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为什么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有一个企业家这样说过一话:“你可以搬走我的机器,烧毁我的我的厂房,但你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可以有再生的机会”。可见人是企业生存的第一劳动生产力,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如何重视发掘员工更大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呢?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企业要想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可以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通过培训传承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一、员工培训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引进新技术和新理念,这就要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决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使员工掌握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搞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员工培训可灌输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通过培训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养员工的行为规范、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从而形成良好、融洽地工作氛围,增强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提高效率,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三、员工培训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让员工看到他们发展的愿景。员工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这种激励方式要长期,持久的实施下去,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四、员工培训计划要有创新。
企业除了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贯穿“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的培训思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注重实际工作中的前提下,必须体现出系统性和远瞻性。员工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要根据企业现状及目标,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计划。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制定具体多样的技能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上体现不同的深度。建立持续的、经常性的培训机制。
总之,培训是企业给员工最好的福利。
企业培训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员工培训,甚至有的企业为此不惜重金来做此事。企业员工培训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让企业如此重视呢?
1、员工培训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性工作。一个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靠引进,另一种就是靠自己培养。所以企业应不断地进行职工培训,向职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训良好的行为规范,使职工能够自觉地按惯例工作,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2、员工培训是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达到人与“事”相匹配的有效途径。
员工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岗位人员上岗后也需要不断地进步、提高,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升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培训,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员工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它也是达到预期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3、员工培训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员工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例如:组织业绩突出的职工去外地参观先进企业,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予以报销费用等。据有关调查,进修培训是许多职工看重的一个条件,因为金钱对于有技术、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可以,长时间不行,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4、员工培训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最佳手段
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企业要想尽快建立学习型组织,除了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贯穿“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成功的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不断获得效益的源泉。学习型企业与一般的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永不满足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员工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是组织人力资源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
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前两年在人力资源行业中,最风靡的主题就是绩效考核。不过最近培训逐步的被企业重视起来。因为考核的目的就是让员工作的更好,可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指导仅仅只是去考核,最后的结果会是把大家都考走。今天商道学院结合自己在工作中遇到过的关于培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和大家分享培训的重要性。第一,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有效投资。现在企业对员工的感情投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培训可以作为感情投资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且很多培训可以规定服务期,能有助于公司挽留人才。因此说培训于公司是一种有效投资,于员工意味着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消费,也意味着企业给了明天的饭碗。双方都受益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培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实际需求出发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商道学院曾经认识一个一个服务员,没有参加培训之前,托盘里的东西很容易散落,而且她的托盘只能托2公斤的重量;但经过培训后,不仅托盘托稳了,而且物品重量也可以达到5公斤。这样她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对于企业来说员工提高的工作效率就是节约的成本;对于员工自己来说,也许就可能成为她提升的资本,双赢的事情,人人都会乐意去做。
第三,培训可以规范工作流程。一个规范的工作流程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和危险。如一个操作机器的工人,不培训他在机器时先开与后开的开关按钮,一旦他颠倒顺序或者不按流程,产生的后果也许就是机器毁坏、人员受伤,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规范的操作流程培训就能提高生产的安全性,降低出错的风险。第四,培训是陶匠。符合实际需求的培训就像一个陶匠,能吧看似没有价值的、散乱的泥土塑造成艺术品或器具。但是泥土要变成陶器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而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就是这个过程,正因为有了培训,企业的优良传统和工艺才能得以传承。
培训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以上几点,我想说的是: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的培训,对企业是有利的。虽然培训师需要投资和成本,单这个投资所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回报也是显著的。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给员工合适的培训机会是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责任也是面临的挑战。
第二篇:企业如何进行员工培训
企 业 如 何 进 行 员 工 培 训
员工培训是企业为提高劳动力的产出水平而进行的针对员工素质的投入过程。这一过程对企业而言无疑是有成本的,甚至是高成本的。它包括企业聘请专家的费用、组织费用、时间成本等。所有这些费用都期望日后的补偿,一般来说,这是不成问题的。因此,组织培训的企业领导会慷慨地说:“未来的竞争是企业综合素质的竞争„„我们要以一当五,以一当十!”对于这部分投入的风险,每个企业都是能够承担的,(目前,该项调入的社会平均总水平较低)即使是事前对风险的估计不足。因此,从现象上看,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前提条件都具备,通过培训达到预期的经营目的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但“荒谬”的地方是:不少企业的培训结果是“无解”的——即培训没有对事后的经营工作产生作用,或作用甚微。
这是为什么呢?
理论分析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培训没事搞好,走了形式;培训内容不切实际,比如给员工讲萨谬尔森经济学,员工消化不了;员工流动性大,培训好就离开了。
很可能还有其他若干种理由,但种桃树而不结桃子绝不可能是企业的初衷。企业的根本责任是通过各种努力收获又多又大的“桃子”,这是企业自身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因此,种树而无果的工作在企业是很难继续下去的。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是由于培训本身的问题导致“无解”,但绝不是培训一开始就错了。
怎样使员工培训“有解”呢?
