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滦县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汇报
(2011年5月30日)
2007年以来,滦县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方针政策,坚持把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富民工程来抓,把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来做,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效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全面推进,合作社建设蓬勃发展
2010年,我县在工商注册的各类专业合作社86个,共有社(会)员46735名,占全县农民总数的10.6%,带动农户16319户,占全县总户数12.2%,年末固定资产总额达8730.6万元,年经营服务总收入达3.5亿元,年经营纯收益达3500万元,返还社员利润达1014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行业涉及蔬菜、果品、肉、蛋、奶等10多个领域,其中,种植业占20%,畜牧业占70%,其他行业占10%,全县13个镇(办事处)都至少建立了一个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70%以上的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农业资料、统一销售产品、统一进行技术指导”。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突出特色,具体有以下四种形式:
1、由各类“能人”(大户)牵头,兴办专业生产技术服务和销售加工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科技传播或销售为依托,通过一定形式的技术承包、技术有偿指导,把分散的农户联系组织起来,形成集中的规模经营,联合成一定的组织形式。
2、依托龙头企业或市场创办的中介服务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由龙头企业采用订单加服务的形式,把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龙头与农户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村集体经济组织围绕农民的专业生产创办社区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镇村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农民进行合作服务,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需要,又是新形势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4、农民经纪人合办专业合作社。由从事购销经营的农民经纪人组成的行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依托,要将其作为长期战略性任务来抓。
二、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结合全县“一产富民抓调整”的总体战略,重点围绕花生、设施瓜菜、畜禽养殖、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建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本着抓突破与抓发展并重,抓发展与抓规范并重,抓规范与抓提高并重的思路,全力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1、搞好宣传培训。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树和广泛宣传典型,通过效益吸引、典型示范的方法引导群众参与到合作经济组织中来。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为什么参与组织”和“怎样参与组织”。我们适时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镇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和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提高了认识,提高了办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本领。
2、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财政大扶持力度。在工商部门注册
登记的,有办公地点、组织机构健全、财务管理规范、注册社员达到50名以上、年经营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扶持3-5万元,全县每年最少扶持6个以上。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的农产品商标,县政府将对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奖励3万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奖励5万元;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获得农产品有机认证的,补助认证费用的50%。二是加强扶持指导。按照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指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搞好经营,帮助他们搞好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利益分配、风险保障等运行机制。三是强化服务。工商、税务部门在组织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简化手续,提供必要的方便。农业、技监部门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质量认证方面给予支持,财政、金融部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小额信用贷款等措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3、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和县直相关部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在具体工作中,把立足点从领导转到“服务”上来,做到“搭台不唱戏,参与不干预,协办不包办,献策不决策”。切实杜绝乱收费现象,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保证合作组织依法经营,健康发展。以服务推动,靠典型引导。通过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推动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水平。
三、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总量偏少,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86家,距离全县农民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功能不强,带动能力较低。共有社(会)员46735名,占全县农民总数的10.6%,带动农户16319户占全县总户数的12.2%,常年性经营的占85%,经营紧密型的占62%,依托优势较强的大型龙头企业的较少。四是行业合作社在我县是空白,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地域为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与我县农业大县的地位不相称,已成为我县转变增长方式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制约因素。
四、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1、采用典型引路、效益吸引的方法,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一是抓创新。对近年来新成立的小马庄镇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滦县“燕滦” 专业合作社、滦县“绿园”花卉专业合作社、晒甲坨瓜菜专业合作社、雷庄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市场化要求,规范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建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样板。二是抓培育。依据条件和可能,指导天申、北京双娃乳业、小川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创办专业合作社。三是抓重点。抓好古马的瓜菜、油榨的食用菌、杨柳庄的干鲜果品等特色产品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2、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财政部门在年初预算中要拿出部门资金来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金融部门在贷款上要给予政策倾斜,工商、税务部门在收费要给予优惠,各相关部门在技术及办证方面要大力支持,以促进我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
