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启蒙导学案

时间:2019-05-13 06:4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难忘的启蒙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难忘的启蒙导学案》。

第一篇:难忘的启蒙导学案

固安三小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小组名称:

《难忘的启蒙》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二、基础达标: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狭窄()晦暗()依稀()暂时()规矩()美好()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依稀()申诉()遐想()勤勉()难堪()领悟()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时常怀着深深的()之情,思念着我的()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的心灵里播下()的种子,教导我:要爱(),要(),要做一个()、()的人。

(2)《难忘的启蒙》中“启蒙”的意思是,文中的“我”受到的启蒙教育是。

三、设问导读

(一)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画出每件事中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二)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

①演讲----教师引导:“我们”的演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的?说明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②宽严之间----教师引导:对什么宽?对什么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

①“嗅觉特长”的故事----教师引导: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②“写大字”的故事----教师引导:老师说“我”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联想一下,老师批评你时你是怎么想的?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三)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巩固练习难忘的启蒙(节选)

解放后的第二年,我离开学校,到北京参加了革命工作。从那以后,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也已淡忘,只是少年时代小学,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发我的思念和遐想。

从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我也走上我的启蒙老师们走过的路,成了一名教师。当我站在讲坛上向年轻人宣讲自己所崇奉的信念的时候,我会想起我的启蒙老师们。我由此想到,人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所付出的辛劳不会是徒然的。既然我们的老师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我”常常记起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和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

2.你怎样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五、拓展练习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1、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请你从文中找出用来形容的三个词:

2、找出给你启发最深的一句话,抄在下面:

3、把你对你的启蒙老师的印象写下来。

六、学习小结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第二篇:难忘的启蒙导学单

难忘的启蒙导学单 链接:本文作者:沙健孙,1934年生,江苏宜兴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作《毛泽东思想概论》(获教育部两课优秀教材奖);《毛泽东思想基本著作选读》等。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题目中指启蒙老师。

自学

1、理解并听写下列词语:

勤勉童稚(幼小、稚嫩)、天竺、晦暗(昏暗、暗淡)、沦陷、虐杀、惩戒、申诉、海棠

2、短语积累,在文中画出下列“的”字短语,并抄写下来。

()天井______________()集会______________()教室______________()心灵______________

3、换偏旁组词:

沦()___()___()___()

晦()___()___()___()

译()___()___()

4、这是一篇___启蒙老师的文章,按照 “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对启蒙老师的回忆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这样的顺序写的,其中,回忆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这三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回忆,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学生的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小组探讨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启蒙老师的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

2、你听过哪些赞扬老师的歌曲呢?

测学

1、修改病句:《难忘的启蒙》这篇课文是沙建孙写的。

2、缩写句子:启蒙老师的音容笑貌还不时的在我的记忆中浮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陈述句: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开花结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老师写一封信,回忆在小学阶段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表达心中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第三篇:难忘九一八导学案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让学生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利用政史互融的特点,拉近历史,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史;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钓鱼岛事件)

近来,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海域又起波澜。据报道,3月24日,7名中国公民登上了属于中国领土的钓鱼岛,却遭到日本方面的非法扣留,在被非法扣留期间还受到非人道待遇。多年来,日本一而再,再而三地侵犯我钓鱼岛主权,此次事件,不仅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也是对中国公民人权的严重侵犯。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经过反复交涉,日本方面终于在3月26日晚放还了被其非法扣留的7名中国公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法律上中国都对这些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二、自主学习(对照提纲快速浏览教材找准答案,同时勾画课本知识,若找不到,组内交流)

1、_____年9月18日,日军以_________事件为借口,进攻东北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___。

2、蒋介石下令 _________。日军占领沈阳城,又陆续侵占了___________。

3、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__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派 _________ 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________抗战开始.4、日军占领东北后,又把魔抓伸向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 _____________的主张。

5、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蒋介石___________,蒋介石不但不接受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____________。

6、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年12月12日,_______、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又称“__________”。

7、西安事变后,中共从__________的利益出发,主张________解决。中共派_________等到西安调停,各方面进行协调。

8、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站基本结束,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

1、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2、材料“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请问面对日军的侵略,国民党的态度如何,东北军民作出怎样的反应及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做的?

3、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的原因是什么?这次“兵谏”具有怎样的性质?

4、十年内战中,蒋介石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释放蒋介石?这说明了什么?

5、西安事变前的国共关系如何?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及时局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6、2001年11月15日,张学良逝世后,江泽民发去唁电,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江泽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

四、当堂检测,大显身手(合上课本,快速独立完成检测内容)

1、现在每年的9月18日,沈阳总会响起长长的凄厉的警报声,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哪个国家在这一天曾制造了侵略中国的事件()

A 英国B 日本C 法国D美国

2、“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 西安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3、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 局部抗战阶段B 全面抗战阶段C 局部反攻阶段D 全面反攻阶段

4、以下是悼念张学良将军的一副对联:“零一年生零一年逝,百岁人生入青史;为国兵调为国兵谏,数载风云扭乾坤。”主要称赞了他领导的那一重大事件()

A 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五四运动D七七事变

5、西安事变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A 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D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

6、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扭转关键的重要依据是()A民族危机日益严重B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C蒋介石被释放D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五、拓展提升

当今面对日本野田政府对我国钓鱼岛的一再挑衅及购岛现象,许多中国人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他们的爱国之心。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学生,你打算怎样做?

