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桌100学习网培养了我的沉稳之心和严谨之心
同桌100学习网培养了我的沉稳之心和严谨之心
半年前,我在好奇与憧憬中选择了同桌100学习网;半年里,在同桌100学习网广博又层次分明的资源海洋中畅游的我,不仅仅获得了知识,还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以班级第1名,年级第2名的好成绩。
受益于同桌100学习网的不单单是我,那些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那些终于实现了中学阶段的理想走进了清华、复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名校的同学们也都对同桌100学习网的老师们充满了敬意。同桌100学习网的老师们不仅拥有富足的知识宝库,还有构思精巧的教学设计,以及风格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是他们的教学吸引我的地方,也是他们开启同学们心锁的金钥匙。
以前的我曾沉迷于网络,逃避学习,有时甚至利用打字和点击鼠标的过程来消磨时间。忘记了爸爸妈妈的殷殷嘱托,忘记了老师寄予的厚望;无视同学们挑灯夜战的奋斗精神,无视名次表上排在最后面的我的大名„„在家忽悠家长,在学校里“周公做梦”,我把全部的小聪明都用在了伺机解除网络饥渴上。
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学习,不仅仅是一个想不想的问题,更是一个要不要、做不做的问题。只有想法,没有迫切的欲望,只能永远将“想”停留在空想的层次上;而仅仅是迫切,却不付诸行动,再火热的激情也会消失一空。在同桌100学习网学习三个月来,我见证了诸位名师的风采。
首先在同桌100学习网上讲课的老师全是重点中、小学教学一线经验丰富的骨干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要比我们学校里的老师丰富得多,所以每一节课堂都算得上是精品课堂,第二点是课程设置都是按国家课堂时间统一安排的,课程内容和课本知识完全同步,不会超过四十五分钟,第三点是授课坏境是有师生互动的真实课堂,在家上同桌100学习网学习,感觉和在教室里学习一样。
我们中小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因为它能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给人带来修炼、升级,乃至成功的快感。在同桌100学习网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学习也是一种修炼,一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修炼。惟一不同的是,游戏中的人物修的是“力”,野蛮之力、破坏之力;而学习则重在修 “心”,沉稳之心、严谨之心。这是我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
第二篇:小动物培养了孩子的关怀之心
小动物培养了孩子的关怀之心
前言:年幼的孩子认为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和自己一样,是有小生命、小灵魂的,也是知冷知热、通人情的。因此,他们往往对小动物、小生物表示关切,很喜欢,甚至把它们当人一样和它们嘀嘀咕咕地说话。家长不必去向孩子解释这些动物与人不同。相反,应该肯定、支持孩子对这些小生命的关心和爱护,并借此告诫孩子不要去攀摘花草,欺负小动物。孩子们对动植物的这种仁爱之心,会有助于他们同情心的形成。
小动物是儿童最真挚的伙伴
儿童把宠物看成是挚爱的伙伴,在儿童眼里,宠物甚至胜过人,因为他们可以与宠物分享秘密,在难过时获得安慰,并非常愿意随时随地的照顾它们。比如,孩子在学校受到嘲笑或在家里遭到训斥,就会退缩一旁,与不会搬弄是非的宠物相厮守;他们会向猫猫狗狗倾诉所受的委屈,分享内心的情感,在自己独有的世界里得到一种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可爱的小动物都会给他们无条件的关注,宠物的可爱表情和种种小把戏便成为对孩子最安慰的语言,带给孩子最大的快乐,无形之中缓解了孩子心中的郁闷,帮助他们抚平心灵创伤、恢复自信与乐观。
儿童与小动物有着天然的和谐关系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年轻的父母往往工作比较繁忙,平日陪伴孩子和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不够充分。而当孩子有宠物为伴,相当于多了一个可以交流和寄托感情的对象,孩子们在需要更多的情感时能够得到转移。这点从儿童在同小动物玩耍时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兴奋神情就可以看到。与小动物相伴是儿童特有的天份,多与小动物接触不仅能激发儿童活跃、好奇的天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父母们与孩子平日里没有时间沟通的缺憾。
宠物在一些压力更大的环境中也可帮助儿童。实验证明,儿童在接受体检时有一条狗在场就会感到轻松一些。性格内向而不善交际的儿童可从宠物身上获得自信,因为宠物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所需的关爱。最近对患有孤独症的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从宠物身上寻求友谊和安慰的方式与对待家人的方式截然不同。他们似乎对动物的需求特别敏感,并喜欢抚摸宠物。
培养关怀之心
有些孩子在天生的好奇心萌发之前,就被爸妈灌输一些不当的成见,例如:动物是脏的、危险的,它们会传染疾病,还会攻击人类……。所以,这些孩子一接近动物,就会被爸妈斥责或吓阻,造成孩子害怕或讨厌动物。甚至,有些孩子还会欺负动物,以虐待流浪动物为乐;这群孩子缺乏众生平等的想法,把动物当成低等的牲畜,任它们被蹂躏也觉得不痛不痒。因此,让孩子有机会饲养宠物,和宠物一起生活、培养感情,孩子就能体会到,动物也和人类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也会害怕孤独,也需要别人的关心,当孩子对动物产生这样的同理心的时候,那么他们看到街上的野狗或流浪的小动物,也会产生莫大的同情与关爱。
培养责任感
