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粮镇高华村村情调查报告
黄粮镇高华村村情调查报告
(县广电局“三万”工作组)
根据县委“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3月份以来,我们广电局“三万”工作组3名队员集中一个半月的时间,深入黄粮镇高华村进行村情民意调查,通过逐户走访、问卷调查、集中座谈等形式,广泛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全面掌握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帮助该村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全村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现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
高华村地处黄粮镇边际,深居大山腹地,境内崇山峻岭,沟涧密布,资源丰富,海拔在500—1200米之间,雨量集中,光照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村公有5个村民小组,367户,1118人,605个劳力,版图面积为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亩,山林总面积8000亩。
经济发展情况: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基础产业。农业上以烤烟、蔬菜和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2010年全村种植烤烟428亩,种植蔬菜620亩,出栏生猪3223头。全村经济总收入747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3780元。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中,外出务工收入占16.1%、粮食收入占18.7%、烤烟收入占11.3%、生猪养殖收入占43.1%、其他收入占10.8%。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村共有3条公路,总里程20公里,其中已硬化公路10公里,其余都是碎石路面和泥土路面的简易公路,基本上组组通公路,该村一、二组178户全部通路,公路入户率70%。该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人畜饮水工程,组织农户兴建天河水窖,共兴建蓄水池4000立方米,架设引水管道管道24000米,全村45%的农户吃上了卫生水。农村电网改造基本结束,全村农户生产生活用电没有问题。
社会发展情况:全村80%的农户家里装有固定电话和手机。70%的农户自己购买了天线锅,广播电视入户率85%。但部分地区通信信号差,95%的农户收看不到兴山电视台的节目。村无集中的娱乐活动阵地和设施,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全村现有卫生室1所,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18人,参合率100%。
生活环境情况:全村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砖木结构住房只占10%。80%的农户住房是新房,年久失修危房有30户。通过2010年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全村共识别人平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70户234人,占总人口的20.1%,贫困户中五保户4户,低保户30户,低收入335人,占总人口的29.9%。农民生活水平一般,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全村现有党员39人,没有28岁以下的党员,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现有村干部4人,互联责任区区代表15人。
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高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目前也还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发展慢。该村缺乏工业经济,主要依赖于农业经济。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大多数农民靠种烤烟和粮食,少数农民发展商品蔬菜。农民种植的粮食除自食外全部用于喂猪。由于水源缺乏,该村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的不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加之该村地理条件比较差、农民的思想认识参差不齐等因素,导致该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010年该村人平纯收入比全县平均水平少495元,降低幅度11.6%,农民仍然十分贫困。
二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民生活生产难。水和路的问题十分突出,公路等级不高,还有10公里为碎石路面和泥土路面的简易公路,坡度较大、路况较差,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人们出行十分不便。群众要求将现有公路进行拓宽和硬化,以方便生产资料顺利上山和农副产品及时下山。该村90%的农户对水的反映强烈,一方面是水利设施落后。上个世纪80年代至-2000年代国家对该村进行了水利项目扶持,但只解决了45%的农户饮水问题,仍然有891人生活用水困难,128人
2饮水要到较远的地方去挑水。另一方面是缺乏水源。该村80%的农户居住周围举目无水,仅靠蓄积雨水生活,更谈不上生产抗旱和生猪养殖用水。同时,该村300多亩农田都在山脚,由于地势低洼,缺乏排水沟渠,夏季遭受涝灾,全靠望天收。此外,70%的农户反映,村里野猪为害猖獗,全靠农民日夜守候方能猪口夺粮。
