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思考建议[大全]
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工作是关系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是否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高素质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是实现农村稳定、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表明,一个村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得好,班子有活力,有战斗力,就能够带领广大农民加快奔小康的步伐。反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得不力,就会出现班子青黄不接、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等问题,影响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一、现实意义
1、改善结构的需要。近年来,我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村干部队伍的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年龄相对老化。二是文化层次相对低下。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有利于逐步改善村干部队伍的结构,为其输入“新鲜血液”。
2、增强活力的需要。一些村干部在村工作时间较长,思维定势较为明显,有的思想较为保守、观念较为陈旧、工作方法简单、创新能力不强,开展工作要么靠上级安排,要么凭传统经验,有的难以打开新的局面。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有利于逐步增强村干部队伍的活力,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新的面貌。
3、创新管理的需要。长期以来,村干部的选拔培育主要依靠换届选举,临时“点将”的多,平时培育的少,常常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即使有村级后备干部,其产生的程序也不够公开透明,往往形成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局面,得不到党员群众的广泛认可。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有利于逐步改变这种管理机制,真正发掘和使用渔农村优秀人才。
二、主要做法
1、思想重视,责任落实。镇党委把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作为贯彻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培养基层优秀人才,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在工作职责上,由镇党委组织部指导督促,村党组织积极配合。
2、程序规范,把关严格。各村根据本地实际,明确选拔条件,要求参加选拔的对象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有群众基础、有志于农村工作,户籍一般在本村,文化程度一般在高中(中专)以上,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公开选拔分为宣传发动、推荐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审核确定等环节。
3、目标明确,培养有力。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他们的特点专长和发展潜力,采取集中培训、挂职锻炼、实用致富技能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先后对新选拔的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为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扩大群众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拟对有条件胜任村干部的后备干部,及时推选进入村级班子。
三、初步成效
一是使一批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进一步拓宽了镇村两级组织的选人视野和推荐渠道,向每一位有志青年敞开了大门,实现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同时,通过严格规范的选拔程序,确保了最终胜出者的较高素质,从而使一批平时思想好、表现优秀、积极进取的中青年骨干脱颖而出,为村两委班子储备了一支年轻化、知识化,开拓创新、朝气蓬勃的后备力量。
二是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推行,改变了以往在村级后备干部推荐中由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使后备干部的选拔任用接受了群众的监督,扩大了党员群众在后备干部选拔使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有效遏制了一些村和个人在选拔使用过程中的暗箱操作行为,在克服“家庭政权”、“小集团政权”等现象上更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为今后进一步推进村级领导班子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是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公开选拔制度的推行,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置身于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约束之下,促使后备干部更自觉地增强群众观念,取信于民、服务于民,树立起村干部为广大群众赤诚服务的新形象。
四、存在问题
一是意义认识不深。镇村两级干部,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形式主义”的思想认识,觉得“公选”的可操作性不强,无多大实际意义,一时难以接受这一新做法。同时部分村干部存在着官本位主义的思想,觉得真正能干的后备干部产生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对他们难以“控制”,权衡利弊,不支持也罢;有一些村主要领导认为村干部是靠党员和群众来选的,培不培养后备干部无所谓;还有的认为富人就是“能人”,把培养后备干部的眼光盯在了村里的少数几个富人身上。
二是人才资源匮乏。后备干部来源不足,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并且外出的是相对较有活力的年轻人,导致组织选择面不广;同时后备干部的流动性大、稳定性差,部分村对优秀退伍军人、高中毕业生化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培养,在即将起用时,他们却外出打工或自己置办起了实业;并且村干部工作吸引力不大,部分村比较优秀且组织打算培养的年轻同志,因受经济利益驱动,对当“村官”不感兴趣。
三是培养力度不足。后备干部经公开选拔产生后,面临的是对他们的“培”与“扶”,相当部分的村因无这方面的经验可借鉴或主观上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对他们放任自流。后备干部普遍有文化水平较高而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工作热情较高而影响力不大的共性特征,再好的苗子,缺少传、帮、带总难以茁壮成长。富阳市多数选拔、培养成效不明显的村,都因培养力度不足、“备而不用”,最终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导致村级事业的全面建设难以“更上一层楼”。
四是、工作胆魄不大。一是村级班子成员对后备干部挂职锻炼期间心中无底,在培养过程中畏手畏脚。开展村务工作不够大胆。有些后备干部虽则担任了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职务,但在实际工作中总觉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位置难以摆正,心态调整不好,具体工作中顾虑较多,做了怕引起村民反感,“还没当‘官’就这样”,不做了又怕群众说闲话,担心被看作无能或积极性不高,左右为难。
