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制禁毒教育主题活动材料
法制禁毒教育材料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和故事,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3、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活动时间:2012年6月12日
活动地点:四年级教室
活动形式: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题: 远 离 毒 品关 爱 生 命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
2.老师讲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听了这些讲解,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
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2)倾家荡产。(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讲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材料一:
21岁青年不如3岁娃 吸毒过量成脑瘫了
慢慢地抬起胳膊,动作机械而迟缓,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拿着开水杯的手一直在颤抖,水几乎洒了一半出来,喝了一口,只有一小半流进嘴里——这是乐清市乐成镇村民老张家的一幕。
老张的儿子小张,年仅21岁,原本是一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没想到因吸毒过量,导致脑组织受损,反应迟钝了很多,为了治疗小张的病,全家仅有的10多万积蓄都花光了,可病情仍然未见好转。老张对记者说起儿子小张的遭遇,忍不住要掉眼泪。2002年,初中毕业的小张跟随堂哥外出做生意一年后又回到了老家。回到家的小张一时没有找到事情做,便和社会上的一些游手好闲的小青年混在了一起。2003年的5月份,小张跟着一伙人为朋友的事出去打群架,出于“义气”,该朋友决定犒劳参与打架的人,给每人提供了毒品海洛因。从那时起,小张便吸上了毒品,有时吸海洛因,有时吸冰毒。而这一切,家里人浑然不知。2003年8月8日,小张帮人拿冰毒,自己也顺便“溜冰”
(指吸食或注射冰毒),结果在小腿上注射过量冰毒,当场昏迷过去。在场“粉友”立即把他送到了乐清一家医院抢救。
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小张终于苏醒过来了,但却像完全变了个人,不但说话口齿不清,而且连喝牛奶的力气都没有,一杯牛奶只能喝进三分之一,其余全部流在衣服上。看着一向机敏的儿子言行举止变得如此迟钝,父母的眼泪都流干了。为此,家人带着他辗转好几家医院,最后一次来到北京。北京一医学专家称小张的大脑组织已经被冰毒严重损坏,不管吃什么药都无济于事,只有顺其自然。这下,小张的父母彻底死了心,放弃了治疗。小张妈妈也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在家专门照顾他。
“那些吸毒者再也不要跟我们家孩子一样,再吸食毒品了。”小张的父母说,自己的孩子这样,心都碎了,不希望看到其他父母也遭遇同样的悲剧
材料二:
母亲的呼唤:救救我吸毒的儿子
曾让母亲骄傲不已的双胞胎儿子,两三年前双双染上毒瘾。戒毒的努力屡屡失败后,悲痛欲绝的母亲在无奈中来到了晨报,她声音颤抖地哭诉着--救救我吸毒的儿子!这位母亲步履沉重地走进报社编辑部大楼,等不及开口,泪水就止不住地倾泻出来。她的双手在颤抖、声音在颤抖,在她近乎绝望的叙述中,我们分明感到了这位母亲的心在流血。
“他们聪明好学,开朗活泼,我这个家曾让许多人羡慕”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刚刚24岁,他们聪明好学,开朗活泼,为人朴实,从小老师、同学、邻居都喜欢他们。三年前,他们双双大学毕业,并都有了满意的工作和称心的女朋友。我这个家曾让许多人羡慕,我们老两口也曾经以两个有出息的儿子为荣。这位母亲近来总是随身带着宝贝儿子的照片,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兄弟俩儿时嬉戏的合影,稚嫩中充满了无限欢乐;成年后潇洒、矫健的身姿,无不透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雄心。也许照片可以把母亲带回幸福的过去,可以暂时冲淡对儿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伤。我实在说不清两个孩子具体是什么时候沾上毒品的。我只记得,过去他们在饭桌上从不讲究,可后来吃饭时越来越挑食,人也越来越瘦。
1997年年底的一天,我在老大的枕头底下发现了一小包白粉,我怒气冲冲地质问他们那东西是从哪儿来的,他们说是前一天晚上在我家借宿的那位朋友的,他们与此绝无关系。我喝令他们马上断绝和这个人的来往,并反复叮嘱他们千万不能吸毒。1998年4月的一天,两个儿子突然向我们老两口提出借3万块钱,说是生意上遇到了麻烦。我半信半疑,再三审问这钱和毒品是不是有关,他们矢口否认。最终,我还是犹犹豫豫地把钱给了他们。我和老伴互相安慰着: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班干部,有正义感,有是非观念,他们不会是那种人。
“当我得知他们真的染上毒瘾后,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悲痛欲绝’”和许多善良的人们一样,这位母亲此时还不知道,儿子已经走得离她很远很远了。面对复杂的世界,这两对羽翅刚刚展开就折断了。海洛因泯灭了他们的理想,毒品扼杀了他们的青春。当我从儿子女朋友那里确凿地得知两个孩子都染上了毒瘾后,我几乎疯了,活了大半辈子,这一次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悲痛欲绝”!我恨我的两个亲骨肉不争气,恨他们当初不听我的话,恨自己没有管教好他们,我更恨那些拉拢、诱惑他们吸毒的坏人。我恨不能翻天覆地,让时间倒流,让我的儿子重新回到过去。我恨不得自己去死,假如我的死能换回儿子以往的纯洁。
五、吸毒的诱因
吸毒诱因之一:无知好奇
