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堽镇有关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有关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黄堽镇人大代表小组
根据牡丹区人大常委会调研工作安排,结合黄堽镇目
前现代农业发展情况,7月中旬到8月上旬,黄堽镇人大代表小组在黄堽镇人大主任李守钦同志的带领下,深入到黄堽镇部分村队及有关农业部门,采取听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黄堽镇目前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有关调查情况如下:
一、黄堽镇目前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黄堽镇位于菏泽城北8公里处,版图面积81平方公里,辖49个行政村,耕地面积8.3万亩,人口8.2万人。
该镇农业主产西瓜、牡丹、小麦、玉米、花卉苗木、林果、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等。早春西瓜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鑫宝”牌绿色食品。目前黄堽镇早春西瓜基地3.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2万,林网 面积7.8万亩,牡丹面积1万亩,规模养殖场30处,养殖专业村18个,“丹皮”中药材加工基地2处,优良种鸡繁育和推广有限公司1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个,发展会员200余人。
2009年黄堽镇农业总收入2.42亿元,人均农业收入
3037元,目前,黄堽镇现代农业发展呈现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影响黄堽镇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农民科技素质整体偏低,影响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由于农民多年形成的小农意识,优良的品种,粗放的经营管理,使农业增收效果不明显,限制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2、农民承包的土地,条条快快分割,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操作和集约化经营,规模效应不明显,约束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我镇大部分闸泵站设施老化,年久失修,造成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每年农业因旱涝造成损失巨大,严重制约当前现代农业的向前发展。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业服务部门人员老化,农业服务内容不适用现代农业的需要,农业信息传递慢,农民生产盲目性大,生产出的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
5、我镇农产品加工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龙头带动后劲不足。目前,农产品加工多停留在初加工层次,附加值低,效益差,存在企业与基地和农户脱节现象,严重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
6、目前,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成功园片少,辐射带动周围农业发展能力弱。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1、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科普意识。通过各种形式,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民进行综合知识教育和培训,使农民尽快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2、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让有知识、善经营、会管理的人经营土地,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土地效能。
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形成区、镇、村多元化资本投入模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上级财政要确保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放到位,同时,也要积极争取民间资本,本着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让民间资本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4、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效能。优良的品种,高新的现代农业技术,都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推广和应用,鼓励年轻技术人员深入生产基层,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知识先导作用。健全区镇村农业网络服务体系,及时为农民提供服务信息,努力打造农产品著名品牌。
5、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市场主体。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6、努力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投入,有效促进标准农
业、观光农业示范园的建设,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篇:黄堽镇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黄堽镇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来,我镇根据市政府“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总体部署,以省、市、区安全生产电视会议精神为指导,努力按照市、区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具体要求,坚持“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开展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专项行动,狠抓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保持了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具体为: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年初,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力开展,镇党委、政府召开了党委会议和安全生产专题会议,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调整了安全生产委员会人员,制定了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文件及“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实施方案。按照市、区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下发了第一、第二季度安全生产集中活动方案的通知及行业专项整治的活动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员,将安全生产纳入工作计划列入党政主要议事日程,对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实行副科级以上领导责任制,并确定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所管理的单位是安全生产具体责任人,逐级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二、强化宣传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安全发展,预防为主,重在预防。为有效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我们年初订购38份《中国安全生产报》和《现代职业安全》等报刊,制作52块行业安全知识、事故案例展板,印发了7500多份安全知识明白纸,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宣传。针对“春节”和“元霄节”期间和“两会”期间,特别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先后两次组织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22次,在镇村街道和重要路口悬挂横幅12条,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积极组织企业法人、安全员、危化品生产从业人员等到区惠康技校、技术监督部门培训130多人次,并要求企业在班前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强化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掌握;我镇安监办工作人员也先后三次参加市、区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三月份我镇又在菏泽源丰农药有限公司进行了消防演练,教育员工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和各类消防设备设施,强化全厂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企业的火灾防控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有效提高我镇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培训,全镇上下形成人人懂安全、讲安全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全面检查督导,成效显著
我镇多次组织安监办和公安、工商联合执法检查,由副科级领导带队,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第一次和第二次集中行动,对黄堽镇辖区内所有的行政村和企业进行全方位检查。特别是春节、“两会”、牡丹花会、“五一”劳动节、“安全生产月”期间重点排查,确保节日及主要活动安全,在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防汛安全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以及在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中,分别作了周密部署并逐项排查落实措施。1—6月份共排查隐患276处,现场整改193处,责令限期整改83处,对一处资质不合格的建设项目进行了停工整改,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同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依法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施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对全镇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使用企业和经营单位进行了摸排核实,严格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储存制度,严防民爆物品流入社会,2011年底前,督促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全部达到三级标准化。
四、及时更新数据,完善信息平台
我镇对全镇所有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以及规模以上工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进行调查,完成安全生产信息平台数据库的录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由于领导重视,职责明确,责任到位,措施得当,重点突出,我镇目前未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篇:夏庄镇发展现代农业
