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舟坪镇合子坳村村情调查报告
龙舟坪镇合子坳村村情调查报告
在全省开展的“三万”活动中,镇农技服务中心作为镇工作组之一,联系合子坳村。今年3月以来,我们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真实地了解了合子坳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下面将合子坳村村情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合子坳村位于龙舟坪镇西北部,距县城20公里,是2003年由原合子坳村和习家坳两个村合并而成的。版土面积10.08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522户,1795人。16—64岁的劳动力1040人,主要在家务农劳动力468人,主要在县(市、区)务工、经商劳动力413人。
该村农用地1901亩,水面10亩,山场6400亩,道路屋场等建设用地336亩。耕地总面积1751亩,其中,水田516亩,旱地1235亩。
二、全村经济发展现状
该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农业种植、农业养殖、外出务工为主。2010年该村经济总收入192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80万元,林业收入23万元,畜牧业收入320万元,渔业收入1万元,工业收入66万元,建筑业收入880万元,运输业收入72万元,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收入37万元,其它收入250万元。201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2582元,比2009年增加202元,增长7.8%。
劳务收入是该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每年有50%左右的劳动力在外务工,工种以建筑业居多。
本地务农村民以玉米、水稻、柑桔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近年来,合子坳村加快产业调整步伐,以柑桔、养殖为主体的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至2010年,柑桔总面积达到1940亩,产量159500公斤,年出栏牲猪4500头。集体经济属空白村,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村级运转全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能满足村级发展需要。
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教育。全村没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但义务教育实现了“零辍学”目标,近几年来通过调整校点布局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教育体系逐步理顺和规范。文化娱乐室、图书室、体育健身等场所都有。
(二)医疗卫生。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医疗卫生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方式,采取送医下乡、服务到家的方式,基本满足了偏远农村的公共卫生和医疗需求。但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民政事业。以“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为目的,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救助保障体系,使农村6%的农村人口享有最低生活保障,五保老人供养率达到100%。
(四)劳动保障。主要是积极服务劳务经济,拓展保障领域,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1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村干部的基本养老保险得到解决,目前村民还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五)人口计生。计生工作顺利实现转型,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民福工程扎实推进,越来越多的计生家庭享受到改革
发展成果。
(六)基础设施。公路通组率达100%,安全饮水农户达176户,738人,农户通电率达100%,宽带线已入村,至今不通有线电视,王渔省道横穿该村,交通出行比较便利。
(七)精神文明。该村以创建“平安村”为重点,扎实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发扬传统美德,争创新型农民,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近年来,社会治安良好,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民风淳朴,和谐安定。
四、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4、5、6、7组安全饮水没有解决,全村至今仍有346户,1038人安全饮水困难;
4、7组公路无法保证晴雨通行;农村用电质量有待提高,原合子坳2台区、原习家坳1、2、3台区急需实施改造;全村至今不通有线电视。
(二)农业产业发展缓慢。柑桔虽为合子坳村的主导产业,但品质低、产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近几年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部分柑农疏于管理,宁愿在外务工,导致柑桔品种老化、病虫害严重、优质果率低,经济效益无法充分发挥。由于管理不到位,该村五年前发展的200亩柑桔大多至今仍没有挂果受益。养殖业方面以牲猪为主,但由于投入大,风险大,疫情严重,大多农户不敢大力发展牲猪养殖。该村4组村民沈应龙,2010年养殖牲猪12头,因疫情就死了8头。许多想发展牲猪养殖的村民都有疫情难防这个顾虑。根据走访调查,牲猪疫病是该村乃至全镇农村比较普遍性的问题。
