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点素材8 听证会制度
热点素材8 听证会制度
(一)价格听证会制度分析
1.事件回放
(1)价格昕证会成了“涨价”交响曲。
2004年12月,北京市发改委就北京地区6个世界文化遗产游览参观点申请调整门票价格一事举行听证,这次事关全国游客利益的价格听证。参会21名代表竞以北京市民为主,会上代表一致同意调价方案。这次听证遭到舆论普遍质疑,被媒体称为“北京人涨价,外地人埋单”、“地方利益集团对公共利益的剥夺”。另外,黄山等风景区门票调价听证会也都出现类似情况。“一边倒”地同意涨价,成为当前价格决策听证会的主基调。
(2)一些听证会程序合法性遭到质疑。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门票价格听证会”邀请25名听证代表,按规定必须有l7名代表到场会议才能举行,实际只到场14名代表,但组织者仍完成了听证程序,事后门票定价正是申请方申请的价格。2004年9月天津物价局组织的供热调价听证会还未召开,由物价局提供的“多数代表认为可以适当提高供热价格”的新闻通稿就已出炉。
(3)听证制度遭遇“公共信任危机”。
2004年7月,广州市物价局为举行油制管道气价格调整听证会向社会征集20名市民听证代表,一周过后仅有两人报名。媒体调查发现,市民对听证会的作用和可信度都心存疑虑,认为听证会“作用不大”和“没有作用”的比例达30.3%,市民将原因归结为听证会“代表性不广”、“走形式”和“信息不真实”三个方面。
2.政府措施
《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出台以来,全国各地已举行了数千次的各类价格听证会,热闹之余,问题也纷至沓来。针对目前一些地方的听证会存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表示正在着手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修改《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
3.政策分析者述评
评论一:听证背后利益博弈的不均衡。公共选择理论假定人是理性的自利者,经营者与消费者出于各自的理性行为,前者希望提价,后者希望降价。听证,事实上是相关利益主体的迭演博弈过程,是以政府为“裁判”的公众与垄断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听证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将政府公共决策调整的受益者、承受者等利益相关人员同时引入决策程序,从而使价格决策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然而现实中,这一博弈过程往往是不均衡的,公共政策调整有违背“公共性”原则的倾向。表现之一是政府操作有待公正。我国虽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那些关涉听证的行业多半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听证的价格或收费,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财政投入或支出,如水电价格、医疗服务价格、道路桥梁收费等,一些听证会前政府实际已确定了意见方案,听证不过是使决策合法化的例行程序而已。再者,依据西方的管制俘虏理论,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广大消费者没有动机“收买”管理者,而经营者由于其“收买”行为所带篓的收益没有外部性,则倾向于去“收买”管制者。这种非正常的、不合法的“场外交易”使原本均衡的博弈态势被打破,一些政府为预设的“租金”所收买,成为相关利益集团的“合谋人”。表现之二是博弈双挚位不平等。我国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或部门在听证制度上具备绝对强势地位,虽然《政府价格决策听竺变法》规定经营者、政府主管部门和消费者等三类主体都可以要求举办听证会,但实际上,集体行动由于存在“搭便车”问题,单个消费者很少有足够动力提出请求,于是垄断行业和部门事实上成为价格听证提出和启动的唯一渠道。另外,信息不对称又带来了话语权的不平等。目前听证会绝大部分是由被听证企业提供成本、盈亏等资料,消费者受认知能力和时问所限,难以掌握真实情况,信息上的不对称使双方话语权沦为事实上的不平等,谈判地位呈现非对称状况,甚至出
现消费者“虚位”现象。
评论二:民主制度中的“技术缺陷”。价格听证制度是公共政策维持公共性的民主路径。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2002年《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实施以来,从政府关起门定价、一纸通知执行到举行听证会、让公众知情参政,应该说我国在引进民主议政机制、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上跨出了重要一步,这是经济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大发展。但我国听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还存在很多“技术缺陷”:一是代表选择不科学,非利益关系代表有被优惠政策“收买”的可能。主要表现在旅游风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代表的选择上。风景区的消费群体多数不是当地人,但价格部门所选的听证代表几乎都是当地人,这些本地代表在可以享受风景区月票年卡等实惠的同时,当然难以提出外地游客的意见。二是听证会采用的资料缺乏客观性和公开性。听证会上的拟闶价格指标是根据经营部门所提供的各种资料制定的,而这些资料很少经第三方客观机构认证,客观性大打折扣。而资料公开不充分,使代表没有充足时间研究探讨,从而便利了政府“事先定调”、企业“暗渡陈仓”。三是听证结果对政策形成缺乏制约。目前我国的价格听证会没有价格决策权,听证的最终结果对政府决策并没有法定约束力。这种听证会热闹激烈、会后决策静悄悄,直接加深了听证结果效用的信任危机。