三是劳力外出流失严重,农民增收致富难。该村605个劳动力,其中常年外出打工农民达到284人,占总劳力的46.9%,加上在外面打大季节工的农民,全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500人。由于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人员“三多”现象明显,即老人多、妇女多、举家外出的多。在家留守的人员中,老弱病残占到了70%以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造成农田无人耕种、主导产业无法发展、新科技难以推广等等,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进程。此外,农民因灾、因病、因残导致部分群众返贫,农民增收致富十分困难。
四是面临就疗难、婚姻难,实际问题解决难。该村目前面临着农民就医难和大龄男青年婚姻难解决两个棘手问题。村民虽然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是仍然存在“看病远、看不起病”的问题,许多农户由于离村委会较远,来回需10元以上的车费,加重了患者负担。特别是一些患腰椎增生等慢性病的农户,长年吃药不断,仅靠门诊报销仍然无法解决问题。据调查,目前该村有28名35岁以上的“光棍汉”,40岁以上的大龄男青年占“光棍汉”总数的80%,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发展思路和规划目标
在深入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认真分析了该村的发展现状,汇集了农民反映的突出问题,综合各方意见,认为今后高华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是:调整结构主攻烟、菜、畜,开发山地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抓好路、水、沼改善生活环境,发展医、文、保事业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总体目标是:发展烟叶面积达到1000亩;发展时令菜、反季节蔬菜、山野菜,力争达到人平1亩菜;依托“双汇”和草山资源,大力发展草食畜,年出栏生猪达到4000头以上,山羊出栏500只以上,3鸡出笼5000只以上;户平新发展1.5亩核桃经济林,全村核桃总面积达到1000亩;加强村组公路硬化建设,全村道路硬化总里程达到30公里;加强安饮工程建设使全村所有农户吃上卫生水;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力争全村80%的农户用上沼气。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1年集体经济累计达到5万元,到2015年集体经济累计达到20万元; 完善村级医疗卫生和群众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村民健康水平。
主要对策和展望
一、科学制定《高华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勾画发展蓝图。“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方向不明,目标不清,就难以指导全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就难以激发村民的热情和激情,就难以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披荆斩棘、破除万难,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村两委班子要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因地制宜,迅速制定出高质量、高标准、可操作的村级发展规划,为新农村建设勾画好美好蓝图。
二、做大做强烟、菜、畜三大支柱产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一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烤烟、蔬菜和畜牧养殖。使全村烤烟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蔬菜达到1000亩、年出栏生猪达到4000头。二是要提高产业发展管理水平,加大烤烟、蔬菜、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力度,搞好样板示范,提产出率,使全村人平每年从三大主要产业中增加2000元以上。三是成立专业合作社,对全村60%以上的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四是要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机制,针对该村很多农户无能力管理、无能力经营和很多户整体外出打工田地荒芜的实际情况,要尽快实施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引导这些土地向专业合作社流转,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实现村级干只线公路全部硬化的目标。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抢抓国家大投入的机遇,大兴水利,切实解决村民的饮水安全和农田抗旱排涝问题。三是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完成30户的危房改造和完成2个组20户66人的整体搬迁脱贫任务。四是加大村庄建设力
4度,在合理配臵资源的前提下,争取国家资金建设几个标准高、功能全、辐射能力强的村庄,力争全村面貌大变样。
四、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级实力,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高华村是一个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的村,发展集体经济必须走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之路。一是盘活资产。盘活该村现有闲臵两栋房屋,将集体资产出租给经济能人发展养殖业、加工业或服务业,增加集体收入。二是盘活资源。
