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我们也有隐私权》教学反思
我们也有隐私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让学生去参与,避免枯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很好地挖掘有演讲才能的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明辨是非”、“校园论坛”、“争当小法官”、“小小辩论会——是爱?是侵权?”等活动的创设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同学和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通过教学,让学生认清隐私和隐私权,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培养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在讲到隐私权的时候,对于隐私权和名誉权的区别,有必要让学生区分清楚,隐私权和名誉权的区别在于:
1、客体不同。隐私和名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个人私事,后者是一种客观评价。
2、权利主体范围不同。隐私仅仅限于个人,名誉权主体较广泛,凡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和 其他社会组织都可以享有名誉权。
3、侵权方式不同。隐私权的侵害方式通常表现为将个人隐私事实由秘密转化为公开,而名誉权的损害则主要是以侮辱或诽谤方式进行。
4、法律保护方法不同。名誉利益具有可复原性。隐私权侵害则“覆水难收”。
第二篇:《我们也有隐私权》教学反思
长江师范学院
《我们也有隐私权》教学反思
本框题重点是掌握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了解隐私和隐私权的内容和懂得维护自身的隐私权。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尽管已经学习了隐私以及隐私权的含义,而且课堂上学生也能轻易列举出现实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案例,可是,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时,他们却茫然不知。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着重使用了情境体验性教学法,如案例分析、情景分析、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等,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在诠释隐私的含义时,我采取了体验性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隐私,从而导入了今天的新课。再讲隐私的含义的时候,我扩充了隐私的内容这个知识点,并且通过一个学生们很熟悉的案列加深理解。这个的知识的扩充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明确地知道自己的隐私有哪些方面。为了对隐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让学生们进行了一个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矫正“隐私就是丑事”这种错误的观点。
在诠释隐私权时,我采取先用一个案例来导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隐私权。由于在教材书上没有明确讲述隐私权的含义和内容,我让学生边做笔记边听我举例阐述,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我选择的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然后再出示一个案例让学生讨论回答,加深了学生对隐私权的理解。
在讲述如何维护自身的隐私权时,我用一副漫画引入,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侵犯隐私到维护隐私,由自我保护到依法保护,循序渐进,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连贯性、比较顺利。只是对于区分是否属于隐私的问题,学生争论比较激烈,不论哪一方感觉都很有道理。我提倡言之有理
长江师范学院
就是正确的。我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我习惯在学生讨论回答后,再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商榷。而对于区分是否属于隐私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是否属于隐私,是否构成侵权,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教师公布分数问题,如果学生事先知道并默许了,学校和老师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布,则不够成侵权。如果学生不想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知道自己的分数,可以与老师协商,找老师单独了解情况。这种主题由于是学生耳闻目睹的,或自己体验的、感悟的,学生感到亲切,觉得有话可说。
通过教学和课后练习,还有以下问题需注意,对隐私权在人格尊严权中的重要地位意识浅薄。可是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隐私权还重视不够,如何维护隐私权还不明白。这就必须要由老师不断去引导,用事实说明道理。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情感体验,教师做好适当的引导工作,适时评价和总结。使学生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从而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但是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是内容太多,探讨的时间不多,需加强对课件内容的删改以便更完善。其次,由于我是第一次上这个班的课,相互之间都不熟悉,我不了解班上学习的具体情况,有些教学方法可能不适应他们。再次,由于学生往常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学,课堂上很少讨论,很少发言,以至于我让他们讨论发言的时候都不是很积极,没有达到我预想的结果。最后,由于时间比较紧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语数有点快,以后一定注意这个问题。
长江师范学院
虽然本次教学存在着以上不足的地方,但总体上还是成功的,在做课后练习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所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在学习改进中前进。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保山市实验中学
李莉
2013年7月3日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实验中学 李莉
本学期我负责八年级201、203、205、206、211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谦虚谨慎,严谨治学,勤学上进,为搞好思想品德教研教学工作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思和总结。
一、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教学常规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学效果较好。虚心学习,多听课,钻研教材,丰富自身专业理论。认真及时写好计划,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成果达到预期目标。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做好个别差生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4、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政治科,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5、立足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要求学生不但要认真听教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在听中想、听中记,以想促听,以听助记。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看板书、投影,这些手段展示出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只要认真观看就会一目了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时,必须拿笔,或圈或点或画或批注、记录课堂上重要的知识要点。即议论、讨论、争论,这是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大胆提问,讨论争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质疑、争论,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每课结束我要求学生按我掌握的观点,我懂得的道理,我还存在的疑问的思路进行总结,达到知行的统一。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获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6、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大量的资料,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二、教研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科的局限性,致使与学生交流不多,认识学生有限,对学生关注不够,影响了师生关系。
2、作业单一,本学期我在培养学生自学、复习总结方面能力增强了,但却忽视了学生专业术语和答题技巧方面的训练。
3、在作业批改方面,我在大面积鼓励学生的同时,对特优生的培养忽视了,同时也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作业中暴露的问题。
4、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深入进行分析,因而教研力度不够。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将教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搞教研,把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真正做到以教研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教研。
2、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倡交流形式多样化,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师生关系和谐,人人乐学、爱学。
3、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深入钻研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课前准备得越细,课堂教学就越自如,学生就越容易学懂,课堂效率就越高。
当然,除了这些我还有一些关于自己的想法: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问你一些专业知识,如果我们对专业知识都不能准确的掌握,试问,你以何来服学生?不仅如此,在平时和学生的接触中,学生还可能会问你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果处理的不好,学生会认为你这个老师肚子里根本就没有“墨
水”,那么,他也就不会甘心受你的“摆布”。我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课后,学生问我,“老师,一般说来,蚊子在一米开外飞行我们就可以听见,但为什么我在厕所的时候,蚊子都离我很近了,但是我却听不见它的飞行声音?”,“次声波对我们有什么危害?”等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并不属于思想品德课的范畴,但它却反映出一个老师理论知识的功底,如果你不能作出一个能够让学生信服的回答,以后学生会怎么看你?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每上一节课后,我都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个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有所收获。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大家都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痕迹,我们可能就是学生的向导。因此,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这样几个方面:(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都会对学生提一些要求,让他们严格遵守。要是老师自己制定的制度,自己都不去遵照执行,学生会服吗?比如说,老实说上课要有时间观念,不许迟到,而自己却经常迟到的话,学生还会听你的吗?
