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要对小学生进行禁毒教育
一、青少年为什么要进行毒品预防教育?
据受毒品侵害较严重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因不知毒品危害而吸毒的占吸毒总人数的82%。每个吸毒者每年耗资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几十万元。如果普及了禁毒预防教育,使人人都了解毒品的危害性,懂得禁毒的法律法规知识,全国每年就可少损失上千亿元。由此可见禁毒预防教育的重要性,禁毒预防教育是既治标又治本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只要做到以下几条,青少年就能有效地防止吸毒:(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5)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三、吸毒的危害
(1)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2)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3)吸毒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的行为;(4)吸毒殆害后代;(5)吸毒容易感染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吸毒影响社会经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据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公布的最新数字,世界上吸毒人员超过5000万人。每年有几十万瘾君子因吸毒丧命。全球毒品交易额约达8000—10000亿美元,吸毒问题严重的国家,不得不拨出巨款用于防治吸毒及相关问题的开支;同时由于长期吸毒而使得吸毒者的劳动能力降低,或者导致劳动力完全丧失,从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也问接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引起社会犯罪增加。一方面是吸毒者成瘾后,摆脱不了毒瘾的煎熬,为了满足毒瘾,铤而走险,进行偷扒抢窃,贪污、卖淫,甚至杀人的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是贩毒分子疯狂的报复,恐吓,暗杀等活动,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秩序。
吸毒损害本人健康,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爱滋病的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凶恶的疾病之一,被称为“超级癌症”。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了HIV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便会发展为艾滋病。艾滋病患者,通常死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所致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且死亡率高。据调查我国目前HIV感染方式主要是滥用毒品(静脉注射)来传播流行。云南艾滋病监测中心负责人指出:“目前,在国外的吸毒者中,艾滋病静脉注射吸毒者的感染率为23%,而我国边境一带的毒品流行重灾区,吸毒群体艾滋病感染率竟高达68%„„。”例如1989年在云南德宏地区爆发的HIV局部流行就是典型一例,146例吸毒者使用被污染的针头注射毒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第二篇: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何为进行感恩教育呢?“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这是牛津字典的定义。它有一个来历:17世纪初,英国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号帆船,于12月26日到达了美国的普利茅斯港,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然而,这些移民根本不适应当地环境,第一年冬天过后,只有50人幸存。第二年春天,当地印第安人送给他们很多必需品,并教会他们如何在这块土地上耕作。这一年秋天,移民们获得了大丰收,11月底,移民们请来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鸡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谢他们的帮助,感谢上天赐予了一个大丰收。自此,他们把这天定为感恩节。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将它定为国家节日,规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要使青少学生知恩,报恩,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使感恩行为发扬光大。虽然“感恩”是一个舶来词,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具有感恩教育的元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古代“二十四孝”、“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流传至今。
为什么我们进行感恩教育呢?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各样的思潮传入进来,在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经济物质财富的生产腾飞,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但是不容否认,在思想领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有待建立。这时思想领域显得无序而混乱,道德有所沦丧。我们看到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一些人受到恩惠却不懂得感恩,受了父母的养育、老师的培养、党和国家给予的优越的工作环境、幸福生活,而不好好工作,不知报恩,反而认为自己父母没有别人的父母能干,给他留下的东西太少;党和国家对他总是争三欠四,对现实生活不满。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幼儿如此,学生呢?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或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稍一不顺心就耍性子,不知体恤父母。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使用优良的教学设备,却不知感恩社会。在课堂上,老师讲课他打瞌睡,上语文课他看数学,上数学课却又看着语文,老师苦口婆心的规劝他视为耳边风,不知感恩老师。享用着大自然赐给的一切,不知感激和保护它,反而随意破坏它„„这些人常常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将父母、亲人、师长、朋友、同学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这种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应当深刻反思我们的教育,教育的失误是导致这一切不正常现象的根源!我们的教育,应该回归到以育人为首要目标的体系中去。毕竟,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能热爱的人,又怎么能爱他人、爱事业、爱国家呢?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只注重空洞的说教、喊政治口号,2000年出现了大学生马加爵因不满现实而报服社会,杀害同寝室几名无辜同学事件,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从而媒体上有关缺少感恩心和加强感恩教育的事例越来越多。缺少感恩之心的年轻一代的表现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心与关注,“感恩教育”也就应势而生。
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人任何东西。其实,人生时时处处有恩感。在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即是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但那也是使人思想认识深刻:周文王被拘而演绎《周易》;孔子一度遭遇厄运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著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吕不韦被贬蜀国,世传《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秦国,才有《说难》和《孤愤》。所有的苦难、失败和痛苦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