一项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有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
北京的花季少女刘某,一向活泼好学,还是高三年级的团干部。她知道自己的一位同学吸毒之后非常好奇,从打听同学吸毒后的感受开始,逐渐产生了试一试的想法,最后,也尝试起吸毒。
第一次吸毒后,她的感觉并不好,她详细地在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感觉。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之后,她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辍学出走,为筹集毒资进了歌,直到被送进强制戒毒所。
吸毒诱因之二:上当受骗
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状态中被毒贩诱骗而吸毒的。毒品贩子为躲人耳目,同时为了“以贩养吸”,往往设下陷阱,把青少年一个个拉下水。
广州的高二学生李某,无意间碰到原来的一个邻居,那个邻居其实是个毒贩。李某被毒贩拖着进了饭馆,两扎啤酒下肚,二人无话不谈。毒贩给了李某一支装有毒品的香烟,李某吸完后感到 有些不舒服。毒贩于是告诉李某这是专门为男性制造的香烟,有强身壮阳的功效。
有对毒贩子夫妇,利用赊账供毒的方式,诱骗了76名青少年吸毒成瘾,不但榨干了他们的钱财,还致使其中4人因吸毒过量而死亡。
这些青少年至少犯了三个错误:一是缺乏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未能提高警惕,轻信谎言断送了大好前程,甚至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二是发现自己吸毒后,缺乏主见,意志薄弱,没能及时向人求助;三是没有向公安机关报告,使毒贩逍遥法外,危害社会。吸毒诱因之三:误将吸毒视为“时髦”
有些青少年认为吸毒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甚至认为“好吃的,吃了;好玩的,玩了;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差不多都见识了,抽就抽点,不枉来到人世一”。许多青少年就是这样尝试着吸毒的。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吸上,就把父母辛苦积攒的家业很快抽光,并最终要断送自己的性命。
错误的人生观导致许多年轻人误将吸毒视为时髦,最终断送了他们本来美好的前程。
吸毒诱因之四:来自周围的不良影响
许多年轻人染毒是来自周围的不良影响,坚决拒绝这种不良影响是唯一的选择。否则必将酿成大祸而危害自己或他人。
有位少女12岁时就跟母亲学会了吸毒,14岁时就不得不出卖肉体以赚取母女二人吸毒所需的费用。在戒毒所里,女儿开始醒悟,母亲却利用强制戒毒期满的机会,骗取了女儿仅有的1000元戒毒费,一去没有音信。毒瘾缠身的这个女儿,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救助,在一次毒瘾发作时冲向一辆正在行驶中的出租车。虽经抢救她自杀未成,但是她的脸上却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由于同学、同伴、同事、亲属吸毒的不良影响而导致吸毒的青少年,每年都有许多。他们在最初发现自己置身不良影响的时刻,没有采取坚决拒绝的态度,这为日后种下了祸根。事实上,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唯一的选择就是向禁毒和戒毒机构举报自己周围的贩毒吸毒者。
吸毒诱因之五:受挫后逃避现实
一些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不好、高考受挫,以及待业等不顺心的事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试图以吸毒麻醉自己。这种不积极的心态,其结局只能是登上“死亡快车”。
何某从小到大,学习一帆风顺,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然而,班上转来的新同学成绩更好,直接“威胁”了他第一名的地位。何某开始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期末考试最后一门还没考完,新同学领先5分,于是何某的自尊心受挫,面子上挂不住了。
在考最后一门功课时,河某孤注一掷,采取作弊的形式,结果,不仅作弊败露,而且名誉扫地,处分、检讨接踵而来,一直过于顺利的何某被悔恨压得喘不过气来,他无法承受和面对这一切,于是逃遁在毒品的梦幻中,使这个伤心故事又演绎了一幕悲惨结局。吸毒诱因之六:不正常的逆反心理
有的人是为了给吸毒者做出戒毒的榜样,不信吸毒戒不了而吸毒;还有的是想要证明自己非同一般而吸毒。这都是因为有一种不正常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有一个美满的小家庭,妻子吸毒后屡戒不能,丈夫见她那乞求毒品失魂落魄的样子就说:“怎么就那样没有出息,我抽几次,然后戒给你看”。可是,这位丈夫抽了几次后,不但未戒掉,反而与妻子一同沦为瘾君子。
六、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七、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八、法制教育
社会在不断进步,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5、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九、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学生自由发言)
十、教师小结。
十一、案例分析
张某、王某、宋某、史某、朱某系五名未成年人,通过在溜冰场溜冰认识,结为兄弟。后结识了在外“混”的程某,五名被告人便在外租房,在程的“暗示”下五人开始盗窃,后发展为抢劫。五人同吃同住,有钱同花,作案时一起出动,所得赃款平均分配。案发时,五人正策划购买枪支,并准备为五人组合起个帮号,而每次作案起主要作用的张某已经事实上成了五人中的“老大”。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先后作案十几起,案值2万余元。案例中的五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在哪些方面应引起我们的警示?