3、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其规范运作,对发展潜力大的积极吸收社(会)员,扩大带动面,并使现有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项制度健全,使其规范运作。每年培育县级示范社20家。
第二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县人民政府
2011年7月
为进一步掌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县成立以农业副县长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组织县政府办、县农经总站、各乡镇通过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深入村屯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深化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进程的根本途径,经过几年来的扎实推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截止2011年6月末,全县已注册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个,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人,其中:种植业社员**人,养殖业社员**人,农机社员**人。合作社注册资金达**万元。据统计,截止**年末,全县合作社经营实现盈利**万元,二次返利**万元,平均每位社员返利**元。
(一)组建方式多元化。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一是大户创办型。合作社由种养大户牵头发起,依托种养大户的管理经验、资金、技术优势带头创办合作社。我县**合作社是在**的带动下,于**注册登记。目前,社员已由注册之初的6户发展到24户。2010年合作社**。二是村集体组织牵头型。合作社
1由村集体组织发起,利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优势,围绕本村的传统主导产业,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如****。三是企业带动型。合作社由企业(公司)牵头发起,充分利用企业(公司)的技术、资金及市场优势,在连接社员和市场的服务环节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成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我县**专业合作社就是由**牵头创办,**,安置就业100余人,有力拉动了我县**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部门牵头引办型。由农、林等涉农部门牵头发起,在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等方面作用较为明显。我县**合作社是在原甘南县葵花协会的基础上,于2007年11月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合作社始终致力于**。
(二)产业布局区域化。我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已形成的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产业局域分布较为明显。我县**合作社结合本村农民种植红谷的传统,联合本村农户通过统一种植品种、规范种植流程、兴建精深加工企业、注册品牌商标等措施,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社员增收,带动了本村农民从事**种植的热情,社员已有创建之初的8户发展到11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3%。另外,我县**等合作社都依托本地种养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地域优势带动了本村及邻近村屯的农户从事本合作社经营项目,使社员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整村推进”的趋势,有力的促进了我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趋势,加速了我县农业区域布局优化调整。
(三)合作空间开放化。我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了农村区域的局限,形成跨区域的合作社,从而实现了地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县的**等合作社社员分布都呈现这一特点。**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合作社成员共计336户,本地成员主要分布******7个乡镇16个村,外地成员主要分布在**等地。各地社员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根据各种植物的花期、品质,分类生产各种蜂蜜,集中到我县**统一加工、包装和销售,使社员间合作空间更加宽广,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得到提升。
(四)技术服务专业化。我县部分成立较早、发展较为规范的合作社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的经营体系。如***。
二、发展成效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标准,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调优了农业产业结构。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做大、做强本地传统、优势和特色产业,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我县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同时,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信息服务,指导农民调整种养品种,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我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营中,采用统一品种引进、统一购入生产资料、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包装销售的模式。既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又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另外,对一些符合地方特色、具有市场前景,单个农户无法做大做强的产业,在农户组成合作社后,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引导,逐步形成了名、特、优农产品优势产业的区域化布局。
(三)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生产能否与大市场成功对接,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较好的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带领“小生产”进入“大市场”,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对规范成员行为、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强大的组织支撑作用。