员工培训是企业现代营销工作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被看作是企业运作系统的一部分。所以,组织和管理好员工培训需要从一开始就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或子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员工培训的投入集约化和高效。另一方面,员工培训又是自成体系的,在时间、内容等方面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对员工培训要做专项研究、专门看待。一定程度上,特别是定位于“综合素质提高”的培训,要“游离”于企业的日常工作,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第三篇:企业如何有效的进行员工的培训
如何有效的进行员工的培训
一、培训的概念及意义
(1)培训的含义
(2)培训的意义
二、影响培训的因素
(1)人的因素
1、老板、总经理
“大海航行靠舵手”,如果企业的舵手对培训的方向没有一个清醒、正确的判断,那么培训工作就难有实效。这就需要培训主管学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必须不断同老总沟通,力求在培训的方向、目标、方法等各方面达成共识,得到支持(前提是:培训计划努力做到实效又省钱)。
许多企业内部培训实效差的根源就在于其领导对培训的认识存在误区,不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指明正确的方向,而是盲目跟风,跟着感觉走。培训主管只能看老板眼色行事,如果老板指的方向错了,培训难有实效就是必然的。
2、各部门主管
培训的员工行为能否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要求、指导、激励导向是否同培训内容一致。如果培训时所学内容同直接领导的工作要求、态度等南辕北辙,可想而知员工要么认为培训内容不实用,否则只有辞职走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培训课程不错,但当员工回到工作岗位后没什么良好变化,有时反而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培训主管要同各部门主管进行良好沟通,对培训内容、时间、同实际工作的关联度等等,力求达成共识。培训后更要多向各部门主管了解情况,充分尊重、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自己的工作,争取他们的深度配合,力求培训内容在工作要求中有所体现,促使员工行为的改善。
3、受训员工
培训要有实效,一定要充分考虑受训员工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要求、岗位技能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学习能力和状态等,在企业整体发展需求的范围内,尽可能贴近员工个人需求,以员工欢迎的方式、需要的内容、与工作的结合度来设计培训课程。缺乏实效的培训,往往是不顾员工的需求、没有充分考虑与工作的结合度、方式不受员工欢迎等原因造成的。
(2)管理体制的因素
培训不是管理工作的配角,培训是各级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
一。这是要在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包括工作守册、岗位职责、奖罚激励、人员任用)等方面充分体现和明确规定的。而培训主管的职责是配合各级管理人员做好这项工作。企业没有把培训纳入各级管理工作中,而只把培训当成培训经理负责的辅助工作,没有体现在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中。这也是企业培训缺乏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内部培训的前期调查、中间实施、后期跟踪服务以及评估,都必须形成一个合理的流程。没有流程的随意式培训很难达到长期的实效。再有,受训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要同奖罚、升迁等企业的激励导向、管理体制结合起来,这样就解决了员工“培训有什么用?”的问题。
(3)课程设置及培训讲师因素
1.课程设置
培训要有针对性,为培训而培训,流于形式,只是完成培训任务,是不会有
实效。课程设置前要有调查,缺乏员工培训需求调查或一味满足员工意愿制定培
训课程都是不合适的。员工有时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培训或观点太片面,不符
和公司整体发展方向,培训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不能只按员工意见进行培训,综合考虑员工培训需求和各岗位工作职责、所需技能的因素来设置适合的课程。
课程内容详实、强调使用、案例与工作结合度高。
2、对讲师的要求
首先,讲师要真实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工作流程、人员素质以及外部
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其次,培训方式可以多样,案例分析、讨论、讲解,工作情景的模拟,轻松的游戏培训,课程讲授,员工工作经验分享,问题讨论,工作协调会议,单独辅
导等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实效为目的。
单调的理论讲授或太游戏化没有实际内容的培训都缺乏实效。这里要说明,只以课堂气氛、学员反映来评定培训效果,课堂很热闹但培训完了就结束了,员
工的行为基本没多大改变的培训同样是无效的。员工课堂满意度高,不等于培训
后实际绩效好,一味讨好学员的培训和不顾学员实际情况的培训同样是错误的。
3、请什么讲师合适
企业内部讲师的人选可以多种渠道并举,可以是专业讲师,也可以请某个部
门经理或有专长的员工,不同的讲师适合不同的课程。这里要强调,企业要运用
好各级管理人员,把他们培养成为讲师型、教练型管理者,这样,企业就有了很
多讲师、教练,关键不只是现在他们讲的、教的好不好,更主要的是在企业提倡、培养这种意识和氛围,让传、帮、带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优秀的教练型管理
者就有了成长的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更多的培训师型的管理人才。企业内部培训
要培养使用好内部讲师。
三、如何有效进行员工培训
1.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培训工作
企业管理层应适度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以促进培训工作高效进行,管理者
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把广告费用的10%转到员工培训上来,不仅会改善产品推广的最终效果,而且会提高公司的总体利润,以及增强公司长期的持续发展。
另外要不断丰富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改变那种只局限于技能方面的单一培
训模式,在制定员工培训策略时,要将对员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目标、企
业文化内涵的培训纳入培训体系,同时也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培训管理系统
中,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企业成为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的学校。
2.增强企业员工培训的系统性
员工培训是教育与开发的结合, 培训工作表现为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 同
时培训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工作。因此,员工培训要体现系统性原则,要做到全员性、全方位性和全程性。全员性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职的各类
人员进行培训, 而不是只培训一类人员。全方位性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丰富宽泛,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全程性是使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企业的培训过程要
贯穿于员工的职业生涯的始终。
3.强化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支持
培训活动的对象是企业员工,员工对于培训的态度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根据
成人学习的特点,参训者的培训意愿对于培训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员