爸妈必须让孩子明白,养宠物是个长期的工作,不像玩具一样,想玩就玩,不想玩就可以丢弃。一旦决定要养宠物,就得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份子,必须永远的爱护它。所以,爸妈最好将一部份照顾宠物的工作让孩子来做,如果家中有几个孩子,还可以做个工作分配表,规定每天谁要负责做什么事。让孩子除了与宠物玩耍之外,还要实际参与照顾与清理的工作,以养成孩子的参与感与责任心,也更能体会饲养宠物的甘苦。
与小动物接触对于儿童的影响意义是深远的,但我们要正确对待儿童与宠物之间的相处,不能盲目引导。童年的生活对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在童年时代
有可爱的小动物相伴,不仅能给儿童带来欢乐和启迪,使他们拥有多彩的童年,还有助于完善儿童的性格,培养儿童对家庭、社会和自然的热爱。
孩子的认识能力比较低,知识经验少,需要成人在认识上给予帮助,行动上给予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告诉成人自己做了什么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事情,成人应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的这种良好的思想行为。
第三篇:德育论文-我之心谈[范文模版]
我之心谈
摘要:自己在外的一些感受,做了四年的大学生浅谈一些对大学的看法及自己的亲身感受,及人生的一些规划
关键字:德育、大学教育、文化、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上了四年大学中有些想说的,但想说时有感觉没有什么词句能够表达出心中的想法,也许是文学水品太差吧,呵呵快毕业了,我不想在敷衍了事,因为我似乎已经敷衍了太久了。
在外面呆了两个多月,说实话没有太多感触,只是感觉人真的很现实,感情似乎太单薄了。也许这就是社会吧,不会有无所谓的帮助,也不会有毫无原因的支持,也看了很多,快毕业了,似乎对社会上的事比以前关注了。我想我的德育论文就这样来写吧,谈谈我们大学生自己吧
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提出要恢复“儒学”,让儒家思想浴火重生。这种观点对于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的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尤其是儒家的德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库,学习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搞好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看了感觉我们大学生真的需要一种思想填充那贫瘠的心灵世界,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呼吁儒家的德育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认为,然也,这可不是虚的,不是领导就是对的的逻辑,我真的赞同他。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素质比较高的群体,应该以优秀的素质和精神面貌迎接挑战。由于当前高昂学费的显性压力、就业困难的心理压力等社会上的繁重压力,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变更,价值准则失落,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方面,对奋斗目标不明确,缺乏社会责任感,一些大学生思想空虚、颓废,政治热情丧失。特别是最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使得许多大学生面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在生活习性和态度方面,很多大学生行为举止不文明,公共场所大喊大叫,破坏草坪、花园,有的学生出言不逊、举止粗鲁、仪容不整,缺乏文明的生活的习惯。同时,部分大学生羡慕或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崇洋媚外、追求享乐,对生活很挑剔,奢侈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在价值观念方面,很多大学生功利色彩浓厚,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在就业、专业选择、考试态度中无不表现出来。此外,1980年后出生的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父母和亲人的关爱,甚至是溺爱,使他们逐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所欲为,十分任性、自私。他们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很少顾及甚至不顾他人的利益,并且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不择手段。
上面这段是我摘抄的,想来现在大学生真的存在这些吧,毕竟一个个事实在警醒着我们,但对我来说我的大学生活环境我感觉很满意,这的朋友在一起,没有什么骄奢思想,虽然这里是三本但我仍感觉同学生活学习都很和谐,气氛很让人舒服。但相信大家也都能看到,我们大多带着一种情绪—浮躁/饱含着我们 对未来的茫然,对现实的不满以及思想的空虚,颓废,对政治的热情丧失还有以自我为中心。看看校内帖子,贴吧的帖子,就知道了,或许没那么严重点真的存在我们中间。
能够留在学校的文字资料不多所以这次我想把这些讲出来,希望我们学校
能在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搞起来,注重一些,不要让我们工科的学生满脑子都是高数电路,测量,代码……这些的确对我们都很有用,在未来这些都是我们物质生活的来源,但光这些还不够,精神的空虚,心里承受能力低下,对生活的意义,对生命的理解都太贫乏,各种偏执的想法得不到扶正,身体的亚健康我们可以锻炼,但精神的亚健康呢,谁能治疗,文化的缺失怎样去弥补,大学对于我们是思想意识定型的关键时期啊,我们课余时间爱做什么,在看什么?很多时候当我们看到某个官员养很多情妇时,似乎内心里都会有一丝悸动,“也许那样的生活过着就不虚此生了吧”!
