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大全

时间:2019-05-13 04:0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大全》。

第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大全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本文编排在苏教版“寻觅文言津梁·仔细理会”板块,编者的意图,一是学习本积累文言知识,二是从“仔细理会”里反映出对研究性阅读赏析的要求。教学中,通过本文的学习,应当一是继续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我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二是研究人物形象,三是研究《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常识。

2、积累文言知识。

3、研究人物形象,研究《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艺术特色。

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要点:了解有关常识,完成部分文言知识积累。整体理解一。

过程:

一、导入(几个成语的出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引入课文)

二、本文的阅读特点及学习要求

文章浅易好懂,故事性强,一些文言字词的用法很有代表性,学习过程中不能因为似懂非懂而疏忽有关文言知识的积累,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赏析人物形象,研究《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艺术特色。

三、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1、简介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

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3、有关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朗读课文第一个故事

五、积累这部分文言知识

1、教师提示

字词读写提示:缪可予不睨倨斋戒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缪公汤镬嘻孰计议之列观

文言知识提示:

以勇气——遗赵王书——徒见欺——求人可使报秦者(句式特点?)——何以知之(句式特点?)——窃计——幸于赵王——请罪——幸得脱矣——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曲在赵——宁许以负秦曲——完璧归赵——无意偿赵城——请指示王——因持璧——却立——上冲冠——悉召群臣——负其强——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列观——倨——以戏弄臣——必欲急臣——乃辞谢固请——案图——特以诈——舍相如——衣褐——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孰计议之——欲引相如去——因而厚遇之——卒廷见相如——使不辱于诸侯——

(凭借。送。被。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私下里。宠幸,被。请求治罪。侥幸赦免。)

(怎么办。理亏。宁可答应而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完,使动。无心。指给看。趁此。退后站立。向上顶起。全部。依仗。这是敬畏大国威望而修明自己的敬意啊。一般观台。傲慢。而耍弄我。使动。就婉言道歉,坚决地请求。指着地图。只是。安排住宿。穿粗布衣。未曾有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的人。实在,对不起。仔细。带领。趁此。对待。终于,在朝廷上。出使。)

六、思考讨论(先自由讨论,再班级交流)

1、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的智慧表现在哪里?

(有清醒的认识;采取及时的措施——要璧、归璧;提出先决条件,并毫不犹豫地请罪。)

2、蔺相如能够成功地回国,原因是什么?

(一是他自己表现出的诚恳态度,二是秦王的幻想和愚蠢。)

七、朗读课文,做有关练习。

第2教时

要点:继续积累文言知识,整体理解二。

过程:

一、朗读课文第二、三个故事

二、积累这部分文言知识

1、教师提示

字词读写提示: 渑池瑟盆缻叱靡避匿驽刎颈之交

文言知识提示: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不过——以绝秦望——饮酒酣——会饮——因跪请秦王——不怿——为秦王寿——竟酒——加胜于赵——位在廉颇之右——素贱人——宣言——已而——恐惧殊甚——尚羞之——不肖——廉将军孰与秦王——顾吾念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宾客——卒相与欢——刎颈之交

(度,估计;道里,行程;会遇之礼,相见会谈的仪式。不超过。断绝秦国的奢望。畅快。聚会。就。乐意。祝福。结束。占赵的上风。上。身份低下。扬言。不久。害怕得很厉害。

意动。不才,不贤。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但是。先、后,都是意动。由。终于相互友好。

生死之交。)

三、新授内容思考讨论(先自由讨论,再班级交流)

1、渑池会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勇气,他的勇气表现在什么地方?

(一是不怕秦王,表现出大国使臣的风度,二是维护赵王的面子,敢于独自应对秦君臣的挑战,三是接受挑衅,随机应变,变本加厉地回击对方。)

2、文中“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这段话对后面的故事有怎样的作用?

(一是交代渑池会的背景,秦强赵弱,在军事较量中,秦得势,赵失势;二是暗示秦赵之会必有秦的盛气凌人;三是对未来蔺相如处弱势中的杰出表现做衬托。)

3、在“卒相与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怎样的胸襟?

