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人才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06:5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油企业人才管理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油企业人才管理调研报告》。

第一篇:石油企业人才管理调研报告

近年来石油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加剧,流失率逐年增高。虽然企业人员有合理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必要的,但当前石油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一是流失率过高,如有的企业已高达25%;二是流失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有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

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过去,我们说某个单位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看其跳槽出去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就可判断,对人才流动相对少的单位便认为其员工的忠诚度高。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不单是看那些将关系迁出或与单位解除了聘用合同的人有多少,还应当看有多少留下来但不出力或出力不够的人。如果一个单位有很多人有才而没有使用,或受到某些制约不能让其尽展才华,那就意味着这个单位存在另一种人才流失,即内部流失。笔者试图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管理对策作些探讨。

一、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近年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员工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意度低

据对石油企业员工所作的职业发展的满意度调查中,表示满意的所占比重仅为58%;表示不满意的却占到17%,而持一般态度即说不上满意和不满意的占到了25%,两项共占42%,这表明了不少员工对于职业的平淡和中庸态度,对职业发展不满意程度还比较高。

(2)员工对薪酬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看,大部分被调查员工都在抱怨薪酬低。认为采油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而薪酬、福利待遇等比较低,与付出的努力不相称。另外,在员工绩效过程中,由于员工间的岗位关联度低,而岗位分工比较细,考核依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的好坏,致使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诸多的人为因素和感情因素,造成员工的薪酬公平感比较低。

(3)员工对企业培训方式及效果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培训措施及效果满意度调查看,很多员工认为:第一,我们的培训存在重形式、走过场的问题,缺乏明显的效果。培训的内容脱离实际,培训形式过于简单,导致学员厌恶培训。第二,培训不规范。培训计划实施不能一以贯之,培训的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一旦遇到其它活动时,首先让路的就是培训。培训项目和内容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员工的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企业的培训;对培训的授课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检查。第三,培训方法单一。企业培训还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

(4)没有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转化为员工精神财富的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调查看,一是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低。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二是对人的尊重体现不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诉求,要为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三是没有真正形成“双赢”的文化氛围。企业应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员工进行灌输,通过个体的考核指标来达到诠释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人才流失管理对策

根据对企业及工流失的原由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在西方早已提出并付过实践。它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反对把人仅仅看作生产的“工具”,强调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重视人本身,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把员工当成“物”来管理,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员工需要,其它问题就不再重要。“如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留住人才的对策上,首先想到的是给予更高的报酬。当然物质激励是必要的,是基础性的东西,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薪酬福利还比同类企业高,但却仍有较高的人才流失率,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仍然把员工树为“经济人”,认为你劳动,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与我无关。有的企业员工工作场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企业没有文娱活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倍感疲惫。同时,这种简单的工作关系使员工没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只要遇有不顺意的事,就想离开。

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有

第二篇:石油企业人才管理调研报告

近年来石油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加剧,流失率逐年增高。虽然企业人员有合理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必要的,但当前石油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一是流失率过高,如有的企业已高达25%;二是流失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有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过去,我们说某个单位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看其跳槽出去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就可判断,对人才流动相对少的单位便认为其员工的忠诚度高。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不单是看那些将关系迁出或与单位解除了聘用合同的人有多少,还应当看有多少留下来但不出力或出力不够的人。如果一个单位有很多人有才而没有使用,或受到某些制约不能让其尽展才华,那就意味着这个单位存在另一种人才流失,即内部流失。笔者试图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管理对策作些探讨。

一、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近年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员工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意度低

据对石油企业员工所作的职业发展的满意度调查中,表示满意的所占比重仅为58%;表示不满意的却占到17%,而持一般态度即说不上满意和不满意的占到了25%,两项共占42%,这表明了不少员工对于职业的平淡和中庸态度,对职业发展不满意程度还比较高。

(2)员工对薪酬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看,大部分被调查员工都在抱怨薪酬低。认为采油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而薪酬、福利待遇等比较低,与付出的努力不相称。另外,在员工绩效过程中,由于员工间的岗位关联度低,而岗位分工比较细,考核依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的好坏,致使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诸多的人为因素和感情因素,造成员工的薪酬公平感比较低。

(3)员工对企业培训方式及效果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培训措施及效果满意度调查看,很多员工认为:第一,我们的培训存在重形式、走过场的问题,缺乏明显的效果。培训的内容脱离实际,培训形式过于简单,导致学员厌恶培训。第二,培训不规范。培训计划实施不能一以贯之,培训的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一旦遇到其它活动时,首先让路的就是培训。培训项目和内容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员工的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企业的培训;对培训的授课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检查。第三,培训方法单一。企业培训还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

(4)没有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转化为员工精神财富的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调查看,一是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低。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二是对人的尊重体现不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诉求,要为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三是没有真正形成“双赢”的文化氛围。企业应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员工进行灌输,通过个体的考核指标来达到诠释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人才流失管理对策

根据对企业及工流失的原由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在西方早已提出并付过实践。它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反对把人仅仅看作生产的“工具”,强调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重视人本身,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把员工当成“物”来管理,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员工需要,其它问题就不再重要。“如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留住人才的对策上,首先想到的是给予更高的报酬。当然物质激励是必要的,是基础性的东西,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薪酬福利还比同类企业高,但却仍有较高的人才流失率,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仍然把员工树为“经济人”,认为你劳动,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与我无关。有的企业员工工作场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企业没有文娱活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倍感疲惫。同时,这种简单的工作关系使员工没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只要遇有不顺意的事,就想离开。

