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人力资源管理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开发

时间:2019-05-13 06:5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美人力资源管理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开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美人力资源管理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开发》。

第一篇:日美人力资源管理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开发

当今世界正处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时代,在这场竞争和挑战面前,谁能把握21世纪的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谁就能在21世纪处于主动和领先地位,日本和美国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典型,由于文化不同,而且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两个典型,代表了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两个极端。所以通过日美比较,可以加深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认识。

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点比较

1.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其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度很高,强调制度管人,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观,其管理模式属于管理技术型。

(1)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美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市场依赖性很强,需要什么样的人,通过市场招聘、筛选,甚至不惜挖别的企业“墙角”;不需要的人,则毫不留情地予以解雇,由市场去安排就业。这样,雇主和雇员之间就是一种直截了当和相当短期的市场买卖关系,员工流动性很大,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

(2)以详细职业分工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

美国企业的职业分工极为细腻,全国各行各业约有20000多种职称。比如,美国一家汽车制造厂中蓝领工人的工种有电工、机械工、清洁工、搬运工等,总计达数百种之多,美国的这种职业分工的基础是详细的职务分析。明确和详细的职业分工对企业招聘的新员工,客观地评定员工的工作成绩,有依据地制定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有目标地发放奖金,合理地从事职务提升,评级提级等打下了基础。而且在这种制度化的管理下,企业内部实行垂直领导,等级关系明确,上级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下级对上级的指示必须执行。

(3)人才晋升的跳跃性和物质激励。

美国公司管理阶层注重个人表现,不搞论资排辈,较多地偏重于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人才晋升的依据主要是工作绩效考核而不是工作年限。新职工只要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可能很快得到提拔,而不必论资排辈地“熬年头”。此外,美国公司的奖金种类繁多,有利润分成、收益分成、高层经理短期奖金、高层经理长期奖金,如股票期权、帐目价值计划、股票增值计划、工作完成奖励等。同时也有员工持股计划、表现奖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4)劳资关系的对抗性。

员工追求高额的工资,企业谋求最大的利润。企业为了增加利润总是想办法压低工资,员工的大部分劳动成果都被企业拿去了。市场不景气时,企业往往通过解雇员工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消除剩余生产能力,这使得员工对企业不信任,对管理者怀有敌对情绪,他们组织工会进行劳资谈判,迫使企业对他们让步,以提高工资并且提供就业保障。

(5)企业培训侧重于技术和管理。

技术和管理的“硬技能”是美国企业培训的主要侧重点。美国企业在职培训的经费已达2100亿美元,超过中等和高等教育的经费。全美有97%的企业为员工制定了培训计划,另外选送5%的员工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

2.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日本模式更多地强调企业组织的文化,体现了人文关怀,日本企业走的是管理技术加企业组织文化型的模式。]

(1)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与合作性劳资关系。

终身雇佣制是指“公司从大学毕业生或其他年轻人中雇用基本核心员工,规划员工的持续培训和发展计划,在公司集团内部任用员工直到55岁或60岁。除非发生极其特殊的情况,一般不解雇员工。”(JMOL日本劳工部)。年功序列制是员工的工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在同

一个企业里连续工作时间的延长而逐年增加。同时,连续工龄还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这两个制度使日本员工对公司十分忠诚。员工在企业终身就职,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相连,企业吸收员工参加管理,员工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及时了解和对企业的依赖,使员工更愿意也更容易和企业合作,从而形成了日本企业中合作性的劳资关系。日本工会都以企业为单位组成,而不像美国那样跨企业和跨行业,企业工会在代表员工发表意见时,对企业并不采取对抗性的态度。

(2)温情主义的管理方式。

日本企业管理的基本是人际关系,重视富有弹性的制度安排,组织结构上具有含蓄的职务主义,侧重于靠人对企业进行控制。企业更侧重于通过树立信仰,灌输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使其自觉地与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保持一致。

(3)非专业生涯途径。

终身职业可使工人在公司内轮换工作。这种长期继续培训的实践方法使员工能学到企业各方面的经验,与许多人建立同志式的关系。当个人确定了终身位置后,他们成了具有各方面才能的人,这样他们更能全面考虑自己的行为对整个组织的大目标的影响,为实现公司总目标服务。

(4)注重精神激励的工资福利政策。

日本企业的工资制度重视公平和合理,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不把奖励个人放在首位,企业的福利政策也与此相对照。因此,企业更多地内部激励,如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员工创造一个友好、和谐和愉快的工作环境,积极地吸收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使员工有充分的安定感、满足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全面合作的劳资关系。