张某(12岁)、展某(13岁)、李某(11岁)抢劫案, 三人摹仿电影中的黑社会人物,购买砍刀、胶带等作案工具, 身穿黑色风衣,头带礼帽、墨镜,各持砍刀,强行闯入被害人的废品收购点,持刀抢劫现金后,将被害人捆绑并用胶带封嘴后逃走。
2、问:三人的犯罪成因?
3、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评一评
三人家庭条件并不贫困,三人之所以去抢劫,除了受到不良外界因素的影响外,放任自流的家庭环境也养成了三个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这些孩子的意识中,自己想要的就必须得到,自己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听任自己的欲望的支配对他们已习以为常,至于其行为后果如何,社会舆论如何评论,则统统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上述的三人抢劫团伙也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要么属于父母离异,在家受气,要么因为和父母不和,离家出走,相似的经历也让他们一拍即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1、如何避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途径?(学生讨论)
2、在我们身边是不是有相关的案例?我们如何应对?(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内容:匪警、火警电话,维权热线、当地派出所、卫生院、消防队、学校、班主任等救助方式与电话号码。
十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十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爱惜生命,远离危害。最后,全班站立,齐读《青少年预防毒品十诫》:
一、不要因追求刺激而吸毒。
二、不要因好奇而吸毒。
三、不要因贪图享受而吸毒。
四、不要因解愁而吸毒。
五、不要听信吸毒者的话。诸如吸食某一类毒品或者用某一种吸食方法不会成瘾等谎言。
六、不要结交有吸毒行为、贩毒行为的人。碰见亲友吸毒,一要远离;二要劝阻。
七、不在吸毒场所停留1秒钟。
八、不接受与毒品有关人员传递的香烟。科学试验和受害者的经历者表明,三根海洛因的香烟就足以令人上瘾。
九、不要听信毒品能治病的谎言。毒品决不能治病,只能添病。
十、发现吸毒,贩毒者,速向公安机关报告。
法制禁毒教育材料
四年级(1)班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第二篇:法制、禁毒教育进校园活动报道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法制、禁毒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中学生法制、禁毒知识,5月4日上午,五峰铺镇禁毒办联合镇司法所在本镇六里桥中学开展了“法制、禁毒教育进校园”为主题的法制、禁毒宣传活动。通过发放禁毒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形式开展教育宣传,通过活动,学生们对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吸食毒品的危害及如何拒毒、防毒等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中学生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全面增强了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自我防范意识,营造了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校园氛围。此次活动共发放禁毒宣传手册600多份,受教育人数达600余人,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活动结束后,学生纷纷表示,今后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追求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从思想和行动上坚决抵制毒品的侵蚀,也要发挥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向亲人、邻居宣传禁毒知识。
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报道
第三篇: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禁毒预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水源镇胜利小学 二年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懂得“生命如花,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教育同学们怎样自觉防范,远离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和故事,教育和引导同学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毒品,认识毒品对人的危害是我们远离毒品迈出的第一步,教育同学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生命,像爱护生命一样捍卫祖国的未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教学形式:创设情景,剖析案例,正确认识毒品面目;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1.看录像《如魔鬼般活着》:女中学生亲述吸毒经历。通过观看,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
2.学生交流:听了这感人的故事,看了这辛酸的画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
3.激情对话,导入本节活动主题。4.揭示课题:生命如花,远离毒品 二.介绍有关毒品的知识
(一)认识罂粟花的罪恶
(二)介绍毒品的种类及共同特征。1.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毒品。
2.投影“禁毒大军”图片,了解毒品的有关知识。(1)毒品分为哪几类?(2)常见的毒品有哪些?
