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认识我们的大脑
科学认识我们的大脑
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爱因斯坦逝世后,很多科学家对他的大脑进行切割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他成为伟大天才的根本原因,从而能够培 养出更多的天才。这些研究人员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确实与普通人的大脑有一定的差别,但无法弄清这些差别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产生的,所以这些采用切割研究法的研究人员并未取得预期的效 果。
然而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Roger Wolcott Sperry(罗杰·斯佩里)却因揭示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功能与分工于198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斯佩里研究发现爱因斯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爱因斯坦的智商开发的很晚;二是爱因斯坦很晚才会说话,他喜欢用图像和情景进行思考,爱因斯坦曾这样描述 他的思考问题时的情景:“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他们转化成语言。” 三是爱因斯坦是左撇子,并且牛顿、达芬奇、贝多芬、等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天才人物都是左撇子!(详细左撇子天才名单请阅读《世界名人中的左撇子》)
由于人的左脑支配右侧身体,右脑支配左侧身体,左撇子从小就经常使用左手,对右脑的锻炼和使用要比普通人多,于是斯佩里将研究方向定在对左右脑功能的分工上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并荣获诺贝尔奖。
斯佩里的研究表明:左脑是普通脑,右脑是天才脑,天才与普通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天才在有意无意中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了右脑。
斯佩里教授将左右脑的功能归纳如下:
左脑(抽象思维 普通脑)
1、处理语言(文字)和数字
2、思考、判断 理解
3、推理 下结论
4、五感(视 听 嗅 味 触)
右脑(形象思维 天才脑)
1、处理声音和图像(图像记忆 想象 创造)
2、超高速反应(快速记忆高速心算
3、释放脑波(α、β、θ、δ波)
4、与宇宙共振和沟通(右脑五感 超能力等)左脑,被称为“文字脑”,主要处理文字和数据等抽象信息,具有理解、分析、判断等抽象思维功能,有理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所以又称为“理性脑”;右脑,被称 为“图像脑”,处理声音和图像等具体信息,具有想象、创意、灵感和超高速反应(超高速记忆和计算)等功能,有感性和直观的特点,所以又称“感性 脑”。可以说几乎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具有成为天才的先天条件,因为我们在3岁以前活跃的主要是右脑,然而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对左脑使用得越来越多,而右脑却使用得越 来越少,再加上左脑式的应试教育使右脑功能长期被压抑并逐渐进入沉睡状态,因而右脑所特有的想象力、创造力、超高速记忆能力和灵感等这些成为天才的能力就 没有得到发展的机会。所以学校应试教育培养的几乎都是使用左脑的普通人,要想培养真正的精英人才甚至天才,就得要把拥有巨大潜能而又处于沉睡状态的右脑开 发和利用起来!
第二篇:《3 我们的大脑》教案
《3 我们的大脑》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参与活动分析身体反应过程,探究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2、通过了解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组成,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的人大脑潜力的不同,积极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脑的研究,使学生能科学认识自身长处与短处,积极地面对人生,克服不足。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神经反射的过程,了解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
2、了解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功能区,语言中枢又是由4个部分组成,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在听、说、读、写方面存在差异。
3、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重点难点:
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了解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制定弥补对策。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反的动作,看谁的反应快。
2、刚才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快,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着你完成老师的动作吗?
3、说说完成刚才动作的过程需要哪些步骤?
4、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就学过一首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人类的一大宝贝——神秘的大脑。
二、探究学习
下面咱们一起来通过一个实验,分析大脑的反应特点。活动一:眼疾手快 A、专心抓尺
1、明确活动要求:实验时,甲同学的手与尺子零刻度线齐平,乙同学突然松手使尺子掉下来,请甲同学尽可能快地抓住尺子,并记录抓到尺子的位置。
2、学生分组实验,作好记录。
3、从尺子下落,到用手抓尺的过程中,大脑的工作经历了哪些步骤?
4、汇报:专心抓尺的尺子下落的平均距离是多少?
5、说明了什么?
大脑处理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时间越短,说明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越快。
6、比较三次距离,有何发现?
熟练后可缩短大脑处理的时间,也就是熟能生巧。B、不专心抓尺
1、一边背古诗或唱歌,一边再做实验,结果又是怎样?
2、做实验,作好记录。
3、为什么我们的反映又会慢下来呢?比较上次抓的距离,有何发现?
4、小结:遇到干扰,会影响进行中的动作。活动二:人类的语言功能
1、我们可以用语言来交流沟通,说明了语言中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思考我们的语言中枢分为那几个部分。
其中语言中枢又是由四部分组成: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它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管理不同的工作。
3、讨论交流每个人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存在差异吗?
4、分析甲乙同学的差异
事例一:甲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知写文章如何下笔(运动性语言中枢更发达)。
事例二:乙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但是与人交谈时,不善于迅速准确地理解别人的语意(视运动性语言中枢更发达)。
5、小组讨论:请你谈谈你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
6、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当我们了解到自己的弱项后,要有意识地针对这些项目多中训练,使大脑得到均衡的发展。
7、出示指南车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是很聪明的做法。
三、保护大脑
1、找找大脑的位置,认识颅骨及其作用。
2、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脑?
3、观看保护大脑的视频短片。
4、判断图中的同学做法是否正确。
第三篇:《我们的大脑》的教学反思
《我们的大脑》的教学反思
《我们的大脑》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部分的内容。由活动“眼疾手快”、人类的语言功能、保护我们的大脑三部分组成。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对大脑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般的生活经验上,不能科学地全面地认识大脑。所以这堂课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常见情况入手,在活动中主动获取关于大脑的科学合理的知识,并运用它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懂得科学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大脑。
根据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有关的内容,在自主活动的探究中展开学习,得出科学结论。在“眼疾手快”的活动中,通过让学生比较三次尺子下落的距离得出熟悉之后加快大脑处理问题的速度,即熟能生巧。比较不专心抓尺后距离的变化,得出受到外界的干扰会影响大脑处理信息,通过实验得出身体的反应过程:眼睛—大脑---手。接下来是教师讲授大脑的知识。根据语言中枢分为说话中枢、书写中枢等,分析课本上的两个案例,最后提出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脑。这节课孩子们表现的非常的棒,谢谢你们---五年级的孩子们。孩子们的成长是我心里最大的安慰!