(5)集体决策。

日本企业中每个人都有一种参与公司管理的意识,他们认为有了意见分歧,不能靠敌对手段或靠一方压倒另一方的方式去解决,而应靠从许多渠道取得更多信息,待大家都掌握后再来一起决策。一旦决策后,大家就齐心协力去做。这虽然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但由于最后大家的一致承诺,因此执行起来花的时间就少。

二、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市场的竞争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应用,从根本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的大小。要想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下获得成功,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须克服美日模式各自的不足,同时取其所长。在美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美日管理模式出现了交融的趋势。

1.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

(1)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美国吸收了日本管理模式的精髓,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人的思维与行为为中心。以管理学者彼得斯的“企业文化”理论和舒适特的“A战略”理论为代表。这两种理论进一步推动了美国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战略中,日益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各企业对各自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定义或解释,但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正日益重视建设符合企业经营哲学和经营战略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加强和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2)更加注重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美国大中型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管理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例如福特汽车公司在加强员工培训、吸收一线员工参与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用汽车等公司引入了长期雇佣政策。同时让工人持有企业股票,参加董事会,在更大程度上参加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已经成为美国企业中的新趋势。

(3)人力资源政策与公司经营战略紧密结合。

这是美国人力资源政策最突出的转变,在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掀起了一次变革。一时间“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成了美国企业界最时髦的词。人事部转变为人力资源部,人事政策与公司的经营战略同步制定。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的工作重点从一般行政事务转向企业的战略制定和落实。这与20世纪70年代以前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2.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

日本企业独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能、推动日本经济腾飞确实做出了世界公认的巨大贡献。但随着条件的发展变化,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固有的一些弱点开始显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69%的人对现有的人才管理模式感到不满,有55%的人认为改进“人才培养”是企业经营的首要课题。与此相联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为了应对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固有弱点的显现,也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发展,以及日本出现的经济泡沫、日元升值,日本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出现了两大新变化。

(1)改革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实施并突出早期退职优待制、能力工资制。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许多企业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劳动力“过剩雇佣”,企业面临着不裁员则难以维持下去的局面。但在终身雇佣制下,企业却不能根据内外条件的发展变化对员工进行灵活的动态调整,导致企业要裁减的员工裁不下去,企业想要进的员工没有指标编制,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受到了严重制约。进而导致的是,不仅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死板、僵化,缺乏灵活性、适应性,企业外部的劳动力市场也死板、僵化,缺乏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此,许多企业开始改革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推出并突出早期退职优待制、能力工资制。早期退职优待制是指企业认为可以退职的员工,如果其在退休前主动向企业提出退职,企业从福利(如养老保险、补助)到以后的员工招聘等方面予以相应的补偿和优待。能力工资制是为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让员工为企业多作贡献而设的工资制,其强调论功行赏,按能力、业绩付给报酬,弱化年龄、工龄、资历对员工分配和职务提升的影响。这种改革,一方面有利于减缓企业劳动力过剩的压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效能,另一方面有利于使劳动力市场充满活力,促进人力资源适度流动,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

(2)实施“人才复兴”计划,强化创新机制。

日本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注重纪律和服从,鼓励共性和协调,造就了一批批极富团队精神、忠诚献身、素质特殊的员工。但其过于重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注重对“失败”进行惩罚,对成功或承担风险不注重进行激励的管理思维,容易使员工为保持不失败而很勤奋地向竞争者模仿学习,维持现状或跟随竞争者的行为比较普遍,缺乏创新热情、冒险精神、个性和灵活善变的工作能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复杂激烈的竞争要求员工不仅要有胜任一般工作的技能和团队精神,而且还要有创造性解决问题以及灵活善变的工作适应能力。为此,日本企业开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人才复兴”计划,强化创新和激励机制:给中层以上的管理者更多时间,对自己进行冷静反思;尊重人的个性,主动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以鼓励创新;鼓励员工发展多种能力;鼓励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企业进一步与大中专学校实行多方面合作。

三、知识经济时代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交融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全球范围内竞争日趋残酷的市场背景下,美、日在积极地借鉴他国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完善本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被赋予全新的思维,逐步形成全新的运作模式。两国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就是两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在逐步地相互渗透与融和,其融合的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已成为主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比重越来越大,员工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他们渴望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更大的前途。人本管理迎合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企业柔性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这一方式也融入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

2.人员甄选方式呈多元化,工时制度弹性化。

(1)多元化。21世纪的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既可以外包,也可以向外提供,而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例如,利用猎头公司协助企业实施招募人才的功能,借助社会上专门的培训机构或管理顾问机构为企业培训,并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机会。

(2)弹性化。突破传统的工时制度,针对技术研发人员工作的独特性,采取弹性工作制(flex2time)与工作分享(job sharing)等措施,允许他们自行调整工作时间,以此吸引人才和激发工作热情。

