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大学生候选人事迹材料
韦章乐,男,壮族,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08级法学班本科生。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却常常以不平凡的举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觉得:“快乐来自于对别人的帮助,被帮助者脸上的笑容才是他最大的幸福。”他是一个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人;对自己他从来都不敢放松,对别人总是以宽容、微笑相待。他有着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英雄气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他的座右铭,它时时刻刻都在勉励着他,让他能做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不抛弃,不放弃’。
成立基金会,帮助困难同学
他,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思维,做人做事都令人心生佩服。在中学时代就创建了一人基金会,一个以为同学们服务,在同学们之间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宗旨的基金会,口号是“团结、互助、共赢”。基金会的短期目标是:为同学们服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度过难关,通过实践将“团结、互助、共赢”的精神理念深入到同学们心中;基金会的最高目标是:在将来,班里面先富起来的人为尚未富起来的同学做开发性的帮助,使班里面的同学更好更快的实现共同致富,再则,班里的人都实现了富裕后再扩散到学校中、社会中,依次类推……他认为,中学时代是一个人思想形成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候就把“团结、互助、共赢”的好理念、共同致富的精神品质深入印证到同学们心中是至关重要的。到大学里,曾担任班长的他一再对同学们强调“做人做事绝对不能有靠等要的思想,要有寻找出路主动出击的思维;相比有的人,物质上的东西允许我们暂时性的落后,但我们大家的思维一定不要落后于他人。”带领班级同学成立了“班级爱心基金会”,班极同学自愿,根据自身能力出资而成立,专用于帮助班级暂时有困难的同学。他还组织成立了各种对同学们近期和将来都有利好的组织,比如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为首的“学习先锋会”。对于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他抽出自己的时间一一的进行询问原因,针对性的进行帮助,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温暖,学习效率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进一步的将“团结、互助、共赢”的理念融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光荣献血,无私奉献
他说,不为别人做点什么,总觉得生活很是空虚乏味。XX年11月2日,一辆流动献血车停留在校园里,通过了各种体检之后,他献了400ml的全血,从此他走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XX年8月28日,他再次献了400ml的全血;他慢慢发觉要献血等的时间太长,两次献血之后,他开始积累了一些经验,那就是下次开始献成分血,隔一个月就可以献一次的了。XX年11月29日,那是他第三次献血,这回他献的是成分血,800ml。从此以后,几乎是每一个月他都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血屋,直到XX年1月1日,他的总共献血量已达8800ml。他说:“能用自己的血去救人,是自己最大的幸福”。每当有人向他陈述血站的一些不良行为时,他总是说:“要是人人都不献血,那病人要用血的时候怎么办呢,反正,献血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见义勇为,他是当代大学生的楷模
当XX年“小悦悦”事件让我们怀疑中国道德水平缺失的时候,广西师范学院的一个“90”后大学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见义勇为”和希望。
XX年10月16日晚上10时许,一女子从南宁市民族大道南湖大桥上纵身跳下,路过的广西师范学院大四学生韦章乐奋力将她救起后,悄然离去。18日上午,南国早报的一名记者见到这名出生于1990年的大学生时,他正在医院诊治。他说,那是自己该做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能够挽救生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据他回忆,当时那名跳水女子,跳下去时距离他也就半米远。”当时正在和同学游玩的韦章乐被惊呆了,随即,他下意识就想到了救人。他脱鞋往桥栏杆上爬准备跳下去,却被同学拽住:“桥离水面这么高,你跳下去也会有危险!”
