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

时间:2019-05-13 06:1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

第一篇: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

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

景荣春,男,1946年2月出生于江苏丹阳,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光学仪器专业,1986至1987年教育部公派美国威斯康辛大学(Madison)访问学者,1970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94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201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8月逝世。生前是江苏科技大学教授,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理论力学”和二类优秀课程“工程力学”组长,致力于工程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国高等学校工科力学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名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劳动模范、全国力学优秀教师。

景荣春同志一辈子呕心沥血,一辈子教书育人。他以知识分子特有的使命、认真与执著,始终坚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毕生追求科学真理,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生命和信念诠释了一位大学教授的尊严和崇高,用生命和信念践行了一名当代教师的核心价值观,用生命和信念谱写了一个平凡岗位的至上和超越,景荣春同志不愧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景荣春同志常说,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他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作为一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一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但他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学生身上了。”同事们常常这样感慨。他上课不到一个月,把班里六十几位学生的名字都喊出来;不是班主任,却隔三差五出现在学生宿舍里,和他们谈人生谈理想;每次课后,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详细记下当节课的教学反馈,抱着一大包作业本回办公室,而发给学生的作业本上,是密密麻麻的批注。在景荣春同志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有人主动向他提问,他就会很开心,常常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尽己所能地找到那些他认为需要辅导的学生为他们“加餐”,包括教过的夜大学生。在景荣春同志心中,学生的事才是大事。

他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的天职。景荣春同志对待学生格外的严,却严而有爱。景荣春同志的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能逃得过他的眼睛。景老师执法的考试,也是出了名的“不讲情面”。他还主动承担“挂科”重修班的课,因为他很想帮帮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一位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由于家庭比较困难,被学校录取后,面临无力支付学费的困境。景荣春同志知道后,主动为他缴了学费。有的学生带着小礼物上门答谢,景荣春同志拦住门:“问问题、聊聊天都欢迎,但不能将礼物带进门,事后请将礼物全部带走”。

2004年,景荣春同志被发现肺癌重症晚期,当时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半年。但景荣春没有放弃教学事业,反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术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儿子景国良将书稿带来,在病床上修改,准备出版。病情稍缓解出院后,景荣春同志又一心扑到工作上,而且经常工作到深夜。术后半年,病情再次恶化,体重骤然下降了10多公斤,可他一直坚持边化疗边工作。2006年9月份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胸腔骨头,但他却几乎从未间断上课,靠着信念和药物,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直到声带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在最后一次课上,他将麦克风放在嘴边,凭着气流讲完课程内容,全班同学痛哭失声。他强忍住泪水,慢慢挪出了教室,一步三回头。不能上课了,他仍然每天拖着无力的腿、拄着拐杖来教研室,帮助年轻的同事们做好材料力学精品课程验收的工作。直到彻底瘫倒住院前一天,他还为了所编教材上的一个符号和字体的失误忙碌。

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在家人和同事眼里,景荣春同志是一心扑到教学、科研上的工作狂。景荣春同志治学治教极其严谨,一生甘于寂寞。他常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他一直从事各门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和工程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多次获奖。他主持完成的一项部级民品攻关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出版教材8部,主编辅助教材14部,累计400余万字;在《工程力学》、《实验力学》等著名杂志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他提出的关于力学符号规范问题得到力学界的充分肯定,丰硕的科研成果奠定了他在力学界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

他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个性:较真、挑刺,有股犟劲儿。这种个性也渗透在他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一次,他发现一本荣获国家优秀奖的教材有多处表达不规范,景荣春就利用双休日,将书中几十处不规范的符号及标点挑出改好,写信给出版社,一写就坚持了4年,直到出版社和作者回信承认失误,承诺立马修正、消除影响后,他才作罢。他毫不畏忌作者是全国赫赫有名的专家,怕弄僵关系而得不偿失。他说,宁愿关系弄僵了,也不能误人子弟。以至后来,许多力学方面的教材出版前出版社都来请景荣春审稿把关。

景荣春同志做的一些工作,在周围人眼里甚至觉得有些“痴”、“傻”。高等教育出版社请他编写“全国理论力学网上作业库”,只需要500至600道题,他却考虑到学校教学层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坚持用1160道题。他被称为全国力学界做题最多的教授。在一般人眼里,编教程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工作量极大且没有经济效益,可景荣春同志却乐在其中。为了编一本《工程力学》的配套习题集,他亲自把每一道题演算推理了三遍。一次躺在病床上翻阅准备出版的《材料力学》,他发现图中一条粗线应改成细线,就立即打电话给同事让其纠正。他常说:“如果我们工作不够认真,怎么能要求学生也认真?现在许多教材中存在错误,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慎重对待,及时纠正,才不至于误人子弟、玷污学问。”人们说,“在学术风气浮躁的当下,像景荣春同志这样学风严谨,注重每个细节的,实在是太难得了。”