(3)毒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三)自主探究理解
1.看禁毒漫画,自主探究漫画所蕴涵的意思。2.集体交流 3.老师总结 三.情境剧
1.学生根据老师所给的情景(图片),表演如何拒绝毒品,演示拒绝的方法,体验角色转换。
2.小品《失色的花季》
四.观看FLASH动画《向毒品SAY NO——青少年如何自我拒毒》
1.学生观看后交流感受。2.老师总结拒绝毒品的方法: A.八个“不”,防患于未然 B.面对毒患的自救方法
五、老师总结
这一节课大家都学得很认真。我们既了解了毒品,也认识了毒品的危害性,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更明确了观点: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如花,远离毒品。做个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人,就必须远离毒品!最后祝愿同学们珍爱生命,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作业:
向身边的亲人或朋友介绍毒品的危害性及远离毒品的方法。
第四篇:禁毒主题教育
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禁毒主题教育
2006年12月22日,马龙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全县禁毒防艾教育基地。为继续巩固“无毒县”工作,中心每年无偿承担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禁毒、预防艾滋病、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大型教育展览。组织青少年参观学习,讨论交流,并写出心得体会。累计免费发放禁毒教育宣传画30000余份。同学们通过参观禁毒教育基地,阅读宣传画册,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对我国禁毒的历史、国家对禁毒的重视、毒品的相关知识、毒品的危害等都有了深刻的了解。许多同学一起宣誓:“拒绝毒品,珍爱生命,把握自我,永不吸毒!”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全面增强了未成年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思想意识。
第五篇:法制禁毒教育考试题(答案)
法制禁毒教育考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年级 专业 班级 学号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已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入狱承担刑事责任。
2、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
3、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4、毒品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依赖性、危害性和非法性。
5、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6、毒品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处罚性。
二、选择题(每项2分,共30分)
1、近几年来,公安机关查获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每年均超过15万人。全国性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已占犯罪总人数的14%左右。以上材料说明(C)
A.青少年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B.只有依法办事,社会才会井然有序 C.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D.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2、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B)周岁的公民。
A、16周岁 B、18周岁 C、20周岁
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引导、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卖淫的,应依法(B)。A B C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A)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 B C
5、中学生张某在“五一”期间游览名胜黄鹤楼时,高兴之余用刀在圆柱上刻下“张某某至此一游”,以示纪念。张某的行为是(C)
A.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B.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6、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下列活动场所,作为一名学生任何时候都不应进入的是(B)A.宾馆、餐厅 B.营业性的网吧、舞厅、酒吧 C.影院、剧院 D.科技馆、文化馆 D.热爱家乡文化历史遗产的行为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A)。A.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 B.监护职责和照管职责 C.抚养义务 D、培养义务
8、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的(A)。A.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 B.侵犯了李某的人格尊严
9、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C)。A、给予其行政处分 B、给予其行政处罚
C、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 D、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不再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10、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与犯罪行为的预防,依照(B)的规定执行。A、义务教育法
B、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刑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
11、对被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A)。
A、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 B、应当与成年人共同关押
C、无特别规定 D、可以与成年人分别关押
1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监护人(B)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A、可以 B.禁止 C.不可以
13、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B)。A.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共同教育
B.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C.共同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1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B)开始施行的?A、1989年 B、1999年 C、2001年
15、《婚姻法》23条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B)。A、父母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B、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C、父母可以承担少量民事责任的义务
三、问答题(共35分)
1、青少年犯罪的前兆有哪些?(每点0.5分,共计5分)
(1)旷课、夜不归宿——易受外界侵害,染上社会不良气息
(2)毒品——将青少年引向毁灭,并且易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3)抽烟、酗酒——未成年人犯罪的促发因素
(4)打架斗殴——易发展成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5)贪小便宜、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易发展成抢劫罪(6)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易诱发性犯罪(7)与品行不良的人交友——易走邪路,发展成共同犯罪(8)赌博-——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
(9)偷拿别人钱财——易发展成偷盗罪