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社会才变得和谐。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拥有感恩之心,心存感激之情,是做人最基本的标准。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做人、感恩社会,感激父母的艰辛付出,感戴老师的培育抚爱,引导学生爱家庭、爱父母、爱党爱祖国。在这方面,我校起步稍迟,必须迎头赶上。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学会感恩,让生命轻装,未来才会阳光。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用所能做到的一切去感谢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党和祖国,用所能及的全部力量来报答一切。那么,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重视感恩教育启蒙,开启学生感恩之心 学生的心灵是一块奇异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取;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们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在学生的心里播上善的种子,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帮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感恩不仅仅是一种认同,更是一种回报。这种认同应该是发自学生的心灵里的认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重视抓“感恩”教育。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恩感恩 要使学生知恩、感恩,必须做艰辛、细致的工作:
(一)、营造感恩环境。有人说:“感恩之情,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是美德,更是一种素养。感恩,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重要一课。当孩子们细细品味父母的付出时,一些不满就会消弭,幸福之感就会油然而生。”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可以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受到洗礼。如:
1、组织唱感恩歌、看感恩影视,诱发学生感恩心;
2、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里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使学生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
3、创办“感恩”小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主题,定期出刊“感恩”的内容,使学生亲眼目睹“孝心”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
4、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到“感恩”活动中,从中受到熏陶。
5、算一笔感恩账。让学生将自己一个的年费算个总帐,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帐,通过比较,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写一封感恩信,抒发自已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创设感恩情境。感恩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他们心灵深处潜在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行为的目的。要注意的是,对于内容的选择,应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活动内容,找到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组织体验活动。
1、帮助父母劳动。在家洗衣、扫地,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给父母做感恩饭,端茶递水,将感恩付诸行动。
2、组织学生与班里的贫困学生结对交友、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在差距中感知自己的幸福,并改变学生的冷漠,培养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增加学生的人情味。
3、将“感恩”迁移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上。开展“队旗”、“学校”、“国旗”在我心中活动,自觉维护学校、国家名利,争做护洁卫士,课余清扫“白色垃圾”,主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老人,以此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情怀。这样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让学生在“感恩”活动中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会真理。
三、与家长要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感恩教育能不能取得实效通常与家庭教育有重要关系。现在家长们总是显得较为急功近利,他们仍然片面强调“智育”,只想学生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就行,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在亲情教育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引导,导致亲情教育的漏洞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尤其要注意解决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暴露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发展状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学校教育和家长的教育合力。
感恩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花大力气来抓,并坚持到底。使我们的接班人人人心存感恩,知恩图报,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新泰市石莱镇琵琶庄联办小学
2014.7
第三篇:不要对孩子进行比较教育
不要对孩子进行比较教育
你看隔壁的小明,一直都那么听话,你怎么跟人家比啊。
你怎么不学学你姐姐,整天就知道玩啊玩的。
人家的孩子一回家就复习功课,你就知道玩游戏!
你就不能像„„
为什么非要把孩子比来比去
明明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就打开电视,因为待会有他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正在准备晚餐的妈妈见孩子回来就顾着看电视,有点生气,忍不住数落起来:“你就知道看电视!作业做了没有啊?你看弟弟多听话,一回来就做功课,做完了还帮我出去买东西。你跟他比比,还像个哥哥的样子吗?”“是啊,是啊,什么都是弟弟好,那当初你干吗要生我?”明明生气地喊起来。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妈妈的孩子,弟弟老是受到表扬,而自己总是挨骂呢?难道自己就真的一无是处,真的这么多余吗?妈妈的话真的很伤他的心。
这只是很多例子中的一个。如果你是一位母亲,你能理解孩子遭到这种数落时的心情吗?
家长们骂孩子的时候,最容易拿孩子同其他的孩子做比较。
“你弟弟比你听话多了。”
“人家怎么能考满分,不是一样在听课吗?”
当孩子被这样骂的时候,他也知道父母说的是事实,无力反驳和辩解,所以往往会感到气馁,对自己丧失信心。尤其是在一个家庭中,当一个孩子被作为另一个孩子的标准时,时间一长,被比下去的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排除在这个家庭之外,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是“没用的”,甚至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了。他们很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心理:“唉,反正我不管做什么都比不上弟弟。”
“看来,我在这个家里完全是多余的,妈妈根本不喜欢我。”
孩子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自卑感会越来越重,会越来越没有斗志和热情。也许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很有出息的孩子,但是因为这种自卑,长大后自暴自弃,一无所成。我们说,父母一句话,影响孩子的一生,并不是危言耸听啊。
孩子犯了错,父母批评可以,但是千万慎用言语,千万不要把一个孩子作为衡量另一个孩子的标准。家长自己也有过童年,难道你们小时候就喜欢听这种话吗?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如果他完全像另外一个孩子,他就不是他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
不管你是父亲还是母亲,不要老是羡慕别的孩子怎么怎么听话,怎么怎么聪明。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都有成为人才的可能性。而这块玉是放出光芒,还是失去光彩,就得看父母如何教育了。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人与人是不一样,哪怕是亲兄弟姐妹,也会存在性格、能力、天赋等许多方面的差异。你的孩子可能在一个方面比不上人家的孩子,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却远远强于别人的孩子。而你,发现了孩子比别人强的这个方面了吗?比如,你的孩子虽然爱玩一点,但是天性善良,富有爱心,懂礼貌;也许脑子没那么灵活,但是很上进,很努力,很正直;也许不善于交际,但是很细心,很独立。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而不对他的优点加以赞扬和鼓励呢?