3.发挥团队精神,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规划员工实现自我超越的职业生涯。

企业最能吸引员工的措施,除了薪资福利外,就是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为了避免员工羽翼丰满就跳槽离职的现象,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规划企业的宏伟前景,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与企业共同发展,为有远大志向的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超越的广阔空间。

4.注重建立动态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绩效评估必须将侧重点由以往对员工的态度与特质评估,转向与动态目标管理相结合的评估体系,以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

5.激励导向式的薪资策略与自助式的福利政策相结合。

传统上的薪资制度比较重视薪资的保健因素以及职务因素,而这两者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却不能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因此,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薪资设计理念,首先,薪资要与工作绩效挂钩,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其次,薪资也应作为激励员工学习动机的手段,鼓励员工学习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和技能,以应付知识经济时代变化无常的挑战。所谓自助式福利政策,即由公司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点数,员工可在点数范围内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福利项目,满足员工需求多元化,使福利效用最大化。企业管理者既要做到令股东满意、顾客满意,更应该做到令员工满意。

6.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在今天组织环境动荡不安的时代,传统的组织结构因为其多层次、金字塔式的设计而开始被学习型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所取代。彼得·圣吉对企业组织作了大量研究后发现,在许多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团体的整体智商却只有62。这说明组织成员的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就是通过组织学习来有效地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中国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发达国家已有六七十年,我们以前一直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真正当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才起步几年。我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欠缺太多,尽管我国有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的数量,但是总体素质却比较低。据初步统计,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科技人员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每百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仅是发达国家70年代平均水平的3%-4%。而我国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则更低,仅为发达国家的1%-2%。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方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其中,一是大量的劳动力处于与生产资料分离和半分离的状态下;二是就业的劳动人口的劳动生产率低下,这既有科技落后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原因;三是我国的教育和再教育工程还有待于向与我国地位相符合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再教育工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四是我国的人力资源在地区、行业以及城乡之间的分布极不平衡。我国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方面

在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用工体制下,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和理想来选择合适的工作单位。

2、开发方面,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缺乏创新意识和思维;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对人力资源的资本投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调节方面

由于缺少市场调节的功能,加之许多单位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因此人们在求职过程中热衷于寻找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和福利待遇较好的单位。传统的就业方式和管理方法也使得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合理流动难以实现。

4、管理方面

管理思维僵化。有不少单位还存在着“我是管你的,你就必须听我的”的传统思维方法。创新思想缺乏,创造意识不强。

5、科技方面

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中有一个特点是大量使用计算机。但是我们计算机的开发使用率还是相当低的,二、我国人力资源的“富有”与“贫瘠”

三、影响人力资源素质的因素影响人力资源素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意识淡薄

2、利己主义驱使

3、虚伪主义盛行

4、卑怯心理作怪。

5、圆滑处事作风

6、势力眼光流行

7、于己无关主义

8、拜金主义

第三部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

宏观方面:

一、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提升未来我国新增人力资源素质.二、积极引用境外人力资源(主要为留学人员)微观方面:

一、招聘、录用策略——按岗设人

对人员的招聘录用有两种:一种是内部招聘,一种是外部招聘。

(一)内部招聘

1、提拔晋升部同时寻找合适的人选。

2、工作调换

3、工作轮换

4、人员重聘

(二)外部招聘

1、广告媒介

2、院校预定

3、人才交流

二、薪金、福利策略——应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三、考核、奖惩策略——量化考核标准,重奖和重罚并举

四、培训、晋升策略——给员工指出发展之路,给员工提供机会

(一)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和目的1、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2、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员

3、转变态度和动机

(二)培训失败的原因

1、培训工作没有与单位的总目标相结合2、仅强调培训计划,不强调培训效果

3、只培训少数人员

(三)培训需求分析

(四)在职培训的方法

1、讲课

2、有计划的提级

3、职务轮换

4、设立“副职”

5、临时提升

6、各种领导小组、委员会等

7、短期学习班

8、研讨会、报告会

(五)培训规划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

潍坊科技学院 A、试用期限B、劳动合同期限C、劳动保护和条件D、劳动报酬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试

7、个性----职业类型匹配的择业选择理论是由()提出的。A、帕金森B、约翰.L.霍兰德C、金斯伯格D、施恩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试卷(A)

8、李某总是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并能主动地完成工作,承担责任。李某的管(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理方式在对人的态度方面认为人是()。(适用于综合教育学院12级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A、“机器人”B、“经济人”C、“生活人”D、“社会人”

