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

时间:2019-05-13 06:4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

第一篇: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

(一)沉鱼

“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哈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旌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

(二)落雁

“落雁”,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扯匈奴,选昭君与单干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三)闭月

“闭月”,是貂婵的代称。她是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宠爱。当时,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臣们敢怒而敢言。王允每天闷闷不乐,茶不饮,饭不进。貂婵很为主人优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在后花园烧香跪地,为主人祈祷,“月亮啊月亮,你虽清白如洗,可哪知我们老爷心中的烦恼!苍天啊苍天,你虽那样深邃,却难容我们老爷如火如焚的心情。我是老爷的婢女,愿为国为民,万死不辞。”赶巧,王允也来花园散心。顿时,他感情激动,赶忙走上前去将貂婵扶起。王允说:“你能为我分忧,我忧在何处,你知道吗?”“知道,大人。”“那你时哲我讨国贼,杀董卓吗?”“只要大人信得过奴婢,奴婢拐肝脑涂地。”王允听罢,两手一合,当即给貂婢一拜。从此、便和貂婵以父女相称。一年多以后,王允先将其女许给董卓,后又许给吕布。董、吕二人争风吃醋,发生火并,董卓被杀。这就是王允巧使连环计,一女二聘杀国贼。那么貂婵怎么叫“闭月”呢?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四)羞

“羞花”,说的是杨玉环——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淫逸,派出人马,四处搜寻美女。当时寿邸县的宏农杨元琰,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件事传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当即选场玉环来见驾,杨玉环浓装艳抹,梳洗打扮后进见,明皇一见,果然美貌无比,便将杨玉环留在身旁侍候。由于杨善于献媚取宠,深得明皇欢心,不久就升为贵妃。杨贵妃得势后,与其兄杨国忠串通一气,玩弄权术,陷害忠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明皇携着贵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禄山率兵追赶,不仅要唐朝的江山。还要美女杨贵妃。西逃路上,大臣们质问明皇,国破家亡,国破家记,社稷难存,你要江山还是要贵妃,贵妃不死,我们各奔西东。万般无奈,明皇赐贵妃一死,自缢于梨园的梨花树下。后来,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长恨歌》,记叙的就是这段历史。

第二篇: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 西施浣纱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 昭君出塞

王昭君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 (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 貂蝉拜月

貂蝉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 贵妃醉酒

杨贵妃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於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王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第三篇:中国古代经典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故事

1、猴子捞月亮

2、小马过河

3、司马光砸缸

4、孔融让梨

5、凿壁借光

6、守株待兔

7、掩耳盗铃

8、东郭先生和狼

9、愚公移山

10、神笔马良

11、曹冲称象

12、龟兔赛跑

13、盲人摸象

14、亡羊补牢

15、狼来了

16、小马过河

17、小猫钓鱼

18、兔子背包

19、敲屁股

20、萤火虫找朋友

21、小猪和十二只蚊子

22、请忙警察抓笨小偷

23、梨子提琴

24、三只蝴蝶

25、一个哭出来的故事

26、池塘里的狼尾巴

27、小雪人的红鼻子

28、长鱼的树

29、小耳朵飞象

30、一只被吵醒的鸡蛋

31、小手屋

32、小蝌蚪找妈妈

33、三个和尚

34、小熊请客

35、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36、咕咚来了

37、猴子捞月亮

38、小猴摘桃

39、野猪的经验 40、鼠美人

41、老雕借粮

42、狐狸、刺猬和青蛙

43、小白兔和狮子

44、房子里的小房子

45、风娃娃做客

46、桥那边

第四篇: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一、恣蚊饱血,二、扼虎救父,三、哭竹生笋,四、尝粪忧心,五、弃官寻母,六、涤亲溺器,七、扇枕温衾,八、拾葚异器,九、涌泉跃鲤,十、闻雷泣墓,十一、乳姑不怠,十二、卧冰求鲤,十三、戏彩娱亲,十四、卖身葬父,十五、刻木事亲,十六、行佣供母,十七、怀橘遗亲,十八、埋儿奉母,十九、孝感动天,二十、亲尝汤药,二

