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众心中的好代表
群众心中的好代表
----记吴忠市优秀人大代表苏永刚
在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秦渠社区,有一位看似“秀才”做事果敢的居委会主任,他叫苏永刚。自2002年任秦渠社区居委会主任以来,以社区为家,急居民所急,帮居民所需。近年来,为了社区居民能够安居乐业,谁也说不清他为了群众的事操了多少心!人们只知道,他痴心为群众解忧愁奔波在社区的身影印在群众的心坎上,他也因此于2007年当选为吴忠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
记得2007年秋天的一场大雨给社区残疾困难户吴隆夫妇带来了灾难,由于吴隆所住的平房年久失修,墙体裂缝、墙面脱落,外面下大雨,屋里漏小雨,两个残疾人连个立足之地都找不到,得知情况后,苏永刚和社区干部一边把吴隆夫妇接到社区,先在值班室住下来,并安排清理吴隆屋里的雨水,天晴过后,他多方奔走,筹集资金9千余元,购买了原材料,组织社区干部帮工,利用11天的时间将吴隆的新房建好。为了方便2位残疾人,他还为吴隆家改建了卫生间,安装了坐便器,交房时2位残疾人拉着书记的手感动的直擦眼泪,在场的人都被这种场面感动了,只夸这件事做得好。
苏永刚不仅时刻心系百姓的温暖,还时刻惦记着社区的改造工作。塑配小区是秦渠社区居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小区,由于房地产开发的早,当时,700多户居民的排水没有解决,成为缠绕小区居民的恼心事,为此事,群众情绪激动,多次上访,苏永刚一边出面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边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2009年2月份,他抓住市政府修建友谊路排污工程的契机,向有关部门打报告,在胜利镇的大力支持下,4月25日由市建设局、市政管理中心、市自来水公司等部门的领导亲临秦渠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代表召开了塑配小区排污工程现场会。会后,由政府投资300多万元解决塑配小区排污问题,从5月份开工截止11月底峻工,一个长期困扰居民的老大难最终得到了解决。
上桥镇罗渠村的杨渠流经塑配小区达500米长,每年春秋两季挖渠的泥土就堆放在道路上,严重的阻碍着车辆和出人的通行,而且脏、乱、差,为此,苏永刚每年组织社区干部、居民并联系社区共建单位市自来水公司出机械、出人力进行清运,每次行动都要出动机械车辆4台、人力近百名,清运泥土300多方,及时解除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在这位主任的组织下,社区成立了爱心捐助中心、职业介绍所站、图书阅览室、社区文艺队等服务组织,每年将文艺节目带到消防支队、68252部队慰问人民子弟兵,为创建双拥模范城共建军民鱼水情做出了贡献。在他的努力下,多年来,每年为100多户下岗职工、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品,与此同时,为220多户困难居民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为140多户低收入家庭申报了廉租住房。
在他当选市人大三届人大代表期间,经常参加代表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意见和建议8条,有4条被列为议案。在市人大三届二次人代会上,他提出了加强金星镇开元社区服务站、金花园社区服务站和胜利镇秦渠社区服务站建设的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共拨款50多万元,改善了这三个社区的基础设施。
苏永刚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然而他却用一件件、一桩桩平凡的小事履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社会救助先进个人、吴忠市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吴忠市平安创建先进个人,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吴忠市优秀人大代表。
第二篇:群众心中的好站长
播绿希望
在叶尔羌这片历史悠久、古老的土地上,拥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底蕴的莎车县,从杰出的阿曼尼沙汗诗人坐像面前经过,使人发掘这里拥有纯朴、善良、勤劳、能歌善舞的人们。巍巍昆仑赋予了这里的人们肥沃的土地和甘甜的水源,从城区的绿地花草,到茫茫戈壁,;从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到房前屋后花果飘香,处处绿色洋溢,宛如一扇扇翠绿的屏障,令人驻足流连。每当人们看到这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无不交口称赞无私奉献的“播绿人”——乌达力克乡林业站站长吾麦尔江吾斯曼。
一、扎根林业,无私奉献
林业站的工作不是植树造林、林木管理,就是绿化规划,到田间地头对林(果)农进行技术指导。从事林业工作九年来,他走遍了乌达力克乡境内的每一村落,每一个地块。他勤勤恳恳、深入基层,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工作在重点林果业发展上,每一村落、每一个地块的位置、高度、深度、坡度、土层厚度、适宜树种,他都一清二楚,从不含糊。他参与完成了27个村的林区规划、林果开发等重点项目,为改善3.2万多人口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热爱林业事业,无私奉献林业建设的精神和忠于林业事业的职业道德,是他绿染茫茫戈壁的力量源泉。他热爱学习,善于总结,坚持订阅林业科技书刊,钻研林业实用新技术,倾注心血为林业科研默默耕耘。他任劳任怨、技术过硬,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授予“县林业系统先进个人”、“县林业局党委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吾麦尔江吾斯曼同志将他的播绿情节化作春泥,呵护着一片片林地,用心血和汗水播绿了每个村落,锦绣乌达力克、他矢志不渝、耕耘不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把科学发展观践行在平凡的工作中。