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景荣春同志不仅在科研上刻苦钻研,学为人师,他更加注重在教学上开拓创新,大胆实践。他说,教学才是教师的第一责任,把学生教好比什么都重要。他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坚持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

学生都喜欢景荣春同志的课,因为他上课声音洪亮,从不需要麦克风,上课生动风趣,有激情。在学生眼里,景荣春同志是个可爱的“小老头”。他将难懂的力学符号编成“顺口溜”,以便于学生记忆;他经常把一些英文介词的错误用法编成笑话,学生们在笑的同时也记住了要点。他常常可以化难为易,举重若轻,即使晦涩难懂的理论也阐述得生动有趣。他主张教师不能站在讲台上下不来,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融入到学生中去。他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他指导的学生参加力学创新大赛,荣获江苏省特等奖。

他扎扎实实推动课程建设,尤其注重教学的基本建设,他担任了好几个课程建设基金项目课题组组长。他花费大量精力致力于教材编写工作,率先使用多媒体教学,最早尝试开展双语教学。为了搞好教学,他暑假常常放弃休息,伏案工作,编教材、出习题集。他的教案

丰富细致,常填满各种颜色的批注。别人说,你都是专家、教授了,还要这么用功备课?他总是笑笑说,“搞教学的,不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怎么行?”他还是教学多面手,曾一人承担一个班级理论力学、线性代数及英语三门课程,那个班级毕业时竟有80%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

他整整坚持六年顽强与病魔抗争。在这六年时间里,他以惊人的毅力撰写出版专著和力学教材6部,200多万字。他说:“我不可能把我的知识带进棺材,得让它们传承和发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努力工作。”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景荣春同志一生甘当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引领社会风尚。他待人诚恳,非常谦虚;生性耿直,敢于直言。夫人王阿娣说他“从上到下就是一杯水,一眼就能看透。”他一生生活朴素,偶尔穿着磨出洞的汗衫出门,与教授形象相去甚远,有时走在街上还被人错认为民工。他淡泊名利,行为世范,一生没有过一官半职,一辈子没有向学校提过任何待遇上的要求,最大的头衔是教研室主任。

景荣春同志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用一生的教书育人,默默耕耘,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景荣春同志是个放牛娃出身,少时虽然成绩优秀,却曾多次因家境窘迫差点辍学,是中小学的校长老师帮助才使他得以继续求学;在清华大学,他靠着全额助学金完成了大学学业。他说:“是党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从一个放牛娃成为一名大学教授,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的感激,只能用一生去追求。”党和国家的培养让景荣春心怀感恩,也坚定了他对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追求,他用一生的教书育人践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践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

长期以来,景荣春同志是一名优秀的民盟盟员,但他始终与党同心、肝胆相照,坚持每一件事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脚踏实地做事,精益求精为学,积极乐观生活,坚持对党的信念和追求。40多年前,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景荣春同志就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几十年过去了,躺在重症监护室病床上的他再次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经过几十年的时代变迁,思想变化,入党仍然是我一直不变的追求,我有一颗朴实的心,纯正的心,对党忠诚的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的一个梦想。”2010年6月13日,在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景荣春同志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景荣春同志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第二篇:印春荣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印春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观后感

