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词汇:
骇、掳、悚、惶急、诘问、渴慕、霹雳、孤孀、深不可测
(2)了解人物阿长及作者对其的情感变化。
2、能力目标:
(1)掌握并学会选取典型事例、详略得当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记叙方法。
(2)培养整体感知全文,寻找关键词概括大意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会文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祝福之情。
(2)激发学生对身边普通人的理解和关爱。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选取典型事件、详略得当表现阿长性格特征的叙事方法,并概括出有关阿长的事件内容。
2、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放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课题、作者)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疑问呢?阿长是个怎样的人呢?她与《山海经》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她呢?„„让我们带着这种种疑问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
对于鲁迅先生,我想同学们都不陌生吧,上学期我们便学习了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介绍下鲁迅先生。
(生回答)
明确: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PPT展示)作为一名无产阶级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以笔为戈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他的众多文章都带有强烈的革命性与政治性。而作为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则更多的倾向于作者的内心世界。《阿长与<山海经>》便选自其中的第二篇。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年,当时正值反动政府枪杀进步学生的时候,鲁迅也遭受反动政府的通缉。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被迫离开北平任教,后又受旧势力排挤,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不愿想到目前,只能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有了《朝花夕拾》。由此可见鲁迅写这些文章时的心绪,即对往事的回忆和怀念。《朝花夕拾》原名即为《旧时重提》。(板书拓展《旧时重提》)
三、生字词学习
在学习课文前,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完成这些生字词的注音。(PPT展示:骇、掳、悚、惶急、诘问、渴慕、霹雳、孤孀、深不可测)
解释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震悚(见课文注释);诘问:(书面语)追问盘问责问。
注音后请同学们对照老师给出的正确读音校正,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
四、整体感知全文,初识阿长(PPT展示:初识阿长)
请同学们利用五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以下2个问题。
1、作为一篇记叙性散文,文章是怎么安排记叙内容的?
2、阿长的生平和外貌特征
问题1明确:先写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及她的外形,再回忆了有关长妈妈的几件事,最后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祝福。
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好,那么鲁迅先生一共回忆了哪几件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按照之前我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大致将全文分成了三部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第一部分,了解阿长的生平。
全班同学朗诵第二段,阿长姓什么,名什么,长得又是怎样的呢?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了解到阿长姓什么(生:没有姓氏),叫什么名字(生:没有名字,或叫阿长,阿长也只是替代他人的姓名),长得又如何呢(生:黄胖而矮)。从这种种的描述来看,阿长是一个无名无姓、地位低下的人,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可以说阿长是一个平凡的人,这种平凡不是简单的普通,而是由其不幸和贫困造成的。(板书:不幸、平凡、贫苦)
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她的身上到底有着哪些不平凡的东西值得鲁迅先生多年以后还如此怀念她呢?那么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长。
五、深入分析文章,走进阿长(PPT展示:走进阿长)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中的第二部分(3~29段),小组讨论下,作者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情?哪些是详细,哪些是略写?用笔在文中勾画出来。
学生回答补充,老师总结
明确:共有七件事,①喜欢絮絮叨叨,②对我过分管束,③睡觉时摆大字,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吃福橘),⑤讲“长毛”进城的故事,⑥谋害隐鼠,⑦买《山海经》(PPT展示)
鲁迅先生回忆了长妈妈的那么多事情,其中哪件事情是重点,或者说是作者详细写的呢?
预设生回答,买《山海经》、吃福橘
是的,文中很大篇幅都在写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的事情,可见这一事件是其中的重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本文命名如此的缘由。
之前我们已经一起概括出了有关阿长的七件事情(PPT展示,回顾),从这些回忆事件中,你能看出阿长的什么性格特征呢?这些性格特征有好的一面,或许也有不好的一面,让我们走进阿长,去体悟下阿长的性格特征。
(依据事件顺序,PPT展示图片,师生共赏析。生回答,老师随机板书)
预设:絮叨好事、大大咧咧、迷信蒙昧、没文化„„
淳朴直率、追求平安幸福、善良、疼爱孩子、„„
阿长的身上既有粗俗蒙昧的一面,但又不乏真诚善良的品德。鲁迅先生以孩子的眼光
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平凡的女子。长妈妈的缺点有有点就像是蝴蝶的两片翅膀,有了他们蝴蝶才能飞起来。
第二课时
六、体悟作者情感,理解阿长
在经过初识阿长,走进阿长后,今天这节课便让我们从作者的感情入手,去理解阿长。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队阿长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深的了解,知道她是一个蒙昧无知甚至粗俗好事,但对作者又饱含无限关爱的平凡妇女。首先让我们回顾下上节课的内容。(PPT展示七见事情和阿长性格特征。)
对于阿长的这些事情和她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儿时的鲁迅究竟是如何看待的呢?他的感情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1、理清作者情感变化
其实,这篇文章正是以鲁迅先生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进行记叙的。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第二部分,从文中寻找出作者对长妈妈情感变化的字词来。
生边回答边分析,明确: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板书)
2、体悟作者情感
对于长妈妈的切切察察,粗俗好事,儿时的鲁迅是不发佩服的,对于那写麻烦的理解更是不耐烦,可是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与怀念之情。
(1)阅读文中“吃福橘”部分(6~11段),找出描写长妈妈表情的词语。
明确:极其郑重——惶急——十分喜欢
从这段描写中,生动再现了长妈妈的神情动作等,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可爱、质朴、直率。
(2)文中记叙了长毛的故事(17段),插入这段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预设答案:阿长给少年鲁迅讲“长毛”的故事,虽然是些胡编迷信的色彩,是为了哄小孩罢了,但在幼小的鲁迅心理却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禁对其肃然起敬。
3、研读“买《山海经》”部分(22~27段)
全班朗诵买22~27段,完成课后习题三。
问题1明确:阿长问“我”《山海经》是对我的关心;心理: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轻视、看不起阿长。
问题2明确:“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问题3明确:阿长热心助人,对我的爱。一个“连”字看得出很多人都知道阿长想要这本书,但只有阿长买来了。
七、融合自身情感,祝福阿长
集体朗诵最后两段。
师生共赏析:文章的最后两段集中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和祝福。尤其是最后一段。同学们觉得它好在哪里啊?
