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攀岩先锋赵庆松
攀岩先锋赵庆松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读后感
名师与明师
姓名:赵庆松
单位:贵州盛华职业学院
电话:***
邮箱:zqs05404@163.com
二〇一三年十月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明师与名师
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的重任,而且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教育目的的双重性和特殊性,对于高校教师的职责,较之普通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的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任。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下滑现象较为严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为优秀的高校教师。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听人们提到某某国家级教授,某某名牌大学教授,某某省级名师、、、,下面我就名师来探讨一番。
在生活中,老人们常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还说心明眼亮。一段时间以来,读书和教育使我不断思考,明与名的问题。
世人很难逃脱对名分的追求,因为名分给人带来好处,带来数不尽的利益。因此,才有一些人为了成名、出名,不惜以绯闻、耻辱出名,然后成就自己的利欲的情况出现。这样的世道,足见其浅薄。
如今的教育,在独生子女的情势下,每个家庭都关注自己子女的成长
与成功,没有哪一个家庭会甘于子女教育的失败。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一个孩子的失败就是一败涂地,没有弥补的机会,不像以往多子女家庭,总有弥补的机会。所以很多家长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家庭教育失败不起。为此,很多家长不惜财力、物力为子女到处寻找名师,以为凭借名师的指点自己的孩子就会青云直上。然而,却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何在?
读佛教经典,知道佛教中的明师非名师。学佛的人要寻求的是明师而非名师。因为学佛是为修行,求明师是为了给自己指条修行的明路。教育之路何不如此?
我们当今的社会,名师不少,从小学到大学,依凭现代的媒体技术力量,成就自己名师之路的老师不计其数,然而明师又何其有?即便是有,也是寥若晨星少之又少。这是不是现今教育的悲哀?我不得而知,从传统的佛学来看,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应该从佛教经典中获得启发?
明与名两者的区别在于,明师在自己的修行,在于修己之德,最后达于明了人世间的关系,明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其明在自我建立起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于天人一体。这样的老师,修德才是目的。而后教育学生成人。他的目标直接指向修成大德,而非功名利禄。
然名师则不同,名师其成名不过是为一己之私利,为实现自己物质欲望上的满足罢了,正因如此为成名会不择手段,甚至是以恶成名。名成了他本身追求的目的,教育学生不过成了他求名的途径和手段。这样的老师其目标指向无非功名利禄,而不是成德。因此,我鄙视那些以赚钱盈利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看不起那些所谓的课后班,不屑于这样的行为,他背离了师德。但这样的情况却举目皆是,无奈„„
以明成就名师之路的人是罕见的,然而以明成就名师的人,功名利禄却是他在求德路上的附属品,是意外的收获,也是求德的附加值,是上天给予他的奖赏。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决定了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打造优秀的教师形象。
一、加强自身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也才能有力的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二、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历来都重视自身道德修养。道德修养不等同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更多的针对他律性和被动性。而当教师逐渐适应了外加的道德规范,从不自觉转为自觉进行自身的道德教育时,这种自我道德教育就是道德修养。也就是一种由外显到内化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由他律转为自律,才会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不断的完善自己,对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才能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三、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在教育活动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教育需要的是更多的明师,而非名师。求学要找的也当是明师,而非名师。做人当努力去做明人,而非名人。
第二篇:工作总结(攀岩先锋赵庆松)
2015-2016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暨下学期工作计划)
2016-6-29 赵庆松
第一部分
本学期工作总结
在学校懂事会及校长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列主义、马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历史知识,结合学校和本科的工作实际,贯彻执行学校工作布署,坚持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积极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日常工作 1、3月份开学,开学准备、安排工作,学生返校报到相关表格制作,数据统计,书本发放,教学实施等;
2、新辅导员徐雅璇、杨鑫、程媛媛老师衔接安排工作; 3、4月份国考工作(报考费、信息、表格,数据等); 4、5月份“计算机资格证”报名缴费工作; 5、6月份‘衔接考试’、‘学分互认考试’报考费收缴,报考信息整理上报工作;
6、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主题教育、国防军事教育、感恩爱国教育等工作,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学生违纪批评教育及处分,学生休学、复学、退学处理,学生优干、三好、优秀团干、团员、奖学金评选等工作,学生晚归,夜不归管理教育工作,学生宿舍酗酒、赌博管理工作,学生宿舍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
二、检查工作
1、本学期进行了两次‘档案材料’检查工作,对学生科进行了学生管理机制、学生管理制度、日常管理文档、材料、文档进校检查,主要如下:
《学生科工作纪要(档案)》 《班级工作纪要》 《学生表彰材料(档案)》 《学
生管理制度汇编(档案)》 《学生违纪处分(档案)》 《学生走读安全协议(档案)》 《学生休学挂学籍入伍(档案)》 《特殊异常学生(档案)》 《学生文体活动(档案)》 《学生宿舍安全专项(管制刀具、违章电器、违禁物品)检查(档案)》 《学生宿舍卫生大检查(档案)》 《学生突发事件处理(档案)》 《辅导员查寝情况(档案)》 《学生晚归、夜不归(档案)》 《学生宿舍设施报修(档案)》。
2、继续教育学院的常规检查工作。
三、教学工作方面
除行政工作以外,在学校的安排下,本学期还担任了2个班的《高等数学》课,本课程自3月中旬开课,到6月下旬结束。第3周内,给学生复习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本课程内容。
本门课共6章37节,按教学大纲应上不少于60学时,但学校根据具体情况,教学安排每周4学时,共52学时,教学中课后作业5次,课堂作业10次。在教务的安排和班主任的协助下,顺利完成了教学活动、试卷制定、考试、试卷批阅及统分工作。
第二部分
下学年工作计划
一、机制机构建设:
1、进一步的规范和加强学生管理制度,重点转移到执行和落实上。
2、学校需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管理机制和机构,加强相关机构人员配置。
3、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学习督导机制建设。
4、加强辅导员办公良好习惯和意识。
5、进一步作好的各种文档资料的存档工作。
二、日常工作规划:
1、新生辅导员培训工作;
2、新生入学准备工作;
3、新生报到工作;
4、新生入学教育及军训工作;
5、老生返校准备工作,及报到实施工作;
6、老生搬迁校区安排及开展工作;
老生《计算机资格》考试工作;
7、新生注册(考绩)工作;
8、老生10月国考工作;
9、新生、老生12月(衔接考试/学分互认考试)报名工作及考试工作;
10、老生11月份实践考试工作;、、、、、、、、、
第三篇:思想汇报(五)攀岩先锋赵庆松
思想汇报
(五):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雷锋精神
《全国道德模范贵州高校巡讲活动》
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关于全省高校观看全国道德模范贵州高校巡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校党委、党政办、校团委研究,于7月10日(星期二)19:30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了“全国道德模范贵州高校巡讲活动”,校领导陈懋南副校长等出席活动,学校党政办、宣传部、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人,部分老师、志愿者、辅导员及全体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校领导陈懋南副校长为本次活动致辞。他指出,全国道德模范贵州高校巡讲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这是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中华传统美德。他强调,本次活动中几位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精神与我校的办学理念“诚信、爱心、高尚”有一定的不谋而合之处,我们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发扬我校办学理念和精神。