(一是忍辱负重,表现出士大夫少有的气度和人格;二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可贵精神。)

四、全文思考讨论(先自由讨论,再班级交流)

1、蔺相如的材料一定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用了这三个事迹?这在写人物上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一是这三个事迹很典型,代表着蔺相如的不同侧面:完璧归赵主要表现他的智慧,渑池会主要表现他的勇气,卒相与欢主要表现他为人处世的胸襟。二是这三个事迹生动形象。)(给我们的启发是:写人物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要选取生动形象的材料,同类的材料不要单向重复。)

2、本文中廉颇是怎样的形象?他的可贵之处有怎样的表现?

(忠诚国家、善于谋划、老陈持重、光明磊落的一位武将的形象。一是送赵王过境时的诀别之言,表现的是一颗对国家的忠诚之心;二是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的磊落光明的大丈夫气度。)

3、本文虽是史料的记述,却具有了小说的因素和技巧,试做分析。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

(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

五、自我小结,作业。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http://.cn/beik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2877&Page=3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学网]::

第二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预习案

一、预习要求:

(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

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

提示:要想想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三)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四)结合注释梳理生字词。

四、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缪贤舍人()西河渑池()秦王不怿()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亲戚()约束()宣言曰()请指示王()从此以往()因而厚遇()前进缶()明年复攻赵()以示美人()不过三十日()鄙贱之人()独畏廉将军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探究案 学习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鉴赏课文第1至5段

1.阅读课文第1至2段,提问: ①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地位相差悬殊。补充:传的后半部叙廉颇事迹较多。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②“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舍人地位低微,况为宦者令舍人乎!又,为蔺相如被荐使秦设伏。)

2.齐读第3段。

①学生概括大意。(故事缘起)

②提问:本段写赵国君臣议而不决,“求人可使报秦者”有什么用意?(烘托相如胆识,为相如出场作铺垫)

3.齐读第5段。

①教师将蔺相如的对策语连贯起来朗读一遍,然后带领同学分析它的特点。(见事深刻、决断明确——真乃快人快语;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②联系上文说说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场上的特点。(设伏——陪衬——虚写——一出场便不同凡响。)

二、鉴赏第6至13段

1.学生朗读“大王欲得璧„„俱碎于柱矣”这段话之后,提出以下的问题进行讨论:

①这段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秦王无意偿赵城”。)蔺相如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注意行文前后照应。)“章台”——“列观”;“以示美人”——“传之美人”。

②划分这段话的层次。(述“奉璧”使秦经过;斥秦王无礼,说明“复取璧”原因;预防秦王“强夺”之策。)

③讨论这段话的内容及表达方式: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借赵群臣语揭出秦王要害)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由抑转扬,缓和气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说明赵方诚意,以退为进)

说“斋戒五日”一事(“修敬”是关键,为要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伏,何等周密)

不可“逆强秦之欢”(又何等委曲)

“戏弄”(“怒发上冲冠”之由,照应上文)

“臣头与璧俱碎于柱”(一夫决死,万乘莫当,秦王入我掌中)

④从秦王的反应来看,这段话有怎样的特点?秦王“辞谢”是否仅仅因为“恐其破璧”?(这段话义正辞严,切中秦方要害,使秦王理屈辞穷。)

⑤从这段话看蔺相如的策略。

提示:要联系上下文,例如上文未提赵王“斋戒五日”一事;要着眼于“完璧归赵”的全过程。

⑥小结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有胆识,有智谋,善于相机行事,掌握主动)

2.学生朗读“秦自缪公以来„„孰计议之”这段话后,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①指出这话是在“九宾礼”上说的,要求学生细读有关注释,体会蔺相如说这番话的意图。②划分这段话的层次。(声称璧已送回赵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甘愿受刑)

③这段话的要害是什么?(“先割十五都予赵”——击中秦王要害。)(抓住这个要害,则蔺相如之使人持璧归赵,要求“设九宾于廷”等等作法之用心,无不豁然而明。)

三、鉴赏第14至16段(“渑池会”)

①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补充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战后有举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这样的背景说明了什么?(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②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③学生齐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然后提问:

根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

四、鉴赏第17至21段(“廉蔺交欢”)

①指出这部分要求背诵,然后齐读。

②划分本部分层次,为诵读作准备。(相如“拜为上卿”→廉颇“宣言”→相如“避匿”→相如答舍人谏→廉颇“负荆”)