(四)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大力组建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升了我县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初步实现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促进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建筑、经商、餐饮、加工等服务行业,加快了我县第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合作形式不断丰富,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但通过调研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急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能力较弱。我县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的服务能力仍然较弱,对社员生产技能培训不系统,经营领域拓展空间不够大,品牌建设步伐不够快等。另外,我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周转资金困难、公积金积累不足、公共服务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二是运营不够规范。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存在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另外,合作社与成员的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部分合作社的“二次返利”比例较小;有些合作社重盈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三是社员素质偏低。合作社要在市场中参与竞争,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进行运作和管理。从我县情况看,合作社社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懂科技、擅经营的管理人才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四是业务指导薄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知识性和业务性,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业务指导队伍。我县合作社建设的业务指导人
员配置不足、业务指导不够,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规范运作。
四、几点想法
(一)抓宣传培训,提高合作社成员素质。全面提高合作社从业人员素质是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建立合作社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设立专项培训资金,有针对性的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培养出一批管理人才、理财能手、种养能人以及中介经纪人等实用人才。
(二)抓政策落实,扶持合作社加快发展。制定并落实符合我县实际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加速器。设立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将各种支农资金优先向典型示范社、特色产业社及优势产业社集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扶强壮大全县特色、优势产业;对示范社实行信贷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积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切实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认真制定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帮助合作社解决实际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发展壮大。
(三)抓服务体系,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发挥县农经总站作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指导部门的职能,承担起合作社的指导作用,保障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支持有实力的合作社围绕加工、销售等环节兴办经济实体,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对合作社生产经营的的全程化、全方位服务。组织合作社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和知名品牌评选活动,尤其要精心准备好我市绿博会的参展工作,加大合作社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为合作社产品的市场开拓创造条件。同时,优先对合作社提供农、畜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检测服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抓典型示范,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是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催化剂。结合我县产业特点及优势,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典型,树立榜样,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经常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示范合作社的典型经验,通过表彰奖励,扩大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合作社步入规范发展的良性轨道,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同步。
(五)抓协作配合,创设良好发展环境。健全完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做到紧密配合,互通信息,特别是注重各部门优惠政策的相互配套。建立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交流意见。建立健全各项扶持、指导、考核及奖惩制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第三篇:莒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莒南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膨胀发展的趋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近期,县开发办多方位、多视角进行专题调研,以推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
目前,我县核准登记近27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农产品销售1户,农产品加工1户,种植业105户,养殖业147户,其他17户;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11437万元;成员总数2195个,其中农民成员2068个;成员户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带动农户3万户,年产品加工销售3.1万吨;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等。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涵盖全县特色农业,如蔬菜、水果、养羊、养牛、养猪、养兔、茶叶、黄烟以及其他同类项目。从调研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多元化兴办。一是部门领办型。即涉农经济技术部门牵头,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农业的要求组建。二是能人牵动型。即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技术能手牵头兴办。如岭泉镇肉鸡养殖合作社、相沟乡三义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等。三是龙头带动型。即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兴办。如莒南县板栗加工合作社,带动3万农户加工板栗,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的产业化模式。四是集体创办型。由村、社等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如筵宾镇果蔬技术合作社即是依托村委会组建。
(二)涉及领域广。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涵盖了农村的各个产业和行业,合作内容涉及种植、养殖、加工、运输、技术信息服务、新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
(三)经营方式多样。一是生产服务型。主要是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培训和生产资料的供应等。如各乡镇涉农部门成立的各类合作社。二是产销结合型。主要是以产品为依托,以销售为重点,联合生产大户兴办而成。如大店、筵宾、岭泉等乡镇依托本地的果蔬生产组建的果蔬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服务,注重市场开拓,统一打造品牌,提升果蔬产品的销售优势,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相沟的花生良种繁育合作社与省花生研究所联合,在社区及周边村建起了万亩花生良种繁育基地,研究所提供种子和技术,包回收良种;村民提供土地和田间管理,今年,花生育种面积超过5000亩,实现总收入1000万元。目前,该社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东花生第一村”。三是产、加、销一体型。这类合作社一般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发展合作社,形成专业生产基地。根据当地优势产业,把生产加工大户联合起来,组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生产服务、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活动,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模式