二、严格执法,保护资源
乌达力克乡地处莎车县西北方,距离县城10公里,由于村村通水泥路,交通非常便利,经济十分活跃,加上近几年来木材市场行情好,导致滥伐、盗伐等现象时有发生,森林资源保护相当困难,为了狠狠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几年来,他与县林业局派出所、林政管理人员不分昼夜,爬山涉水,走遍每一个村组,累计查处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达十三起,没收违法木材近二十个立方,在处理案件过程中,从不手软,有力地保护了全乡的森林资源,因为工作成绩突出,2004年、2005年被乡政府评为“先进林业工作站”,2006年—2009年县林业局评为“安全生产单位”、“先进林业工作站”等荣誉称号。
三、为民谋福,发展特色林果业
作为全乡3.2万人的林业一站之长,从2002年上任以来。他发现该乡由于地少人多,基础设施技术含量低,群众文化素质低,观念陈旧,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等情况下,又面对全乡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单一,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支缺口大。他和林业站的党员干部同志们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工作局面,他到上级林业局各部门那里去讨教、找准发展该乡林业致富之路,按照国家“十一五”的总体目标规划和莎车县“63111”工程的全面实施为契机,巴旦姆产业很适合当地的发展优势。他和全体林业站的同事们充分发扬他们的林业工作的艰苦奋斗作风,提出每天宁可少吃一餐饭、少睡一小时觉,也要把各项林果业工作抓起来。他想到的是先做什么?后作什么?全局思考问题。首先他从建苗圃开始他的第一个目标,起初很多基础群众不接受什么特色林果业,规划经济林地很困难,中午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他就号召林业站的同事早上出发时在巴扎上买上‘囊’、一壶水就是他们一天的干粮,每到一个村、一个组就向林农讲解发展林果业经济的前景和效益,艰辛的付出得来了回报。二引进品质优良的果树品种,为了提高各类果树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东跑西窜,所有的开销都是从他自己的工资里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为乌达力克乡的各类果树引进了50多个优质品种。提升了果树含金量。为了提高苗圃嫁接的成活率,他每天要在地里工作12小时,出苗率达95%。几年里,全乡各类林果业总面积达5.2万亩,在“十
一五”期间共出苗达500多万株,育苗面积达1000亩,嫁接成活率保持92%以上,保质保量的完成巴丹姆规模定制任务和发展目标,在全县率先做出了表率。目前全乡林果业总面积达5.2万亩,盛果期的各类果树达2.5万多亩。直接为民亩产增收800元,五、打造精品果园建设,致富百姓
精品园建设在全县林果建设中,占据了举足重轻的经济地位和能效作用。但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也不少,吾麦尔想到作为站长,这个头只有他带。从精品园选点、规划到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人员的分配到位都很繁琐,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帮助农民增多收入,过上好日子。在全县29个林业站中他率先组建了150人的农民技术服务队,一抓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大农民技术员科技培训力度,在缺乏培训老师的情况下,积极和县林业局各级领导协调、联系,利用农闲时节,聘请林业局级和县级技术人员到乡里对农民技术员展开理论联系实际的林果业授课。二是他每天都在想如何扩大精品园的种植规模,而且减少、节约农民的投入,他打报告、跑项目,终于征得农田滴灌扶贫开发项目。为林农节省了很大的成本,得到了环保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全乡精品示范园达15996亩,丰产园732亩,初果园15264亩,实现了村村都有示范园。
六、情倾林业,乌达力克乡林业站立足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了老果园、家庭庭院和副林带改造等三大改造工程。以山区人民增加收入为目标,结合各乡镇传统种植方式,进行综合考察分析,一是对基本农田套种的7542亩老果园、低产果园和600多亩的房前屋后果园进行彻底前面改造。进行大面积林果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开发基地。二是以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农民增收,提供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他带领林业站的技木人员加强苗圃培育工作力度,培育杨树苗圃220亩,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抓。通过退耕还果,农田边毛渠网和生态林地网植树造林,合理利用林地,结合新农村建设,改造道路林带40公里。克服了干旱缺水和大面积林果开发栽植成活率低,在这段时间里,吾麦尔江同志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晴天一身汗、全天一身土,自天累得腰酸背疼,晚上灯下查资料、写报告、作规划、搞设计,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力为林(果)农提供服务。通过优化利用,增加了林业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优化了资源结构,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为广大林农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