1、公田出租,每年可收租赁费3000元。
2、积极发展烟叶生产,严格合同管理,获得烟叶奖励基金。
3、将河道发包出去,兴办采沙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引进投资。随着该村蔬菜、核桃等经济作物面积的不断扩大,可引进客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既可增加村集体收入,也可带动农民增收。四是争取国家项目扶持,带动发展,增加集体收入。
五、加强对村民的教育管理,全面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村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水平的高低和文明程度的高低,个别农民不思进取,不发家致富,依靠国家政策度日;部分农民目光短浅,只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效益,不讲诚信;少数农民小富即安,小变即满,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为此,要全面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他们发展产业、发家致富的能力,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六、扎实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以“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为龙头,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增加医务人员,添臵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切实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把村便民服务中心办成“老百姓之家”。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日5
第二篇:农村村情调查报告
***村村情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乡东南,属于平原村,南临沙河,属于井灌溉区,全村共有居民户,口人,辖三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现有可耕地亩,人均年收入
元。
***村人民群众以农业种植为主,个别群众从事养殖业,种植业是群众的主要从事行业。畜牧业以养猪、牛、羊等几个传统的养殖种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缺少养殖技术、缺少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较为迟缓,不能很好地为人民群众增收所利用。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离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构建和谐农村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二、发展优势
该村区位优势显著,大道从境内穿过,正在修建的 路也从村内穿过,交通便利,该村是城镇一体化规划村之一。历史上是乡蔬菜主要供应村之一,由于长期以来的种植结构不合理、种植技术落后,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经济效益不佳,近年来群众种菜积极性锐减,严重的制约了本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种植、养殖优抚力度,能够有效的促进本村蔬菜种植,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最终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由于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该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因此,大力提高对剩余劳动力的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能够更好的改善该村面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技术、缺资金。长期以来,由于群众缺乏文化知识、思想落伍、观念守旧,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依靠农业科技种植、养殖的认识不够,因此种植、养殖的品种较单一,经济效益不佳,严重的挫败了群众的种植、养殖积极性,因此缺技术、缺资金是困扰该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移民村供地。由于该村基层组织建设力量薄弱,支部不够团结,战斗力不强,加之家族势力鲜明,且派别对立严重,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导致了移民新村供地工作不能按时完成,严重的影响了全乡工作大局。
3、群众上访严重。一年来,因为移民村征地问题、西气东输管道占地问题、班子问题以及个人纠纷等问题引发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在全乡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的影响了全村发展稳定大局。
4、班子建设。该村支部力量薄弱,缺乏战斗力,没有成立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失败),急需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增强支部战斗力,以便更好的推进全村工作的开展。
四、解决措施