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有了合格的员工,才会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市场,才能创造更多的效益,员工应是第一位的。这种人本理念应贯彻在管理各环节,从员工招聘、培训、工作设计、薪酬福利制度、职业生涯管理到激励体系,都应考虑员工的需要和收益。管理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处罚性措施,多采用表扬性激励,使员工有受尊重的感觉。其结果必然是关心培养了员工,也发展了企业,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2)开展员工职工生涯规划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人才发展,要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制度建设上进行积极尝试。一是基层轮岗锻炼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员工不同岗位进行锻练,采取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使他们尽快熟悉本专业的生产过程,积累经验,塑造坚韧不拔的品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积极促进人才流动,适才适用。主要采用直接聘任、公开竞聘、招聘、选任和委任等多种方式给大家创造选择岗位的机会。同时,有计划地对优秀员工进行轮岗培训。通过轮岗,提高工作技能,丰富工作经历。三是将员工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工作贯穿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训以本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为主,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为辅。培训采取脱产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形成培训――提高――再培训――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员工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技术考察等活动,及时掌握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四是完善奖励制度,增强员工不断进步的动力。当员工取得重大成果或显著成绩时,对其成绩进行评估、鉴定,并按照有关规定申报、评审有关奖项,享受相应荣誉与物质奖励。五是加强绩效考核,使优秀员工沿着职业生涯通道优先晋升。实行以绩效考核为核心、量化考核为手段、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为主要依据的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办法,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业生涯阶梯晋升的依据,让优秀员工优先晋升。为了使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发挥培育人才的作用,将逐步完善对它的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职业生涯指导委员会,形成职业生涯发展评估制度,加强信息沟通,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举办经验交流活动。

通过定期对员工职业规划进行评估,适时地调控,及时地建议,有目的地培养,为员工成才铺路搭桥,调动员工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更好地工作,顺利地成才。

企业的发展既需要一流的管理人员、一流的工程师,同时也需要一流的操作工。为此,明确了各个层次员工的需求目标和发展空间,进行系统设计,使员工学有方向、干有劲头。在操作人员队伍中进行全能操作员岗位技能培训,达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目标;在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中,重点强化高层次专家和紧缺人才的培训,着力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和管理人员。在培训工作中,采取短期培训、系统讲座、外派委托培训的方式,既有人员走出去,包括到高等学校深造、学习和考察,也有内部组织的一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分理论与实际技能培训两大方面,注重岗位技术规程、基本操作、设备运行规程、事故预案等。还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需要,选择优秀员工参加与其业务相关的学习和培训,鼓励员工参加自学考试,并在工作安排和经济上予以充分支持和帮助。

为避免在管理人员选拔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应制定科学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程序,力求整个过程“阳光操作”,公平、公正。在民主评议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过初选、终选两道程序推荐岗位竞选人选;在竞岗答辩时根据理论及业务考核,优中选优;在上岗试用前实行任前公示制,确保群众监督;实行上岗试用制度和实行轮岗交流制,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及协调能力。整个过程透明、严谨、有序,实施后员工的抱怨普遍减少,聘任的管理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群众反映良好。对于擅长技术的研究骨干,为提高其职位发展的满意度,避免升迁为管理人员后不影响其技术特长的发挥,较好的解决技术人员职务升迁的满意度,避免技术资源的流失。

(3)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薪酬公平感和满意度

从影响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因素调查表明,薪酬待遇对员工的敬业度的影响很大,尤其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阶段,石油企业的薪酬已经确定,且提高的期望值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员工的敬业度,主要从提高内部公平度入手,提高员工的公平感,从而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提高公平度的最有效办法,一是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三是让员工参与考核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薪酬的公平度,提高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员工的敬业度。

要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让他们明白让人人都满意的绝对公平不可能存在。帮助员工认识到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让员工认识到这一点,从而降低员工的不公平感。企业还应该帮助员工合理度量其投入和收益,让员工不仅看到物质回报,而且看到企业为其提供的发展空间、工作氛围、提升机会以及地位、荣誉等精神回报。

另外,通过培育公平文化,提高员工的公平感。企业要建立公平的企业文化,必须将公平观念融入企业价值观,把对公平的追求体现在对企业价值的追求中,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的工作氛围。

(4)切实搞好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

要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充分认识到培养一支技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始终把技术干部、管理人员是人才,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理念并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中,将技能人才培养与生产经营目标相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职业技能开发管理体制。针对每个员工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实际情况,以培养“精一门、通两门、会三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大纲,从建立健全厂内聘技师、专业技术能手选拔、考评机制入手,通过岗位练兵、导师带徒、职业技能大赛、青工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形式,为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快速成长构筑平台。

为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企业应提提倡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长期以来,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企业培训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由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培训需求有很大差异,“齐步走”、“一人得病,众人吃药”式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在进行员工培训模式深入调研分析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行了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订单式培训就是根据职工培训需求,由职工出题,再请培训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教材,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不再搞“一刀切”式培训,而是开“小灶”,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菜单式教学就是职工想学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针对职工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培训方案,把培训对象划分为领导层、技术员层、班长层和操作层等四个层级,在同一层级上也要根据素质差异和不同的培训需求进行分类培训。