9、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A、公平理论B、效用理论C、因素理论D、强化理论

10、在理论界通常将()看作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人力资本之父。A、威廉.配弟B、亚当.斯密C、A.马歇尔D、舒尔茨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的专家判断法,又称()。

1、人力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A、回归分析法B、经验预测法C、德尔菲法D、马尔可夫分析法

2、工作评价就是评定工作的价值,制定工作的等级,因此,评价对象是任职者。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工作说明书的基本内容()。

3、岗前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去专门从事知识或技能的学习。A、工作职责B、工作中晋升C、工作权限D、工作环境

4、绩效考评只能由员工的主管对其进行评价。

3、企业对新员工上岗进行的培训称为()。

5、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单位所在行业的最低工资水平。A、培训B、脱产培训C、岗前培训D、在职培训

6、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起点和依据

4、一名工人的绩效,除了产量指标完成情况外,质量、原材料消耗率、能耗、出

7、员工推荐的优点是招聘成本小,可靠性高。勤,甚至团结、服从纪律等硬、软方面的表现,都需要综合考虑,逐一评估,这体

8、建立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实现,而不是劳动成果的给付,它是确立现了绩效的()的特点。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A、多因性B、多维性C、动态性D、不确定性

9、职业生涯是指个人一生中从事职业的全部历程。

5、企业一般给销售人员实行的是()。

10、整体业务外包模式,就是将一项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全部外包出去,A、能力工资制B、绩效工资制C、计件工资制D、职务工资制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不再履行此项管理职能。

6、劳动合同的法定内容不包括()。

四、案例分析题(60分,每题15分)。5分)。

1、论述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2、简述工作分析的内容

3、简述面试的步骤

4、简述绩效评估的一般程序

案例分析题1:

通达公司员工的绩效考评

通达公司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目前公司有1000绩效考评工作是公司重点投入的一项工作,公司的高层领导非常重视,负责绩效考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人事部在原有的考评制度基础上制定了部考评办法》使考评达到可操作的程度。

公司的高层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考评小组。括被考评者填写述职报告、在自己单位内召开全体员工大会进行述职、围涵盖全体员工)、向科级干部甚至全体员工征求意见(访谈)、写出评价意见并征求主管副总经理的意见后报公司总经理。

考评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被考评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政治思想品德、对于能力的定义则比较抽象。各业务部门(子公司)公司对于自己部门的任务指标进行了讨价还价的过程。

对于中层干部的考评完成以后,公司领导在年终的总结会上进行说明,体情况反馈给个人。尽管考评的方案中明确说考评与人事的升迁、面挂钩,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不了了之,没有任何下文。

对于一般员工的考评则由各部门的领导掌握。的考评通常是从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的;对于非业务人员的考评,公司还是子公司,均由各部门的领导自由进行。至于被考评人员来说,处获得对自己业绩有效评估的反馈,只是到了奖金分配时,己的下属做一次简单排序。试分析:

(1)绩效考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何作用?这些作用在通达公司中是否有所体

案例分析题2:

现?

(2)通达公司的绩效考评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克服这些问题?

工作职责分歧

一位操作工不小心把大量的液体洒在工作台的周围,车间主任叫操作工把洒在地上的液体清扫干净,操作工不愿意干,理由是这不是他的工作,他认为应该叫服务工打扫。车间主任便叫来服务工,但服务工也不愿意干,说“我这里的事情还没有做完,你叫别人干,再说,这事也不应该是我干的”。车间主任再叫来勤杂工,要勤杂工来清扫,勤杂工也很不情愿,车间主任威胁要将其解雇,勤杂工勉强干完了这件事,但心里很不满意,便向公司进行投诉。

有关人员看了投诉后,审阅了这三类人员的岗位说明书。操作工的岗位说明书明确规定“操作工有责任保持车床的清洁,使之处于可操作状态”,但未提及清扫地板;服务工的岗位说明书规定:“服务工有责任以各种方式协助操作工,随叫随到,即时服务”,但没有包括清扫工作;勤杂工的岗位说明书确实包含了各种清扫内容,但他的工作时间是从正常的下班后开始。试分析:

(1)对于勤杂工的投诉,你认为如何解决?有无建议?(2)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案例分析题3:

案例分析题4:

小李的困惑

一家中小型企业的薪酬方案

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小李终于拿到了某名牌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专业是人力一家中小型企业最近拟出了自己的一套薪酬方案,正准备实施.资源管理。小李的叔叔在社会上闯荡多年,拥有自己的工厂,其业务遍布全国,在薪酬方案的原则是: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当地小有名气。当小李告诉他叔叔这一消息时,叔叔说,“我知道这个专业,很热励个人努力奋斗,强调团结协作,促使公司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门。就是上上网,做些表格,搞点培训,考核一下员工,管一管人,比较轻松。”依据是: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每月进行一次工资核算.原本对未来充满憧憬、想干一番事业的小李被他所崇拜的叔叔这么一说,顿时迷茫这套方案的特点:不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