1、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平台作用,组织好群众定期进行学习,并聘请农业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在农闲时对群众进行培训,同时收集农业种植、养殖有关信息制成海报宣传页,及时发到群众手里,增强群众发家致富本领。
2、引进资金,推进农业发展。
主动引进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该村区位优势,搞活、搞好农业种植、养殖门路。同时,进一步制定种植、养殖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走致富奔小康之路。
3、化整为零,逐步解决征地问题。
专门成立移民新村征地工作队,分工明确,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化解,各个攻破。
4、建立信访代理制度。
建立信访代理制度,依靠全乡开展的党员干部“联树保促”活动,对经常上访的对象进行责任分包,定期入户调查,做好各项安抚工作。
5、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
加强对现有班子的思想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团结,强化责任目标,提高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同时,认真做好第七次换届选举准备工作,力争在第七次换届选举中选出新的村委班子,进一步巩固该村两委班子,促进该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年月日
第三篇:六鳌镇鳌东村村情调查报告
六鳌镇鳌东村村情调查报告
一、地理位置
鳌东村政区沿革同鳌西村,1984年9月始从原鳌中大队分设鳌东、鳌西二村。鳌东村位于六鳌半岛南部,处于全镇政治、经济中心地带,为镇政府和镇中学所在地。北与大澳村交界,南与鳌西村为邻,东与东门村为邻,西临浮头湾。
二、人口概况及姓氏源流
鳌东村辖电厂、上墩、祠堂3社(自然村),人口750户,3224人,分为16个村民小组。分别为徐、陈、林3姓聚居地。
电厂社,为徐姓聚居地,祖先是明代军籍。军籍来源有3种,一是开国军人的后代,二是被征服归顺的军队,三是从民间抽兵。六鳌徐姓之祖徐坚,是开国军人,任绍兴卫副千户,其子徐通,袭职副千户,其孙徐斌袭职,于永乐年间调驻陆鳌守御千户所,传后裔于鳌东一带。
上墩村,为陈姓聚居地,祖先于清代来自深土钱塘(今塘头),为“圣王派”。祠堂社,为林姓聚居地,祖先于清代源自深土路下及旧镇后埭两处。
三、经济状况
鳌东村坐落于漳州市,毗连下寮村,鳌西村,龙美村,新厝村,英才辈出,空气好,物华天宝,地质属于沙壤地,没有河流,少水田。全村耕地面积860亩,林地800亩,水产养殖面积约600亩。
其中,农产品以番薯为主。近年来,大量发展芦笋;水产养殖有紫菜、虾蟹和网箱养鱼等。全村通电照明,村民饮用井水,全村程控电话及闭路电视已基本普及。村内资源有白钨矿,钛矿,钴,长石,钛铁矿,钻;企事业单位:六鳌中心小学,六鳌海产品综合加工厂,大兴五金加工厂,六鳌冷冻厂等。
四、交通建设
国家投资的“坑六线”于1954年建成,路线从深土乡坑内社省道漳云线分出,通至六鳌虎头山,贯穿整个六鳌半岛,改变了六鳌交通不便的旧况。而乡村自建一条贯穿鳌东村且通入山门的“中山路”,便于农业运输,也为鳌东村打造了一条发展之路。
五、教育文化事业
六鳌解放前只有一所中心小学和一所龙美国民学校(初级小学)。解放后不断建设,除了中心小学扩大规模,村村都有完全小学,并创办了六鳌中学(地处鳌东村)和淑华中学,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创造条件。而
六鳌中学,校园面积266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72平方米,现有23班,学生1266人,教师74人。而六鳌中学已由漳浦县发展和改革局以浦发改批[2011]127号文批准建设学生宿舍楼项目工程,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投资约人民币220万元。中心小学一所,校园面积5500平方米,校舍面积1980平方米。现有14个班级,教师29人,学生580人,学校设备较完整。
六鳌镇综合文化站,此项目为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2008-2010年应对扩大内需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为:500M2。项目建设周期为2009年至2010年。
六、名胜古迹及古今人物
徐姓于明朝建徐将军庙,清代重建,今已拆除;林姓宗祠建于清代,1993年已重修一新;村中有观音庙和开漳圣王庙,都始建于清代,今也已重修。
古代人物:徐通及子徐斌,明代世袭副千户,官阶从五品、武略将军,世人称徐将军。
新中国人物:陈锦铁,漳浦县委台湾工作部部长; 林寿荣,赤湖公社党委常委、武装部长;林石玉,六鳌镇党委宣委;徐兆章,漳浦人寿保险公司经理; 陈志勇,32100部队副处长;徐国汉,漳浦县水产公司人员(离休)。
七、村容整洁行动
鳌东村响应上级领导组织的号召,通过村集体自筹投入24万元、群众“一事一议”投入2万元,建成了标准化公厕一座32平方米、整理空地1500平方米,其中空地绿化600平方米。
第四篇:嘉定镇代屋村村情调查报告
嘉定镇代屋村村情调查报告
嘉定镇代屋村位于信丰县龙舌,全村共有29个村民小组,665户农户,2580口人,其中党员42人,35岁以下的党员2人,60岁以上党员3人,女性党员5人,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4亩,山地面积7160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水稻等,全村农民年纯收入3140元。
村“两委”干部5人,平均年龄45岁,高中以上学历2人。党支部一个,党员42人,女党员5人,困难党员3人,上一年发展党员2人,今年计划发展党员1人。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代屋村委员会位于岭背小组,现正在修建,(主体工程已完工)未在新址办公。该班子“两委”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实事求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对重大问题,能坚持由党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不存在个人独断专行,搞家长制和一言堂的行为;二是坚持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