二、县农业开发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1)莒南县2010年洙边镇玉芽茶叶专业合作社120亩无性系茶叶设施栽培新建项目
投资情况:
项目总投资1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万元,省财政资金19万元,市财政资金3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108万元。投放到土建工程投资67万元,建设防护林网20万元,水利设施21万元,其他52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
园地开垦、整理30000㎡,建设无性系茶叶设施栽培大棚36个,面积28000㎡,购置无性系茶叶苗50万株,购置黑松、侧柏苗木等1.8万株,修路1千米,建设水囤1座,埋设管道2600米,新建大口井1眼。
主要成效:
一是经济效益:实现茶叶年产量近2.3万公斤,年销售收入180余万元,利润81万元。
二是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形成“合作社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茶叶生产格局,提高项目区及周边茶叶种植户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和生产管理水平,对加快当地无性系茶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开展以来,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同时辐射带动500余户茶农发展无性系茶叶近千亩,实现辐射带动收入近200万元。
三是生态效益:项目实施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技术规程操作,减少了化肥、农药等的使用,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良好生态效益。
(2)莒南县2011年润盛蔬菜专业合作社400亩日本丹波大黑豆原种繁育基地改建项目
投资情况:
项目总投资9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万元,省财政资金13.5万元,市财政资金1.5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51万元。投放到土建工程投资73.3万元,设备投资0.7万元,其它22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
改建黑豆育苗繁育设施大棚22个,购置良种黑豆2000公斤,购买仪器3台套。
主要成效:
一是经济效益:实现年亩产305kg,实现年销售收入305万元,净利润100万元。
二是社会效益:为项目区周边提供直接就业机会近300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黑豆近800亩,带动增加销售收入120余万元(3)莒南县2011年新叶农民专业合作社0.3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投资情况:
该项目总投资416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304.74万元,农业措施投资57.71万元,林业措施投资31万元,科技推广5万元,项目管理费17.55万元。计划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60万元,省财政资金118万元,市财政资金12万元,项目区乡村自筹资金26万元。
建设内容:
一是水利措施:开挖沟渠21.2公里,维修蓄水池及场地平整1座,塘坝2座,埋设PVC管道16公里(部分主管道采用PE管),建出水口209个,新建电管站4座,建设输电线路3km,新建拦水坝1座,河道治理500米,建桥涵建筑物120座,其中生产桥4座、过路涵20座、进地涵96座。
二是农业措施:新修田间主路8公里,田间支路3.4公里,土壤改良1000亩,苗木基地补土1000亩。
三是林业措施:栽植侧柏18500棵,松树1500棵。四是科技措施:技术培训及资料1500人次/册。主要成效:
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改善:本项目通过实施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等措施,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形成了标准较高的基本农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加。经过开发,耕地基本形成“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的规格化高产、稳产农田,加快了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的农田、水利、土地、道路和周边的环境得到了统一规划改造和综合治理,不仅形成农田园林化的新格局,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区域内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美化了田园,优化了环境。同时通过运用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使农药、化肥的残留污染得到有效地控制,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生产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和谐统一,项目建成后,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500亩,年节水量60万立方米,项目区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21%提高到26%。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增强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了农田水利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除涝面积达到100%,新增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0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0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3万亩。改造完成后,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开发前的0.7%,提高到0.9%。通过项目的实施,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21%提高到26%以上,有效地调节田间气候,减轻农业自然灾害,起到了保水、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还可以调节气候,起到了优化美化的作用
二是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在原有种植结构的基础上新增黑松种植面积500亩,年新增种植业产值240万元,项目区内农产品产量将大幅度提高,人均纯收入增加800元。
三是社会效益:推动了项目区科技进步。经过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即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等技术,为项目区农业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的科技成果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特别在水利方面通过推广应用,使项目区实现了节水化灌溉。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通过培训农民技术人员,使农民学到了一些实用技术,如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发展优势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促进了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了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项目建设可以辐射带动项目建设乡镇及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示范带动、可以辐射带动周边10余个村居近1000余户,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同时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实施一条龙服务,服务面积大、范围广。