在对领导层的培训上,分别从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政治素质、经营管理、危机意识和领导艺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通过培训增强领导干部创新意识,自觉以开阔的眼界观察事物,学会掌握“方向盘”,安装“助推器”,提高谋全局、谋大事,干事创业的能力。

在对技术员层的培训上,分别从专业理论知识、现场经验、安全环保、质量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做到为我所用,学以致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管理才干。

在对班长层的培训上,重点做好“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班组长”的培训,努力做“多面手”、“智多星”;重点加强综合能力的培训,既要掌握熟练的现场操作本领,又要有一定的组织指挥才能,提高协调解决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

对操作层的培训上,积极创造条件把课堂搬到岗位上,重点加强岗位技能和应知应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即“绝活”、“特长”,使特长更特,全面发展,没有短腿。通过培训,提高排除现场各类故障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和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这一工作虽然艰难,但要自觉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员工的流失,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注意“留人先留心”。当今,心理学已广泛运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且颇有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真心尊重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自然就能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石油企业人才管理调研报告

近年来石油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加剧,流失率逐年增高。虽然企业人员有合理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必要的,但当前石油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一是流失率过高,如有的企业已高达25%;二是流失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有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过去,我们说某个单位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看其跳槽出去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就可判断,对人才流动相对少的单位便认为其员工的忠诚度高。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不单是看那些将关系迁出或与单位解除了聘用合同的人有多少,还应当看有多少留下来但不出力或出力不够的人。如果一个单位有很多人有才而没有使用,或受到某些制约不能让其尽展才华,那就意味着这个单位存在另一种人才流失,即内部流失。笔者试图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管理对策作些探讨。

一、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近年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员工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意度低

据对石油企业员工所作的职业发展的满意度调查中,表示满意的所占比重仅为58%;表示不满意的却占到17%,而持一般态度即说不上满意和不满意的占到了25%,两项共占42%,这表明了不少员工对于职业的平淡和中庸态度,对职业发展不满意程度还比较高。

(2)员工对薪酬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看,大部分被调查员工都在抱怨薪酬低。认为采油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而薪酬、福利待遇等比较低,与付出的努力不相称。另外,在员工绩效过程中,由于员工间的岗位关联度低,而岗位分工比较细,考核依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的好坏,致使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诸多的人为因素和感情因素,造成员工的薪酬公平感比较低。

(3)员工对企业培训方式及效果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培训措施及效果满意度调查看,很多员工认为:第一,我们的培训存在重形式、走过场的问题,缺乏明显的效果。培训的内容脱离实际,培训形式过于简单,导致学员厌恶培训。第二,培训不规范。培训计划实施不能一以贯之,培训的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一旦遇到其它活动时,首先让路的就是培训。培训项目和内容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员工的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企业的培训;对培训的授课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检查。第三,培训方法单一。企业培训还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

(4)没有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转化为员工精神财富的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调查看,一是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低。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二是对人的尊重体现不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诉求,要为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三是没有真正形成“双赢”的文化氛围。企业应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员工进行灌输,通过个体的考核指标来达到诠释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人才流失管理对策

根据对企业及工流失的原由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在西方早已提出并付过实践。它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反对把人仅仅看作生产的“工具”,强调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重视人本身,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把员工当成“物”来管理,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员工需要,其它问题就不再重要。“如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留住人才的对策上,首先想到的是给予更高的报酬。当然物质激励是必要的,是基础性的东西,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薪酬福利还比同类企业高,但却仍有较高的人才流失率,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仍然把员工树为“经济人”,认为你劳动,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与我无关。有的企业员工工作场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企业没有文娱活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倍感疲惫。同时,这种简单的工作关系使员工没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只要遇有不顺意的事,就想离开。

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有了合格的员工,才会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市场,才能创造更多的效益,员工应是第一位的。这种人本理念应贯彻在管理各环节,从员工招聘、培训、工作设计、薪酬福利制度、职业生涯管理到激励体系,都应考虑员工的需要和收益。管理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处罚性措施,多采用表扬性激励,使员工有受尊重的感觉。其结果必然是关心培养了员工,也发展了企业,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2)开展员工职工生涯规划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人才发展,要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制度建设上进行积极尝试。一是基层轮岗锻炼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员工不同岗位进行锻练,采取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使他们尽快熟悉本专业的生产过程,积累经验,塑造坚韧不拔的品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积极促进人才流动,适才适用。主要采用直接聘任、公开竞聘、招聘、选任和委任等多种方式给大家创造选择岗位的机会。同时,有计划地对优秀员工进行轮岗培训。通过轮岗,提高工作技能,丰富工作经历。三是将员工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工作贯穿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训以本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为主,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为辅。培训采取脱产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形成培训――提高――再培训――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员工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技术考察等活动,及时掌握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四是完善奖励制度,增强员工不断进步的动力。当员工取得重大成果或显著成绩时,对其成绩进行评估、鉴定,并按照有关规定申报、评审有关奖项,享受相应荣誉与物质奖励。五是加强绩效考核,使优秀员工沿着职业生涯通道优先晋升。实行以绩效考核为核心、量化考核为手段、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为主要依据的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办法,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业生涯阶梯晋升的依据,让优秀员工优先晋升。为了使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发挥培育人才的作用,将逐步完善对它的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职业生涯指导委员会,形成职业生涯发展评估制度,加强信息沟通,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举办经验交流活动。