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结合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资待遇,奖惩相互依存,(1)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什待遇、奖惩是结果.这样将逐步使公司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么?(10分)

主观臆猜等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对事不对人,(2)作为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你认为小李应培养哪些方面的基本能力?正、合理,促进公司、员工共同进步。

(5分)这套方案制定的方法是:(1)根据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 确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额和岗位工资额;(2)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系数;(3)按以下方案确定各位员工的工资额, 放。员工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数×个人绩效系数

问题:这套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分析。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实习论文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实习论文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

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中小型民营企业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结合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模式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换条件

1.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把民营企业视为一个经营性概念,忽视了这一范畴的产权制度属性,致使企业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许多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的问题便突显出来。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企业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企业的各参加者的责任和权力分布,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在发展中做大做强,必须按照现代企业运营的要求完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企业中董事会、监事会和职代会的作用,使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制衡监督。要在企业的高层创建一个强大的、多元化的团队,招募经济领域中各个方面的精英,效仿发达国家的企业,组成战略决策委员会,进行企业决策;招募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运营。

2.掌握先进经营理念。理念是人们行为的先导,即人们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企业家的理念,产生企业家行为,企业家行为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所以,我国的民营企业家,必须掌握知识经济时代的先进经营理念:

一是人本管理理念。一般认为,人本管理,是一系列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在管理过程中,它充分重视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资源来开展经营活动,采取有效的制度设计和企业活动,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铸造员工共同的行为模式,让每位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在“员工服务企业,企业服务员工”的互动互利过程中,使企业和员工同步发展。二是企业家精神理念。目前,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家,缺少一种真正的崇尚创造、果断自信、善于学习新知识、乐于接受先进理念、有追求卓越的雄心和敢于冒险并能承担风险和失败的企业家精神。知识经济时代,应该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时代。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对策

1.引进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上的突破。

(1)在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上,企业招募有经验的员工,可以解企业用人之急,有经验的员工易于达到岗位入职要求,相对于培养新人,企业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与代价,所以,一般情况下,中小型民营企业不愿意培养自己的员工,而到同行业企业或竞争对手中挖墙角,以为这样便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掌握主动。但企业自己培养出的人才,一方面,其在企业中工作的时间长,熟悉企业的环境与优劣势,易于开展工作,并能够较好的融入企业团队;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对其有培养之恩,其对企业的忠诚度与归属感较高,更有可能长期为企业服务。

(2)在人才高消费与人尽其才上,中小民营企业不应一味追求“高学历、大背景”。实际上,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上,最优秀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民营企业在用人上,应该实事求是,根据自身的规模与企业发展水平来确定人员招募标准,一定要摒弃用人才装点门面的想法,那样,会让人才“大马拉小车”,企业在发展上会有更大的风险,最终也留不住人才。

2.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从理念—制度—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中小型民营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该把人力资源制度纳入整个企业的管理制度中进行建设,不要盲目照抄照搬一些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且中小型民营企业在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多数还未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没有成长的土壤,所以,中小民营企业必须健全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与决策制度,以支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另外,中小型民营企业,应避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变动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要建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培训、考评、晋升、辞职、辞退等完整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以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从而有效的开发企业人力资源,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服务。

3.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导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时,要界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范畴与职责。

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工作范畴界定上,企业的经营者应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包括了考勤、奖惩、工资分配、行政事务处理等纯管理

约束性的工作,也涵盖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中长期规划、企业人员的培养与开发,企业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等动态管理,企业应将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转到开发和培养方面来。

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明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是万能的,盲目扩大人力资源工作的职责范围,不仅会干扰人力资源部门开展本职工作,也会影响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最终达不到管理的目标。

4.在人才认知与人才结构上,保证职业经理人与技术创新者及其他员工的合理配置,使人力资源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能的发挥,关键在于人力资源搭配合理,以实现人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整体协作优势,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技术创新者是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产品在市场上必然缺乏竞争力,降低附加值,影响其经济效益。但技术却不能弥补管理上的落后,企业的永续发展,单靠技术领先或某一方面的优势是不可能实现的,现阶段,企业间的竞争是从技术、管理、营销、信息到人才的全方位竞争,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要注重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引进与培养,特别是企业策划、资本运营、职业经理等方面的管理人才,以实现经营管理的统一部署和协调配合,使企业的人、财、物能优化配置,产、供、销能紧密衔接,技术、资源、信息能充分利用,从而使企业所有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最佳组合,发挥企业的最大潜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苗荧.温州模式的营销批判与自我扬弃[J].商业时代,2006,(3).[2]王迎春.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特点及有效性分析[J].计划与市场,2005,(4).