(二)现行价格听证存在六大弊端
目前听证会制度不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规定相应可行的程序,也因此存在着诸多漏洞。
(1)很多听证会不是在中立机构的主持下进行的,如果由主管部门组织,难免在公信力上大打折扣;
(2)参与者的中立性也受到质疑,甚至出现了“听证托儿”的现象;
(3)法定的记录缺失,很多组织者只保留有利于自己的记录;
(4)听证的结果应当建立在听证记录上,空置听证记录,势必使整个听证成为骗局;
(5)对于记录认为不真实或者对听证结果有异议时,应当允许参与者提起行政诉讼,但目前缺少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其缺少司法上的有效监督;
(6)听证信息披露制度缺失。
(三)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的措施
1.必须保证政府作为决策者和监管者的公正立场
价格听证是公众与垄断集团利益博弈、维护自身权利的“公器”。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而不能有所偏袒。政府必须以一种开放、不带预设偏向的态度去倾听不同的声音,克服对意见的“选择性听取”;要保证听证程序公正,努力缩小不同利益主体在掌握信息方面的差距,让代表能更客观、充分地提出意见;要提高决策监督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把听证方案提前交给代表的同时,有必要通过媒体把听证方案公之于众,以此提高公众的认同度和参与度,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防止因权力使用不当而出现决策失误。
2.明确代表结构和代表权力,走专业化道路
《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中对于听证代表的确定、代表组成结构和代表权等问题都规定得较为笼统,操作性不强。如听证代表一般由“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以及相关的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其实,政府作为决策者和监管者是不应派代表的;而既然将相关专家学者定位为消费者代表、经营者代表之外的中性代表,就应明确他们只能从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公正客观地阐述专业知识以及与价格的关系、影响,而不能代表其他消费者意见。必须在确定代表结构和人数时,明确规定各类代表人数的底线,防止出现利益直接相关消费者的缺位,以致发生代表“一边倒”的类似事件。最重要的是,要真正改变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必须把单个的消费
者组织起来,建立专业性的协会,以对行业进行长期的专业性的监督。
3.制定严格的听证程序,加强对听证过程的监督
用严格程序对听证的每一步进行规范,比如要将各种依据提前送达代表手中,要允许和欢迎代表到企业和消费者中调查、取证。所有的听证过程都要公开,允许公民旁听和电视直播、转播。对听证程序的监督,可采取由上一级价格部门监督、本级政府法制部门监督和引入国家公证制度等多种方式。另外,应将听证会结果的效用问题纳为听证会后续程序,在新《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中对政府决策如何合理采纳听证结果做出明确规定。建立会后意见反馈机制,把最后决策结果的理由和不认同一些代表意见的原因,通过书面形式向全社会公布。只有这样,才能使听证会和决策形成这两个过程有效结合,才能使意见不再只是可有可无地停留在纸面上的“符号”。
4.明确中介机构的材料审计为必经程序
建议国家修订《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时应明确,申请人提供的资料必须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在不影响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可预先向社会公示,广泛吸收社会参与,以提高听证材料的真实度和成本核查质量。对于中介机构的资质、评审依据、核算方法以及价格主管部门初审意见、价格主管部门成本审核之间的关系,应下发文件或在《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价格成本核算必须依据社会平均成本,按照《价格成本核算办法》开展工作,对违反规定的中介机构要有处罚措施。
5.国家财政保障组织听证所需费用