③在你看来,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话?(“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之急”是指什么说的?(强秦加兵。)“私仇”又是指什么说的?(“两虎共斗”)

《廉颇蔺相如列传》训练案 李思伟编制

1.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2.例句:“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乃置酒请之 B.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C.请以赵十五城为大王寿 D.请奉盆缶秦王 3.例句:“而君幸于赵王”()

A.高雅得幸于胡亥 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4.例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A.周郑交恶 B.初一交战 C.合从缔交 D.交不忠兮怨长 5.例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A.弗听,许晋使 B.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D.时人莫之许 6.例句:“固请,召有司案图”()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管仲固谏不听 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 7.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 B.王者不却众庶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A.阿母谢媒人 B.乃令张良留谢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9.例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私见张良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 D.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 10.例句:“赵王悉召群臣”

A.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B.齐悉复得其故城 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D.丞相亮其悉朕意 11.翻译下列语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

第三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

3.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知识链接】

1.司马迁简介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史记》简介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

3.历史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以及人物语气。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疑问处作出标记。

3.概括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附:知识梳理

一.给加点字注音

缪贤遗赵王书 列观 甚倨 睨柱

舍相如广成传 缪公 衣褐 汤镬 渑池 盆缻

左右皆靡 不怿 避匿 虽驽 刎颈之交

二.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可予不

3.臣愿奉璧西入秦

4.拜送书于庭

5.召有司案图

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7.设九宾礼于廷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三.一词多义

(一)实词

1.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3.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4.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5.幸

①而君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

6.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

7.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舍相如广成传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二)虚词

1.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2.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④秦王因曰 ⑤蒙故业因遗策

3.于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4.之

①伐齐,大破之②秦昭王闻之 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 ②臣乃敢上璧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四.古今异义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2.请指示王

3.于是相如前进缶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5.左右欲刃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8.明年复攻赵

9.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从者衣褐

2.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4.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六.文言句式

1.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2.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① :何以知之

② :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 :拜送书于廷

七.翻译句子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8.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9.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10.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1.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1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研读文本】

一.分析人物性格

1.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2.廉颇的性格

3.秦昭王的性格

二.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

第四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一、阅读14-16小节,整理出其中的文言知识点

(一)解释词语

1、拔石城 拔:

2、明年,复攻赵 明年:

3、秦王①使使者告赵王:①使

4、王不行:不行:

5、不过三十日 不过:

6、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①寡人: ②好:

7、赵王鼓瑟 鼓:

8、左右欲刃相如 刃:

9、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①为: ②寿:

10、秦王竟酒 竟:

(二)、翻译句子

1、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2、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3、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4、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

5、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6、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三)简答:本文中较详细地叙写了“渑池之会”的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17-21小节,整理出其中的文言知识点

(一)解释词语

1、且相如①素②贱人,吾③羞,④不忍为之下

①素: ②贱人: ③羞: ④不忍:

2、宣言曰 宣言:

3、相如每朝时 朝:

4、相如引车避匿 引:

5、①于是舍人②相与谏曰 ①于是: ②相与:

6、①所以去②亲戚而事君者 ①所以: ②亲戚:

7、且庸人尚羞之 羞:

8、臣等不肖 不肖:

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

10、顾吾念之 顾:

11、①以②先国家之急而③后私仇也 ①以: ②先: ③后:

1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

13、鄙贱之人 鄙贱:

1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

(二)翻译句子

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4、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5、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三)简答

1、蔺相如是怎样处理他和廉颇的这一矛盾的?从中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

2、廉蔺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怎样看待廉颇的形象?

三、夯实基础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使人遗.(wèi)赵王书

大王见臣列观.

