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课6把尺子
如何看课评课
余蕾
看课,也就是常说的“听课”。不说“听”而说“看”,自有道理。观摩教学者走进课堂,自然要“听”,但更多的是“看”。看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传达知识信息,如何传授学习方法;看学生如何读书,如何思考答疑,如何眼耳口手心并用;看师生交流是否和谐热烈„„但既然说惯了“听课”,姑且仍叫“听课”吧。
听课,有学习的任务,也有评课的责任。评好一节课,绝非易事。诸如“课上得如何如何好,如果再如何如何,那就更好更好„„”之类的不痛不痒的评课语,对听课授课双方都是一种负担,倒不如不听,不如不评,何必受累?
但是,课还必须听,听后还必须评。那么,如何评呢?
虽然各学科都有“一堂好课的标准”,这些“标准”也确实为上课和评课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毕竟各有各的喜好,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学生的基础不同、课型不同,教学手段不同,教师风格不同,一节课,还真不好评出个子丑寅卯来。死标准难免僵化,活标准难免失度。所以,从来听课人都不愿贸然言语,生怕“走嘴”令双方尴尬。
在上届湖北省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评委们把评课这一尴尬的任务推给了我。面对全省选拔出的一批优质课,怎样才能评得让上课人心服,听课人满意,评课标准既不因死而僵化,又不因活而失度呢?我于是想了个“无招胜有招”的评点法。我抛开了评课“标准”中的那些以分数呈现的繁杂的“细则”,评课前亮出了“看课”的6把“尺子”,全场接受通过,达成共识。我于是没有了评课人的顾虑和尴尬,被评人也少了几分疑虑和抵触,我一一拿“尺子”量下去,没想到效果甚佳。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高议而不可及,不如卑论之有功也”,我的6把“尺子”最多只是“卑论”。我以为,这6把评课“尺子”,或许也可以用到其它学科。不妨公布出来,以求教于各位老师。
如何评价一节课
一看学生(3条)
1.兴奋点是否拨动
2.积极性是否调动
3.与教材和教师对话是否主动
二看老师(3条)
1.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是否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灵活的应变力
3.是否把握并完成了教材规定的任务
我想,带着这6条无招之“招”走进课堂听课,总可以看出点名堂的。反过来说,我们组织教学,也可以拿这6把尺子去衡量,至少我是这样。老实说,我们每次送到省里参赛的优质课和带到各地去展示的示范课,也都是遵循的这几条“标准”,所以,总能受到师生欢迎,得到同行和专家的认同。至于“有无知识性错误”、“条理是否清晰”、“教态是否亲切”之类,自然必须评点,但这只是必须过关的低要求了。
第二篇:多把“尺子”阳光评价
多把“尺子”阳光评价
摘 要: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以往的评价方法,心中多把“尺子”,多角度个性化地去衡量每一个学生。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使每一位学生在我们教师的阳光评价下快乐成长。
关键词:趣味 多元 个性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内容片面,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发展性和综合性的。教师要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品质的引导,从而使其快乐地成长。
一、投其所好 趣味评价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投其所好,在班中开展了“积分商城――我是金银铜星”“我的点滴”等有趣的评价方式,“积分商城――我是金银铜星”,每天让值日班长把每个同学的在校表现记录下来,表现最棒的得一颗金币记5分,表现一般的得一颗银币记3分,表现不是很理想有待进步的得一颗铜币记1分。到学期结束累计,看谁的分数最多,评出金、银、铜星。”“我的点滴”就是把学生学习过程(如:今天,我动脑筋做出老师出的难题了,老师表扬了我……)和生活过程中自己的点滴进步和成绩(今天我帮同学消除了烦恼……)展示在这些评价平台上,以时刻督促学生前进的脚步,成为同学们成长的见证。为了让评价更有趣味性,在一二年级,平时作业可用“红旗”、“红花”、“小火炬”表示并加上简单的批语。这样的评价学生不但喜欢,又消除了分数等级制给孩子带来的自卑与不悦。在中高年级、我实行了A、B、C等级制,并写上一句赞赏的话语、再加上几分。这样的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希望自己的分数和进步超过同伴,因此他们变得更努力、也更上进了。
二、多元评价 提高自信
我们的被教育对象是儿童,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接受能力是多彩的,因此我们教师的评价也要更加多元化。
1.激励性评价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一名让我们老师“头疼”的后进生,上课经常影响其他同学。每天的作业都很难完成。如何对这样的孩子进行评价,挖掘他们生命中那一点点微弱的闪光点,激发他的内在动力呢?我思索着。