通过定期对员工职业规划进行评估,适时地调控,及时地建议,有目的地培养,为员工成才铺路搭桥,调动员工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更好地工作,顺利地成才。

企业的发展既需要一流的管理人员、一流的工程师,同时也需要一流的操作工。为此,明确了各个层次员工的需求目标和发展空间,进行系统设计,使员工学有方向、干有劲头。在操作人员队伍中进行全能操作员岗位技能培训,达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目标;在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中,重点强化高层次专家和紧缺人才的培训,着力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和管理人员。在培训工作中,采取短期培训、系统讲座、外派委托培训的方式,既有人员走出去,包括到高等学校深造、学习和考察,也有内部组织的一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分理论与实际技能培训两大方面,注重岗位技术规程、基本操作、设备运行规程、事故预案等。还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需要,选择优秀员工参加与其业务相关的学习和培训,鼓励员工参加自学考试,并在工作安排和经济上予以充分支持和帮助。

在对领导层的培训上,分别从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政治素质、经营管理、危机意识和领导艺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通过培训增强领导干部创新意识,自觉以开阔的眼界观察事物,学会掌握“方向盘”,安装“助推器”,提高谋全局、谋大事,干事创业的能力。

在对技术员层的培训上,分别从专业理论知识、现场经验、安全环保、质量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做到为我所用,学以致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管理才干。

在对班长层的培训上,重点做好“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班组长”的培训,努力做“多面手”、“智多星”;重点加强综合能力的培训,既要掌握熟练的现场操作本领,又要有一定的组织指挥才能,提高协调解决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

对操作层的培训上,积极创造条件把课堂搬到岗位上,重点加强岗位技能和应知应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即“绝活”、“特长”,使特长更特,全面发展,没有短腿。通过培训,提高排除现场各类故障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和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这一工作虽然艰难,但要自觉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员工的流失,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注意“留人先留心”。当今,心理学已广泛运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且颇有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真心尊重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自然就能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石油仓储企业调研报告

石油仓储企业的发展思考

----基于定海四家石油仓储企业的调研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国际石油价格近几年一直在高位震荡,如何确保能源需求成为核心问题,各国都在寻求确保能源安全的解决之道,其中最普遍的做法是发展油品仓储业,舟山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发展这一行业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近期我们对辖区范围内规模比较大的四家石油仓储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石油仓储企业发展的一些设想。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浙江天禄石油能源有限公司、舟山中际化工有限公司

天禄能源和中际化工是天禄投资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两家公司联合在定海区岑港镇马鞍山外滩涂地投资建设356.4万立方米油品储运项目。其中:浙江天禄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规模为186.4万立方米;舟山中际化工有限公司建设规模为170万立方米。项目建设总用地1211亩,其中天禄能源635亩、中际化工576亩,项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两个公司均由天禄投资集团投资建立,当时投资人考虑到一个项目用地过多审批程序会更加繁琐,人为地将其分割成两个项目。目前两家公司之间由一条内部马路分开,投资规划、设计方案合并统一筹划,项目完工后应该会合并成为一个公司对外开展业务。

该公司是石油仓储企业,特点是单个储罐容量大,数量多,但由于公司地处舟山大桥岑港大桥对岸,大船无法驶入,公司将通过管道铺设与岙山石油中转基地连接,并将进入中石化的仓储计划体系。目前已投产的油罐仅22.4万吨,只占总量的5.4%。

图1:天禄能源和中际化工项目模型图

(二)舟山世纪太平洋化工有限公司

世纪太平洋公司拟投资近四个亿人民币,建设包括15万吨级、10万吨级在内的十余座码头和80万立方米罐容。该公司是一家化工品储罐企业,由于化工品的品种较多,因此公司的特点是储罐多,容量小,输油臂也多,投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仍未保本。业务正常运转后收入预计可达1.2亿元。

图2:世纪太平洋公司油罐群

(三)浙江海洋石油仓储有限公司

海洋石油仓储公司是上海期货公司认定的期货交割定点单位之一,全国仅四家,该公司也是从海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分离出来的企业,分离是根据上海期货公司对交割定点单位的要求,这家石油仓储公司成立较早,但规模不大,最大的优势就是属于期货交割定点单位。

由于公司是为了配合交割定点单位要求成立的,当时由母公司海洋石油以其拥有的储罐进行实物投资成立,但公司目前使用的土地和房产及码头设施均为母公司所有,公司也未向母公司支付任何使用费用。因该公司起步早,投资成本相对低,又有交割定点单位的优势,目前已有盈利。

(四)浙江泰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泰富石化公司实际上是从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有限公司分离出来的一家仓储企业,是定海地税局推进分离发展服务业的一大成功案例。公司主要业务是为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有限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和生产的产品提供储存服务,每年定额收取储存费用,对外业务较少。公司目前已有大大小小的储罐65只容量59.879万方,全部投产后预计收入可达1.5亿元。

二、相关情况分析

(一)石油仓储企业储罐数量、容量等情况分析

根据目前舟山石油仓储企业的运行情况,预计收入按每个月每立方20元租金测算,然后考虑空置率后再打8折计算。

(二)石油仓储行业的运营情况分析

从上述几个单位的调研情况来看,企业自动化程度高,工作人员不多,又能确保客户的石油进出企业损耗率在正常的损耗之内,企业正常运营成本低。目前石油仓储费大概每月20元-26元/吨/月,一般一次进入不管时间长短都按一个月收取,超过一个月按1元-1.2元/吨/天计算。另外有按仓储时间计算的,也有包租储罐的,包租费用根据时间长短和储罐大小而定,一般20-22元/吨/月。现在企业大多只为客户提供仓储服务,各仓储企业目前各仓储企业储罐的储存率还没达到理想的要求。