五、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完善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今后主要要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在公选前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对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工作的目的意义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以此来提高镇村两级干部,特别是村支两委会班子成员对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重要意义的认识,寻得广大村民群众对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在平时,要特别注重对优秀后备干部走上村领导岗位后各方面表现的宣传,树立一批典型,消除一部分人对“公选”工作的疑虑。
二是健全有关制度。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还处在摸索阶段,努力适应形势,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努力做到对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尤为重要。当前应重点建立推优荐贤的科学选拔机制、健全后备干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培养目的、目标,因材施教,增强培养针对性。完善培养制度,由市委组织部或各乡镇(街道)组织,以市委党校或成人学校为载体,定期进行各类法律、法规和实用致富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为日后走上村级领导岗位顺利开展工作夯实基础。
三是构筑“成才平台”。对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其能力需要通过实践锻炼来得到提高,需要乡镇(街道)和村支两委为他们提供机会,积极构筑“成才平台”。就调查情况看,凡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任用较成功的镇村,均有思想认识重视,培养力度大的共性特点,反之则毫无成效可言。在本村为后备干部设置副职、助理等职务进行锻炼的,其成效也要明显高于其他各村。分析其原因是挂职为后备干部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挂职期间,后备干部在接触处理日常工作的同时,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后备干部本人在党员群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群众认可度增加,为换届选举的成功胜出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思考建议
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思考建议
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工作是关系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是否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高素质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是实现农村稳定、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表明,一个村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得好,班子有活力,有战斗力,就能够带领广大农民加快奔小康的步伐。反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得不力,就会出现班子青黄不接、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等问题,影响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一、现实意义
1、改善结构的需要。近年来,我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村干部队伍的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年龄相对老化。二是文化层次相对低下。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有利于逐步改善村干部队伍的结构,为其输入“新鲜血液”。
2、增强活力的需要。一些村干部在村工作时间较长,思维定势较为明显,有的思想较为保守、观念较为陈旧、工作方法简单、创新能力不强,开展工作要么靠上级安排,要么凭传统经验,有的难以打开新的局面。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有利于逐步增强村干部队伍的活力,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新的面貌。
3、创新管理的需要。长期以来,村干部的选拔培育主要依靠换届选举,临时“点将”的多,平时培育的少,常常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即使有村级后备干部,其产生的程序也不够公开透明,往往形成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局面,得不到党员群众的广泛认可。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有利于逐步改变这种管理机制,真正发掘和使用渔农村优秀人才。
二、主要做法
1、思想重视,责任落实。镇党委把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作为贯彻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培养基层优秀人才,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在工作职责上,由镇党委组织部指导督促,村党组织积极配合。
2、程序规范,把关严格。各村根据本地实际,明确选拔条件,要求参加选拔的对象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有群众基础、有志于农村工作,户籍一般在本村,文化程度一般在高中(中专)以上,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公开选拔分为宣传发动、推荐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审核确定等环节。
3、目标明确,培养有力。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他们的特点专长和发展潜力,采取集中培训、挂职锻炼、实用致富技能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先后对新选拔的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为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扩大群众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拟对有条件胜任村干部的后备干部,及时推选进入村级班子。
三、初步成效
一是使一批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进一步拓宽了镇村两级组织的选人视野和推荐渠道,向每一位有志青年敞开了大门,实现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同时,通过严格规范的选拔程序,确保了最终胜出者的较高素质,从而使一批平时思想好、表现优秀、积极进取的中青年骨干脱颖而出,为村两委班子储备了一支年轻化、知识化,开拓创新、朝气蓬勃的后备力量。
二是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推行,改变了以往在村级后备干部推荐中由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使后备干部的选拔任用接受了群众的监督,扩大了党员群众在后备干部选拔使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有效遏制了一些村和个人在选拔使用过程中的暗箱操作行为,在克服“家庭政权”、“小集团政权”等现象上更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为今后进一步推进村级领导班子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是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公开选拔制度的推行,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置身于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约束之下,促使后备干部更自觉地增强群众观念,取信于民、服务于民,树立起村干部为广大群众赤诚服务的新形象。
四、存在问题
一是意义认识不深。镇村两级干部,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形式主义”的思想认识,觉得“公选”的可操作性不强,无多大实际意义,一时难以接受这一新做法。同时部分村干部存在着官本位主义的思想,觉得真正能干的后备干部产生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对他们难以“控制”,权衡利弊,不支持也罢;有一些村主要领导认为村干部是靠党员和群众来选的,培不培养后备干部无所谓;还有的认为富人就是“能人”,把培养后备干部的眼光盯在了村里的少数几个富人身上。