有一次,正赶上学校大扫除,当时我看着这个孩子干得满头大汗。于是在班会上,我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他一点点地在进步。一学期过去了,语文、数学竟然得了“良”。于是期末,在“老师寄语”这一栏我这样写道:“你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班级的窗是你关的,黑板是你擦的,老师和同学都感谢你。在学习上,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进步了。加油啊,老师相信你!评定等级:“优。”
那位同学看了我的寄语后,高兴得无法形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也发现这孩子更积极了,更主动了。是啊,是多元化评价给了他自信与力量。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欣赏“每一朵花”的美,因为“每一朵花”都有他们的闪光点。给孩子以自信和力量,多把“尺子”衡量,让那些后进生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差异性评价
每位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智力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为了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我注重差异性的评价,以鼓励为先,进行了分层评价。
对于不认真做作业的学生,我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采用督促式的评价:“这是你做的吗?你的水平应该没有这么低吧!老师相信你把错的都能做对。”
对于作业出现错误的学生,我没有斥责他没有认真听讲,而是采用惋惜式的评价:“真可惜,如果不是错了这里,‘优’肯定属
于你。”
对于作业进步较快的学生,我采用了鼓励式的评价:“你的作业进步真快呀,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超过更多的同学;继续努力吧!”
对于作业既正确又书写认真的学生,我采用了夸奖式加危机感的评价:“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希望再接再厉,不可放松,一不小心别人就会追上来哦!”
这样的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我也不难看到,学生的作业整齐了,字迹清楚了,正确率高了。
3.互动性评价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我除了让孩子自评外,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对全班同学的评价,评价可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由学生在认为合适的选项上画“√”,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评价,如“画小彩旗”“画小笑脸”等,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有效,学生又乐于接受。
通过自评与互评,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明白自己以后要努力的目标和学习的方向,也有利于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亩?使评价更加客观、更加公正。
三、个性评价 润物无声
为了综合评价每一位学生,在每年的期末评语中,我抓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表现特长的闪光点,用第二人称的写法,用充满个性化的语言,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克服缺点,来滋润学生的心田。
对一个聪明但学习不刻苦的孩子,我给予的评语是: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老师喜欢你。但是老师想送给你一个公式:“天才=1%(天赋)+99%(汗水)”如果你能领会这句话的含义,并能做到的话,那你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对一个爱好体育、唱歌,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的评语是:校运会中,你为班级争得荣誉;演讲比赛中,你也曾为班级赢得喝采,老师感谢你!但什么时候你能在学习上也创造自己的辉煌呢?
对一个成绩优秀,但少言寡语的学生,我的评语是:你的写作水平出类拔萃,每次作文都会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同学们非常佩服你。不过老师希望你今后多参加一些班里的活动,让大家看看你更多的实力吧!
通过对学生的个性评价,使每个学生能客观地分析自己;也使每位家长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孩子。
老师们,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请多把“尺子”,多角度地评价我们的学生吧!这样,我们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展现的机会,又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和建立自信。让我们采取多元化的方法,阳光评价,用挚爱、用真情唤醒学生尚待开发的潜能,使他们更好地发展吧!