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这便是榜样的力量,我很荣幸的观看学习了“印春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录像,虽不曾在报告会现场但是我同样感受到了英雄的气概,感受到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忠心誓言,我们这个年代就是需要榜样来引领我们前进。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历险就足以刻骨铭心,对一个战士而言,一次牺牲一次肉搏,也足以证明忠诚。但印春荣却数百次孤身卧底,数十次面对毒枭的枪口。他是一个英雄,一个传奇,是我一生都值得学习的榜样!高温锻造,冰冷锤炼,行走于刀尖剑锋,用智慧和意志打造一柄利刃。不知扮演过多少次“老板”,充当过多少次“马仔”,冒充过多少回“小弟”,赤手空拳孤注无援,险象迭生殊死搏斗,在生与死的考验前,他将自身安全置之身后,誓将缉毒工作进行到底。“消灭毒品犯罪,清除社会毒瘤,减轻父老乡亲的痛苦和灾难”是他的心愿。一腔热血铸就荣誉,坚韧睿智打造利刃。当被问到“作为一名军校学员,需要培养什么能力时?”印春荣回答道:“不仅要学习理论,还要学习各项技能,要严格按照校训‘进德修业,精武博文’这个标准学习奋斗。”我想,这份赤胆忠心的背后是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苦练本领、忠诚履职才能不辱使命,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一朝立志,不改初心,纵有艰难险阻,千百诱惑,也要做守护边境的卫士。只能深夜进的家门,只能一前一后的陪伴,时常失信的通话,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不合格的父亲,却是边境人民心中敬爱的卫士。金钱、美色,缉毒工作诱惑重重,他坚持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要求放在首位,把职业追求和执法纪律铭记于心,三十年来恪守初心,不辱使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军旅生涯中,用初心照亮前行路,用使命担当铸就坚定信念。岁月静好,但总有人需负重前行,作为一名边境警察,他愿用“一家不圆万家圆”换来一方平安,用一腔报国热血永驻边境一线。愿吾辈能将赤胆忠心内化于心,将此英雄本色代代相传。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们要主动向印春荣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崇高品德。以印春荣同志为榜样,学习英模事迹,争做英模传人。

第三篇:学习印春荣同志先进事迹新得体会

学习印春荣同志先进事迹新得体会

宁洱县直属小学 周林

近日,我校党支部在周树华书记的带领下组织开展了向印春荣同志学习的热潮。

我自己也通过电视、网络、微信等渠道认真学习了印春荣同志缉毒先进事迹,感受深刻,受到很大的教育。印春荣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忠心誓言,是一部非常好的正面典型教材。印春荣同志作为全省公安机关先进典型的杰出代表,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我要认真学习印春荣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崇高品德,忠诚履职、不辱使命。一是要加强党性锻炼。锻炼党性贵在实践。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磨砺意志品质、锤炼过硬作风、增长实践才干、锻炼党性。要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树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人民服务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二是要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昂扬锐气,要敢于攻坚克难。如果怀揣着“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的想法,脚底踏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艇,遇到难题绕着走,这既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也是对干部自身的不负责!我们党员干部就是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以坚强的党性、昂扬的斗志、科学的方法迎难而上。

三是要勇于开拓创新。全面创新理念、创新方式、创新载体,在创新中求发展。“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发扬印春荣同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坚持抓关键、抓重点、抓特色,心无旁骛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

四是要忠诚履职,清正廉洁。党员干部清廉与否,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成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清正廉洁是对共产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只有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唯一追求,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警自省,是否坚持厉行节约、艰苦朴素?是否带头遵守各项廉政规定?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党员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克己奉公,勤政廉政,狠刹挥霍享乐、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第四篇:朱景亮同志先进事迹

朱景亮同志先进事迹

宁陵县张弓中心卫生院

二○一○年六月

推荐朱景同志为“河南优秀医师”的先进事迹材料

朱景亮,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12月出生,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大专学历,内科主治医师,现任宁陵县张弓中心卫生院院长兼内科主任,宁陵县医学会第四届医学会理事,商丘市第一届医师协会理事会理事。

一、职业道德优,诚实守信、廉洁行医

朱景亮同志注重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修养,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落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方针和路线,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身作责,坚决抑制卫生行业不正之风,拒绝收任何形式的“回扣”、“红包”及各种“好处费”。工作及生活诚实守信,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卫生战线上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深知农民疾苦,对每位就诊病人本着质优价廉的原则,做到医疗检查必检则检,不必要的检查一律不做,用药时使用廉价高效的基本药物,尽可能的减轻患者负担,“小方治大病,花钱不多,病却好的快。”找朱景亮看过病的很多人都这样说。他注重培养医患感情,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兢兢业业,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一样:“先德后医,从医之路无止境”,由于他的突出表现,2006年2月宁陵县卫生局发起了“在全县卫生系统向朱景亮同志学习的活动”。

二、业务技术精、创新能力强

他医疗技术精湛,学习勤奋,敢于创新,有很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能够熟练处理各种内科常见病及内科疑难杂症,他多次到省、市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根据学到的业务技术知识,结合个人二十余年的诊疗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应农村病人需求的内科疾病处理方法,特别对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在工作之余,他勤奋学习,自费订阅了十余份医学方面的报刊杂志,追踪先进的医学诊疗技术,将学到的医疗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他每天接诊病人100余人次,治愈与好转率达到90%以上,从未出现过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学术交流,使自己的业务技术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由于成绩突出,他2007年被授予宁陵县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宁陵县优秀科技人才称号、商丘市优秀中年科技专家荣誉称号。