虽然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但是我还是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1、《科学》这门课属于一门鼓励学生探究的学科,首先要求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
“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但是在开课后我没有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关于大脑你想了解些什么?
2、在抓尺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分析活动的数据时没有让学生参与。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脑?应该是先让学生思考,我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总的来说在学生主动学习上我做的还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发现有许多的遗憾,但是教学后静下心来,细细分析与品味,这个过程却是充实而快乐的。我会不断充电学习,逐渐完善提高自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
2013年9月28
第四篇:认识大脑 3 我们心有灵犀吗
认识大脑 英国皇家科学院2011年圣诞讲座 我们心有灵犀吗?
比利,你得帮我一个忙。我得给导演买单,但身上只有5英镑。“就这吗简单的事啊!”你帮帮我吧!
“小菜嘛!这样做就成,这样对折一次,两次,三次,捏紧一点儿再吹口仙气儿,然后你的5英镑应该会变成10英镑。成功啦”。这就够了。非常感谢!不要走开,稍后揭晓比利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心有灵犀吗?
欢迎来到英国皇家科学院2011年圣诞讲座!我叫布鲁斯。胡德,将给大家展示神奇的读心术。我才不需要脑部扫描仪,恰恰相反,我要靠自己施展读心术。这里有一些卡片,我把它们放在桌面上展示,(摆出4张扑克牌)我看看。对,就这个。现在大家来从中间选一张。事实上我会读懂你的想法,还能影响你的想法。来选一张吧,将注意力集中在你选的卡片上。我在尝试读懂你的思维啊,跟着我的指令来,将注意力集中在卡片上,好了,选好了是吗,只想着这张牌啊,对,就这样,再来看看。我觉得是。就这张。好了,一起来见证奇迹吧,你选的那张卡不在这里。(鼓掌)我真的读懂了你的心,控制了你的思维吗?当然不是。那需要所谓的“通灵术”,当然是子虚乌有。不管你曾经看见或听说过什么,人是没有超能力的。如果一直声称他们有,他们不是在耍你就是在玩小把戏。就像我刚才那样。但我的确让你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张卡片上,这样你们就会忽视其他卡片,然后我就只要换掉所有的卡片,所以这些卡片和之前的都不一样。虽然读心术只是一个噱头,我们却能够知晓别人的心思。实际上也一直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有古怪的超能力。
但我们能理解他人的想法,并试着会预测他们下一步会怎么做。一起来想想,你是不是经常想弄清别人在想什么?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来猜测他们的想法。看着他们的表情神态,然后想想你在此情形会如何去做,一句话你在换位思考。实际上,你才是动物王国中最佳读心者。要怎样做才能如此擅长读心术呢?这个就跟个人童年有关了。童年并非就是不成熟,而是人一生中成长探索的阶段。我们向周围所有人学习思维方法,再试着弄清他们在想什么,用心的方式去观察世界。童年时期更多的探索学习的物种,创造能力就越佳,社交能力越强,他们的大脑也就越发达。我们的童年时成人的塑造时期,而其他物种却没有童年。比如这些才几天大的鸡宝宝,超可爱的,对吧?亲亲们,你们上电视啦!我再给大家介绍另一个宝宝,这次不是小鸡,是一名叫芬恩的孩子,保持安静,安静。他来啦,你好呀,这是宝宝粉恩,他多大啦?我能抱抱他吗?
“当然可以!”来抱抱,他现在11周大,生日快乐,11周快乐,小芬恩能看到他的脸吗?他现在走路有多快呢?挺慢的。他能认字吗?
“不能,还不认识字呢。”他在哪上学呢? “还没上学。”还没上学啊!那他都做些什么啊?睡觉,吃奶,拉便便。很明显我刚才在开玩笑。他自己一个人是什么都做不了的,如果让他一个人呆着,估计会出乱子。虽然这些小鸡才出生几天,生存能力却比芬恩强得多。
芬恩一直依赖他的妈妈。那就让他回到妈妈怀抱里去吧,好的。芬恩看上去可能做不了什么,他的小脑瓜里忙得很呢,吸收各方面来的信息,聆听我们所谈的内容,吸收社会各方面的相互回馈,并储存之大脑中。等芬恩长大成人,将拥有一颗社会脑。芬恩会用社会脑向他人学习,实际上都是关于他人的信息,当他有这个能力时,就能预测别人下一步会怎么做。小芬恩,咱俩心有灵犀吗?是不是呀?来笑一笑。我们怎么知道宝宝会交际呢?这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让我们回到大家出生之前。想象一下我们身处子宫内部,灯光调暗。家在子宫里是什么也看不见的,对吧?仔细聆听是什么声音?请举手回答。你觉得这会是什么呢?是心跳声吗?是心跳声,没错。有时候还能听到妈妈的声音。我们决定先不去弄清它的性别,婴儿非常熟悉这悦耳的人语,所以甚至在他们出生之前,宝宝就能够辨识出自己妈妈的声音了。在一项研究中,母亲们朗读瑟斯博士的《戴帽子的猫》,听着:
“太阳躲起来了,到处湿漉漉的,所以这一整天,我们都躲在屋子里。”当宝宝出生后,对比别人阅读的版本,他们更喜欢自己母亲的,他们了解自己母亲声音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子宫里聆听母亲的声音。所以你的大脑在你出生之前就开始学习了。而在你出生之后,尽管判断力有限,宝宝们还是会对人类特别关注。比如说,人类能辨别面部表情,而且比起其他图案,他们更喜欢表情。麻烦给我一些图案吧。这些图案常出现在科学实验中,这个看起来像脸;这个图案有同样的元素,但排列顺序却是随机的。来看看芬恩喜欢那个吧。麻烦让他坐稳了。好么? 你好呀,你会乖乖待在那吗?来吧。(拿出直线排列的图案)来嘛来嘛,安静安静!喜欢这个表情吗?(把人脸图案现在分恩眼前)是不是很有意思?芬恩看到这个图案视线就一直跟着他转吗?好了,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时,芬恩已经11周大了。但科学家是在拿新生儿做实验,似乎新生儿从母体出来就已经准备好了,期待各种表情。表情就像是吸引宝宝的磁铁,引起注意后他们就难以转移视线。我们不要用掌声欢送他啦,他看起来挺自在安稳的。我们就挥手和芬恩道个别吧,再见!芬恩,你可以离开啦,再见!妈妈抱抱你。等你15岁再来啊。
面部表情对芬恩来说非常重要,那长大一些后会如何呢?我想请出艾斯米,上台来吧艾斯米!艾斯米被选中是因为她带的这些眼镜,它们非常特别。这眼镜是什么呢?它有镜子和相机。艾斯米看到的东西就能被录入电脑中。电脑处理过这些信息后,我们就可以在艾斯米看世界时同步地看到她看到的东西了。所以若你看着屏幕。
我们得把你带到这边,艾斯米。我的助理塔莉亚在这里。。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我可以看到大脑,几瓶酒,几个苹果和茶,几个马克杯。一台收款机,”好的。
我们来试试另一幅图。如你看到。就是这幅图。这是同一张图。你看到的是什么?