第四篇:简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简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大多数中国人对其还是感到十分陌生。所谓的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既是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生产建设和尚未投入生产建设的人口能力。人力资源是构成生产力的最主要的资源。而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国家或组织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培训等活动,并经过与开发对象的有机结合,使特定范围的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掘、有效发展和合理使用。大致分为需求分析、项目分析和效果分析三个阶段。我国人力资源相当丰富,但总体质量不高,分布极不平衡,人才总量相对不足而且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对人力资源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开发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我们的社会。而身为祖国新一代希望的我们也应当了解中国当前的人力资源状况并且积极配合。因此本文将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的成绩和不足,改善中国的人力资源措施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和随之而起的人本主义发展起来的,我国对这一概念的导入是在上个世纪末,虽然面前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在发展中取得很大的成就但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

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的成绩

(一)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到改善

近年来通过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已近失控的人口增长速度得以遏制,使大量社会资源不至于被人口过快增长而过度消耗,为经济的发展节约的大量社会资源,同时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实现了中国人口发展由数量增长型向素质提高型转变,人口受教育程度得到极大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实现跨越式增长彻底颠覆以前的世界通行的规律,创造了中国特例,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有利条件。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使我国人才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结构得到改善,培养出一只数量可观的各类人才专门队伍,较好地发挥高等素质人才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积极作用。这一切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我国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二)职工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广泛开展

“九五”以来,全国数以亿计的职工和农民接受了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文化技术教育。如2001年,各级成人教育在学人数达到1119人,培训人数达一亿以上,适应农村和农业发展需要,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各种培训机构和培训活动蓬勃发展。职工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广泛开展这些措施为我国人才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人力资源配置初见成效,人才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开始突破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得到疏通;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逐步制定与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初见成效,人才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这为我们人力资源提供较好的途径。

当然我国不少地区还没有进入规律性的发展。我国以前一直沿用传统的认识管理模式,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开发才起步几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欠缺太多。加之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等这些历史原因给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

(一)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教育和再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

20世纪我国一度在错误的人口政策驱动下,使得人口数量恶性膨胀,人口数量一多教育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加之教育处于长期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使得我过教育制度古板化,制度化。这一个问题最明显在我们的父母这一辈体现出来,整体的素质不高,受教育水平十分的低。另外人才培养的市场主导原则不突出,缺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导致创新能力不强。我们会发现中国的教育和再教育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使得在与发达国家竞争时有着明显的差距。

(二)人力资源分布不均且结构不合理

在人力资源分布方面,东南沿海与西北部地区、大中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对比非常明显。如我国沿海地区拥有大约75%的高级专家,内陆中部地区仅有21%,而西部边远民族地区不足4%。在人力资源结构方面,职工队伍层次过低,技术工人中的中高级技工严重缺乏。这体现在从事简单劳动力多,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少。

(三)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

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1.3亿人。195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即将进入老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2027年超过3亿人,2044年将达到4亿人。从2015年到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预计将要减少2900万左右,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将减少18%-25%的劳动人口,届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相当一部分岗位很可能面临着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现在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在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的平均年龄将由现在的32岁增长到44岁,这使得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非发达国家。我国现在的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率是6.4:1,到2040年将会减少到2.0:1,这意味着将来政府还必须承担更多老年人口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我国在加入WTO后,融入了世界经济化,因此改善人力资源更是迫在眉睫。在这里主要提出四点建议措施。

三、改善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一)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开发观念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上就说到,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是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大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这对我国这样一个有近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要把人力资源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大局和未来发展前途的大石,真正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人才,也需要拥有不同技术的人才,所以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才观。

(二)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

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人力资源开发尤为重要。首先应当营造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立法工作,以保证我国人力资源合理地配置、健康地流动。其次人力资源要想得到有效的开发,并得到较好的开发效益,关键的问题是人力资源本身有强烈的开发意识和开发要求,并主动加大开发投入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健全人力资源开发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考虑人才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充分授权,权责相符。真正的建立起适应中国发展,时代特点和人才需求的开发的激励体系,使中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通过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激发人才的发展。

(三)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人力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当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的预测,规划工作,确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目标,这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这其中我们应当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科学性,计划性,把握住其重点和目标。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人力资源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多样化。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市场将会越来越国际化,本地人力资源将面对国际性竞争,这将给人力资源规划提出全新的课题。

(四)加强教育和培训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是人力资源的第一次开发。我们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加强教育,为中国的持续发展和科技兴国,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人才支撑,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当然作为祖国希望的我们更应该全面支持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积极配合,对自己进行教育和再教育,努力的改善自己,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资源。