(三)打工经济与产业发展矛盾突出。由于外出务工收入比在家务农的收入高,大多数年轻有文化的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在家务农人员基本以妇女、老年人居多。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制约了合子坳村农业产业的发展。
五、发展展望
(一)优化种植业产业结构。根据县委、县政府建设百万亩木本油料大县的目标要求,合子坳村到2015年发展油茶2800亩,核桃1500亩。同时加强柑桔管理和品种改良工作,促进产量、质量逐步提高,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全村发展马铃薯600亩,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格局。通过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挖掘农村经济收入增长带,形成多层次、多产业的产业结构布局。
(二)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根据合子坳村的自然资源条件,可以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加大畜禽养殖业发展力度。推广科学规模化养鸡、养猪、养羊,不断扩大畜禽养殖业规模,提高产出量,提高经济效益,使农民都能从中得到更多实惠,提高经济收入水平。在发展畜禽养殖业的同时,要重点做好牲畜疫病防治工作。
(三)完善基础设施。抓住国土整治项目及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机遇,提高农业抗灾害、抗风险能力,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1年要力争解决346户、1038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强通组硬化路建设,力争两年内完成4、7组公路硬化建设。继续实施“一建三改”项目,推广应用沼气池、改造省柴灶、太阳能热水器等环保节能设施。加强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15年前,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新增光接点3个,铺设光纤传输线路4公里。2011年力争改造电网台区2个,改造低压线路14公里。
(四)提高科技入户率。针对务农村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农业技术水平低的现状,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入户率,普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让更多的农民能掌握致富本领。在走访调查中,大多村民反映的问题就是:“种不好、养不好、想致富、无技术”,农业种植和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通过举办各种现场培训会、建精品示范园、建示范养殖场、抓科技示范户等途径,让农民学习和掌握农村实用技术,把掌握的实用技术有效地运用在生产、加工、经营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龙舟坪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二○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第二篇:农村村情调查报告
***村村情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乡东南,属于平原村,南临沙河,属于井灌溉区,全村共有居民户,口人,辖三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现有可耕地亩,人均年收入
元。
***村人民群众以农业种植为主,个别群众从事养殖业,种植业是群众的主要从事行业。畜牧业以养猪、牛、羊等几个传统的养殖种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缺少养殖技术、缺少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较为迟缓,不能很好地为人民群众增收所利用。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离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构建和谐农村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二、发展优势
该村区位优势显著,大道从境内穿过,正在修建的 路也从村内穿过,交通便利,该村是城镇一体化规划村之一。历史上是乡蔬菜主要供应村之一,由于长期以来的种植结构不合理、种植技术落后,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经济效益不佳,近年来群众种菜积极性锐减,严重的制约了本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种植、养殖优抚力度,能够有效的促进本村蔬菜种植,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最终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由于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该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因此,大力提高对剩余劳动力的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能够更好的改善该村面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技术、缺资金。长期以来,由于群众缺乏文化知识、思想落伍、观念守旧,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依靠农业科技种植、养殖的认识不够,因此种植、养殖的品种较单一,经济效益不佳,严重的挫败了群众的种植、养殖积极性,因此缺技术、缺资金是困扰该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移民村供地。由于该村基层组织建设力量薄弱,支部不够团结,战斗力不强,加之家族势力鲜明,且派别对立严重,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导致了移民新村供地工作不能按时完成,严重的影响了全乡工作大局。