第三篇:班级管理:班主任手中应有把“尺子”-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班主任手中应有把“尺子”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本着一个“度”,来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身心都得以健康的发展,为此,我认为班主任在平日的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重要关系。
一、“严”与“松”之间应有度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堵”与“疏”之间应有度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如实行“全封闭管理”以避免学生受校外不良影响,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越轨行为等等。采取“堵”的方式,减小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小气侯”,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班主任)但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过多地应用“堵”的方式,有两点不利:一是容易使学生成为工作的“对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堵”必须与“导”结合起来,以“导”为主,以“导”为前提。通过引导,要让学生增明辨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管”与“放”之间应有度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第四篇:评课稿
评课稿
千阳县启文小学 李红荣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本周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听了四位年轻漂亮的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使我受益匪浅,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谈谈自己听了赵静老师和王瑞平老师的收获。
听了一(3)班的赵静老师这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赵老师人年轻,漂亮,驾驭课堂的能力更漂亮,让人佩服。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例如本节课教师先从学生熟悉的打扫卫生情境图引题,请学生认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既熟悉又简单,学生们跃跃欲试,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老师又及时准确的表扬了回答问题的学生,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没有得到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些失望,紧接着老师又说:“今天学习新知识时,大家表现好的都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幸福成长卡”,更加激化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赵老师还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手,创设教学情境很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特别好。
听了一(1)班王瑞萍老师的这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王老师在传统教学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注重强化知识点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同时又注重和学生间的平等对话,通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深高的教学素养把整节课演绎的十分精彩。例如王老师在0的认识教学中,通过理解0的两种意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0,教学0的写法,0的加减法几个环节向我们呈现了一节优秀的常规课。先不说课本身的好坏,就看班级五十多孩子在课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老师对孩子训练有素。即使是后排的孩子离老师比较远也能把小手放好不乱动,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开学一个多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这么好的习惯的确很难做到。还有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盯着每一个孩子,观察他们的听课状态,并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专心听课。教师语言具有亲和力,声音不大不小,听起来特别舒服,值得我学习。
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以下两方面注意些:
1、在课堂中教师要少让学生齐声回答问题。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齐声回答问题的现象比较多。我认为这样不好,因为一般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中等生或学优生,这样的回答听起来热闹,但其实是放弃了中下学生和学困生,这些学生本来就习惯不好,基础差,懒予动脑,如果老师只让学生齐声回答,他们就会只看热闹。我认为,教师应多让学生个别回答问题,简单的问题让中下学生或学困生回答,并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这样既能强迫了他们学习,又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还可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2、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要互动。
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生学习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 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要互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本次教研活动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一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一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们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一定是最绚丽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虚心向年轻人请教,不断努力地学习、钻研,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显示出实效性。
第五篇:评课稿
浑然天成,熠熠生辉
——浅谈一节好的语文课
前天,在市马市街小学认真的聆听了几位老师的语文优质课,听后,我感慨万分。对于一节好的语文课,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总以为,只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目标,只要学生学的会,就可以了。这次听课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一节好的语文课,恰似一块美玉,处处闪耀着美丽的光辉,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张扬,老师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文本中充分交流、对话,共同为文本所讲述故事所感动,共同为文本中人物的命运所牵绊,共同为文本中的某种感情所震撼。