七、以林为业,实于本色
诸多成绩和荣誉的背后,隐含着他质朴实干的林业人本色,也隐含着他对家人的愧疚。对于家庭,他亏欠的很多,关照得很少。虽然在镇机关
工作,却常常多半时间用在了田间地头、造林现场、绿化工程上。外业已结束,内业又加班加点。在家人眼里,他是一个十足的“拼命三郎”。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绿化任务,他舍小家顾大家,己经有三年没给家里老人过生日了。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有多少日子没顾得上过问孩子的功课,有多少日子没顾得上关心妻子了。在同事们眼里,他是一个业务精湛、平易近人、宛如兄长的优秀专业扶术人才,不仅技术娴熟,而且才能突出。一提起他,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每当遇到重点工程、难攻关的学术课题,他总会第一个挑头撑起来。他以林为业,以站为家,誓把戈壁变绿洲。
今春种下一棵苗,来年垂下万千绿。如今,太和群山万壑添新姿,纤陌纵横披新绿,一个生机盎然的生态城镇正展现在人们面前。回首风雨历程,作为林业人,吾麦尔江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为这片热土辛勤耕耘,撒播绿色的种子,装点秀丽的叶尔羌河拌,让天地碧绿、果树飘香。
第三篇:群众心中的好书记
群众心中的好书记
—记来榜镇关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松
深秋的来榜镇关河村,风和日丽,瓜果飘香,一片繁忙的景象。这几天,瓜蒌种植大户老杨夫妻两个忙个不停,他们正在利用晴好的天气,抓紧收获瓜蒌果子。看着丰收在望的瓜蒌,老杨乐得嘴都合不拢。
瓜蒌种植户杨旭银实况:谈瓜蒌收成情况。(录像带采访第二个)
这几年,在来榜镇关河村,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蚕桑、瓜蒌、高山蔬菜等多经产业,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农民远不止老杨一家。许多人都通过发展多经产业,逐步摆脱了贫困,钱包也鼓了起来,盖上了漂亮的小洋楼,过上了舒心的日子。谈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都感谢党的好政策,但是说得最多的还是要感谢村里现在的党支部书记王松,说他是致富的带头人,说他是群众心中的好书记。
瓜蒌种植户杨旭银实况:谈王松带领大家发展多经情况 1989年,高中毕业的王松,没有考取大学,贫困的家庭再也没有能力支持他重新复读,他只好放弃上大学继续深造的梦想,不得不放下书本回到家乡。当时的来榜镇关河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老百姓还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整年,种点口粮田”的贫困生活。面对家乡的贫困现状,王松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彻底摆脱贫困。
来榜镇关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松实况:谈回家后怎样发展使自己富了起来(录像带采访第四个)
通过推行水稻宽窄行种植、水稻旱育稀植、配方施肥、小蚕共育、蚕病结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王松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2000年他自己带头种植高山蔬菜,由于当时没有经验,当年在田里种的2亩萝卜失败了,没有一分钱的收益。面对周围群众的冷嘲热讽,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王松没有灰心,没有气馁。2001年,在总结头年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他又租种了几亩稻田种植反季节西红柿、四季豆100多亩,由于技术管理到位,一举获得了成功。随后几年,他越干越有劲,越干规模越大,越干效益越好。王松终于依靠科技,依靠发展多经彻底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富裕起来的王松没有忘记周边贫困的乡亲,他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他及时地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与信息传授给老百姓,帮助大家发展高山蔬菜。几年来,全村种植瓜蒌700多亩,发展桑园2000亩,发展高山蔬菜5000多亩。
来榜镇关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松实况:谈规模扩大了销售成了问题
为了帮助老百姓把菜卖出去,他亲自去跑市场,想办法把老百姓的产品销售出去。为了切实更好维护群众利益,他牵头成立了“岳西县豪迈生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岳西县钟形山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与老百姓发展订单生产,产前提供信息