“我在看那个打电话的人,她显得很忙碌。”在同样的场景里出现了人类面孔,我们就会更感兴趣更关注于人。所以人类面孔是我们的兴趣点。来看看我们关心的是人脸上的什么。好,现在开始。她的目光其实在一个三角区游移,视线关注点在眼睛,然后看向嘴巴。之后是两眼中间的位置。事实上,眼睛附近区域,是人脸上最重要的部分。若我们检测大脑活动,会发现我们经常关注于别人眼部。我们来环视观众们,好吗?看一下那个区域好吗?我们看到了什么?现在艾斯米再环视大家,观察每一张脸。你们看起来都很不错,挥挥手吧!你好艾斯米,看这里!非常感谢,你可以下去了。请大家掌声感谢艾斯米!
我们如此擅长辨识人脸,是因为大脑中有一专门区域用于这项工作。我们发现了一小块信息处理区域,就在耳朵后面。在很多不幸的事件中,人们这个区域受到损伤,便无法辨别面孔,或是无法认出名人、朋友、甚至是家人。任何结构像人脸一样,有两只眼睛和一个嘴巴的事物,都会触发这个区域的活动。所以我们总是更倾向于关注人脸。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上的例子。这东西看起来像人脸吗?是吗,有人认出来了吗?看出来了。那个呢?下一张,这张比较简单,你们看,图里是张脸,对吗?这张看起来像条鲨鱼,这张里是在英国皇家科学院洗手室,看水龙头。会看到有人脸结构在上面。我们的大脑使我们到处发现面孔,这里还有张脸,仔细看看。有人认出他是谁了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大声说出来,没错。再看这张脸,他有点特殊之处,他在动,但似乎眼睛一直都在看着你。我们就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请上来!我想更近距离地给你们展示其效果。掌声欢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好,这个叫做空心面孔错觉。另一位圣诞讲座讲师理查德格里格利发现。我们来想一下,面孔往往是往外凸的,我们不常见这样的脸,就像面具的内测,是向内凹的。当你看到面具的内部,你的大脑会认为它是向外凸的,所以就有了这样神奇的效果。眼睛似乎在向面孔的相反方向转动,大脑中没有内凹面孔的模型,但有外凸面孔的模型,因此才有了这种奇异而特殊的幻觉。掌声送给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们见的面孔越多,人脸的心理模型就越坚实。那是我们分辨他人身份的重要标志。他看起来面很熟,有人知道他是谁么?大声说出来。“布莱恩·考克斯”布莱恩·考克斯教授,你们确认吗?还是他的恶魔双胞胎兄弟呢?这张脸有什么问题吗?有人知道吗,你来说。
“他的眼睛上下颠倒了。”没错。他的眼睛和嘴巴上下颠倒了。只要眼睛和嘴巴都在大略正确的色位置,我们就认为这是一张正常的脸。随着成长,见到更多面孔之后,会用很多便捷的方式加工面部信息,因此会忽视一些细节。真正有趣的是,年轻人会更快注意到,布莱恩的面孔有问题,因为他们看的是具体特征而不是面孔整体。那吗我们为什么对面孔如此感兴趣呢?因为它表达了非常多的信息,特别是情感。这些情感是身体的状态,帮你惊醒下一步的准备。情感影响人的行为、呼吸、脉搏,甚至是消化食物的方式,以及所有生存必须的重要动作。如果我脸上现出惊恐,那我在向你传递信号,而你会知道出问题了,而后我们会迅速离开这里。人有6种基本情感,请抬头看大屏幕。看看能否说出分别是哪种情绪。
好。你们认为A情绪是什么呢?有人愿意回答吗?“愤怒”,愤怒吗,同意的请举手。非常正确。那B呢?“恐惧”有人认为是恐惧么,同意的请举手。我觉得也是恐惧。那C呢?“惊讶”,这个简单,是惊讶。接下来,D呢?“高兴”。明显是对的。E呢?悲伤。F呢?“厌恶。”很好。查尔斯达尔文在进化论中首先提出:我们将情绪表达作为交流手段之一,我们来看看大家有多擅长运用情绪。到这里来,安迪。乔,请过来好吗?来看看你是否表达情绪。谁愿意做一个情绪化的表情?角落里的小伙子,来一个。这是什么意思呢?谁来回答?我觉得是恐惧,对么,还有谁?那个是高兴。乔,你能上来吗?好,上面那个呢?这里来一个绝对是恐惧,这个恐惧非常好。我们非常擅长阅读情绪,甚至能看出一个人在假笑。
来看同一个人的两张笑脸,其中哪一个是发出内心的微笑,那一个人只是礼节性的微笑
呢?A图是发自内心的微笑吗?觉得A的微笑发自肺腑的,请举手。看来有些人这样认为。那吗B图呢?压倒性优势啊,B图上的微笑是真心的。那么这两个面部表情到底有何差异呢?把范围缩小一点,我们就能看清楚了。眼睛决定了一切。笑得眯起了眼,眼睛成了一条缝,真心微笑时,眼部肌肉群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姿态。当你看到一个人眼部周围出现了皱纹,就知道他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了。有些情感
通过进化根植于我们的大脑,有些则是通过童年环境塑造而成。比如婴儿出生后,很快就会表达诸多情感。就连盲童都会微笑,尽管他们从未见过他认微笑,何谈仿效。然而,情感也可塑造于生活经验之中。以恶心为例,这种情感并非与生俱来。仔细想来,婴儿的某些举动实在有些恶心。然而,当他们成长到两岁左右,通过观察他人举止,儿童也学会了表达恶心。
我好像有些口渴了,讲话讲的我口干舌燥的。这果汁真不赖,有谁想喝点苹果汁吗?就你吧。你叫什么?