三、我县目前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制度不够完善,内部建设亟待完善。一是扶持合作社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模式办法实施造成了资金的不合理支配,财政投资不能完全发挥效益,应当尝试将项目实施权利完全交付给合作社自己来完成,合作社根据自己的实情,合理落实完成通过招标实施模式不能完成的需求。二是有些已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制订不规范,理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会员权利、义务不明。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已进行注册登记,但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作用不能在日常管理中得到体现。在271家合作社中,理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活动正常的不到一半。内部控制制度的欠缺,导致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二)科技支撑乏力,产品竞争力弱。农业开发扶持合作社项目,对于科技措施的投入太少,农民专业技术培训落后,形式单一,没有足够资金形成科技支撑。我县多数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且多数专业合作社实行生产、销售全程综合服务,属于初级的农产品生产。受经济实力、市场风险等影响,广大农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涉足不够。经营规模偏小,带动效应不明显。一是科技投入不够。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仅停留在种植、栽培等生产环节,而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等投入很少。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我县专业合作社大多数的产品是食用菌、粮食、蔬菜、竹木等农产品,但大多数都是初级产品,并没有经过精深加工,附加值较低,影响了经济效益。
(三)品牌意识不强,阻碍高位发展。品牌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从产品质量竞争上升到形象竞争的新阶段,着力打造品牌、商标、包装、信誉等无形资产形象,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品牌战略尤为突出。全县271家农民合作社中只有6家合作社的产品注册了商标,但大多数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不高,品牌获利能力不强。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普遍较低,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扶持力度不够大,合作社自筹资金比例太大,指标难以落实完成,财政投入资金比例数太少,外部环境不够宽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基础较差,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短缺,自身的资金积累非常有限,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成员缺少有效抵押物,目前全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较多地以土地抵押,用资金入社的成员偏少。惠农贷款只有少数农民获得。农民专业合作社除蚕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少量扶持外,其余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享受过资金扶持。特别是在引导农民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方面,我县还没有把这些经营领域纳入到合作经济的范围,在税收、用电、用地、用人方面也没有优惠政策。另外,土地流转难也制约了产业规模发展。
(五)缺乏专业人才,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者基本是农民。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也主要是合作社内部成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需要。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加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入进来,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身条件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来,人才问题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不灵、技术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政策引导。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民成员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保护农民成员的合法权益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办要积极深入到乡、镇、村和广大农民群众中去,通过召开座谈会、动员会,解答农民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好政策、好措施,让广大群众了解农业开发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作用、运作形式,达到相关部门了解、经办服务机构掌握、农民群众熟悉的效果。
(二)经营扶导。按照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政策要求和部署,深入合作社,积极指导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其组织运行行为。帮助合作社开展多种培训活动,加强对合作社理事、监事会成员和社员的技术、管理和合作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农民的合作意识。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和帮助社员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新形式,鼓励大型农业企业、龙头企业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导到专业合作社之中,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推行订单农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走“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民+合作社+大型农企”、“农民+合作社+品牌”的发展之路,实现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价出资,实现增资扩股,以壮大发展规模。
(三)突出地方特色,力求加快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以做大做强、培特培优,根据莒南农业开发产业现状,以草莓、茶叶等优势产业为目标,在“专业化”上做文章,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组织化上抓突破,构建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积极探索把同类产业的大小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联合社或行业协会,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加速全县同类合作社的整合,增强实力和带动力。加快组建全县的草莓、茶叶等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主导产业合作社,既强调打破村与村的界限、打破乡镇界限,更多地带动本区农民,又鼓励实现跨区域联合,努力使某个甚至更多的单项产业合作社成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龙头。帮助合作社争取农业开发资金和政策支持。要稳步推进“现代农业”,树立诚信理念。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创效高、信誉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经纪人,组织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订单农业”,为农产品流通架起“经纪桥”,铺好“订单路”。