接着播放了全国道德模范贵州高校巡讲活动视频短片。在场的全体师生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精彩的演讲、曲折的情节、感人的人生事迹,深深地打动着现场的全体师生,感人的人生事迹深深地感召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不时有师生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当然,我也包含在其中。
最后学生处处长田行钊在总结中指出,今天大家认真观看了五位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感受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精神魅力和道德的感召力。道德模范的真情,讲述了平凡中的不平凡,平凡中的伟大,我们看到他们身上真善美的中华美德,感受到他们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新时代的诠释。他提出要求,希望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全国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在我校形成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引领我们努力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伟大的时代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撑,伟大的事业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道德模范作为亿万人民群众推举的身边榜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感召着社会、用自己的所为诠释着道德的真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理想既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华社会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基。因此,在全体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和时代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具有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需做到24字要义:“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爱党爱国,立身做人——是大学生立身成才的前提。勤学善思,立志成才——是大学生的职责与任务。历练本领,立业为民——要求大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本段引用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编著《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党刊读物一书)。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是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雷锋同志的日记中有这样几句话:“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感到十分精辟,感觉极好,现在摘录出,以供全体师生共勉。
本次活动不是看完短片就了事,之后我们要在全校(特别是学生中)广泛宣传,引导师生员工见贤思齐、自我提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道德风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赵庆松 2012年7月12日
第四篇:思想汇报(九)攀岩先锋赵庆松
思想汇报
(九):
读《平天下》智慧之分享
第十九党支部书记赵庆松2016-9-30
在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初见本书介绍时,顿时内心燃起了一团烈火——激情无限的一团火。因为觉得‘平天下’三字很霸气、很气魄。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眼界,有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大气度,有“囊括四海、席卷天下”之胸怀。
特别是书名下的一排小字:“中国古典治理智慧”,蕴含着华夏几千年的文化。
看了学习小组的内容,觉得还不够‘味道’,好像缺少点儿‘辣味’,在好奇心驱使下,便迫不及待的进行了百度,查阅素材、储存知识。
现把网读之智慧,国粹之精华同大家共分享、共勉励。
《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一书,以修身、为学、民本、官德、治理、天下分篇,遵循了中国古典治理哲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进阶;同时结合当下时社会现实,对古典治理名句一一释义,挖掘其现代价值,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浩渺之星空;源远流长,如璀璨之明珠,光灿夺目。有大情怀、有大道义、有警世之言、为官之德为政之要、有倡导与人为善,美美与共。无论是在为人治学修身的自我提升中,还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都可以为我们发掘借鉴,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值得我们一生研习、躬行。
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平天下》正是从“通古今”着手,探索传统文化底蕴,提炼和汲取蕴含其中的当代精神和现代价值,对传统思想尤其是传统治理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总书记曾强调:丢掉传统文化,就是割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以,有人把文化比作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民族繁衍、生息、发展的基石。
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共产党员应有义务和责任。
中国古典治理思想,在今天依然充满着智慧的力量,无论是对国内治理,还是国际治理,都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平天下》后记中有这样一段:“如何将中国古代经典中蕴含的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以更典雅的方式,传递给广大读者,以更生动的形式,向世界表达?”一句‘典雅的方式’,一句‘生动的形式’,把中国的古代经典,以通俗易懂、可理解、可接受、可传播的方式,介绍给世人,传递给世界。
“人无愧怍心常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的时代。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刘少奇”。中华文化,如一座智慧之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需要我们用一生研读并践行。在学习和践行中,我们(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争取做到:
常于修身,做到“有德”。善于学习,做到“又能”。敢于担当,做到“有责”。勤于为民,做到“有为”。慎于用权,做到“有畏”。严于律己,做到“有戒”。
第五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各行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是各行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教育职业是人类社会,一项非常伟大而又特殊的事业。在教育劳动中,教师的思想观点、道德行为、意志品质、仪表风度等都可能被学生认同或模仿,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方可为范。灵魂只有用灵魂去塑造,情操只有用情操去陶冶,品质只有用品质去培育。因而,发展教育事业需要诸多条件,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有一支职业道德修养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一、《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各章重点内容总结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共十章,其中第一章是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二、三章阐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第四章概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第五、六、七章阐述高校教师的道德规范;第八、九章论述如何将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转化为教师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教师人格的自我塑造; 第十章阐明教师职业道德最终要落实到行为选择上,即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
