。

16、试比较代位权与撤销权:

代位权,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构成妨害之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形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的权利。

17、试述合同变更的法律效力:(1)合同变更以后,被变更的部分即失去了法律上的效力;已变更的部分,在完成变更程序之后,即产生了新的债权债务。

(2)合同的变更原则上向将来发生效力,不存在溯及力的问题。已经履行的债务不因合同的变更而失去法律根据,未变更的权利义务继续有效。

(3)合同变更,以原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变更部分不超出原合同关系之外,原合同关系有对价关系的仍保有同时履行抗辩;原合同债权所有的利益与瑕疵仍继续存在,只是在增加债务人负担的情况下,非经保证人或物上保证人同意,保证不生效力;物的担保不及于扩张的债权价值额。

(4)合同变更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合同中原来约定的争议条款的效力,继续有效。合同变更过程中使一方当事人遭受的损失,除依法或者依约可以免除责任的以外,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18、试述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我国现行的合同法确定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原则。我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该法条明确了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只是没有实际履行或者没有适当履

行合同义务即须承担违约责任,并未规定当事人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不用承担违约责任。由此可见,我国合同法的归责原则就是以严格责任原则为主,另外在一些分合同中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

19、试述违约责任的构成:

违约责任的构成包括:主体条件,违约行为和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观条件。(1)主体条件。违约责任是当事人违反了有效合同后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所以凡是违约责任必然是当事人因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导致的法律后果。违约责任的主体必然是有效合同的当事人,是有权独立主张自己利益和独立参加仲裁或诉讼活动的主体。合同的主体资格由自然人和法人构成,自然人和法人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

(2)违约行为。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违反了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合同中一方当事人的义务就是另一方当事人的权利,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必然使对方的权利得不到实现。违约行为是指合同的当事人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时间履行合同,包括两种情况:第一,作为的违约,指义务人应当以自己的主动行为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义务人不履行规定的行为的就构成主动违约。第二,不作为的违约,指少数合同规定合同的当事人应当以自己某些不作为的承诺作为合同成立必要的基础,例如保密合同,如果违反合同规定的条件泄露了需要保密的信息时,就是对权利人权利的侵犯,就可构成违约责任。

(3)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观条件。合同履行是一种客观事实,合同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客观上也使对方的权利不能实现,为了维护对方的合同权利,就要让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主要包括继续履约、采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三大内容。

20、试从法律责任竞合的概念分析法律责任竞合的意义:

法律责任竞合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行为人因此要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的管辖,并根据管辖法律的规定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权利人可选择适用相关的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由此看出,法律责任竞合的意义:因为不同的法律所维护的社会秩序及追求目标不同,所以不同的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很可能是不一致的。传统的合同法确认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只是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而对违约人同时违反了其他法律的规定缺乏管辖的依据,于是只得追究其违约责任,而不能追究其更为严重的其他法律责任。现行合同法规定了法律责任竞合制度,如果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同时又违反了其他法律的规定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时,受损害方可选择使用合同法或其他法律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以更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1、试述法律管辖竞合的依据的内

容:

(1)特别合同法与合同法的关系。合同本是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化和具体化的协议,无论是书面合同还是口头合同,都反映着一定的财产利益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我国目前最完善最系统的合同法,凡是有关合同订立、合同成立、合同生效、合同变更和解除、合同履行、违约责任的范围及确定等具体的合同法律制度均由《合同法》管辖和调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合同法》认定。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些合同法律关系生产的背景及涉及的领域比较特殊,不宜用本《合同法》调整,而是由专门的法律与以调整。《合同法》属于普通法,而其他参与调整合同法律关系的具体部门法和有关的行政法规则属于特别法,根据特别法优先适用于普通法的原则,只有当特别合同法没有规定时,才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当合同法总则没有规定的则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

(2)合同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合同法是调整合同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而合同的权利义务的重点内容在于对违约责任的认定和如何强制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合同义务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合同没有约定则不构成合同义务。如果违约方的行为不但造成对方合同权利的损失,而且造成对方的人身或者其他财产的损失,这些损失就不是合同损失,而是一种侵权导致的损失,不能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弥补受损害方的损失。在此情况下《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22、试述合作开发合同与委托开发合同的区别:

合作开发合同与委托开发合同都是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但二者有以下明显的区别:

(1)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关系不同。合作开发合同,双方当事人享有和承担着类似的权利和义务;委托开发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是相对的,委托人的主要义务也就是开发人权利,而开发人的主要义务即委托人所享有的权利。

(2)当事人进行研究开发工作的方式不同。合作开发合同的当事人共同参加研究开发发工作,当然各方可以共同进行全部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可以约定进行分工,分别承担不同阶段或不同部分的研究开发工作;委托开发合同的当事人一方进行物质投资和经费投入,只有一方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与此相联系,二者的合同主体也不同。合作开发合同的当事人各方都具有研究开发能力,而委托开发合同的当事人,一般只有一方具有科研能力。

(3)研究开发成果归属不同。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是相同的,即取得研究开发成果,因而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是共有的;而委托开发合同除当事人另有约定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