4、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想让所有的学生都尊重自己,但是,自己却随意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甚至当着其他学生的面辱骂学生,将心比心,学生能对你产生好感吗?他们甚至不知道,你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先尊重别人。又或者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而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会对你产生厌倦和反感。要想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就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的收获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有法,但无定法。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把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的劳动,坚持不懈地去摸索和总结,我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对于一个新教师而言,教学的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要想真正赢得学生的赞许,你需要付出更多。古语有云:“教学有法,学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做得并不是很好,但是我相信,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我会做得更好!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我多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 “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通过学案式教学培训,我认识到,应该紧跟形势,加快实施素质教育,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要倒给学生一怀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
4、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有一次上九年级的课时,因现在中考只作为等级,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这课没兴趣,便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心血”。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后来我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给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我解释教师也有犯错误时。就这样我迎得了学生的信任,于是学生有什么心理话都与我说。请我为她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我在学校哪怕在累,只要与学生相处,烦恼就没有了,学生只要看我脸色不好,都会说,教师别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体。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一听,立即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单独找学生谈话。事后我还对学生说谢谢。就这样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融洽。也是我不断反思的结果。
二、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六、合作探究,拓展升华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对于合作学习,国外学者做过很多深入的研究,例如美国的弗彻斯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小组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小组规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影响。弗彻斯等人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可简要概括如下:第一,合作学习情形都明显优于独立作业情形。在对复杂作务的完成方面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互动质量。第二,在异质二人小组中,复杂任务的学习可明显地促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在参与水平上,二人组成的小组明显高于四人组成的小组,差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第四,不论哪种背景情况,差生的参与度都明显低于其他成员,这意味着调动差生参与积极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它具有以下特点:①学习目标的方向性更强。②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③研究手段的多样性。④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操作。概括起来讲,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我们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其理论依据是: 1、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20 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一种“非指导教学”、“自由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等教学观点。之后,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源于“以学生为本”,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和尊重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2、学会学习的思考。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部影响巨大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是向全世界教育机构发出的警告。随后,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 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把“学会求知”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教学实践而言,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合作的学习方式,这里应注意合作的必要性,有无必要合作;合作的有效性,能否解决问题;合作的组织性,几个人为好,分工如何;合作的科学性,如何通过有效合作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吸引学生研究学习、生活中的有价值的问题,阐述意义价值,寻找形成原因,探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 如下:
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我多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 “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通过学案式教学>培训,我认识到,应该紧跟形势,加快实施素质教育,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要倒给学生一怀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
4、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有一次上九年级的课时,因现在中考只作为等级,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这课没兴趣,便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心血”。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后来我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给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我解释教师也有犯错误时。就这样我迎得了学生的信任,于是学生有什么心理话都与我说。请我为她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我在学校哪怕在累,只要与学生相处,烦恼就没有了,学生只要看我脸色不好,都会说,教师别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体。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一听,立即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单独找学生谈话。事后我还对学生说谢谢。就这样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融洽。也是我不断反思的结果。
二、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六、合作探究,拓展升华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对于合作学习,国外学者做过很多深入的研究,例如美国的弗彻斯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小组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小组规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影响。弗彻斯等人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可简要概括如下:第一,合作学习情形都明显优于独立作业情形。在对复杂作务的完成方面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互动质量。第二,在异质二人小组中,复杂任务的学习可明显地促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在参与水平上,二人组成的小组明显高于四人组成的小组,差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第四,不论哪种背景情况,差生的参与度都明显低于其他成员,这意味着调动差生参与积极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它具有以下特点:①学习目标的方向性更强。②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③研究手段的多样性。④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操作。概括起来讲,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我们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其理论依据是: 1、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20 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一种“非指导教学”、“自由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等教学观点。之后,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源于“以学生为本”,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和尊重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2、学会学习的思考。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部影响巨大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是向全世界教育机构发出的警告。随后,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 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把“学会求知”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教学实践而言,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合作的学习方式,这里应注意合作的必要性,有无必要合作;合作的有效性,能否解决问题;合作的组织性,几个人为好,分工如何;合作的科学性,如何通过有效合作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吸引学生研究学习、生活中的有价值的问题,阐述意义价值,寻找形成原因,探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 如下:
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篇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我从事了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 经验+ 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这些年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 课堂教学是—— 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 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 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 病历”,并且对这些“ 病理” 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 病理” 的对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外出交流学习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 另辟蹊径”、“ 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我认为,反思就是创新的开始,就是对教育认识的进步与升华。
坚持不懈的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真的很重要;我想,只有坚持不懈坐下来写反思的老师,才是真正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收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