“艾米丽”艾米丽,请到这里来。想喝点苹果汁么?“好的,谢谢!”我觉得应该给你换一个杯子,是的。太好了,我正好有个新的容器。(马桶)怎么样?没杯子用的时候我就用这个。看看里面,喝点苹果汁吗?
“谢谢,还是算了吧。”真的不要么,“真的。”我看没有什么嘛,真的不要吗,也许我们得用一个吸管。我知道你会喜欢的,来一口么?
“算了吧,真的不要。”为什吗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看着,很好喝的,真的不喝吗?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送艾米丽!
这个马桶是全新的。非常干净,喝里面的果汁绝对不会生病。你说什吗,给我送错马桶了?我是开玩笑呢,别当真。由于我们想当然认为马桶中都是排泄物,随意一想到从污秽的马桶中喝水,我们很难克制自己感到恶心的生理反应。就算我们很清楚,那个马桶是全新的,我们也会有些情不自禁地感到恶心。喝完果汁,我又感到有些饿了。
“零食,买零食了!零食,这里有吃的卖。”
乔,过来拍一下,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呢,原来是油炸虫子。真是让我食欲大开啊,谁想吃个油炸虫子吗?找谁呢?你想不想咬一口油炸虫子呢?不要,你也不要么?真的吗,其实挺好吃的。吃这只吧,这只虫子腿长挺不错。不要吗,不眼馋吗,不骗你,真的好吃。真的很可口呢!我得喝点什么,好把这虫子咽进肚子里去。不不,别让我再用马桶了。刚才我吃的是油炸蝗虫,某些国家的人民认为乃人间美味,它们营养丰富,而且价格不菲,尝起来像是烤花生的味道。即便如此,西方人一般不会去吃昆虫,我们的文化环境决定我们对什么感到恶心。人类之所以进化出恶心这种情感的原因之一,就是这可以提醒他人那种食物可以食用;原因之二则是人类乃杂食性动物,也就是说我们的食谱很广泛。换言之,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的表情,来判断哪种食物可以吃,哪种食物不能吃。情感对我们的影响并非局限于精神层面,他同样可以在肉体层面对我们产生影响。让我们来看看,当有人做出令人恶心的举动时,你们是什么反应。比如刚才我从马桶中喝果汁的时候,请看大屏幕。大家都免不了会做出一些反应。
现在让我们感受下另一种感情,试试这个实验。还记得我发给大家的吸管吗?首先,请大家把吸管含在嘴里,现在大家都撅起嘴了,都含好了么?好了吗?现在我要放一段录音,请大家仔细听。现在把吸管拿出来,然后这样叼住。好了吗?(大笑)是不是觉得更好笑了呢?为何叼住吸管就会觉得这段录音更好笑了呢?大家为何会发笑呢?这是因为当大家这样叼住吸管时嘴部不得不保持这个特定的姿态。嘴部被迫微笑时,我们的大脑会意识到这一举止。当我们撅起嘴时,一般很难会笑出来;但当我们叼起吸管时,我们嘴部的姿态就与我们微笑时的姿态一样。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放了一段笑声。笑是很容易传染的情感之一,当你听到他人笑声时,自己便也会禁不住笑起来。
情感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此,就环境中值得注意的事情与他人进行交流,其意义也在于将社会中每一分子联系起来。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能否通过测量血流量将我们所经历的情感进行量化。我需要。我得抽取一份自己的血样,很幸运,有位专业医生愿意帮助我。夏洛特,请进!由你来帮我采取血样,对吧?好的。我该做些什么呢?
“请脱掉你的外套,然后坐下。坐在这里就好。”我真的挺怕扎针的。“放心吧,不会痛。首先我要扎上止血带,这样才能找到你的血管,”什么味道?“只有消过毒,才安全卫生啊!给你 的胳膊抹上酒精,消一下毒。”我必须承认我很怕扎针的。
“现在该准备一些针具了。好了,准备好了么?不痛的,就像被蜜蜂蛰了一下,准备好吧。”不,快停下,停下,我坚持不了了,多谢,夏洛特。请大家用掌声欢送他!
很显然,这场演示背后的真正目的并非真的抽取血样,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向大家展示我们如何通过观察他人以及换位思考。能做到对他人的苦痛感同身受,看到那枚针头时,大家都显得不太自在。观众中的一员从讲座刚开始时,就一直带着心律监控仪。请看大屏幕上的心律记录。可以看出,在我提到注射这个词之前,他的心跳一直很正常,可当他听到注射这个词后,他的心跳便越来越快。也就是说,看着别人抽血的人会变得越发焦虑起来。尽管他们知道自己并不会拉过去抽血,那吗他的心跳为何加速呢?这是因为当你看到他人忍受着痛苦的时候,无论精神上还是肉体上,你都会感同身受。那么是谁一直戴着心律监控仪呢?你好亚历克斯,你好!
你也挺怕扎针的吧?“是啊,数据在那摆着呢。”你们也能看到,如果把这玩意儿带上,事实上你的心率再次暴涨,是因为我们都在看你么?真的吗,在我跟你说话的同时,你的心率在升高。涨到了120。。我真为你担心。我真的担心你,你知道的。因为我们是群居动物。一旦我们成为周围的注意焦点,也就是目前皇家研究院里在座各位,我们都会觉得难为情,因此增加了焦虑感。谢谢你今天的贡献,亚历克斯。请致以他热烈的掌声!