培训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包括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保证。它是成本底、见效快的一种基础性投入是提高劳动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的培训我们应当由以往更多以工作取向转为更多以人取向,因人而异不是因任务而异。人都是不同的人,培训更多针对人而设计,同时,要达到开发人成为优于开发工作的更改境界。

我们要知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紧密相连的,不能把两者区分开来。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应充分吸收国外先进和管理方法和手段,但重要的是根据我国的国情,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模式,为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强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要求,使之了解全球化竞争的基本规则并具备全球化眼光。其次在企业领导层上,应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增加在人力资源方向的投入力度,积极进行文化建设。管理者自身也应向着专业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管理上注重员工的参与性,及时了解国别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相信通过这一些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们的人力资源状况,以上是我对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一些理解。

晏祥熠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技能

田宝男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导,博士

河北大学学校教育专业学士,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专业硕士,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博士后。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动机和情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任孝鹏男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博士后 副教授

1990~1995 山东省济宁医学院 获医学学士

1995~1998中南大学获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测量和咨询

1998~2001 中南大学获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心理测量和咨询

2001~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 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

曾经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人格特征的初步研究”,“非文字智力测验中老年常模”两篇文章。担任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MBA班的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授课老师。现主要从事职业兴趣的发展、心理测评技术的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授课内容包括雇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设计、就业安全和健康以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七个部分。在讲课过程中会介绍结构化面试、360度反馈、三元工资和职业生涯设计等具体操作性技术。

薪酬与期权设计

王二平男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博士,研究员

王二平博士,男,1953年生。1982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生毕业。1985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1985年7月至1988年12月任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讲师。1991年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遂留所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人事心理。1991年以来,王二平博士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个,在其中的3个项目担任主持人,他还主持过多项政府部门和企业委托的应用项目。1997年,王二平博士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柏林技术大学心理系工作。王二平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所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

2、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3、国际应用心理学联合会会员。

4、美国管理科学院外籍会员。

自1985年起,王二平博士一直致力于人事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

1、组织的内部分配。主要研究:内部分配的形式及其激励作用;影响分配公平感的社会心理因素;制定工资标准及确定职务间差异比例、制定职务等级的职务评价方法。

2、计效与效标测量。主要研究:效标测量的多维结构;作业绩效与关系绩效的内容;判断性与非判断性绩效测量的意义;人格因素对作中的应用;知晓结果和喜爱对绩效评定的影响。目前,王二平博士正在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中人的绩效。业绩效与关系绩效的意义;绩效评定误差及多质-多评定者程序在分析评定误差

主讲课程:心理学研究方法(含个案研究与民意调查)、内部分配管 理与职务评价 内部分配管理与职务评

工资、奖金的分配是职工最敏感的管理问题。按劳分配说来容易,但当

同质的劳动难以度量和比较,市场机制又不健全时,内部分配也可能是主观性最大的管理问题,于是会影

响到职工的公平感,从而降低分配的激励成效。职务评价是心理学关于制定工资标准的研究,也可以用来

评价组织内部分配政策的得失。近一个世纪来,国内外心理学家开发出许多制定工资标准的职务评价方法。

本课程介绍内部分配的心理学理论,比较不同质劳动的心理测量方法,制定或评价不同类型组织的工资标

准的职务评价方法。

近年来,国内企业纷纷效法国外,采取给职工内部认股权,以期激励职工、保留理和业务骨干。内部认股

权也是分配中的一种期权。本课程还分析内部认股权的利弊,介绍应用内部认股权的策略。

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尹文刚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7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83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理学硕士学位。

1981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神经心理学博士学位。曾任英国伦敦大学高级讲师,参与和主持过

多项国际性大脑科研项目。现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尹文刚长期从事人类大脑功能的研究,特别关注儿童大脑潜能的开发。他通过大量实验

总结出来的开发大脑的原理和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已被应用到全国各地众多的幼儿园和中

小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高级资深培训师。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曾任英国伦敦大学高级讲师,中国科

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兼任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高级培训

师,中外管理学院、途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以及郑州大学心理系客座教授。尹文刚博士多

年来从管理心理和管理行为的角度探讨企业运营的问题。对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在企业活动

中的应用颇有研究。除学术研究与教学外,尹博士亦在一些跨国企业任职,先后担任过捷利

康医药公司医学部经理,奥美健康发展公司高级顾问,并开办过管理咨询公司专门从事人力

资源、CIS等领域的咨询和培训工作。从管理行为的角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尹文刚博

士进行管理培训的主要特长。在咨询和培训工作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国内外

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关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开发和跨文化管理的论文。目前正在撰写有关

