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抽烟问题的结题报告1
中学生抽烟问题的结题报告
【摘要】1:目的:研究中学生抽烟的问题
2:方法:对高二年级同学进行采访、问卷调查
3:结果:有部分学生对抽烟有较好的感觉
4:结论:对于中学生抽烟各个部门都在加以规定、制止、教育
前言:学生较早的接触社会必然会过早的认识一些新的事物,抽烟问题体现的尤为严重,我想通过社会各方的努力会使中学生原来那些不该接触的,从而保护自己的省心健康。各行各业,校内校外,家庭、政府都要负责,齐抓共管,一起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的好学生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2.2研究工具:问卷调查、采访
2.3 研究过程:
1我组六名同学因为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聚到一起,就中学生抽烟进行研究。
2为了得到较全面的调查记录,我们在放假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分配任务,让每个人就其所在的村镇走访,询问、发放调查问卷。以求得到最大范围的调查。
3我组同学对问卷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于对问题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
4大家总结后提出不少问题
2.4数据处理
(1)数据整理:将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2)归纳汇总:把各种数据结果汇总起来
(3)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对抽烟态度等
(4)结论解释:把所有结果都结合起来,对其分析解释
3研究结果
1、学生吸烟的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总人数150人中,有吸烟习惯的37人,占8%。
从小学开始吸烟的学生有19人,占吸烟总数的35%;从初中开始吸烟的学生28人,占51%;从高中开始吸烟的8人,占14%。这表明多数学生是从初中开始吸烟的,并且呈上升趋势。
一周用在购买香烟上的钱在5—10元的有41人,占69%;10—15元的11人,占19%;15—20元的7人,占12%。
当问到你在什么场所吸烟时,有5人在家里吸烟,占6%;在校园吸烟的10人,占12%;在校外吸烟的20人,占24%;在娱乐场所吸烟的人是16人,占19%;在聚会时吸烟的15人,占18%;在其他场所吸烟的18人,占21%。虽然只有少数学生在家里和校园吸烟,但其恶劣影响较大。
在你是否在公共场所吸烟一问中,经常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有2人,占4%;有时的有8人,占15%;偶尔的21人,占38%;从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的32人,占38%;不回答的23人,占27%。看来学生对在公共场所吸烟还是有所忌讳的。
你每天的吸烟量是1支的22人,占43%;2—5支的22人,占43%;6—10支的6人,占12%;11—15支的1人,占2%。学生的烟瘾还不算大,应规劝他们尽早戒除。
2、学生对有关吸烟是否有害的认识程度
吸烟对健康无害的有3人,占0.7% ;轻度有害的29人,占7%;重度有害的308人,占70%;不知道的41人,占9%。由此可见,学生对吸烟有害这一基本常识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学校、家长和社会要联手对学生加强教育。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有哪些一问中,答尼古丁的246人,占56%;答烟焦油的112人,占25%;答一氧化碳的39人,占9%;氢氰酸的25人,占6%;其他的43人,占10%。虽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烟草的有害成分,但仍有少数同学对吸烟的严重后果认识不清,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
3、家长和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家长经常在你面前提到吸烟的好处还是坏处一问中,好处的1人,占0.2%;坏处的287人,占65%;没提到的86人,占23%。
学生家长吸烟的有230人,占58%;不吸烟的有175人,占40%。
问老师有没有在你面前吸烟时,有的47人,占12%;没有的352人,占88%。中学生的有较强的模仿倾向,家长和老师要做出表率,尽量不要在学生面前吸烟。
4、父母对学生吸烟的态度
父母对你吸烟有什么看法时,接受的5人,占3%;反对的155人,占89%;家人不知道的15人,占8%。
1、学生吸烟的原因
学生开始吸烟的原因是尝试的12人,占21%;时髦的9人,占16%;享受和感觉成熟的4人,占6%;消遣的7人,占12%;解除烦恼和压力的21人,占36%;提神的2人,社交的3人,各占3%和5%。这表明学生想尝试的和解除烦恼和压力的所占的比例多。学校要多开展各种类型的文体活动,以减轻学生
学习的压力,学生也应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远离吸烟的危害和诱惑。
6、未成年人是否很容易买到香烟一问中,答是的131人,占54%;不是的110人,占46%。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从源头上阻止中学生吸烟。
7、学生对家长及老师吸烟的看法
家长和老师不应在孩子面前吸烟一问中,比较赞同的210人,占55%;无所谓的59人,占15%;不赞同的68人,占18%;不知道的47人,占12%。这个问题与第三题内容相似。
4研究结论
通过这实践活动,我们对中学生抽烟有了更多的了解。大多说学生都对抽烟的危害有所了解,学校也有所措施,希望同学们都远离烟草。
第二篇:后20%学生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后进生的现状调查与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内容提要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国内外研究“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在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原则,立足于后进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深入进行了后进生转化及指导后进生学习数学的策略研究。调查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学生自身等对学习的影响,寻找促使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为建立后进生档案及探索转化策略提供依据。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
1、提高了一些后进生的综合素质,促使了后进生的有效转化。
2、探索出了一些转化后进生、指导后进生学习的策略。