二是人才资源匮乏。后备干部来源不足,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并且外出的是相对较有活力的年轻人,导致组织选择面不广;同时后备干部的流动性大、稳定性差,部分村对优秀退伍军人、高中毕业生化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培养,在即将起用时,他们却外出打工或自己置办起了实业;并且村干部工作吸引力不大,部分村比较优秀且组织打算培养的年轻同志,因受经济利益驱动,对当“村官”不感兴趣。
三是培养力度不足。后备干部经公开选拔产生后,面临的是对他们的“培”与“扶”,相当部分的村因无这方面的经验可借鉴或主观上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对他们放任自流。后备干部普遍有文化水平较高而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工作热情较高而影响力不大的共性特征,再好的苗子,缺少传、帮、带总难以茁壮成长。富阳市多数选拔、培养成效不明显的村,都因培养力度不足、“备而不用”,最终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导致村级事业的全面建设难以“更上一层楼”。四是、工作胆魄不大。一是村级班子成员对后备干部挂职锻炼期间心中无底,在培养过程中畏手畏脚。开展村务工作不够大胆。有些后备干部虽则担任了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职务,但在实际工作中总觉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位置难以摆正,心态调整不好,具体工作中顾虑较多,做了怕引起村民反感,“还没当„官‟就这样”,不做了又怕群众说闲话,担心被看作无能或积极性不高,左右为难。
五、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完善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今后主要要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在公选前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对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工作的目的意义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以此来提高镇村两级干部,特别是村支两委会班子成员对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重要意义的认识,寻得广大村民群众对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在平时,要特别注重对优秀后备干部走上村领导岗位后各方面表现的宣传,树立一批典型,消除一部分人对“公选”工作的疑虑。
二是健全有关制度。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还处在摸索阶段,努力适应形势,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努力做到对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尤为重要。当前应重点建立推优荐贤的科学选拔机制、健全后备干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培养目的、目标,因材施教,增强培养针对性。完善培养制度,由市委组织部或各乡镇(街道)组织,以市委党校或成人学校为载体,定期进行各类法律、法规和实用致富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为日后走上村级领导岗位顺利开展工作夯实基础。
三是构筑“成才平台”。对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其能力需要通过实践锻炼来得到提高,需要乡镇(街道)和村支两委为他们提供机会,积极构筑“成才平台”。就调查情况看,凡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任用较成功的镇村,均有思想认识重视,培养力度大的共性特点,反之则毫无成效可言。在本村为后备干部设置副职、助理等职务进行锻炼的,其成效也要明显高于其他各村。分析其原因是挂职为后备干部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挂职期间,后备干部在接触处理日常工作的同时,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后备干部本人在党员群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群众认可度增加,为换届选举的成功胜出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后备干部推荐、选拔、培养情况
后备干部推荐、选拔、培养情况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进一步调动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二、选拔培养原则
1、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2、民主推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4、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注重发展潜力,重视培养提高的原则。
6、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
三、基本条件和资格
(一)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好,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医疗卫生事业,熟悉和掌握各项卫生政策法规。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奋,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3、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职工中有较高的认可度。
4、坚持原则,作风民主,团结同事,工作扎实,医德良好,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5、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胜领导工作。
(二)资格条件
1、年龄一般在38周岁以下(表现突出者年龄可适当防宽)。
2、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四、公开选拔程序
1、宣传发动。制定公选方案,召开党工团组负责人会议,下发公选通知,进行宣传发动,并通过医院网站和公示栏发布报名及考试竟聘信息。
2、报名,资格审查。按照公选方案确定的报考条件进行报名,报名可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的形式进行。组织部门根据公选条件和要求,对报名的人选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准予参加。
3、笔试和面试。笔试内容主要为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笔试采取统一制卷、统一评阅。面试在笔试的基础上以竞聘演讲等形式为主进行,笔试、面试按4:6加权,计总分。
4、考察。根据笔试、面试加权分,取成绩优秀者纳考察范围。考察一般采取组织谈话、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等方式,全面考察入围人选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
5、确定。医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名单。对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在院内进行公示。公示后,根据公示情况确定中层后备干部正式人选名单,由院组织人事科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集中管理。
五、培养
1、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由组织人事科负责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
2、培养中层后备干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按需培养”的原则,有计划地加强对院内中层后备干部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