“三送”工作情况:截止目前,已做好人好事25件;公开承诺事项10项;民情家访联系对象已先后走访三次以上。小型公益项目建设四个:
1、岭背村组公路危险路段减速带安装6组(计30条)营盘小组公路危险路段减速带安装2组(计12条)高树下小组公路危险路段减速带安装2组(计12条)折合金额5000元。
2、村小学学生免费体检200人。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计160人。
3、村里基础建设交管大队集资1万多元,资金已交付村委。
4、三车填路碎石计40方,包运到,计人民币4000元,已交付村委。
(二)经济发展情况
代屋村属市贫困村,自然条件较差,土地较为贫瘠,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该村山地为原始山地,未开发。耕地能够连成片,但主要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去年因村收入少,被县里定为贫困村。无工业,加工业。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努力,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2011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340元,与前几年比呈现增长趋势。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代屋村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2011年,代屋村新农村建设点为岭背、凹下、高树下小组。该新农村建设点在规定时间内已完成村组公路硬化(除岭背—鸦雀社路段外,现已经在县交通部门立项,正在动工)。“三清三改”已完成,电网已改造,饮用水改造已完
成。但因水质问题,部分村小组农民靠至其他小组挑水维持。
(四)社会治安情况
据调查,代屋村存在土地山林纠纷、邻里纠纷等情况,但这些问题经过村委会的协调、处理,都能在村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确保了问题在基层发现、在基层解决,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代屋村没有土地、林权、经济纠纷、家族、姓氏矛盾等越级上访现象。
二、代屋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村民反映较强烈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安全饮水问题。我村部分小组水质不达标,如庙下小组、黄泥塘小组铁含量严重超标,群众只能用于冲厕所,无其他用途。目前,部分村民只能徒步前往其他小组挑水提供生活用水,给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不便。
二是电力问题。部分较偏远的村小组,电压较低,无法保证正常的生活用电。在夏天、冬天用电高峰期,这部分村民的照明及生活用电很难保障。
三是农村通组公路问题。经走访调查,坪石村存在村组公路硬化未全覆盖的状况。如:岭背小组至鸦雀社小组公路破破烂烂,雨天泥泞不堪。营盘小组至寨背小组公路未硬化,仍存在问题,未彻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雨天沙石、泥土流失,摩托车、车辆行驶仍存在安全隐患。
四是农村水利问题
代屋村有些良田一下雨就涨水,如营盘小组、黄土坡小组村民辛苦种植的农作物经常是颗粒无收。特别是在龙舌水电站在涨水时一放水,农田经常被淹。
三、推进代屋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村民惠农宣传教育。
一要通过宣传使党的惠农政策人人明白。让人民群众理解村委会的工作;二要加强对村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国家扶持、补贴是为了提高农民发展的积极性,解决在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增强村民自力更生、加快发展的意识。给村民输入新的理念,唤起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要在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基础上,通过充分运用典型宣传和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增强村民想致富、靠勤劳致富的自主能动性。
2、加强项目协调争取工作。
重点完善村级道路拓宽硬化、电力整网增容、安全饮水、水利灌溉、生态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要争取政策、调整思路、制定规划、统筹全村,抓住扶贫、对接、惠农政策等机遇,采取村级主动与上级支持相结合,国家扶持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等措施。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好农村社保、新农合医保、农业保险、农村高龄补助、农村低保、大病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做好这些民心工程,要创新工作方法,宣传到位,落实到每家每户,做到公示公开公平,把政策享受对象姓名、收入状况、困难程度、保障类别、补助金额等广泛向村民公示。
信丰县交管大队嘉定镇代屋村“三送”工作队
第五篇:嘉定镇代屋村村情调查报告
嘉定镇代屋村村情调查报告
嘉定镇代屋村位于信丰县龙舌,全村共有29个村民小
组,665户农户,2580口人,其中党员42人,35岁以下的党员2人,60岁以上党员3人,女性党员5人,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4亩,山地面积7160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水稻等,全村农民年纯收入3140元。