3、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
二、课题界定
1、农村小学:是指在农村小学就读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学生。
2、数学后进生:是指高淳县桠溪中心小学五(3)班的数学后进生。
3、现状调查:本课题主要采用教育调查法进行研究,用观察法观察后进的学生,用问卷与论谈的方法研究学生,寻找形成后进的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
4、转化策略:主要是侧重研究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几个关系、与后进生交谈的方法对后进生的学习评
三、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
1、人本教育理论。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教育者必须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
2、教学评价的理论。90年代以来已成为美国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并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学科领域,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重要策略,美国教育界希望通过评价来推动教学改革,致力于整体性评价,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
3、主体性教育理论。学习的效果与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学生的“主体性特
征”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转化后进生正是一种引导、促进积极的“主体性”教学过程。
4、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课题论证1、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本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一是时代的需要,二是社会的需要,三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科学性是它的内容,丰富性是他的内涵,多样性是它的形式,创造性是它的灵魂,优化教育教学教程,使之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则是它的精神实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学生则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但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后进生相对较多,尤其是地处偏僻的农村小学,后进生在班级中占有较多的比例。这些学生往往在思想品德,求知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地村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邓小平说过,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要注意提高,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正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将来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教师对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去培养,而一旦成功又将具有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新世纪呼唤新课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正处在一个大的改革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了全面提高五(3)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真正做到教师动起来,学生活跃起来,并且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里,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3、后进生人们通常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是否听话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片面的、不科学的看法,而应以全方面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还
所谓的“差生”,“后进生”一份自尊心和自信心,找到他们身上的发光点,优点。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花更多的时间,正确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努力改进他们的学习状况,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成为现代化的合格人才。
4、学生学习成绩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面对同一位老师,学生成绩的差异也是难以消除的。那么,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是我们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最宝贵的思想武器——爱。然而,“爱”是一个整体而抽象的概念,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只有外化成各种具体行为时,才能激起学生内心向善、向上的激情乃行为,这便是关扯、尊重和了解
五、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要过程
1、对后进生的评价
后进生作为学习中弱势群体,如何通过评价激发他们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显得尤为重要。
①注意评价的激烈性:在教学活动中,激励是一种艺术,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什么都可以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甘甜。
②评价的期待性: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我们对后进生以饱含期待的语言,激活他们内心深处火热的心,每个学生都可能比现在做得更好!