第五篇:合同法重点总结

1.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合同当事人平等地适用合同法来决定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3.根据平等原则,在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应该平等地诉诸于私法上的纠纷解决方式,而不得采用强制命令的方式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二)意思自治原则

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三)公平原则

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诚实信用原则

第六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合同订立前、履行中、合同终止后保密、合同解释都要遵循诚信原则。

(五)合法性原则

第七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这里的法律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的规范性文件。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是指遵守其中的强制性规定,而不包括任意性规定。

(六)公序良俗原则

(七)合同严守原则

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八)鼓励交易原则

鼓励交易原则在合同法上的体现:①特别强调无效合同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②严格区分了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③严格区分了无效和效力待定的合同;④严格区分了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生效;⑤明确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一方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⑥严格限制了违约解除的条件。

2.合同概念: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3.要约概念: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发出的意思表示。

4.要约的有效条件: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要约必须向受要约人作出; 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要约应表明一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5.要约邀请:又称引诱要约,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

6.属于要约邀请的典型行为:商品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

7.商品标价陈列,在柜台或货架为要约,在临街橱窗若没标明出售则不是要约。

8.悬赏广告是指广告人以广告的形式,对完成广告中要求的特定行为的任何人,给付广告中所承诺的报酬的意思表示。它不是要约,是单独行为。

9.交叉要约:指订约当事人采取非直接对话的方式,相互不约而同的向对方发出了内容相同的要约。交叉要约能够成立合同关键看缔约双方的意思表示完全一致。

10.要约的撤回:是要约人在要约发出以后,未达到受要约人之间,有权宣告取消要约,从而阻止要约生效的意思表示。

11.要约的撤销:是要约人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并生效以后,将该项要约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效力归于消灭的意思表示。

12.撤回与撤销的区别:①撤回发生在要约并未到达受要约人即其生效之前;撤销发生在要约已经到达并生效,但受要约人尚未作出承诺的期限内。②由于撤销要约时,要约已生效,因此对要约的撤销必须有严格的限定;而对要约的撤回就没有限制。

13.要约失效:是指要约丧失了法律拘束力,即不再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拘束。要约失效的原因:①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②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③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④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14.承诺: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条件从而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其要件:①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②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达到要约人;③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④必须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⑤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要求。

15.强制缔约:是指个人或者企业负有应对方的请求而与之缔约的义务,对于对方提出的要约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诺。

16.合同成立的时间:

1、口头合同---承诺人表示承诺的时间

2、书面合同:(1)普通的书面合同----合同上签字、盖章。(2)信件、数据电文形式---要约人收到承诺的时间。

3、有特别规定或特别约定的合同---完成规定或约定程序的时间。

17.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

18.合同的生效要件: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④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19.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1)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合同生效以后,合同就得到了国家的确认和保护,故违反合同即须承担违约责任;而如果 合同仅仅是成立,并未生效,那就只存在缔约责任问题。(2)国家主动干预的程度不同。对违反合同的生效要件、内容违法的合同而言,即使当事人不主张合同无 效,国家亦应主动干预;而对已成立的合同,即使其内容不完全,条款有疏漏,只要当事人自愿,也应当认为该合同业已成立,国家无须主动干涉,完全可以让享有撤消权的人自己去处理。(3)对能否适用合同解释的方法态度不同。合同的成立主要体现了当事人的意志,因此在合同规定有疏漏或不明确,而且当事人不否认其 存在合同关系的时候,应当允许法院依据尊重当事人意愿和鼓励交易的原则,通过合同解释的方法,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以确定合同的内容。所以可以说,合同 解释制度主要就是为了弥补合同成立中的缺陷而设立的一种制度,而法院绝不可能通过解释,将违法的合同变成为合法的合同。

20.合同无效的情形:(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1.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22.合同可以被撤销的原因:(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2)乘人之危订立合同。构成乘人之危的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构成要件:① 须合同相对人处于危难境地。②须乘危之人有乘人之危的行为。③须乘危之人有乘危的故意。④须合同内容对相对人严重不利;

(3)因重大误解而订立合同。构成 重大误解的要件有:①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对于合同的重要事项发生了认识上的错误。其中主要包括对合同性质、合同当事人、合同标的的误解。②该当事人基于误解 而与对方当事人订立了合同。③误解是由于误解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所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对方的欺骗或者不正当影响造成的;

(4)因显失公平而订立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的构成要件包括:①该合同必须是有偿合同,无偿合同一般不发生显失公平的问题。②合同内容须明显违反公平原则,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明显不对 等,使一方遭受重大不利。③这种显失公平的结果是由于一方当事人没有经验或者在交易中处于劣势所致。

23.效力待定的合同: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需经有权人承认才能生效。包括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依法不能单独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

24.缔约过失责任:是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一方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25.缔约过失责任的具体表现形式: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者提供虚假情况;

3、泄露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对方的商业秘密;