物资,产中进行技术指导,产后包产品销售,从而为全村乃至全镇及周边乡镇发展多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来榜镇关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松实况:谈合作社的运行情况 仅2011年,合作社就为老百姓提供优质化肥2000多吨,农药近百万元,高山蔬菜良种6000多斤。全年发展高山茭白、四季豆、辣椒等3000多亩,瓜蒌750亩;帮助农户销售蔬菜3000多吨,茶叶17吨,鲜茧、瓜蒌籽40吨,帮助农民增加销售收入2300多万元,人均增收500多元。
合作社社员吴本生实况:谈合作社带给群众的效益(录像带采访第一个)
2004年,王松被群众推选为关河村的当家人,成为并村后的关河村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他团结村两委一班人,发挥全村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为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制定了一套适合关河发展的整体规划。
近年来,在他的努力下,关河村完成了龙嘴、公路两所小学的改造,并争取到了十多万元的电脑、课桌凳、校服、书包等教学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完成了2.4公里的沙石路改造和水泥路建设,新建了8.5米跨石拱桥一座,修通了各组级公路和村内与村外的循环线,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行路难问题。完成了420口沼气池建设,使沼气池覆盖全村21个村民组,户均占有率超过75%,大大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完成了34户残疾人危房改造和69户贫困户危房改造,改善了2户五保住房和
3户五保户集中点建设。积极争取实施人饮工程,完成了940人的安全饮水,电话和电视普及率达98%以上。
来榜镇党委组织委员朱少琴实况:谈关河村和王松工作实际情况(录像带采访最后一个)
王松,这位关河村群众的贴心人,他爱关河村的山山水水,更热爱关河村的父老乡亲。他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1、2012连续两年获得县级星级党员荣誉称号,但他每次都把党和政府给他个人的奖金全部捐给村里生活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村民杨振林,妻子身患肾功能综合征,孩子读大学,家里经济十分困难,王松把他家做为自己的帮扶对象。
村民杨振林实况:谈王松怎样联系帮助他的情况(录像带采访第三个)
如今,杨振林在家一边每年养殖200多头猪,有几万元的收入,一边照顾生病的妻子。日子虽然比较清苦,但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
来榜镇关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松实况:谈关河村的发展
王松,这位朴朴实实的庄稼汉子,关河村得以信赖的党支部书记,以他的聪明才智,超前的思维方式,爱民敬业,克已奉公的精神,营造成了关河村这样一方乐土,赢得了关河村人民的爱戴。
第四篇:心系群众的好代表
心系群众的好代表
---记凤冈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曾宇(汪瑜)
他,始终坚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始终围绕“三基本”(改善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为社区发展任劳任怨,尽情地展现一名基层代表的风采。他就是凤冈县三河社区总支书记、主任,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曾宇。
一、发动群众,借力助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民办事显身手
刚当选县人大代表的曾宇就走进群众访民情,倾情聆听选民呼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街道卫生差等问题。曾宇便迅速将群众的意见向社区干部通报,但要筹资近100万元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单靠社区和群众却无力解决的。为此,曾宇把群众的呼声向镇政府反映,很快得到政府的支持,于是他迅速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五年来完成了以下工作:投入3万元,修建了占地2000平方米,可填埋量达1万立方米垃圾填埋场;调整土地5亩,投入资金20万元硬化街道2000平方米,修建公路两公里,其中硬化公路1公里,砂石公路1公里;投资20万元修建排污沟1500米,投资3万元安装路灯50颗,栽植行道树1500株,设置垃圾箱20个,实现了街道美化、净化、亮化、绿化;投资15万元维修灌溉水轮泵站两座,维修灌溉沟渠2000米,新修沟渠500米,购买了40—18水轮机6台;投资30万元,完成了上干、关庄两个村寨的“四在农家”建设,同时还积极协助,承担占地、青苗、纠纷等工作,吸收政府安置的易地扶贫安置户84户,完成了社区供水、供电、通讯、闭路电视,卫生院综合楼、中小学教学楼、政府办公楼等工程的实施。
二、发挥优势,带头创业,带动致富,勇当经济发展排头兵
常言说:“无商不富,无业不强”,产业是发展和带动经济的支柱。当曾宇走访选民时,选民们向他建议利用干沟河、黄都河、洪渡河三条河流在社区汇合的资源优势及肥沃的土地资源,大力养殖生态鸭、种植经果和有机茶园的建设。
说干就干。曾宇在网上收集养鸭致富的成功经验,了解市场利用自己所掌握皮蛋加工技术,独资注册25万元,成立了贵州省凤冈县禽旺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发动干部、党员、人大代表带头,组建养禽协会,建养鸭基地1个,有养鸭户24户,商品鸭存栏达到5万多羽,种鸭存栏达到3万多羽,有1000羽以上的养鸭大户10户,3000羽以上的养鸭大户6户,6000羽以上的养鸭户2户,养鸭年殖纯收入达到80多万元,带动周边养鸭户500户以上,为了保证群众收入的稳步增加,保证鲜蛋销售,通过引进外商、自己带头共新建皮蛋厂3家,年加工能力在1000万枚以上,该公司生产的皮蛋是我国唯一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南京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皮蛋,是贵州省最大的皮蛋生产企业,为凤冈禽类养殖加工、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2007年,根据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曾宇成功引进贵阳助财公司,动员群众种植“小米辣”取得成功,2008年,成立果蔬协会,建蔬菜基地一个,发展“小米辣”200亩,其