科学家们对人类模仿感情和行为的能力非常感兴趣,大脑是如何做到的呢?目前有个理论认为,有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机制,其作用是注意他人的动作,使我们感觉自己也在做相同的动作。人类通过观察进行模仿和学习的能力很强,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最开始模仿仅限于情感表达,诸如笑此类大多数人在社交场合的表现,如果你对着一个婴儿笑,他们很可能会对你回报以笑容。刚刚芬恩在的时候,我们对他进行了拍摄,你们看,这是我再次跟芬恩进行互动。无论何时我们看着别人,大脑都在运转。我们的神经元与他们的行为产生共鸣,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变得同步了。其中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动作。
现在大家来看着屏幕上的这种模式,这是一系列的点,但你们能在点点中看到其它事物吗?你们能看到那个隐形人吗?再看看这个,让他们动起来,现在是不是很明显了?只需要几个点,立马就能看到那里有个人。大家觉得这个人是什么性别?“男性”认为男性的请举手,很明显,这是个男人。现在看看他是不是一个很开心的男人。请展示一个快乐男人,他的心情很好是吧?现在我很想看看接下来有什么?现在能换个人么?他们在握手。女士,这是位女士。有人认为是女士么?没错,是位女士,来点乐子。让她们做不同动作。试试什么呢?让他们鼓掌,怎样?看看鼓掌是什么样子。看啦,鼓掌。要不。。你能拍拍头挠挠肚子么?好现在来点舞蹈动作。能来个约翰·屈伏塔的动作吗?看到没,只需几个点。大脑能够从单独的动作中,提炼出非常复杂的社会信息。只需要几个点,我们的大脑就能够辨明性别,甚至是心情,咱们得让这些人进来。证明一下不仅仅是点,而且是真正的人类。
现在请上伦敦南岸大学小组。进来吧,伙计们!请向他们致以热烈的掌声!这是威尔,莱克斯、达伦。咱们看看他们穿的是什么?他们的衣服上有这些闪光点,这就是你们在屏幕上看到的点。这些点能够反光。所以他们的形象能够被摄像机捕捉到。正是他们的动作,传递给我们丰富的信息。达伦,请透露点你使用这个的原因?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种大多数电脑游戏开发商用来制作动作画的技术。我敢肯定大家都知道足球电脑游戏,这就是他所使用的技术。”这也同样使用在了研究和发展领域吗?
“对,主要有三个领域:体育、临床医学和商业广告。拿运动来说吧,有两个主要运动,跆拳道和篮球。通过分析运动员的动作,能够挑出重要部分来提高他们的表现。”很好,都是很有用的科技。很好,谢谢你莱克斯、威尔!继续保持这些动作,祝你们的研究取得成功!请给伦敦南岸大学小组热烈的掌声!
有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是,4个月左右的宝宝也能像其他人一样看到移动的光点。他们不
仅仅能同其他人一样看到动作,还能够开始通过动作,分析出那人的相貌。我们来看,你看这段录像。这是个动画,但试试你们能不能换种方式来看,看到了吧?让你选的话,哪个物体更友善?认为是绿色的请举手?认为是黄色方块的请举手?很奇妙吧?这只是一段动画。但我们却认为这些东西有各自的个性。事实上,当宝宝看了这个后,让他们在方块和三角形中进行选择,当他们看到方块非常有帮助后,他们更倾向于跟方块物体玩耍。宝宝们是在进行诠释,给予它们丰富个性,从一开始我们就发现这世间之人,他们的行为动作都包含目标和意图。我们甚至将此理运用到无生命的物体上。
你们跟玩具们说过话吗?如果你有电脑的话,当电脑崩溃时,会不会非常沮丧地喊:别死机啊!我还没有保存家庭作业呢!这就是我们所做的,我们给予这些无生命个体个性,这样就更容易进行互动。这就是我们的大脑对世界进行假设和增加额外信息的方式。动作提供的不仅仅是对方外表的丰富的信息源,他还是无言语交换时的沟通渠道。同步对许多人类活动来说非常重要,比如随着音乐起舞,我们能训练一些宠物跳舞,而有些更是能够自发起舞。我们来看看这只名叫雪球的大葵花鹦鹉。大葵花鹦鹉生活中是高度社会化的鸟类,这可能是其模仿他人动作的原因之一。很明显,雪球正在模仿它的主人。群居鸟类羽毛生长期很长,在鸟类王国中它们的幼鸟期相对很长,基本上也更聪明,大脑也更大。
现在我来跟你们试试一些模仿。为此,我想请志愿者来做简单模仿。看看谁想做鹦鹉?我们来选。。那边那位女士,你能下来吗?好吗?你叫什么?
“奥利维亚。”奥利维亚,站这里。我是布鲁斯。虎克船长。咱们现在船上,而我是七大洋中最恶劣的船长。我觉得你将要造反,因此要给你点教训。我要让你走木板。好,这是我的大葵花鹦鹉,现在站上那块木板,看看你能不能走直线。你站在上面时两腿保持平衡,保持住。保持平衡,开始了。如果愿意的话抬起双臂。现在站稳了吗?很好。看看发生什么了?小心鲨鱼,真的很难保持平衡,做得好,能让她翻倒吗?我看行。让她葬身海底吧!你觉得更困难了吗?(掉下木板)谢谢!是不是困难得多?掌声感谢!
平衡掌握得很好,干得漂亮!当我们看着别人时,我们会模仿他们的行为动作,尤其是看到别人摇来晃去时,保持平衡会很困难。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倾向于和他人同步,同步倾向有利于从他人身上获取信息。一种十分强大的同步倾向叫做分享式注意,每当人们进行互动时就必须协调注意力的集中点。设想一下对话时不直视对方的眼睛,不仅很难做到,气氛也会很尴尬。(眼睛看上方,听众顺着主持人的目光往上瞅。)
我没有让你们想上看,是吧?但你们本能的顺着我望着的方向看去,这就叫做分享式注意。这是因为你分析了我的行为,认为应该有值得一看的东西。
分享式注意在婴儿学说话之前就开始出现,只有人类才具有指向物体的能力。猩猩和猴子懂得指向想要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单单因为分享情趣而指向物体。人类这种注意分享偏见,使人容易受魔术师操纵和控制,他们不想让我们时刻看得一清二楚。有人想看看魔术师表演吗?大家一起说,想不想看看魔术表演?“想!”好的,女士们先生们,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神奇的比利·基德!