生回答。
指定同学单独朗诵,读出作者的感情
八、总结全文
在文中,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阿长的愚昧迷信,但更多的是把对阿长纯朴善良品格的赞美,化成了对阿长的怀念与祝福。在对阿长的追忆中,又渗透着作者对普通老百姓的纯朴善良品格的赞美。学习此文后,希望同学们能多多去关注身边的普通人,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和理解他们。
【课后作业】
1、寻找身边的阿长:片段描述身边的某位平凡人与你之间的故事。
2、拓展阅读: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板书设计】
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详略得当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悟,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综观全文,作者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五、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记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往事,刻画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过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求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重、感激和思念之情。
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也应该学会运用欲扬先抑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不断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她就是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二、检查预习
憎恶 倘使 絮说 辟头 淡薄
三、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
文章写了阿长的哪些事情?重点写了哪件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摆“大”字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吃福橘)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追问:这七件事情个反映出长妈妈的那些性格特点?
絮叨琐碎 大大咧咧迷信、真诚善良无知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2、如何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及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3—18)作者介绍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三部分:(19—29)长妈妈为我寻找并购买《山海经》,作者感激她。第四部分:(30—31)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
四、分组讨论
1、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明确: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他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他“不许我动”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和后来买《山海经》中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他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
2、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明确:“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无法可想”(3-5)→“非常麻烦”(6-12)→“空前的敬意”、“淡薄起来”、“完全消失”(13-18)→“新的敬意”(19-31)
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使得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欲扬先抑-----抑扬法技巧的一种。指利用事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性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手法,多用于表现正面人物和作者要加以肯定和赞扬的事物,也用于烘托气氛。先给读者以假象,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时候揭示真相,使读者突然醒
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作业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第三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排山中学周嘉正
学习目标:学习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A紧抓能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生活细节;
B先抑后扬的写作技巧;
C详略得当功利阅读(为解决眼前的问题而读)潜意识的激发与培养 3 调动生活体验,关注身边的人给予你的真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鲁迅这一代文豪“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是什么吗?(适时板书《山海经》)。这本书的由来又和谁密不可分呢?(板书“阿长与”)
二.功利阅读。
带着下列问题细读课文,或圈点勾画,或涂涂写写,节约时间,思考答案。
1.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从中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发言,形成共识:
事情:切切察察;“大”字睡相;元旦仪式;繁琐道理;长毛故事;谋害隐鼠;买《山海经》。
重点:买《山海经》
阿长: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节,迷信善良,无知淳朴…
【写作提示】紧扣特点,关注细节,详略得当。
三.质疑探究。
问题:有人说,文中所列举的生活小事虽多但缺乏联系,特别是阿长替“我”买《山海经》一事纯属她的一时冲动,甚至让读者感到阿长的前后举动有矛盾。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样看的?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表。
(师生总结:事情多,但详略有致,联系紧密。阿长粗犷中有细心,愚鲁中有率真。她对我的关爱是始终如一的。有些事情可能令人费解,但不管怎样,她的出发点是好的,善良的。阿长替我买《山海经》一事更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她对我的关爱情感的高潮,所以不矛盾。)
【写作提示】行文中,情感线索很重要;先抑后扬:铺垫——烘托
四.真情流露。
童年或现在,我们可能都生活在爱的包围之中,只是有些时候有些人有些事被我们遗忘罢了。甚至,有的人还被我们无端的误解。静下心来,梳理梳理,敞开心扉,好好聊聊。
五.作业布臵。
结合生活体验,写一篇本文读后感,字数300——500字左右。
第四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类型:初一教案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目标】
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2.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配乐磁带、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理念与建议提纲】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追忆了儿时的保姆阿长,抒发了真挚的怀念之情。文章篇幅较长,围绕阿长记叙了几件事。教读课文可运用复述法,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内容上不懂的地方阅读资料、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解决。然后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复述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第一步运用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文题把阿长和《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何关系呢?作者对她抱什么样的态度呢?学生快速阅读,提出疑难,以学习
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教师启发、点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了这篇《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阅读课文去探个究竟。(板书文题、作者)
二、回顾复习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有关知识)
强调:主要作品集及初一学过的课文、出处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可就词语含义、段落大意、内容质疑、分析评价等内容圈点批注。、)