三、群众威信高,奉献精神强 他长期奋斗在医疗卫生的最基层,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时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思想上始终坚持秉承“患者无小事”的态度,“从医院大局出发,着眼每一个病人”的理念开展医疗活动,作为一名乡镇卫生院的主治医师,他时时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对待病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用高超的医术和真诚的心感动每一位找他看病的病人,无论病情轻重,患者身份高低,他对每一位患者都尽心尽力,详细询问病史及症状,认真诊断,细致观察,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每一位找他看病的病人痛苦而来、康复而归,每天由于找他看病的病人很多,到下班时间仍会有许多病人在候诊,他总是继续为病人耐心诊治,不看完病人就不下班吃饭,有时病人实在太多他就让家人饭送到科室胡乱扒上两口,继续为病人诊治,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可以说基本上没正常按时上下班过,很多时间一天只吃两顿饭,弄得他家属每天埋怨不知道啥时做饭才好,耽误一家人都不能正常吃饭。对因贫困无力治疗的病人他总是慷慨解囊,自己出钱为病人垫付医药费,华堡乡高楼村农民刘文兰,患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家中却一贫如洗,来看病时身上仅有10元钱,朱景亮了解情况后,当即拿出200元钱让她治病,感动得刘文兰泣不成声。华堡乡刘庄村60多岁的刘自勤常年患肺结核,为看病家中的粮食全卖光了,快过年时,老伴又拉着他来看病,寒风中朱景亮看到两位老人衣服单薄破旧冻得瑟瑟发抖,朱景亮当即替老人代付了医药费,还另外拿出50元钱让老人买肉过年,两位老人感动得长跪不起。象这样为贫困病人代付医药费的事不胜枚举。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每天都强忍剧痛坚持工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先后三次进行手术治疗,每次都等不到完全康复就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农村卫生工作献出了全部的工作热情和精力。他工作大胆细心,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行医20多年来从未出现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由于他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医德高尚,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和良好口碑。

四、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朱景亮同志从医20多年来,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不贪图名利,以非凡的毅力和工作责任心年复一年的默默奉献着,经他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仅2009一年,他就接诊病人三万余人,直接为卫生院创收3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他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医德高尚,使他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地方名医。朱景亮同志不仅是一位好医生,更是一位优秀的乡镇卫生院院长,2001年9月,朱景亮同志被委任到宁陵县华堡乡卫生院任院长,当时的华堡乡卫生院已经基本倒闭,房屋破旧不堪,没一样像样的设备,绝大多数业务人员都回家单干了,卫生院月收入几百元钱,别说发工资,连水电费都弄不够,卫生院不仅没一分钱,而且外欠债务十七万多元,朱景亮同志的亲朋好友一致反对他当这个院长,他却顶住各种压力,毅然上任,多次召开职工会,组建班子,健全规章制度,听取多方意见,他四处奔走,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四处奔走,求亲告友,购买了B超、急救车、生化分析仪、脑电图、显微镜、冰箱等医疗设备,连自己家准备建房的木材、钢筋都贡献给了卫生院,他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带领全院职工努力拼搏,华堡卫生院一年一个台阶,短短几年就使华堡卫生院成为宁陵县一流的乡镇卫生院。在任华堡乡卫生院院长期间,黄岗乡卫生院因管理不善几近倒闭,卫生局党组又委任他兼任黄岗乡卫生院院长,他临危上任,根据黄岗卫生院的具体情况,多方筹集资金,购置医疗设备,健全领导班子,一身作责,几个月时间便使黄岗乡卫生院起死回生,他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两个乡镇卫生院上,一面做好一名好医生,一面抓两个卫生院的管理,这需要多大精力和工作精神呀。由于他的突出表现,2009年11月,他又被宁陵县卫生局委任到宁陵县张弓中心卫生院任院长,张弓中心卫生院,2007年被宁陵县总工会授予宁陵县“五一”劳动奖章,被组织部、人事局、科学技术局、科协授予宁陵县第五届优秀科技人才、商丘市第六届优秀中年科技专家荣誉称号,他2009被商丘市人事局、商丘市卫生局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被商丘市总工会授予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2009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为河南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2010年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连年被评为宁陵县先进工作者和“十佳医生”。

宁陵县张弓中心卫生院

二○一○年七月

第五篇: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

为信仰高举旗帜的“红色理论家”