韦章乐深呼吸几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急中生智想到,大桥的两端应该会有下去的阶梯。他光着脚急忙就往桥下跑,顺着阶梯下到湖边,来不及脱衣服就跳进了湖中,奋力往落水女子游去。
“跳下去时,那名女子正在湖水里扑腾,但并未呼救。”韦章乐近视400度,一跳到湖中,眼镜就沉到水里去了,他只能眯着眼,找寻着落水者的方位。这时,正在桥面附近施工的工人也闻讯赶来,用手中的探照灯照射着湖面。等韦章乐游到落水女子身边时,她即将沉没水中,水面上只露出一小撮头发。
虽然自小熟谙水性,但韦章乐并没有救人经历。情急之下,他想到前几天看到的西湖游客勇救落水女孩的新闻图片,便采用了相似的救人方法:“我一只手从她腋下穿过,托住她的下巴浮出水面,另一只手划水游向岸边。”
韦章乐说,刚开始,落水女子还会用脚蹬水配合他,但离岸边30米左右时,她渐渐不再动弹。“我当时心里很着急,生怕时间拖得太久,她生命出现危险,而且托着她游泳,我自己也非常累,快虚脱了。”韦章乐咬紧牙关,支撑到湖边,众人七手八脚把他们一起拉上岸来。过了一会,民警赶到,韦章乐在笔录上留下“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几个字后,便悄然离开了。回校后才发现脚受伤。
当晚,韦章乐回到学校后,才发现脚跟破了很大一块皮,流血不止,在班级团支书蓝仁领的帮扶下就近到广西民族医院治疗,同时也为他申请了爱心基金紧急备用金。17日,受伤处痛得更加厉害,并且红肿起来,经医院诊断为软组织挫伤。一连几天,他走路依然艰难。
政法学院老师同学也是第二天才知道身边出现了一位救人英雄。知道韦章乐同学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后,学院的老师和同学感到很欣慰,政法学院分团委书记陈军弟老师及法律系副主任、08法学班班主任陈文琼老师,知情后第一时间赶赴宿舍看望慰问,勉励他在任何情况下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好好养伤。
18日,来采访的记者告诉他,从南宁星湖派出所了解到,因为当天施救及时,轻生女子只是呛水惊吓,并无生命危险,经过医院救治已无大碍。“知道她没事我就放心了!能为社会做一点事,我觉得很自豪。”韦章乐说。他说:“做人做事,问心无愧便可,从小家父就反复的教导他: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一直铭记于心,从不敢忘记。”从父亲那他慢慢学会了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方式:尽己所能的帮助别人,别人开心了,自己也能从中得到了无从的快乐。
韦章乐就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大学生,但他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就是一个应当让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人物。
他是铁马,他是英雄!08法学班为他骄傲!
第二篇:大学生人物候选人事迹
大学生人物候选人事迹
***,男,**农业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2010级本科生,是我们自动化10级最为优秀的师弟,身为他的助理班主任,我为他骄傲,更以他为豪,也深感与他之间的差距之大,心生惭愧,现把他个人优秀先进事迹弘扬于此,让大家一起从中汲取到青春正能量,希望我们这一代青年人,都能像他一样,学到真本事,干出大做为,励志青春,干事创业,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
他热衷于科技创新,是“**发明之星”。
初中时的他喜欢探索,也热爱文学。面对家庭的困难,还有周围的环境,他直面现实,开始思考人生的发展方向。在文学与发明道路的选择上,他毅然选择了后者。谈及选择发明之路的原因,他意味深长地说,“今日之中国,缺少的并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学生,而是勇于创新、敢于发明创造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如果没有了创新,不就是民族没有了灵魂吗?所以,我们当代中国青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要为民族之腾飞而创新!”