这是我曾经有过的一些思想,我想现在有很多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思想吧。或许这不可能实现,但一千个总会有一个成为官员吧,这是不是预示着又诞生了一个潜在的贪官呢,呵呵。学生的背景很不同,不同的背景下总会隐藏着不同的欲望吧,大学不应该只教我们一种技能吧,我想在大学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各种欲望引导出来再用一种文化去中和它,让大学生健康的成长,走出校园吧。
看看现在的国情就明白,哪些怀着各自想法的人走向岗位都做了什么,中国在发展,而且很快,但问题也很大吧,我想这一切都可归结为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吧。我希望校领导考虑,也许校领导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我就无从得知了。
这只是我的想法,也是一狂人的妄语吧,但我真的感觉这是我们大学的弊病,我明白这些每个人都能想到,但我就是想把这些说出来,哪怕就像树叶落入水面激起的那一丝涟漪。就要离开了,我心里很急,不知道为什么,真的很想把这些说出来,也算是进到那一份心了吧,为自己寻求那分心安吧。
大学啊,曾经是我的梦,为了他努力了多少年,一朝进入大学(虽然是本三啊),但那也寄托着我的梦啊,匆匆四年,似乎弹指一挥间,就要走到终点了,期间有过快乐,有过悲伤,有过遗憾,有过颓废,有过心灵的悸动但都过去了,一切成为我生命中宝贵的更美好的回忆。临走有些感受总想留下来,或对会错,都是一点心意吧。
我这辈子只想做到一个“真“字,找到一个”度“
真---这个字好做但一个度却如何掌握,还不懂,也许很不成熟吧,但不成熟我就把它表现出来,做到这个“真”吧!
振奋些,这毕业是终点也同样是起点,是我们成就理想的起点也是我们独立天地间的起点,幼狼独行,稚鹰傲天,对于我们这里才是起点,兄弟姐妹们,别再踌躇了,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既然来到这方天地就让这里留下我们的传说吧!
这就当做我的德育论文吧!没怎么深写自己的四年,因为感觉自己过的有点失败,没有太多需要落实到纸上的,有的只是对母校的留恋和对未来我一丝踟蹰,一丝期望,还有那么一点期盼。
在这里感谢我的朋友们,教我帮我的老师们,感谢你们带给我的四年值得珍藏的四年。
第四篇:感恩之心我心飞翔
感恩之心我心飞翔
186班刘超钧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首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他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那是白云对天空的感恩。我在高傲地飞翔着,追寻着一个远大的理想,那是我对社会的感恩……
篱笆修筑竖三桩,暖流涌动感心房。感恩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我们感恩是因为曾经的获得和索取——父母的爱、朋友的情、师长的教育……曾经有一股清泉,润泽心田;曾经有一阵和风,唤醒清泉,唤醒希望;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在困苦时,把手伸向了你。这份帮助,也许是送来千金,也许只是投来一个小小的眼神,但都足以让我们的心温暖,渡过难关。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也许在心灵接收到爱的信息时才产生谢意。那么,何不把它化为行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温暖的肩膀,都行。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两肋插刀;感恩于传人,武于岳文结草衔环;感恩于人民,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万次的空想不及一次行动,再大的谢意也比不上实际行动。
真诚甘泉淌心意,诚意火把暖两人。势利的感恩是另有所图。感恩的人是真诚的。帮助的人已伸出真诚的手,受助 1的人衷心感应,快乐和幸福会同时飞向两个人。他真心报答,坦然而快乐;我接受回报,幸福而满足。感恩就像天上的繁星,彼此真诚的照耀着,温暖着,默默守望,相遇成辉。
生活中有许多让人感动的事例,有“慈善之星”倪鹏富从1999年5月到他55岁为止,10年间先后73次无偿献血,成为台州市名副其实的“献血状元”;丛飞,一个普通歌手,他10年来倾其所有,资助失学的儿童及残疾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又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用奉献延长了生命,丛飞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将爱长留人间。他们不都是突出表现世界充满爱的吗?“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是陆机为季节的变迁而感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白居易为沦落江湖的歌女而感动。而丛飞的倪鹏富因为无私奉献,让我们感动,感动让我们有了感恩的动力,让我们有了前进的毅力,让我们有了奋斗的精神。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身躯帮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困苦,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
所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给予回报。
淡看世事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一时兴起的“感恩”只是一种负担,真正怀有感恩之心的人不是不会因时间而淡忘感情的。感恩不能像诸葛亮那样“愚蠢古板”,却要像他那样将恩情铭记于心。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记着,曾经有一个人帮我爱我,让我感激涕零。当日子在指尖慢慢滑落时,依然感怀于心。爱是纯的,心是诚的,感恩是真实的,感动是永恒的,感恩的心便是充实而幸福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朋友间的感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我对社会的感恩。
第五篇:国培之心的体会
国培之心的体会
历史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历史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历史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以后我珍惜每一次培训的机会,提升自己,也希望教育的有关部门能多为我们搭建这样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