4、不正当使用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

5、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26.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①发生的阶段不同。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缔约过程中,违约责任发生在合同成立后。②违反的义务不同。缔约过失责任的当事人违反了依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违约责任当事人违反了合同义务。③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违约责任可以由当事人约定。4缔约过失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违约责任主要适用严格责任原则。5缔约过失责任中的损害赔偿是对信赖利益的赔偿,不受可预见性规则的限制,而违约责任的损害赔偿是对履行利益的赔偿,受可预见性规则的限制。27.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其一,这两种责任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不同。缔约过失责任以当事人之间通过接触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信赖关系为前提,但侵权责任发生在一般的社会交往中,并不需要当事入之间存在任何关系,而且一般与合同无关。只有当侵权行为发生时,当事人之间才产生损害赔偿等法律关系。其二,缔约过失行为与侵权行为所违反的义务性质不同。其三,这两种责任的损害赔偿范围不同。“缔约过失的赔偿范围是信赖利益的损失,此种利益的损失不是现有财产的毁损灭失,也不是履行利益的丧失,而是因为相信合同的有效成立,导致的信赖利益的损失。”而侵权责任的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现有财产的灭失和可得利益的丧失,而且依法享有所谓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其四,这两种责任具体承担责任的类型或形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根据法律规定,缔约过失责任形式只能是赔偿损失,没有其他责任类型或形式;但违约责任的承担形式除赔偿损失外,还有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排除防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责任形式。

28.合同的保全:指为保护合同债权人的债权不受债务人不当行为的损害而赋予合同债权人以一定保护措施的法律制度。

特征:目的在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是债的对外效力的体现。

29.债权人的代位权:在债务人不积极行使其自己的权利而危及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行使的条件:

1、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有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存在;

2、债务人对第三人有债权存在;

3、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

4、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的权利构成了损害.30.违约责任 :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债务或其履行不符合约定或法律规定时,依法或依约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31.违约责任的法律特征:

1、违约责任是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所承担的民事责任

2、违约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合同中依法约定,具有相对的任意性

3、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

4、违约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

5、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强制性。

32.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A主要为无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违约行为;违约后果;违约行为与违约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B特殊情况下为过错责任原则:

1、无偿合同,2、运输合同 免责条件: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

33.一时的合同与继续性合同:一时的合同是指合同的内容因一次给付即可实现。继续性合同是指合同的内容并非一次给付可以完成,而是继续地实现。

34.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特征:由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重复使用;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

35.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合作义务的原则。

36.抗辩权: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的权利主张的一种权利,又称异议权。

37.同时履行抗辩权: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对方当事人未为对待给付前,拒绝自己的给付。适用条件:

1、由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且此两债务之间具有对待给付关系;

2、双方当事人的债务不存在履行上的先后顺序;

3、双方当事人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4、对方未履行债务或者未适当履行债务。

38.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双务合同中,先履行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时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并在后履行方于合理期限内未能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担保时解除合同的权利。适用条件:

1、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且此两债务间具有对价关系;

2、该合同必须属于异时履行;

3、先履行方的债务已届清偿期;

4、先履行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39.后履行抗辩权:依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负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届期未履行或履行义务严重不符合约定条件时,后履行方为保护自己的期限利益或者保证自己履行合同的条件而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构成要件: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且此两债务之间具有对价关系;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违约。

40.情势变更原则: 合同依法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势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若继续维持合同的原有效力则显失公平,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则。条件:

1、发生了情势变更的客观事实;

2、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履行完毕之前;

3、是当事人不可预见的;

4、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

5、使合同的履行结果显示公平。

41.情势变更的效力:

1、变更合同;

2、解除合同

42.债权人的撤销权:指合同债务人放弃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实施无偿或者低价处分其财产的行为,使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并危及到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享有的请求法院撤销其行为的权利。构成条件:

1、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有害于合同债权人债权的行为;

2、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已发生法律效力;

3、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已经或将要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债权;

4、债务人处分财产行为时具有主观恶意。撤销权的行使

1、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2、行使时间--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起1年。

3、行使方式--诉讼

4、费用承担--债务人

下载合同法重点(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同法重点(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合同法重点

    劳动合同法十大考点预测 xuefa com 1.劳动合同书面化(第10条、第11条、第14条、第82条) 学 法 网 (1)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xuefa com (2)订立合同的期限:用工之日起1个月 学 法网 (3)不订......

    最新劳动合同法重点改变

    劳动合同关系相关法律问题解读 一、 劳动合同主体 (一) 用人单位: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2、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3、......

    合同法考试重点(总则)

    1、合同分类的意义。合同关系相对性。选择 2、合同成立要约承诺的要件,成立的时间地点简答+选择 3、合同效力(有效无效的判断)简答/ 选择 4、合同保全(代位 撤销) 5、合同的履行(......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重点内容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重点内容 在本月底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将首次审议《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深入多个省区市对劳动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宣传重点

    《劳动合同法》之重点内容提示 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称•劳动合同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合同法重点知识总结(xiexiebang推荐)

    一、合同法的概念 合同法,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合同法,是指规范合同的专门法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广义的合同法,是指关于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民法通则......

    合同法练习题重点 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 1. 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2. 居间合同: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

    合同法与招标法重点(精选五篇)

    建设工程承包与发包是指建设单位或者总承包单位发包方通过合同委托施工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等承包方为其完成某一工程的全部或其中一部风工作的交易方式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