(三)石油仓储行业的特点分析

从上述分析表中有关数据可以看出,石油仓储企业的特点是前期投入大,经营期运营成本低,优点是企业生命周期长、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大,缺点是消耗土地、岸线资源较多,对当地就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少,当地群众对企业的认可度不高。

(四)石油仓储企业的税收情况分析

天禄、世纪太平洋、海洋石油和泰富石油四家公司是定海区域范围内经营规模比较大的石油仓储企业,从2010年的收入情况来看,四家企业合计入库税收842.82万元,占全区地税收入比重仅为0.48%,其中营业税收入388.51万元,占全区营业税收入0.53%。今年1-12月,四家企业累计入库税收2336.60万元,比去年全年增加收入1493.78万元,增幅为177.32%,占全区地税收比重上升到了1.09%,其中营业税收入1357.5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69.02万元,增幅为249.42%,占全区营业税收入1.55%,上升速度相当快。

三、石油仓储行业的发展设想

(一)鼓励石油仓储企业成为上交所指定交割库

从国外经验看,石油期货市场对促进商业石油储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出于现货交割需要,世界上大的现货交割地通常靠近主要期货市场,例如目前国际上主要石油储备集中在欧洲北海一带和纽约一带,分别靠近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我国推出石油期货,大大刺激了石油仓储和储运设施的建设需求,从而对扩大石油商业储备,稳定石油市场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舟山的地理位置以及与上海的悠远历史为舟山的石油仓储成为上交所交割库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也是中型石油仓储企业的努力方向。这些企业在建设之初就应该积极与上期所接触,了解期货交割油库的具体要求,参照期货交割流程和交易所要求建设油库或扩大现有库容,并希望将来能够成为期货指定交割库。在油品储备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申请成为期货交割库,是油库仓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因为成为期货交割库的优势有目共睹,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性库容,稳定增加仓储费收入;二是通过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油品进港入库,推动油库设施建设;三是通过适应期货交割的要求,提高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通过期货交割,客户、油商咨询业务的来电、来访,使石油仓储企业掌握大量信息资源。

从对四家石油仓储企业的了解情况来看,舟山海洋石油仓储企业的经营效益远远好于其他三家企业。该公司财务负责人介绍说,公司是上交所指定交割库,经济效益好不仅因为上交所支付的仓储费远远高于市场价格,而且其他客户知道公司性质后更增加了对公司的信任度,稳定了老客户,也引来了新客户,储罐的周转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自然就好了。

(二)鼓励石油仓储企业成为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品油库

成为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品油库应该是大型石油仓储企业的经营目标。去年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对成品油国家战略储备向社会进行招标,70余家企业竞标,入围的只有8家,而舟山就有三家企业入围,浙江天禄和世纪太平洋就是入围的其中二家,说明舟山石油仓储企业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虽然这二家公司中标了却未取得国储油收入,主要是因为国际油价高造成成品油收储成本过高,因此国储没有收油,仓储企业自然也就没有国储油收入了。

由于本次欧贷危机造成中国外汇大量缩水,今后中国外汇储备必将加大实物储备的力度,而石油供求关系紧张,国家届时必定加大对石油的储备力度,那时也是石油仓储企业发展的良机。但目前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石油大量储备的条件不成熟,石油仓储企业高峰期还将等待一段时间。

另外,根据中石油上报的国家发改委的规划,2014年中石油、壳牌及卡塔尔石油公司将合资在浙江台州建设炼油能力达2000万吨/年的炼油石化一体化装置,如果这一项目完工必定会给舟山石油仓储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三)鼓励石油仓储企业提供全套仓储服务

现代仓储不再限于仓库管理,而是要能提供全套的仓储服务。现代仓储企业不是仓库物业管理公司,而是要做供应链上的库存控制中心、流通加工中心、商品配送中心和增值服务中心。公共仓储的核心价值不在仓库,而在服务。社会对仓库的需求是有限的,对仓储服务的需求是无限的。目前,舟山石油仓储企业仍局限于仓储服务,政府应该鼓励这些企业向石油配送、油品运输、油品分离、油品加工等更深的领域发展,引导企业在增值服务与经营方式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四)鼓励石油仓储企业向上市公司方向发展 2011年8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国家政策的出台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契机,而仓储业作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政策的出台为仓储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政府应该鼓励仓储企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鼓励企业通过合并、重组做大做强重点石油仓储企业,引导企业向上市公司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舟山石油仓储企业目前仍处于建设期,多个企业均未达到预计目标,企业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来实现项目投资。油价高位盘整导致仓储业务不足,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划分的调整也加大了这些企业的负担,目前仓储企业大都在亏本状态运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石油仓储行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准确把握明后年国际油价跌到相对底部国家可能加大石油储备的有利契机。同时倡导大量消耗土地、岸线资源的石油仓储企业为当地百姓做些实事,比如建造养老院、图书馆,或定期、分批组织当地百姓外出旅游等等,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企业引进带来的实惠,这样也可提高社会民众对企业的认可度。相信随着国家把舟山列为全国首批石油战略储备基地,舟山石油仓储企业的建设规模将不断扩大,知名度也会越来越高。不远的将来,仓储业一定将成为定海地税收入增长的亮点,该行业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也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征管科 李光谊 林 雨)