(四)发挥合作社项目资产移交及工程运行管护优势。发挥合作社项目工程运行管护优势关键在于明晰项目产权,确定管护主体。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投入物化为资产后,产权很难界定,项目财政、自筹资金的投入,一旦转化为农业基础设施,资产形态就混为一体,但在产权的关系上不可能将一个建筑物的产权分解成几个部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实物的运营作用及实物形态,进行分类分级,明确产权主体。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实行分类分级明确产权。如排灌站、干支渠等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应明确为合作社资产;固定渠、田间林网等分散型农业基础设施应明确为社员资产;在产权的管理上,属于比较集中资产的,可由合作社集中统一管理,属于分散性质资产的,由合作社成员管理;这样,层层明确了产权,也就明确了管护主体。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能否长期发挥效益,关键在于建后管护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合作社项目社员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提高社员的管护意识尤为重要。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向社员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宣传和教育,以项目区建设前后效益的对比,以事实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增强农民管护农业开发资产的自觉性,在项目区形成一个建设工程、使用工程、爱护工程的良好风气。让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把维护好农业综合开发设施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设施的利用率。
莒南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O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第四篇: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杨凌农村专业合作社摸底调查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农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调研的紧急通知》精神,现将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情况介绍如下。
一、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1、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特别是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成,大批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据统计,截止2011年末,我区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92家,注册资本13875.26万元,入股农民1741户,全部为农户入股,无企业入股,占本区农户总数的8.7%,正常经营的合作社约50家。
2、正常经营的合作社组织方式种类大体可分四大类: 模式一 能人牵头的“合作社+农户”。其特点是由当地农村种植果蔬大户、贩销大户等致富带头人、村干部牵头发起组建,依托带头人的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络等优势进行联动。杨凌的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属此类型,该模式是绝大多数合作社采用的模式,占总合作社的93%。
模式二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其特点是由企业(公司)、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牵头发起,充分利用企业(公司)长期形成的经营网络优势,在连接基地和市场等服 务功能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紧密的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该模式占合作社总数的4%。模式三 专家+合作社+基地+农户。其特点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园艺教授长期稳定合作,进行技术指导,如陕西**果蔬专业合作社。该模式占合作社总数的2%。
模式四 公司化的合作社。其特点是按照公司制的标准要求建设的合作社,如杨凌**果蔬合作社、陕西杨凌**专业合作。该模式占合作社总数的1%。
3、前三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来源渠道。
陕西杨凌**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2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2010年12月29日,我行以农业设施抵押(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方式贷款150万元,利率8.367%,期限1年,现已还清,没有民间借贷。
杨凌**果蔬合作社创建于2010年2月,注册资本700万元,2010年11月1日,我行以大棚抵押(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方式贷款180万元,利率8.5%,期限3年,没有民间借贷。
陕西**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月,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没有对外借款。4、2011年经营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约4100万元,10家盈利,盈利额350万元,由于所有合作社正处于发展初期。都没有分红。**、**及**三家合作社实现产值分别为700万元、600万元、600万元,盈利额分别为70万元、60万元、60万元。5、2011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从业7000人,各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各类名优品种,为农户提供农化服务,技术指导,实现并建立一套体系(标准化体系)形成了多个龙头,打造品牌,带领广大农户共同致富,对杨凌及周边县、市进行技术服务、农资配套、有机认证、果品销售。
6、杨陵区政府出台《杨陵区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实施方案》,对创建省级百强示范社的合作社,由区财政给予5万元奖励并协助争取省上有关项目予以扶持;对创建为区级示范社的奖励1万元;鼓励合作社在区内建立农产品直销点,对建立5个以上直销点的合作社,区财政补助1万元。**及**两家合作社已是省级百强示范社的合作社,并得到相关项目扶持,**合作社今年争创省级百强示范社合作社。
二、合作社发展情况
1、不能正常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242家,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为:能人牵头型合作社大部分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政府的补助,如杨陵区政府规定:对建设设施大棚且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每棚补助建棚资金2000元,这类合作社虽已成立,但从未规范运作,仍是单干,不能正常运行。
2、经调查,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一是广大农民对合作社普遍存在模糊的认识,缺乏了解,行动不积极,从入股农户占全县农户的比重可以看出;二是部分 合作社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不规范,设立的理、监事会有名无实,重大事务往往由个别人说了算;三是合作社农户大多只看到“利益共享”而不愿接受“风险共担”,合作社章程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容易激起合作社内部的矛盾。
三、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和满足情况:
1、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主要业务品种有:“及时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公仆情”公职人员担保贷款、“蔬宝通”农业设施抵押贷款。
2、银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有:“及时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公仆情”公职人员担保贷款、“蔬宝通”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基本满足规范合作社的资金需求。
3、出台“及时雨”、“公仆情”、“蔬宝通”信贷产品管理办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4、杨凌**加大信贷支持合作社力度,促进了合作社快速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杨凌**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加大,辖区运作规范的合作社金融服务基本得到满足,挂名合 作社相对不能得到相对支持。