《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中虽规定“听证经费可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但由于没有财政部门的明确规定和法律的支持,实际执行要靠价格主管部门协调和争取,而这种协调和争取是不确定的。实际工作中往往由申请人支付听证所需费用,这无疑阻碍了消费者提出和启动听证,也使价格主管部门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建议进一步明确听证组织费用应由国家财政拨款。以保障听证会公正有效地开展,并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价格听证会经费管理办法》,就价格听证会经费的来源、使用、支出、管理等进行规范,从而确保价格听证会经费来源有保证、支出有依据、使用有制度。
第二篇: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定稿)
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关心、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保障广大居民的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提高基层工作决策的公开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制定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
一、参加对象
听证会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召集,参加对象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辖区单位党组织代表以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街道负责人等与听证主题相关的人员。
二、听证内容
(一)社区建设的规划;
(二)涉及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三)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在社区组织实施的工作或活动;
(四)其它需要听证的内容。
三、听证程序
(一)会议公告。召开社区工作听证会需3日前,由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公示栏对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参加人员进行公布,并落实参加听证的代表。具体人选由街工委、办事处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商定。
(二)会议召集。听证会由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召集并主持,会议应有专人记录。
(三)会议议程
1、主持人介绍到会人员、宣布听证会议程;
2、听取有关听证项目的情况介绍;
3、会议代表发表意见和建议;
4、听证项目的责任单位或部门解答有关问题,必要时应准备书面材料,并对材料真实性负责;
5、听证会主持人进行小结。
(四)会议结束后一般应在1周内完成《听证会议纪要》,并报街道或相关部门备案。
会议纪要应包括听证会的基本情况、听证代表意见的简明扼要陈述、听证会形成的倾向性方案等内容。听证会形成的倾向性方案应充分考虑听证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决策参考。
(五)结果反馈。听证后的有关结果,社区居委会应当在居务栏内进行公布,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
第三篇:城市规划听证会制度
城市规划听证会制度
为有效处理已批准的建设工程引起的群众集体上访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保障规划实施,制定本制度。
一、召开听证会工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已经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
(二)建设单位尚未开工建设或已按规划要求施工未发现违法行为;
(三)周围居民对已审批工程的合法性有可能产生异议引起集体上访或已经引起集体上访的。
二、确定听证会的程序
(一)对已批准建设尚未开工符合上述条件的工程由业务科室提出召开听证会建议,报分管领导批准后由局办公室会同业务科室落实有关事宜。
(二)来访接待部门对已有群众来访符合上述条件的工程认真核实后,填写集体上访问题处理意见单(或领导包案问题通知单),提出召开听证会的意见。
(三)将填好的处理单呈报主管领导批示,由办公室转包案领导签署意见后交承办业务科室落实。
(四)业务科室具体经办人与建设单位联系并落实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事宜。
三、听证会参加人员范围
(一)与该工程相关建筑居住的居民群众或群众代表;
(二)业务科室工程项目审批经办人、城建监察支队、委信访接待室。
四、听证会的召开
(一)按事先定好的时间,召集并组织参加听证会人员准时到会;
(二)听证会由信访接待室与工程负责人主持;
(三)业务科室就工程审批的依据和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报告和解答。
五、听证会后的延伸工作责任
(一)听证会后信访接待室负责向上访群众出具正式书面处理意见书;
(二)负责整理听证会议召开情况,通报市区相关部门;
(三)负责整理有关材料归档备查。
第四篇:浅谈我国听证会制度
听证会制度
一、听证会的基本涵义