3、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基本知识和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管理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有关业务知识。
4、后备干部的培训主要采取以下形式:举办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选派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引导进行自学;安排到医院行政科室挂职轮岗;安排特定阶段性工作;组织开展对工作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
六、管理
1、后备干部的管理工作包括对后备干部的考察、考核、充实、调整、谈话、档案管理等内容。
2、后备干部的综合管理和检查考核由医院组织人事科具体负责。
3、确立院内中层后备干部定期考核制度。结合年终对中层干部的考核,考察了解中层后备干部的政治思想状况、理论政策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情况,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优点,解决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考察结果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调整的依据。后备干部每年要将自己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向组织部门书面汇报一次。
4、中层后备干部谈话制度。组织人事科和医院领导要经常同中层后备干部谈话,了解情况,肯定成绩,指出缺点,提出努力方向,加强对中层后备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
5、中层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坚持优胜劣汰。结合考核考察,中层后备干部队伍应及时调整补充,使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
6、院内中层备干部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调整出中层后备干部队伍: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党风廉政等方面出现问题;工作业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工作失职,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群众意见较大、威信不高,年终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次;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担负繁重工作任务;年龄偏大;因其他原因,不适宜作为院内中层后备干部。
7、院内中层后备干部管理台帐。由组织人事科将中层后备干部花名册、登记表、考察材料、民主推荐表、工作总结等整理建档,建立中层后备干部人才库,加强对中层后备干部的管理。
七、任用
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中层后备干部,根据工作需要,适时任用。提拔中层干部一般要从中层后备干部中挑选任用。
第四篇:加强事业单位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的思考
加强事业单位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的思考
摘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目前事业单位后备干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有效途径,做到近期有准备、中期有培养、远期有储备,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加强 后备干部 培养 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这对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培育一支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后备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南通市城乡建设局下属23家事业单位的走访调查,就加强事业单位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单位体制改革、用人机制的转换,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新的用人形式的出现,事业单位对待后备干部选拔与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问题。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机制方面的制约。
1.备而不“管”的问题。目前对后备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确定、轻培养的现象。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后备干部人才库,并确定专人进行联系和管理,但大多缺乏系统性的培养措施,教育途径单一,基本上是“干什么学什么”,没有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也没有结合后备干部岗位、自身特点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计划,单位领导人与后备干部的沟通较少;有的单位对后备干部只是写在纸上、锁在柜中,平常缺乏必要的重视、沟通、评价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备而不“管”的问题。
2.备而不“变”的问题。与干部提拔一样,后备干部也存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必然有后备干部因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胜任、不适应。有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的管理。一是没有认真落实日常管理制度,对后备干部工作情况掌握不实,锻炼情况未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二是未进行滚动式管理。没有有效结合半年、考核对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滚动式管理,未将工作表现一般、发展潜力不大、群众评价不好的人员及时调整出人才库。少数单位在后备干部调出甚至出事后也没有及时进行调整,影响了后备干部工作的严肃性。
3.备而不“用”的问题。由于受职数、任职条件、机构改革、领导班子换届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造成一部分后备干部后备多年却一直得不到提拔使用。同时个别单位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备用错位”等现象,浪费了后备干部的专业特长,导致单位损失储备人才。在问卷调查中,有70%的人认为“备而不用,看不到前途”、“论资排辈、求全责备”是影响后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二、做好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建议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确保干部队伍后继有人、正常交替的关键性工作,必须真正重视、落实措施,切实建好、管好、用好后备干部队伍。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强化培养,促其成长。注重加强后备干部政治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素质、政策运用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重要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学习,让他们挑大梁、担重任,给后备干部进一步提供条件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选派后备干部到生产一线、乡镇农村等艰苦工作环境挂职锻炼,积累工作经验。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或机关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实行纵向交流,对经历单一的后备干部实行横向交流,使干部在多岗位交流中锻炼成长。