比利·基德,你永远都惊喜不断,不是么?“没错”。你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今天,我会向大家表演世界上最古老的魔术之一,那就是大家熟悉的‘杯与球’。魔术中我们将用到三个杯子和三个球。一号球,二号球,让我找找三号球。布鲁斯,你的任务是非常仔细地看,好吗?要绝对仔细。我要做的是,拿起一号球,然后让它消失,就这样。布鲁斯,我再做一次。你们的注意力现在一定都非常集中,二号球,看看你们的眼力够不够尖。先这么做,然后(手向下,伸出,球没了),你们看到了,不是吗?”
是的,我看到了。
“好了,我来变个真正的魔术。二号像这样消失了。很简单,只需要一根魔杖。三号球会以我最喜欢的方式消失。看仔细了,好的。(抹一把嘴)那个球不见了。有人震惊了,我看得出
来,告诉你们,就这么简单。(把扣着的杯子拿开)那些球都回来了。布鲁斯,我知道这让你感到有些混乱,的确如此。因为你是搞科学的,我让你容易理解一点。我拿走一号球,把它除去,还剩多少个球?”
还有两个。“非常好,他真是个科学家。布鲁斯,如果我把二号球从桌子上拿走,中间的杯子里会有几个球?很简单,”
肯定是一个。“但为什么这个球会又现了?”
不太明白。“魔术的力量。这个球被拿走了,如果我轻轻拍一下这个杯子,那个球,好吧,我把这个球也拿走。哦不,有两个。再让你试一次,中间的杯子里有几个球?”一定是两个。“不,有三个,布鲁斯。不是吧,多听听孩子们的。再简单一点,科学家先生注意了,三个求全都拿走,太简单了,这里还剩几个?
没有东西。“不对,瞧,有一个大球。先别急。我再给你增加点难度,因为我知道你喜欢挑战。看仔细了,”看着呢。
“看这个帽子,帽子里什么都没有,对吧?看这个球,因为过一会儿,我将让小球从帽子里消失。魔杖,魔杖,请给于我魔力。就像这样,小球消失了。你不相信我?是么,不信?”好吧,疑神疑鬼的家伙。我来让他回来。(魔杖在帽子上挥一下,拿开帽子)”
“这不公平,拜托。好了。我们来玩真的,准备好了吗?帽子下面有几个球?”一个。“非常好。现在有几个?别出声。”我看到三个。
“有几只?只让布鲁斯回答。”三个球,被我看到了。
“这次被你发现了,这些球滚来滚去的。事实上,你不该盯着球看,而应该注意看杯子。”
等一等,(拿开帽子,出现一个脑模型)哇,掌声鼓励!我完全摸不着头脑,比利,我完全摸不着头脑。
或许我需要一名志愿者更仔细地观察。有没有志愿者?选一名坐在。。
你叫什么名字?“埃里克”好的。埃里克,比利来给你表演一个魔术,准备好了么?
“站在这里。我来给你看点东西。但我需要知道,你认识这个东西吗?”“红色的类似海绵的东西。”
“红色的类似海绵的东西,观察的很准。我们暂且叫它海绵球。它不是普通海绵球,它会分成两个,看到没有?如果你把手这样放,放在身前,我把这个球放在你这只手上,再把另一只放在你这只手上。这样你就能感受一下,普通的球,是吗?我拿走一个放在我手里,你要握着这这个球,好好握紧,好吗?把你另一只手也放上来,好好握紧。看仔细了。当我握紧我的球时,它就消失了。当你握紧你的球时,慢慢地松开,你又有两个了。好棒!”好的掌声感谢!
像比利这般的魔术师,是利用凝视的特点来误导注意力的,是吗?
“没错。”
这就是你为什么看不穿他们的花招。现在你知道诀窍了,再看一次。比利会揭秘这个魔术。
“我是这样做的。我拿走这个球之后,把它放在手里,然后我往这边看,我的身体和视线都向着这只手。这就使大家都看着这只手,但事实上我把球放在了这里。后来我拿起这个球,对吗?然后我让你双手合起来好好地握紧。”(我感觉到了。)“你这次感觉到了吧?你看我的球消失了,对吧,和上次一样,那么你手上有几个球,两个。(松开手,是三个球。)
掌声感谢,干得漂亮!比利,我猜你又要消失了,是吗?
当然了,让大家看看,准备好了吗?再见啦!感谢比利·基德。比利向我们展示了怎样利用误导来操纵他人的注意力,视线的力量很强大,直视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暗号,所以陌生人站得很近时不会盯着对方,因为这可能会被看作是威胁。你可以试试看,在电梯里或者在其他公共场合,如果有人离你很近,直视他的眼睛,他们很可能会表现出惊讶。当然了,在地中海附近的一些文化中,也许可以接受这样的行为,直视对方是可行的。如果有人盯着你看,你在处理人们面部信息的同时,也激发了大脑的活动。让我们来看下,接下来的例子是否如此。
请看两张我的照片。好的,请看。喜欢照片A的请举手。喜欢照片B的请举手。果真如此,非常好。看来喜欢照片B的人多一点。谁选照片B,请举手。女士,为什么你选照片B呢?你知道原因么?不确定?其他人呢,你选照片B吗?