听证会起源于英美,是一种把司法审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听证会模拟司法审判,由意见相反的双方互相辩论,其结果通常对最后的处理有拘束力。具体来说,凡是在听证会上提出的意见,决策者必须在最后裁决中作出回应,否则相关行为可能因此而无效。
二、我国的三大类听证
(1)1996年建立的行政处罚听证
(2)1997年建立的价格决策听证
(3)2000年建立的立法听证
三、我国听证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除了行政程序中有听证制度外,立法中也有听证制度,已经有多个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进行了听证,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修改个人所得税法时也进行了听证。但是目前我国的听证制度缺陷是显著的,行政程序中的听证没有拘束力,导致听了也白听;立法程序中的听证由于透明度不够,听证代表很难充分恰当的表述意见,另外缺少民主机制,也使得听证结果对立法机关的成员形不成事实上的约束。
首先,听证会组织者的独立性问题亟待解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由独立、超脱、具有权威性的机构主持听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听证会不会流于形式,不会被相关利益集团操纵。
其次,在中国价格听证会制度上,缺少一个成本监审程序。从根源上来看,价格听证是公众与垄断集团利益博弈、维护自身权利的“公器”。但是,价格管理部门常常既是价格的制订者和维护者,又往往是听证会的组织者,这本身就决定了听证会制度加大了公众维护自身利益的难度。
四、实例分析
(1)2012年12月,湖北省物价局批复武汉市物价局提交的《关于轨道交通票价的请示》,票价听证方案二获得通过。
(2)一些听证会程序合法性遭到质疑。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门票价格听证会”邀请25名听证代表,按规定必须有l7名代表到场会议才能举行,实际只到场14名代表,但组织者仍完成了听证程序,事后门票定价正是申请方申请的价格。2004年9月天津物价局组织的供热调价听证会还未召开,由物价局提供的“多数代表认为可以适当提高供热价格”的新闻通稿就已出炉。
(3)听证制度遭遇“公共信任危机”。
2004年7月,广州市物价局为举行油制管道气价格调整听证会向社会征集20名市民听证代表,一周过后仅有两人报名。媒体调查发现,市民对听证会的作用和可信度都心存疑虑,认为听证会“作用不大”和“没有作用”的比例达30.3%,市民将原因归结为听证会“代表性不广”、“走形式”和“信息不真实”三个方面。
五、完善听证会制度的几点措施
(1)必须保证政府作为决策者和监管者的公正立场
(2)明确代表结构和代表权力,走专业化道路
(3)制定严格的听证程序,加强对听证过程的监督
(4)国家财政保障组织听证所需费用
第五篇:3村工作听证会制度
长埭村工作听证会制度
村工作听证会是指政府有关部门或村党组织和居委会在村组织实施某项工作或活动前,由村党组织和居委会组织相关村成员就该项工作的可行性、必要性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充分论证的一种会议制度。主要是听取居民对村公益性事业、公共事务实施项目决策的意见,以确定较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实现民主决策。
1、参加人员
村党组织、村居委会、村成员会议和村议事协商委员会的代表,辖区单位代表以及有关政府部门、街道(乡镇)负责人等与听证主题相关的人员。具体人选由政府有关部门和村居委会商定。
2、召开方式
对主要由村实施的项目,由村党组织和居委会组织听证;涉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事务,由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乡镇)会同有关村组织听证。
3、听证内容
(1)村建设的近、远期规划;
(2)涉及本村成员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3)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乡镇)在村组织实施的某项工作或活动;
(4)其他需要听证的内容。
4、一般程序
(1)会议公告。召开村工作听证会3日前,由村居委会在村居务公开栏对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参加人员进行公布,并落实参加听证的代表。
(2)会议召集。听证会由村党组织和居委会负责人召集并主持,会议应有专人做好记录。
(3)会议议程。主持人介绍到会人员,宣布听证会议程;听取有关听证项目的情况介绍;会议代表发表意见和建议;听证项目的责任单位或部门解答有关问题,必要时应准备相关书面材料,并对材料真实性负责;听证会主持人进行小结。
(4)会议结束后一般应在1周内完成《听证会议纪要》,并报街道或相关部门备案。
会议纪要应包括听证会的基本情况、听证代表意见的扼要陈述、听证会形成的倾向性方案等内容。
听证会形成的倾向性方案应充分考虑听证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的决策参考。
(5)结果反馈。听证后的有关结果,村居委会应当在居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布,接受村居民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