2、合作社不能顺利获得**支持的原因:一是运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大多数合作社只是有能人牵头成立合作社,实际仍是单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二是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足,指导和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工商部门只负责登记发照,合作社的管理和指导以农业局为主,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不具体,造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指导和管理上的不到位,甚至缺位,出现了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现象;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较差,特别是能够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尤其缺乏。
3、合作社经营效果不明显,农民入社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多数合作社规模小,运营差,在增加合作社农民收入上不明显,使得没入社的农民入社积极性不高,多数处在观望状态,造成合作社发展一度滞缓。
4、对于规范的合作社,**直接以合作社为承贷主体,对于管理松散的合作社,**以合作社会员为承贷主体,基本符合当前合作社发展现状和要求。
5、外部融资情况。有10家合作社有银行贷款,共计金额478万元,贷款用途为经营周转。我**对合作社成员按每棚贷款1万元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累计发放贷款3214万元,受惠农户821户;现有合作社依靠自身积累及政府贴息的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没有民间借贷。6.内部融资情况。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发展初期,内部管理部规范,没有内部筹措资金的方式。
7.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在于自身管理不规范,处于发展初期,较难获得融资。
8.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融资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内部管理不规范,管理不民主,较难获得内部融资。
五、工作建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即是广大农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要,又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合作社只有规范运作,加快发展,才能得到更多的信贷支持。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其参与合作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规范内部运作,夯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础,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产权明晰、管理民主、服务全面、分配公平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2、相关部门积极与**协调配合,发挥支持整体作用。一是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区政府应重点培养多家章程规范、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运行效率高、作用发挥好的合作社作为示范点,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其他合作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推动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区政府成立农民专业 合作社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对合作社的运行进行指导、监督、检查,随时纠正运行当中存在的违章违规问题,确保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使合作社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3、金融管理部门继续加大支持**发展力度,促使**持续支持合作社。
4、**要继续坚持服务三农经营理念,强化服务,更大地支持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5.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理顺合作社管理,逐步严格市场准入,改全面支持为重点支持,重点支持管理规范、市场运作良好的合作社,真正发挥合作社的作用。融资方面,希望政府成立合作社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对无法收回合作社贷款给予代偿。
**
二0一二年
第五篇: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基本情况
从XXXX年我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个。其中市级示范性合作社X个: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XX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县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多,涉及面广,合作社组织涉及农业各个领域。其中从事农产品购销XX个,林果业X个,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从刚开始的3-4年增加到现在的XX个。今年全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XXX县XX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在XXX县XX镇成立。联合社的农产品都是联合社成员的基地直接提供的,通过成立联合社,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同时可以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单个合作社销售的成本,还能有效整合资源、连接市场之路,从而开展更高平台上的产品营销、信用合作等各项服务。目前有XX合作社统一使用合作社财务规范和报表。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作用显著。XXXX年合作社有社员XXXX人,带动周边农户XXXXX户,销售农产品累计XXXXX吨,实现销售收入XXXX万元,占农产品销售收入的X%。
XX年入社社员达XXXX人,签定销售合同数XXXX个,合同面积XXXX亩,销售农产品XXXXX吨,销售金额XXXX万元,上交税金0.XX万元。
截止目前全县合作社入社社员XXXX人,拥有固定资产总额XXXX万元,带动农户数XXXXX户,经营规模面积XXXX亩。为了增加农产品销售,XX乡XX合作社在XX市建立了蔬菜批发市场,收购当地农民种植的土豆、白菜、等蔬菜,每月销售量XXX吨;全县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招标,与各乡镇中小学校签订食品供货协议,主要供应学校食堂肉、菜、蛋等食品,每月供应蔬菜等食品XXX吨;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路。充分利用XX对口支援我县的大好时机,扩大我县优质农副产品在全国的销售,产品在国内销售到天津、广洲、上海等内地市场。XXX县XX红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XX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上海XX集团签定XX、XX供货协议,销售XXX县优质XX、XX,XX乡的 “XX”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办理进出口许可经营证,与周边的XXX、XXX等周边国家开展进出口贸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宣传认识不够。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在宣传引导方面不够广泛、深入,致使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理解不全面,对推动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合作意识不强,入社积极性不高,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人才、技术、信息缺乏。一是各部门缺乏懂农村专 业合作社知识的专业人才,合作社缺乏有实践经验、合作理念、市场知识的牵头人,农民缺乏合作知识。