第一章——道德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共三节内容;从伦理与道德从手,论述两者的含义、本质、特点及其演变,从而明确教育伦理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从把握职业伦理关系出发,深切领悟高校教师应当遵循的“行为应当”,才能最终“得道化德”,培养教师的良好德行和品行。
第二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共三节内容;论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基本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和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并最终使自己拥有自为、自成、自律、自控的道德自觉,成为青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
第三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共三节内容;主要论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教师职业素质概述、以及如何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进行培养。
阐述了师德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敬业精神是高校教师的内在品质。
第四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共三节内容;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基本原则、指导作用三方面来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有机整体。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占有最突出的地位。
第五章——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共三节内容;主要阐述了教育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以及行政事务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规范;重点论述了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本质及特殊性,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职业素质、职业素养,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
第六章——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共三节内容:教育的双重目标,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操守与教师人格尊严的维护。重点叙述了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指出了高校教师要有知识传授和良好品德塑造的能力,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而且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严格遵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第七章——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共三节内容;阐述了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重点分析了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以及分析了学术不端的危害及社会调控。
第八章——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共三节内容;论述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的基本特点: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渗透性;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动机、手段和目的关系,自由和责任关系,道德选择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师德评价及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选择的影响。
第九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共三节内容;主要阐述了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养成。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原则规范的职业化,是教师道德的具体化。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志的凝结。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行为整体的稳定倾向。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多种内在因素的辩证统一。
第十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共三节内容;主要从高教教
师道德教育的涵义、意义、基本特点综合论述了高等教师道德教育;从高等教师师德修养的涵义、基本要求、基本方法阐述了高等教师道德教育;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的内涵、意义、基本要求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
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要切实承担起这一神圣责任,除了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必须要拥有科学的执教理念,掌握开展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懂得从事教育活动的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修养。教师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的内心需求,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与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悖的道德意识,才会使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去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学生的需要。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所作所为常常是学生的先导。所以说,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学生的需要。
(三)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激烈,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正在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既为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四)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作用。市场经济对道德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最大化
原则会诱发人的私欲,使一些人不讲市场规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使社会出现诸如:不讲信用、违背契约等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甚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滋生泛滥。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要克服这些现象仅仅靠法律的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的道德觉悟。
三、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集中体现在教师职业责任心上,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高校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高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二)对学生未来负责。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当今有的高校教师没能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那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平时不钻研,临上课时才匆匆上阵,没有课前准备。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三)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授知识。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四)对教师的灵魂负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高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高校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