十一、啮指痛心,二

十二、百里负米,二

十三、芦衣顺母,二

十四、鹿乳奉亲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转贴的原作题记:我的祖母是个虔诚的(http://.cn/fo/)佛教徒,一生行善,宽厚温良,仁爱怀慈,节俭朴素,德高望重,闻名乡里。信佛之人,讲究心存爱心,与人为善,广结善缘。小时候经常听祖母讲二十四孝的故事,教育我们从小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为人正直,一身正气。从那时起这些古代孝廉的故事就深深扎根在年少的我心中,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少时那些故事已经渐渐淡忘,但祖母的音容笑貌宛然仍在眼前。

今天坐公交车时偶然看见车厢里的24孝故事宣传画,就从网上搜集整理了下来,24孝的故事以前听过,但总不完整,今天把它整理出来在博客里写下来,希望古人的孝举能够感动今天的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我们看这些故事的同时,能够有所反思,在闲暇之余对父母能够尽一份为人子女的孝道。

一、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三、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少顷,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四、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到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到家中有事,当即弃官返乡。回到家中,知道父亲已重病两日,经医诊治,疗效甚微。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如果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担忧,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亲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五、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朝天长(今安徽天长县)人,字康叔。七岁那年,他的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妒忌,只好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终于得到线索。于是决心弃官到陕西去寻找生母。他告別家人,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走到陕州(今河南陕县),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苏轼和王安石曾经用诗歌赞美朱寿昌的孝心。

六、涤亲溺器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是著名诗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又是著名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官至著作佐郎。他十分孝顺,虽然身居高官,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七、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字文疆。他九岁失去母亲,事奉父亲非常孝顺。夏天暑热,他给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他用身体温暖父亲的被子。江夏太守刘护听说了他的孝行,特地旌表他。黄香少年时就博通经典,能写文章,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当时魏郡遭受水灾,黄香拿出自己的俸禄和所得的赏赐賑济贫民.他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文章。

八、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字仲君。他少年丧父,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赶上饥荒,柴米昂贵,不足以供养母亲,只好拾桑葚母子充饥。有一天,不巧遇到了赤眉军,他们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

色的桑葚分别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 “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注>椹 通“葚”,桑树的果实。赤眉军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因用赤色染眉做标识,故称。

九、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明帝时广汉(今属四川)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十分孝顺,庞氏侍奉婆婆尤其勤谨。婆婆喜欢喝长江水,虽然长江离他家有六七里远,庞氏也常去取水回来给婆婆喝。婆婆又爱吃鱼,姜诗夫妇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就请来邻居老母一起吃。有一次,因为风大,庞氏取水回来晚了,姜诗怀疑她怠慢婆婆,训斥一顿,把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舍家,昼夜辛勤纺纱织布,把积蓄起来的钱托邻居老母送回家中孝敬婆婆.时间一长,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的事。让姜诗把庞氏请回来。庞氏回家这天,院子里忽然出现喷涌的泉水,口味和长江的水一样,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庞氏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再到远处去取了。

十、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性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有诗颂曰: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十一、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唐朝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那时还是崔家的少妇,十分孝顺。每天梳头盥洗后,她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给婆婆吃。婆婆不再吃其它饭食,数年之久,仍然身体康健。一天,长孙夫人病重,把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孙媳妇也象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象长孙夫人所说的那样,孝敬祖母唐夫人。

十二、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冬天,天寒地冻,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解开衣服,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继母食后,果然病愈。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十三、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在今山东)甫麓。他十分孝顺,尽拣美味供奉双亲;活到70岁,从不言老,常穿着五色斑斓的彩衣,手持拨浪鼓,在双亲面前如小孩子一般戏耍,以讨二老欢喜。有一天他给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看见大笑一场。楚王听说他贤明,召他做官,他闻讯携家人迁居江南,不知所终。老莱子属(.cn/dao/)道家,曾著书十五篇,言道家奥妙。

十四、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美貌女子,自言无家可归,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槐树所在地改名孝感。有诗颂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十五、刻木事亲