“是的,因为你在笑。”你认为我在笑?你的眼睛没那么。。没错,请看瞳孔,事实上,你会发现眼睛放大了。照片B中的瞳孔比照片A里的瞳孔更大。当你给人们展示两张仅仅眼睛部分有所不同的相片时,人们倾向于选择瞳孔较大的那张。这是因为当有人看着我们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机能会被唤醒,瞳孔也会放大。所以我们倾向于选择瞳孔较大的图像。这意味着他们对我们感兴趣。当然我们也倾向于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这些暗示告诉我们,人类是怎样解读对方行为的。当你和其他人互动时,最重要的是了解对方的想法。在你了解别人的想法之前,你必须要有一种自我感。我们怎样证明这一点呢?这是西蒙,是条暹罗斗鱼。暹罗斗鱼的地盘性很强,雄性的暹罗斗鱼会对任何侵入其地盘的雄性发起攻击。让我们来看看西蒙是否有自我感。
此刻它显得十分温和。但让我们试着把镜子放在鱼缸旁,我把这个放在它后面,看它转过身之后是否会发现多了一条鱼。让我们看看它转过身之后能否看到它自己。你将看到的是它会径直游过来,它会张开它的鳃作为它领地的标志。它是否看到它自己,看到了,看,它游得多快,它张开了它的腮,准备攻击另一条鱼。它会游来游去,一直往玻璃上撞,直到入侵者消失。太惊人了,它不会放弃,我们的西蒙还真是个硬茬。由于它没有自我感觉,它不可能认出那是它自己的影像,事实上,这是科学家用以确认小孩和其他动物是否有自我感的方法。因为刚出生不久的小孩照镜子时,他会认为镜子里的是另一个小孩。但当他18个月大时,如果你在他额头上点一个红色的记号,并让他照镜子,他会发现镜子里的人是他自己。这也是我们用于研究其他动物是否拥有自我感的方法。
比如,这是一头名为快乐的大象的视频。它是纽约布朗科斯动物园的一头大象。我们没有在它头上抹粉,只是做了点小小的记号。它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并尝试将旁边的绷带弄掉,他知道镜子中的影像就是他自己。并且知道那个记号就在它头上。大象、海豚,以及其他社交型动物,都有这种自我感。但说回我们人类,当你逐渐长大,自我感就会逐渐形成。在婴儿期快结束的时候,会开始关心他人,也就变得越来越具有社交性。还会帮助他人,与他人感同身受。年龄很小的小孩通常认为,身边所有人的想法都与自己一样。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们开始明白,其他人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我们要试试看,我们是否可以预知其他人的想法。我需要两位志愿者。那就来两个坐在后排的吧。穿绿衣的男士,请下来!上面那位穿绿衣服的。再从这个区选一位,女士有请!对,就是你。
好了,你可以走那边。掌声有请两位志愿者!好了,你叫?“马克”,你呢?“奥利维亚”。
现在我需要你们其中一位先出去。奥利维亚,你能先出去会儿吗?马克你来帮我做下面的这个展示。我先把这个柜子往前挪挪。这就是放置我大脑的柜子。你能先检查一下吗,看看是否空的。是空的吧?
好了。这是我将会用到我的大脑。能帮我把大脑放在那个棕色的盒子里吗?放进去然后盖上。真棒!
我想说。。先等会儿。我想告诉观众,我们是如何使用大脑的。基于他们所相信的正确的事,来帮助我们预测其他人的,然后。。马克,能把那个大脑递给我吗?当我们思考大脑问题时,(盒子里大脑没有了)为什吗会这样?
“我不知道,可能盒子下面有条秘密通道。”你这么认为?为什么你先看这里呢?
“因为开始我放在哪里的。”过来,马克,给你看样东西。你之所以没有看到或者说不知道原因,是你不知道。。可能你也猜到了一点了。但观众不知道的是——又是比利,非常感谢,过来,你首先看棕色盒子,是因为你开始把大脑放在那,所以你认为大脑应该是在棕色盒子里,但是你并不知道大脑是怎么会跑到蓝色盒子里的。
“确实不知道。”所以说你相信的东西是错的,所以你能由此知道在同样的情况之下其他人会如何反应?那就是奥利维亚,她不是。。
“对”。你觉得奥利维亚会怎么做,如果我把大脑放在棕色盒子里,她会先看哪?
“她会先看棕色的盒子。”是的,因为她认为大脑在棕色盒子里。但是我们知道比利肯定会把它移走,是不是?那吗大脑会在哪里呢?
“在蓝色盒子里。”对,你意识到你刚才做了件非常聪明的事吗?你预测到了奥利维亚的行为,你能设身处地地认为从她的角度思考,这是非常特别的能力,我们就此娱乐一下吧。我们把她请回来。
“是的”,来吧,站到这里。我刚才和马克解释了下我们要做的这个实验。这是我放置大脑的地方(指棕色盒子),你可以看下面是空,是空的。看那个(蓝色盒子),也是空的。我把大脑放在这,这是我的。奥利维亚,麻烦你把大脑放到那个盒子里(棕色盒子)。因为我现在要和观众们谈一谈社会性大脑。
社会性大脑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事物之一,因为我们可以根据人们的信仰来预测他们的行为。奥利维亚能把我脑子拿出来吗?谢谢。
“不见了。”你觉得他可能在哪?这有两个盒子。
“在这个盒子里(蓝色)。”你想看一下吗?(奥利维亚打开蓝色盒子,从里面伸出一只黑色爪子。奥利维亚大吃一惊,全场轰然大笑。)干得好,快来,我来给你看看。又是比利啦!掌声鼓励一下,二位请回,谢谢。
有点意思哈,但这是一个对经典实验的重视。实验探究了人类本能的核心,即心理认知。你看,一旦你知道了比利藏在桌子底下,你也知道奥利维亚会吓一跳,所以你才会笑。你知道,他不会知道这会有一个恶作剧,她对这事的认识也是错误的。你仔细想一下,喜剧、正剧和许多人类叙述的事情方式都要求我们对心理学的认知。人们很难知道别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就像青春期的少年以及罹患孤独症的孩子,他们就不能够完成这样的实验,他们理解不了其他人的想法,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别人会有错误的认知。当我们有了心理认知之后,我们就会开始在意别人的想法。儿童的自我心理认知源于他们成长的家庭,然后他们逐渐寻求他们同龄人的认同。然而,这就有一个问题了,青少年经常会觉得被人批评,也的确在大脑中有一部分负责监控社会互动环节,所以说青少年其实挺不容易的。我们都知道被别人排挤是什么滋味。当然大脑成像学研究也表明,当被别人排挤时,大脑中某一部分会有强烈的反应甚至引起生理上的疼痛。所以说,社会反映是真实的,或许正是如此,网络社会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正在上Facebook(脸谱网)和Twitter(微博客)的举手(众举手),几乎所有人都在上,不错。我问你一下,你正在上Facebook,你为什么喜欢上Facebook?
“和学校的同学们时刻保持联系。”和同学保持联系,还有吗?举手。你为什么喜欢上Facebook?对,你 为什么你喜欢?