第五篇:某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三峡移民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注意到以万州为库区中心的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为加快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移民库区的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工业兴万、富民强区”的发展战略,为此,必须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区抓住三峡移民契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夯实产业基础,工业企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实力不断增强,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在人才资源开发、培育、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同时,也应清醒的看到,我区工业企业与重庆主城区相比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与近邻涪陵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万州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要实现工业兴万、富民强区的目标,必须抓住人才这个关键,明确人才工作目标,以构建七个人才工作平台为主要举措,努力建成以优秀经营管理者、技术(学术)领军人、优秀营销人才和技术能人等四支队伍为核心的企业人才大军。

正确认识我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了解建设企业人才高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建设一支适应经济发展、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实现工业兴万、富民强区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此,通过对我区企业比较广泛的调研,并对毗邻地区的学习借鉴,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在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选任、激励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区已逐步建成一支由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营销队伍和高级技工四类人才组成的企业人才队伍,并已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企业人才队伍的年龄、文化、专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后备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整体素质有一定提高,实力有所增强,为全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我区企业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1.总体数量。到2005年底,我区规模以上企业现有职工约42700

人,其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总量约4180人,占职工总数的9.78%。在各类人才中,经营管理人才736人,占职工总数的1.72%;专业技术人才1156人,占职工总数的2.7%;营销人才495人,占职工总数1.16%;技能人才1793人,占职工总数的4.19%。

2.年龄结构。全区企业4180名各类人才中,30岁及以下438

人,占10.5%,31至40岁1589人,占37.9%,41至50岁1429人,占34.2%,51至60岁727人,占17.4%;

3.文化结构。中专(高中)1956人,占46.8%,大专1604人,占38.4%,大学本科617人,占14.73%,硕士3人,占0.07%;

4.职称构成。在约2500名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高级技术职称138人,约占上述人员的5.5%;中级职称408人,占16.3%,初级技术职称1954人,占78.2%。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高、中、初职称的结构比例为1:3:14。目前尚无职称的主要是中专以下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共1680人,约占人才总量的40.2%。

(二)、我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成效

我区抓住三峡移民搬迁的历史机遇,对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产权结构、产品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调整和改革,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区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积极而又深入的探索,在人才资源开发、培育、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并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

1.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逐步渗透至全社会,初步形成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良好的成长和工作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不断加剧,促使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人才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为:一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资源是各类生产要素中的第一资源的观念。重庆飞亚实业公司(重庆昊元生物产业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把人才资源的开发、使用、培训已经摆上重要位置,纳入企业重大发展规划和日常管理之中,像抓经营一样抓人才工作,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人才工作。重庆飞亚实业公司在对企业现有员工积极进行培训努力提高能力的同时,多种渠道搭建平台广招优秀人才加入公司,2003年,在该公司新的工资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为吸引优秀人才,采用了“新人新政策,老人老政策”的过渡性措施,率先对员工的工资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公司的薪酬水平在招聘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两年多来,重庆飞亚实业公司通过学校招聘、社会招聘等各种形式,共招聘各类大中专毕业生、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等共100余人,试用合格50多人,对这批员工,公司在各项政策以及后勤保障上都予以倾斜,例如:公司将招待所开辟为单身宿舍;对住家较远的提供交通(住房)补贴。现在这批新员工,尤其是部分拥有工作经验的成熟员工已经逐渐成长为企业各条战线上的主力。该公司大专以上学历员工比例由2003年4月的12%上升到现在的20%以上。二是初步形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共识。不少企业开始摒弃学历即人才的传统观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高度重视员工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学习创新能力。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新的人才标准衡量,认为本公司人才队伍已占全体职工的35%。该公司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开发和使用,对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较为畅通的晋升渠道,除了大力引进营销、财务人才外,也十分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和操作技术能人的引进和培养,每年中秋、春节定期举办联谊会,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区外优秀人才加强交流、增进感情,用事业发展、感情和适当薪酬待遇吸引了5名业内高级专业人才加盟该公司的发展;通过“技术比武”等多种手段,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对企业忠诚的高级技工,如该公司高级技工熊继国参加重庆市“车工技能大赛”获得全市第一名。对那些优秀的技术能手,每年由董事长、总经理亲自带队到北京、上海参加产品展览大会,这既是对技术能手的一种褒奖,又为技术能手提供了与客户直接交流的平台,为产品的不断创新和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企业把关心、重视人才培育放在和生产经营、企业兴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州港口集团等企业形成了共识,认为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了人,只有有了好的员工,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

经过精心培育与呵护,**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类人才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竞相迸发活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批的中青年骨干进入了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绝大部分经营管理者已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和专业职称,知识面得到拓宽,基本掌握了任职所需的经营管理知识,其中一部分有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多个单位工作的经历。经营管理者参与市场竞争,面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危机意识和兼容意识,具有能正确对待不同观点和意见的胸怀;在决策能力、市场开发能力、人才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公关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经营策略能力、领导艺术等方面也都有了较大提高。