六、总结归纳

我的疑问:

我的收获:

(二)探究问题

1、日军侵略东北,进而独霸中国。一方面,这是日本发动侵略的借口;另一方面,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因此日本制造这一事件便于进攻这两地。

2、国民党:不抵抗;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原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直接原因:蒋介石坚持剿共

个人因素: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具有爱国之心。性质:实行“兵谏”是为了逼蒋抗日,因此具有爱国的性质。

4、(1)原因:若处死蒋介石,可能会陷入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同时日本也会趁机进一步侵略中国。因此中共不计前嫌,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方向的转变。

(2)说明了中共高瞻远瞩,从全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

5、西安事变前,国共处于对峙状态。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6、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共赴国难、联合抗日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团结新局面的带来,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拓展提升:

喊出我们的口号:勿忘国耻,保我钓鱼岛,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学习!

六、疑问和收获

我的疑问:为了抗日,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他们的关系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呢?

我的收获:

1、知识收获:a、我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与九一八事变后。b、张学良杨虎城为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c、中国共产党不杀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表现了共产党伟大的胸怀d、日本当年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应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2、能力收获: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中,我学到了应该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

3、我们应该运用现实材料来进一步了解历史

第四篇:师恩难忘 导学案

师恩难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正”。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起兴趣:

有人把老师比喻为蜡烛、春蚕,也有人把老师比喻为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的工作是多么高尚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读出相应的语气。

2、认识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正”。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展示词语:

师:小组内,帮对之间相互检查,看看生字是否认识了,词语是否查字典了。指名读一读词语。

四、练习读书。

师:还有个任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五、展示读书。

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不正确、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错、指导,实在差的,要赛读。

师:时间到。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学情预设:下面的字词学生容易读错。

教学措施预设:在学生读的时候,注意以下字词。

姥姥 炊烟 歇脚 念叨 恍如 惊醒 滋润 拐杖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恭恭敬敬 学情预设:读下面的句子时,注意根据提示语读出相应的语气。

(1)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2)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教学措施预设:

句子一: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指导:读出“花开得茂盛”和周围环境的美丽,充分利用五年级孩子固有的特点,读出孩子的天真与可爱。

句子二: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指导:朗读时,“戛然而止”要读出讲话声突然停止,读得干净利索;“捅”字宜重读,突出“我”听得入迷。

句子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指导:本段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怀念、敬佩和感激之情。朗读时抓住“百年树人、终生难忘”等词语读出发至肺腑的感叹之情。师:嗯,同学们预习的不错,出现的问题不多,刚才在读书的时候我们都纠正了,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读书,相信你会把课文读得更正确更流利,而且还会读的更有味道。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4、再读书。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学生再次通读全文(指导后的读,通顺流利且有一定的感情。)

六、写字。

(1)教师范写“姥、歇”讲清应注意点。

姥:“姥”字的倒数第二笔是“撇”,整个字要写的左窄右宽。歇:左部笔画繁琐,右部窄些,布局要合理。A学生描红课后第1题中的这两个字。B学生在下面仿写。教师巡视。

(起笔 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2)描红课后第1题中的其余字并做简要指导。(3)临写其余字

(4)写完后,小组内相互检查,看小组内哪些同学写的字有了进步,哪些同学写的字比较工整、漂亮。

师:再仔细看一看这几个生字,看看能不能记住它?(5)小检测。

师:好,同学们,老师来听写。

师:请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

七、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田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静静的阅读、思考、圈

画、写感受等。

八、分配展示任务。

任务分配

1.田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哪些词、句写出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为什么?

3.谈谈你对“谈及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最深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师恩难忘》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情。

二、展示交流

1、课件出示任务分配。

(1)田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哪些词、句写出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为什么?

(3)谈谈你对“谈及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最深的段落。师:

1、请根据上节课的任务分配,各自准备一下分配到的任务。师:

2、小组内交流,先帮对交流,谈错的对子纠正,谈不到的对子补充。师:

3、小组长在小组内讲解。组员认真倾听,做好补充和更正,组长找好发言人。整理好等待展示交流。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三、展示、反馈:

小组长领任务与全班学生抢答相结合,什么问题是抢答的、什么问题是要组长领任务的,老师要求要明确。在此过程中老师进行点拨、追问、引导、组织讨论等。

1.田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预设:

这是全文的重点。估计学生能够从文中找到相应的文段,但是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需要老师相机指导。比如当学生说到文中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时,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适时总结:“田老师把一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讲给学生听。田老师的娓娓动听的讲,同学们“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这样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田老师是个教学技艺高超、既教书又育人的优秀老师。”。

2.哪些词、句写出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为什么? 预设:

多数学生能够从文中找到有关词、句:“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感谢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终身难忘”这些词句写出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这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恭恭敬敬、深深感谢、终生难忘”等词语,通过朗读将情感表达出来,可以引导学生添加适当的动作。比如:鞠躬行礼。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就引导学生读文中第八自然段,感受出:田老师的上千个故事犹如春雨点点,这些故事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带我走进了文学殿堂。

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是基础,还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我”为什么觉得师恩难忘?