二是合作社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程度低,且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难以深度开发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由于思想保守,合作社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供求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影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3、自身建设不规范。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虽然呈现出较好的趋势,但从整体上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组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合作领域窄,服务功能弱,发展规模小,总量少,入社会员少,辐射带动面小;有一些合作组织发展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没有章程、制度、没有工商登记,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利润返还机制和必要的监督机制,利益联合机制也不完善,尚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在外部环境上,认识程度还不高,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规范和提高。
4、合作社发展不平衡。有的合作社发展实力较强,辐射带动作用强、有的合作社经营范围狭窄,实力弱;
5、政策落实不到位。随着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合作社的发展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来推动合作社发展,但到具体执行 时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地。如:税收减免政策执行不统一、贷款担保困难、生产设施用地困难等。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
6、资金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合同,由于流动资金短缺,不能正常支付,而贷款又担保落实难,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
7、产品附加值低。我县大多数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是以散装原产品或半成品形式出售,很少进行产品的分级、包装、这不仅影响了我县农产品市场范围的开拓,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成效。
(三)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乡镇长、村长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所辖范围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地点设在村组。县农业局要依法履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责,县农经局具体负责做好发展规划制定、法律政策落实、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价、示范培育、宣传培训、统计监测等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采取广播、电视、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意识,增强各 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 强指导服务合作社发展的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和工作指导体系,县成立合作社指导服务中心,乡镇、场成立合作社指导服务办公室。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 业务指导操作规程,加大对合作社辅导员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支熟悉法律政策、热心合作社事业的辅导员队伍,为促进合作社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4、规范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统一投入品采购供应、统一生产 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注册商标、统一产品销售等服务。建立合作社农产品生产档案,实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和监测制度。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品牌,如XXX、XXX、土鸡和土鸡蛋、XX土豆、XX红枣和蜂蜜、XX核桃、红花等。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等认证活动。
5、加快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外 销平台建设,到内地开拓销售市场,组织产品向XX等内地销售,加快现代农业农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社企对接”、“农市对接”等五大对接,促进合作社与城市超市、学校食 堂、涉农企业、农资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产销衔接。组织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产品展示、展销、洽谈推介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内地展会,负责做好展品宣传、广告等工作,县财政给予一定的展会经费补贴。通过扩大合作社产品销售半径,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
6、加强规范化建设。把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农业部等国家 11 部委的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建设规划和示范社标准。围绕设立登记、建章立制、利益联结、统一服务、民主管理等,引导开展规范化建设。我县每年选择培育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7、营造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环境。执行近年来市出台的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国家和市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项目,可优先争取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提供信贷支持。县农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要会同县农经局共同做好农民业合作社信用评估和建档工作。鼓励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授信与合作社成员单体授信相结合,采取“宜户则户、宜社则社”的办法,建立信贷支持绿色通道。县政府支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
8、强化服务和销售功能。计划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覆盖面达XX%,XX%以上的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 产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增收水平超过其他农户XX%以上。到2020年,围绕我县六大产业发展,形成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经营载体的产业集群,经营实力明显提高,运行更加规范,服务农民能力显著增强。
9、争取项目支持、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合作社结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示范标准推进合作社发展,申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项目,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使其发展壮大,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10、规范化运作
每建立一个合作社,都要进行民主选举,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完善办事机构,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农经局统一印制章程及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使其规范化,成立后由农经局验收,合格后统一授牌,这样可以建立一个规范一个,使其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