(10)携带管制刀具——易发展成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罪
2、青少年该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每点0.5分,共计5分)
青少年应自觉抵制有害健康成长的行为,做到自我预防、自我教育、自我规范,做到“十不”:
1、不吸烟、酗酒。
2、不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3、不携带管制刀具
4、不强行索要财物。
5、不早恋。
6、不旷课、夜不归宿。
7、不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8、不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9、不参看色情、淫秽读物、音像制品等物品。
10、不做其他危害自身、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3、什么是故意伤害罪,刑法的规定是什么?(每点1分,共计5分)答: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1分)
《刑法》规定:犯故意伤害罪14岁即可判刑(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虽构成轻伤,但伤情接近轻微伤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伤情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的,为有期徒刑一年;伤情接近重伤的,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尚未达残疾标准的或损伤程度与轻伤标准接近的,为有期徒刑三年;
(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被害人6级残疾的,为有期徒刑十一年;每增加一级残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
(4)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为有期徒刑十三年。
4、什么是故意损坏财物罪,《刑法》是怎样规定的?(每点1分,共计6分)
答:故意损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刑法》规定:犯故意损坏财物罪16岁即可判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5000元以上的;(2)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3)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5)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5000元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5、什么是盗窃罪,《刑法》是怎样规定的?(每点1分,共计2分)
答: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规定:犯盗窃罪16岁即可判刑,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500元-2000元)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6、什么是抢劫罪,《刑法》是怎样规定的?(每点1分,共计2分)
答: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刑法》规定:犯抢劫罪14岁即可判刑,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达到500-2000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超过2000元,基准刑增加六个月;每增加数额1500元,基准刑增加六个月。
7、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是什么?青少年应该如何远离毒品?(每点1分,共计10分)答:
(一)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的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1分)
(二)毒品的危害:
1、毒品摧残人的生理健康,引发艾滋等各种传染性疾病。(1分)
2、毒品损害人的心理健康,使人经常处于焦虑、抑郁或者烦躁的状态中,易激惹甚至产生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1分)
3、毒品让家庭走向毁灭,吸毒耗费大量的钱财,最后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1分)
4、毒品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吸毒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的灵魂,破坏社会道德,摧毁民族精神;毒品诱发大量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1分)
5、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青少年是最容易受到毒品侵袭的高发人群,据调查,吸毒者最小13、14岁,绝大多数初始的吸毒年龄是20—25岁,近年来正逐步向低龄化方向发展。(1分)
(三)如何远离毒品:
1、保持心理防线,切记不要盲从。(1分)
2、培养不吸烟的良好习惯,杜绝不良嗜好。(1分)
3、慎重交友、杜绝攀比和赶时髦。(1分)
4、正确面对挫折,运用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1分)
四、论述题(每点1分,共计15分)
1、蛊惑仔”引诱学生犯罪(每点1分,共计10分)
日前,一名年仅16岁的女中学生露露听说有个低年级的同学骂她,就叫来几个朋友,把那个女孩暴打一顿,导致其严重受伤;另一名18岁的女生燕子参与5起抢劫,抢钱近5000元。问起她们这么做的原因,她们竟然回答说:“当班长、学习尖子远不如当大姐大威风!” 据燕子和露露说,为什么要选择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因为她们看到电视、录像里都是这样,挺牛的,相比于单调乏味的课本上的说教和家长的唠叨,她们当然更喜欢情节生动的电影故事,看得多了,就觉得,认“干哥哥、干姐姐”比友谊重要,电影里的“老大”都用拳头自己解决问题,找老师、报警都是小角色。在电影中,那些大哥、小弟动不动就挥刀冲上街头,都是让人佩服的英雄……正是由于这些电影电视的“蛊惑”,一些家庭幸福、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开始“出轨”。不良的社会环境目前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心理的重要外部原因,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消除环境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刺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问题1:露露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每点1分,共计5分)回答:露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1分)
分析:
1、露露已年满14岁,符合该罪的主体条件;(1分)
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1分)
3、客观方面实施了故意伤人的暴力行为;(1分)
4、触犯了《刑法》有关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尚未达残疾标准的或损伤程度与轻伤标准接近的,为有期徒刑三年;(1分)
问题2:燕子的行为是否合法?(每点1分,共计4分)回答:燕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1分)
分析:
1、燕子已年满14岁,符合该罪的主体条件;(1分)
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1分)
3、客观方面实施了抢劫5000元的行为;(1分)
4、触犯了《刑法》有关规定: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达到500-2000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超过2000元,基准刑增加六个月;每增加数额1500元,基准刑增加六个月。(1分)
2、李某今年17周岁,从国外游玩回来,在过海关时被查出在其行李中藏有2千克未经灭活的罂粟种子,李某自称知道是罂粟的种子,但是朋友托其带的,用于经营火锅店,并不是用于种植毒品。(每点1分,共计5分)
问题: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
回答:李某的行为构成了非法走私运输毒品原植物种子罪。(1分)
理由如下:
1、李某已年满16周岁,符合该罪的主体条件。(1分)
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1分)
3、客观方面实施了运输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1分)
4、触犯了《刑法》和《禁毒法》有关规定:禁止走私或者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1分)