——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

郑德荣教授是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他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郑德荣教授今年5月3日因病逝世。

这位老人用一生的坚持告诉你什么是信仰

信仰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它可以让一个人,六十七载如一日,像一名战士,冲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第一线;

它可以让一个人,退休之后,培养出博士49名,出版著作、教材4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它可以让一个人,鲐(tái)背之年,满怀使命担当开始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身许党,赤胆忠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他,就是我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红色理论家‛的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郑德荣。

‚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郑德荣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一生见证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毕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忠诚书写在信仰的旗臶上。

追梦

‚一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就坚信不疑了,我一定要站在真理这一边‛

吉林长春,北国春城。伟岸质朴的长白秀色、清新旖旎的净月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时光倒转。上世纪30年代,少年郑德荣眼中的故土,却是‚瓜剖豆析、山河破碎‛。

每一次目睹日伪政权的暴行,郑德荣都深深体味到受人欺凌的耻辱。一颗年轻的心时时拷问自我:‚到底怎样才能救积贫积弱的中国?‛

一粒渴盼国家独立富强的种子,悄悄发了芽。

真理的光芒是耀眼的。1948年,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早已厌恶在‚国统区‛读大学的郑德荣,毅然决然投奔解放区,跨进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那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鲜,‚有一种‘新生’的感觉‛。

‚公木先生,那可是大人物呐!‛多年后,郑德荣依然忘不了,这位‚大人物‛身穿一件旧棉袄,腰扎一根草带子,手拎一个白铁壶,一边倒水喝、一边用大白话讲解《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哎,既有真理性,又有吸引性,大家都愿意听,入耳、入脑、入心。‛

‚共产党里有大学问家!‛郑德荣内心激荡不已,‚一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就坚信不疑了,我一定要站在真理这一边!‛‚红色熔炉‛锻造,奠定信仰基石。

刻苦学习,顺利留校,郑德荣幸运地被分配到中国革命史直属教研室任教,教研室的创立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校长成仿吾。工作仅一年,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就在浓郁的红色氛围熏陶下光荣入党。从此,‚郑德荣‛这个名字便与中共党史研究紧紧相连,永不分离。

边讲课边学习,边研究边探索,感性的认知慢慢聚拢,理性的判断渐渐升腾。

‚你连信都不信,怎么给学生讲?要让别人信,首先自己信。‛这,是郑德荣对自己的要求。

‚不仅在业务上成为国家的高级人才,而且在政治上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这,是郑德荣对学生的要求。

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即便‚文革‛期间多次被当作‚走资派‛批斗,回忆起那段坎坷岁月,郑德荣依然没有怨言、初心不改,‚虽然挨过斗,但对党的感情、3 对马列主义的信仰,从来没有动摇过。‛

上世纪80年代初,郑德荣曾借调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两年,担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编写组‛主持工作的副组长。这一步,成为他学术研究上的重要转机,使他有机会进入中央档案馆,亲手翻阅最原始的革命资料。

每天早去晚回,一条板凳坐到黑。郑德荣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珍贵史料的营养。

‚触摸那些泛黄的纸张,就仿佛看到了坚贞的烈士流下的鲜血、付出的生命。‛这份对先烈的崇敬之情和由衷的责任感一直激励着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道路上执著前行。

‚党史研究,必须注重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郑德荣提醒自己,也告诫学生,‚我们党史工作者,是在为中国共产党写‘红色家谱’,是为党做学问。入了这扇门,就必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立场坚定、对党忠诚。‛

郑德荣这么说,更这么做。多年来,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本职工作忙不忙、身体状况好不好,每逢庆祝建党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重大纪念活动,他都看作是研究、宣传党的理论、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契机。而每一次,他都积极著文、参会、宣讲。

2001年7月,庆祝建党80周年。长春的不少党员干部聆听了郑德荣的党课。台上,75岁的郑德荣声如洪钟、神情激扬,讲得振奋人心。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早已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

‚都这么大年纪了,身体咋受得了?‛好心人劝他歇一歇。

‚我这一上讲台啊,就啥都忘了。只要还能动,就一定要参加!‛炎炎夏日,这位年逾七旬的省委理论宣讲团成员,奔波6县市、宣讲12场。

学生看着心疼,建议他别再接受一个基层单位的邀请,孰料郑德荣一脸正色:‚这正是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也是党史专业知识发挥作用的时候,怎么能推托呢?‛