③评价的启发性:有效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及时的判断、评定,还要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启发作用,对后进生更要重视这一点,对后进生进行评价时,既要在肯定他真努力,有进步的同时,给他指明继续努力后方向,也要在提醒批评的同时,给他指出改进的方法,使其受到教育和启迪。有效评价还应客观,公正、准确、注意掌握好分寸,既不过褒,也不过贬。只有真心关爱,才会对后进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也会对其他学生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2、与后进生谈话。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后进生的思想素质较差,心理脆弱,因此,必须讲究谈话艺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①适时。它是指与后进生谈话要掌握好时机,特别是谈话中要勇于捕捉转化后进生的良机。②适度,它是指与后进生谈话的情感举止,用词遣句要适当,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性特点
和心理基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声色惧厉,信口雌黄。
③适法。它是指根据后进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谈话方式。
3、差生转化中的几个关系。教师在转变后进生的过程中,应遵循唯扬辨证的观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①表扬与批评的关系②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的关系③惩罚与毖后的关系。
4、研究的过程:
(1)申报阶段(2008年9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08年10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7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
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年级,同时撰写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09年8月—9月):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5、研究的方法:
(1)研究法。通过此方法去了解情况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学习情况,进而了解形成后进的原因。
(2)个性研究法。通过对班上个别后进生的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3)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研究教育行动,研究者的根据课题研究的反馈,调查研究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六、研究成果
课题组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
1、提高了一些后进生的综合素质,促使了后进生的有效转化。
①激发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②培养了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提高了后进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④有效推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
2、探索出了一些转化后进生、指导后进生学习的策略。如家校联系、感情沟通、以优带差、成功激励等策略;低起点、分层施教、特殊优惠、直观教学、及时帮助、学法指导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等。
3、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
①转变了教师的观念,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后进生;
②融洽了老师与后进生的关系;
③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七、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继续按实验方案做好后进生转化的策略研究,不断修正和提炼指导策略,做好研究成果的理论化工作。
2、组织对研究对象数学学科成绩的考查和评估,以查验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督促和改进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3、开展跨学科的后进生转化研讨,吸收其它学科转化差生的经验,同时介绍和推广研究成果,并与其他教师达成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共识,形成转化的合力。
4、加强数学学科特点和后进生思维特点的理论学习,积极探索适合数学学科特点的后进生转化策略。
5、与学校行政沟通,争取形成学校的后进生管理制度,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献计献策。
第三篇:学生抽烟问题的开题报告1
“中学生抽烟问题”的开题报告
研究者:高
(二)14班组长:胡郭川
成员:
侯荣璐 黄振云 黄振雷 王建 骆凯
一、问题的提出
1、中学生为什么要抽烟?
2、抽烟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影响?
3、怎么样防治中学生抽烟?
二、可行性论证
发放一定量的问卷,对高二个班同学进行采访。
1、实验条件
选择高二年级各班同学
需要一定的数学统计知识。
2、指导老师
三、研究方案
1、调查对象
全区中学生。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问卷95份,其中男生65名,女生30名。
2、调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前讲清意义,在调查者的指导下,学生在教室内独立完成,当场交卷并一律不记姓名,以解除学生顾虑,确保所得的材料的真实性。
3、调查问卷的处理
我们将收集到的问卷用百分率进行统计
四、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
五、研究假设
有一部分学生有抽烟的习惯
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抽烟的习惯
六、研究成果及形式
据2009年统计调查,中国烟民3.5亿人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可达120万人之多,并且人数在不断的增多。学生吸烟尤其是大学生吸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的重视。
众所周之,大学生活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度阶段,大学可以说是半个社会。很多大学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管制”,再加上大学生活本身比较松散,空
闲较多,交往的范围大,社会生活的自由度高,很多大学生受到很多观念的影响,这些观念中是消极和积极观念额并存的。其次大学生因为学习或者生活上的压力,还有男孩子对吸烟是成熟表现的错误理解而使大学生吸烟现象更加的明显。吸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据有关专家分析,烟草中大约含有1200余种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且不少于44种的致癌物质。其中包括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酚甲醛等有毒物质,易引起气管炎、肺癌等病。尤其是尼古丁危害特别大。美国《健康》杂志也刊登了“吸烟鲜为人知的20条危害”,详细说明吸烟人的生活质量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下降的,主要有香烟携带病菌、吸烟人睡眠质量差、吸烟者骨头很脆弱、吸烟增加失聪失明危险、吸烟爱得牛皮癣、女性吸烟不孕率高、吸烟不利于长寿等危害
七、研究进度
1、查阅资料(2012年5月1日)
通过上网,去小学学校资料室查阅资料
①学生的抽烟情况
②老师对学生抽烟的看法。
③学生对现阶段抽烟的看法
2、数据处理(2012年5月20日)
①整理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②归纳总结:得到结论。
3、提出建议
(一)作为个人,应该主动了解吸烟的危害,接受学校对吸烟危害的宣传和教育,思想上给予高度的警惕,提高自己的自制能力,绝不沾半点烟。环境影响行为。在个人交际过程中要看好交往的对方,选择正确交往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群体中能够坚持原则,保持自我,抵制烟的诱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其次应当洁身自爱,不随社会吸烟分子以吸烟建立交际关系,不听从这别人的胡言乱语。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父母要做好监督。作为吸烟大学生的父母,多和子女沟通,了解子女的大学生活,关注子女的心理变化,若发现吸烟的动机,应该即使的教育、指导和制止。在给零花钱的时候,应该多多关注子女对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最后父母能尽量不吸烟就不吸烟,最好不要在子女面前吸烟,给子女做好榜样。
八、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资源收集方面不全面。
评审组的意见:
第四篇:关于近视问题的结题报告
关于近视问题的结题报告
410班 李磊组 调查结果:
我们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回收48份。我们对问卷调查进行了数据统计,得到了下列数据:
1、请问你是否近视?