他在上大学前拥有国家授权专利21项,至今已有国家授权专利50余项,83项专利还在申请中;他获全国、省、市科技创新大赛金、银、铜牌18项,其中包括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第五届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第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牌、第23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两作品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第24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两项发明专利奖和一项三等奖、河源市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两项二等奖和一项三等奖、河源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河源市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等。
他不单自己热衷于科技创新,自从被母校的职业发展协会聘为首届学生讲师,曾多次受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邀请去给同学们讲发明创新课,教同学们怎样将搞发明创造融入生活中,呼吁更多同学一起为科技创新而奋斗。截止至2013年年底,带领过30余名同学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有近8000学生聆听过他的讲课,影响了学校两万多学子。
他热爱祖国,表现在酷爱祖国传统文学上,尤爱唐诗宋词。
因为他想走的是科技创新之路,所以在文学方面一向很低调。自初中获得过“长城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优秀奖,到2013年完成了他的古诗集著作《畅欣诗篇》,他一直没有投稿到任何报社发表过自己的作品。在2012年应**学院教务处处长王健敏之邀,参加了“**先生诞辰135周年研讨会”,期间发表的古诗《**精神千年颂》与两位资深教授并列获一等奖。他认为,文学是精神的食粮,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养一个人的浩然之气。
他艰苦奋斗,是90后的自主创业者。
2013年3月白手起家成立了广州畅欣致卓知识产权公司,主要从事各种知识产权代理工作,首年营业额达50万元,办公面积30多平方米,解决了5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今年年初他到深圳、东莞、佛山等地考察后,正计划在深圳设立分公司。大学期间他还一直兼顾着学习,大二还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谈到以后的规划,他说,他后面会投资自己的发明专利,成立一家拥有自主产权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公司。
他热心助人,成立了健康生活馆为身边的亲朋好友服务。
2013年底,为了帮助更多的亲朋好友走出亚健康,他就在筹备开一间健康生活馆,今年初正式成立。谁来健康生活馆里拿产品,产品的进货价多少他就收多少,不多收一分钱。他说,因为他亲身体验了这些健康环保的产品质量确实好,值得更多身边的人一起分享,即使这样不赚钱,他也很乐意去做。成立不到一个月,已让身边十多位朋友正从亚健康走向健康。他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社会的心,虽然自己大学前三年还交不起学费,仅2013年雅安地震他就捐赠了500元人民币,成立的公司更是经常赞助母校举办的多种活动。
他如此自强不息,受到过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推出的作为建国60周年大型献礼图书之《和谐之光》邀请入编人物风采卷,《河源晚报》、《河源日报》、《**农业工程学院校报》等先后多次专题采访和报道过他。
第三篇: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优秀毕业生候选人事迹[推荐]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优秀毕业生候选人
先进事迹
陈全民,男,197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永修县柘林镇易家河村党委委员、村委会主任,2013年进入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业行政管理专业学习。他用自己在电大的所学用于广阔的农村发展舞台,默默奉献,身体力行,带领村级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易家河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立足本职,学习工作兼顾
2013年进入电大学习后,他深知这样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电大学习中,他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学习支农惠农政策,阅读有关“三农”问题的报刊、书籍,几年的学习让他掌握了许多农业行政管理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服务三农的能力。工作中,主动自学,增加自己知识面,多方面提高自己,复杂的农村工作使他成为了一名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在提升自己的同事,他没有忘记全村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结合自己在电大的所学,深抓党员的学习教育,他进组入户,为党员讲解党的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他立足本职,学习与工作兼顾,学习成绩也得到了班主任及其它老师的好评。
二、潜心工作,精益求精 陈全民同志团结群众,齐心协力狠抓农村工作,在工作方面,兢兢业业干事、勤勤恳恳工作,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村委会主任,他注重敬业精神,把人民群众事务贯穿于整个农村工作中,他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寻找农村致富项目,增加农民收入。易家河村是个以柑桔为主导产业的大村,几年来他积极帮助桔农销售柑桔,用自己的所学帮助桔农建立网络销售渠道,通过他的努力,全村建有农村网络电商5家,帮助桔农销售柑桔500万斤,畅通了桔农销售渠道。同时他还积极寻求产业发展的差异化,2015年他积极帮扶村里一位返乡大学生创业,主动结对帮扶,帮助其谋划产业发展规划,如今这个项目已初具规模,项目集特色水果种植、特色水果采摘体验、特色水果销售与一体,规模达到50余亩,并且在微信平台建有自己的销售平台,2015年实现销售和采摘体验收入达60万元。电大所学的知识让他在农村工作中游刃有余。
三、开拓创新,引导青年服务社会
作为村委会主任必须是农村工作的多面手,为了吸引人才留在农村,让全村青年有所为,他积极筹建了“青年之家”,努力提升青年综合素质,培养青年骨干,让优秀青年在不同的地方都有辐射点的作用,2014年他带领全村青年积极参与全省“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带领8个优秀团干先后成立“农民夜校”、“青年创业指导中心”、“留守儿童之家”,为全村青年为家乡发展提供了平台。2014年共青团江西省委在易家河村召开“全省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现场会,易家河村荣获“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村”,陈全民同志代表永修县做典型发言,他个人也荣获了“优秀团干”荣誉称号。他用自己的所学使易家河村村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更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四、二次创业,带领群众致富
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易家河村的经济发展,把小康水平推向新的台阶,他全面分析易家河村的发展形势,随着柘林镇的旅游业的发展,周边的农家乐餐馆也随之发展起来,客流量不断增加,但柘林镇的旅游项目单一,留不住游客,游客往往只待一天就走了。陈全民看到了这一现状中蕴含的商机,他与兄长陈全虎自筹资金20万元,在庐山西海国际温泉度假村旁开发组建了西海龙山旅游有限公司,当时业务范围仅限登山、休闲。由于项目内容较少,当年接待游客只有2千人次左右,营业收入不到2万元。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西海龙山旅游产业,改变西海龙山旅游项目单一的现状,他再次投入60万元,增加西海龙山野战、攀岩、户外拓展训练等旅游项目,随着旅游项目的增加和宣传力度的加大,来西海龙山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2015年来西海龙山旅游的人数达到3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60万元。同时也带动了全村新型旅游产业的发展,桃花溪漂流、农副产品加工体验游、休闲垂钓、户外骑行等一个个特色旅游项目先后发展起来,易家河村实现了“二次创业”,2015年易家河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0万元,并荣获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荣誉称号。