2.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对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的选择任用制度上,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任。企业领导体制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逐步转变为厂长负责制,并逐步推行聘任制,从“行政干部系列”的管理制度中分离出来;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实行了公开选聘,如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精通财务和融资的副总经理,通过层层把关,优选了一名重大毕业的MBA学员,使公司的融资与财务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二是部分企业深入推进以全员劳动合同为基础的改革,构建“能进能出”的劳动用工制度。重庆索特集团、重庆万光电源、等公司与员工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确立劳动关系:对公司原有的老职工按照国家规定依法管理;对新进员工一般签订1年期的劳动合同(含试用期),合同期满后,公司根据考核结果和生产经营需要,决定是否续签劳动合同;通过自愿办理提前离岗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分流企业富余人员。三是在企业内部打破经营管理者的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推行以“公开竞聘、量化考核”为主体的改革,构建“能上能下”人事制度。鱼泉榨菜有限责任公司、万州运输总公司等部分企业为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各级员工尤其是中层岗位实施了竞聘上岗,有的企业还对生产车间部分管理和生产岗位开展了岗位竞聘,通过竞聘,增强了员工的竞争意识,让员工认识到岗位来之不易,强化了员工爱岗敬业、主动学习的精神。

3.在调动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多层面、多方向、多形式的探索。既重视物质激励和利益驱动,又重视经营制度建设,同时能解放思想,从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入手,由传统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发展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更重要的是重视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统一,使讲理想,讲奉献,艰苦奋斗,共同富裕的新观念,逐渐成为企业各类人才的基本思想道德基础。如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实行年薪制,每年由区委区政府召开重点企业表彰大会,对优秀经营管理者既给予隆重表彰,由从财政资金中挤出资金予以物资奖励。部分企业对营销系统人员实行以销售业绩和货款回笼挂钩提成的目标考核工资制度;对科技人员(主要是产品研发人员)逐步推行“一票到底”的奖励提成制度,即新产品投放市场,收入超过盈亏平衡点后,可实行销售收入提成奖励制度和4年利润比例提成制,或期权激励等办法;对行管系统采用了岗位评估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工资级序表”,实行岗位工资制。上述措施,充分调动了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4.在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监督、约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法律法规方面,按照《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国有企业财产监管条例》等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约束;从组织制度方面,既强调党组织的监督保证,又重视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还有纪检监察部门的专业监督;财务管理方面强化了审计制度,包括阶段审计、离任审计等。所有这些制度与措施,加上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形成了一些成形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我区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客观上培育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有优良作风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

5.初步建成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培训体系,培训出了一

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区委党校为主阵地,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有计划地组织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理论培训,切实解决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问题。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书记、工会主席、纪检干部、后备干部共400多人进行了轮训,思想政治水平、组织领导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二是强化素质建设,着力增强经营管理者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2002年2月,区委与重大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举办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班,并从财政资金中挤出100万元用于培养首期100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通过2年多的刻苦学习和精心培养,这批学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并将所学知识及新的管理理念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推进了企业的管理、技术、产品创新和市场的拓展,尤其是在振兴我区工业经济中,不少学员肩挑大梁,勇于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组织部门的认真考察和选拔,有68名学员相继走上了企业的高层管理岗位,有4名学员分别担任了万光电源、飞亚实业、江东机械、运输总公司等区属重点企业的法人代表,有效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强化结构调整,多渠道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注入后备力量。从2000年开始,区委本着全方位锻炼干部和为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有计划地先后选派了38名事业心强,有发展潜力,具有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耐劳的优秀党政、事业单位干部到挂职培养;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党政、事业单位干部离岗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先后有14人踊跃离开机关跨入了商海,为企业输进了新鲜血液。每年还以优惠的政策和待遇吸引和选择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来我区企业工作,并结合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重点培养锻炼,搞好传帮带,让他们尽快成为推动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如重庆索特集团,先后吸引和接受了300多名重点院校的大学毕业生,经过3至5年的实践锻炼,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技术骨干。四是强化企业自主培训。不少企业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员工参加继续学习和学历教育,如港口集团、昊元集团等企业从2004年起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培训中心签订培训合同,成为其会员单位,积极把各个专业、各个层面的员工送出去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万州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其他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的提高速度严重滞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明显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偏小不成规模。目前万州规模以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人才队伍只有2852人,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人才队伍仅有1328人,还远没有形成规模,总量的不足致我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差强人意。

2.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一是文化程度较低。从统计数据来看,在我区工业企业人才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仅占54.2%。这一数字与发达国家和地区8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相比,显得十分落后;二是专业知识较窄。较低的文化素质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缺乏所需领域较宽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我区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阶段,企业各类人才队伍的原有知识结构在转轨后明显缺乏效用。这种状况在国有企业这种非学习型组织表现更加突出。三是经营管理能力较弱。文化程度处于低层次,知识结构陈旧,其产生结果必然是经营管理能力低下,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大多数经营管理者尚处于经验管理和直觉管理阶段。四是从业年龄较大。统计标明,我区规模以上的企业人才在40岁以上的有2156人,占51.6%,30岁以下的438人,仅占10.5%,年龄结构偏老化。如万州建筑总公司、三峡水资源开发公司等企业因为人才后继乏人,不得不继续反聘留用已经退休的总工程师。五是高端(拔尖)人才奇缺。在企业各类人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能够起到学术(技术)领军人物作用的拔尖人才十分奇缺,这是我区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重要体现之一。