是:89.6%否:10.4%
2、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近视的?
小学:8.3%初中:64.6%高中:27.1%
3、请问你近视的度数是多少?
小于300度:33.3%300度到600度:43.8%600度以上:22.9%
4、请问你认为眼保健操对防治近视有用吗?
有:62.5%没有:12.5%不清楚: 25%
5、请问近视会影响你的生活吗?
会:72.9%不会:27.1%
6、你的眼睛是如何形成近视的?
看电视:29.2%看书:16.7%上网:35.4%坐姿不正确:18.8%
7、如果你的眼睛近视了,你会如何保护好眼睛?
配眼镜:68.9%经常做眼保健操:29.2%写字保持一定的距离:
2.1%
8、近视对你的影响符合以下条件是?
上课看不清楚,成绩下降:45.8%认错人,给生活带来不便:39.6% 会产生自卑心理:8.3%使生活少了很多乐趣:6.3%
分析: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中学生形成近视的主要因素如下:
第一,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睛是非常挑剔的,稍不注意就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眼病。其中,近视是最常见的了。为了保护你的眼睛,就必须注意用眼卫生,如:不搓揉眼睛,不要将异物落入眼内,不要在眼睛周围涂抹刺激性的物质……可是现在有些中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忽略了用眼卫生,使眼睛近视了。
第二,超时看电视,上网及看文学读物。因为学习过重这个间接原因而近视的同学很多,可有些同学近视并不是时间的紧迫,而是因为时间的宽裕而不得不打发时间。于是他们开始看电视、上网、看小说,久而久之就入迷了。大家都知道,电视、电脑的幅射会刺激眼里的视网膜,而看书太久了就会疲劳。久了,自然也就近视了。
第三,目前有许多学校存在着教室设计结构不合理,采光照明不符合规定,教室所纳学生数严重超标,课桌椅高低、间距等不适合学生身高。
第四,现在的青少年没有预防近视的意识。
研究的结果分析:一般青少年的近视眼,多数属于“假性近视”。由于用眼过度,调节紧张而引起的一种功能性近视。如果不及时进行矫治,日久后就发展成真性近视。为了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控制和降低青少年学生的近视率,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培养他们正确的写字、读书姿势,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书本和眼睛应保持一市尺。学校课桌椅应适合学生身材。
(2)看书时间不宜过久。
(3)写字读书要有适当的光线,光线最好从左边照射过来。不要在光线太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减轻学生负担,保证课间10分钟休息,减轻视力疲劳。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5)教导学生写字不要过小过密,更不要写斜、草字。写字时间不要过长。
(6)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7)看电视时要注意电视机高度应与视线相平;眼与荧光屏的距离不应小于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5倍;看电视时室内,应开一盏支光小的电灯,有利于保护视力;在持续看电视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
(8)应多吃些含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各种蔬菜及动物的肝、蛋黄等。
对近视要分档防治,抓早抓小,积极矫治和防止加深发展。如果已发生近视,要到医院去验光,配戴适宜的眼镜。假性近视可采用远雾视法、推拿操或晶体操以及物理疗法、药物等进行矫治。
课题小组的建议:想要有效的控制近视的发展,在目前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体质和饮食结构会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造成影响,均衡的营养能保证人体及眼球的正常发育,除此之外控制近距离的用眼时间是最好的近视控制方法。
预防近视“三字经”
近视眼,看不远,做事情,不方便,要防止,不算难;
做起来,要认真。光线暗,不要看,伤眼睛,损目力。
温功课,一小时,停一停,再来看。读书时,坐端正;
眼距书,一尺远。阳光下,莫看书;光太强,眼发花。
活动后感:
现在我国中学生的近视率已在逐年上升,已成了社会必须关注和采取措施的时候了。在访谈中得知,现在中学生对于近视的问题并不予以重视,以致于对近视的知识也了解未深。对于近视这个问题,大多数中学生都怀有好奇心,少数中学生甚至于渴望自己近视,这是中学生对近视怀有的普遍心理,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有的同学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拿眼镜来装酷。最终真的离不开眼镜,这时才开始后悔,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这也许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后记:
我们从调查中发现了近视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真的很严重,这已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眼睛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但却有很多人不知道或不注重爱护这扇窗,让它蒙上一层难以消除的弥障。无奈只能借助工具来清洗窗外模糊的世界。其实,保护这扇窗很容易,只需你把它放在心上,用你的关心和爱护为它铸造一堵保护墙。避免它受到更多的伤害。让你可以轻松的打开窗子,更清楚的观看这世界的美好。如果这份调查结果,可以让你受到启发,或从中得到帮助,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最后,献上我们最美好的祝愿。
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懂得了许多人应有的道德品质以及探索事物的方法。我们懂得了耐心的重要,在查找资料或分析时,总不能立刻完成,若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做下去,那什么也不可能成功,只有坚持了,不断尝试,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在本次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研究了中学生的近视问题。在这过程中,我们找了各种导致近视的原因,发现许多都是由不良习惯造成的。
第一次经历这种学习,研究自己喜欢的内容,感到很新鲜,并且学了许多东西,也第一次做了调查问卷,分发与数据整理,并且很高兴,问卷都如实地收回在与人交流中运用了很多技巧。在本次研究之中,长进了不少,并且认知不少,觉得很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与组员合作过程中,都分配到很细节,工作分配很细。每个组员也都很认真,互相提出意见,进行交流。研究也很成功,这或许就是团队合作的好处吧。
第五篇:三合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三合中心校 冯丽君 2017年12月20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爱因斯坦曾提出:“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专门书诗《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