‚是什么让您毕生求索、沉浸于党史研究?‛有人好奇。

‚工作需要,就是我的志向。做什么爱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是铭刻在心的信条。‛几十年来,郑德荣把个人融入时代、将信仰融入生命,在知识的海洋里劈波斩浪,人生的征帆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理想的彼岸。

担当

干顶天立地事,做举旗亮剑人

书生报国,唯有道德文章。

留校仅4年,郑德荣就出版了第一部学术著作《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

漫长的学术生涯,郑德荣似一棵党史研究领域的常青树,苍翠挺拔。67年来,他共撰写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60多篇。

1983年,他成为全国高校中共党史学科最早的4位教授之一;

1986年,他成为全国高校中共党史学科首批3位博士生导师之一;

1991年,他带领的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在教育部直属院校147个社科研究机构的评估中名列第一;

……

‚史论结合、以史立论、以论见长‛,他的很多成果,提出独到见解,填补学术空白,匡正传统观点,曾得到胡乔木、胡绳等著名党史学家的充分肯定。他撰写的《毛泽东思想史稿(修订本)》,更是开创了研究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

教材,师生间最有力的纽带。学过中共党史的人,对‚郑德荣‛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

他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推出的全国高校通用党史教材,再版5次,发行百万余册;

他编写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被全国高校和中央党校采用,加印13次,发行突破百万册;

……

几十年来,这些教材广为传播,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别小看教材啊!这可是件大事。它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直接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他常对学界同 6 行说,‚党史教材更非同小可,政治要求高、导向性强,每一个论断、每一个细节都要一锤子一锤子地敲定,容不得半点儿含糊,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而今,郑德荣撰写、主编的著作在国家图书馆馆藏有30余种,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等海外图书馆也有馆藏。

郑德荣的学术研究,烙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郑德荣的研究视野一直与时代同步。

有人质疑:‚是不是形势跟得太紧了?‛

‚老师对此不以为然,反而告诫我们,离开现实语境搞党史研究,那是孤芳自赏。党史研究要解决问题、为党的事业服务。‛学生程舒伟教授回忆。

干顶天立地事,做举旗亮剑人。除了著书立说,郑德荣还善用真理的力量捍卫真理。

‚现在研究毛泽东思想还有用吗?‛多年前,在参加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会议时,一名外校青年教师向他请教。

发问者不是老百姓,而是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这让郑德荣深感忧虑。作为回应,他在大会上作了针对性的长篇发言,随后又发表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等多篇论文和著作,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意义,在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

无独有偶,在湖南参加‚现代化视野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时,一名学者主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大会发言,又让郑德荣愕然,感到有必要从学理上及时回应。正值酷暑,82岁的老人抛开准备好的讲稿,利用午休时间重新撰写发言提纲,阐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这一发言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廓清了模糊认识,与会学者高度认同。

离开湘潭的那天清晨,天蒙蒙亮,郑德荣专门来到毛泽东塑像前,献上鲜花,伫立良久,语重心长地对随行学生说:‚我们参加学术会议,既要虚心接受各种学术观点,也要有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关键时刻要敢于正面发声。‛

学生王占仁教授至今还记得郑德荣第一次带他申报课题时的情形。2008年,郑德荣带领课题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问题研究‛作为申报选题,这在当时可是国家高度重视、学界广泛关注的前沿热点问题。

‚太难了,换一个容易中的题目吧!‛有课题组成员心里打鼓。

‚中与不中不是目的,关键看课题对党和国家有没有价值,党和国家需要才是我们的选择。‛郑德荣坚持不换。

‚老师的坚持,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党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王占仁回忆。

郑德荣还有个‚永久牌‛与‚飞鸽牌‛的论断广为流传。

‚我们做教师的,尤其是文科教师,无论课堂教学、学术研究,还是资政建言,都要做‘永久牌’,就是持之以恒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指导,不要做‘飞鸽牌’,不能当‘墙头草’。‛

2001年,政法学院增设公共管理专业,对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几次讨论后,有的老师不耐烦:没必要搞得这么复杂,国外大学这个学科发展很成熟,找几个培养方案翻译过来改一改就行了。

‚借鉴国外大学的有益经验,这没异议,但中国的高校是共产党领导的,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增的公共管理专业,是为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培养管理人才的,政治性同样鲜明,一定要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臵上体现出来!‛郑德荣态度鲜明、语气坚定。最后,他的意见得到一致赞同,写入培养方案。

薪传

既为‚经师‛,更为‚人师‛

‚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这是郑德荣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中共党史学科的特殊性,要求研究者必须在政治上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思想道德上有高尚的情操,否则,就不配为一名中共党史教师。‛