夏庄镇发展现代农业“三率先”
一是率先发展设施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扩大、两个转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夏庄蔬菜种植历史长、技术人才多、外销市场广的三大优势,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冬暖式大棚、大弓棚,扩大冬暖式大棚种植面积,重点建好四个基地:即以向阳、郭家小庄为中心的冬暖式大棚生产基地,力争冬暖式蔬菜大棚发展到2000个,打造一干路大棚瓜菜长廊;以郭家官庄、新赵、前进为中心的小香瓜生产基地,力争扩大到2万亩;以张家村、益民等村为中心的万亩韭菜生产基地;以东岭、西岭、陈家屋子为中心的山药生产基地。同时,积极与青岛六和集团合作,建好投资2000万元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二要率先发展品质农业,实现由无公害农产品向有机农产品发展。借鉴沂源发展有机农产品和青州谭坊、黄楼发展蔬菜、花卉的成功经验,在蔬菜方面重点抓好韭菜、黄瓜有机食品认证,在粮食作物方面重点抓好毛家屋子小米有机食品认证。积极主动地与青岛抚顺路市场搞好对接,扩大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覆盖面。加强与生资公司合作,建好实行技术指导、农资供应、管理销售“三统一”、总投资2000万元的生资超市。三要率先发展品牌农业,以品牌树形象赢市场。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对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积极申报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擦亮“金夏庄”、“绿河崖”品牌;积极与山农大、青岛农大合作,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努力争取毛家屋子小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第四篇:xxx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XXX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xxx镇按照县委“一三三四”思路举措,深入贯彻落实乐委【2009】42号《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加大农业投入,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全面推动我镇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立足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引资融资,大大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起了永顺泰麦芽、乔新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5家。2009年,宝石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年加工蔬菜制品8万吨的食品加工项目;昌乐本吉牧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下庄村规划建设了大型奶牛养殖基地。二是不断探索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依托潍坊龙海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无公害肉鸭养殖基地500亩,可年产鸭肉8400吨;依托新加坡独资企业乔新养殖有限公司建成高科技现代化万头良种猪繁育基地550亩,年出栏商品猪30000头;依托昌乐县宝石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23个品种,占地67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依托荆山水库水利资源,建成无公害农业产品鳙鱼鲢鱼养殖基地1100亩。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注册成立康发蔬菜合作社、岳泉瓜菜合作社等40个农业合作社,进一步整合了镇域农业资源,提升了产品品质,降低了农 1
产品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加快农业品牌化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我镇立足特色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为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已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1处,即xxx绿色蔬菜种植生产基地。二是加强品牌运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出了一批市场知名品牌,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截止目前,已注册 “荆水”牌粉条、“淳正”、“祥泽”、“圣凯”牌农产品品牌6个。三是加强农产品检测监督。突出对重点农作物、重点产区、重点成产企业的监管,切实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中,康发蔬菜生产合作社及农兴蔬菜合作社均建立了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室,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共投资853万元进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快农业节水灌溉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程。二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加快造林绿化,大力建设农田林网,做好绿化示范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009年投资600万元,新植树木7000余亩。三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固化处理技术,投资100万元,建成秸秆固化处理场1处。
二、2010年工作思路
用抓工业的理念和方式抓农业,按照抓特色、上规模、创品
牌的思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精品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二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力争在年内将已经提请申报的新注册商标申报成功。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确保农产品安全。进一步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对建立农产品质量速测室的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
三、推进措施
一是狠抓农村政策落实,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积极争取、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对农民的扶持政策,确保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落实市、县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意见,加强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加强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完善保险条款,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切实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二是狠抓产业化经营,延长农民增收链条。围绕主导优势产业,进一步培植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涉农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使更多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尽快构建龙头企业成群、专业合作社成网、生产基地配套、联结关系紧密、带动能力强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促进农民增收。三是狠抓科技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全面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和新型农民创业等各项培训,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政策咨询服务。抓好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农业进程,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四是狠抓服务型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信息传播手段作用,搞好农产品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和应用,加快形成联结到户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提供高效服务。五是狠抓基地建设,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农业基地建设经验,结合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确定示范区域,明确责任人员,落实工作措施,推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上水平、上档次,使农业示范基地真正成为设施完备、配套齐全、品种优良、技术高新、管理科学、环境优美、效益显著的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基地,真正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2010年1月10日
第五篇: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基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和粮食储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做大做强畜禽、果蔬、水产、林竹、园艺五大主导产业,打响泉州龙眼、石狮水产品、晋江畜禽、惠安余甘、安溪茶叶、永春芦柑、德化乌鸡、洛江蔬菜、南安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加强生产指导,落实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实施畜禽良种、畜产品加工工程,突出发展水产养殖、远洋渔业,继续实施林业“五四三”工程,积极培育森林旅游业。按照“抓龙头、建基地、打品牌、拓市场、扶协会”的工作思路,实施农业产业化“1333”工程,继续加强畜禽、水产品、水果、茶叶、食用菌、花卉、蔬菜等300个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专项行动,扶持发展100家辐射效应强、带动效应明显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30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名牌和30个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外向化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制定泉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物流集散基地、台湾农业外移的吸纳基地、台湾农民再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构筑两岸人员、科教、信息、人力资源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