下面我就具体来谈谈我感受比较深刻的几点。
首先,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整节课中势必会给学生传达着丰富的信息,而不单单让学生停留在文本的学习上。这些信息的呈现如一种催化剂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我们常常会在语文教学的时候过分强调知识点的掌握,以至于怕过多的容量学生应接不暇,以至于过分担心一节课本身的目标完成的不好。通过这次听课,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恰恰是这些丰富的信息,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助推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比如:在潘利民老师执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节课中,潘老师就给学生拓展了大量的信息,在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的时候,潘老师用这句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让学生感叹陆游的豪放气概;在让学生感悟诗人的报国热忱的时候,潘老师配乐朗读陆游的另一首爱国诗篇《示儿》,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诗人的一腔爱国热情;在全课总结的时候历数历代爱国名人的名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潘老师用这些饱蘸爱国之情的诗句,把学生的爱国之情层层推向浪尖。学生也许未必对这些诗句很熟悉,但是这些诗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人的爱国热忱。在教学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学生这首诗的学习中了解到更多的豪气冲天,激情澎湃的诗句,不禁会这样的感慨——“原来古诗的语言这么有魅力!”从而爱上古诗的学习。
其次,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整节课上,学生都能激情澎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和老师势必都与文本水乳交融,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所想,好像整节课自己就是文本中的一个角色。
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总能够让学生跟随自己,在课堂上一步步把学生的情感层层推进,直到飞跃巅峰。在王敏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中,起初,学生在一首熟悉的《生死不离》的音乐的中进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围绕“了不起”三个字,一次次感悟到文本中的人物的了不起。而在王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当中重点让学生感受人物心中所想,把人物的感情注入到一次次的朗读当中,学生仿佛跟着文本亲身来到了洛杉矶的那场大地震中,学生仿佛也跟随那对父与子一起面对那个危险万分的时刻,和他们一起等待,一起拯救,一起看到那一幕幕感人的父子情深的场面„„学生真的被触动了,真的被感染了„„仿佛自己就是阿曼达,仿佛看到了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于是在王老师安排的联系生活谈自己的父母之爱时,孩子们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甚至泣不成声„„
同样潘利民老师也做的很好,毕竟古诗不像现代文中语言那么容易打动孩子。但是潘老师那些富于想象力的语言,一度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恰似和诗人陆游一样在那个孤村,在那尘土飞扬的战场,在那钩心斗角的朝堂,在那铁马冰河的边疆„„以及那胡人铁骑的蹂躏,流离失所的逃亡都形象一幕幕展现在学生面前。由此陆游那荡尽敌寇的英勇气概,那壮志未酬的孤愁苦闷,那誓死报国的满腔热忱一一都让学生感同深受。
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能够让我们震撼,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能够让我们看到这才是课堂教学的光辉!我也被深深的感动了,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课堂,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教学效果——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没有负担,不必担心学不到,不用担心学不好,更不用担心不想学。
再次,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有着极其巧妙的过渡和转折,每一次转承,都恰似都恰似珍珠在丝带上自由流转闪烁,惊心动魄,却柔美万分。
在潘利民老师执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每一次转折都那么流畅,每一次过渡都那么水到渠成,整节课浑然一体。比如在学生三次读诗题后,潘老师这样过渡:“当时南宋王朝面临着强敌侵略之风,南宋的统治者贪图享乐之风,南宋王朝国土沦丧,南宋政权就在这样的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这样的过渡既紧紧扣着诗题,又巧妙的把时代背景展现给学生;接着,在学生自己读过几遍诗后,潘老师这样转折:“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在老师读的时候,同学们把节奏划出来”,这样的一个转折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朗读过渡到对节奏的划分上;在潘老师引导学生交流完对全诗的体会的时候,潘老师这样引导:“通过诗人的所思所梦,表达了诗人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此时陆游身在何方?(生争相发言),那你可以想象到陆游的心在何方?(学生纷纷展开想象发言),此时陆游身心分离,他的心都碎了,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学生纷纷要表达),你怀着一颗身心俱碎的心,想到国土沦丧,胡人入侵,想怎么读?(学生激情地读)想到百姓生灵涂炭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怎么读„„”这过渡,张弛有致,情感一次次的被升华,学生情感的火花一次次的迸发出来,跳跃在学生一次次的饱含激情壮志的的朗读中。如此动人的转承,每一句都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每一次以激情碰撞着孩子们的灵魂。孩子们都被感染,无需我们老师说教要如何爱国,他们已经在灵魂深处铭记了!无需我们说陆游多么伟大,学生已经被诗人深深的震撼了!
最后,一节好的语文课要求语文老师要有娴熟的语言的驾驭能力。
潘利民老师的开场白:“今天窗外时而阴雨霏霏,时而风雨大作,教室里也要风雨大作了„„”多么简洁多么有力,有多么机智巧妙!学生读到“夜阑卧听风吹雨。”时潘老师这样评价道:“‘风吹雨’,三个字都读成珍珠了,要读成项链„„”学生在轻松的笑声中马上就知道了要怎么读了。曹金凤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奇思妙想》的教学中,学生喊口号的时候,曹老师这样说:“看你们的高兴劲,把谁喊出来了?”于是“多拉A梦”就出来了,学生沉浸在无限的愉悦中。
这些有趣的,幽默的,深情的语言总是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求知欲,总是能够更愉快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所以,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定要从这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
一节成功的语文恰似一块美玉,无论是否精心雕琢,总是浑然天成,时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尽管我们的课堂不能节节如此,但是只要我们从平时的每一节课做起,精心准备,认真上课,时时反思,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像这些老师一样,有着不一样的发现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