工进行培训时,要制定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政策以配合培训活动,如可以考虑将员
工的晋升、调动、加薪与培训结合起来,使员工真正重视培训,这点在外资企业
里表现得非常突出。如麦当劳公司的管理培训,员工的每一次晋升都伴随着管理
培训,而且每个层次的培训内容都不同,这就使得公司的员工真切地知道培训发
展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从而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
4.从完善培训评估工作的角度来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评估工作并不是“事后诸葛”,企业不能等到整个培训项目完结之后才将
效果评估工作提上日程,有效的培训评估需要贯穿项目始终,进行必要的衡量与
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引导培训工作走向正确的方向。首先,培训效果评估可能
涉及到的所有细节都应该体现在计划方案中,比如需要考虑到培训评估工作采用
怎样的流程,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评估,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操作到位等;其次,在培训进行的不同阶段,HR应该适时开展沟通反馈工作,明确员工的培训需求,同时对培训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跟进,了解阶段性成果与问题,以便及时做出调
整,做好培训效果的阶段性评估工作。
5.建立有效的培训管理循环体系
如果企业的培训管理循环体系尚未建立,应当及时建立。已建立的要提高培
训管理循环体系的有效性。不管由于企业的特点导致其培训体系在形式上如何不
同,一个培训体系要有效,都不能缺少管理循环PDCA四个环节。其中,P是培训计
划,D是培训的组织与实施,C是培训的评估,A是培训工作的改进。培训评估环
节是提高培训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基础工作。
总之, 企业培训是一项必须长期开展的工作, 应引起企业的重视。21世纪是
知识经济的时代,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就必须加大员工
培训, 建立学习型组织, 提高员工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
障。
参考文献:
[1]行金玲贾隽: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0.8
[2]陈钢吴焕明:员工管理方法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1
[3]何承金:人力资本管理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1
[4]晓光倪宁:员工培训.经济管理出版社
第四篇:企业为员工购车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企业为员工购车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近年来,企业出资为员工个人购车、企业租赁员工车辆用于公务、企业奖励股东与员工车辆、企业为员工报销或补贴个人车辆相关费用等现象呈上升趋势。企业购车、用车的形式不同,税务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一、企业为股东个人购车。
企业为股东购车,税务处理实务中要视企业的经济类型分别进行处理:
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为个人投资者购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2.其他企业为个人投资者购车。涉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两个税种。对于个人所得税,财税〔2003〕158号规定,对投资者取得的所得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允许合理减除部分所得。对于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汽车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2005〕364号)规定,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的车辆,不属于企业资产,折旧费用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二、企业为非股东雇员购车。
1.个人所得税。企业为非股东雇员购车,员工应将取得的所得计入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实物向雇员提供福利如何计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115号)规定,企业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雇员购买车辆,车辆发票均填写雇员姓名,并商定该雇员在企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该汽车的所有权完全归雇员个人所有。个人取得实物所得应在取得实物的当月,按照有关凭证上注明的价格并入其工资、薪金所得征税,可按企业法规取得该财产所有权需达到的工作年限内(高于5年的按5年计算)平均分月计入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企业为非股东雇员购车,因汽车所有权不属于公司,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折旧,车辆发生的各项费用也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
三、企业租用个人车辆。
企业租用个人车辆并支付给员工租金等费用,属于租赁行为。企业发生的租赁费用可凭有效凭证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在租赁期间所发生的用车相关费用及由此而产生的个人所得税需分别情况处理。
(一)企业与个人未签订租赁合同而支付给员工的所得,企业租金费用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员工所得须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企业与个人签订了租赁合同,企业与个人应进行如下处理。
1.依据《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及《个人所得税法》中有关规定,员工应就其取得的租赁收入分别按“服务业———租赁”缴纳营业税和“财产租赁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对于企业所得税,各地规定不尽相同。如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具体业务问题的通知》(苏国税发〔2004〕097号)规定,私车公用发生的费用应凭真实、合理、合法凭据,准予税前扣除,对应由个人承担的车辆购置税、折旧费以及保险费等不得税前扣除。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在对待租赁个人车辆所发生的费用是否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时,企业须与个人签订租赁合同,折旧费用均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车辆发生费用需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凭证方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四、企业为员工发放补贴或报销费用。
企业在经营中无法提供公务交通,员工用个人车辆为公司服务,公司以发放现金或者凭发票报销的方式支付个人负担其公务相关的费用。
1.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相关费用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305号)规定,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在规定的标准内,为员工报销的油料费、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修理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以及以现金或实物形式发放的交通补贴,均属于企事业单位的工资、薪金支出,应一律计入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按照现行的计税工资标准进行税前扣除。