1.注音:(出示小黑板)
惊骇 诘问 惧惮 憎恶 疮疤
恶: 憎恶 恶心 恶毒
模: 模样 模范
2.听写并释词:
面如土色 深不可测 惧惮 诘问 惊骇 渴慕
3.思考研讨: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在全班交流。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参阅课后练习一答案)
四、课堂小结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渎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
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五、作业设计
口头作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谁讲得真实、生动、传神。
六、检测题设计
抄写并记会本课的生字词,按小组检查验收。
第二课时
精读全文,进一步研析阿长这个艺术形象,重点研读买《山海经》一节。
一、朗读课文1~17语段,重温长妈妈这个艺术形象
1.播放伴读音乐,学生分组朗读1~17语段
回顾思考:文中这些关于长妈妈的故事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板书提纲,明确。
喜欢切切察察 低声絮说 饶舌多事
管“我”很严 喜欢“告状” 不拘小节
睡觉时摆成“大”字
元旦早晨塞福橘 淳朴善良
烦琐的规矩 关心孩子
“长毛”的故事
2.研讨课后练习第二题,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双重感情。
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交流,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二、研读买《山海经》一节,即18~28语段
1.分组朗读课文18~28段
学生听读,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各组长组织讨论,并作好本组讨论的笔记。
(1)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⑵⑶⑷题见课后练习第三题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2.学生分组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明确问题的关键。
第(1)问:“我”渴慕着绘图《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第(5)问: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3.齐读最后两段。思考: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正是深切怀念的真实写照。
板书:为“我”买回《山海经》——真诚热情 乐于助人
深 切 怀 念
4.请学生说说长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学生归结,教师明确(参阅课后练习一答案)
5.学生批注文中描写阿长的语句,并分析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
教师提示有关描写的知识,让学生找出文中出色的描写,师生共同揣摩。(参阅教参47页第3)
三、课堂小结
本文按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这些都是令作者心灵震憾的原因,文中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其词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力口深体会。
四、布置作业(选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四)的短文写作练习,在班上交流。
2.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写一篇300字的想像短文。
3.当有一天阿长为“我”买到绘图的《山海经》时,如果“我”想对她说句话,会是什么话?请写几句话描述它。
4.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五、检测题设计:
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
(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着什么事。
(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母亲去了。
(4)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5)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
第五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授课人:杞县沙沃二中-------杨红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3.了解阿长得性格特点,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建立朴素的阶级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及详略结合的写法。2.感悟本文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方法】
阅读领悟法,互动研讨法。
【授课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所写主要事件,初步把握人物形象。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美女蛇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下呢?美女蛇的故事惊险,有趣,生动。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多次在鲁迅的文章中出现,如上面讲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一篇专门讲长妈妈故事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从未写过文章纪念他的母亲,却把这么多的笔墨给了一个保姆,专门写了篇文章纪念她,这个长妈妈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在她身上发生了那些故事,让鲁迅无法忘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阿长的故事”。
二、介绍鲁迅及《朝花夕拾》、《山海经》的有关知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三、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概述“阿长的故事”
明确:名字的来历---摆成“大字”的睡相---元旦吃福橘(许多规矩)----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
四、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文章写了阿长的哪些事情,重点写了哪件事情?
明确:文章介绍了长妈妈名字的来历,身体外形上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成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规矩,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的事,这是本文的重点。
3.归纳文中的每件事刻画了阿长怎样的性格特点?具有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长妈妈名字的来历---------地位卑微低下
喜欢“切切察察”---------絮叨琐碎
摆成“大”字的睡相---------不拘小节
元旦吃福橘---------迷信,淳朴善良
教给我许多道理---------关心爱护我讲长毛的故事----------无知,纯朴
买《山海经》----------热心善良,对孩子关心爱护
4.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词句?看前后感情有什么变化。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明确: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特别的敬意)---新的敬意。
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能是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5.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感情?
纵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产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这样一种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赞美和深深的怀念之情。五.小结
总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渎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六.布置作业
(1)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身份低微,行为粗鲁,不被尊重,麻木,愚蠢而迷信,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也是一个淳朴,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
﹙2﹚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代长妈妈说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