方面的专著。尹文刚博士培训或咨询的客户有:国家计委、联想集团、中国兴发集团、中国

电信(深圳)、倍肯集团、招商银行、北京清华紫光软件公司、大连港务局、无锡小天鹅、全聚德集团、法国波坦、阿姆斯壮世界工业(中国)有限公司、SERVICEMASTER、联合利华、北方制药、新亚药业、欧莱雅公司等等。

组织行为学

裴利芳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考入山西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198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考入天津师

范大学教育系发展心理学专业,1989年6月毕业,获硕士学位。1989年至1993年在天津

师范大学教育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3年9月考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攻读博士

学位。1996年6月毕业获博士学位。1996年7月进入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任教。现为管

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消费者行为等

林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多次以心理学专家身份应邀参加《新京报》、《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

国内重要媒体的采访和咨询。在应用心理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2006年上半年命题副组长。

王青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师,心理学博士。主讲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测评,社会心理学等。曾参与多家企业管理人员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管理人员培

训等。

企业形象设计与组织文化建设

王詠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副教授,硕导

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

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中心副教

授;兼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咨询委员会理事、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普参与多项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及企业合作研究课题。目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品

牌特质、品类关注特性与消费者的品牌选择决策”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变革

王东晖男旺德行商业投资咨询公司执行总裁博士,副教授

清华大学本科毕业,法国高等工艺学院(ENSAM)硕士、博士。旺德行商业投

资咨询公司执行总裁。二十年著名跨国公司的职业经历,长期为海外地区、政府、商会及企业服务,多次组织并主持政府级商务、技术等各项交流活动„„在商业

项目的组织、管理、资源整合和信息交流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兼任世界法语国家

及地区商会(FFA)中国区专员。擅长商业地产资源整合及本地化运作。为中国

本土十余个大型商业项目的投资、开发、招商和运营管理提供咨询服务。主持中

关村广场、中关村商业街、枫蓝国际中心、河南建业、北宫门皇家园林等多个大

型商业地产项目的融资、商业市场调研、商业定位、商业规划及招商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讲座

时勘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1987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硕士毕业,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

心理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工业与经济心理研

究室主任、心理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理论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人民

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教授。时勘博士是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

京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专家组成员。时勘博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的心

理学研究,目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及对策”、“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的评价研究”、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科技创新中的人力资源

管理”、国家教育部项目“智力优异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事部“高层

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研究”和“航天员心理选拔和训练模式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时

勘博士提出的“智能模拟培训法”被亚太经合组织推荐为“亚洲地区样板培训模式”,所研

制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和职业心理测试系统在企事业和学校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目前,时勘博士已正式发表学术论文、论著100余篇,并荣获国务院特殊贡献津

贴,获得多项国家部委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进步奖。时勘博士多次应邀在中央

各部委、著名公司、高级论坛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讲座。

他具有一个从博士后、博士到硕士的高素质的研究开发队伍。目前,与国外著名人

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研究机构和咨询公司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承担人力资源管理和开

发的咨询工作,为我国政府社会调查、高层人员招聘和培训、企业重组和市场发展战略、科

研单位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咨询和指导。

时勘博士课题组的管理咨询和培训内容包括:组织发展战略、领导者的选拔和管理技能

培训、职位分析、薪酬设计、绩效管理、员工培训、职业生涯管理、组织变革管理、科技创

新管理、360度反馈评价、时间管理、团队建设和跨文化冲突管理等。

下载日美人力资源管理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开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美人力资源管理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开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管理开发策略研究报告

    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管理开发策略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中国的管理发展与人力资源 一、中国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正在向经济强国的方向进军,所取得的......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大全)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各位同事: 大家好! 此次问卷调查,立足于了解集团及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人力资源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以为建立、完善集团的人力资源......

    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了一下一些问题:(一)人力资源战略缺乏科学性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前言: 我国企业在近20年的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整体实力有所增强,管理理念有较大的改变,管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但是,随着改革全面深入......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仅仅是一个二级部门 做咨询几年时间,走过10几家民营企业,大致讲一下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处于发展阶段的民营企......

    中国目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5篇

    中国目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1、大量劳动力处于与生产资料分离半分离状态。 2、 就业劳动人口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者普遍的低素质和科技、管理水平的落后使中国的劳......

    人力资源管理03任务西门子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

    案例分析:西门子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西门子的人才培训体系有何特点? 培训形式多样化,有新员工培训、大学精英培训和员工在职培训。 培训的内容根据管理学知识和公司业务的需......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大人力资源观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大人力资源观 如何系统的看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指导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对此我们提出大人力资源观: 一、 人力资源战略是根据企业远景制定的,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