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凌树勤教学高得A率,谈有效教学(潘映龙)

时间:2019-05-13 06:4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凌树勤教学高得A率,谈有效教学(潘映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凌树勤教学高得A率,谈有效教学(潘映龙)》。

第一篇:从凌树勤教学高得A率,谈有效教学(潘映龙)

转载

从凌树勤教学高得A率,谈有效教学(潘映龙)

2012年江苏小高考成绩已经揭晓,东台创新学校高二参考七百多人,小高考得A科次达203人,其中凌树勤负责的高二备课组,地理参考人数五百多人,地理得A人数104人,地理得A率18%,凌树勤所教班级得A率近达39%。这一骄人的成绩笔者认为是必然的。

我先后三次在创新学校听凌老师的课,其无论是讲历史课,还是地理课,讲课的最大特色是有激情,注重有效教学。

第一次听课是创新三星级验收时与省教科院领导,第二次听课是三星级验收复评与教育局侯局长,第三次听课是创新的对外开放课。

第一次听凌老师的历史速记教学课,省教科院领导评价较高,我感觉是一节非常成功之的课,我的评价是:随堂速记,化难为简,方法指导,多次形成学习高潮。其速记教学,就是将教材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通过联想,由学生归纳压缩成几个字词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二次听课是地理读图课,教育局侯局长评价很高,这节课凌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且课堂教学实施较好,本节课最大特点就是读图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注意过程体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养成良好找图氛围,体现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课堂模式,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

第三次听课是地理课,讲中国铁路与中国的旅游景点,教者由学生设计多条旅游线路,并由学生找图,学生兴趣高,将繁琐的铁路与景点有机结合记忆,使学生感觉是一次愉快的旅游,达到记忆的形象化。

三次听课凌老师注重的是课堂教学改革,他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真正达到了有效教学。

第二篇:听潘映龙老师(凌树勤)

听潘映龙老师《管仲列传》随感

凌树勤

11月21日听了语文学科带头人潘映龙老师的展示课,其讲课大气、潇洒,语调抑扬顿错,时而娓娓道来,备感温馨;时而以情动人,令人赏心悦目。

这节课教者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我感觉这节课有两大显著亮点:

一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这节潘老师将课文分四组由学生讨论,发挥。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潘老师课堂中多处学生集体读,个人读,从而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 评价引导,准确及时。

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艺术。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准备的单口念白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充满教育机智评价语言。在这节课上,潘老师的评价语言可称得上是及时准确。比如评价学生翻译,潘老师的评价语是“你读的字正腔圆,流畅!”这正是我所追求的精彩的课堂评价!

精彩的课堂评价最能见老师的功底。潘老师平时阅读丰富,善于总结,勤于动笔,撰写的文章被多家语文杂志发表,他已经把工作当成了一种享受,享受着工作的幸福,又幸福地工作着,这一境界更是我追求的目标,我要好好向潘老师学习!

第三篇:浅谈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东台创新学校:凌树勤

浅谈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东台创新学校:凌树勤

【摘要】:

在现行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尤其是生源差的民办高中最需要注重是有效教学。新课程实施以来,笔者在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包括注重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根据实际创设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采用互动教学,注意读图等学业评价方式,使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

高考模式

教学方式 情感因素 教学情境 互动教学 学业评价

【正

文】

在江苏现行高考模式下,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即“小高考” 地理学科被称为“小四门”之一,而高考时是选修的两门之一,由于教学侧重点不同,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生源差的民办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这就要求在有效课堂教学上进行探讨。下面是笔者在新高考模式实施以来,在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注重情感因素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讲课有激情,态度和蔼;在课堂上经常选一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让他们解决,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就近发展区”,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实际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与同伴积极交流与合作,同伴的肯定与认同对他们也产生了积极的鼓励作用,从而赢得了本来对地理学习丧失信心的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爱。在教学中使地理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声音、动画、音乐、景观图片和视频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犹如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教师应着力以情感为动因,触及学生的情绪,促发学生的一系列智力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境,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

过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地理思维,过分强调知识记忆,缺乏生动活泼和地理情趣。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学生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愉快教学”是增强地理课的魅力,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愉快教学”就是指师生共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既能感染教师,使其充分发挥教学技巧,又能影响每一位学生,让其专心于课堂上,积极踊跃,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因此,教师平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感情投入,为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教师在倾注情感、沟通学生时,要注意学会赏识学生,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要乐于倾听,对学生要有耐心、爱心和信心。平时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要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忌对学生冷漠粗暴,不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对抗情绪,进而迁怒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厌学甚至不学的心理。当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都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