他的博士生,都忘不了先生的第一堂课。

‚出乎意料,老师并不直接谈专业知识,而是问怎么看待党史专业、为什么选这个方向、将来有何打算?‛王占仁回忆,先生重点谈了对‚理想‛‚勤奋‛‚毅力‛‚进取‛这四个词的理解,‚这四个词是我的座右铭,每个人都有理想,作为党史专业博士生,理想一定要和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这样才不枉费党和国家的培养;有了理想,还要靠勤奋去实现、靠毅力去坚持、靠进取去推动……‛

原来这第一堂课,是堂‚举旗定向‛‚壮骨补钙‛的课,解决的是‚总开关‛问题,为同学们系好为学为人的‚第一粒扣子‛。

红色理论家,大爱筑梦人。在郑德荣从教65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他曾动情地说道:‚我人生最大的快慰有两件事:一件,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另一件,是学生的成长成才,青出于蓝胜于蓝。‛几十年从教生涯,他始终传承‚红色基因‛,以大爱情怀教书育人。

眼不离书,手不离笔,心不离教。

郑德荣的书柜里,满满的都是党史书籍,地上也堆着上年头的党史资料,有些图书馆难见的党史书籍,在他家都能找得到——这里,是个名副其实的‚党史资料室‛。

‚只有大量占有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到论从史出、言之有据、严谨求实。‛郑德荣要求学生有计划地大量阅读文献,一年至少阅读1000万字以上,并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文献资料。

学生,是郑德荣所钟情‚红色事业‛的一部分,也是他精神与感情的寄托。

郑德荣极为重视指导博士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平均每周要指导低年级博士生12学时以上。每天早上,从南湖锻炼回来,郑德荣不是去吃早饭,而是操起电话,跟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时间一长,我们的作息习惯都随他了。‛学生邱潇笑言。

善于联想、富有启发性,是郑德荣的教学风格。全脱稿讲授,他的课堂生动而深透,思想的火花时时迸发。他的‚提示、讨论、小结、作业‛四段授课法,使博士生处于课前独立准备、课上独立思考、课后独立钻研的良性循环;他实行的‚读书、思考、讨论、答疑、交流‛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逼着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视角分析问题。

带学生,他还有一个绝招——任务带动——师徒一起攻坚写论文。‚一篇论文,磨上几个月。最后,论文发表了,你也出师了。‛学生刘世华教授直叹‚受益匪浅‛。

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教授组成的优秀教学成果鉴定委员会,曾对郑德荣作过考核鉴定:‚……教学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该同志既教书,又育人;既能严格要求,又多方关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事迹突出,效果卓著,堪称教师中的佼佼者。‛这一评价,是郑德荣既为‚经师‛更为‚人师‛的真实写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郑德荣培养的49名博士,绝大多数 11 都耕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沃土上,并成为这一领域的学术骨干和领军人才。他们犹如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广袤原野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鹤发仍伏枥,丹心励后学。在政法学院院长尹奎杰看来,郑德荣一直是学院学术的支撑,‚考虑到先生年事已高,近年来学院不再给他安排本科课程,他坚决不同意,最后达成一致:定期给本科生作专题讲座。‛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一个月里,郑德荣就为本科生作了两场宣讲;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行动已不便,就请同学们到家里,在客厅做了一个多小时的讲解……

黑格尔说过,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

‚很多道理以前都听过,但由郑先生说出来,让人信服!‛本科生刘强回忆,请先生作辅导,他从不拒绝;不管多疲惫,只要登上讲台,他就异常兴奋、底气十足!慈祥的眼神里,流露着对理想信念的自信和对后辈深深的爱。每次报告结束,先生都和学生们握手,理想、信念、知识、情感就这样在代际间传递着……

勃发

‚干活,干活,‘干’中才能‘活’嘛‛

60岁后,能够干什么?

多数人是退休回家,含饴弄孙,悠闲自适。但60岁,在郑德荣眼中,则是焕发生机活力的又一个起点,迎来学术生命的‚第二春‛。

1986年,郑德荣从副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时,曾激情满怀地‚规划‛未来:‚要用10年时间,到我70岁时,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现场掌声一片,也不乏私下的怀疑:‚怎么可能?‛

老骥伏枥,耄耋勃发。这一干,就是30多年!