丁兰,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他是东汉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他年纪很小父母就死去了,没有尽到供养父母的责任。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像他们活着一样对待他们,凡事都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先敬双亲然后自己才食用;出门一定禀告,回家一定面见,一年到头从不懈怠.时间久了,他的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有一天好奇地用针去刺木像的手指,没想到木像的手指真的流出血来。丁兰回家看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十六、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字次翁。少年丧父,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当时正赶上战乱,江革背着母亲逃难,路上几次遇到匪贼。有的匪贼要杀死他,江革哭着说:“老母年迈,没有人奉养。”匪贼看他孝顺,不忍杀他。战乱平息后,乡里人称赞他为“江巨孝”。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贫穷得没有鞋穿,自己去做雇工供养母亲,母亲所需用品一样不少。明帝(58—75)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76—88)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宫中郎将。

三国时,有一位孝子姓陆名绩,字公纪。六岁的时候,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悄悄把两个桔子揣到怀里,告别跪拜的时候,桔子掉在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跪着说:“我母亲一向很喜欢吃桔子,我想把它拿回去孝敬母亲。”陆绩年仅六岁就知道孝敬母亲,袁术大为赞美。有诗颂曰;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桔实,遗母报深慈。

十八、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家里原本富足。父亲死后他把两千万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他对母亲十分孝顺,但家境逐渐贫寒起来。后来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想:如果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便和妻子商议说:“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怎么能够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奉母亲。”妻子勉强答应了。郭巨让妻子抱着孩子,要挖坑把孩子埋掉;挖下二尺,忽见一坛黄金,上有铁制的证书,写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十九、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继母和异母弟象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相传他的继母、异亩弟,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继母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继母恭顺,对弟弟慈爱。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赞曰: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二十、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曾参(约前505一前436),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里穷,他常入山打柴。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怎么办好,看曾参还没有回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于是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http://.cn/ru/)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二、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子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有诗颂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二十三、芦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在一儿单,母去三子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二十四、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有诗赞曰:亲疾鹿乳医,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第五篇:有关中国古代感恩故事

引导语:除了一颗疲惫的心,麻木的心,你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吗?不要因为生命过于沉重,而忽略了感恩的心!下面是中国古代的感恩小故事,与大家分享,我们做一名怀有感恩之心的人。

一、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三、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少顷,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四、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到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到家中有事,当即弃官返乡。回到家中,知道父亲已重病两日,经医诊治,疗效甚微。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如果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担忧,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亲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五、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朝天长(今安徽天长县)人,字康叔。七岁那年,他的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妒忌,只好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终于得到线索。于是决心弃官到陕西去寻找生母。他告別家人,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走到陕州(今河南陕县),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苏轼和王安石曾经用诗歌赞美朱寿昌的孝心。

六、涤亲溺器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是著名诗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又是著名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官至著作佐郎。他十分孝顺,虽然身居高官,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七、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字文疆。他九岁失去母亲,事奉父亲非常孝顺。夏天暑热,他给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他用身体温暖父亲的被子。江夏太守刘护听说了他的孝行,特地旌表他。黄香少年时就博通经典,能写文章,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当时魏郡遭受水灾,黄香拿出自己的俸禄和所得的赏赐賑济贫民.他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文章。

八、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字仲君。他少年丧父,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赶上饥荒,柴米昂贵,不足以供养母亲,只好拾桑葚母子充饥。有一天,不巧遇到了赤眉军,他们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别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 “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注>椹 通“葚”,桑树的果实。赤眉军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因用赤色染眉做标识,故称。

九、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明帝时广汉(今属四川)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十分孝顺,庞氏侍奉婆婆尤其勤谨。婆婆喜欢喝长江水,虽然长江离他家有六七里远,庞氏也常去取水回来给婆婆喝。婆婆又爱吃鱼,姜诗夫妇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就请来邻居老母一起吃。有一次,因为风大,庞氏取水回来晚了,姜诗怀疑她怠慢婆婆,训斥一顿,把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舍家,昼夜辛勤纺纱织布,把积蓄起来的钱托邻居老母送回家中孝敬婆婆.时间一长,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的事。让姜诗把庞氏请回来。庞氏回家这天,院子里忽然出现喷涌的泉水,口味和长江的水一样,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庞氏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再到远处去取了。