3.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企业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领导素养和个性特质与所在岗位不相适应,与产业发生错位,造成了企业人才队伍的人才浪费。二是在高、中、初级三类专业技术人才中,国际上认为三者科学之比为1:2:2.5,而我区实际为1:3:14,反映出我区专业技术人才中构成比例不够合理,高级人才所占比重偏小。三是高级技术工人紧缺现象凸现。我区企业特别是机械设备装配工、焊工、机修钳工、数控铣工及高级食品检验工,严重短缺且青黄不接,并呈现老龄化趋势,高级技工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65%以上。

4.民营企业创业活力不足。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开放多元化,与国际惯例接轨。封闭保守和小富即安的狭隘意识压抑了我区许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创业活力,不少民营企业仍是家族式管理,拒绝外来资本的参与,产权形式和经营方式封闭落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小富即安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像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把企业经营发展、扩大资本当作一种成就感,超越了金钱本身的意义。

5.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择机制的推进和建立相对落后。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多头管理、行业分界、部门所有、难以流动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突破“按行政官员的要求考核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路,以致造成能上不能下,条块分割,横向流动难的局面。从国有企业经营者队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迫切需要

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必须注重我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切实解决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从调研考察来看,企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万州要在参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中,发挥后发优势,必须从着眼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既要为万州工业经济发展培养一批了解国际通行经济规则,掌握国际经济、法律、贸易等方面知识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又要培养一大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还要培养一大批营销人才和技术熟练、爱岗敬业的高级技工。只有抓住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我们才能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趋利避害,赢得主动;才能推进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步伐。

3、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激活区域经济的正确选择

区域经济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缺少企业家”。就万州而言,能否有效激活区域经济,国有企业改革成败是其关键,总结十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可以将国有企业改革宏观上成败,企业微观上兴衰存亡归结为两个基本问题的解决:一是体制问题,二是人的素质问题。体制改革十几年来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到位,但是人的素质问题,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据对全区10多家亏损国有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80%以上的企业亏损是由于人才匮乏,尤其是经营管理者管理不善造成的。经营管理者水平的高低,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成为搞活国有企业的最为迫切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国企改革解困的关键时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我区工业基础薄弱、资本短缺、技术落后,但最为缺乏的还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只有培养造就出一大批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外经外贸知识的职业企业经营管理者,才能适应经济大循环的需要,才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才能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才能激活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政策措施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和重庆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万州努力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工作中心,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企业人才队伍。

总体目标:实施“5152”工程,即:力争5年内培养选拔10名高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者、500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营销人才、2000名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二)政策措施

努力构建七个人才工作平台,在建立健全育人识人机制、用人机制、人才评价流转机制、激励监督约束机制和启动市场需求等方面狠下功夫,为企业人才队伍的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

——教育培养

构建培养平台,在企业人才规模与层次上求突破。

1.继续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结合我区的盐气化工、建材、食品、制药、轻纺机电等五大支柱产业发展,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以联合办学、进修交流等形式,构建人才教育培养网络,定向培养人才,缓解紧缺的需求。区国资委继续承办好区委与重大联合举办的第二期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班,为万州培养“本土企业家”,区人才交流中心每年输送3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培训。

2.抓好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围绕万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种课题,区国资委、经委每年各举办一次较高层次的论坛、学术沙龙或专家会诊等活动。每年选派20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到对口支援省市的先进企业学习考察。加快实施高级人才培养工程,区国资委、经委、人事局在三年内将所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轮训一次,重点加强专业知识、科学技术、外经外贸、电子商务、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以及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能力的培训,大力培养复合型、专业型的高层次拔尖人才。区国资委每年对国有出资企业在岗副职以上领导人员组织3至5次专题培训。

3.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机构培训、网上教育、远程教育、专题讲座等途径,大力开展自主培训,在三年内,所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将全体职工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岗位培训。企业每年选送1—3名爱岗敬业职工到各类院校深造。

4.加强企业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一职选一”或“一职选二”的方式挑选企业领导后备人才,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者后备人才库。每年选拔20名左右40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思想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跟踪管理,交任务、压担子,促其更快成才。

——引进交流

构建流动平台,吸引高端人才来万工作。

1.坚持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万工作。凡愿意来万工作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除了在家属安置工作、子女

下载石油企业人才管理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油企业人才管理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内容提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三峡移民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注意到以万州为库区中心的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为加......

    工业园区企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修改)

    工业园区企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 临澧县安福工业园管委会 (2011年10月)为深入了解园区企业人才队伍现状,积极破解企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根据县政府办组织开......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精选5篇)

    **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三峡移民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注意到以万州为库区中心的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为加......

    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XXX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报告根据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XX市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的通知》(XX人社办[2013]196号)要求,为切实加强我县企业技能人......

    浅谈石油企业如何为人才创造用武之地

    浅谈石油企业如何为人才创造“用武之地”刘瑛2012-8-10 14:24:11来源:《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3期摘 要:石油企业属于技术密集、集约化行业,对各类管理、技术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

    石油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石油企业管理调研报告在当前全球经济化社会进程日益加快的过程和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油田企业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主体力量,做出了它自己的卓......

    人才调研报告

    2011中国入世十周年访谈中龙永图表示我国现在进口每年超1万亿美元。今年三月, 商务部长 陈德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断言:“中国未来 几年将成......

    人才调研报告

    人才调研报告古语有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自古以来,各位明主均对人才选贤任能,以保国家长治久安。而农村是支持整个社会发展的根基,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