3、群众上访严重。一年来,因为移民村征地问题、西气东输管道占地问题、班子问题以及个人纠纷等问题引发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在全乡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的影响了全村发展稳定大局。
4、班子建设。该村支部力量薄弱,缺乏战斗力,没有成立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失败),急需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增强支部战斗力,以便更好的推进全村工作的开展。
四、解决措施
1、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平台作用,组织好群众定期进行学习,并聘请农业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在农闲时对群众进行培训,同时收集农业种植、养殖有关信息制成海报宣传页,及时发到群众手里,增强群众发家致富本领。
2、引进资金,推进农业发展。
主动引进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该村区位优势,搞活、搞好农业种植、养殖门路。同时,进一步制定种植、养殖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走致富奔小康之路。
3、化整为零,逐步解决征地问题。
专门成立移民新村征地工作队,分工明确,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化解,各个攻破。
4、建立信访代理制度。
建立信访代理制度,依靠全乡开展的党员干部“联树保促”活动,对经常上访的对象进行责任分包,定期入户调查,做好各项安抚工作。
5、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
加强对现有班子的思想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团结,强化责任目标,提高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同时,认真做好第七次换届选举准备工作,力争在第七次换届选举中选出新的村委班子,进一步巩固该村两委班子,促进该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年月日
第三篇:六鳌镇鳌东村村情调查报告
六鳌镇鳌东村村情调查报告
一、地理位置
鳌东村政区沿革同鳌西村,1984年9月始从原鳌中大队分设鳌东、鳌西二村。鳌东村位于六鳌半岛南部,处于全镇政治、经济中心地带,为镇政府和镇中学所在地。北与大澳村交界,南与鳌西村为邻,东与东门村为邻,西临浮头湾。
二、人口概况及姓氏源流
鳌东村辖电厂、上墩、祠堂3社(自然村),人口750户,3224人,分为16个村民小组。分别为徐、陈、林3姓聚居地。
电厂社,为徐姓聚居地,祖先是明代军籍。军籍来源有3种,一是开国军人的后代,二是被征服归顺的军队,三是从民间抽兵。六鳌徐姓之祖徐坚,是开国军人,任绍兴卫副千户,其子徐通,袭职副千户,其孙徐斌袭职,于永乐年间调驻陆鳌守御千户所,传后裔于鳌东一带。
上墩村,为陈姓聚居地,祖先于清代来自深土钱塘(今塘头),为“圣王派”。祠堂社,为林姓聚居地,祖先于清代源自深土路下及旧镇后埭两处。
三、经济状况
鳌东村坐落于漳州市,毗连下寮村,鳌西村,龙美村,新厝村,英才辈出,空气好,物华天宝,地质属于沙壤地,没有河流,少水田。全村耕地面积860亩,林地800亩,水产养殖面积约600亩。
其中,农产品以番薯为主。近年来,大量发展芦笋;水产养殖有紫菜、虾蟹和网箱养鱼等。全村通电照明,村民饮用井水,全村程控电话及闭路电视已基本普及。村内资源有白钨矿,钛矿,钴,长石,钛铁矿,钻;企事业单位:六鳌中心小学,六鳌海产品综合加工厂,大兴五金加工厂,六鳌冷冻厂等。
四、交通建设
国家投资的“坑六线”于1954年建成,路线从深土乡坑内社省道漳云线分出,通至六鳌虎头山,贯穿整个六鳌半岛,改变了六鳌交通不便的旧况。而乡村自建一条贯穿鳌东村且通入山门的“中山路”,便于农业运输,也为鳌东村打造了一条发展之路。
五、教育文化事业
六鳌解放前只有一所中心小学和一所龙美国民学校(初级小学)。解放后不断建设,除了中心小学扩大规模,村村都有完全小学,并创办了六鳌中学(地处鳌东村)和淑华中学,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创造条件。而
六鳌中学,校园面积266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72平方米,现有23班,学生1266人,教师74人。而六鳌中学已由漳浦县发展和改革局以浦发改批[2011]127号文批准建设学生宿舍楼项目工程,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投资约人民币220万元。中心小学一所,校园面积5500平方米,校舍面积1980平方米。现有14个班级,教师29人,学生580人,学校设备较完整。
六鳌镇综合文化站,此项目为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2008-2010年应对扩大内需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为:500M2。项目建设周期为2009年至2010年。
六、名胜古迹及古今人物
徐姓于明朝建徐将军庙,清代重建,今已拆除;林姓宗祠建于清代,1993年已重修一新;村中有观音庙和开漳圣王庙,都始建于清代,今也已重修。
古代人物:徐通及子徐斌,明代世袭副千户,官阶从五品、武略将军,世人称徐将军。
新中国人物:陈锦铁,漳浦县委台湾工作部部长; 林寿荣,赤湖公社党委常委、武装部长;林石玉,六鳌镇党委宣委;徐兆章,漳浦人寿保险公司经理; 陈志勇,32100部队副处长;徐国汉,漳浦县水产公司人员(离休)。
七、村容整洁行动
鳌东村响应上级领导组织的号召,通过村集体自筹投入24万元、群众“一事一议”投入2万元,建成了标准化公厕一座32平方米、整理空地1500平方米,其中空地绿化600平方米。
第四篇:嘉定镇代屋村村情调查报告
嘉定镇代屋村村情调查报告
嘉定镇代屋村位于信丰县龙舌,全村共有29个村民小组,665户农户,2580口人,其中党员42人,35岁以下的党员2人,60岁以上党员3人,女性党员5人,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4亩,山地面积7160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水稻等,全村农民年纯收入3140元。