十、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性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有诗颂曰: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十一、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唐朝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那时还是崔家的少妇,十分孝顺。每天梳头盥洗后,她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给婆婆吃。婆婆不再吃其它饭食,数年之久,仍然身体康健。一天,长孙夫人病重,把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孙媳妇也象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象长孙夫人所说的那样,孝敬祖母唐夫人。

十二、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冬天,天寒地冻,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解开衣服,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继母食后,果然病愈。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十三、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在今山东)甫麓。他十分孝顺,尽拣美味供奉双亲;活到70岁,从不言老,常穿着五色斑斓的彩衣,手持拨浪鼓,在双亲面前如小孩子一般戏耍,以讨二老欢喜。有一天他给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看见大笑一场。楚王听说他贤明,召他做官,他闻讯携家人迁居江南,不知所终。老莱子属道家,曾著书十五篇,言道家奥妙。

十四、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美貌女子,自言无家可归,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槐树所在地改名孝感。有诗颂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十五、刻木事亲

丁兰,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他是东汉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他年纪很小父母就死去了,没有尽到供养父母的责任。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像他们活着一样对待他们,凡事都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先敬双亲然后自己才食用;出门一定禀告,回家一定面见,一年到头从不懈怠.时间久了,他的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有一天好奇地用针去刺木像的手指,没想到木像的手指真的流出血来。丁兰回家看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十六、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字次翁。少年丧父,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当时正赶上战乱,江革背着母亲逃难,路上几次遇到匪贼。有的匪贼要杀死他,江革哭着说:“老母年迈,没有人奉养。”匪贼看他孝顺,不忍杀他。战乱平息后,乡里人称赞他为“江巨孝”。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贫穷得没有鞋穿,自己去做雇工供养母亲,母亲所需用品一样不少。明帝(58—75)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76—88)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宫中郎将。

十七、怀橘遗亲

三国时,有一位孝子姓陆名绩,字公纪。六岁的时候,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悄悄把两个桔子揣到怀里,告别跪拜的时候,桔子掉在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跪着说:“我母亲一向很喜欢吃桔子,我想把它拿回去孝敬母亲。”陆绩年仅六岁就知道孝敬母亲,袁术大为赞美。有诗颂曰;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桔实,遗母报深慈。

十八、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家里原本富足。父亲死后他把两千万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他对母亲十分孝顺,但家境逐渐贫寒起来。后来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想:如果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便和妻子商议说:“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怎么能够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奉母亲。”妻子勉强答应了。郭巨让妻子抱着孩子,要挖坑把孩子埋掉;挖下二尺,忽见一坛黄金,上有铁制的证书,写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十九、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继母和异母弟象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相传他的继母、异亩弟,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继母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继母恭顺,对弟弟慈爱。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赞曰: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二十、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二十一、啮指痛心

曾参(约前505一前436),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里穷,他常入山打柴。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怎么办好,看曾参还没有回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于是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二、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子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有诗颂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二十三、芦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在一儿单,母去三子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二十四、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有诗赞曰:亲疾鹿乳医,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下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大美女之一的自我介绍

    下面好范文的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篇自称为四大美女之一的美女自我介绍,欢迎大家浏览。大家好,我是学生会的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最美的——晞。我知道,大家看到我,一定会很崇拜我,想找......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读后感(最终定稿)

    今天我读了《中国老故事之民俗故事》,使我对中国的许多老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以下是小笔收集的关于《中国古代民俗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谢谢!【第1篇】《中国古代民俗......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读后感(精选合集)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读后感(精选3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民俗......

    《中国古代敬老故事》读后感[范文模版]

    《中国古代敬老故事》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敬老故事》读......

    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各地人民。 1. 孝感动......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四则

    1.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

    中国古代历史小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小故事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黄帝尧舜......

    中国古代孝亲故事

    中国古代孝亲故事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