(guān)B.请奉盆缶(fǒu)秦王

秦王不怿(yì),为一击缶 ..C.故令人持璧归,间(jiān)至赵矣

臣请就汤镬(huò)..D.会于西河外渑(miǎn)池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sì)..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B.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窃计欲亡走燕。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于是相如前进缶。

B.璧有瑕,请指示王。....C.明年复攻赵。D.以勇气闻于诸侯。....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有相同意义的一组是()A.顾召赵御史书曰/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B.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C.而君幸于赵王/ 则幸得脱矣/ 大王亦幸赦臣 ...D.宁许以负秦曲/ 决负约不偿城/ 秦贪,负其强 ...5.下列句子中,“固”的意思与“蔺相如固止之”的“固”相同的一项是()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大王必欲急臣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归璧于赵 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⑤逆强秦之.....欢 ⑥秦贪,负其强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⑤⑥/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7.下列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徒见欺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不拘于时 ⑤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⑥如姬父为人所杀 ⑦求人可使报秦者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⑦ D.②④⑥ 8.对作者及课文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90),字子长,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

B.缪贤在赵国确实没有可出使秦国的合适人选时推荐了蔺相如,可见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致使国力弱小。

C.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D.课文以相如为主,全文在写相如时,或明或暗地提到了廉颇,同样提出了他在赵国的地位,表现了他的性格特征。开头就说他“以勇气闻于诸侯”,突出了他的勇;写他负荆请罪,固然是受蔺相如爱国精神的感动,也是他自己对祖国的一片忠心和勇于改过的表现。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主要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

B.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史记》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完璧归赵”一节,在写蔺相如出使前,先借缪贤之口对其作了介绍,这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也为下文写蔺相如作了铺垫。D.“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表明秦赵两国化干戈为玉帛。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刎颈交”比喻情谊深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亦可省作“刎颈”。B.“布衣”的意思是“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所以用“布衣”借指平民。

C.六国,指崤山以东的六个国家,经常合称“六国”。当时西方的秦国与东方的六国对立,山东六国合纵以抗秦,后都被秦国所灭。

D.“秦御史前书曰”中的“御史”是一种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诸侯、官吏,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1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卿: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B.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有数位诸侯国的君主相继成为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中的“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C.九宾之礼:我国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D.关于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识:表示授予和升迁的:起、拜、授、除、迁、提、拔、擢、进、晋、升、封、陟等;表示举荐的:举、荐、征、辟、察、召等;表示罢免和贬谪的词语:贬、谪、左、迁、罢、黜、废、免、夺、出(京官外调);表辞官的:告老、解官、请老、乞身、乞骸骨、移病、致仕、填沟壑、不禄。

第五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导学案

高三语文编写:杨广东审查:陈鹏备课日期:2010-11-15上课日期11-22序号:23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2.掌握课内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虚词。3.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重点难点】重点实虚词的一词多义 【学法指导】诵读练习

【学习内容】

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臣等不肖()2.刎颈之交()3.广成传舍

()4.缪贤舍人()5.见臣列观()6.相如虽驽()7.臣语曰()8.使人遗赵王书()9.睨柱()10.秦王不怿()

二、解释下列黑体词的含义。

1.乃辞谢()2.从径道亡()3.间至赵矣()4.臣请就汤镬()5.左右皆靡()6.为赵王寿

()7.秦王竟酒()8.位在廉颇之右()9.一介之使()10.徒以口舌为劳()

三、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本字。

1.可与不()2.拜送书于庭()3.召有司案图()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四、写出下列黑体词的含义和用法。

于1.闻于诸侯()2.故燕王欲结于君()3.归璧于赵()4.使不辱于诸侯()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6.苛政猛于虎也()

之1.得璧,传之美人()2.即患秦兵之来()3.均之二策()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5.至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6.何陋之有()对1.何以知之?对曰()2.对镜贴花黄()请1.璧有瑕,请指示王()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3.诸将请所之()

书1.使人遗赵王书()2.秦御史前书曰()3.军书十二卷()

许1.宁许以负秦曲()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时人莫之许也()4.曳屋许许声()5.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设1.乃设九宾礼于廷()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3.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奏1.请奏瑟()2.相如奉璧奏()秦王

顾1.顾()吾念之2.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计1.计()未定2.廉颇蔺相如计()曰

3.可计()日以待也

拜:(1)拜()为上卿。(2)拜()送书于庭。见:(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3)才美不外见()。

徒:(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2)召令徒()属曰……(3)徒()见欺。

因:(1)不如因()而厚遇之。(2)相如因()持璧却立。(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幸:(1)君幸()于赵王。(2)则幸()得脱矣。(3)大王亦幸()赦臣。(4)幸()来告语之。

负:(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秦贪,负()其强。(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廉颇闻之,肉坦负()荆……(6)胜负()未定。

请:⑴.璧有瑕,请指示王()⑵.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⑶.诸将请所之()

五、请在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标出由何类词活用为何类词。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动→名)

1.秦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

3.且庸人尚羞之()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归璧于赵()6.怒发上冲冠()7.特以诈为予赵城()

七、翻译下列语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译: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

【学习反思】本文内容你掌握如何?还有哪方面比较弱?