2.个人所得税:国税函〔2007〕305号规定,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以现金、报销等形式向职工个人支付的收入,均应视为个人取得公务用车补贴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信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信补贴收入,扣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缴纳个人所得税。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为员工购车,可以以公司的名义购车,作为公司的办公用车,但可明确某员工使用(有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这样既可以将车辆计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也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因使用汽车而发生的耗油费、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修理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企业可因此减少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同时个人也无需为此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外,企业还可与员工约定,如果员工为企业服务年限达到一定标准后,可将该车按折旧后余值出售给个人,这样既达到了激励员工的目的,又节省了企业与个人的税收支出。
第五篇:企业为员工购汽车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企业为员工购汽车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近年来,企业出资为员工个人购车、企业租赁员工车辆用于公务、企业奖励股东与员工车辆、企业为员工报销或补贴个人车辆相关费用等现象呈上升趋势。企业购车、用车的形式不同,税务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为个人投资者购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2.其他企业为个人投资者购车。涉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两个税种。对于个人所得税,财税〔2003〕158号规定,对投资者取得的所得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允许合理减除部分所得。对于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汽车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2005〕364号)规定,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的车辆,不属于企业资产,折旧费用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1.个人所得税。企业为非股东雇员购车,员工应将取得的所得计入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实物向雇员提供福利如何计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115号)规定,企业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雇员购买车辆,车辆发票均填写雇员姓名,并商定该雇员在企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该汽车的所有权完全归雇员个人所有。个人取得实物所得应在取得实物的当月,按照有关凭证上注明的价格并入其工资、薪金所得征税,可按企业法规取得该财产所有权需达到的工作年限内(高于5年的按5年计算)平均分月计入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企业为非股东雇员购车,因汽车所有权不属于公司,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折旧,车辆发生的各项费用也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
企业租用个人车辆并支付给员工租金等费用,属于租赁行为。企业发生的租赁费用可凭有效凭证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在租赁期间所发生的用车相关费用及由此而产生的个人所得税需分别情况处理。
(一)企业与个人未签订租赁合同而支付给员工的所得,企业租金费用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员工所得须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企业与个人签订了租赁合同,企业与个人应进行如下处理。
1.依据《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及《个人所得税法》中有关规定,员工应就其取得的租赁收入分别按“服务业———租赁”缴纳营业税和“财产租赁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对于企业所得税,各地规定不尽相同。如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具体业务问题的通知》(苏国税发〔2004〕097号)规定,私车公用发生的费用应凭真实、合理、合法凭据,准予税前扣除,对应由个人承担的车辆购置税、折旧费以及保险费等不得税前扣除。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在对待租赁个人车辆所发生的费用是否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时,企业须与个人签订租赁合同,折旧费用均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车辆发生费用需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凭证方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企业在经营中无法提供公务交通,员工用个人车辆为公司服务,公司以发放现金或者凭发票报销的方式支付个人负担其公务相关的费用。
1.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相关费用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305号)规定,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在规定的标准内,为员工报销的油料费、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修理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以及以现金或实物形式发放的交通补贴,均属于企事业单位的工资、薪金支出,应一律计入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按照现行的计税工资标准进行税前扣除。
2.个人所得税:国税函〔2007〕305号规定,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以现金、报销等形式向职工个人支付的收入,均应视为个人取得公务用车补贴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信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信补贴收入,扣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为员工购车,可以以公司的名义购车,作为公司的办公用车,但可明确某员工使用(有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这样既可以将车辆计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也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因使用汽车而发生的耗油费、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修理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企业可因此减少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同时个人也无需为此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外,企业还可与员工约定,如果员工为企业服务年限达到一定标准后,可将该车按折旧后余值出售给个人,这样既达到了激励员工的目的,又节省了企业与个人的税收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