村“两委”干部5人,平均年龄45岁,高中以上学历2人。党支部一个,党员42人,女党员5人,困难党员3人,上一年发展党员2人,今年计划发展党员1人。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代屋村委员会位于岭背小组,现正在修建,(主体工程已完工)未在新址办公。该班子“两委”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实事求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对重大问题,能坚持由党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不存在个人独断专行,搞家长制和一言堂的行为;二是坚持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
“三送”工作情况:截止目前,已做好人好事25件;公开承诺事项10项;民情家访联系对象已先后走访三次以上。小型公益项目建设四个:
1、岭背村组公路危险路段减速带安装6组(计30条)营盘小组公路危险路段减速带安装2组(计12条)高树下小组公路危险路段减速带安装2组(计12条)折合金额5000元。
2、村小学学生免费体检200人。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计160人。
3、村里基础建设交管大队集资1万多元,资金已交付村委。
4、三车填路碎石计40方,包运到,计人民币4000元,已交付村委。
(二)经济发展情况
代屋村属市贫困村,自然条件较差,土地较为贫瘠,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该村山地为原始山地,未开发。耕地能够连成片,但主要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去年因村收入少,被县里定为贫困村。无工业,加工业。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努力,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2011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340元,与前几年比呈现增长趋势。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代屋村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2011年,代屋村新农村建设点为岭背、凹下、高树下小组。该新农村建设点在规定时间内已完成村组公路硬化(除岭背—鸦雀社路段外,现已经在县交通部门立项,正在动工)。“三清三改”已完成,电网已改造,饮用水改造已完
成。但因水质问题,部分村小组农民靠至其他小组挑水维持。
(四)社会治安情况
据调查,代屋村存在土地山林纠纷、邻里纠纷等情况,但这些问题经过村委会的协调、处理,都能在村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确保了问题在基层发现、在基层解决,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代屋村没有土地、林权、经济纠纷、家族、姓氏矛盾等越级上访现象。
二、代屋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村民反映较强烈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安全饮水问题。我村部分小组水质不达标,如庙下小组、黄泥塘小组铁含量严重超标,群众只能用于冲厕所,无其他用途。目前,部分村民只能徒步前往其他小组挑水提供生活用水,给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不便。
二是电力问题。部分较偏远的村小组,电压较低,无法保证正常的生活用电。在夏天、冬天用电高峰期,这部分村民的照明及生活用电很难保障。
三是农村通组公路问题。经走访调查,坪石村存在村组公路硬化未全覆盖的状况。如:岭背小组至鸦雀社小组公路破破烂烂,雨天泥泞不堪。营盘小组至寨背小组公路未硬化,仍存在问题,未彻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雨天沙石、泥土流失,摩托车、车辆行驶仍存在安全隐患。
四是农村水利问题
代屋村有些良田一下雨就涨水,如营盘小组、黄土坡小组村民辛苦种植的农作物经常是颗粒无收。特别是在龙舌水电站在涨水时一放水,农田经常被淹。
三、推进代屋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村民惠农宣传教育。
一要通过宣传使党的惠农政策人人明白。让人民群众理解村委会的工作;二要加强对村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国家扶持、补贴是为了提高农民发展的积极性,解决在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增强村民自力更生、加快发展的意识。给村民输入新的理念,唤起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要在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基础上,通过充分运用典型宣传和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增强村民想致富、靠勤劳致富的自主能动性。
2、加强项目协调争取工作。
重点完善村级道路拓宽硬化、电力整网增容、安全饮水、水利灌溉、生态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要争取政策、调整思路、制定规划、统筹全村,抓住扶贫、对接、惠农政策等机遇,采取村级主动与上级支持相结合,国家扶持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等措施。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好农村社保、新农合医保、农业保险、农村高龄补助、农村低保、大病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做好这些民心工程,要创新工作方法,宣传到位,落实到每家每户,做到公示公开公平,把政策享受对象姓名、收入状况、困难程度、保障类别、补助金额等广泛向村民公示。
信丰县交管大队嘉定镇代屋村“三送”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