它蔬菜100亩,不但供应街道市场和中小学食堂,还销售到凤冈、石径等地学校,社区现有经果林820亩,同时还建成有机茶园460亩,现果蔬协会“小米辣”种植已扩展到周边镇、村,面积达到3000余亩,带动种植农户1000户以上。
三、教育优先,真情倾注,呵护儿童,重教兴才一面旗 在教育事业方面,社区支部懂得抓好教育工作就是抓好经济工作,明白“要得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的深刻道理。曾宇向社区支部建议建立助学制度。一是每年的教师节、儿童节及时慰问;二是奖励优秀学生,其标准为市级重点高中生奖100元、本科生100元、211工程院校200元、重点大学500元;三是学校资助教育尽其所能。在2010年的春晖活动中出资了200元钱,今年又为小学春晖书屋送去了价值3000多元的电脑一台;四是关心留守儿童。在三河社区,有130余名群众在外打工,他们在外找钱,可是孩子却无人看管。为了让外出务工人员放心,曾宇便与其妻子张红商量,他们想到外出务工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门路,为了让外出人员放心的找钱、安心的工作。他便与妻子一起办起了“春雨幼儿园”,既解决了130名外出务工人员子女200(其中有部分邻村孩子)个孩子入学问题,还解决了6名人员的就业问题。
四、加强普法,坚持巡逻,美化环境,安定和谐圆其梦 土溪中学校园周边环境曾一度很差,社会闲杂青年经常到校园干扰教学秩序,校园周边部分群众也不支持,学校周边打架、盗窃事件时有发生,学校师生、群众怨声载道。曾宇心急如焚,他找到学校领导和走访群众,提出解决方案;一是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综治、司法、公安送法进校、进
社区,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让居民和师生既要遵纪守法,又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避免矛盾纠纷发生。二是组建了2个义务巡逻队,坚持护寨与护校相结合,他们坚持每天晚上巡逻、守护,为保证社区和中学的治安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大力开展整脏治乱工作,坚持一周卫生检查制度,美化环境生活爽。
如今的三河社区,再也不是以前“垃圾成堆、牛粪成排、蚊蝇成群、臭气成风”的面貌,而呈现出的是“山上有机茶、岸边生态鸭、水中鱼儿跃、农民笑哈哈”的生态和谐景象。
五、努力工作,勤于学习,学用结合,春华秋实无悔今朝
辛苦工作之余,曾宇坚持学习业务知识和科技文化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辛勤的春播赢来了丰硕的秋收。在他的带领和努力工作下,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喜人,同时他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2007年获得了“遵义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2008年获得了“遵义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今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第五篇:群众代表发言稿----
居民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居民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是***小区的一名普通居民。今天,我有幸作为居民代表,在会上发言,感到万分激动和荣幸。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居民,向关心我们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退休以前,在***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模范,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在家后,总是闲不住,想继续为居民们尽点力,操点心,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白天,邻居们出去上班,我当起了巡逻员,看到有陌生人出现,我就过去问问他在这里干啥,找谁,为大家守护家园。虽然老了,跑不动了,手脚不利索了,但还是起到了作用,好几次让可疑人员无机可趁。还有,邻里间要是有矛盾,我就过去给说和说和,让他们握手言和。空闲时,扫扫院子,打扫楼道,擦擦楼道扶手。目的是,希望让邻居们出来进去,干干净净的,有个好心情,能安心的上班。
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希望居民们能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自我做起,多尽一点心、多出一点力、多做一点付出、多添一些贡献,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小区,明天一定会更美丽。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居民,向关心我们的各级领导表示真诚的感谢。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