(一)设计问题情境

在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停留在课前某些活动的刺激上,头脑里还有兴奋的余波,这时教师应迅速组织好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上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了铺垫。因此,恰如其分地导入是营造地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复习气候专时,我首先提出一道问题让大家思考:“6月底,江苏连续阴雨。我们去南非开普敦要不要带雨衣?6月底,我们去意大利罗马要不要带雨衣?,这实质考查的南北半球地中气候的特点和成因:8月去北京要不要带雨衣?这实质考查的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学生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激发了求知的欲望,于是带着问题先看书,再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边看世界地图、气压带风带图、中国和世界气候图,边讲解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规律等。学生终于明白:南非开普敦位于南半球6月份是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控制,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要带雨具。而意大利的罗马同样是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极少下雨,所以没必要带雨具;北京是温带季风气侯,又位于我国的北方,降雨集中在7、8月处于雨季,所以有必要带雨具。通过问题式的情境创设,学生引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对地理学科产生好感,做到愿学、爱学、乐学。

课堂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接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设计时要注意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以及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运用生活情境

地理教学过程,要力争把系统的地理科学原理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形式表现出来,用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地理课堂应充分利用挂图、插图、照片、剪贴画等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或者从学生亲身经历和身边的实际出发,积极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情趣。

目前,我省高中地理课程第一册第一单元就是《地球在宇宙中》属于天文地理,这对于刚入高中不久的大多数高一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难点,需要初充大量的初中地理知识,如经纬度和时差等。我认为,地理教学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联系身边的现象来了解地理事物和认识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描述纬度和时差的:首先,通过课件给出一幅亚洲示意图,在这幅地图的四边分别有四个小孩。位于北极地区的彼德穿着厚厚的鸭绒衣还冻得瑟瑟发抖,站在赤道上的玛丽只穿着单薄的裙装还热得大汗淋漓。日本小女孩背着书包,迎着灿烂的朝阳去上学,而西亚的阿拉伯小男孩却还在呼呼大睡。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在亚洲的不同地方会出现如此迥然不同的现象?”让学生就这些现象展开思考,倘若想不出来,我再讲答案。

又如讲高考基础读图时,我国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轮廓,可用“疆”字来形象地解释。“疆”字右部上面的一横为阿尔泰山,当中的一横为天山,下面的一横为昆仑山,右上部的田代表准噶尔盆地,右下部的田字代表塔里木盆地。再如,可将意大利比喻为一只秀美的女靴,还可将阿拉伯半岛比喻为一只粗壮的男靴,智利是一条细长的蟒蛇。

三、注重互动小组协作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他们留出思维的空间,“用教师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灵感”,让他们在填补思维空间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读图”:“想一想”、“做一做”、或学生设问、或小组讨论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实践中,我们进行的课前“奇趣地理三分钟”活动、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都很受学生欢迎,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

采用互动教学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例如有一次,我正在组织学生讨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的问题,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言,一本正经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平,也像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一样,来个“裁弯取直”工程,从兰州到洛阳附近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容许该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他有大胆的设想的同时,话锋一转:假如全班有一半同学住在“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深化,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素质教育培养的是适应21世纪需要的新人,这种新人是具有坚强的人格与自我发展意识、能够不断学习与实践,善于沟通及与他人协作。而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提高。笔者在开展小组活动时主要是采取了分工——合作——交流——展示的四大步骤。

四、学业评价能力化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多数地理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并不是为了得高分而学习的,而各科学习都不好的学生就更不在乎地理成绩的高低。分数杠杆对无中考压力的地理学科几乎不起作用。

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更高要求。我觉得,能力型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迁移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评价既可以体现于知识和技能型评价的试卷中,也可以超越试卷,形式多样。比如地理小论文的编写等。在复习世界地理学习任务完成后,如果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大洲、一个国家、一个岛屿、一个高原等,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这个大洲、国家、岛屿、高原等的介绍文章”来考查学生,看谁写得最精彩。这样考查,其效果未必比一张笔试试卷逊色。能力型评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评价的主观性往往更加突出一些,但只要正确对待,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在能力型评价的实施中,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使得评价更公开、公正,并且可以做到让同学们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向他人学习、自我完善,使得评价过程成为一种更好形式的学习、提高过程。