随着年岁的增长,郑德荣非但没有放缓学术科研节奏,反而‚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新见迭现、新作频出。

一生50多本著作和教材,有40本是60岁后出的。80岁到90岁的10年间,光个人专著就有5部,承担国家项目3项,发表论文70余篇,每年都要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并以高质量的文章参会。

仅2011年一年,他就发表文章14篇,这是一个中青年学者都难以企及的成果数量,也远远超过了之前他规划的目标。

不吃老本、超越自我,郑德荣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研究成果,堪称‚人生黄昏时间的彩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横观》……一系列论文、论著,闪烁着最新的思想火花。

2017年10月25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第二天。一大早,东北师大党委副书记王延就接到郑德荣的电话,内容就一条:如 13 何更快更好地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并主动请缨为全校师生作宣讲报告,‚言语中充满了振奋、激动和喜悦,完全不像一位90多岁的老人。‛王延说。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91岁的郑德荣还抱病组织团队,申报了‚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几番论证、数易其稿,每次他都在学生的搀扶下到会,全程主持研讨。

不抽烟,不喝酒,生活规律,几无嗜好,郑德荣最大的享受,是思考。

‚干活,干活,‘干’中才能‘活’嘛!‛老先生乐观豁达,在他看来,让老人发挥余热,属低层次要求,‚应当把有限的时间活得更有意义,一年当成几年过。‛

有必要这么拼吗?

‚我这个年纪,不可能再通过别的方式回报党了,多写一篇文章,就是多作一份贡献。‛于是,常常上一篇论文刚刚寄出,又开始着手下一篇文章了。

2013年12月,郑德荣又一次住院。医生要求静养,但对视时间如生命的郑德荣来说,这简直和病痛一样难受:‚静养,静养,把我看书做学问的权利都夺走了,这样干待着,太浪费时间,也静不下来啊!‛

‚思考学术,就是最好的止疼药!‛不到万不得已,郑德荣拒绝吃止疼药。‚他怕止疼药的麻醉作用影响脑子思考。‛在多次接诊他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医生王春艳的印象中,这个 14 ‚病号‛与众不同,手边全是书,一直挺忙活。

好不容易‚熬‛到2014年元旦前夕,医院同意他出院,郑德荣兴奋得像个孩子:‚我早就好了,这回可自由了,终于可以回去给学生上课、搞研究了!‛

生命的最后几天,虽极度虚弱,但他还在反复修改入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论文。看不了,就让学生念,他听。最后一次修改时,坚持听完9000多字的论文后,他拔掉氧气管,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修改意见。好几次,他试着站起来,但刚一用力就大汗淋漓——他实在太想参加这个会了。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2018年5月3日,92岁的郑德荣离开了这个世界。去世前,他对学生留下的最后一句完整的话是: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郑德荣常以毛泽东在1939年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教育学生,要‚永久奋斗‛。这句话,他做到了。

90岁生日时,郑德荣曾满怀豪情地抒发宏愿:‚再过5年,当我95岁时就到了我们党建党100周年,到那时,我和你们一起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现场的弟子无不为之震撼:原来,先生的学问、勤勉、成就乃至高寿,皆源于这样的情怀与追求——把自己的生命与一个伟大的党融为一体,达致永恒……

下载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参考

    郑德荣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

    为信仰高举旗帜的“红色理论家” ——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 郑德荣教授是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

    孟文荣同志先进事迹

    孟文荣同志先进事迹 (绍兴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发布时间--2008-05-28 来源---宣教室 作者---管理员孟文荣现任绍兴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他从事纪检监察工作长达17......

    王荣辉同志先进事迹

    王荣辉同志先进事迹 王荣辉同志生前是灵璧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局局长、检委会委员。2006年3月9日在参加宿州市检察机关反贪追逃会议返回灵璧途中,因遭遇车祸,不幸以身......

    李荣春先进事迹5篇

    李荣春教师先进事迹 李荣春,男,1981年生,云南勐海人。毕业于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学院。现任教于勐海县布朗山乡坝卡龙校点,小学高级教师。 2002年9月——2005年7月,任教于勐海县......

    学习景荣春老师心得体会5篇

    学习景荣春老师心得体会近日来,景荣春老师的事迹在社会上、校园里广为传颂,他无私奉献教育事业、身患绝症仍坚守讲台的精神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11月27日晚,我院08级学生第四......

    学习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人:刘加龙 最近,我们都在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从他的先进事迹中看出,文朝荣一贯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他心系百姓,勤政为民,其饱......

    学习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赫章县人民医院:汤也漾近期以来,我县河镇乡海雀村原支部书记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得到了中央和省领导的重视和批示,要求在党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