这个问题总揽课文。学生可能会有漏答的现象。以下是回答时的几个方面。(1)田老师才学出众,善于巧妙地把小诗的诗句意思串连讲解出来。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学生的心田播撒知识的种子。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教育意义,教育他们要爱护花草。

(2)老师的教诲使“我”如浴春风,终生难忘。

(3)老师讲的娓娓动听,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这说明田老师的授课技艺的高超。

3.谈谈你对“谈及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 预设:

这个问题有难度,学生可能谈不到位。在这里,可以适当给学生拓展一下有关作者的相关资料。

作者在回忆时说:“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正是因为有了田老师那上千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的引领,作者才一步步迈进文学的殿堂,取得巨大的文学成就。因此,40年后的再相遇,我“恭恭敬敬”地给田老师鞠躬行礼。师:总结

1、学完本文,你有哪些收获?(学习作者尊敬老师)

2、教师节即将来临,你准备怎样表达你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

3、搜集赞美老师的诗句、名言、对联等。教学反思:

第五篇:14 难忘九一八导学案

难忘九一八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

学习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和原因。

3、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学习难点:

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学法指导: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认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掌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引导大家体会歌曲中蕴含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通过提问“使东北人民逃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引入新课。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请大家自读课本,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的态度及造成的后果。

3、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情况

4、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

5、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

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合作交流:要求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一对一讨论,疑难问题向其他同学请教,注意总结方法和技巧。

1、想一想:中国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完全沦于敌手的原因是什么?

2、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作为国家主席,江则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我们应该学习张学良将军的什么精神?

3、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了血腥屠杀,但是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质疑反馈:各小组收集问题提交教师,教师选出代表性问题全班同学共同探讨。教师进行点拔讲评,归纳方法规律。

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自列学习提纲准备展示。

巩固知识:小组内自查学习情况。

当堂检测:(独立完成)

一、选择题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

A、幻想国际干预,避免事态扩大 B、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C、借以削弱地方军阀的军事力量 D、慑于日本的军事实力

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全部沦陷的重要原因是()

A、日本关东军偷袭 B、日本兵力多于东北的国民党军队

C、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人民不支持国民党军队4、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国民党将领是()

A、张学良、杨虎城 B、冯玉祥

C、何应钦 D、张学良、何应钦

5西安事变发生后,赴西安调停的**代表是()

A.周恩来 B.朱德 B.彭德怀 D.邓小平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A、九一八事变 B、瓦窑堡会议召开

C、“八一宣言”发表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二)材料分析题

7、材料:“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8、材料:“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密电”发出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中“我方”是谁?

(3)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怎样的态度?带来了什么后果?

9、材料: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请回答:

(1)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的目的是什么?

(2)蒋被捉后,对如何处置蒋介石中共的主张是什么?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3)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问答题

10、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什么重要意义?

下载难忘的启蒙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难忘的启蒙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难忘师恩导学案

    1、《师恩难忘》(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好课文。2、我会认识和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认读两条绿线内4个二类生字。3......

    难忘的启蒙

    难忘的启蒙 王禹琪岁月匆匆而过,蓦然回首,我已经走过了小学六个年头。念及往事,不胜唏嘘。那人生道路上无数个老师,就像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我的心田。是那样的亲切而又熟悉;又是那......

    难忘的启蒙

    主备教师陈 梅教研组长罗丽娜教学主任周 来家长签名制作时间: 2012年5月9日使用时间:2012年月日学案编号:S62010201 难忘的启蒙......

    难忘的启蒙

    难忘的启蒙 记得在一年级,我的成绩非常差,经常不及格,父母打又打了,骂又骂了,我的成绩还是不行,所以父母对我很失望,我非常惭愧。 一次语文测验,我又不及格了,同学们都取笑我,我很不开......

    难忘的启蒙

    《难忘的启蒙》《忘不了的笑声》 一、检查导入。 同学们,有一位北京大学的教授,叫沙健孙。他写了一篇文章,怀念他的启蒙老师。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7课《难忘的启蒙......

    难忘的启蒙

    时间像悠悠东去的流水,时光已流逝了12个春秋,它流过了我绚丽的童年,带走了我无数的往事和记忆深刻的人,但是它却永远带不走我的启蒙老师沈老师。 沈老师是一个好老师。课堂上,她......

    23、﹡《难忘的一课》导学案

    23、﹡《难忘的一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抓......

    导学案

    14《邮票齿孔的故事》学案设计 一、我会读,我会填 撕( sī) 裁( ) 敦( ) 仍( )齿( ) 二、我知道 1、这篇课文写了关于 的故事。我知道了阿切尔在酒店被一个人用 的举动吸引了,并从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