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问题意识的严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冷静地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整个教学过程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师生问、学生问的互动与交流,缺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学生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更谈不上对现实情景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的一些优质课、观摩课中教师预设的问题过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少。即使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也往往是肤浅的、无探究价值的。更有教师把提问作为惩治那些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学生的措施。另一方面,学生回答错误或是问得不好,就可能受到批评和嘲笑。如此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使学生产生厌恶、烦燥。就出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的兴趣越来越小,出现无疑可问、不敢问、不知怎样问、没机会问的局面。一个习惯接受现成答案而不能产生问题的学生,何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既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
二、课题简介
1.鼓励学生“敢问”
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
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表意见。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积极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迷信教材、教师,敢于发表个人见解,阐述个人评价意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2.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只有主动地学习,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也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是创造地学习,否则学生永远是一个被动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找出规律的材料,便于学生探索、实践、发现问题。
3.使学生“善问”。
小学生正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未不能”的认知状态中。由于没有掌握好找问题、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课堂上学生往往不知从哪里入手提问,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即便是提出的问题多但质量不高。因此,要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提问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提问能力的提高。
4.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反思,让学生“好问”。
所谓反思,就是通过批判、推断、概括、抽象化思维活
动,将新知识在头脑中进一步完善、丰富和系统化。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不断反思,不断进行数学思考的能力。
按照“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教师要有反思教学的意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课题实验成员
课题实验校及班级:三合中心小学校一至六年级。
课题实验负责人:冯丽君
课题实验研究人:巴秀丽、康健、冯丽君、惠艳云、陈绘颖、廉丽静、朱丽君、张化兰、宋春凤、刘晓燕、卢秉瑞、田耕、龙慧勇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及目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认为以下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是支撑本课题的理论:
(1)杜威的教育理论
就哲学而言,哲学强调由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向对人的内部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人自身命运和价值的思考。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描绘了他的教育观点,他认为学校应该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这一社会中,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他鼓励教师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并帮助他们探索重要的社会的和智力的问题。杜威的门徒克伯屈认为,学校学习中应该把儿童分成小组,并让他们去进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设计和选择。主体教育论要求把教
学活动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然而一切创造“始于问题”,这就很明显地看出杜威的教育哲学和现代教学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哲学基础。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其中之一是帮助学习者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数学课程标准》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突出了“过程性目标”要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真正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适应经济时代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2.课题的研究意义
(1)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
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解决学生上课会听讲,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教师能够善于学习,具备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同时不断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1.课题的主要内容
(1)小学生在不同学段(中、高)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培养小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策略。
(3)逐步建立形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进主动发展”教学模式。
2.课题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出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途径。
(2)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实际的研究,总结出教学内容中问题和问题情境的类型;通过实验
结果的分析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总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经验。