4答案

一、1.xiào2.wěnjǐng3.zhuàn4.miào5.guàn6.nú7.yǔ8.wèi9.nì10.yì

二、1.道歉2.小路3.从小路或悄悄地4.古代一种用滚水烹煮的酷刑5.倒下6.敬酒或献礼7.完毕8.上9.个10.只不过,建立

三、1.不否2.庭廷3.案按4.缪穆5.孰熟

五、于1.在 介词2.和 介词3.到 介词4.被 介词5.对 介词6.比 介词

之1.它 代词2.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这 代词4.助词 不译;或我,代词5.我,代词6.助词 表示宾语前置对1.回答 动词2.向着 介词

请1.请允许我 动词2.请你 动词3.请示 动词书1.信 名词2.书写 动词3.文书 名词许1.答应 动词2.左右 不确定数词3.赞同 动词4.象声词hǔ5.处 名词

设1.安排 动词2.部署 动词3.假设 连词奏1.弹奏 动词2.进献 动词

顾1.可是 连词2.回头 动词3.拜访 动词4.难道 副词计1.计策 名词2.谋划 动词3.计算 动词(1)授官(2)叩拜2:(1)被(2)接见(3)呈现3:(1)只是(2)部下(3)白白地4:(1)趁此(2)于是(3)借助5:(1)宠爱(2)侥幸(3)幸而(4)希望 6:(1)担负(2)倚仗(3)违背(4)辜负(5)背(6)败 7:(1)请允许我(2)请你(3)请示

六、1.西 名→状 2.前 名→动 3.羞 动→意动4.先后 形→意动 5.归 动→使动6.上 名→状 7.诈 动→名

一、1.xiào2.wěnjǐng3.zhuàn4.miào5.guàn6.nú7.yǔ8.wèi9.nì10.yì

二、1.道歉2.小路3.从小路或悄悄地4.古代一种用滚水烹煮的酷刑5.倒下6.敬酒或献礼7.完毕8.上9.个10.只不过,建立

三、1.不否2.庭廷3.案按4.缪穆5.孰熟

五、于1.在 介词2.和 介词3.到 介词4.被 介词5.对 介词6.比 介词

之1.它 代词2.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这 代词4.助词 不译;或我,代词5.我,代词6.助词 表示宾语前置对1.回答 动词2.向着 介词

请1.请允许我 动词2.请你 动词3.请示 动词书1.信 名词2.书写 动词3.文书 名词许1.答应 动词2.左右 不确定数词3.赞同 动词4.象声词hǔ5.处 名词

设1.安排 动词2.部署 动词3.假设 连词奏1.弹奏 动词2.进献 动词

顾1.可是 连词2.回头 动词3.拜访 动词4.难道 副词计1.计策 名词2.谋划 动词3.计算 动词(1)授官(2)叩拜2:(1)被(2)接见(3)呈现3:(1)只是(2)部下(3)白白地4:(1)趁此(2)于是(3)借助5:(1)宠爱(2)侥幸(3)幸而(4)希望 6:(1)担负(2)倚仗(3)违背(4)辜负(5)背(6)败 7:(1)请允许我(2)请你(3)请示

六、1.西 名→状 2.前 名→动 3.羞 动→意动4.先后 形→意动 5.归 动→使动6.上 名→状 7.诈 动→名

下载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廉颇蔺相如列传范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作者:王木女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本文选自高一语文必修④第四单元。作为《史记》中着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2.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知识。 3.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整理稿范文大全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目标】 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学习文言......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与蔺相如》教案 【学生背景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1、2册的文言文的学习与探究,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仍然有待于培养,积累梳理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整理[范文大全]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文学常识 司马迁,字子长,世称“太史公”,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1一词多义 ,解释。 ⑴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 ⑵使①秦昭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主讲:周广忠 教学目的 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