村“两委”干部5人,平均年龄45岁,高中以上学历2人。党支部一个,党员42人,女党员5人,困难党员3人,上一年发展党员2人,今年计划发展党员1人。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代屋村委员会位于岭背小组,现正在修建,(主体工程已完工)未在新址办公。该班子“两委”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实事求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对重大问题,能坚持由党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不存在个人独断专行,搞家长制和一言堂的行为;二是坚持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
“三送”工作情况:截止目前,已做好人好事25件;公开承诺事项10项;民情家访联系对象已先后走访三次以上。小型公益项目建设四个:
1、岭背村组公路危险路段减速带安装6组(计30条)营盘小组公路危险路段减速带安装2组(计12条)高树下小组公路危险路段减速带安装2组(计12条)折合金额5000元。
2、村小学学生免费体检200人。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计160人。
3、村里基础建设交管大队集资1万多元,资金已交付村委。
4、三车填路碎石计40方,包运到,计人民币4000元,已交付村委。
(二)经济发展情况
代屋村属市贫困村,自然条件较差,土地较为贫瘠,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该村山地为原始山地,未开发。耕地能够连成片,但主要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去年因村收入少,被县里定为贫困村。无工业,加工业。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努力,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2011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340元,与前几年比呈现增长趋势。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代屋村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2011年,代屋村新农村建设点为岭背、凹下、高树下小组。该新农村建设点在规定时间内已完成村组公路硬化(除岭背—鸦雀社路段外,现已经在县交通部门立项,正在动工)。“三清三改”已完成,电网已改造,饮用水改造已完
成。但因水质问题,部分村小组农民靠至其他小组挑水维持。
(四)社会治安情况
据调查,代屋村存在土地山林纠纷、邻里纠纷等情况,但这些问题经过村委会的协调、处理,都能在村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确保了问题在基层发现、在基层解决,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代屋村没有土地、林权、经济纠纷、家族、姓氏矛盾等越级上访现象。
二、代屋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村民反映较强烈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安全饮水问题。我村部分小组水质不达标,如庙下小组、黄泥塘小组铁含量严重超标,群众只能用于冲厕所,无其他用途。目前,部分村民只能徒步前往其他小组挑水提供生活用水,给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不便。
二是电力问题。部分较偏远的村小组,电压较低,无法保证正常的生活用电。在夏天、冬天用电高峰期,这部分村民的照明及生活用电很难保障。
三是农村通组公路问题。经走访调查,坪石村存在村组公路硬化未全覆盖的状况。如:岭背小组至鸦雀社小组公路破破烂烂,雨天泥泞不堪。营盘小组至寨背小组公路未硬化,仍存在问题,未彻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雨天沙石、泥土流失,摩托车、车辆行驶仍存在安全隐患。
四是农村水利问题
代屋村有些良田一下雨就涨水,如营盘小组、黄土坡小组村民辛苦种植的农作物经常是颗粒无收。特别是在龙舌水电站在涨水时一放水,农田经常被淹。
三、推进代屋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村民惠农宣传教育。
一要通过宣传使党的惠农政策人人明白。让人民群众理解村委会的工作;二要加强对村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国家扶持、补贴是为了提高农民发展的积极性,解决在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增强村民自力更生、加快发展的意识。给村民输入新的理念,唤起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要在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基础上,通过充分运用典型宣传和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增强村民想致富、靠勤劳致富的自主能动性。
2、加强项目协调争取工作。
重点完善村级道路拓宽硬化、电力整网增容、安全饮水、水利灌溉、生态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要争取政策、调整思路、制定规划、统筹全村,抓住扶贫、对接、惠农政策等机遇,采取村级主动与上级支持相结合,国家扶持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等措施。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好农村社保、新农合医保、农业保险、农村高龄补助、农村低保、大病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做好这些民心工程,要创新工作方法,宣传到位,落实到每家每户,做到公示公开公平,把政策享受对象姓名、收入状况、困难程度、保障类别、补助金额等广泛向村民公示。
信丰县交管大队嘉定镇代屋村“三送”工作队
第五篇:嘉定镇代屋村村情调查报告
嘉定镇代屋村村情调查报告
嘉定镇代屋村位于信丰县龙舌,全村共有29个村民小
组,665户农户,2580口人,其中党员42人,35岁以下的党员2人,60岁以上党员3人,女性党员5人,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4亩,山地面积7160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水稻等,全村农民年纯收入3140元。