“可以很方便的和别人联系。”可以很方便地联系别人,还有吗? “你可以告诉别人你在干什么。”还有吗?后面那位。“和一些你不经常联系的人交谈感觉很好。”所以你是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突破地理上的障碍所引起的沟通不便,借助网络一切阻隔都不是问题了,对吗?事实上,你们谁在Facebook上有国外的朋友?看看如果借助网络,和国外的人交谈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进化后很有趣的事了。高科技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与任何人交谈,所以说地理上的阻隔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我已经在Twitter上发了,我不太确定你们多少人上Twitter但是很多人问道:Twitter有什么意义,感觉像是八卦专用。但是大家来看看网友的回复。
看好哈,尼古拉回复说:那要看你多经常上推特了。Twitter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喜欢这一条。蒂姆回复说:要是没有Twitter,我就不可能遇到我可爱、迷
人、聪慧的女友了。我还特别喜欢最后一条回复,这人很聪明,他说的是我们的沟通方式,他认为:Twitter就像是一个虚拟大脑,用户就像神经元,而回复网友就像是突触。他们都是互相联系的。而整个网络合起来后就会无比强大。所以说这种科技的未来如何我们尚不可知。但是它确实很有意思。而各位就是他的见证者,拭目以待吧。
通过这一系列的讲座,我们通过大脑的构造,了解了人类大脑是如何运作的。要是喜欢,可以叫它生物电脑。科学家有一项终极梦想,那就是做出人造大脑,做出像正常人脑一样工作的人造大脑。当我们开始制造一些可以像人脑一样工作的机器时,我们觉得这是非常难办到的。例如下棋,但是结果这对电脑很容易。事实上,人类最强的棋手也被如今的电脑击败了。但是一些对于人类来说很容易的事情,比如拿起一颗棋子,对于电脑来说却比登天还难。
机器人科学近来发展迅猛,但是我们真的能造出一台能和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人来吗?机器人能有感情吗?像电脑这类东西,可以做到诸如语音识别之类的事情,但是想让电脑理解一则笑话或是故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吗?是啊,机器人是可以很像人类,但那时因为我们预先植入了相关程序,但机器人不能真正地理解我所说的话。
机器人说:“如果我不能理解你所说的话,那么我怎么可能会回答你呢?”
那是因为你内置的程序啊,看那里!
“达尔博士正在用电脑来操纵我。你好,达尔博士!但是我只能识别你的脸,所以如果你动你的脸,我也能跟着动。”真的,那咱就试试。不像是芬恩宝宝。
“我有特别的语音识别功能,我还具有移动与触摸感应,所以我能学习人类是怎样学习语言的。”我是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学习语言的,从小就开始学了。
“如果我是在学习,你也是在学习,那又有什么区别呢?人类不也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吗?”
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的。但是机器人理解不了人类的语言。因为他真的是很复杂。“我们可以学习。不是吗?”
可能吧。但就当下而言,你只能做我们告诉你做的,这话题到此为止,好么?谁是这讲座的主讲啊?我想以人脑是多么聪明来结束讲座,您就先关机进入睡眠状态吧,行不?
“稍等。”
好了,掌声鼓励纳欧!纳欧说得对,有些机器人是可以根据经验来学习的,并且重组自己的程序。但是想要达到人脑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的来说,这一切是可能的。在第一集讲座中我们看到了人脑是什么样的;第二集讲座中,我们知道我们能做什么;而在今晚第三集讲座中,我们知道了技能是如何进化的,诸如关注他人等等。
但为什么大脑如此重要?看大屏幕上的钟。这是现今世界上的人口数6,939,899,488,也就是将近70亿颗人脑生活在地球上。在过去的几小时中,世界人口又上升了大约1万人。此刻我们心有灵犀吗?如果我们这个种族想要延续下去,我们就要与彼此相处。这是项挑战。但幸运的是,我们大脑为此进行了特殊进化。真的,与人交流是人生重大乐趣。各位晚安!好生照看大脑哦!
第五篇:科学认识核事故
科学认识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了9级大地震,受地震影响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1.什么是“核事故”? 核事故发生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辐射危害?
简单地说,核事故就是指涉及核设施的事故,尤其是涉及核反应堆的事故。在事故状态若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可能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放射性碘和铯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对人员的照射,一方面来自于放射性烟云所致的小剂量外照射,另一方面来自通过吸入和食入被放射性污染的食物和水产生的内照射。2.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吗?
根据卫生部日前发布的《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在发生较严重核污染的情况下,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目的。卫生部推荐的含碘食盐中的含量为每公斤35毫克,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次食用1公斤含碘食盐才能获得35毫克的碘,而真正在核泄漏事故中可能受到照射的人员推荐的一次碘片服用量为100毫克,3公斤的含碘食盐才能达到这样的含碘水平,故含碘食盐不具备抗辐射的功效,更没必要多食用或在家中储备含碘食盐。此外,盲目过量
吃碘盐或碘片,可诱发甲状腺毒症、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肿等疾病。
3.日本福岛核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什么影响?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监测点气溶胶取样中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浓度均在10-4贝克/立方米量级及以下。结合近年来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初步确认各地所检测到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来自日本福岛核事故。
由于各地检测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造成的辐射剂量极其微弱,只有10-7微希沃特/小时量级,小于岩石、土壤、建筑物、食物、太阳等自然辐射源形成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0.1微希沃特/小时左右)的十万分之一,仍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正常涨落范围之内;公众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年之内所接受的附加辐射剂量,仅相当于乘坐飞机飞行两千公里所受辐射剂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护措施。4.日常生活与核辐射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医院的X光机,辐射无所不在。
世界平均每人受到的自然照射量约为2.4毫西弗(包括宇宙射线0.39毫西弗、大地辐射0.48毫西弗、食物辐射0.29毫西弗、空气中的氡气辐射1.26毫西弗)。我们做一次CT检查受到的辐射量为6.9毫西弗;做一次胸部集中X射线检查0.05毫西弗;乘坐飞机由日本
东京至美国纽约(往返)受到的辐射量为0.2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一年有0.5毫西弗至1毫西弗的辐射量。因此,我们大家不必过分担忧,只有过量的放射性照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5.就目前情况,我区疾控中心尚不需开展放射性污染检测工作。
目前,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日本归国人员设立了放射性污染检测站开展相关检测工作。据市疾控中心检测工作人员介绍,每日前往检测点检测的人员仅有几个人到十几人不等。目前,不会出现大量人员前去检测现象。
近日,各大媒体广泛报道有关日本核事故的相关新闻,并对此次核事故对我国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公众已不像起初那样恐慌、茫然,能够理性对待此事件的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我区疾控中心尚不需开展放射性污染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