实行能力型评价,可以引导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引导学生平时就注重提高读图能力,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建立三维空间,使知识学活了,考试考读图,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对学生而言,这样让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地理学习水平。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很多,如果每一位地理教师都能注意根据教师本人特点、新的学生特点、新的课程特点、新的教学环境和新的地理科学进展来改革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自己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常教常新,就能使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我校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探索和研究,使地理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今我校地理小高考得A率达18%,我任教的两个班级得A率达38%,创造了二星级高中的生源,四星级高中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王佐书 中国民办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2]孔祥发,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3]马

俊,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四篇: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谈“有效教学”

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谈“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笔者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这节课,谈谈自己对“有效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最根本保证。

1、备课过程中把化学教材中的内容精心加工,让课堂内容与社会知识、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课本知识生活化、生动化,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教学的有效性也随之体现。例如,笔者在讲“二氧化碳溶解性”时,先问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喝过可乐、雪碧吗?”学生明显表现出积极、兴奋,踊跃的参与回答。继而发问:“那你们知道可乐、雪碧又为什么被叫作‘碳酸型饮料’吗?”这时学生很渴望、很期待得到答案,笔者便引出“二氧化碳能溶于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学生也就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受了这个枯燥单调的知识点。

2、备课过程中完成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的提前突破,在课前做到对学生课堂掌握程度的预知,并提出可行性办法,课堂中才能游刃有余的完成教学内容,学生才能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二、“化学实验”能为有效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若能很好的利用“化学实验”,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是让学生来讨论和研究CO2的实验室制法,从而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上这节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再确定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向学生提出问题:“能不能用KMnO4制取O2的发生装置来制取CO2?”组织讨论后,学生认为不行。理由是:用KMnO4制取O2是对固体进行加热制气体,而实验室制取CO2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来制气体,二者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不同,因此发生装置也不相同。由此得出结论“发生装置的决定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随后组织学生从桌上所给的仪器中自行选择,组装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学生兴趣浓厚、兴致勃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把学生组装好的仪器进行展示,与学生共同评价各套的优缺点,最终确定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接着,让学生根据生活中对CO2的了解,结合O2的收集方法,讨论如何收集CO2,确定收集装置。这样的化学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学习的乐趣是任何外来的说教都无法比拟的,教学的“有效性”更是不言而喻的。

第五篇:从作文教学的实践案例谈教师有效学习指导

从作文教学的实践案例谈教师有效学习指导

新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呢?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是什么样的角色,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笔者用自己的一次作文实践教学作为案例来简略地谈一点自己的做法和看法。

教学对象是高二学段的文科班级,材料作文的写作依然是一个弱项,为此,我特意安排了两节专题作文课,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提高意识、培养兴趣、掌握方法。

课前准备时我对学生材料作文习作批改后,作了细致的分类,进行了切块扫描。在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把材料作文的写作要领进行了整理,列出了①审题-确定论点和分论点②列提纲-定结构和段落(选择论据-确定论证方法)③写开头④抓中间段首尾句⑤重末段等五块内容。把针对这五块要领而扫描的材料进行了分类打印。

教学时,首先把各要领的要求展示给学生,再进行班级学生分成10组,5人一组,对手头拿到的材料进行一一审核,根据要领要求对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并形成意见记录。各组收集资料,进行整理,由组长公开口述本组对该材料作文的写作意见;一组员负责列出本组作文的提纲,介绍所引述的论据材料;一组员拟出开头段;一组员拟出末段;最后由一名组员负责结合组内意见形成一篇文章,组内全体成员阅读和审阅签字后在全班展示。十篇文章进行比赛,成立由学生组成的评审组进行评比。总共教学时数为3课时,分两天完成。

这一作文课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写作和评价作文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因为分工明确,学生责任感得到加强,特别是在作文兴趣的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放手的自主,而是在方法指导下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有意识有目的精心设计下的有效学习。是帮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是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寓教于乐”;有效学习应该是做尽可能少的题就能掌握尽可能丰富和牢靠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

作为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新的课程教学环境下就应该开动大脑,结合学情,努力创新,真正在有效性方面下工夫,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下载从凌树勤教学高得A率,谈有效教学(潘映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凌树勤教学高得A率,谈有效教学(潘映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