(3)叙事研究法。教师及时反思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可以是教育案例,个案分析,也可以是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等。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我的课题经过了近两年的研究,参考多种相关文献资料,并吸取多方面的教育教学经验深入实施于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爱”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妙设障质疑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数学问题的氛围之中,能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创新地学数学。
1.创设趣味式情境,使学生“趣”中“问”
问题情境趣味化,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情感因素、认知内需,为学生提供新颖有趣的情境,激活探究欲望、唤起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2.创设动态情境,使学生“动”中“问”
问题情境动态化,就是在数学中根据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巧妙设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表演,使静态的问题动态化,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悱”中“问”
学生已有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探索愿望。在课堂上,我大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意识中激化矛盾,在问题情境中产生了对新知识的需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通过探索去掌握新知识。
(二)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会提问题
常言道: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好问,更应该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师首先要作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我们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师的提问应在发现问题的方法上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培养学生会提问的能力。
1.教师应向学生示范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使学生能在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找准知识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方法,提出与本节知识密切相关问题,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问重点、难点、疑点。
比如在学习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先提问学生:你们现在已学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否把梯形转化成平行
四边形求出面积?也就是把未知转化成已知,提示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来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学生中就进行这样的提问:教材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把未知转化成了已知,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其他已学过的图形呢?于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讨论,学生还真自己发现了梯形不但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还可以转化成三角形、长方形等等。通过教师的示范提问,让学生能在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更深刻地认识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真正地会提问。
2.教师应向学生示范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就能发现处处有问题。发现和提出富有思考性及涉及本质的提问。对自己不懂的或似懂非懂的知识进行提问;对自己以为值得怀疑的事物进行提问;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
如:在学习相遇行程问题应用题时,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行程问题中有关一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和路程间的关系,通过复习,大家有什么想法或进一步想了解什么问题?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
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
生1:我从一个物体想到了两个物体运动。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和路程间又有什么关系?
生2:我从一个物体想到了三个物体运动。三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和路程间又有什么关系?
师:你们联想得真好!那么,你们能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是两个物体运动或有更多物体的运动吗?这里学生发现和提出了富有思考性及涉及本质的提问。
鼓励学生质疑,既深化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会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的能力。我们就是要善于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七、课题的反思和建议
虽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认同,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教育个体性的差异,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会有明显积极的效应,对于接受能力中上水平的学生来说效果相对显著,但对于差生来说效果并不是很显著,在他们身上,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所以,如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教学,克服两极分化,如何让所有学生,即全班同学整齐划一地进步,是值得我们继
续深入研究的问题。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八、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师》2005.11.2、《数学教学通讯》2004.1.3、《小学青年教师》2005.5.4、《小学数学教学》2004.12.5、《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郭根富主编,新课程教材教法(小学数学)、《小学数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