2.定期考查,动态管理。将后备干部名单在本系统公示,实施民主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谈话提醒,帮助克服缺点。在规范考核的同时,加强日常考查,随时掌握后备干部的实际工作状况,并根据考查情况对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进行补充调整,始终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质量和活力。必须坚持能上能下、优者进、劣者退的原则。给那些没有能进入后备干部队伍的优秀干部更多机会,给那些已经进入后备干部队伍的干部更多压力。
3.备用结合,择优而用。把后备干部作为调整充实领导班子的主要来源,搞好备用衔接。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在领导班子出现空缺时,及时将已成长锻炼成熟、得到干部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提拔到合适岗位使用。同时统筹使用后备干部,根据后备干部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打破部门、单位条块分割状况,实行后备干部一人多向配置,一个干部既可以是本单位的后备干部,又可以是其他相关、相近单位的后备干部,做到资源共享,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备干部资源优化配置,真正把后备干部作为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来源。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培养一支高素质、能担当重任、经得起考验的后备干部队伍,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单位核心竞争力,实现建设事业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燕,黄金辉.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J].理论探索,2012(5)
[2]于菲菲.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3]黄德桥,赵泽洪.后备干部培养中的干部备用心态及其调整策略[J].理论导刊,2011(1)
[4]邓正映,季沛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打好“组合拳”[J].领导科学,2009(3)
第五篇:关于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几点思考
关于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几点思考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明年又将迎来农村治理的大考——村两委换届选举。在换届之前,很有必要思考一下如何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讲大局。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拓宽用人渠道,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大计。
第二,算小账。村两委三年任期已经完成三分之二,明年又将面临村两委换届选举。选拔培养好后备干部,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在接下去的换届选举中顺利走上村干部岗位。总的来说,这样做有利于村级发展规划的顺利延续,有利于村级班子的新老交替,有利于新当选村干部快速适应农村工作,有利于村级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当前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
第一,选人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就业门路不断扩大,农村工作吸引力大大削弱,优秀的年轻同志一般不原意把村工作作为自己的主要职业选择,造成村级干部源头不足。同时,现在村级后备干部中也有一部分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市场意识不强,开展工作凭老经验、老办法,难以担当发展村级经济、维护农村和谐问题的重任,由此造成后备干部难以选拔。
第二,接受难。一部分村主职干部对后备干部培养缺乏必要的认识,个人村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不肯培养,怕培养好了以后会抢了自己的位臵,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才的成长,即使上报的后备干部,也是徒有虚名,不给锻炼的机会。通过对个别村班子调整考察后发现,个别村的党员结构实在不太理想,绝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党员,年轻党员屈指可数,更不用说后备干部。
第三,培养难。由于缺乏有效管理,部分后备干部因为组织上长时间没有培养使用,特别是绍兴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绍兴人从商意识比较浓厚,年富力强的同时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剩下来的不是老的就是小的。即使回来,也集中在春节短短的几天,无法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锻炼。中间要求他们回来参加培训,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生意或工作,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抵触情绪。
三、如何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一)镇一级层面:
第一,定基调。作为乡镇党委要把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在新一轮换届选举到来前,扎实开展一次村级班子“回头看”活动,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着手研究制定后备干部教育培养和考核管理机制。
第二,定标准。在选拔标准上,既体现政治素质,又重视经济能力和做群众
思想工作的能力,真正体现出靠得住、过得硬、有本事。在选拔对象上,既要面向退伍军人、大中专学生,又要注重从致富能手、私营企业主、外出经商的能人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特别要用好现有这批大学生村官,要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尽快地成长起来。在选拔方式上,要坚持民主推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进行民主推荐,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第三,定载体。探索形成一套后备干部培养的长效机制。一是定期培训。利用市委党校、镇党校、远程教育站点等主要阵地,集中起来进行短期培训,有针对性地选择老师和培训课程。二是学历教育。按照目前的形势,后备干部至少在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上。可以通过学历教育的方式,提高后备干部的文化水平。三是实践锻炼。要树立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的观念。大胆采用“上挂”、“平行交流”的模式,抽调部分后备干部“上挂”到镇机关有关部门锻炼,“平行交流”到其他村居的助理岗位,担任本村居群众组织负责人等进行实践锻炼。也可采用与联村干部、村干部结对的形式,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
(二)村居层面
第一,有责任。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村居主职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负有第一责任。村干部既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老百姓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又要选好用好后备干部,是农村工作后继有人。也就是说,既要出业绩,又要出干部。
第二,有眼光。要打破原有的思想禁锢,从注重“稳重不出问题”、“老实听话”,向注重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转变;从怕“抢了自己的位臵”,向大胆培养、大胆使用转变。重点在市场经济意识强,拥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年龄相对较轻的人员中择优选拔。
第三,有方法。乡镇设计的培训载体,在实际的培训效果上是粗线条的,要真正达到培养的目的,村干部是最直接的。村两委要以村级日常工作为平台,通过主动交任务、压担子,言传身教,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着力提高工作能力。(马山镇党委 高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