而且,大人眼中的好与坏,是比较主观和简单的。孩子的能力会以很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做父母的可否明白这之间的差别呢?对孩子没有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就下结论,这是非常愚蠢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正的。
许多父母都喜欢光凭学习成绩来评价和比较孩子。成绩优异的,给以赞扬和奖励;成绩差点的,不是责骂,就是嘲笑。要知道,成绩往往只能代表智力,而不能证明孩子的品格、性情及其他潜在的能力。它只能当作评价孩子的一项指标而已。如果你的孩子成绩没别的孩子好,你可以对他说:“虽然你现在成绩没他好,但是你很努力,努力了就会取得好成绩。”你的侧重点在鼓励,而不是比较,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第四篇:学校如何进行禁毒教育
大力开展禁毒教育,提高学生防毒意识
广州市南海中学初中部数学科
卢敏仪
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是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出路。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开展预防毒品犯罪宣传教育工作。
把禁毒教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结合起来,要做到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二、加强教育,增强青少年拒毒防毒能力。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
(1)多层面、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学校领导、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页、宣传栏、开展
“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手抄报、画报比赛、主题班班会、演讲、征文等形式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使全体学生都能深刻认识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自觉抵制、远离毒品,使同学们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
抓好“国际禁毒日”宣传。每年的“国际禁毒日”,学校都通过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及主题黑板报、电脑小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宣传剧目,开展禁毒教育知识竞赛,禁毒教育有奖征文,到市禁毒馆参观禁毒教育图片展、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禁毒宣传预防教育工作。
(2)每个寒、暑假放假前邀请派出所的同志开展全体学生禁毒主题教育讲座,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青骄教育平台”的禁毒教育系列活动。
第五篇:小学生禁毒教育
小学生禁毒教育
今天,我让同学们能够认识毒品和它的严重危害性,从而提高警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健康茁壮地成长,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和对家庭都有贡献的人。
一、毒品及其种类:
毒品是由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加工制成的物品,长期使用能使人嗜瘾成性,丧失正常生理机能,甚至危及生命。毒品属违禁品,如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等,包括医学上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现在黑市上的毒品海洛因有“毒王”之称,俗称“白粉”,对人体危害极大。
二、毒品危害:
1、危害个人,影响健康危及生命,事业荒废,经济破产。
2、危害家庭:心理扭曲,丧失人性,妻离子散。
3、危害社会:引发各类刑事案件,造成各种不安定因素,使国民素质下降,国家财力浪费。
三、如何加强禁毒措施:
一要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性,明白吸毒可耻,国法不容,把防毒提高到防火、防盗的意识上来,加强紧迫感和危机感。防得严,防到实处。
二是一心一意读好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三是不同涉毒人员交往,不吸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外界一切不良诱因,防止沾上毒品,陷入毒坑。
四、预防和减少毒品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富强,中华民族的复兴,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少年又是人生一段十分美好的时光。青少年精力充沛,朝气蓬勃,而且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望强,并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这些都是成年人无可比拟的优点。但是,由于青少年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磨练和考验,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加之特定的年龄、生理、情感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往往存在着判断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控能力、抗拒诱惑的能力不强,以及易于偏执自信、好冲动、爱冒险等方面的特点,如不能及时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就难免产生不利于身心健康的问题,甚至也很容易发生危害社会的行为。我省历年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1995年25岁以下的占到44.7%,1997年25岁以下的占到39.3%,1999年25岁以下的占到36.3%,2003年25岁以下的占到10%。2003年30岁以下的吸毒人员有2089人,占在册吸毒人员总数的42.7%。而现在三、四十岁的吸毒人员,他们最初沾染上毒品的时候大多数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我们提出预防和减少毒品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就是这个道理。
毒品,是一种令人厌恶、痛恨的东西!不知有多少人为了毒品前赴后继得失去了宝贵得生命,甚至有些人在吸毒上瘾之后,不惜一切后果变卖家产、敲诈勒索,以及杀人放火,而得来不义之财,去换取毒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毒品,它不仅深深侵害了中华人民的身心健康,还腐蚀了中华人民的坚强意志,让多数的人陷入你精心设计的陷阱里,毒品诱惑大批大批的人群来到它的掌控之下,让人们的意志涣散,从而做出大逆不道的恶形。
我们自己要认识毒品、远离毒品,并且告戒亲人远离毒品,帮助已犯上瘾的人们走出毒品的漩涡,排除心理的阴影,让曾经有梦、有信心的人们齐心合力打败毒品,重创理想、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