村“两委”干部5人,平均年龄45岁,高中以上学历2人。党支部一个,党员42人,女党员5人,困难党员3人,上一年发展党员2人,今年计划发展党员1人。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代屋村委员会位于岭背小组,现正在修建,(主体工程已完工)未在新址办公。该班子“两委”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实事求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对重大问题,能坚持由党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不存在个人独断专行,搞家长制和一言堂的行为;二是坚持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
“三送”工作情况:截止目前,已做好人好事25件;公开承诺事项10项;民情家访联系对象已先后走访三次以上。小型公益项目建设四个:
1、岭背村组公路危险路段减速带安装6组(计30条)营盘小组公路危险路段减速带安装2组(计12条)高树下小组公路危险路段减速带安装2组(计12条)折合金额5000元。
2、村小学学生免费体检200人。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计160人。
3、村里基础建设交管大队集资1万多元,资金已交付村委。
4、三车填路碎石计40方,包运到,计人民币4000元,已交付村委。
(二)经济发展情况
代屋村属市贫困村,自然条件较差,土地较为贫瘠,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该村山地为原始山地,未开发。耕地能够连成片,但主要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去年因村收入少,被县里定为贫困村。无工业,加工业。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努力,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2011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340元,与前几年比呈现增长趋势。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代屋村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2011年,代屋村新农村建设点为岭背、凹下、高树下小组。该新农村建设点在规定时间内已完成村组公路硬化(除岭背—鸦雀社路段外,现已经在县交通部门立项,正在动工)。“三清三改”已完成,电网已改造,饮用水改造已完
成。但因水质问题,部分村小组农民靠至其他小组挑水维持。
(四)社会治安情况
据调查,代屋村存在土地山林纠纷、邻里纠纷等情况,但这些问题经过村委会的协调、处理,都能在村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确保了问题在基层发现、在基层解决,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代屋村没有土地、林权、经济纠纷、家族、姓氏矛盾等越级上访现象。
二、代屋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村民反映较强烈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安全饮水问题。我村部分小组水质不达标,如庙下小组、黄泥塘小组铁含量严重超标,群众只能用于冲厕所,无其他用途。目前,部分村民只能徒步前往其他小组挑水提供生活用水,给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不便。
二是电力问题。部分较偏远的村小组,电压较低,无法保证正常的生活用电。在夏天、冬天用电高峰期,这部分村民的照明及生活用电很难保障。
三是农村通组公路问题。经走访调查,坪石村存在村组公路硬化未全覆盖的状况。如:岭背小组至鸦雀社小组公路破破烂烂,雨天泥泞不堪。营盘小组至寨背小组公路未硬化,仍存在问题,未彻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雨天沙石、泥土流失,摩托车、车辆行驶仍存在安全隐患。
四是农村水利问题
代屋村有些良田一下雨就涨水,如营盘小组、黄土坡小组村民辛苦种植的农作物经常是颗粒无收。特别是在龙舌水电站在涨水时一放水,农田经常被淹。
三、推进代屋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村民惠农宣传教育。
一要通过宣传使党的惠农政策人人明白。让人民群众理解村委会的工作;二要加强对村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国家扶持、补贴是为了提高农民发展的积极性,解决在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增强村民自力更生、加快发展的意识。给村民输入新的理念,唤起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要在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基础上,通过充分运用典型宣传和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增强村民想致富、靠勤劳致富的自主能动性。
2、加强项目协调争取工作。
重点完善村级道路拓宽硬化、电力整网增容、安全饮水、水利灌溉、生态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要争取政策、调整思路、制定规划、统筹全村,抓住扶贫、对接、惠农政策等机遇,采取村级主动与上级支持相结合,国家扶持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等措施。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好农村社保、新农合医保、农业保险、农村高龄补助、农村低保、大病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做好这些民心工程,要创新工作方法,宣传到位,落实到每家每户,做到公示公开公平,把政策享受对象姓名、收入状况、困难程度、保障类别、补助金额等广泛向村民公示。
信丰县交管大队嘉定镇代屋村“三送”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