回首过去,艰辛与欢乐同在,付出与收获并存。陈全民深深感到,学无止境,一个干部的健康成长,需要学习,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唯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基层更好为群众服务,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第四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简要事迹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简要事迹
万方浩,1955年7月生,汉族,湖南临澧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生物入侵、生物防治及昆虫生态等方向研究,创建了我国新型学科-入侵生物学,组建了一支具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入侵研究国家团队;多次成功组织国际和全国生物入侵大会,提高了我国生物入侵领域国际地位与影响。先后主持973计划等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8项;发表论文360余篇(Science等发表SCI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15部;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为入侵生物学学科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刘勇,1966年6月生,汉族,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现任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控及南方蔬菜清洁化生产的技术与理论研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排名第一),其它奖励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及湖南省“121”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在《Biodegradation》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独立或合作出版专著4部(95万字),培养硕士和博士15名。
郑建秋,男,1960年10生,汉族,重庆云阳人,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副站长,二级推广研究员。
长期从事蔬菜病虫测报、防治、植物检疫等相关试验、研究、推广工作。先后主持部市重大项目16项,一般项目30余项,参加国家项目4项,引进、研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120余种(项),以第一发明和第一设计人获发明专利1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9项。获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和推广奖30项,出版著作14部,独立撰著《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大型工具书一部,拍摄病、虫、草防治录像片和技术光盘20余套,发表论文和技术文章70余篇,协助CCTV和BTV
制作科普节目60余期,培训北京市和外省市各级技术人员约15万人。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第五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候选人简要事迹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候选人简要事迹
林东昕,研究员,1955年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实验室主任
1996年以来负责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九五”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肿瘤研究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863项目等。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论文累计SCI影响因子达500余分,被引用2800余次.曾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在《自然∙遗传学》的研究工作被评为2007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个人荣誉有:2004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部973基础研究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
朱正纲,教授,1954年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
从事胃癌综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0 余年,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骨干师资课题、上海市科技重大课题、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等课题1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07、2006)、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等多项国家与省部级奖;共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近5年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著156篇,SCI收录25篇,73篇被369篇文献引用;主编或副主编专著7本;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8)、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2005)、上海市领军人才(2008)等称号。
张志愿,教授,1951年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
从事口腔颌面肿瘤临床诊治和应用基础研究36年。2002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7年获得第四届中国医师奖。他所领导的教学团队在本专业首获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全国“五一”劳动模范集体,《口腔颌面外科学》首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先后申请到国家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资助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1项和自然基金资助面上项目5项,以及多项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分别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7,2010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7年获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已发表学术论文343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145篇,SCI收录41篇。他引460次(单篇最高他引42次)。主编专著10部,副主编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